笔趣阁 > 长安回望文集 > 走进曹娥庙

走进曹娥庙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人从月边去,舟从空中行。此中人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唐李白曹娥江

    一

    蜗居在虞山舜水悠悠绵亘的热土上,总有一些熟悉的身影在迷迷顿顿中飘过,是谢安携一袭清风随琴瑟而起的东山音符,是光风霁月,照彻思想暗角的论衡王充,还是高洁传世的东汉孟尝精神的丝缕常常迷失在寂寞清幽的夜晚,每个夜雨敲窗棂的日子。在这些挥之不去的凝固中,一垂髫弱女的倩影勇毅地站在吞吐着岁月的曹娥江荒草没膝的滩涂边,哭声凄厉,在历史深处回旋,她就是孝女曹娥。我早就想拜谒曹娥这个伤感的故事。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这样的秋日翻开历史的一页是一桩舒心惬意的事,十月九日午后,阳光并不吝啬,我舒坦襟怀,盛装历史,沿着委蛇的江水,独走曹娥庙。这安安静静卧在民居间把身基浸泡在江水里的江南第一庙,平静普通,任凭塘路遮挡半截目光,恬淡静穆。

    我从西门骑车进去,感叹于周遭环境的协调,古旧低矮的老屋,破损的瓦砾滚满屋顶。尘泥渗漏的石灰墙,蛀孔纵横的木门窗,屋檐下阴影里、门框下悬挂着一串串干瘪的玉米棒。透过死寂的门,里面或坐着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从因浑浊而显深邃的目光里,我感受到了笼罩在曹娥庙周围的气氛。石板路面因跌碎了多少时光而高低崎岖。时隔十一年,我第三次凭吊这个忧伤的曹娥“今年瞻拜夫人庙,黄绢碑文仔细看”(元陈司业渡曹娥江谒孝女祠)

    二

    曹娥庙始建于东汉元嘉元年,由上虞县长度尚主持完成。几历整修,几经火噬,1984年,浙江省、上虞县人民政府拨款修缮,就是现在呈现的伟姿。它坐西朝东,凝望旭日东升;背依凤凰山,聊作千年休憩;倾听滔滔江水,吞吐无穷历史。曹娥庙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依照三条轴线分布,布局合理,丝毫不沾染江南风雨的柔靡,有一股雄伟之气。

    跨过山门高高的门槛,穿过“事父未能入庙倾城皆无节,悦亲有道见吾不拜亦无妨”的门联,曹娥庙的布局就豁然于眼前。全庙建筑依据三条轴线分布:南轴线上山门、土谷祠、沈公祠等;中轴线上主要有御碑亭、正殿、曹府君祠等;北轴线上有碑亭、双桧亭、曹娥墓等。露天的庭院里,国庆期间繁盛的游客缭绕的香火似乎还在氤氲,但今天游人甚稀,在深深的庙堂里零星散布这几个。

    目光越过御碑亭,投射在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的暖阁间,孝女曹娥凤冠霞帔神采奕奕,端坐其间,全然消释了悲父的愁怨“人伦之光”四字在曹娥眺望的顶端闪闪发光。这是正殿中央极为重要的暖阁,虔诚者膜拜的最近点。暖阁为防寒之袭,如此精心安排是曹娥怎么也无法想象的。刘春霖撰书的“百行孝为先至性感人余热泪,大江流不尽夕阳终古咽寒涛”的楹联与让每个亲临者顿生敬意。我旋视的目光迷失在琳琅满目的壁画雕刻之中了。正殿的顶礼者如我无须香烛轻烟弥散,心诚则灵,默默祈祷,让无声的言辞汇入时间的洪流。走过暖阁,我没有在后殿停留,左拐进入了碑亭。

    相比曹娥本身来说我更乐于一睹千年精彩,此行一半为此,为碑后那扑朔迷离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而迷醉,蔡郎中的一时兴致衍生出多少佳话。碑文是邯郸淳写的,俾使没有这点墨迹,邯郸淳也许早已湮没无闻,时甫弱冠之年的他才思满发“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虽然无及后世王子安之滕王阁序,遗憾我们无法亲见当时的痕迹,但隐形的神韵在蔡卞重书的斑驳字迹中犹然可见。这倾倒过多少骚人墨客的曹娥碑啊“文字在碑碑已堕”(唐赵嘏题曹娥庙)“风雨未残齑臼字”(元高绅无题),中国文人的积习在唐诗流淌的缺口处搁浅了繁多的精美文字,与曹娥庙交相辉映。蔡邕的一锤定音,让绝妙好辞的概括空前绝后,后人只有点头评读附和的份。读碑是读历史的沉静,读览阅的心情。

    曹娥坟冢在双桧亭之后,数次迁易,呈圆形,通体以优质的石块砌筑,我们不必追究是衣冠冢还是空白,对历史的驰骋早已填满内心好奇的空隙“对神明莫不表诚群知求福,事父母能否竭力先要问心”墓前的心绪凝结在字里行间。双桧亭的祭祀仪式落脚在这光秃而冰冷的一堆石头上,心潮却澎湃着。

    走出双桧亭,折回正殿,向右边挪移着脚步,眼前纷呈着高度文化积淀的“四绝”雕刻、壁画、楹联和书法,我是外行无从鉴赏与评价,在游走的目光中接收着沾染了时间古旧颜色的遗迹,唐诗壁画、孝史历程、庙兴衰史,应接不暇。思维沉浮在灰暗的色调中,霎那间,人伦之光的“孝”字始终萦回,我感觉我不得不被此牵绊。我分散的心落入了历史的旋涡,霎时分明,霎时模糊。

    三

    从我一脚跨进山门起,我意识到我步子的距离。我的抬脚跨越了近1900年,繁华被门槛挡在身后,我在东汉的氛围中徜徉。时间定格在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一度幽静的曹娥江畔喧嚣热闹,纪念屈原的活动如火如荼,江水翻滚跳跃,白色的水珠在阳光的折射下五彩缤纷。人们暂时歇下手中的活,加入了这支自发的队伍,曹家堡的曹盱父女俩也来了,一年一次的盛典岂可错过,垂髫之际的曹娥拉着父亲的衣襟在队伍中探出了头。江上龙舟竞发,岸边人潮涌动。如果没有曹盱的“溯涛迎婆娑神”那这场面必定掩埋于历史上重复的画面,然而曹盱死了,留下岸边“泣涕零如雨”的十四岁的女儿,历史开始注定难以重复。

    我不敢想象一瘦弱的身躯在江风的摇曳中哭喊十七天的故事“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东汉邯郸淳曹娥碑)的震撼。宽恕我描述语言的苍白吧,经典的情节在后人的文字里跳动,哀戚渲染。面对常常匆匆跨越的曹娥江,想起曹娥,脚步零乱,沧海桑田,历史的妙笔在于让一切归于平静,后人在它所摆设的平面上继续叠加重复抑或新颖的情节却让你毫无知觉。

    四

    孝女庙是让你最贴近“孝”字的地方,比任何一本权威的词典注释更深刻。但我们还是该看看老祖宗创造的这个并不显眼的“孝”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对先前历史孝意义嬗变后的总结。从创造出此字到诗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较为真实要求社会成员为止,到弘扬儒家孝道观念的孝经的编辑流行,二十四孝图孝的泛滥,在中国古代思潮流变的行进中,孝在无声无息中变质,曹娥被无意拉进了无可辩驳的孝之脉络中。在秦汉一统天下,思想尚未融合的关口,人们信仰的模糊与缺失,亟待一种思想主导,自从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孝无疑成为笼络的一面旗帜,事亲事小,侍国事大。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相继出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统治者的伎俩只是把孝作为宣扬忠君的垫脚石,由宋至清一道道册封是对曹娥的亵渎,曹娥被踩在了脚下,成了一个玩偶。

    当我们在顶礼膜拜的时候,别让自己高贵的头颅低向毫无鉴别的傀儡,移开剔除这座“压在心上的坟”(钱理群语),将曹娥最纯洁的孝情呵护。去年上虞征集城市精神标语,孝字名列其间,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厚养薄葬”的孝,只有这样,曹娥庙的存在才有历史价值。

    时光飞逝,思绪疲惫,历史的浩淼时空我一步跨越,我只记得离开时游客越发稀少,阳光特别明媚。也许他们去看潮去了,也许不想这么沉重,我抖落一身思绪,低念着曹娥碑记忆模糊的字词,走出了曹娥庙,走出了东汉。

    伊惟孝女,奕奕之姿。偏其反而,令色孔仪。

    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室家,在洽之阳。

    大礼未施,嗟伤慈父。彼苍伊何?无父孰怙!

    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