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神秘的陈华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辞别贾县长,陈华一行十余人继续向东南而行,但公路沿途正在修建,个别地方根本没有接通,陈华等人只得丢下汽车,要么坐牛车马车,要么步行。
听朱庆澜沿途的讲解,陈华才明白,为什么当初自己提出的川汉线、成渝公路的走向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原来是川中这一线有几个地方的工业很有基础,是四川的主要税源之地,特别需要铁路和公路交通。
沿路的风景很不错,在一些比较有名的古镇上,陈华故意多作停留。陈华是在思考如何保护古建筑和古文物的问题。譬如在一个镇上,陈华就看见了上百座牌坊,有贞节牌坊,有忠孝牌坊,至于同意立牌坊的诰书,自明以来的皇帝都有。
像这类的牌坊,在前世那是想见都见不着,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文化,这也是民风。这东西没了,民众就少了一些精神寄托了。
那种把老房子拆了,然后又来建仿古一条街的蠢事,陈华坚决不干。陈华所瞩意的,一定是古老而现代,文明而又繁华的社会。
包括这个时代的文庙,规模都非常宏大。前世四川的所谓几大文庙,陈华曾经去参观过那么一两座,与现在的文庙相比,差得实在是太远了。文庙,一定要让文化人来管理,一定要让学生定期来参观。
孔子的有些思想不好,但孔子的教育思想却是好的,再怎么说孔子在影响世界的十大思想家里,排名也是第一。
文化创新很重要,重铸民魂很重要,但文化的源流不能断。所谓创新,所谓重铸,都只能是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像农民起义那样,砸烂一个旧世界容易,但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却很难。
当然,还有借鉴。华夏民族要复兴,首先是文化之根的复兴,唤醒民众就要靠这个东西。而文化的复兴,离不开“兼容并包,推陈出新”八个字,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有破茧而出的勇气。
有时候,陈华想到妙处,便讲出来与朱庆澜等人分享;有时候,陈华迷惑不已,又讲出来向众人请教。
陈华的这种态度,让朱庆澜等旧时代过来的人很是感叹,也让朱庆澜等人愈益不解。
这陈华,有时候锋芒毕露,一针见血;有时候胸怀万里,豪气干云;有时候别出蹊径,峰回路转;可有时候又如童稚言行,清朗浅白。大凡涉及到朱庆澜等人认为的疑难杂症,陈华总能找到对症之方。
这人,要不是大智慧,大气派;就一定是大奸大恶!最重要的是,无论是朱庆澜,还是赵尔丰,或是武刚、朱山、冯仁等人,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陈华非常神秘,这种神秘不是会法术那种神秘,而第一个神秘就是钱,这陈华好像从来不缺钱,只要部队或政府需要用钱,他总是一百万一百万地往外掏,赵尔丰可是知道,就是当年的慈禧太后也不可能如此奢华!
而第二个神秘就是他的那几个助手,天底下哪有那么聪明而博学的人?一人会十几门语言,这样的人也许有,但这样的人总不可能成堆出现吧?!而这些人很奇怪,除了陈华的命令要听之外,谁的话都不听。好在大家只要不做出危害陈华的事来,这些“怪才”对人的态度也不算坏。
渐渐地,包括赵尔丰这样的满清老臣,对年仅18岁的陈华也由然地升华出一种敬畏。
譬如北京之行,他怎么就知道会议将讨论“君主立宪”?譬如三路大军准备会剿四川,他又怎么知道那些人最终会打回府,对四川构不成威胁?
还有,他的工厂造出来的那些东西,基本上都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而且,还专门赚洋人的钱。
在华夏,从来都是洋货充斥,把民族产业压迫得淹淹一息;谁见过,洋人争着来抢华夏自己产的汽车、机器,甚至一个小小的打火机,都能让陈华玩出花样来。看着那有编号的金龙打火机,每只要1999美元,那可是4000块大洋啊,就那小不点儿的样子,竟然有洋人抢着要。这洋人,是不是脑壳被门板夹了?对了,就是“脑壳被门板夹了”这句话也是陈华最先说出来的。
还有啊,这人贵为都督,一品大臣,却与普通士兵打得火热,称兄道弟,据说王庸原来就是凯江县的师爷,后来的乞丐,可现在却成了都督府的大管家,连武刚这样手握雄兵的人对其都尊重有加。
至于陈华也是乞丐出身,他们也知道,但他们不会说的。譬如朱元璋,历史上也曾要过饭,当过和尚。人年轻的时候,谁没有三苦三甜?
不过,这个陈华实在是太神奇了,你看他与英格兰人说英语,与德意志人说德语,甚至还能说回回语(阿拉伯语,他们理解错了,陈华还会日语,但他坚决不说),如果陈华是一个留过洋的人也能理解,可是,他是凯江县垭口店镇出来的乞丐呢。
如果说赵尔丰、朱庆澜等后来加入者对陈华有如雾里看花,就是最先加入的黄海、郑树林等人同样是雾里看花。
黄海、郑树林、徐士元、包惠四人可是留过洋的,在21世纪,留过洋的人都属于高端人才,何况在20世纪初这个文盲遍地的时代。可他们偶尔在一起聚会的时候,谈起总司令,最初很有兴趣,到最后都觉得无可奈何!
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看不透!甚至,他们一项一项地分析过,除了毛笔字有可能比总司令强那么一点点(他们自认为),其他的,几乎没有一样能比得上。比打架?几人加起来都不是对手;比射击?那还是算了;比用兵,则更无法比,因为陈华练的兵自己就根本练不出来,譬如猎豹的那些小伙子,一个班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轻易地消灭一个连;就算直接对阵用兵,计谋上可能郑树林要强一点,但要讲到取胜的手段那就更是望尘莫及了;比见识?那就更不说了,几个人只得给司令当学生了,而且还不一定是好学生。
郑树林这次也是跟着陈华沿路视察的。事实上,郑树林更多的是把跟着总司令当成一种学习的机会,按总司令的说法,就是思维碰撞与观念碰撞的机会。
ps:千殇早晨8点半起床,中午吃了顿饭外,一直码字码到现在,6000字还不到,又到了传稿子的时候了,呵呵,码过历史类文字的知道,难。请朋友们继续支持。
辞别贾县长,陈华一行十余人继续向东南而行,但公路沿途正在修建,个别地方根本没有接通,陈华等人只得丢下汽车,要么坐牛车马车,要么步行。
听朱庆澜沿途的讲解,陈华才明白,为什么当初自己提出的川汉线、成渝公路的走向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原来是川中这一线有几个地方的工业很有基础,是四川的主要税源之地,特别需要铁路和公路交通。
沿路的风景很不错,在一些比较有名的古镇上,陈华故意多作停留。陈华是在思考如何保护古建筑和古文物的问题。譬如在一个镇上,陈华就看见了上百座牌坊,有贞节牌坊,有忠孝牌坊,至于同意立牌坊的诰书,自明以来的皇帝都有。
像这类的牌坊,在前世那是想见都见不着,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文化,这也是民风。这东西没了,民众就少了一些精神寄托了。
那种把老房子拆了,然后又来建仿古一条街的蠢事,陈华坚决不干。陈华所瞩意的,一定是古老而现代,文明而又繁华的社会。
包括这个时代的文庙,规模都非常宏大。前世四川的所谓几大文庙,陈华曾经去参观过那么一两座,与现在的文庙相比,差得实在是太远了。文庙,一定要让文化人来管理,一定要让学生定期来参观。
孔子的有些思想不好,但孔子的教育思想却是好的,再怎么说孔子在影响世界的十大思想家里,排名也是第一。
文化创新很重要,重铸民魂很重要,但文化的源流不能断。所谓创新,所谓重铸,都只能是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像农民起义那样,砸烂一个旧世界容易,但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却很难。
当然,还有借鉴。华夏民族要复兴,首先是文化之根的复兴,唤醒民众就要靠这个东西。而文化的复兴,离不开“兼容并包,推陈出新”八个字,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有破茧而出的勇气。
有时候,陈华想到妙处,便讲出来与朱庆澜等人分享;有时候,陈华迷惑不已,又讲出来向众人请教。
陈华的这种态度,让朱庆澜等旧时代过来的人很是感叹,也让朱庆澜等人愈益不解。
这陈华,有时候锋芒毕露,一针见血;有时候胸怀万里,豪气干云;有时候别出蹊径,峰回路转;可有时候又如童稚言行,清朗浅白。大凡涉及到朱庆澜等人认为的疑难杂症,陈华总能找到对症之方。
这人,要不是大智慧,大气派;就一定是大奸大恶!最重要的是,无论是朱庆澜,还是赵尔丰,或是武刚、朱山、冯仁等人,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陈华非常神秘,这种神秘不是会法术那种神秘,而第一个神秘就是钱,这陈华好像从来不缺钱,只要部队或政府需要用钱,他总是一百万一百万地往外掏,赵尔丰可是知道,就是当年的慈禧太后也不可能如此奢华!
而第二个神秘就是他的那几个助手,天底下哪有那么聪明而博学的人?一人会十几门语言,这样的人也许有,但这样的人总不可能成堆出现吧?!而这些人很奇怪,除了陈华的命令要听之外,谁的话都不听。好在大家只要不做出危害陈华的事来,这些“怪才”对人的态度也不算坏。
渐渐地,包括赵尔丰这样的满清老臣,对年仅18岁的陈华也由然地升华出一种敬畏。
譬如北京之行,他怎么就知道会议将讨论“君主立宪”?譬如三路大军准备会剿四川,他又怎么知道那些人最终会打回府,对四川构不成威胁?
还有,他的工厂造出来的那些东西,基本上都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而且,还专门赚洋人的钱。
在华夏,从来都是洋货充斥,把民族产业压迫得淹淹一息;谁见过,洋人争着来抢华夏自己产的汽车、机器,甚至一个小小的打火机,都能让陈华玩出花样来。看着那有编号的金龙打火机,每只要1999美元,那可是4000块大洋啊,就那小不点儿的样子,竟然有洋人抢着要。这洋人,是不是脑壳被门板夹了?对了,就是“脑壳被门板夹了”这句话也是陈华最先说出来的。
还有啊,这人贵为都督,一品大臣,却与普通士兵打得火热,称兄道弟,据说王庸原来就是凯江县的师爷,后来的乞丐,可现在却成了都督府的大管家,连武刚这样手握雄兵的人对其都尊重有加。
至于陈华也是乞丐出身,他们也知道,但他们不会说的。譬如朱元璋,历史上也曾要过饭,当过和尚。人年轻的时候,谁没有三苦三甜?
不过,这个陈华实在是太神奇了,你看他与英格兰人说英语,与德意志人说德语,甚至还能说回回语(阿拉伯语,他们理解错了,陈华还会日语,但他坚决不说),如果陈华是一个留过洋的人也能理解,可是,他是凯江县垭口店镇出来的乞丐呢。
如果说赵尔丰、朱庆澜等后来加入者对陈华有如雾里看花,就是最先加入的黄海、郑树林等人同样是雾里看花。
黄海、郑树林、徐士元、包惠四人可是留过洋的,在21世纪,留过洋的人都属于高端人才,何况在20世纪初这个文盲遍地的时代。可他们偶尔在一起聚会的时候,谈起总司令,最初很有兴趣,到最后都觉得无可奈何!
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看不透!甚至,他们一项一项地分析过,除了毛笔字有可能比总司令强那么一点点(他们自认为),其他的,几乎没有一样能比得上。比打架?几人加起来都不是对手;比射击?那还是算了;比用兵,则更无法比,因为陈华练的兵自己就根本练不出来,譬如猎豹的那些小伙子,一个班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轻易地消灭一个连;就算直接对阵用兵,计谋上可能郑树林要强一点,但要讲到取胜的手段那就更是望尘莫及了;比见识?那就更不说了,几个人只得给司令当学生了,而且还不一定是好学生。
郑树林这次也是跟着陈华沿路视察的。事实上,郑树林更多的是把跟着总司令当成一种学习的机会,按总司令的说法,就是思维碰撞与观念碰撞的机会。
ps:千殇早晨8点半起床,中午吃了顿饭外,一直码字码到现在,6000字还不到,又到了传稿子的时候了,呵呵,码过历史类文字的知道,难。请朋友们继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