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危险驾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方肇
韩寒几乎从来没说过他的童年,好像一生下来他就十三四岁,足以给爹妈添堵、给老师惹祸并让一干漂亮女生夜不能寐了。他的经历跟林雨翔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十七岁开始正式的作家生涯之前也很少有别人的生活经历可以借鉴,因此我总是把青春期的韩寒与三重门里的林雨翔弄混。那个年龄很容易被称为叛逆,而到了今天则容易被视为谋反,但韩寒自己总是归结于嘴巴太大。比如在我跟他之间经常发生这样的对话:
——韩寒,昨天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你怎么没去啊?
——在赶着试车。可能组委会怕我嘴巴太大乱说话,故意安排我这时候试车。
——韩寒,你要是没开赛车而进了足球圈,估计也得被拉去打假球吧?
——不能。钱少了收买不动我,钱多了我嘴巴大肯定要出去说。
韩寒的嘴巴是够大的,大到连奥巴马来访问也想跟他聊聊,大到回头他就把这事儿告诉我了。然而在多年的采访中我已经形成了习惯,你可以把一切都告诉我,但是我会有自己的新闻原则。比如说车手带老婆或女朋友或时而带老婆时而带不同的女朋友来比赛,从来没有谁拿它当做新闻去炒作,所以韩寒在赛车记者面前基本上都能坦然自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不必担心被人家给整到版面上去。
这样过了七年,菜鸟韩寒成为了年度总冠军,辍学青年成为了年度人物,也到了把他的故事整理出来说给大家听听的时候了。恰巧我也是从2004年开始经陆鸣尧引路介入中国赛车运动报道的,而且还特别关注赛场之外的韩寒,还恰巧也会写字,便责无旁贷。路金波认为,未来一定会有一门“韩学”那么此书愿意承担记载韩寒成长生涯相关资料的责任,即使只能打上“仅供参考”的标签。对于广大韩迷来说,收藏一本就等于留了面记载青春岁月的镜子,看着封面上的韩寒,映照的是自己的岁月刻痕。你会记得,那时候我是多么迷恋一个人,期待着他的点滴信息。
因此,本书最重要的是总结韩寒的创作生涯,从文学的角度看待一个畅销书作家的成长道理。关于韩寒的赛车过程,本来不想多写,毕竟日程生活中关心他的人会读到相关的新闻,但是在看了赛车总动员2之后,我觉得还是要写。尽管那只是一个情节简单的动画片,但是里面有厚重的文化和精神,足以让那些拿赛车运动当傻子豁命的质疑者找到答案:他们为什么要去冒险?躺在沙发上看肥皂剧不是更舒服吗!
现实就是一堵墙,墙上开满了狗洞,韩寒只要肯妥协一点点,就能过上更富裕、更主流的生活,甚至像七十年前的高尔基、四十年前的郭沫若那样当上“旗手”也未可知。然而韩寒宁死不屈,绝不低头,我想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以前的旗手们都不开赛车,不会理解一个成天以冒险为乐的人为什么时刻抗拒安全车的带领?日近长安远,因为不同的人一辈子都跑在不同的赛道上,即使偶尔非常接近,但永远也不会同路。韩寒理想的赛车,就是在危险到几乎失控的边缘驾控着自己的线路。世界太大,韩寒太小,缈小得如同凡尘中的一粒砂,脆弱得如同三九天的草根。
是的,我们都是草根,我们一样,胸中有血心头有伤,穷得像茶傲得像兰。如果你懂得海明威所谓丧钟为谁而鸣,就应该知道韩寒在为谁写作,他就生活在你我之间,桀傲不驯,危险驾驶,百折不回。
韩寒的赛车究竟是职业还是玩票?
头顶着作家、车手及社会意见领袖三项桂冠的韩寒近年来始终处在当代中国青年的关注焦点中。然而,作为作家,韩寒并非每年都有新书问世,作为车手,也不是每个分站都有冠军奖杯拿,作为意见领袖,他也没经常更新博客,韩寒最惹人注目的东西,完全在场外。最近两年来,关于韩寒的两大主流新闻,一是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09年度风云人物,二是在2010年度中国作家收入榜上持续滑落,再次跌到了勉强前十名的地步。然而,这里面有两处对韩寒的误读,时至今日也很少有人能整明白。
亚洲周刊评选韩寒当年度风云人物绝不是因为他最近当上了拉力赛的年度总冠军,因为之前他在07年的场地赛和08年的拉力赛上都已经拿到过千六组的总冠军,第三座总冠军奖杯并不具备更特别的意义,尽管这能够让他看起来更像飞鱼菲尔普斯那样技术全面。韩寒的主要成就应该在全球第一的博客上,四亿多人次看他的嬉笑怒骂,并非因为他是作家中跑得最快的司机,而是因为他代表着中国最广泛的草根思维,总是以一只民间菜鸟的身份抒情,他的博客总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感动中国。
然而直到今天,在赛车方面,韩寒的成就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同。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赛车运动只有两项,拉力赛和场地赛,其中各有两千和千六这样两个大组,也就是说,总共就4个有份量的总冠军,韩寒已经拿到了其中3个。在拉力赛中,中汽联之前的官方称呼是“n4组”和“s组”(2009年以后改为“国际杯”和“国家杯”),韩寒全部赢了下来,这几乎相当于刘翔在110米栏和马拉松两个项目上都得了冠军。而在场地赛上,韩寒已经统治过千六组了,他还一直憋着想再去欺负一下两千组的同行们,如果让他做到了,就相当于聂卫平在围棋和跳棋两项国际比赛中都当了棋圣。这个目标,韩寒自称为大满贯,他以为自己随时可以做到,但在我采访过的其他车手看来,一定要竭尽全力阻止他做到。毕竟赛车是项高危险的体育赛事,不是绣花做文章,如果让这个从来不练车的家伙轻易就封了神,别人还混不混了?
韩寒曾经这样表述他的赛车理念:“赛车运动就是在操控与失控之间寻找平衡点,谁把这根钢丝拉得最细,但是还不拉断,谁就赢了。”获得n4组年度总冠军的2009年是他完赛率最高的一年,而且最终的胜利来得也相当艰难,与他对阵的都是职业车手,这一点与体操世界冠军莫慧兰、奎媛媛的赛车有本质的区别,后者只是赛车运动的爱好者,总是谦虚地请韩寒教练指点指点。
对于韩寒来说,得到亚洲周刊的肯定,对他的赛车成绩并没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只是能让更多的局外人意识到,他跟那些偶像型的80后作家确实不是一个档次的选手。开赛车,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当作家,更是如此。
中国古代有多少富人?谁能记得清!那些家财万贯的人都叫什么名字?谁能说得出!这个财富榜用赚钱多少去衡量商人没有问题,但是用来衡量作家就实在太滑稽了。首先中国没有一个让作家凭借作品就可以衣食无忧的体制和环境,你当这是美国呢?写本畅销书就够你一生一世吃不完喝不完了!韩寒写了那么多书,本本畅销,但是办上独唱团,马上就阮囊吃紧。
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如果赚钱的本事便足以证明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那么王宝森肯定比孔繁森厉害。如果在大清朝搞这么个榜单,我相信和坤肯定能独占鳌头而曹雪芹名落孙山。那么韩寒到底是会赚钱啊、会赚钱啊还是会赚钱啊?韩寒当然会赚钱,也比较有钱,但是他的心思并没有完全都放在赚钱上,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不过,我一直不认为韩寒就没有郭x明富裕,一方面,写作之外韩寒还有其它赚钱的渠道,比如他是斯巴鲁车队和333车队的签约受薪车手;另一方面,他有朋友,有广泛的读者群,即是财富。从社会责任感方面来考量的话,韩寒的博客可以得到华人世界最大的认同,这个多少钱也无法买到。
研究韩寒,这一当今中国社会的独特风化现象,我们不能注意的是,他的三重身份总是在起着互相促进的作用。韩寒出道以来,始终能够保持着大众的持续注意力集中,书差不多是一年一本,不写书的时候他就去赛车,既不写书也不赛车的时候,他写些被广泛分享的新浪第一博客。
单纯写作讲故事,我认为韩寒不及王朔,王朔是真正的京片子出身,贫嘴帮总舵主,而韩寒在构建故事框架的过程中经常改主意,除了最初的三重门之外,其它作品在贯彻传统文艺理论给小说的定义方面都有缺陷,这种写着写着就满嘴跑火车的情况直到2009年他的国问世才得到根治。“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每一个在大学中文系里混过的人都被告知,从前的小说都是这么写的,以“在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到“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结束。而韩寒的小说从来不是这样,如果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话,绝非光荣日这一本,几乎每本都得算科幻作品,只有最后出版的1988:我想跟这个世界谈谈是个例外。读者看小说,毕竟不是读诗歌,不是有好的句子、好的桥段就可以满足的,必定还是要看情节的。这就像金庸与古龙的区别,金庸有最大历史背景之下的故事,侠客有招式,一出手就是“亢龙有悔”之类的,看得人心惊肉跳,而古龙净讲些“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虚招,打得云山雾罩,眨眼之间尸横遍野,但是人怎么死的可得你自己去想象,这么读着,当然很不过瘾。奇怪的是,韩寒的每一本书几乎都不会少于50万的起印数,这就很耐人寻味了,你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买韩寒书的人,看的是什么?
谁知道王朔现在在做什么?杨红樱又在哪里?无论他们的作品卖了多少册,拿了多少版税,中国的作家原则上都是“隐形人”他们的生活与作品是毫无关系的两件事。而韩寒与传统作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作为一名赛车手,七年来他始终是体育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是一个被报道者。
那么我们也就不必奇怪,为什么徐浪和刘曹冬开赛车比韩寒厉害,但是粉丝却没有韩寒多了,因为他们只是赛车手里跑得最快的,而韩寒是作家里面跑得最快的,那区别可大了!
一日写书,终身作家
而在不写作及不比赛的时候,韩寒对国计民生的格外关注及其草根立场为他赢得了更多的选票。几次著名的网络论战,也都是以韩寒的大获全胜告终,以至于很多不怀好意的人都想看看韩寒如果跟王溯掐上一架是个什么样子,然后产生了许多“地沟帮”的实习生。不幸的是,韩寒与王朔互相欣赏,没上套。韩寒甚至宣称,如果要他在博客里大战王朔,除非对方伤其家人抢其女人,但是,如果真到了那种地步,傻逼才忙着写博客呢!
在当今中国,一个人如果不反社会不反人民,还有什么帽子是最不能让人容忍的呢?那就是“为富不仁”而韩寒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关怀和同情,让他始终与互联网上的芸芸众生站在一起,当他的博客点击量上升到全球第一的绝对制高点时,那些以抢沙发、板凳甚至地板为荣的网友怀的不是高山仰止的敬畏之情,而是回到自家后花园后听邻居孩子臭贫的轻松。“我们的韩寒”这种广泛的认同感,是他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总是代表“我自己”的话,韩寒就只能永远是个没读完高中的辍学生,写些15岁以下少年儿童如何早恋的金科玉律。
写作带来人气,赛车备受关注,博客点击量又扶摇直上,三者互为依托,相得益彰,这让韩寒成为了中国最红的文化名人。这个时候我们回头再看2004年之前的韩寒,你会相信,仅仅凭借写作好,是当不成好作家的。在2004年之前,韩寒都干了些什么呢?
1997年于少年文艺等发表小说——傻子;
1999年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杯中窥人;
2000年获得“第二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二等奖;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至今销量200万册以上(该数字仍在持续增长中,无法确定,下同),为中国近二十年来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
2001年出版散文集零下一度至今销量110万册,2001年全国图书畅销排行榜第一;
2002年出版小说像少年啦飞驰至今发行87万册,2002年全国图书畅销榜排名第一;
2002年出版作品精选集毒、毒2至今发行80万册;
2003年出版杂文集通稿2003至今发行90万册,2003年全国文学类畅销图书排名第三;
关于通稿2003,还有个歪打正着的故事,这一年韩寒本来决定开始正式参加拉力赛,然而很不凑巧的是,中国发生了令人谈虎色变的“非典型性肺炎”而且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这场灾难不是韩寒整出来的。尽管车手们都已经赶到了龙游,但是出于安全原因,组委会临时宣布比赛延期了。于是,韩寒也只好回到上海家中,用埋头码字的姿态,表达对“非典”的蔑视。此“非典”非彼“非典”乃是社会上暗然涌动的一股“倒韩”潮,韩寒江郎才尽了?三重门模仿钱钟书?诸如此类,面对这些“非典型性”质疑、怀疑和猜疑,韩寒不得不拿起笔作刀枪,趁着大家都不愿出门之际,宅了一个夏季,以针砭应试教育为契机,写下大量杂文,当秋季来临“非典”也被彻底征服后,它们结集而成了通稿2003。
不过,这本书并没能完全回答在小说方面“韩寒是否江郎才尽”的问题,毕竟在三重门之后,韩寒还没有写过一本创作型的作品,像少年啦飞驰似乎是一本文学水平很高的日记,他自己也开玩笑地说:当时实在没钱了,就只好拿自己学习赛车的生活素材来应付。因此我一直感觉这本书不像是虚构作品,因为你不能不考虑他那几年的北漂生活到底是怎么过的。当然在语言风格方面,此书仍然保持着韩寒的惯性,重要的是,不再有那么多钱钟书式的博喻,也就是说,不学钱钟书,韩寒一样可以把语言把玩得娴熟而华丽。此外,毒的主要内容不过是前三本书的精彩段落汇编,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是一部独立的作品,如果他想用通稿2003证明自己是个真正的作家而非愤青的话,这方面的努力几乎是毫无成果的,因为他看起来更像是个愤青。这时候的韩寒只是个待产的孕妇,虽然长安乱早已孕育腹中,但只要它一天不生出来,就不能用肚子的大小来证明自己的生育能力。
韩寒自认是个赛车手
2005年我在短命的搜狐评论频道为韩寒开设专栏时他曾经给过我几篇文章,关于他早期的赛车生活,与像少年啦飞驰中的片断多有重合之意,文章写得非常生动而风趣,但是传播效果跟现在的微博相比却相差甚远。当时一则中国的赛车运动还不是很成型,影响力远没有现在大,二则韩寒的赛车活动也非常业余,所以那个时候尽管也参加比赛,韩寒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很成功。具体如下:
2003年代表北京极速车队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n组(国际组)获得第六。
长春站获得n组(国际组)第八。
北京站获得n组(国际组)第六。
这样的成绩,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本不在主流赛车媒体的报道范围之内,就是个菜鸟。我想即使换成林志玲穿着超短裙来跑,也难有什么报道空间,除非赛车记者都被娱乐记者赶出了阵地。2004年,才是韩寒真正进入赛车运动的“韩氏元年”之前都只能算是预科旁听生的小打小闹。直到2010年,韩寒的比赛已经可以左右车队的分站积分走势了,韩寒与刘曹冬的冠军竞争,才真正成为了赛车记者每站必报的重头大戏。
如今的中国拉力赛任何一个分站上,关于韩寒的报道都不少,不过在赛车记者的眼中,他就是个车手,与会不会写小说关系不大。这一点,韩寒自己也非常认可,如果要套用咱们的传统思维问他:韩寒,你是哪个单位的?他只能回答说:“斯巴鲁拉力车队,车手。”举个简单的例子说,假如同一个记者采访韩寒,在2003年会问他,写作与赛车哪个占用了你更多的精力?而在2010年则会问,第一赛段的每一段都慢了十几秒,轮胎不对还是避震太软?
方肇
韩寒几乎从来没说过他的童年,好像一生下来他就十三四岁,足以给爹妈添堵、给老师惹祸并让一干漂亮女生夜不能寐了。他的经历跟林雨翔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十七岁开始正式的作家生涯之前也很少有别人的生活经历可以借鉴,因此我总是把青春期的韩寒与三重门里的林雨翔弄混。那个年龄很容易被称为叛逆,而到了今天则容易被视为谋反,但韩寒自己总是归结于嘴巴太大。比如在我跟他之间经常发生这样的对话:
——韩寒,昨天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你怎么没去啊?
——在赶着试车。可能组委会怕我嘴巴太大乱说话,故意安排我这时候试车。
——韩寒,你要是没开赛车而进了足球圈,估计也得被拉去打假球吧?
——不能。钱少了收买不动我,钱多了我嘴巴大肯定要出去说。
韩寒的嘴巴是够大的,大到连奥巴马来访问也想跟他聊聊,大到回头他就把这事儿告诉我了。然而在多年的采访中我已经形成了习惯,你可以把一切都告诉我,但是我会有自己的新闻原则。比如说车手带老婆或女朋友或时而带老婆时而带不同的女朋友来比赛,从来没有谁拿它当做新闻去炒作,所以韩寒在赛车记者面前基本上都能坦然自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不必担心被人家给整到版面上去。
这样过了七年,菜鸟韩寒成为了年度总冠军,辍学青年成为了年度人物,也到了把他的故事整理出来说给大家听听的时候了。恰巧我也是从2004年开始经陆鸣尧引路介入中国赛车运动报道的,而且还特别关注赛场之外的韩寒,还恰巧也会写字,便责无旁贷。路金波认为,未来一定会有一门“韩学”那么此书愿意承担记载韩寒成长生涯相关资料的责任,即使只能打上“仅供参考”的标签。对于广大韩迷来说,收藏一本就等于留了面记载青春岁月的镜子,看着封面上的韩寒,映照的是自己的岁月刻痕。你会记得,那时候我是多么迷恋一个人,期待着他的点滴信息。
因此,本书最重要的是总结韩寒的创作生涯,从文学的角度看待一个畅销书作家的成长道理。关于韩寒的赛车过程,本来不想多写,毕竟日程生活中关心他的人会读到相关的新闻,但是在看了赛车总动员2之后,我觉得还是要写。尽管那只是一个情节简单的动画片,但是里面有厚重的文化和精神,足以让那些拿赛车运动当傻子豁命的质疑者找到答案:他们为什么要去冒险?躺在沙发上看肥皂剧不是更舒服吗!
现实就是一堵墙,墙上开满了狗洞,韩寒只要肯妥协一点点,就能过上更富裕、更主流的生活,甚至像七十年前的高尔基、四十年前的郭沫若那样当上“旗手”也未可知。然而韩寒宁死不屈,绝不低头,我想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以前的旗手们都不开赛车,不会理解一个成天以冒险为乐的人为什么时刻抗拒安全车的带领?日近长安远,因为不同的人一辈子都跑在不同的赛道上,即使偶尔非常接近,但永远也不会同路。韩寒理想的赛车,就是在危险到几乎失控的边缘驾控着自己的线路。世界太大,韩寒太小,缈小得如同凡尘中的一粒砂,脆弱得如同三九天的草根。
是的,我们都是草根,我们一样,胸中有血心头有伤,穷得像茶傲得像兰。如果你懂得海明威所谓丧钟为谁而鸣,就应该知道韩寒在为谁写作,他就生活在你我之间,桀傲不驯,危险驾驶,百折不回。
韩寒的赛车究竟是职业还是玩票?
头顶着作家、车手及社会意见领袖三项桂冠的韩寒近年来始终处在当代中国青年的关注焦点中。然而,作为作家,韩寒并非每年都有新书问世,作为车手,也不是每个分站都有冠军奖杯拿,作为意见领袖,他也没经常更新博客,韩寒最惹人注目的东西,完全在场外。最近两年来,关于韩寒的两大主流新闻,一是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09年度风云人物,二是在2010年度中国作家收入榜上持续滑落,再次跌到了勉强前十名的地步。然而,这里面有两处对韩寒的误读,时至今日也很少有人能整明白。
亚洲周刊评选韩寒当年度风云人物绝不是因为他最近当上了拉力赛的年度总冠军,因为之前他在07年的场地赛和08年的拉力赛上都已经拿到过千六组的总冠军,第三座总冠军奖杯并不具备更特别的意义,尽管这能够让他看起来更像飞鱼菲尔普斯那样技术全面。韩寒的主要成就应该在全球第一的博客上,四亿多人次看他的嬉笑怒骂,并非因为他是作家中跑得最快的司机,而是因为他代表着中国最广泛的草根思维,总是以一只民间菜鸟的身份抒情,他的博客总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感动中国。
然而直到今天,在赛车方面,韩寒的成就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同。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赛车运动只有两项,拉力赛和场地赛,其中各有两千和千六这样两个大组,也就是说,总共就4个有份量的总冠军,韩寒已经拿到了其中3个。在拉力赛中,中汽联之前的官方称呼是“n4组”和“s组”(2009年以后改为“国际杯”和“国家杯”),韩寒全部赢了下来,这几乎相当于刘翔在110米栏和马拉松两个项目上都得了冠军。而在场地赛上,韩寒已经统治过千六组了,他还一直憋着想再去欺负一下两千组的同行们,如果让他做到了,就相当于聂卫平在围棋和跳棋两项国际比赛中都当了棋圣。这个目标,韩寒自称为大满贯,他以为自己随时可以做到,但在我采访过的其他车手看来,一定要竭尽全力阻止他做到。毕竟赛车是项高危险的体育赛事,不是绣花做文章,如果让这个从来不练车的家伙轻易就封了神,别人还混不混了?
韩寒曾经这样表述他的赛车理念:“赛车运动就是在操控与失控之间寻找平衡点,谁把这根钢丝拉得最细,但是还不拉断,谁就赢了。”获得n4组年度总冠军的2009年是他完赛率最高的一年,而且最终的胜利来得也相当艰难,与他对阵的都是职业车手,这一点与体操世界冠军莫慧兰、奎媛媛的赛车有本质的区别,后者只是赛车运动的爱好者,总是谦虚地请韩寒教练指点指点。
对于韩寒来说,得到亚洲周刊的肯定,对他的赛车成绩并没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只是能让更多的局外人意识到,他跟那些偶像型的80后作家确实不是一个档次的选手。开赛车,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当作家,更是如此。
中国古代有多少富人?谁能记得清!那些家财万贯的人都叫什么名字?谁能说得出!这个财富榜用赚钱多少去衡量商人没有问题,但是用来衡量作家就实在太滑稽了。首先中国没有一个让作家凭借作品就可以衣食无忧的体制和环境,你当这是美国呢?写本畅销书就够你一生一世吃不完喝不完了!韩寒写了那么多书,本本畅销,但是办上独唱团,马上就阮囊吃紧。
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如果赚钱的本事便足以证明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那么王宝森肯定比孔繁森厉害。如果在大清朝搞这么个榜单,我相信和坤肯定能独占鳌头而曹雪芹名落孙山。那么韩寒到底是会赚钱啊、会赚钱啊还是会赚钱啊?韩寒当然会赚钱,也比较有钱,但是他的心思并没有完全都放在赚钱上,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不过,我一直不认为韩寒就没有郭x明富裕,一方面,写作之外韩寒还有其它赚钱的渠道,比如他是斯巴鲁车队和333车队的签约受薪车手;另一方面,他有朋友,有广泛的读者群,即是财富。从社会责任感方面来考量的话,韩寒的博客可以得到华人世界最大的认同,这个多少钱也无法买到。
研究韩寒,这一当今中国社会的独特风化现象,我们不能注意的是,他的三重身份总是在起着互相促进的作用。韩寒出道以来,始终能够保持着大众的持续注意力集中,书差不多是一年一本,不写书的时候他就去赛车,既不写书也不赛车的时候,他写些被广泛分享的新浪第一博客。
单纯写作讲故事,我认为韩寒不及王朔,王朔是真正的京片子出身,贫嘴帮总舵主,而韩寒在构建故事框架的过程中经常改主意,除了最初的三重门之外,其它作品在贯彻传统文艺理论给小说的定义方面都有缺陷,这种写着写着就满嘴跑火车的情况直到2009年他的国问世才得到根治。“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每一个在大学中文系里混过的人都被告知,从前的小说都是这么写的,以“在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到“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结束。而韩寒的小说从来不是这样,如果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话,绝非光荣日这一本,几乎每本都得算科幻作品,只有最后出版的1988:我想跟这个世界谈谈是个例外。读者看小说,毕竟不是读诗歌,不是有好的句子、好的桥段就可以满足的,必定还是要看情节的。这就像金庸与古龙的区别,金庸有最大历史背景之下的故事,侠客有招式,一出手就是“亢龙有悔”之类的,看得人心惊肉跳,而古龙净讲些“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虚招,打得云山雾罩,眨眼之间尸横遍野,但是人怎么死的可得你自己去想象,这么读着,当然很不过瘾。奇怪的是,韩寒的每一本书几乎都不会少于50万的起印数,这就很耐人寻味了,你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买韩寒书的人,看的是什么?
谁知道王朔现在在做什么?杨红樱又在哪里?无论他们的作品卖了多少册,拿了多少版税,中国的作家原则上都是“隐形人”他们的生活与作品是毫无关系的两件事。而韩寒与传统作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作为一名赛车手,七年来他始终是体育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是一个被报道者。
那么我们也就不必奇怪,为什么徐浪和刘曹冬开赛车比韩寒厉害,但是粉丝却没有韩寒多了,因为他们只是赛车手里跑得最快的,而韩寒是作家里面跑得最快的,那区别可大了!
一日写书,终身作家
而在不写作及不比赛的时候,韩寒对国计民生的格外关注及其草根立场为他赢得了更多的选票。几次著名的网络论战,也都是以韩寒的大获全胜告终,以至于很多不怀好意的人都想看看韩寒如果跟王溯掐上一架是个什么样子,然后产生了许多“地沟帮”的实习生。不幸的是,韩寒与王朔互相欣赏,没上套。韩寒甚至宣称,如果要他在博客里大战王朔,除非对方伤其家人抢其女人,但是,如果真到了那种地步,傻逼才忙着写博客呢!
在当今中国,一个人如果不反社会不反人民,还有什么帽子是最不能让人容忍的呢?那就是“为富不仁”而韩寒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关怀和同情,让他始终与互联网上的芸芸众生站在一起,当他的博客点击量上升到全球第一的绝对制高点时,那些以抢沙发、板凳甚至地板为荣的网友怀的不是高山仰止的敬畏之情,而是回到自家后花园后听邻居孩子臭贫的轻松。“我们的韩寒”这种广泛的认同感,是他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总是代表“我自己”的话,韩寒就只能永远是个没读完高中的辍学生,写些15岁以下少年儿童如何早恋的金科玉律。
写作带来人气,赛车备受关注,博客点击量又扶摇直上,三者互为依托,相得益彰,这让韩寒成为了中国最红的文化名人。这个时候我们回头再看2004年之前的韩寒,你会相信,仅仅凭借写作好,是当不成好作家的。在2004年之前,韩寒都干了些什么呢?
1997年于少年文艺等发表小说——傻子;
1999年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杯中窥人;
2000年获得“第二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二等奖;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至今销量200万册以上(该数字仍在持续增长中,无法确定,下同),为中国近二十年来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
2001年出版散文集零下一度至今销量110万册,2001年全国图书畅销排行榜第一;
2002年出版小说像少年啦飞驰至今发行87万册,2002年全国图书畅销榜排名第一;
2002年出版作品精选集毒、毒2至今发行80万册;
2003年出版杂文集通稿2003至今发行90万册,2003年全国文学类畅销图书排名第三;
关于通稿2003,还有个歪打正着的故事,这一年韩寒本来决定开始正式参加拉力赛,然而很不凑巧的是,中国发生了令人谈虎色变的“非典型性肺炎”而且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这场灾难不是韩寒整出来的。尽管车手们都已经赶到了龙游,但是出于安全原因,组委会临时宣布比赛延期了。于是,韩寒也只好回到上海家中,用埋头码字的姿态,表达对“非典”的蔑视。此“非典”非彼“非典”乃是社会上暗然涌动的一股“倒韩”潮,韩寒江郎才尽了?三重门模仿钱钟书?诸如此类,面对这些“非典型性”质疑、怀疑和猜疑,韩寒不得不拿起笔作刀枪,趁着大家都不愿出门之际,宅了一个夏季,以针砭应试教育为契机,写下大量杂文,当秋季来临“非典”也被彻底征服后,它们结集而成了通稿2003。
不过,这本书并没能完全回答在小说方面“韩寒是否江郎才尽”的问题,毕竟在三重门之后,韩寒还没有写过一本创作型的作品,像少年啦飞驰似乎是一本文学水平很高的日记,他自己也开玩笑地说:当时实在没钱了,就只好拿自己学习赛车的生活素材来应付。因此我一直感觉这本书不像是虚构作品,因为你不能不考虑他那几年的北漂生活到底是怎么过的。当然在语言风格方面,此书仍然保持着韩寒的惯性,重要的是,不再有那么多钱钟书式的博喻,也就是说,不学钱钟书,韩寒一样可以把语言把玩得娴熟而华丽。此外,毒的主要内容不过是前三本书的精彩段落汇编,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是一部独立的作品,如果他想用通稿2003证明自己是个真正的作家而非愤青的话,这方面的努力几乎是毫无成果的,因为他看起来更像是个愤青。这时候的韩寒只是个待产的孕妇,虽然长安乱早已孕育腹中,但只要它一天不生出来,就不能用肚子的大小来证明自己的生育能力。
韩寒自认是个赛车手
2005年我在短命的搜狐评论频道为韩寒开设专栏时他曾经给过我几篇文章,关于他早期的赛车生活,与像少年啦飞驰中的片断多有重合之意,文章写得非常生动而风趣,但是传播效果跟现在的微博相比却相差甚远。当时一则中国的赛车运动还不是很成型,影响力远没有现在大,二则韩寒的赛车活动也非常业余,所以那个时候尽管也参加比赛,韩寒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很成功。具体如下:
2003年代表北京极速车队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n组(国际组)获得第六。
长春站获得n组(国际组)第八。
北京站获得n组(国际组)第六。
这样的成绩,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本不在主流赛车媒体的报道范围之内,就是个菜鸟。我想即使换成林志玲穿着超短裙来跑,也难有什么报道空间,除非赛车记者都被娱乐记者赶出了阵地。2004年,才是韩寒真正进入赛车运动的“韩氏元年”之前都只能算是预科旁听生的小打小闹。直到2010年,韩寒的比赛已经可以左右车队的分站积分走势了,韩寒与刘曹冬的冠军竞争,才真正成为了赛车记者每站必报的重头大戏。
如今的中国拉力赛任何一个分站上,关于韩寒的报道都不少,不过在赛车记者的眼中,他就是个车手,与会不会写小说关系不大。这一点,韩寒自己也非常认可,如果要套用咱们的传统思维问他:韩寒,你是哪个单位的?他只能回答说:“斯巴鲁拉力车队,车手。”举个简单的例子说,假如同一个记者采访韩寒,在2003年会问他,写作与赛车哪个占用了你更多的精力?而在2010年则会问,第一赛段的每一段都慢了十几秒,轮胎不对还是避震太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