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华夏联邦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陈小虎倒是毫不掩饰自己对于黄小姐的情义,并表示自己愿意娶她。
看着陈小虎那风轻云淡的表情,陈老就气不打一处出,一个大家闺秀给你当小妾,你的脸可真够大的。
陈小虎这才明白,原来是汉人那根深蒂固的小妾思想在作怪,赶紧表示,“崖山人并不禁止一夫多妻,并且,所有的妻子地位是一样的,没有妻妾之分,不仅如此,所有的妻子可以平分自己的家产。
陈老目瞪口呆,崖山人难道这是这样的制度吗?对于陈小虎这个毛头小子的话,可是千万个不信。
陈小虎无奈,表示,新华夏总统即将视察新加坡,可以让他来澳洲说明情况。
听闻新华夏总统即将访问新加坡,新加坡各级官员大为振奋,同时也是有些惶恐。
对于秦岚的到来,自治领自然是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首先向他汇报了一下自治领的情况。
秦岚也十分谦虚,表示这是自治领的内政,自己其实无权过问。不过,大家都是新华夏共和国的同事,就当是同事间的工作交流好了,对于自治领的工作与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
接着,就是此行的重点,王小虎的私事了。不顾陈老与黄部长在场,当场就将陈小虎骂了个狗血淋头。陈小虎也表现的十分委屈。
陈小虎的委屈表情倒是赢得了陈老与黄部长的同情。
然后秦岚说明了一下崖山人的情况,确认了陈小虎所说非虚。
陈老与黄部长放下心口大石,并请秦岚主持陈小虎的第四场婚礼。
陈小虎终于抱得美人归。
不过也被秦岚严令,必须克制自己,不得在沾花惹草,并将他的另外三个妻子也接到了新加坡。而且,如果新加坡的橡胶园不能满足新华夏的需要,陈小虎就不得返回新华夏。
因此,陈小虎才会跑去橡胶园那么勤快。
新华夏在东南亚一直是一个传说。所谓传说就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大家都信誓旦旦的表示,听说过新华夏,还曾将骄傲的西班牙人与荷兰人狠狠的踩在了脚下。可惜,就是几乎没人看过那传说中的大船。
一直到新加坡在新华夏人的刺刀保护下,宣布建国,这才让东南亚华人确信,传说中的新华夏真正来到了自己的身边,再也不用将头埋在裤裆里做人了。因为,传说中,新华夏是真正汉人能够做主的国家,与满清汉人奴隶般的地位完全不一样。因此,东南亚的华人圈,暗流涌动。
郑信属于华裔,原籍中国广东澄海县华富村(现在的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父亲郑镛去世后,以财政大臣坡耶节基为义父,13岁入职宫廷侍卫。
大城的曼普銮王朝到了亿卡王时代,国内权贵不顾民生,争权夺利,国势衰弱,见识们久受欠薪之苦,战斗力更是大减。此时缅甸的贡榜王朝兴起,很轻松的突破泰国边防,并包围大城。暂留京师的郑信,多次领兵与敌军交战,但是士无斗气,军备松弛。郑信见大势已去,敌军破城,已经难以避免。于是,率领五百士兵,于1766年1月,突围而出,向东海岸地区前进,途经纳空那育、巴真、北柳、春武里,然后到达罗勇城,并据之为基地。
再说,自从缅军包围大城国都以来,一些未被缅军征服的城镇,皆拥兵自重,宣布独立,造成了割据的局面。缅军围城共十四个月,终于在1767年4月间攻破大城;四百多年古都,烧毁殆尽,曾经繁荣一时的都城,顿成废墟。
大城沦陷后,郑信分析当时局势,认为要光复国土,首先应该扩大自己的控制区域,正所谓泰国版的广积粮,缓称王。于是率领精兵,攻打尖城,兵临城下,下令军士,吃过晚饭,将锅炉碗钵等炊具,全部捣毁,明日早饭,到城内烧煮。破壶沉舟之下,士气大振,其后果然占领了尖城。
郑信以尖城为复国基地,在1767年的雨季期间,制造军舰,召集泰、华壮男入伍为兵。郑信分析形势,认为要想统一全国,只有先驱逐缅军,扩大自己的声势,才能更加顺利的统一全国。
于是雨季才过,郑信即率领士兵五千,战舰百艘,自尖城出发,是年11月间,军至湄南河河口,先收复吞武里城,然后逆流而上,直捣大城缅军扎营重地—三菩提树营;缅军不能对抗,大败而归。缅军主力丧失,再无再战之力,郑信收复大城。
郑信虽然收复了大城,却不打算以此为都城。因为原本繁华的大城已经被缅军严重破坏,残垣断壁,市面萧条,要重新修建,谈何容易?且缅军对大城地理形势了若指掌;大城远离海口,对外通商贸易并不方便。而吞武里城面积虽小,却有威猜巴硕堡为屏障,符合当时形势,且接近海口,对外贸易,比较有利;如遇强敌入侵,不能对抗,可退回尖城。于是,郑信遂下决定定都吞武里的计划。
郑信召集在战乱中散居各地的臣民,汇合与吞武里,共商建都大计;食粮缺乏时,向外来商船购买米粮,解决民生问题。
郑信认为割据局势对国家不利,一旦敌军入侵,各自拥兵自重,必定不能拒敌;于是北征南讨,历时三年,终于在1770年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历史上,郑信完成国家统一后,先后向四周征讨,东边拥有老挝、高棉湄公河地区,窥望越南边境;西边国土远达缅甸的毛达玛、塔威马力、禾脑悉。而缅甸由于与满清这个东亚老大动武,无力他顾,只能任由郑信做大。
不过,1772年,国内故都阿瑜陀耶城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反对郑信的斗争, 1782年郑信被迫逊位,昭披耶却克里自立为王,并迁都至湄南河东岸的曼谷,建立了曼谷王朝。同年4月6日,郑信被敌人用檀香木打死,时年48岁。
当然,现在正是1770年,郑信刚刚统一泰国,正是志得意满之际。他首先派人向北面的满清递上国书,寻求满清的承认以成为满清的藩属国。
谁知道,到广州才发现,满清已经失去了半边天下,现在的江南已经成为大明的天下。使者不敢决定递交国书的对象,只能向郑信报告。
郑信与大臣们仔细考虑了一番,觉得大明方兴未艾,还与海军强国新华夏结成了联盟,自然最合适的宗主国人选。
就向大明递交了修改后国书,宣布成为大明的藩属国。这一举动让刚成立不久的大明君臣彻底振奋起来,“看,这就是我大明兴起的标志,否则,怎能有外藩入朝?”
不仅是泰国,就是满清先前的小弟朝鲜也在此之前递交了国书,重新成为大明的藩属。满清的乾隆此时正焦头烂额呢,自然也就放过了这个出尔反尔的撮尔小邦。
同时,遥远的加里曼丹岛,此时被华人称为婆罗洲,也发生了变故,广东梅州人罗芳伯在1771年6月建立了兰芳大总制共和国。
历史上,罗芳伯是1772年离开的大陆,来到婆罗洲。不过,由于大明的兴起,打击了满清在江南的统治,导致江南一片糜烂。罗芳伯不知道这样的乱世还要持续多久,在1768年9月,和百多名亲戚朋友漂洋过海,经虎门来到盛产金矿和钻石的婆罗洲。
起初,罗芳柏以教书为生,他发现婆罗洲的华人非常贫穷,衣食不足,更有甚者流浪街头,生活十分困苦。于是,罗芳伯就着手组建了"采金公司",开发金矿,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而努力。金矿的开采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了经济发展。他不但才艺非凡,还团结侨胞,积极与当地人合作,因此罗芳伯的名字不仅在华人圈子传开了,当地的土著居民听到也会肃然起敬。
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罗芳伯又开始处理安全问题。因为当地土王昏庸,对当地统治力量薄弱,导致不仅有荷兰人这样的西方人造。罗芳伯先是团结华人,组织"同乡会",继而联合婆罗洲的苏丹,奋力击退外来入侵者,迅速平定了兰腊、万诸居、斯芳坪等地的土匪海盗,取得了东万律的管辖权。
平息了盗匪后,罗芳伯的声望如日中天,当时他率领的部队已经有三万多人,平定叛乱后,又有二十多万当地人主动归附。当地苏丹也表示臣服,要将王位让给罗芳伯,但多次被他拒绝。最终在苏丹的一再劝说之下,罗芳伯表示可以接受政权,但决不答应做国王。
1771年,以东万律(今坤甸)为首都的"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建立,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在他管辖下的11万民众一致拥戴他,称他为"大唐总长",敬称为"芳伯"。罗芳伯担任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并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
罗芳伯占据了以曼多为中心,南北数十里的产金之地,并自任这一区域管理机构--曼多总厅的最高负责人,以此建制成一个在内部实行自治的华侨社区。他在治区内施行独立的法规,自行征收税金,寓兵于民,并大力扶持采矿、农业、交通、文教各业的发展。由于罗芳伯治理下的曼多地区实行高度自治体制,以致后世的一些史学家曾误认为罗芳伯在曼多建立了独立的共和体政区。(未完待续)
陈小虎倒是毫不掩饰自己对于黄小姐的情义,并表示自己愿意娶她。
看着陈小虎那风轻云淡的表情,陈老就气不打一处出,一个大家闺秀给你当小妾,你的脸可真够大的。
陈小虎这才明白,原来是汉人那根深蒂固的小妾思想在作怪,赶紧表示,“崖山人并不禁止一夫多妻,并且,所有的妻子地位是一样的,没有妻妾之分,不仅如此,所有的妻子可以平分自己的家产。
陈老目瞪口呆,崖山人难道这是这样的制度吗?对于陈小虎这个毛头小子的话,可是千万个不信。
陈小虎无奈,表示,新华夏总统即将视察新加坡,可以让他来澳洲说明情况。
听闻新华夏总统即将访问新加坡,新加坡各级官员大为振奋,同时也是有些惶恐。
对于秦岚的到来,自治领自然是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首先向他汇报了一下自治领的情况。
秦岚也十分谦虚,表示这是自治领的内政,自己其实无权过问。不过,大家都是新华夏共和国的同事,就当是同事间的工作交流好了,对于自治领的工作与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
接着,就是此行的重点,王小虎的私事了。不顾陈老与黄部长在场,当场就将陈小虎骂了个狗血淋头。陈小虎也表现的十分委屈。
陈小虎的委屈表情倒是赢得了陈老与黄部长的同情。
然后秦岚说明了一下崖山人的情况,确认了陈小虎所说非虚。
陈老与黄部长放下心口大石,并请秦岚主持陈小虎的第四场婚礼。
陈小虎终于抱得美人归。
不过也被秦岚严令,必须克制自己,不得在沾花惹草,并将他的另外三个妻子也接到了新加坡。而且,如果新加坡的橡胶园不能满足新华夏的需要,陈小虎就不得返回新华夏。
因此,陈小虎才会跑去橡胶园那么勤快。
新华夏在东南亚一直是一个传说。所谓传说就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大家都信誓旦旦的表示,听说过新华夏,还曾将骄傲的西班牙人与荷兰人狠狠的踩在了脚下。可惜,就是几乎没人看过那传说中的大船。
一直到新加坡在新华夏人的刺刀保护下,宣布建国,这才让东南亚华人确信,传说中的新华夏真正来到了自己的身边,再也不用将头埋在裤裆里做人了。因为,传说中,新华夏是真正汉人能够做主的国家,与满清汉人奴隶般的地位完全不一样。因此,东南亚的华人圈,暗流涌动。
郑信属于华裔,原籍中国广东澄海县华富村(现在的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父亲郑镛去世后,以财政大臣坡耶节基为义父,13岁入职宫廷侍卫。
大城的曼普銮王朝到了亿卡王时代,国内权贵不顾民生,争权夺利,国势衰弱,见识们久受欠薪之苦,战斗力更是大减。此时缅甸的贡榜王朝兴起,很轻松的突破泰国边防,并包围大城。暂留京师的郑信,多次领兵与敌军交战,但是士无斗气,军备松弛。郑信见大势已去,敌军破城,已经难以避免。于是,率领五百士兵,于1766年1月,突围而出,向东海岸地区前进,途经纳空那育、巴真、北柳、春武里,然后到达罗勇城,并据之为基地。
再说,自从缅军包围大城国都以来,一些未被缅军征服的城镇,皆拥兵自重,宣布独立,造成了割据的局面。缅军围城共十四个月,终于在1767年4月间攻破大城;四百多年古都,烧毁殆尽,曾经繁荣一时的都城,顿成废墟。
大城沦陷后,郑信分析当时局势,认为要光复国土,首先应该扩大自己的控制区域,正所谓泰国版的广积粮,缓称王。于是率领精兵,攻打尖城,兵临城下,下令军士,吃过晚饭,将锅炉碗钵等炊具,全部捣毁,明日早饭,到城内烧煮。破壶沉舟之下,士气大振,其后果然占领了尖城。
郑信以尖城为复国基地,在1767年的雨季期间,制造军舰,召集泰、华壮男入伍为兵。郑信分析形势,认为要想统一全国,只有先驱逐缅军,扩大自己的声势,才能更加顺利的统一全国。
于是雨季才过,郑信即率领士兵五千,战舰百艘,自尖城出发,是年11月间,军至湄南河河口,先收复吞武里城,然后逆流而上,直捣大城缅军扎营重地—三菩提树营;缅军不能对抗,大败而归。缅军主力丧失,再无再战之力,郑信收复大城。
郑信虽然收复了大城,却不打算以此为都城。因为原本繁华的大城已经被缅军严重破坏,残垣断壁,市面萧条,要重新修建,谈何容易?且缅军对大城地理形势了若指掌;大城远离海口,对外通商贸易并不方便。而吞武里城面积虽小,却有威猜巴硕堡为屏障,符合当时形势,且接近海口,对外贸易,比较有利;如遇强敌入侵,不能对抗,可退回尖城。于是,郑信遂下决定定都吞武里的计划。
郑信召集在战乱中散居各地的臣民,汇合与吞武里,共商建都大计;食粮缺乏时,向外来商船购买米粮,解决民生问题。
郑信认为割据局势对国家不利,一旦敌军入侵,各自拥兵自重,必定不能拒敌;于是北征南讨,历时三年,终于在1770年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历史上,郑信完成国家统一后,先后向四周征讨,东边拥有老挝、高棉湄公河地区,窥望越南边境;西边国土远达缅甸的毛达玛、塔威马力、禾脑悉。而缅甸由于与满清这个东亚老大动武,无力他顾,只能任由郑信做大。
不过,1772年,国内故都阿瑜陀耶城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反对郑信的斗争, 1782年郑信被迫逊位,昭披耶却克里自立为王,并迁都至湄南河东岸的曼谷,建立了曼谷王朝。同年4月6日,郑信被敌人用檀香木打死,时年48岁。
当然,现在正是1770年,郑信刚刚统一泰国,正是志得意满之际。他首先派人向北面的满清递上国书,寻求满清的承认以成为满清的藩属国。
谁知道,到广州才发现,满清已经失去了半边天下,现在的江南已经成为大明的天下。使者不敢决定递交国书的对象,只能向郑信报告。
郑信与大臣们仔细考虑了一番,觉得大明方兴未艾,还与海军强国新华夏结成了联盟,自然最合适的宗主国人选。
就向大明递交了修改后国书,宣布成为大明的藩属国。这一举动让刚成立不久的大明君臣彻底振奋起来,“看,这就是我大明兴起的标志,否则,怎能有外藩入朝?”
不仅是泰国,就是满清先前的小弟朝鲜也在此之前递交了国书,重新成为大明的藩属。满清的乾隆此时正焦头烂额呢,自然也就放过了这个出尔反尔的撮尔小邦。
同时,遥远的加里曼丹岛,此时被华人称为婆罗洲,也发生了变故,广东梅州人罗芳伯在1771年6月建立了兰芳大总制共和国。
历史上,罗芳伯是1772年离开的大陆,来到婆罗洲。不过,由于大明的兴起,打击了满清在江南的统治,导致江南一片糜烂。罗芳伯不知道这样的乱世还要持续多久,在1768年9月,和百多名亲戚朋友漂洋过海,经虎门来到盛产金矿和钻石的婆罗洲。
起初,罗芳柏以教书为生,他发现婆罗洲的华人非常贫穷,衣食不足,更有甚者流浪街头,生活十分困苦。于是,罗芳伯就着手组建了"采金公司",开发金矿,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而努力。金矿的开采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了经济发展。他不但才艺非凡,还团结侨胞,积极与当地人合作,因此罗芳伯的名字不仅在华人圈子传开了,当地的土著居民听到也会肃然起敬。
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罗芳伯又开始处理安全问题。因为当地土王昏庸,对当地统治力量薄弱,导致不仅有荷兰人这样的西方人造。罗芳伯先是团结华人,组织"同乡会",继而联合婆罗洲的苏丹,奋力击退外来入侵者,迅速平定了兰腊、万诸居、斯芳坪等地的土匪海盗,取得了东万律的管辖权。
平息了盗匪后,罗芳伯的声望如日中天,当时他率领的部队已经有三万多人,平定叛乱后,又有二十多万当地人主动归附。当地苏丹也表示臣服,要将王位让给罗芳伯,但多次被他拒绝。最终在苏丹的一再劝说之下,罗芳伯表示可以接受政权,但决不答应做国王。
1771年,以东万律(今坤甸)为首都的"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建立,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在他管辖下的11万民众一致拥戴他,称他为"大唐总长",敬称为"芳伯"。罗芳伯担任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并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
罗芳伯占据了以曼多为中心,南北数十里的产金之地,并自任这一区域管理机构--曼多总厅的最高负责人,以此建制成一个在内部实行自治的华侨社区。他在治区内施行独立的法规,自行征收税金,寓兵于民,并大力扶持采矿、农业、交通、文教各业的发展。由于罗芳伯治理下的曼多地区实行高度自治体制,以致后世的一些史学家曾误认为罗芳伯在曼多建立了独立的共和体政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