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大清之祸害、三千位面大抽奖、杀戮异形、象棋霸主、降临卡利姆多的道士、超科技狂潮、我不是变种人、王东吴巧儿、苏陌宫亦臣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所以说之前运河岛对“乾隆十三年(1748年)陈焱主修、俞荔编zuǎn《咏福县志》10卷。为本县第二部县志。”这段记录的理解不对。
此处的第二部县志是指时间上的第二部,不是有一部的同时想补充信息于是又选了个名字再添了一个第二部。
之前看过的,清朝的《咏泰县志》,就是百科中引用的,清乾隆时期的《咏福县志》!
可是这也很奇怪。
网站上的这篇清朝的《咏泰县志》非常简略,通篇只有1406个子,包括标点。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有10卷的样子。
每卷只有140个字有什么意义呢,又不是要发微博。
更重要的是,和现代版本比起来,这份清代版本十分不完整,就像是只抽取了其中一部分一样。所有的记录都是偏“事件”的,像是一部年代大事记。其余信息比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一直于生产生活几乎完全没有涉及。
如果不是因为它这么简略,运河岛之前也不会生出同一时期有两本一繁一简的不同名字的县志的想法。
这些没出现的信息是没有收录,已经流失,还是无法用当前的办法查到?
不同年代的人文地理风俗信息总不能像软件更新一样旧的被新的覆盖了吧?
这资料想要找起来难度巨大。就连确认它还能不能查到都不太容易。继续读读别的记录吧。
明代的《咏泰县志》更简短,性质和清代版本很类似,只记录了大事。比较有趣的是,里面记载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树生桃。这算什么…准确性存疑还是古代嫁接?或者是用隐晦的方法记录了别的什么事?
之后一年记录有倭寇来袭,令人不快,1559年就闹倭寇了啊。知县周焕不屈战死,之后倭寇大肆抢掠。
读完之后再看下一条,居然是…
题目是“宋《咏泰县志》”。因为第一本《咏泰县志》是明代编的,所以这一记录要么是于宋代编写的其他县的县志,要么是摘自其他版本的属于宋代的部分。
这篇记录中有一处写道,“崇宁元年(1102年)因避哲宗泰陵讳,改咏泰县为咏福县。”所以只能是第二个可能了。也不知道是摘自哪个朝代哪一版。
不过这么一看,有可能网站中的记录的题目一直是这个风格,由此或许可以猜测或者认为,之前读的清《咏泰县志》并不是清代版的《咏泰县志》,也不是摘录,而是从更新的版本中摘录出来的清代发生的事件。
如果这样的话,运河岛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读到过清乾隆时期的《咏泰县志》。
现在想来,似乎之前也有端倪,因为那清代篇的记载的最后一条是发生在宣统年间的。之前运河岛没觉得可疑,是因为他对编写过程存在误解。他下意识的以为,一本县志是动态更新的,开个头之后就放好,有大事发生了后人就填上去。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这一点可以从新版本的县志中没有任何1988年或者以后的记录这个现象中得出。
运河岛整体的思维方式太受时代影响了,无论是网络小说,公众号,和新闻,还是社交媒体,视频平台,和各种软件,都是动态更新的,结果他竟以为一本写于古代的县志是不断更新的。
真是时代的局限性。
这话用在现代人身上也合适。
……
再次略过多条各种各样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地热养鳗,土地肥力,电力工业,以及赋税,运河岛看到了新时代篇的《咏泰县志》。这一篇和清代的县志类似,以时间顺序记录了大量事件。这一篇的记录和之前的比起来简直详实无比,一年中就有数条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精确到日,而不是月。记录始于1949年10月1日,截止于1987年12月。记录中没有找到新版县志的编写时间。
下一篇是民国时期的记录,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开始,到民国38年(1949年)10月结束。也是主要记载了发生的事件,精确到具体日期。信息量太大,只能和现代篇的记录一样快速扫过。根据记录,民国6年(1917年)时,“王绍沂应县知事董秉清聘请,负责总zuǎn《咏泰县志》,于民国19年脱稿。”
咦?怎么写了这么长时间?
有点迷惑。
这是时写时停呢,还是和写史书似的,一边考据一边写呢?但不管怎样,只是记录一个县的情况,写了14年实在奇怪。
民国版本的县志和明万历版与清乾隆版的一样无法在这网站上看到,也不知道都写了些什么,不过应该不会直接记载菜篮公的。即便记载了,应该也是转述了更早年代的记录,所以应该还是清代版的县志。
……
运河岛觉得有点头痛。这本县志真正的清代版本能查到吗?或者说还在不在?
他仔细地回顾了一下,又重新找回之前对于《咏福县志》的搜索结果。里面有对明万历版和清乾隆版记载的内容的描述,而且是细节上的,比如水稻种类。所以说,在当前版本的县志被编纂的时候,明万历版和清乾隆版是有留存的。根据现代保存文献的可靠性,现在应该也是有留存的。
不过存在并不意味着运河岛能查得到。这种古代版本的县志应该属于专业而又相对冷僻的文献,没准连电子版都未必有。有的话,应该也只在相对专业的学术网站上能查到。
不过既然这文献有,就肯定有人能查到,也就意味着有人能彻底对着书指出,菜篮公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没有历史依据。
其实也差不太多,因为清代版本的县志没有第12卷,即使查到了原版也没法指着第12卷说这里没有菜篮公的记载。
运河岛的注意力终于再次回到日记上。接着之前停下的地方继续读。
这一天的晚些时候,日记作者从园子里摘了三个桃子,结果发现两个都被虫蛀了,尤其是最好的那个已经被虫子蛀穿了,真可惜。不过味道很好,脆甜的。
所以说之前运河岛对“乾隆十三年(1748年)陈焱主修、俞荔编zuǎn《咏福县志》10卷。为本县第二部县志。”这段记录的理解不对。
此处的第二部县志是指时间上的第二部,不是有一部的同时想补充信息于是又选了个名字再添了一个第二部。
之前看过的,清朝的《咏泰县志》,就是百科中引用的,清乾隆时期的《咏福县志》!
可是这也很奇怪。
网站上的这篇清朝的《咏泰县志》非常简略,通篇只有1406个子,包括标点。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有10卷的样子。
每卷只有140个字有什么意义呢,又不是要发微博。
更重要的是,和现代版本比起来,这份清代版本十分不完整,就像是只抽取了其中一部分一样。所有的记录都是偏“事件”的,像是一部年代大事记。其余信息比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一直于生产生活几乎完全没有涉及。
如果不是因为它这么简略,运河岛之前也不会生出同一时期有两本一繁一简的不同名字的县志的想法。
这些没出现的信息是没有收录,已经流失,还是无法用当前的办法查到?
不同年代的人文地理风俗信息总不能像软件更新一样旧的被新的覆盖了吧?
这资料想要找起来难度巨大。就连确认它还能不能查到都不太容易。继续读读别的记录吧。
明代的《咏泰县志》更简短,性质和清代版本很类似,只记录了大事。比较有趣的是,里面记载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树生桃。这算什么…准确性存疑还是古代嫁接?或者是用隐晦的方法记录了别的什么事?
之后一年记录有倭寇来袭,令人不快,1559年就闹倭寇了啊。知县周焕不屈战死,之后倭寇大肆抢掠。
读完之后再看下一条,居然是…
题目是“宋《咏泰县志》”。因为第一本《咏泰县志》是明代编的,所以这一记录要么是于宋代编写的其他县的县志,要么是摘自其他版本的属于宋代的部分。
这篇记录中有一处写道,“崇宁元年(1102年)因避哲宗泰陵讳,改咏泰县为咏福县。”所以只能是第二个可能了。也不知道是摘自哪个朝代哪一版。
不过这么一看,有可能网站中的记录的题目一直是这个风格,由此或许可以猜测或者认为,之前读的清《咏泰县志》并不是清代版的《咏泰县志》,也不是摘录,而是从更新的版本中摘录出来的清代发生的事件。
如果这样的话,运河岛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读到过清乾隆时期的《咏泰县志》。
现在想来,似乎之前也有端倪,因为那清代篇的记载的最后一条是发生在宣统年间的。之前运河岛没觉得可疑,是因为他对编写过程存在误解。他下意识的以为,一本县志是动态更新的,开个头之后就放好,有大事发生了后人就填上去。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这一点可以从新版本的县志中没有任何1988年或者以后的记录这个现象中得出。
运河岛整体的思维方式太受时代影响了,无论是网络小说,公众号,和新闻,还是社交媒体,视频平台,和各种软件,都是动态更新的,结果他竟以为一本写于古代的县志是不断更新的。
真是时代的局限性。
这话用在现代人身上也合适。
……
再次略过多条各种各样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地热养鳗,土地肥力,电力工业,以及赋税,运河岛看到了新时代篇的《咏泰县志》。这一篇和清代的县志类似,以时间顺序记录了大量事件。这一篇的记录和之前的比起来简直详实无比,一年中就有数条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精确到日,而不是月。记录始于1949年10月1日,截止于1987年12月。记录中没有找到新版县志的编写时间。
下一篇是民国时期的记录,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开始,到民国38年(1949年)10月结束。也是主要记载了发生的事件,精确到具体日期。信息量太大,只能和现代篇的记录一样快速扫过。根据记录,民国6年(1917年)时,“王绍沂应县知事董秉清聘请,负责总zuǎn《咏泰县志》,于民国19年脱稿。”
咦?怎么写了这么长时间?
有点迷惑。
这是时写时停呢,还是和写史书似的,一边考据一边写呢?但不管怎样,只是记录一个县的情况,写了14年实在奇怪。
民国版本的县志和明万历版与清乾隆版的一样无法在这网站上看到,也不知道都写了些什么,不过应该不会直接记载菜篮公的。即便记载了,应该也是转述了更早年代的记录,所以应该还是清代版的县志。
……
运河岛觉得有点头痛。这本县志真正的清代版本能查到吗?或者说还在不在?
他仔细地回顾了一下,又重新找回之前对于《咏福县志》的搜索结果。里面有对明万历版和清乾隆版记载的内容的描述,而且是细节上的,比如水稻种类。所以说,在当前版本的县志被编纂的时候,明万历版和清乾隆版是有留存的。根据现代保存文献的可靠性,现在应该也是有留存的。
不过存在并不意味着运河岛能查得到。这种古代版本的县志应该属于专业而又相对冷僻的文献,没准连电子版都未必有。有的话,应该也只在相对专业的学术网站上能查到。
不过既然这文献有,就肯定有人能查到,也就意味着有人能彻底对着书指出,菜篮公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没有历史依据。
其实也差不太多,因为清代版本的县志没有第12卷,即使查到了原版也没法指着第12卷说这里没有菜篮公的记载。
运河岛的注意力终于再次回到日记上。接着之前停下的地方继续读。
这一天的晚些时候,日记作者从园子里摘了三个桃子,结果发现两个都被虫蛀了,尤其是最好的那个已经被虫子蛀穿了,真可惜。不过味道很好,脆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