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中流砥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十四章中流砥柱
在总参谋部负责海军装备建设期间,昆仑山级航母是牧浩洋最主要的杰作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昆仑山级也是牧浩洋与腾耀辉斗争的结果。
最初的时候,昆仑山级被设计成长江级的升级替代品,主要针对长江级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适当提高作战能力,能够在远离本土的海域独立执行作战任务,降低对后方支援的要求。
长江级服役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虽然在服役期间,长江级完全对得起低廉的造价,特别是在不到五万吨的排水量之上获得的强大战斗力,但是对海军来说,中型航母存在的诸对弊端,使其基本上不具备远洋独立作战能力。
在第一次印度洋战争爆发前,这些问题就反映了出来。
受此影响,海军调整了c2,也就是昆仑山级的战术指标,明确要求把排水量放宽到八万吨以上。
正是如此,昆仑山级成为了大型航母。
在这个阶段,牧浩洋并不反对海军的要求,而是积极支持海军的提议,在昆仑山级的招标审议阶段做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没有他的支持,黄峙博肯定不会批准海军的疯狂计划。
要知道,在设计阶段,昆仑山级的造价就是长江级的两倍。
相对造价成倍增长,航母的综合作战能力并没成倍增长。说得直接一点,昆仑山级的综合作战能力绝对达不到两艘长江级之和,而且在作战灵活性上,更是无法与两艘中型航母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设计阶段只进行造价评估,而实际建造时,造价肯定会有所提高。
可以说,昆仑山级只有综合成本上的优势。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在设计的三十五年服役期中,一艘昆仑山级的综合开支肯定比两艘长江级少得多。别的不说,一艘昆仑山级的舰队与航空兵为四千五百人,比两艘长江级少了近一千人,三十五年的人员开支就能减少上百亿元,此外维护成本还能节约数百亿元。
在牧浩洋的积极推动下,昆仑山级由图纸变成了实物。
只是,在建造数量上,牧浩洋与腾耀辉存在巨大分歧。
前面已经提到,海军最初计划分两批建造八艘昆仑山级,将取代黄帝号与两艘长江级。
显然,这样的高标准,不但得不到牧浩洋支持,连黄峙博那关也过不了。
原因很简单,按照腾耀辉提交的计划,第二批昆仑山级都将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建成服役,而长江级到此时才服役了不到十五年,没到设计寿命的一半。因为长江级是核动力航母,所以不可能出售给其他国家。如果在二零三五年淘汰掉,等于平白无故的损失了几百亿元。
保留两艘长江级的话,就没有必要建造八艘昆仑山级。
从工业生产角度出发,如果分两批建造八艘昆仑山级,则每一批的建造数量都将达到四艘。结果就是,大连造船厂与江南造船厂必须修建第二座船台,需要投入数百亿元的巨额资金。作为企业,两家造船厂不可能为了各建造四艘航母进行如此大的投资,因此要么让海军建造更多的航母,要么让海军分担扩建费用。从成本角度出发,这两种解决方法都会增大海军的负担。
结果就是,牧浩洋坚持先分两批建造四艘。
至于是否建造第三批,与牧浩洋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了。
可以说,牧浩洋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非常有远见。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他的提议得到采纳,即便腾耀辉继续坚持主见,也不可能建造第三批昆仑山级。原因很简单,等到第二批昆仑山级建成,c3项目所需的技术积累基本上完成,海军没有理由建造更多的昆仑山级。如果建造c3级,因为采用了大量新技术,特别是采用了新式船体,所以前期最多建造两艘,甚至有可能只建一艘,在取得成功之后再大规模建造。如此一来,即便到二零三五年之后,海军也不会按照腾耀辉的规划大规模建造航母。
当然,这不是说牧浩洋反对建造航母。
只是在他看来,短期内,特别是在解决周边问题之前,中国海军不具备与美国海军进行全球对抗的基础,也就没有必要大规模建造航母,更没有必要在一型航母上花费太大的力气与资源。
按照他的想法,至少在c3级完成之前,中国海军应该保持小步快跑的发展方式。
通过建造多种航母,熟悉航母的建造方式,增强建造工艺,才能打下坚实基础,在技术成熟之后大规模建造。
这是海军发展的必要步骤。
更重要的是,这种发展模式,能够尽可能的利用新技术,更上技术的步伐。
在昆仑山级航母上,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好处体现得非常明确。
比如在昆仑山号与天山号上,采用了最新研制的防空与末段拦截系统,综合防空能力比长江级提高了三倍,末段反导拦截能力更是提高了十倍以上,是当时世界上综合防御能力最强的航母之一。此外还采用了最新研制的电磁弹射器,能在一分钟内弹射五架战斗机。在秦岭号与太行山号上,通过调整飞行甲板布局,比如把位于右舷的两座升降机的位置向后挪动,使航空出动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另外还首次配备了最新研制的被动探测雷达。
如果大批量建造的话,很多新技术就无法应用到航母上。
从综合作战能力上看,昆仑山级超过了前六艘福特级,跟后六艘福特级旗鼓相当。
在搭载九十六架舰载机的情况下,昆仑山号能在一个波次中出动四十八架,并且在舰队上空保留十二架战斗机。如果降低防空战斗机数量,并且采用潮汐作业法,能在一个波次中出动六十架战斗机。如果不考虑出动效率,昆仑山级最多能够搭载一百二十架j22战斗机,或者是八十架j22与二十四架j15b以及其他重型舰载战斗机,而且确保在一个波次中最多出动四十八架战斗机。
通常情况下,昆仑山级的一个舰载航空兵联队拥有九十六架战机。按照海军最初的配制标准,包括四十八架j22或者是j22b多用途战斗机二十四架j15b重型战斗机六架zy1或者zy1d型舰载预警机其中一架是备用飞机四架y1c型舰载运输机八架qy1d型舰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与六架z22多用途直升机主要执行反潜巡逻任务,也可以执行运输任务。
当然,这不是最终配备。
比如在j32,也就是j30的舰载型问世之后,将全部取代j15b,成为舰载航空兵里最重要的重型战斗机。zy1与zy1d也会在二零三五年之前,被采用了共型雷达的zy2舰载预警机取代,而y1c与qy1d都会被不久之前完成试飞工作的倾斜旋转翼飞机取代,至于舰载直升机,则很有可能全部淘汰。
按照海军航空兵的规划,到二零三五年之前,昆仑山级的舰载机数量将减少到九十架以内。只有在战时,舰载航空兵联队才会得到增强。如果j32不能按期服役,海军很有可能用j22m全部替代j22与j15b,把舰载战斗机数量提高到九十架以上,从而全面提升作战能力。
随着昆仑山号与天山号服役,这两艘航母成为了中国海军的中流砥柱。
问题是,在牧浩洋眼中,航母并非舰队的核心力量,至少在执行进攻性任务的时候,航母的作战效能已经受到挑战。
改变,正是那次没有对外公布的模拟演习。
在演习中,牧浩洋利用新技术打造的舰队,彻底击败了腾耀辉指挥的航母战斗群,不管在海战还是在对地打击中,都取得了绝对胜利。也正是这次演习,拉开了海军装备技术的帷幕。
按照牧浩洋的判断,在未来海战中,航母仍然无法替代,但是航母的战术用途,必然发生性的变化。说得直接一点,舰载航空兵不可否缺,却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在所有战斗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归根结底,还是技术引发的战术。
在未来海战中,航母将回归本色,即主要承担舰队防空与远程打击任务,舰载航空兵将是主要远程打击手段,但是在海战战术变革的大背景下,其他辅助性战舰的地位将得到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各种新式战舰。只有合理利用舰队里的各种作战力量,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事实上,这也是这几年来,中国海军发展的重点方向。
正是因为把重点放在了辅助战舰上,所以在外界看来,中国海军有点不思进取,甚至在走回头路。
至于其中的原因,只有牧浩洋腾耀辉等少数几位海军高级将领清楚。
更多到,地址
第三十四章中流砥柱
在总参谋部负责海军装备建设期间,昆仑山级航母是牧浩洋最主要的杰作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昆仑山级也是牧浩洋与腾耀辉斗争的结果。
最初的时候,昆仑山级被设计成长江级的升级替代品,主要针对长江级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适当提高作战能力,能够在远离本土的海域独立执行作战任务,降低对后方支援的要求。
长江级服役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虽然在服役期间,长江级完全对得起低廉的造价,特别是在不到五万吨的排水量之上获得的强大战斗力,但是对海军来说,中型航母存在的诸对弊端,使其基本上不具备远洋独立作战能力。
在第一次印度洋战争爆发前,这些问题就反映了出来。
受此影响,海军调整了c2,也就是昆仑山级的战术指标,明确要求把排水量放宽到八万吨以上。
正是如此,昆仑山级成为了大型航母。
在这个阶段,牧浩洋并不反对海军的要求,而是积极支持海军的提议,在昆仑山级的招标审议阶段做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没有他的支持,黄峙博肯定不会批准海军的疯狂计划。
要知道,在设计阶段,昆仑山级的造价就是长江级的两倍。
相对造价成倍增长,航母的综合作战能力并没成倍增长。说得直接一点,昆仑山级的综合作战能力绝对达不到两艘长江级之和,而且在作战灵活性上,更是无法与两艘中型航母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设计阶段只进行造价评估,而实际建造时,造价肯定会有所提高。
可以说,昆仑山级只有综合成本上的优势。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在设计的三十五年服役期中,一艘昆仑山级的综合开支肯定比两艘长江级少得多。别的不说,一艘昆仑山级的舰队与航空兵为四千五百人,比两艘长江级少了近一千人,三十五年的人员开支就能减少上百亿元,此外维护成本还能节约数百亿元。
在牧浩洋的积极推动下,昆仑山级由图纸变成了实物。
只是,在建造数量上,牧浩洋与腾耀辉存在巨大分歧。
前面已经提到,海军最初计划分两批建造八艘昆仑山级,将取代黄帝号与两艘长江级。
显然,这样的高标准,不但得不到牧浩洋支持,连黄峙博那关也过不了。
原因很简单,按照腾耀辉提交的计划,第二批昆仑山级都将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建成服役,而长江级到此时才服役了不到十五年,没到设计寿命的一半。因为长江级是核动力航母,所以不可能出售给其他国家。如果在二零三五年淘汰掉,等于平白无故的损失了几百亿元。
保留两艘长江级的话,就没有必要建造八艘昆仑山级。
从工业生产角度出发,如果分两批建造八艘昆仑山级,则每一批的建造数量都将达到四艘。结果就是,大连造船厂与江南造船厂必须修建第二座船台,需要投入数百亿元的巨额资金。作为企业,两家造船厂不可能为了各建造四艘航母进行如此大的投资,因此要么让海军建造更多的航母,要么让海军分担扩建费用。从成本角度出发,这两种解决方法都会增大海军的负担。
结果就是,牧浩洋坚持先分两批建造四艘。
至于是否建造第三批,与牧浩洋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了。
可以说,牧浩洋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非常有远见。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他的提议得到采纳,即便腾耀辉继续坚持主见,也不可能建造第三批昆仑山级。原因很简单,等到第二批昆仑山级建成,c3项目所需的技术积累基本上完成,海军没有理由建造更多的昆仑山级。如果建造c3级,因为采用了大量新技术,特别是采用了新式船体,所以前期最多建造两艘,甚至有可能只建一艘,在取得成功之后再大规模建造。如此一来,即便到二零三五年之后,海军也不会按照腾耀辉的规划大规模建造航母。
当然,这不是说牧浩洋反对建造航母。
只是在他看来,短期内,特别是在解决周边问题之前,中国海军不具备与美国海军进行全球对抗的基础,也就没有必要大规模建造航母,更没有必要在一型航母上花费太大的力气与资源。
按照他的想法,至少在c3级完成之前,中国海军应该保持小步快跑的发展方式。
通过建造多种航母,熟悉航母的建造方式,增强建造工艺,才能打下坚实基础,在技术成熟之后大规模建造。
这是海军发展的必要步骤。
更重要的是,这种发展模式,能够尽可能的利用新技术,更上技术的步伐。
在昆仑山级航母上,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好处体现得非常明确。
比如在昆仑山号与天山号上,采用了最新研制的防空与末段拦截系统,综合防空能力比长江级提高了三倍,末段反导拦截能力更是提高了十倍以上,是当时世界上综合防御能力最强的航母之一。此外还采用了最新研制的电磁弹射器,能在一分钟内弹射五架战斗机。在秦岭号与太行山号上,通过调整飞行甲板布局,比如把位于右舷的两座升降机的位置向后挪动,使航空出动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另外还首次配备了最新研制的被动探测雷达。
如果大批量建造的话,很多新技术就无法应用到航母上。
从综合作战能力上看,昆仑山级超过了前六艘福特级,跟后六艘福特级旗鼓相当。
在搭载九十六架舰载机的情况下,昆仑山号能在一个波次中出动四十八架,并且在舰队上空保留十二架战斗机。如果降低防空战斗机数量,并且采用潮汐作业法,能在一个波次中出动六十架战斗机。如果不考虑出动效率,昆仑山级最多能够搭载一百二十架j22战斗机,或者是八十架j22与二十四架j15b以及其他重型舰载战斗机,而且确保在一个波次中最多出动四十八架战斗机。
通常情况下,昆仑山级的一个舰载航空兵联队拥有九十六架战机。按照海军最初的配制标准,包括四十八架j22或者是j22b多用途战斗机二十四架j15b重型战斗机六架zy1或者zy1d型舰载预警机其中一架是备用飞机四架y1c型舰载运输机八架qy1d型舰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与六架z22多用途直升机主要执行反潜巡逻任务,也可以执行运输任务。
当然,这不是最终配备。
比如在j32,也就是j30的舰载型问世之后,将全部取代j15b,成为舰载航空兵里最重要的重型战斗机。zy1与zy1d也会在二零三五年之前,被采用了共型雷达的zy2舰载预警机取代,而y1c与qy1d都会被不久之前完成试飞工作的倾斜旋转翼飞机取代,至于舰载直升机,则很有可能全部淘汰。
按照海军航空兵的规划,到二零三五年之前,昆仑山级的舰载机数量将减少到九十架以内。只有在战时,舰载航空兵联队才会得到增强。如果j32不能按期服役,海军很有可能用j22m全部替代j22与j15b,把舰载战斗机数量提高到九十架以上,从而全面提升作战能力。
随着昆仑山号与天山号服役,这两艘航母成为了中国海军的中流砥柱。
问题是,在牧浩洋眼中,航母并非舰队的核心力量,至少在执行进攻性任务的时候,航母的作战效能已经受到挑战。
改变,正是那次没有对外公布的模拟演习。
在演习中,牧浩洋利用新技术打造的舰队,彻底击败了腾耀辉指挥的航母战斗群,不管在海战还是在对地打击中,都取得了绝对胜利。也正是这次演习,拉开了海军装备技术的帷幕。
按照牧浩洋的判断,在未来海战中,航母仍然无法替代,但是航母的战术用途,必然发生性的变化。说得直接一点,舰载航空兵不可否缺,却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在所有战斗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归根结底,还是技术引发的战术。
在未来海战中,航母将回归本色,即主要承担舰队防空与远程打击任务,舰载航空兵将是主要远程打击手段,但是在海战战术变革的大背景下,其他辅助性战舰的地位将得到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各种新式战舰。只有合理利用舰队里的各种作战力量,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事实上,这也是这几年来,中国海军发展的重点方向。
正是因为把重点放在了辅助战舰上,所以在外界看来,中国海军有点不思进取,甚至在走回头路。
至于其中的原因,只有牧浩洋腾耀辉等少数几位海军高级将领清楚。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