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向左情向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路遥是我的校友,并且是我在上大学期间不幸病逝的。当时路遥去世的时候,学校里有很多的纪念活动,也是在那时,全校掀起了一股读路遥作品的风,路遥的全部作品我就是在那时读完的。其中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算是重新温习。
人生我是在很早就接触到的,但最早看的是根据人生改变的同名电影,时间大概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我上初一或初二时期吧。其实当时看人生电影,按我的那个年龄和对世事的理解,充其量只是看热闹而已,因为并不了解作品的内涵,也理解不了作者塑造的人物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和蕴藏在作品之中的能体现作者本身人生观的东西,只是从作品的表面去模式化地理解,觉得作品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个辜负了刘巧珍一片好心的坏小子,认为他的结局就应该那样,甚至希望他的结局更惨,对刘巧珍则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希望好人能得到好报,希望他能有个比高加林更在意他的好男人,在故事的结尾,甚至也希望她在高加林回村的路上能和她的姐姐一起去骂那个负心汉。这当然是一个懵懂的少年的最朴素的感情了,没有添加任何世俗的实际的成份,当然也缺乏深层次的体味与思考。
工作以后,又重新读了人生的原著,重新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他的纪实性的自传作品早晨从中午开始以及他的一系列短篇小说,对路遥真实的人生有了些许了解,对他曾经的生活有了些许感受之后,重新思考人生这部作品,分析作品中刻画的诸多人物,则自己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变化。其实对一个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是不能抛开作者本人的遭遇或是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比如路遥,我曾经写过一篇悲剧的路遥的文章,分析了路遥诸多作品人物的结局和命运,其实是和作者自己差不多的。人生的结局不像古今以来其他的作品一样基本都是大圆满的结局,窦娥冤情那么大,但最后冤情被昭雪了,结局是圆满的;哈姆雷特最后复仇了,结局圆满了,也不像有些作品悲剧性的结局,如红楼梦,宝、黛的爱情没有结果,贾家也树倒猢狲散,是个悲剧性的结尾,但人生不一样,他既没有让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圆满,甚至没让他走出那座大山,似乎有点悲剧的意味,但是结尾又安排高加林重新出山劳动,重新振作起来,甚至还给人一种高加林和刘巧珍能够重新和好的一种期望和遐想,又让人悲中有喜。这是一种折中的灰色的结局方式,从文学上讲,开辟了一条文学的新道路,是有着很积极的意义的,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现实生活除了悲、喜,还有喜忧参半的第三种方式。其实路遥的这个设计,诚然有他对生活的深切体味和深入思考,但与他本人的际遇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与谋合。路遥的婚姻不幸福,在婚姻中他没能体会到真情和爱,结局也很不幸,所以在路遥小说中所塑造的诸多人物,如高加林和刘巧珍、孙少平和田晓霞、孙少安和他的婆姨等等都是这样的结局。因为从路遥自己对婚姻灰色的感受中,他根本不会看到光明,因此他就不会给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之路描绘出让人喜悦的颜色。
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也常常想起路遥,把路遥全集放在案头,想起路遥作品的人物,也经常为他们的结局叹息不已。现在读路遥的作品,不再是过去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单纯对作家的仰慕,对文学的欣赏,不再被作品中的人物所左右,而是夹杂了自己关于人生的许多体会和感悟,因此更加理性和现实,也许更加直白和残酷。
朋友新近读了人生,也许有了新的体会,上午发个信息问我“如果你是高加林,你会怎么样?”我回了她一条信息“如果你是刘巧珍,你会怎样?”她说她会做刘巧珍,我说我会按高加林的做法去做。为什么这样说,我并不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当然我也代替不了作品中的高加林。高加林和刘巧珍的不同,不仅仅是性格上的不一样。高加林生性比较自负,有知识、有文化、有抱负,不安于现状,不肯屈服命运,他不愿意一辈子都呆在农村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刚回到农村的时候,他的情绪落差很大,心里感到很憋屈,情绪无处宣泄,无人诉说,而这时,生性有些懦弱、但很纯朴的农家女刘巧珍出现了,她本身很仰慕有知识、有文化的高加林,对这样一个文化人落到这步田地,心里给予了无限的同情,愿意去了解、乐意去接纳,而自命不凡却有到处碰壁的高加林也需要找一个倾诉的对象,于是他们相恋了。相恋的他们,却有着不同的想法,刘巧珍认为找到了依靠,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懦弱的她为了意中人,也敢于背叛自己的父亲,和高加林私会,一块进城,学着高加林的样子刷牙等等,而高加林就是要在和巧珍的相恋中寻找那个被人不屑的自我,他可以在巧珍面前充老大,说一不二,而巧珍则对他言听计从。高加林是刘巧珍的白马王子,但是刘巧珍却并不是高加林的灰姑娘。随着高加林走出农村,他们的相恋也应该走到了尽头。高加林想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去开创自己的一片天空,他完全投入到另外一种火热的生活中去了,在这样的生活和拼搏中,他找到了自己,宣泄了自己,这时候的他,需要的不是那个只知道猪下了几个猪娃的村妇,需要的是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和志同道合的人,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刘巧珍具备吗?古时候的陈世美,因中了状元,招了驸马而遗弃了自己的发妻秦香莲,错不在遗弃,错在他做事太绝,想把秦香莲母子赶尽杀绝;司马相如做官之后,也想休了曾与自己举案齐眉的卓文君,但没有办到,不是卓文君强悍,而是卓文君有才,一首九连环诗将司马相如拉回到了自己的怀里。刘巧珍既没有秦香莲拦轿告状的勇气,也没有卓文君的才气,怎么能阻挡得了高加林意气风发一往无前的锐气?在这个时候,假如高加林需要的是自己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又怎能沉醉在刘巧珍的温柔之乡?
高加林和刘巧珍不会有结果,所以人生也不需要续集。
如果需要事业向左,那爱情只能向右。
路遥是我的校友,并且是我在上大学期间不幸病逝的。当时路遥去世的时候,学校里有很多的纪念活动,也是在那时,全校掀起了一股读路遥作品的风,路遥的全部作品我就是在那时读完的。其中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算是重新温习。
人生我是在很早就接触到的,但最早看的是根据人生改变的同名电影,时间大概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我上初一或初二时期吧。其实当时看人生电影,按我的那个年龄和对世事的理解,充其量只是看热闹而已,因为并不了解作品的内涵,也理解不了作者塑造的人物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和蕴藏在作品之中的能体现作者本身人生观的东西,只是从作品的表面去模式化地理解,觉得作品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个辜负了刘巧珍一片好心的坏小子,认为他的结局就应该那样,甚至希望他的结局更惨,对刘巧珍则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希望好人能得到好报,希望他能有个比高加林更在意他的好男人,在故事的结尾,甚至也希望她在高加林回村的路上能和她的姐姐一起去骂那个负心汉。这当然是一个懵懂的少年的最朴素的感情了,没有添加任何世俗的实际的成份,当然也缺乏深层次的体味与思考。
工作以后,又重新读了人生的原著,重新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他的纪实性的自传作品早晨从中午开始以及他的一系列短篇小说,对路遥真实的人生有了些许了解,对他曾经的生活有了些许感受之后,重新思考人生这部作品,分析作品中刻画的诸多人物,则自己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变化。其实对一个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是不能抛开作者本人的遭遇或是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比如路遥,我曾经写过一篇悲剧的路遥的文章,分析了路遥诸多作品人物的结局和命运,其实是和作者自己差不多的。人生的结局不像古今以来其他的作品一样基本都是大圆满的结局,窦娥冤情那么大,但最后冤情被昭雪了,结局是圆满的;哈姆雷特最后复仇了,结局圆满了,也不像有些作品悲剧性的结局,如红楼梦,宝、黛的爱情没有结果,贾家也树倒猢狲散,是个悲剧性的结尾,但人生不一样,他既没有让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圆满,甚至没让他走出那座大山,似乎有点悲剧的意味,但是结尾又安排高加林重新出山劳动,重新振作起来,甚至还给人一种高加林和刘巧珍能够重新和好的一种期望和遐想,又让人悲中有喜。这是一种折中的灰色的结局方式,从文学上讲,开辟了一条文学的新道路,是有着很积极的意义的,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现实生活除了悲、喜,还有喜忧参半的第三种方式。其实路遥的这个设计,诚然有他对生活的深切体味和深入思考,但与他本人的际遇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与谋合。路遥的婚姻不幸福,在婚姻中他没能体会到真情和爱,结局也很不幸,所以在路遥小说中所塑造的诸多人物,如高加林和刘巧珍、孙少平和田晓霞、孙少安和他的婆姨等等都是这样的结局。因为从路遥自己对婚姻灰色的感受中,他根本不会看到光明,因此他就不会给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之路描绘出让人喜悦的颜色。
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也常常想起路遥,把路遥全集放在案头,想起路遥作品的人物,也经常为他们的结局叹息不已。现在读路遥的作品,不再是过去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单纯对作家的仰慕,对文学的欣赏,不再被作品中的人物所左右,而是夹杂了自己关于人生的许多体会和感悟,因此更加理性和现实,也许更加直白和残酷。
朋友新近读了人生,也许有了新的体会,上午发个信息问我“如果你是高加林,你会怎么样?”我回了她一条信息“如果你是刘巧珍,你会怎样?”她说她会做刘巧珍,我说我会按高加林的做法去做。为什么这样说,我并不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当然我也代替不了作品中的高加林。高加林和刘巧珍的不同,不仅仅是性格上的不一样。高加林生性比较自负,有知识、有文化、有抱负,不安于现状,不肯屈服命运,他不愿意一辈子都呆在农村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刚回到农村的时候,他的情绪落差很大,心里感到很憋屈,情绪无处宣泄,无人诉说,而这时,生性有些懦弱、但很纯朴的农家女刘巧珍出现了,她本身很仰慕有知识、有文化的高加林,对这样一个文化人落到这步田地,心里给予了无限的同情,愿意去了解、乐意去接纳,而自命不凡却有到处碰壁的高加林也需要找一个倾诉的对象,于是他们相恋了。相恋的他们,却有着不同的想法,刘巧珍认为找到了依靠,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懦弱的她为了意中人,也敢于背叛自己的父亲,和高加林私会,一块进城,学着高加林的样子刷牙等等,而高加林就是要在和巧珍的相恋中寻找那个被人不屑的自我,他可以在巧珍面前充老大,说一不二,而巧珍则对他言听计从。高加林是刘巧珍的白马王子,但是刘巧珍却并不是高加林的灰姑娘。随着高加林走出农村,他们的相恋也应该走到了尽头。高加林想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去开创自己的一片天空,他完全投入到另外一种火热的生活中去了,在这样的生活和拼搏中,他找到了自己,宣泄了自己,这时候的他,需要的不是那个只知道猪下了几个猪娃的村妇,需要的是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和志同道合的人,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刘巧珍具备吗?古时候的陈世美,因中了状元,招了驸马而遗弃了自己的发妻秦香莲,错不在遗弃,错在他做事太绝,想把秦香莲母子赶尽杀绝;司马相如做官之后,也想休了曾与自己举案齐眉的卓文君,但没有办到,不是卓文君强悍,而是卓文君有才,一首九连环诗将司马相如拉回到了自己的怀里。刘巧珍既没有秦香莲拦轿告状的勇气,也没有卓文君的才气,怎么能阻挡得了高加林意气风发一往无前的锐气?在这个时候,假如高加林需要的是自己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又怎能沉醉在刘巧珍的温柔之乡?
高加林和刘巧珍不会有结果,所以人生也不需要续集。
如果需要事业向左,那爱情只能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