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79章 国产斯贝,有救了!

第179章 国产斯贝,有救了!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79章 国产斯贝,有救了!

    在系统的帮助之下,整个数值模拟过程进行的比常浩南预料中还要更加顺利。

    离散元仿真软件的设计耗费了大概一周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系统buff之下做出来的这个软件相当高效,很快就针对几种典型工件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加工效率和抛光效果找出了最优的解决方案。

    磨料选择平均粒径为400目的碳化硅颗粒,流体则选用航空煤油为基体,再加入一定量的悬浮剂、乳化剂和抗氧化剂配制而成。

    这个配方的通用性很强,大部分的深孔和变口径管类工件都可以使用。

    常浩南甚至还用了额外一天的时间顺手完成了PLC程序的设计。

    这个程序也是磨粒流加工系统的重中之重。

    因为软性磨料并不像砂轮那样“听话”,很容易出现加工过度的问题,也就是重融层已经被去除之后,又继续对气膜孔内壁的基体材料进行磨削,最终导致工件报废。

    而一个好的PLC程序,则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另外一边,韩有德这个人虽然看上去倨傲了一点,但真才实学确实是有的,他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磨粒流设备的总体设计,当常浩南这边把磨料和PLC程序搞定的时候,盛京第一机床厂的设备也在老师傅三班倒的连夜赶工中下线了。

    钟世宏这几天乐得脸上几乎笑开了花——

    由于他提交上去的申请已经获得通过,精工计划也就正式有了“编制”。

    并且上级部门考虑到这个计划未来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直接给拔高到了由科工委牵头的国家级项目。

    就连身上没有编制的常浩南,都被丁高恒钦点了一个“技术总顾问”的帽子。

    而作为整个计划的当头炮,这台磨粒流加工设备自然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

    磨削工艺看上去似乎不太起眼,但其实是精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所以几乎所有参与精工计划的单位都派出了技术人员,想要亲眼见识一下410厂整出来的新花样。

    随后的一天中,清单上面的原料陆续被采购并运到了410厂,经过乳化、搅拌、调和等一系列工序,最终形成铅灰色的膏状半固体,随后被灌入了早已准备好的磨料缸之中。

    操作工人开始进行设备开机之前的最后一次技术检查。

    由于围观群众实在太多,又要和生产设备之间保持一个必要的安全距离,因此不少人都只能远远地看上一眼。

    “那一坨黑乎乎的东西,就是他们搞出来的核心技术?”

    一个头发半白的老工程师有些将信将疑。

    软性磨料看上去就跟一坨化了一半的冰激凌差不多,卖相确实不怎么样。

    而且一般理解中,“磨削”这个过程是要用一个更硬的东西来去除比较软的东西,软性磨料确实会对传统的概念造成冲击。

    从脖子上挂着的临时出入证来看,他来自冰城锅炉厂。

    这个厂不是烧锅炉的,而是造锅炉的,全国大部分发电用的燃煤锅炉和不少蒸汽轮机配套的动力锅炉都出自这里。

    而最近他们正在竞标某新型导弹驱逐舰的动力锅炉生产项目,却始终被加工制造能力不足所困扰,好几项关键指标都无法达到要求。

    就在这个最关键的节骨眼上,科工委主持开展精工计划的消息传来,冰城锅炉厂几乎是赶着最后关门前的最后一刻上了车,对于410厂这边的情况了解也就比较少。

    “是,我昨天晚上听报告,他们说是能把不规则型面的抛光效率提高5倍以上,而且还可以处理深内孔、变口径管这些老大难的工件。”

    旁边另一位陕柴重工408厂的工程师就要游刃有余地多。

    他们的情况和冰城锅炉厂差不多,最近在负责对MTU公司柴油机的许可证生产工作,但至关重要的国产化率指标却卡在了一个门槛上迟迟无法取得进一步突破,所以在得知这个精工计划的第一时间就要求参与,并且还提供了一大笔项目经费。

    “我去,5倍……不能是放卫星吧?”

    “看着吧,应该用不了太长时间。”

    就在围观人群讨论的功夫,经过培训的技术工人已经完成了对加工程序的加载和设定。

    这个流程本来计划由常浩南亲自操作,但后者认为由普通文化程度的工人动手,更能体现出这套“傻瓜式”软件的优势。

    一根涡喷14上面的滑油弯管被夹具紧紧固定了起来——

    410厂本身并没有对气膜孔内壁进行金相检测的能力,所以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磨粒流加工的能力,钟世宏和常浩南最终决定让一根加工难度同样很高的变口径弯管来获取这台设备的“一血”。

    准确来说应该是半根,因为前面还切下来了一部分,等一会用来和加工之后的情况进行对照。

    启动按钮被按下,压缩机随之发出嗡嗡的响声。

    刚开始似乎并没有出现什么变化,但十来分钟之后,牙膏状的废弃磨料开始从夹具周围预设的排泄孔中被挤出来。

    旁边等待许久的工人马上开始把准备好的新磨料填进去。

    加工继续进行。

    没有任何一个在场的人觉得枯燥乏味。      就一个如此复杂的工件抛光工序来说,持续几个小时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

    大概50分钟之后,夹具打开。

    经过航空煤油冲洗过后的工件从外表上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这还不到一个小时……时间是不是有点不够啊?”

    “五倍效率的话,倒也差不多的样子……”

    操作工人并没有受到这些讨论的打扰:

    “上切割机1

    滑油管的内径足够直接塞探头进去做表面粗糙度检测,但要论直观,那肯定是直接切开效果更好。

    经过抛光和未经抛光的两个工件很快被从中间一分为二。

    在厂房的灯光下,哪怕仅凭肉眼,都能看出区别。

    左边的工件内壁,亮得几乎能当镜子。

    当然,为了严谨,该做的测试还是要做的。

    “抛光前工件内壁,平均粗糙度Ra值=1.466。”

    常浩南亲自上阵,读出了屏幕上显示的第一个检测结果。

    刚刚还在讨论的围观人群也重归寂静。

    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的下一句话。

    “抛光后工件内壁,平均粗糙度……”

    “Ra值=0.3671

    周围几乎瞬间陷入了沸腾——

    “我滴个乖乖……”

    “真能这么快?”

    “……”

    在人群的另外一边,几个穿着航空工业工装的男人几乎两眼发光地看着眼前的机器。

    作为系统内的兄弟单位,参观时候获得一点特殊待遇也是理所应当的,因此他们可以从一个更好的角度和更近的距离观察整个工艺流程。

    “张工,这……”

    一个比较年轻的工程师用因为兴奋而有些颤抖的声音说道:

    “这如果能用上的话,斯贝国产化应该……”

    显然,他们来自镐京的430厂。

    斯贝MK202发动机虽然70年代中期就完成了引进和组装,但因为中间的各种原因,导致真正的国产化工作历经多番波折,直到1995年才通过验收。

    说是“国产化”,其实这个时候斯贝的国产化率不过70%而已,大量核心零部件用的都还是十几年前进口的库存。

    产量很低,而且也不可持续。

    本来,当年在引进斯贝技术的时候,镐京和盛京两边闹出了不少矛盾。

    但随着歼轰7上面的原装斯贝发动机逐渐到寿,前者头上的压力也是每日俱增。

    尤其是前段时间涡喷14在香洲航展上搞了个大新闻出来,要说不眼红不羡慕,那绝对是假的。

    所以430厂也顾不上什么面子问题,直接把负责斯贝国产化项目的一众工程师给派了过来。

    “应该能突破一大步1

    被称为张工的中年人说着朝身前的空气挥出一拳:

    “求410厂办事,总比求英国人办事要好。”

    “我亲自去找钟世宏1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