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人口问题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经过两年征战,高勇终于将这个东北纳入掌控之中,成为东汉末期最为强大的地方势力。只是洛阳朝廷对这里的情况并不清楚。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十月,高勇率领得胜之军回到了阔别半年的奉天城,面对倾城而出的百姓,高勇的心中充满了成就与自豪。至少现在他们不必再担心有兵祸之灾,现在的东北可以说是最最安全的地方,各个种族的人遵守着相同的法律,行使着相同的权利,有房子住,能吃饱饭。
多年的快速发展,奉天城已经成为整个东北的政治经济中心,这里是商品的集散地,粮食、药材、布匹、原料、毛皮、珠宝所有的一切都能够在这里买到;这里是交通枢纽,通往各地的道路畅通宽阔,各种马车往来不绝;这里是政令和军令制定发出的地方,虽然洛阳朝廷经常有人花高价买这里的官位,但是他们的钱却全部打了水漂,一旦进入右北平他们就会被立刻监控起来,被安排在一个秘密的地点。而政务院就会借用他们的名字不定期的给朝廷那边送上礼物,用他们的名号发出各种不真实的信息,让东汉朝廷难以摸清这里的真实情况。
奉天城内住着各个民族的人,街上随处可见他们身着异样服饰的如汉人一样讨价还价或者四处游览。他们当中有的是商人、有的是游客,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亲眼看看这个北方最大最好最繁华的城市。
中平三年十一月,督军府在丸都组建第9步兵师,在三江郡组建第4龙骑师和第8步兵师,并且将第6步兵师、所有四个弩兵师升为机动师,这样虽然统治地域辽阔,却仍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兵力迅速的集中并且投置于战场。
每个团只要300辆马车,每个师是1500辆,马匹在3000匹左右。这样高勇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一万,接近了东北八个郡全部人口所能供养的极限。现在东北最需要的就是人口,大量的能够劳动的人口!仅仅依靠自己的生育繁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外部想办法移民。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一月,仍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东北百姓又一次迎来新年。由这一年开始,右北平以东的广大土地上再也没有大规模战乱的影子,除了少数仍在抵抗的死硬分子外,到处是和平的歌声,到处是欢乐的话语。不同民族的人操着或生涩或流利的汉语进行交谈,不同民族的儿童除了要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外还要学习汉语以及中原文化。在这里诸子百家可以畅所欲言,儒家不再居于统治地位。
都督府后院,高勇陪着苏雪莲和薛兰在园内散布,苏雪莲看着高勇成熟却不太俊朗的脸庞问道:“哥,今年你还要出征吗?”薛兰也用目光询问。
高勇轻轻地踩在白雪上,抬头欣赏院内一株雪松,片刻后说道:“不了,今年我要好好的在家陪陪你们,如何?不过你们还是要继续读书。”苏雪莲听到高勇不再出征,就将头埋在高勇的肩头,轻柔地说道:“我有在用功读书啊!不信你可以看我的读书笔记。我倒是奇怪你是怎么知道那么多事情的呢?莫非你是神仙?”高勇笑而不答,对着转头望向别处的薛兰问道:“你们姐弟的功课如何?薛奉有没有好好的习武?”
薛兰看到他们亲昵地样子红着脸回答道:“还好了,就是弟弟整日地习武艺看兵书,学业上有些荒废。”高勇伸手将薛兰揽过来与苏雪莲一起搂在怀里笑道:“又是一个好男儿!”随后指向南边说道:“今年我带你们去海边好吗?让你们看看美丽的海上日出!看一看壮丽的海天一色!还有海边的螃蟹、海星和海胆!”他们二人从没听过这些奇怪的名称,薛兰低头默不作声,苏雪莲却仰起头俏皮地说道:“不许反悔呦!”
新年假日刚过,高勇就来到政务院与众人商议如何解决眼前面临的人口问题。
穿着红色正统大汉官服的荀-最先说道:“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人口,新设立的三江郡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多条河流交错利于灌溉,而且那里地势平坦、气候怡人,唯一的缺憾就是人烟稀少。可是现在我们治下百姓基本上都已经安顿好,能够迁往三江郡得实在不多,头疼啊!”青衣纶巾的陈群说道:“政务参赞的话一点都不错!主公,现在八郡百姓一共只有二百二十余万人,六十余万户。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外族人”高勇打断道:“不是外族,是少数民族!他们既然已经臣服于我大汉,那他们就是我们的兄弟,只有我们的敌人才是外族!”
陈群笑道:“又让主公见笑了。现在的人口比起中原各州还差得很远,要想办法让其他地方的人迁移过来。就算是流民甚至乞丐都好,只要他们能劳动能耕种就行!”
高勇仰起头看着屋顶,脑中开始努力回忆学习过的东西,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突然灵光一闪说道:“有了!这件事还要靠我们的商人来完成。方法吗就是要求那些我们信得过的商人在外出经商时秘密地做宣传,鼓动那些贫穷或者没有土地的百姓到我们东北来。这些个商人吗也不能让他们白辛苦,告诉他们只要能够带回移民,官府就会在金钱上给于适当的补偿,带回来的越多补偿的也就越多。”
荀-对面的赵胜笑道:“主公,这不是拐卖人口吗!我担心如果消息外漏会不会引来朝廷的猜忌?”
高勇无奈的摇摇头说道:“我们这也是给那些人一条活路,不然等过了一两年战事再起,或者出现饥荒,那可就是生灵涂炭了!”
荀-已经听出高勇话里面的意思,试探性地问道:“主公,招收流民历来都会引起朝廷注意,我也担心会不会被朝廷误以为我们东北八郡有不臣之心?”
高勇听到荀-如此在乎朝廷的态度立即想起了一件事,心道:“荀-是一个典型保皇派,历史上他因为曹操有不臣之心而忧愤,那么今后会不会也”高勇转念又想:“哼,!如果连这个铁杆保皇派我都没有办法同化,那还谈何建立新制度!”遂说道:“这一点不用担心,现在冀州的暴乱刚刚平定,朝廷正在为如何安置那些流民乞丐而头痛,我们这样做也是为朝廷分忧。不过你们说的也不无道理,这样吧给张让他们再送些礼,现在也只能够靠他们了!”
首任税务总局一把手田畴不明高勇话中的意思问道:“大都督,太平道不是被镇压了吗?怎么一两年之后中原还要大乱?”高勇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略作提醒的叹息道:“都是黄巾惹得祸啊!”不久之后,从东北出发到中原各州经商的商人就开始秘密的宣传东北的召集流民垦荒的新政,那些饱受压迫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听说还有官府给土地、给房屋、税又少的好地方就有一部分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跟随商人到了东北。
一踏上这片陌生的地方,他们就如堕雾中。这里的官吏没有喝斥打骂与敲诈,没有严查、审讯与盘剥;反而态度和蔼地将他们分好队在专人带领下向着北方前进,一路之上管吃管住,还有人教他们识字以及告诉他们这里应该遵守的法律。
几天的奇异旅途之后,他们被带到了一片一望无际平原,当地官员将他们安置在事先准备好的房屋内,并且在分给他们的土地上亲手交给他们地契,告诉他们这块一百亩的土地今后就是他们自己的了!除了播种粮食的土地之外,其余的要种上果树或者其他的树木。
当拿到地契并被告知脚下的土地已经归他们所有时,好多人都没有了反应,在北方的寒风中站立许久,呆呆地望着这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人趴在上面痛哭,有人在土地上奔跑,有人脱下衣服,将黑土抠下包裹起来准备带回住处供奉。
他们不敢相信,或者说不愿相信,这么多年只有官府前来收地、收税、抢粮,却没有见过官府给土地、给房屋、给粮食的,这真的就像是在梦中。这些人起初不敢相信,但是当看到周围的邻居也是同样的情况后,也就高兴地安顿下来,并且还托人回到家乡告诉乡亲们这里真的就和那些商人说的一样,甚至还要更好。
当这个人回到家乡之后,就成为了一个点,然后带动周围的乡亲举家迁徙,就这样中原各州的许多底层百姓开始还是向着东北迁移。特别是冀州和青州这两个受黄巾暴乱影响最大的州,当地百姓有些还是当年黄巾俘虏的亲属,那些黄巾俘虏获得普通身份后就得到了土地、房屋,过上了好生活,这些消息也同样被传回了家乡。然后就是家乡的亲属、邻居也开始偷偷的往东北走。当地的官府也懒得管,经过黄巾暴乱,这些官吏想的就是自己管辖的地方穷人越少越好,不为别的,就是安全些。
当然这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很不正常,有些人开始注意。首先就是一直留意高勇的平原令刘备。自打高勇开始进攻高句丽,刘备就察觉到高勇的目的绝非这么简单,但是至于多少时间能够消灭高句丽以及消灭之后的事,他就无法知晓了。后来尽管高勇尽量封锁吞并沃沮、夫余、挹娄的消息,那刘备也还是听到了一点,虽然不是很准确,却也被高勇的举动所震惊,两年时间啊!刘备心道,紧紧两年时间就能够平定东北并且压得乌丸抬不起头,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现在又开始有大量的百姓向着东北迁徙,刘备治下的平原每天都有向着北方去的百姓经过。刘备看着奇怪,就找了几个人打听了一下,结果这些人都是异口同声:“那东北官府给土地、给房屋、还给粮食,只要种地就会过上好日子。这位公子,您还是去看看吧,或者你还可以做官呢,听说那里官民平等,官员也是百姓选出来的。呵呵!好地方啊!”尽管刘备听不懂选举、平等,但还是明白了一件事:高勇正在通过给地、给房吸引大量的百姓迁到东北。刘备也开始注意平原的情况,尽管也有些百姓离开,不过并不多,再怎么说刘备也是爱民如子,平原县也被治理的井井有条,对比周围的地方算是富庶之地。
还有一个关注高勇的人就是在洛阳的曹操,现在曹操已经被升了官。可是由于在洛阳的消息局限性,曹操只是知道高勇在四月发兵攻打高句丽,至于其后的事就不清楚了。
这两个人到还好说,最生气的就是公孙瓒。虽然升了官,可是现在幽州他能够管辖的也就那么几个郡还有一个上司刘虞,而仅仅是郡守的高勇管辖的郡县他根本就没有办法控制,为这事公孙瓒几次上表,却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更为气恼的是圣上居然下旨将高勇攻占的周边土地均作为他的名义封地,而让身为别驾的他无法插手。至于刘虞虽然是皇族并且位居州牧之职拥有视察幽州所有地域的权力,但是自打上一次被高勇出兵所救之后,自尊心强烈的他就一直无法理直气壮地进入右北平,而他所派出的特使一进右北平就会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在专人护送下进入玄菟老城,没有一点机会接触外边的真实情况。
这一次大量的移民开始涌向辽东,公孙瓒知道这是一个扳道高勇的机会,立即将情况报告给司徒王允。王允得到如此珍贵的情报大喜过望,连夜觐见灵帝。汉灵帝听王允说到高勇在北方大肆攻击边族收留移民很有自立的倾向,当即就急了起来,立刻就请大将军前来,准备商讨对策。
旁边垂手陪侍的张让听到王允的指责后心底大惊,高勇正是他举荐的,而且其后更是不断地收到钱财礼物。如今高勇已经成为了张让等人的摇钱树,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够失去。于是趁王允在外等候的间隙进言道:“陛下,臣也曾闻听高勇收留流民、出兵边族,可这些都是好事啊!为何陛下要如此焦急不安呢?”
灵帝奇怪,就问道:“爱卿做何解释?”张让说道:“前几年的黄巾之乱就是因为流民无处安置贫苦难当才让那个张角有了可乘之机,其后几年各地陆续发生暴乱也是因为这些个无地流民。现在高勇招收流民到边地垦荒、让流民得到安置,不仅能够稳定边疆局势,还能够减少中原流民数量,这是为了我大汉的安宁着想啊!至于那出兵边族,不仅能够扩大我大汉疆域,也是扬陛下天威的壮举啊!”灵帝听罢喜上眉梢,忘乎所以地说道:“嗯!爱卿之言甚是在理!想不到这高勇还有如此用心,看来爱卿推荐的都是国之栋梁啊!”遂立刻下旨要高勇定要消灭高句丽纳其土地扬大汉威仪!同时还是听取了王允的意见,谨慎的命令各地禁止百姓迁徙。结果后面的这一条导致官府与百姓的对立更加的严重,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王允仅仅在殿外等候片刻,灵帝的态度就调转过来。大将军不用找了,反而是对着王允大骂道:“好你个王允!朕平日待你不薄,怎地你几次三番地要陷朕于不仁不义,!哼!罚你一年俸禄,回去面壁思过!”王允被骂得一头雾水,正要申辩。汉灵帝一甩袍袖冷哼道:“滚!”
失意的王允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一心为了大汉却要遭到如此待遇。郁闷至极地返回家中,回到屋内便开始借酒消愁。这时一个绝美的少女推门入内看到面带怒气的王允轻声说道:“爹爹何故如此生气?”
王允抬眼见到是自己最喜欢的小女儿,就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原来是我的婉儿啊,为何不好好休息?”少女露出了纯真的笑容说道:“看到爹爹的样子,婉儿无法入睡。爹爹可不可以告诉婉儿为何事如此气恼?”王允长叹一声说道:“还不是那个玄菟高勇,收留流民攻击边族唉!跟你说你也不懂了!快回去睡觉。”少女瞪着灵动的双眼问道:“爹爹,收留流民是不是给他们饭食?”王允不知此言何意,反问道:“婉儿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少女眨了几下眼睛神秘地说道:“这是秘密!不过爹爹常说百姓有饭吃就不会闹事了,现在那个高太守就给他们饭吃不是很好吗?这样就不会再死人了。”王允摸着少女的额头无奈地笑道:“但愿吧!”
尽管封堵了陆路迁徙的方法,那些百姓还是想办法通过海路到东北。这其中商人们功不可没,虽然官府在处理好移民后就会给这些商人补偿,可是大部分的商人在商会的带领下都没有要,反而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没有官府他们也没有这样的地位,没有这样好的经商环境,所以做些事也是应该的。后来在商报中,商会的会长也开始要求商人们多多为官府办事,为官府解忧。就这样东北的官府与商人始终都处在一种良性互动中:官府给与经商环境,保证商人能够赚取适当的利润,商人也就安心经营,并且按照规定纳税,还时不时地义务修路、筑城等。
高勇接到圣旨时,整个东北都已经平定半年了。一月末只有少量的百姓到达三江郡,但是进入了二月后,每天都有数千百姓到达辽东,随后就被分散到各个郡县。到了四月时,已有近三十万百姓进入到了东北,安家落户,开始了幸福生活。不过也就这一短时间,后来灵帝的圣旨发出后,各地流入东北的百姓明显的减少,不过能在三个月内增加三十万人口也很不错了。
经过两年征战,高勇终于将这个东北纳入掌控之中,成为东汉末期最为强大的地方势力。只是洛阳朝廷对这里的情况并不清楚。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十月,高勇率领得胜之军回到了阔别半年的奉天城,面对倾城而出的百姓,高勇的心中充满了成就与自豪。至少现在他们不必再担心有兵祸之灾,现在的东北可以说是最最安全的地方,各个种族的人遵守着相同的法律,行使着相同的权利,有房子住,能吃饱饭。
多年的快速发展,奉天城已经成为整个东北的政治经济中心,这里是商品的集散地,粮食、药材、布匹、原料、毛皮、珠宝所有的一切都能够在这里买到;这里是交通枢纽,通往各地的道路畅通宽阔,各种马车往来不绝;这里是政令和军令制定发出的地方,虽然洛阳朝廷经常有人花高价买这里的官位,但是他们的钱却全部打了水漂,一旦进入右北平他们就会被立刻监控起来,被安排在一个秘密的地点。而政务院就会借用他们的名字不定期的给朝廷那边送上礼物,用他们的名号发出各种不真实的信息,让东汉朝廷难以摸清这里的真实情况。
奉天城内住着各个民族的人,街上随处可见他们身着异样服饰的如汉人一样讨价还价或者四处游览。他们当中有的是商人、有的是游客,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亲眼看看这个北方最大最好最繁华的城市。
中平三年十一月,督军府在丸都组建第9步兵师,在三江郡组建第4龙骑师和第8步兵师,并且将第6步兵师、所有四个弩兵师升为机动师,这样虽然统治地域辽阔,却仍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兵力迅速的集中并且投置于战场。
每个团只要300辆马车,每个师是1500辆,马匹在3000匹左右。这样高勇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一万,接近了东北八个郡全部人口所能供养的极限。现在东北最需要的就是人口,大量的能够劳动的人口!仅仅依靠自己的生育繁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外部想办法移民。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一月,仍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东北百姓又一次迎来新年。由这一年开始,右北平以东的广大土地上再也没有大规模战乱的影子,除了少数仍在抵抗的死硬分子外,到处是和平的歌声,到处是欢乐的话语。不同民族的人操着或生涩或流利的汉语进行交谈,不同民族的儿童除了要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外还要学习汉语以及中原文化。在这里诸子百家可以畅所欲言,儒家不再居于统治地位。
都督府后院,高勇陪着苏雪莲和薛兰在园内散布,苏雪莲看着高勇成熟却不太俊朗的脸庞问道:“哥,今年你还要出征吗?”薛兰也用目光询问。
高勇轻轻地踩在白雪上,抬头欣赏院内一株雪松,片刻后说道:“不了,今年我要好好的在家陪陪你们,如何?不过你们还是要继续读书。”苏雪莲听到高勇不再出征,就将头埋在高勇的肩头,轻柔地说道:“我有在用功读书啊!不信你可以看我的读书笔记。我倒是奇怪你是怎么知道那么多事情的呢?莫非你是神仙?”高勇笑而不答,对着转头望向别处的薛兰问道:“你们姐弟的功课如何?薛奉有没有好好的习武?”
薛兰看到他们亲昵地样子红着脸回答道:“还好了,就是弟弟整日地习武艺看兵书,学业上有些荒废。”高勇伸手将薛兰揽过来与苏雪莲一起搂在怀里笑道:“又是一个好男儿!”随后指向南边说道:“今年我带你们去海边好吗?让你们看看美丽的海上日出!看一看壮丽的海天一色!还有海边的螃蟹、海星和海胆!”他们二人从没听过这些奇怪的名称,薛兰低头默不作声,苏雪莲却仰起头俏皮地说道:“不许反悔呦!”
新年假日刚过,高勇就来到政务院与众人商议如何解决眼前面临的人口问题。
穿着红色正统大汉官服的荀-最先说道:“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人口,新设立的三江郡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多条河流交错利于灌溉,而且那里地势平坦、气候怡人,唯一的缺憾就是人烟稀少。可是现在我们治下百姓基本上都已经安顿好,能够迁往三江郡得实在不多,头疼啊!”青衣纶巾的陈群说道:“政务参赞的话一点都不错!主公,现在八郡百姓一共只有二百二十余万人,六十余万户。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外族人”高勇打断道:“不是外族,是少数民族!他们既然已经臣服于我大汉,那他们就是我们的兄弟,只有我们的敌人才是外族!”
陈群笑道:“又让主公见笑了。现在的人口比起中原各州还差得很远,要想办法让其他地方的人迁移过来。就算是流民甚至乞丐都好,只要他们能劳动能耕种就行!”
高勇仰起头看着屋顶,脑中开始努力回忆学习过的东西,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突然灵光一闪说道:“有了!这件事还要靠我们的商人来完成。方法吗就是要求那些我们信得过的商人在外出经商时秘密地做宣传,鼓动那些贫穷或者没有土地的百姓到我们东北来。这些个商人吗也不能让他们白辛苦,告诉他们只要能够带回移民,官府就会在金钱上给于适当的补偿,带回来的越多补偿的也就越多。”
荀-对面的赵胜笑道:“主公,这不是拐卖人口吗!我担心如果消息外漏会不会引来朝廷的猜忌?”
高勇无奈的摇摇头说道:“我们这也是给那些人一条活路,不然等过了一两年战事再起,或者出现饥荒,那可就是生灵涂炭了!”
荀-已经听出高勇话里面的意思,试探性地问道:“主公,招收流民历来都会引起朝廷注意,我也担心会不会被朝廷误以为我们东北八郡有不臣之心?”
高勇听到荀-如此在乎朝廷的态度立即想起了一件事,心道:“荀-是一个典型保皇派,历史上他因为曹操有不臣之心而忧愤,那么今后会不会也”高勇转念又想:“哼,!如果连这个铁杆保皇派我都没有办法同化,那还谈何建立新制度!”遂说道:“这一点不用担心,现在冀州的暴乱刚刚平定,朝廷正在为如何安置那些流民乞丐而头痛,我们这样做也是为朝廷分忧。不过你们说的也不无道理,这样吧给张让他们再送些礼,现在也只能够靠他们了!”
首任税务总局一把手田畴不明高勇话中的意思问道:“大都督,太平道不是被镇压了吗?怎么一两年之后中原还要大乱?”高勇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略作提醒的叹息道:“都是黄巾惹得祸啊!”不久之后,从东北出发到中原各州经商的商人就开始秘密的宣传东北的召集流民垦荒的新政,那些饱受压迫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听说还有官府给土地、给房屋、税又少的好地方就有一部分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跟随商人到了东北。
一踏上这片陌生的地方,他们就如堕雾中。这里的官吏没有喝斥打骂与敲诈,没有严查、审讯与盘剥;反而态度和蔼地将他们分好队在专人带领下向着北方前进,一路之上管吃管住,还有人教他们识字以及告诉他们这里应该遵守的法律。
几天的奇异旅途之后,他们被带到了一片一望无际平原,当地官员将他们安置在事先准备好的房屋内,并且在分给他们的土地上亲手交给他们地契,告诉他们这块一百亩的土地今后就是他们自己的了!除了播种粮食的土地之外,其余的要种上果树或者其他的树木。
当拿到地契并被告知脚下的土地已经归他们所有时,好多人都没有了反应,在北方的寒风中站立许久,呆呆地望着这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人趴在上面痛哭,有人在土地上奔跑,有人脱下衣服,将黑土抠下包裹起来准备带回住处供奉。
他们不敢相信,或者说不愿相信,这么多年只有官府前来收地、收税、抢粮,却没有见过官府给土地、给房屋、给粮食的,这真的就像是在梦中。这些人起初不敢相信,但是当看到周围的邻居也是同样的情况后,也就高兴地安顿下来,并且还托人回到家乡告诉乡亲们这里真的就和那些商人说的一样,甚至还要更好。
当这个人回到家乡之后,就成为了一个点,然后带动周围的乡亲举家迁徙,就这样中原各州的许多底层百姓开始还是向着东北迁移。特别是冀州和青州这两个受黄巾暴乱影响最大的州,当地百姓有些还是当年黄巾俘虏的亲属,那些黄巾俘虏获得普通身份后就得到了土地、房屋,过上了好生活,这些消息也同样被传回了家乡。然后就是家乡的亲属、邻居也开始偷偷的往东北走。当地的官府也懒得管,经过黄巾暴乱,这些官吏想的就是自己管辖的地方穷人越少越好,不为别的,就是安全些。
当然这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很不正常,有些人开始注意。首先就是一直留意高勇的平原令刘备。自打高勇开始进攻高句丽,刘备就察觉到高勇的目的绝非这么简单,但是至于多少时间能够消灭高句丽以及消灭之后的事,他就无法知晓了。后来尽管高勇尽量封锁吞并沃沮、夫余、挹娄的消息,那刘备也还是听到了一点,虽然不是很准确,却也被高勇的举动所震惊,两年时间啊!刘备心道,紧紧两年时间就能够平定东北并且压得乌丸抬不起头,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现在又开始有大量的百姓向着东北迁徙,刘备治下的平原每天都有向着北方去的百姓经过。刘备看着奇怪,就找了几个人打听了一下,结果这些人都是异口同声:“那东北官府给土地、给房屋、还给粮食,只要种地就会过上好日子。这位公子,您还是去看看吧,或者你还可以做官呢,听说那里官民平等,官员也是百姓选出来的。呵呵!好地方啊!”尽管刘备听不懂选举、平等,但还是明白了一件事:高勇正在通过给地、给房吸引大量的百姓迁到东北。刘备也开始注意平原的情况,尽管也有些百姓离开,不过并不多,再怎么说刘备也是爱民如子,平原县也被治理的井井有条,对比周围的地方算是富庶之地。
还有一个关注高勇的人就是在洛阳的曹操,现在曹操已经被升了官。可是由于在洛阳的消息局限性,曹操只是知道高勇在四月发兵攻打高句丽,至于其后的事就不清楚了。
这两个人到还好说,最生气的就是公孙瓒。虽然升了官,可是现在幽州他能够管辖的也就那么几个郡还有一个上司刘虞,而仅仅是郡守的高勇管辖的郡县他根本就没有办法控制,为这事公孙瓒几次上表,却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更为气恼的是圣上居然下旨将高勇攻占的周边土地均作为他的名义封地,而让身为别驾的他无法插手。至于刘虞虽然是皇族并且位居州牧之职拥有视察幽州所有地域的权力,但是自打上一次被高勇出兵所救之后,自尊心强烈的他就一直无法理直气壮地进入右北平,而他所派出的特使一进右北平就会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在专人护送下进入玄菟老城,没有一点机会接触外边的真实情况。
这一次大量的移民开始涌向辽东,公孙瓒知道这是一个扳道高勇的机会,立即将情况报告给司徒王允。王允得到如此珍贵的情报大喜过望,连夜觐见灵帝。汉灵帝听王允说到高勇在北方大肆攻击边族收留移民很有自立的倾向,当即就急了起来,立刻就请大将军前来,准备商讨对策。
旁边垂手陪侍的张让听到王允的指责后心底大惊,高勇正是他举荐的,而且其后更是不断地收到钱财礼物。如今高勇已经成为了张让等人的摇钱树,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够失去。于是趁王允在外等候的间隙进言道:“陛下,臣也曾闻听高勇收留流民、出兵边族,可这些都是好事啊!为何陛下要如此焦急不安呢?”
灵帝奇怪,就问道:“爱卿做何解释?”张让说道:“前几年的黄巾之乱就是因为流民无处安置贫苦难当才让那个张角有了可乘之机,其后几年各地陆续发生暴乱也是因为这些个无地流民。现在高勇招收流民到边地垦荒、让流民得到安置,不仅能够稳定边疆局势,还能够减少中原流民数量,这是为了我大汉的安宁着想啊!至于那出兵边族,不仅能够扩大我大汉疆域,也是扬陛下天威的壮举啊!”灵帝听罢喜上眉梢,忘乎所以地说道:“嗯!爱卿之言甚是在理!想不到这高勇还有如此用心,看来爱卿推荐的都是国之栋梁啊!”遂立刻下旨要高勇定要消灭高句丽纳其土地扬大汉威仪!同时还是听取了王允的意见,谨慎的命令各地禁止百姓迁徙。结果后面的这一条导致官府与百姓的对立更加的严重,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王允仅仅在殿外等候片刻,灵帝的态度就调转过来。大将军不用找了,反而是对着王允大骂道:“好你个王允!朕平日待你不薄,怎地你几次三番地要陷朕于不仁不义,!哼!罚你一年俸禄,回去面壁思过!”王允被骂得一头雾水,正要申辩。汉灵帝一甩袍袖冷哼道:“滚!”
失意的王允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一心为了大汉却要遭到如此待遇。郁闷至极地返回家中,回到屋内便开始借酒消愁。这时一个绝美的少女推门入内看到面带怒气的王允轻声说道:“爹爹何故如此生气?”
王允抬眼见到是自己最喜欢的小女儿,就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原来是我的婉儿啊,为何不好好休息?”少女露出了纯真的笑容说道:“看到爹爹的样子,婉儿无法入睡。爹爹可不可以告诉婉儿为何事如此气恼?”王允长叹一声说道:“还不是那个玄菟高勇,收留流民攻击边族唉!跟你说你也不懂了!快回去睡觉。”少女瞪着灵动的双眼问道:“爹爹,收留流民是不是给他们饭食?”王允不知此言何意,反问道:“婉儿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少女眨了几下眼睛神秘地说道:“这是秘密!不过爹爹常说百姓有饭吃就不会闹事了,现在那个高太守就给他们饭吃不是很好吗?这样就不会再死人了。”王允摸着少女的额头无奈地笑道:“但愿吧!”
尽管封堵了陆路迁徙的方法,那些百姓还是想办法通过海路到东北。这其中商人们功不可没,虽然官府在处理好移民后就会给这些商人补偿,可是大部分的商人在商会的带领下都没有要,反而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没有官府他们也没有这样的地位,没有这样好的经商环境,所以做些事也是应该的。后来在商报中,商会的会长也开始要求商人们多多为官府办事,为官府解忧。就这样东北的官府与商人始终都处在一种良性互动中:官府给与经商环境,保证商人能够赚取适当的利润,商人也就安心经营,并且按照规定纳税,还时不时地义务修路、筑城等。
高勇接到圣旨时,整个东北都已经平定半年了。一月末只有少量的百姓到达三江郡,但是进入了二月后,每天都有数千百姓到达辽东,随后就被分散到各个郡县。到了四月时,已有近三十万百姓进入到了东北,安家落户,开始了幸福生活。不过也就这一短时间,后来灵帝的圣旨发出后,各地流入东北的百姓明显的减少,不过能在三个月内增加三十万人口也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