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故乡已如梦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哗啦哗啦地水声惊醒了梦中的冯华,他揉揉眼睛,看到李九杲双手正在捧起脸盆里的水哗啦哗啦地洗脸,他愣愣的呆坐着,思绪还沉浸在刚才的梦境之中:仿佛又回到了从前自己在家的时候,已经到了该起床的时候,自己却尤自迷迷糊糊的躺在床上冲盹儿。
“小华,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昨天又拉晚儿了吧,小心自己的身体!”随着母亲慈爱的责备声,冯华恍惚中看到母亲给他打来了洗脸水
母亲的身影和声音是那么的清晰,就像刚刚发生在自己眼前。一时间,冯华困惑了,不知道现在是梦?还是刚才是梦?最后还是李九杲的呼唤声把他再次拉回到这个现实世界。
匆匆吃过早餐,冯华与李九杲按照昨晚商议的结果,准备先打听一下严复的住宅,前去登门拜访。
来到前堂,柜台上的门房客气的与他们打着招呼:“二位先生出门啊!”二人不约而同的点点头,李九杲笑呵呵地走上前说道:“麻烦您个事儿。”
看到客人要问话,门房点头哈腰地说:“你老别客气,别客气。”
“您知道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校长)严宗光(即严复),严又陵先生的府第吗?”
“哎呦,我的爷,您可是问着了,严公馆就在这大狮子胡同里边,前儿个后半晌我还看见过严总办。”门房指着旅馆外面的胡同热情地介绍着。
想不到如此顺利的就询问到了严复的住址,冯华和李九杲心中很是高兴,谢过门房后二人直奔小巷深处。这是一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民居,磨砖对缝的青灰色院墙,簇拥着硬山式瓦顶砖基的门楼,青石台阶左右是两面雕刻着花纹的石鼓,紧闭着的两扇大门上有些地方的油漆已经剥落。
李九杲叩了叩那碗口大的门环,随着一声:“谁呀?来了!”的搭话声,微微开启的门缝里露出一位老者的面孔,李九杲连忙上前递上拜帖,道明了来意。
微微打量了一下冯华和李九杲,那老人点了下头:“实在对不住二位了,我们老爷昨儿个就回水师学堂了,恕不远送,恕不远送。”说着躬了两躬“咣当”一声关上大门,请二人吃了个“闭门羹”
二人无奈地摇摇头,正待“打道回府”却见他们身后不远处站着一个三十左右的年轻人,也是万般无奈,一脸惆怅的样子。
年轻人自觉站在人家身后有些不礼貌,连忙施礼道:“在下商德全,原系北洋武备学堂学员,此番也是久仰严总办大名前来拜访,看来今天也是与二位一样无缘拜见了。”
冯华本打算立即赶往位于万新村东局子的天津水师学堂,但看来人谈吐不凡,气宇宣昂,不似庸碌之辈,不由顿生结交之意。回完礼报过姓名之后,冯华邀请对方:“商兄如不嫌弃,可否到对面茶楼小坐一会儿?”
听到“冯华”这个名字,商德全心中一愣:“好耳熟的名字啊!难道是”他心下虽然有些疑惑,但嘴上仍是很爽快地答应下来。
顾名思义,冯华本以为茶楼如同现代的茶艺室,谁知那时候的茶园、茶楼俗称“戏园子”进得茶楼,只见迎面舞台上“咚咚锵锵”的,戏伶舞刀耍枪正在对打。
用现代话说,商德全是个票友,他介绍说:“这是极有名的‘金家班’上演的‘文昭关’。”看到茶房殷勤地过来招呼,三人只得在靠边儿的一张八仙桌旁坐下,要了一壶上好的“西湖龙井”不理台上台下的喧哗,再次盘桓起来。商德全先做了自我介绍,商德全,表字子纯,曾在北洋武备学堂炮科学习,毕业后担任德国教官翻译。1888年清政府派出官费留学生到德国研习炮法、制造等军事技术,他是五名留学生之一。去年曾奉命到威海监造炮台,威海陷落后才回到天津,
留学的五个人中,虽然包括商德全本人在内,吴鼎元、孔庆塘和腾毓藻等四人冯华一个都不曾听说过,但当他听到段祺瑞的名字时不禁大吃一惊,熟知中国近代史的人有谁不知段祺瑞的鼎鼎大名!
冯华心中想道:看来这商德全也决不是无名之辈,只是自己孤陋寡闻罢了。此时他已经不仅仅是要结交他,并生出把他也招揽过来的念头。
其实这商德全在清末曾担任过清河陆军第一中学堂总办、民国初年担任天津镇守使、陆军第五混成旅中将旅长等职,的确不是无名之辈。
而当商德全知道坐在对面的这个看起来比自己还要小一点儿的年轻人就是在辽东战场上大败倭贼,屡立战功的冯华时,不由得兴奋不已:“原来是子夏兄,失敬,失敬!你的赫赫威名我早已是如雷贯耳了。刚才听冯兄报过姓名,我就心下疑惑,怎么也想不到会在此与二位巧遇。来,在下以茶代酒,敬二位抗倭英雄一杯!”
看到商德全如此豪爽大方,丝毫也未因知道自己二人的身份而有所拘谨,当下冯华和李九杲也爽快地一同举起了茶盅。一口喝干净杯中的茶,冯华脸色一整说道:“实不敢当子纯兄如此之赞誉,杀敌报国、抵御外侮乃我辈份内之事。只是可恨不能‘杀尽倭寇,扶我中华’,未能真正打赢这场战争,‘抗倭英雄’这四个字我兄弟二人如何但当得起!”
“子夏兄太过客气了,如果不是你们在辽东接连打了几场大胜仗,狠狠挫了倭贼的威风,大清国在这场战争中可就真的是一败涂地了。当今天下你当不起还有谁能当得起?或许丁汝昌提督、刘步蟾总镇他们也称得上‘英雄’,威武不屈、宁死不降,十分的令人佩服敬仰。可是曾经威风不可一世的北洋舰队在威海打得那叫个窝囊啊!还有那么多军舰炮艇,却死守在港内让小鬼子从容在荣成登陆,最后大小27艘舰艇不是被打沉就是被俘虏,还有一帮子没骨气的人卑躬屈膝的向倭寇投降,这些想起来就让人心痛。”说到这里,商德全恨恨的捶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桌子上一时间安静了下来,三个人都沉浸在一种莫名的沉痛之中。良久,还是商德全打破了这沉闷的气氛:“不提这些恼人的事情了,还是子夏兄的辽东大捷,提起来让人心里痛快!当时消息传来,津城的百姓燃放鞭炮庆祝了整整三天,我也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真恨不得能马上飞到辽东杀敌报国!”
稍微停了一下,商德全压低声音对冯华和李九杲二人说道:“如果现在要是让茶楼里的人知道歼灭倭贼、扬我国威的冯华冯总镇在这里,我担保不用半天整个天津城全都会知道!”
闻听此言,冯华放下手中的茶杯,微微摆了摆手轻声说道:“子纯兄,为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小弟二人此次进京并没有大肆喧哗,此点还请子纯兄见谅。”
心里明白冯华的意思,商德全也将脸色一整郑重答道:“子夏兄请放心,子纯定当为二位严守秘密。”
三人又谈了些辽东和山东战场上的事情,谈话转到了拜会严复的话题上。原来这商德全自从威海回到天津后,一直赋闲在家等候任用。此次拜见严复,也是为了不想让这身所学荒废无用,想毛遂自荐到天津水师学堂任教,以图再次为国效力之意(据史书记载,甲午之后,商德全参与小站练兵,任炮兵帮统)。
听了商德全的叙述,冯华不失时机地向他提出了邀请:“子纯兄,冯华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富民强国,再扬我中华雄威’。虽然前一番在辽东打了几个胜仗,振奋了一下国势,但独木难支根本起不了真正的作用。我中华要想在当今世界站立起来,再像以前那样闭关锁国、妄自尊大是不行了。除了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以图再战之外,最需要的就是多一些如兄长这般才学过人,有真知灼见的好男儿。兄长如果不嫌小弟官微职小,可有兴趣与子夏一起抵御外侮,共图中华富强?”
冯华的这番话,在商德全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哪个中华热血男儿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富强!哪个有本事的人不希望自己一身所学才尽其用!就拿自己来说当初从德国学成归来不也是雄心勃勃,渴望做一番事业、建一番功名吗?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朝廷却根本就不重用他们这些留洋的人,直到如今还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这个冯华,先不说他在这次中日战争中屡建奇功,令人十分的佩服敬仰。就从眼前自己所见来说,绝对是一个识见不凡、胸怀大志之人。
“抵御外侮,共图中华富强!”商德全暗暗念了一遍这十个字,一时间心中热血澎湃,压抑在心底多年的满腔豪情被冯华真切的话语激发了出来。当下他昂然说道:“我商德全最敬重、最崇拜的就是岳飞、戚继光这样的英雄。子夏不弃,商德全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铮铮之言,掷地有声。
当下三人商定:待冯华从京城觐见归来后,一同出关共图中华富强。分手之际,商德全留下家庭住址,并再三叮咛:“我在河北金家窑家中日夜恭候二位兄弟大驾光临!”
虽然没有见到严复,但结识并招揽了商德全,使得冯华的心情特别好。二人回到旅馆,见贺菱等人上街还未回来,便也兴致勃勃地重新走出了旅馆。
贺菱和龚芳结伴出游,到也记得李九杲的叮嘱,只在这宫南、宫北大街上转悠,绝不远去。尽管这样,两名卫士还是远远的跟着,暗中保护。
这天后宫地区是当时津门第一繁华所在。天后宫当地人俗称“娘娘宫”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是香火最旺的一处庙宇。姊妹二人第一次来到这繁华胜地,自是目不暇接。街两旁的鞋铺、帽店、山货庄、海货店、蜡烛铺、绢花店、纸局、酱园、饭馆、茶楼、钱庄、首饰楼以及街上拉洋片、变戏法、耍把戏、抖空竹,卖拳头的,看得俩人眼花缭乱。
二人随着摩肩接踵的人群来到“娘娘宫”这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宫门前矗立着两根高大的幡杆,对面是一座宏伟的戏楼,进庙烧香还愿的人们络绎不绝。张仙阁楼梯旁是一个算命馆,门前左右也有许多易卦的、相面的和拆字的,二人好奇,挤进人群里观看。
一个打着“麻衣相法,太清神鉴”布标的相面人正对着围观者滔滔不绝的数说着,看到二女,逐惊讶说道:“二位小姐乃大富大贵之命,在下免费为二位相上一面如何?贺菱、龚芳受时代影响,对卜卦看相本也有几分迷信,再加上孩子气未消,自是喜欢凑热闹,也就点头同意了。相面人说了一通什么“印庭火土常明,相夫登第;山林塚满墓起,必有贵夫应在中郎之部“的话语,又说道“颜面如龙光之秀仪,颈项若凤彩之非常。”连呼:“贵相!贵相!”总之,一番吹捧,说得二女欢天喜地,扔下一把铜板高兴而去。
贺、龚二女在天后宫山门前遇到了冯华、李九杲,四人合到一处走进天后宫。自元明清以来天津民间虔信天妃娘娘,朝拜者甚笃。贺菱和龚芳看到启圣殿香案上摆放着许多泥娃娃,许多妇女放上一百文钱,拜过娘娘之后,用红线拴上一个泥娃娃抱了就走,甚感奇怪,问冯华:“大哥,她们这是干什么啊?”
在冯华出生以前,天津这个习俗早就没有了,幸好他曾听老年人说起过“拴娃娃”的典故,就介绍起来:“这位娘娘叫子孙娘娘,那些婚后希望早生贵子的妇女,就到娘娘宫拴个娃娃大哥”这种拴泥娃求子嗣的习俗让两个女孩听得羞赧满面,李九杲也听得入了神。
他们从娘娘宫出来,顺着宫南大街前行,一个身材瘦小的报童斜挎着一个大布兜儿,扬起胳膊,挥舞着手中的报纸,正在大声吆喝着:“看报诶看报今日新出版的时报诶!”报童的叫卖声吸引着冯华,也引起李九杲等三人的注意。那个报童看到冯华在叫他,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先生,您要什么报纸?”
这回轮到冯华惊讶了。他知道,在清朝末年,地处华洋杂处,经济、军事、政治变革和东西方文化强烈碰撞中心的天津,堪称中国的新闻中枢,早在1886年,天津第一份中文报纸时报便问世了。但他却没有想到这个报童从布兜里同时掏出时报、直报和京津泰晤士报等几种中文报纸,他掏出十几个铜板把几种报纸各买了一份。小报童很少遇到出手这么“大方”的人,高兴得连声道谢。
李九杲、贺菱和龚芳以前就听冯华提起过“报纸”这个东西。从没有见识过“报纸”的他们分别从冯华手中抢过一份报纸贪婪地看了起来。
李九杲拿到的是时报,那是一本12页的薄薄册子,分为“谕旨”(皇帝的命令)、“抄报”、“论说”、“京津新闻”、“外省新闻”和“外国新闻”等栏目;而贺菱看的是直报,是一种商业性报纸。第1版为“宫门邸抄”(为大臣呈送给皇上奏折的内容节选)和“西报摘抄”(主要是欧美等国的报刊摘要);第2版到第5版,内容为国内新闻;第6版为当时从天津到外地的火轮车、火轮船的时刻表;第7至8版为广告,内容涉及工业、农业、商业、医药、娱乐等各个方面。冯华见几个人对报纸非常感兴趣,笑着说道:“可别只顾看热闹啊,好好借鉴一下,以后咱们也要办报纸的,而且还要尽快的办起来。”
街面上饭馆里飘出的饭菜香引起了人们的食欲,贺菱首先说道:“大哥,人家肚子都咕咕叫了。”
冯华指着附近的一家叫“德素园”的素食馆说道:“好啊,今天我就请你们吃天津卫有名的‘石头门坎’素包和素卷圈。”
听到‘石头门坎’素包这样奇特的名字,龚芳调皮地说道:“大哥,又是石头,又是门槛的,可别把大牙给硌下来呀!”
龚芳牵强附会的歪批胡解释引得大家都笑起来,冯华点着她的鼻子说道:“你小心点,牙硌不下来,馋虫子会给勾出来的!”
吃过午饭,冯华拉上李九杲,准备到东局子水师学堂再次拜会严复。贺菱与龚芳都有些不解:“这个严复究竟是何方神圣啊!值得冯大哥和李大哥一次又一次的去拜访。”
怎么解释严复这个人呢?倒让冯华费尽了心思:严复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主要启蒙思想家,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主要传播者。**称严复是“在中国**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他大量翻译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从而把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他的译著启发和教育了好几代中国人士。可是冯华不能这样对她们说,几经思索,他说道:“严复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来被派往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大学学习。他不但满腹经纶、学贯东西,是个有大学问的人,而且胸怀救国救民真理,是当今中国少有的杰出人才。”看到他们一向敬佩的冯大哥如此推崇严复,几个人也不由得对这个素未谋面的智者肃然起敬。
哗啦哗啦地水声惊醒了梦中的冯华,他揉揉眼睛,看到李九杲双手正在捧起脸盆里的水哗啦哗啦地洗脸,他愣愣的呆坐着,思绪还沉浸在刚才的梦境之中:仿佛又回到了从前自己在家的时候,已经到了该起床的时候,自己却尤自迷迷糊糊的躺在床上冲盹儿。
“小华,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昨天又拉晚儿了吧,小心自己的身体!”随着母亲慈爱的责备声,冯华恍惚中看到母亲给他打来了洗脸水
母亲的身影和声音是那么的清晰,就像刚刚发生在自己眼前。一时间,冯华困惑了,不知道现在是梦?还是刚才是梦?最后还是李九杲的呼唤声把他再次拉回到这个现实世界。
匆匆吃过早餐,冯华与李九杲按照昨晚商议的结果,准备先打听一下严复的住宅,前去登门拜访。
来到前堂,柜台上的门房客气的与他们打着招呼:“二位先生出门啊!”二人不约而同的点点头,李九杲笑呵呵地走上前说道:“麻烦您个事儿。”
看到客人要问话,门房点头哈腰地说:“你老别客气,别客气。”
“您知道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校长)严宗光(即严复),严又陵先生的府第吗?”
“哎呦,我的爷,您可是问着了,严公馆就在这大狮子胡同里边,前儿个后半晌我还看见过严总办。”门房指着旅馆外面的胡同热情地介绍着。
想不到如此顺利的就询问到了严复的住址,冯华和李九杲心中很是高兴,谢过门房后二人直奔小巷深处。这是一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民居,磨砖对缝的青灰色院墙,簇拥着硬山式瓦顶砖基的门楼,青石台阶左右是两面雕刻着花纹的石鼓,紧闭着的两扇大门上有些地方的油漆已经剥落。
李九杲叩了叩那碗口大的门环,随着一声:“谁呀?来了!”的搭话声,微微开启的门缝里露出一位老者的面孔,李九杲连忙上前递上拜帖,道明了来意。
微微打量了一下冯华和李九杲,那老人点了下头:“实在对不住二位了,我们老爷昨儿个就回水师学堂了,恕不远送,恕不远送。”说着躬了两躬“咣当”一声关上大门,请二人吃了个“闭门羹”
二人无奈地摇摇头,正待“打道回府”却见他们身后不远处站着一个三十左右的年轻人,也是万般无奈,一脸惆怅的样子。
年轻人自觉站在人家身后有些不礼貌,连忙施礼道:“在下商德全,原系北洋武备学堂学员,此番也是久仰严总办大名前来拜访,看来今天也是与二位一样无缘拜见了。”
冯华本打算立即赶往位于万新村东局子的天津水师学堂,但看来人谈吐不凡,气宇宣昂,不似庸碌之辈,不由顿生结交之意。回完礼报过姓名之后,冯华邀请对方:“商兄如不嫌弃,可否到对面茶楼小坐一会儿?”
听到“冯华”这个名字,商德全心中一愣:“好耳熟的名字啊!难道是”他心下虽然有些疑惑,但嘴上仍是很爽快地答应下来。
顾名思义,冯华本以为茶楼如同现代的茶艺室,谁知那时候的茶园、茶楼俗称“戏园子”进得茶楼,只见迎面舞台上“咚咚锵锵”的,戏伶舞刀耍枪正在对打。
用现代话说,商德全是个票友,他介绍说:“这是极有名的‘金家班’上演的‘文昭关’。”看到茶房殷勤地过来招呼,三人只得在靠边儿的一张八仙桌旁坐下,要了一壶上好的“西湖龙井”不理台上台下的喧哗,再次盘桓起来。商德全先做了自我介绍,商德全,表字子纯,曾在北洋武备学堂炮科学习,毕业后担任德国教官翻译。1888年清政府派出官费留学生到德国研习炮法、制造等军事技术,他是五名留学生之一。去年曾奉命到威海监造炮台,威海陷落后才回到天津,
留学的五个人中,虽然包括商德全本人在内,吴鼎元、孔庆塘和腾毓藻等四人冯华一个都不曾听说过,但当他听到段祺瑞的名字时不禁大吃一惊,熟知中国近代史的人有谁不知段祺瑞的鼎鼎大名!
冯华心中想道:看来这商德全也决不是无名之辈,只是自己孤陋寡闻罢了。此时他已经不仅仅是要结交他,并生出把他也招揽过来的念头。
其实这商德全在清末曾担任过清河陆军第一中学堂总办、民国初年担任天津镇守使、陆军第五混成旅中将旅长等职,的确不是无名之辈。
而当商德全知道坐在对面的这个看起来比自己还要小一点儿的年轻人就是在辽东战场上大败倭贼,屡立战功的冯华时,不由得兴奋不已:“原来是子夏兄,失敬,失敬!你的赫赫威名我早已是如雷贯耳了。刚才听冯兄报过姓名,我就心下疑惑,怎么也想不到会在此与二位巧遇。来,在下以茶代酒,敬二位抗倭英雄一杯!”
看到商德全如此豪爽大方,丝毫也未因知道自己二人的身份而有所拘谨,当下冯华和李九杲也爽快地一同举起了茶盅。一口喝干净杯中的茶,冯华脸色一整说道:“实不敢当子纯兄如此之赞誉,杀敌报国、抵御外侮乃我辈份内之事。只是可恨不能‘杀尽倭寇,扶我中华’,未能真正打赢这场战争,‘抗倭英雄’这四个字我兄弟二人如何但当得起!”
“子夏兄太过客气了,如果不是你们在辽东接连打了几场大胜仗,狠狠挫了倭贼的威风,大清国在这场战争中可就真的是一败涂地了。当今天下你当不起还有谁能当得起?或许丁汝昌提督、刘步蟾总镇他们也称得上‘英雄’,威武不屈、宁死不降,十分的令人佩服敬仰。可是曾经威风不可一世的北洋舰队在威海打得那叫个窝囊啊!还有那么多军舰炮艇,却死守在港内让小鬼子从容在荣成登陆,最后大小27艘舰艇不是被打沉就是被俘虏,还有一帮子没骨气的人卑躬屈膝的向倭寇投降,这些想起来就让人心痛。”说到这里,商德全恨恨的捶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桌子上一时间安静了下来,三个人都沉浸在一种莫名的沉痛之中。良久,还是商德全打破了这沉闷的气氛:“不提这些恼人的事情了,还是子夏兄的辽东大捷,提起来让人心里痛快!当时消息传来,津城的百姓燃放鞭炮庆祝了整整三天,我也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真恨不得能马上飞到辽东杀敌报国!”
稍微停了一下,商德全压低声音对冯华和李九杲二人说道:“如果现在要是让茶楼里的人知道歼灭倭贼、扬我国威的冯华冯总镇在这里,我担保不用半天整个天津城全都会知道!”
闻听此言,冯华放下手中的茶杯,微微摆了摆手轻声说道:“子纯兄,为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小弟二人此次进京并没有大肆喧哗,此点还请子纯兄见谅。”
心里明白冯华的意思,商德全也将脸色一整郑重答道:“子夏兄请放心,子纯定当为二位严守秘密。”
三人又谈了些辽东和山东战场上的事情,谈话转到了拜会严复的话题上。原来这商德全自从威海回到天津后,一直赋闲在家等候任用。此次拜见严复,也是为了不想让这身所学荒废无用,想毛遂自荐到天津水师学堂任教,以图再次为国效力之意(据史书记载,甲午之后,商德全参与小站练兵,任炮兵帮统)。
听了商德全的叙述,冯华不失时机地向他提出了邀请:“子纯兄,冯华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富民强国,再扬我中华雄威’。虽然前一番在辽东打了几个胜仗,振奋了一下国势,但独木难支根本起不了真正的作用。我中华要想在当今世界站立起来,再像以前那样闭关锁国、妄自尊大是不行了。除了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以图再战之外,最需要的就是多一些如兄长这般才学过人,有真知灼见的好男儿。兄长如果不嫌小弟官微职小,可有兴趣与子夏一起抵御外侮,共图中华富强?”
冯华的这番话,在商德全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哪个中华热血男儿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富强!哪个有本事的人不希望自己一身所学才尽其用!就拿自己来说当初从德国学成归来不也是雄心勃勃,渴望做一番事业、建一番功名吗?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朝廷却根本就不重用他们这些留洋的人,直到如今还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这个冯华,先不说他在这次中日战争中屡建奇功,令人十分的佩服敬仰。就从眼前自己所见来说,绝对是一个识见不凡、胸怀大志之人。
“抵御外侮,共图中华富强!”商德全暗暗念了一遍这十个字,一时间心中热血澎湃,压抑在心底多年的满腔豪情被冯华真切的话语激发了出来。当下他昂然说道:“我商德全最敬重、最崇拜的就是岳飞、戚继光这样的英雄。子夏不弃,商德全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铮铮之言,掷地有声。
当下三人商定:待冯华从京城觐见归来后,一同出关共图中华富强。分手之际,商德全留下家庭住址,并再三叮咛:“我在河北金家窑家中日夜恭候二位兄弟大驾光临!”
虽然没有见到严复,但结识并招揽了商德全,使得冯华的心情特别好。二人回到旅馆,见贺菱等人上街还未回来,便也兴致勃勃地重新走出了旅馆。
贺菱和龚芳结伴出游,到也记得李九杲的叮嘱,只在这宫南、宫北大街上转悠,绝不远去。尽管这样,两名卫士还是远远的跟着,暗中保护。
这天后宫地区是当时津门第一繁华所在。天后宫当地人俗称“娘娘宫”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是香火最旺的一处庙宇。姊妹二人第一次来到这繁华胜地,自是目不暇接。街两旁的鞋铺、帽店、山货庄、海货店、蜡烛铺、绢花店、纸局、酱园、饭馆、茶楼、钱庄、首饰楼以及街上拉洋片、变戏法、耍把戏、抖空竹,卖拳头的,看得俩人眼花缭乱。
二人随着摩肩接踵的人群来到“娘娘宫”这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宫门前矗立着两根高大的幡杆,对面是一座宏伟的戏楼,进庙烧香还愿的人们络绎不绝。张仙阁楼梯旁是一个算命馆,门前左右也有许多易卦的、相面的和拆字的,二人好奇,挤进人群里观看。
一个打着“麻衣相法,太清神鉴”布标的相面人正对着围观者滔滔不绝的数说着,看到二女,逐惊讶说道:“二位小姐乃大富大贵之命,在下免费为二位相上一面如何?贺菱、龚芳受时代影响,对卜卦看相本也有几分迷信,再加上孩子气未消,自是喜欢凑热闹,也就点头同意了。相面人说了一通什么“印庭火土常明,相夫登第;山林塚满墓起,必有贵夫应在中郎之部“的话语,又说道“颜面如龙光之秀仪,颈项若凤彩之非常。”连呼:“贵相!贵相!”总之,一番吹捧,说得二女欢天喜地,扔下一把铜板高兴而去。
贺、龚二女在天后宫山门前遇到了冯华、李九杲,四人合到一处走进天后宫。自元明清以来天津民间虔信天妃娘娘,朝拜者甚笃。贺菱和龚芳看到启圣殿香案上摆放着许多泥娃娃,许多妇女放上一百文钱,拜过娘娘之后,用红线拴上一个泥娃娃抱了就走,甚感奇怪,问冯华:“大哥,她们这是干什么啊?”
在冯华出生以前,天津这个习俗早就没有了,幸好他曾听老年人说起过“拴娃娃”的典故,就介绍起来:“这位娘娘叫子孙娘娘,那些婚后希望早生贵子的妇女,就到娘娘宫拴个娃娃大哥”这种拴泥娃求子嗣的习俗让两个女孩听得羞赧满面,李九杲也听得入了神。
他们从娘娘宫出来,顺着宫南大街前行,一个身材瘦小的报童斜挎着一个大布兜儿,扬起胳膊,挥舞着手中的报纸,正在大声吆喝着:“看报诶看报今日新出版的时报诶!”报童的叫卖声吸引着冯华,也引起李九杲等三人的注意。那个报童看到冯华在叫他,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先生,您要什么报纸?”
这回轮到冯华惊讶了。他知道,在清朝末年,地处华洋杂处,经济、军事、政治变革和东西方文化强烈碰撞中心的天津,堪称中国的新闻中枢,早在1886年,天津第一份中文报纸时报便问世了。但他却没有想到这个报童从布兜里同时掏出时报、直报和京津泰晤士报等几种中文报纸,他掏出十几个铜板把几种报纸各买了一份。小报童很少遇到出手这么“大方”的人,高兴得连声道谢。
李九杲、贺菱和龚芳以前就听冯华提起过“报纸”这个东西。从没有见识过“报纸”的他们分别从冯华手中抢过一份报纸贪婪地看了起来。
李九杲拿到的是时报,那是一本12页的薄薄册子,分为“谕旨”(皇帝的命令)、“抄报”、“论说”、“京津新闻”、“外省新闻”和“外国新闻”等栏目;而贺菱看的是直报,是一种商业性报纸。第1版为“宫门邸抄”(为大臣呈送给皇上奏折的内容节选)和“西报摘抄”(主要是欧美等国的报刊摘要);第2版到第5版,内容为国内新闻;第6版为当时从天津到外地的火轮车、火轮船的时刻表;第7至8版为广告,内容涉及工业、农业、商业、医药、娱乐等各个方面。冯华见几个人对报纸非常感兴趣,笑着说道:“可别只顾看热闹啊,好好借鉴一下,以后咱们也要办报纸的,而且还要尽快的办起来。”
街面上饭馆里飘出的饭菜香引起了人们的食欲,贺菱首先说道:“大哥,人家肚子都咕咕叫了。”
冯华指着附近的一家叫“德素园”的素食馆说道:“好啊,今天我就请你们吃天津卫有名的‘石头门坎’素包和素卷圈。”
听到‘石头门坎’素包这样奇特的名字,龚芳调皮地说道:“大哥,又是石头,又是门槛的,可别把大牙给硌下来呀!”
龚芳牵强附会的歪批胡解释引得大家都笑起来,冯华点着她的鼻子说道:“你小心点,牙硌不下来,馋虫子会给勾出来的!”
吃过午饭,冯华拉上李九杲,准备到东局子水师学堂再次拜会严复。贺菱与龚芳都有些不解:“这个严复究竟是何方神圣啊!值得冯大哥和李大哥一次又一次的去拜访。”
怎么解释严复这个人呢?倒让冯华费尽了心思:严复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主要启蒙思想家,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主要传播者。**称严复是“在中国**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他大量翻译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从而把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他的译著启发和教育了好几代中国人士。可是冯华不能这样对她们说,几经思索,他说道:“严复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来被派往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大学学习。他不但满腹经纶、学贯东西,是个有大学问的人,而且胸怀救国救民真理,是当今中国少有的杰出人才。”看到他们一向敬佩的冯大哥如此推崇严复,几个人也不由得对这个素未谋面的智者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