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330.第330章 我身为973计划专家组成员,提一

330.第330章 我身为973计划专家组成员,提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330章 我身为973计划专家组成员,提一些建议很合理吧?

    接下来的十几天时间,对于常浩南来说属于一段难得的轻松日子。

    除了正式获得973项目专家组成员和精工计划总顾问这两个带编制且有待遇的帽子以外,唯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那本他和刘洪波合作编著的教材已经完成校对,交付出版社印刷了。

    不过这倒也不需要常浩南做什么,因此他这段时间除了每天安抚因为临近高考而焦虑不安的妹妹常佳瑶之外,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撰写有关下半年项目的建议报告——

    没错,90年代这会,高考是在7月初进行的,一直到2003年才改到后来人们熟悉的6月初。

    至于下半年建议报告中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与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同步,正式开始对涡扇10“太行”发动机开展总体设计。

    尽管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立项几乎和涡喷14差不多,但后者还可以依托一些参考而磕磕绊绊地推进下去,前者就完全属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了。

    总之到现在差不多十年过去,虽然也做过几版设计,但都属于在纸面上看着就不太靠谱的程度。

    航空工业和606所自然也知道自家的水平,所以此前一直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难度更低的涡喷14上面,少数扑在涡扇10上面的成员也是以进行技术预研和跟踪前沿研究为主。

    好在也没花出去多少钱,不算亏。

    而如今,606所的工程师们在过去一年对于涡喷14的改进完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数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十年前也有了长足进步,再加上常浩南自己的能力相比一年之前也不可同日而语,已经可以说具备了正式开始对涡扇10发动机进行研制的基矗

    另一方面,我国一轻一重两种第三代战斗机的进度都超过预期,歼10已经完成地面发动机启动测试,下半年基本确定能够首飞,两架由112厂进行总装的歼11战斗机原本预计年末完工下线,但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大概可以提前三到四个月。

    虽然目前看来AL31F/FN并没有遭到断供的可能,但留里卡-礼炮方面也一直拒绝转让发动机技术,国产三代机的核心动力长期依赖国外总不是个办法。

    因此无论从条件上还是需求上,搞新一代涡扇发动机,势在必行!

    在第一份报告的最后,他还列出了一些相关的关键技术。

    比如全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和数值仿真、新一代主动冷却技术、单晶材料开发和铸造、高温合金……

    嗯……

    不列不知道,一列全是问题。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关关难过关关过吧。

    好在这些东西并不全都需要常浩南亲力亲为来解决。

    写到这里,常浩南突然想起了今天上午看到的那封征求意见函。

    “以军用和民用分一集团和二集团虽然比上辈子的情况合理了一点,但是合理的不多……”

    他停住笔,开始思考跟航空产业改革有关的问题。

    如果要把航发真正重视起来,倒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把华夏航空发动机集团提前拆分出来,专门负责航空动力的研发和制造。

    这也是常浩南重生以前的航空系统,也是国外主流航空工业强国所采用的办法。

    毕竟飞机设计和航发设计本来就有不小区别,常浩南能无缝切换是因为他开了挂,不代表其它从业人员也需要这么干。

    “后面还是可以完善一下这个思路……”      常浩南从桌边扯过一张便笺纸,把这个想法写在了上面,然后继续写第二封建议书。

    内容则是常浩南从过年那时候就开始考虑的重型模锻压机。

    与之相关的基础研究课题可以直接放在973计划的框架之中,再把成果对接到精工计划里面。

    正好他一个人在两边都能说上话。

    实际上,在十号工程1001号原型机的机体生产过程中,132厂就已经把过去华夏航空工业常用的自由锻压工艺改为了模锻压工艺。

    歼11的机体隔框目前还是由俄方提供,不过之前在三座门的庆功会上,601所就已经表示,他们和苏霍伊方面确定了将原来的拼焊法换成模锻压的改进思路,这样可以缩短不少生产工时,还可以给原本超重的机体减轻一些重量。

    但歼10这个最大起飞重量20吨的身板对于国内现有三万吨模锻压机来说基本就是极限,无论是歼11,还是未来的国产客机,亦或是火车上那位金桂提到的700MW水电机组,显然都需要更大体量的型号。

    由于这些东西都已经在常浩南脑子里面转了无数个来回,因此他的思路倒是一直如同泉涌,一直到参照上面一封的格式准备写关键技术的时候,才终于卡住了。

    重型模锻压机直接涉及到的第一个需求,就是那个多物理场仿真建模软件。

    不过这倒是还好,只要把投资拉到,弄个初版出来用不了太长时间。

    关键是常浩南手边的资料不够。

    根据之前金桂的说法,青华大学在大约十年前曾经研发过一款6.8万吨的重型模锻压机。

    如果要从尽快完成项目的角度来看,那么以此为基础显然要比从零开始快得多。

    6.8万吨虽然还算不上全球最大,但是就目前来看也绝对够用。

    能早几年投产,这个诱惑显然比一个头衔要大得多。

    再说前世那个8万吨的也早晚会被造出来。

    只是常浩南不清楚,那款模锻压机的设计完成度到底如何,又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技术路线。

    青华大学并不是国防科工委系统内的高校,常浩南目前和那边唯一的交集就是之前有过一面之缘的魏永明,不过后者现在只是个硕士生,而且人应该还在盛京出差,恐怕帮不上什么忙。

    以他如今的头衔,走官方途径发函询问倒是可以,只是速度太慢。

    想到这里,常浩南拧上手中钢笔的盖子,给杜义山打去了一个电话。

    后者作为资深院士,在青华总归应该是有熟人的。

    我在书评区开了个参与发帖赢起点币的活动,虽然是蚊子腿但大家还是可以参与一下,目前看来没几个人,几乎是点击就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