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明清大战再起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涉及半个省份的洪水给山东带来了不可计数的损失,却也给盖元洪的义军创造了一个雄厚的群众基础。盖元洪还比较聪明,让知道城市是满清的统治基础所在,力量较强。他并没有将目标一开始就定在城市,而是首先围绕农村发展。
农村的地主老财就如同貔貅,他们不仅贪婪,还吝啬。在他们狭隘的观念中,所有的财富无非两种,银两与粮食。在灾荒世界,粮食更是贵逾性命。因此,贪婪的财主们大豆囤积居奇,收购了大量的粮食在自己的粮仓。这确便宜了义军。
跟着义军有饭吃,眼见得就要饿死的农民聚集在盖元洪周围,短短半个月时间,起义队伍就扩充到了上万人。
盖元洪终于有充足的力量向费县县城展开进攻。费县也就是是一个小小的县治,矮小的黄土城墙,还年久失修,还处处漏洞,其实已经十分不堪。也没有防守的力量,只有县府的一些衙役,还有一队百人的团练,哪能挡得住义军。甚至有见风使舵这,干脆投降了义军。义军很轻松的从这些缺口处冲了进去。
县城当天就被攻破,县令满文涛丢下官印出逃,被义军在一个破庙中抓获,被当众砍头,场面极其血腥。
占领费县让义军名头更大,响者云集,义军规模滚雪球般壮大。
盖元洪却并没有被暂时的辉煌冲昏头脑,他知道,看似声势浩大的义军,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与正规军相抗衡,一直呆在费城就是死路一条,北东西三面又是满清的地盘,想要活命,只能向南面靠拢。
盖元洪想到了西北方向的徐州。虽然徐州对面就有大量的清军与徐州城内的明军对峙。但是双方基本势均力敌,自己这一方突然加入,说不定就是压死骆驼的第一根稻草。
盖元洪将自己的意见一说,很快就获得了一些聪明人的附和。至于本人,附不附和也没关系,他们只会随大流走。
盖元洪的义军向西南方向一路行去,几乎没有阻滞,这也是由于满清与大明对抗,双方都将兵力堆积在一些重点城市附近,比如徐州、襄阳、成都等城市,周边地区兵力都极度空虚,义军又是刻意避开满清的城市,不仅没有遭受什么损失,反而因为携裹了大量流民,规模继续壮大。及至抵达徐州附近,已经拥众六万余人。
在徐州北面驻防的正是清军后起之秀海兰察。海兰察原本也是一名勇冠三军的将军,崇尚进攻而怯于防守。只是这么多年来,在徐州附近攻守交替的战争,让海兰察成熟了许多,智谋渐深,稳重了不少。在满清的老一辈看来,新一代中也就福康安能够稍胜一筹。
听闻背面有大批军队接近,心中一惊,“难道是明逆通过海上运输将部队从自己背后运过来了?”这些年满清在与大明与新华夏的战争中也学到了一点,那就是失去了海军的护卫,大明军队可以从任何一点对自己发动进攻,这对于满清的防守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但是,这些年,满清与大明基本上势均力敌,任何一方都没可能一举吞并对方,双方的大规模冲突反而没有了。当然了,小规模冲突还是不断的。
只是,看着那北方泛起的尘烟,这支部队规模绝对不小,这样太夸张了,大明什么时候有运输数万人的能力了?
通过仔细观察,才发现,这一群人虽然人数众多,但也不过是泥腿子的集合,根本不堪一击。但是如果放任不管,万一明军出站,这样的乌合之众也会给在自己造成很大困扰。思前想后,就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蒙古骑兵,打算以最短的时间将其一举歼灭。
远在徐州城头的明军自然也发现了对面的异常。见清军骑兵竟然远去,也是欣喜异常。每一次大明与满清的对抗,最令人头疼的就是这一支机动力超群的骑兵了。徐州城内的明军有大约八万,而对面的清军却只有五万,若不是蒙古骑兵在旁策应,清军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见到蒙古骑兵远去,城内的明军终于出动了。
虽然明军主将孟宇也担心这是清军的奸计,但是明军也只是按部就班对着对面的清军展开进攻,倒也不担心会中了对方的计。
只是,明军显然高估了义军的战斗力。明军刚刚攻破了清军的第一道壕沟防线,蒙古骑兵就已经回返。为了避免侧翼受到攻击,明军只能乖乖的退回城内。
而此时,以盖元洪为首的少量义军残余已经进入了城内。
这一次徐州之战,双方基本上不分胜负。
但是,却为明清再次大战点燃了*。早就磨刀霍霍的明军主力不断向徐州开进。满清自然也不会闲着,也向徐州一带调兵。
最后双方在徐州附近的总兵力竟然超过了80万,而大明一方就有50万,处于优势地位的大明自然要展开主动进攻。1791年5月,天气已热,更热的却是徐州城外的战斗,*时代最大规模的战斗就此展开。
双方都是*部队,注定了这是一场胶着战。虽然明军兵力更多,但是清军凭借防御工事,还是将自己明军牢牢地挡在了第二道防线以外。
总算明军也不是傻子,从上次义军的行动中获得灵感,将一支万余人的精兵悄悄转移到了清军的右侧,在前线激战正酣的时候从侧方发动了进攻。
清军虽然极力挽救,但是毕竟实力稍逊,首先是正面被突防,接着侧翼前来阻截的蒙古骑兵也遭受明军侧翼的重创。自从有了火器,骑兵相对于补兵的优势已经被大幅度削减,甚至在面对精良火器的步兵时,还要处于劣势。这种情况一直到坦克的出现才得以再次逆转。
清军见作为依靠的骑兵也未能起到该有的作用,只能无奈放弃徐州城外的北大营,向北面的兖州府撤退。而这已经是1792年的另一个5月了。
而中线与西线的明军也不闲着,明军一路从襄阳,一路从重庆,分别展开了对满清的进攻。这些年来,饱受水灾影响的满清,就是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也不能完全保证对军队军饷与物资的充足供应,对满清军队的士气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面对气势如虹的明军,无论是襄阳还是重庆一线,清军最终都遭遇败绩,不得已向北方撤退。
满清在江北的统治岌岌可危。
新华夏华京
大明对满清突然发起的进攻自然已经接到消息。
此时的新华夏,贪恋权势的张柏林已经离职,新总统是林航的学生黄永陵,与1791年8月正式接任新华夏总统,至于总理则被张柏林派系的彭元松。
话说,新华夏建国初期,往往是两个派系联合组成的政府,一派成为总统,一派就担任总理,双方既相互监督又相互合作,被公认是两党制执行最好的时期。但是这一良好的传统在崖山人老一辈相继离世后,就被更为激烈额党争摧残的一干二净,一旦一派党争,另一派就只能成为在野党了。
新华夏一贯关注大明的局势,因为大明与新华夏之间算是利益有关方,容不得新华夏忽略。但是,说实话,现在无论是大明还是满清,都不是新华夏这个级别的国家所能轻易干涉的了。因此,众人山位于盘了一下后续的进展后没救转移了话题。
此时世界上的热点,除了满清,还有欧洲与拉美。法国革命你爆发后,首先上台执政的是道边工商业者利益的吉伦特派。这一派别相对而言比较温和。但是由于国王的出逃激怒了法国人,在加上比起历史提前成型的反法联盟,让吉伦特派也激愤起来,在1792年年初就处死了路易十六。这可就捅了马蜂窝了。
此时的欧洲,依然是君主制国家占据主流,即使是资产阶级的英国,表面上看也是国王作为国家元首。
导致反法联盟再次扩大,不仅是英西普三国,就是东欧的沙俄与奥地利也相继加入了反法联盟。遭遇重重困难的法国人却迸发出最大的革命热忱,越战越勇。他们在等待一位盖世英雄出场,以震撼世界。
拉美也不安稳。经过大半年的艰苦抗争,杜桑的军队先后击退了西班牙与英国人的军队,将起义军的实力覆盖了几乎整个海地。
龟缩在太子港的法国人却依然顽强的固守,试图等待国内的支援。但是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让法国殖民者欲哭无泪。
与历史上还大有不同。杜桑的起义军由于获得了新华夏的大力支持,军队装备大幅度提升,若论火器的技术水平,甚至稍微超过了法国殖民者。
相比较武器,更令人崩溃的却是人数的差异。龟缩在太子港的只有两万多土生白人,还有数量更少的殖民军队,港口内,还有2倍数量的黑人自由民与奴隶。更糟糕的是,随着起义军赶走了西班牙与英国人,革命形势大大改观,杜桑的起义军已经调转枪口,开始向太子港方向聚集。及至92年5月,在太子港附近的起义军已经超过了2万人。(未完待续)
涉及半个省份的洪水给山东带来了不可计数的损失,却也给盖元洪的义军创造了一个雄厚的群众基础。盖元洪还比较聪明,让知道城市是满清的统治基础所在,力量较强。他并没有将目标一开始就定在城市,而是首先围绕农村发展。
农村的地主老财就如同貔貅,他们不仅贪婪,还吝啬。在他们狭隘的观念中,所有的财富无非两种,银两与粮食。在灾荒世界,粮食更是贵逾性命。因此,贪婪的财主们大豆囤积居奇,收购了大量的粮食在自己的粮仓。这确便宜了义军。
跟着义军有饭吃,眼见得就要饿死的农民聚集在盖元洪周围,短短半个月时间,起义队伍就扩充到了上万人。
盖元洪终于有充足的力量向费县县城展开进攻。费县也就是是一个小小的县治,矮小的黄土城墙,还年久失修,还处处漏洞,其实已经十分不堪。也没有防守的力量,只有县府的一些衙役,还有一队百人的团练,哪能挡得住义军。甚至有见风使舵这,干脆投降了义军。义军很轻松的从这些缺口处冲了进去。
县城当天就被攻破,县令满文涛丢下官印出逃,被义军在一个破庙中抓获,被当众砍头,场面极其血腥。
占领费县让义军名头更大,响者云集,义军规模滚雪球般壮大。
盖元洪却并没有被暂时的辉煌冲昏头脑,他知道,看似声势浩大的义军,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与正规军相抗衡,一直呆在费城就是死路一条,北东西三面又是满清的地盘,想要活命,只能向南面靠拢。
盖元洪想到了西北方向的徐州。虽然徐州对面就有大量的清军与徐州城内的明军对峙。但是双方基本势均力敌,自己这一方突然加入,说不定就是压死骆驼的第一根稻草。
盖元洪将自己的意见一说,很快就获得了一些聪明人的附和。至于本人,附不附和也没关系,他们只会随大流走。
盖元洪的义军向西南方向一路行去,几乎没有阻滞,这也是由于满清与大明对抗,双方都将兵力堆积在一些重点城市附近,比如徐州、襄阳、成都等城市,周边地区兵力都极度空虚,义军又是刻意避开满清的城市,不仅没有遭受什么损失,反而因为携裹了大量流民,规模继续壮大。及至抵达徐州附近,已经拥众六万余人。
在徐州北面驻防的正是清军后起之秀海兰察。海兰察原本也是一名勇冠三军的将军,崇尚进攻而怯于防守。只是这么多年来,在徐州附近攻守交替的战争,让海兰察成熟了许多,智谋渐深,稳重了不少。在满清的老一辈看来,新一代中也就福康安能够稍胜一筹。
听闻背面有大批军队接近,心中一惊,“难道是明逆通过海上运输将部队从自己背后运过来了?”这些年满清在与大明与新华夏的战争中也学到了一点,那就是失去了海军的护卫,大明军队可以从任何一点对自己发动进攻,这对于满清的防守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但是,这些年,满清与大明基本上势均力敌,任何一方都没可能一举吞并对方,双方的大规模冲突反而没有了。当然了,小规模冲突还是不断的。
只是,看着那北方泛起的尘烟,这支部队规模绝对不小,这样太夸张了,大明什么时候有运输数万人的能力了?
通过仔细观察,才发现,这一群人虽然人数众多,但也不过是泥腿子的集合,根本不堪一击。但是如果放任不管,万一明军出站,这样的乌合之众也会给在自己造成很大困扰。思前想后,就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蒙古骑兵,打算以最短的时间将其一举歼灭。
远在徐州城头的明军自然也发现了对面的异常。见清军骑兵竟然远去,也是欣喜异常。每一次大明与满清的对抗,最令人头疼的就是这一支机动力超群的骑兵了。徐州城内的明军有大约八万,而对面的清军却只有五万,若不是蒙古骑兵在旁策应,清军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见到蒙古骑兵远去,城内的明军终于出动了。
虽然明军主将孟宇也担心这是清军的奸计,但是明军也只是按部就班对着对面的清军展开进攻,倒也不担心会中了对方的计。
只是,明军显然高估了义军的战斗力。明军刚刚攻破了清军的第一道壕沟防线,蒙古骑兵就已经回返。为了避免侧翼受到攻击,明军只能乖乖的退回城内。
而此时,以盖元洪为首的少量义军残余已经进入了城内。
这一次徐州之战,双方基本上不分胜负。
但是,却为明清再次大战点燃了*。早就磨刀霍霍的明军主力不断向徐州开进。满清自然也不会闲着,也向徐州一带调兵。
最后双方在徐州附近的总兵力竟然超过了80万,而大明一方就有50万,处于优势地位的大明自然要展开主动进攻。1791年5月,天气已热,更热的却是徐州城外的战斗,*时代最大规模的战斗就此展开。
双方都是*部队,注定了这是一场胶着战。虽然明军兵力更多,但是清军凭借防御工事,还是将自己明军牢牢地挡在了第二道防线以外。
总算明军也不是傻子,从上次义军的行动中获得灵感,将一支万余人的精兵悄悄转移到了清军的右侧,在前线激战正酣的时候从侧方发动了进攻。
清军虽然极力挽救,但是毕竟实力稍逊,首先是正面被突防,接着侧翼前来阻截的蒙古骑兵也遭受明军侧翼的重创。自从有了火器,骑兵相对于补兵的优势已经被大幅度削减,甚至在面对精良火器的步兵时,还要处于劣势。这种情况一直到坦克的出现才得以再次逆转。
清军见作为依靠的骑兵也未能起到该有的作用,只能无奈放弃徐州城外的北大营,向北面的兖州府撤退。而这已经是1792年的另一个5月了。
而中线与西线的明军也不闲着,明军一路从襄阳,一路从重庆,分别展开了对满清的进攻。这些年来,饱受水灾影响的满清,就是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也不能完全保证对军队军饷与物资的充足供应,对满清军队的士气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面对气势如虹的明军,无论是襄阳还是重庆一线,清军最终都遭遇败绩,不得已向北方撤退。
满清在江北的统治岌岌可危。
新华夏华京
大明对满清突然发起的进攻自然已经接到消息。
此时的新华夏,贪恋权势的张柏林已经离职,新总统是林航的学生黄永陵,与1791年8月正式接任新华夏总统,至于总理则被张柏林派系的彭元松。
话说,新华夏建国初期,往往是两个派系联合组成的政府,一派成为总统,一派就担任总理,双方既相互监督又相互合作,被公认是两党制执行最好的时期。但是这一良好的传统在崖山人老一辈相继离世后,就被更为激烈额党争摧残的一干二净,一旦一派党争,另一派就只能成为在野党了。
新华夏一贯关注大明的局势,因为大明与新华夏之间算是利益有关方,容不得新华夏忽略。但是,说实话,现在无论是大明还是满清,都不是新华夏这个级别的国家所能轻易干涉的了。因此,众人山位于盘了一下后续的进展后没救转移了话题。
此时世界上的热点,除了满清,还有欧洲与拉美。法国革命你爆发后,首先上台执政的是道边工商业者利益的吉伦特派。这一派别相对而言比较温和。但是由于国王的出逃激怒了法国人,在加上比起历史提前成型的反法联盟,让吉伦特派也激愤起来,在1792年年初就处死了路易十六。这可就捅了马蜂窝了。
此时的欧洲,依然是君主制国家占据主流,即使是资产阶级的英国,表面上看也是国王作为国家元首。
导致反法联盟再次扩大,不仅是英西普三国,就是东欧的沙俄与奥地利也相继加入了反法联盟。遭遇重重困难的法国人却迸发出最大的革命热忱,越战越勇。他们在等待一位盖世英雄出场,以震撼世界。
拉美也不安稳。经过大半年的艰苦抗争,杜桑的军队先后击退了西班牙与英国人的军队,将起义军的实力覆盖了几乎整个海地。
龟缩在太子港的法国人却依然顽强的固守,试图等待国内的支援。但是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让法国殖民者欲哭无泪。
与历史上还大有不同。杜桑的起义军由于获得了新华夏的大力支持,军队装备大幅度提升,若论火器的技术水平,甚至稍微超过了法国殖民者。
相比较武器,更令人崩溃的却是人数的差异。龟缩在太子港的只有两万多土生白人,还有数量更少的殖民军队,港口内,还有2倍数量的黑人自由民与奴隶。更糟糕的是,随着起义军赶走了西班牙与英国人,革命形势大大改观,杜桑的起义军已经调转枪口,开始向太子港方向聚集。及至92年5月,在太子港附近的起义军已经超过了2万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