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林则徐的困惑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会议上,还确定建立一个美洲共同市场,规定美洲国家内部各国的商品可以在其余国家自由流通。这可就影响到了美国人的利益了。
当初,新华夏曾经趁着美国独立之前物资严重紧缺,提供了大量贷款给美国。刚开始美国人还因为自己获得的来自新华夏的“慷慨”帮助而欣喜,等到还债的时候才知道,这些帮助是多么像裹着蜜糖的黄连,让自己苦不堪言。为了废除这些极不平等的经济条约,美国人可是为之奋斗了十几年,才让新华夏放弃了对自己的种种盘剥。但是,即使如此,有些隐性的条款还在约束这美国人,让美国人恨得牙痒痒,却无可奈何。
现在,新华夏再次提出关税同盟的建议,无疑是当初华美协定的放大翻版。其余拉美国家倒也罢了,他们几乎没有工业,巴不得进口的商品越便宜越好。
但是美国人不一样啊。通过几十年的关贸保护,美国人的工业终于发展起来, 且门类齐全,不比新华夏的工业部门少多少,只是技术水平有所不及罢了。但是,就是因为如此,导致美国人的产品根本不可能与新华夏的产品在国际上竞争,试问,美国人怎么可能再次接受一个加强版的华美经济互助条约?
因此,小亚当斯提出,鉴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希望美洲共同体能够允许不同的国家,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来确定一个合理的关税。
美国人的提议获得了巴西的支持,因为巴西这几年,由于成了葡萄牙王室所在地,工商业都有所发展,也需要保护一下自身的产业。
至于墨西哥原本对于关税是不太在意的,但是经不住美国与巴西代表的私下串联,还是同意了美国人的同意。
由于有3个常任理事国的提议,新华夏只能同意按照美国人的要求设置不同关税水平的关贸总协定。
不仅如此,美国人其还得到了另外的安抚,新华夏决定将阿根廷与加勒比地区列为美国的销售市场,本国的商品将不在这两个区域内销售。这自然也是新华夏并不想自己的吃相表现的太难看,照顾美国人的情绪。
对于美国人来说,虽然这样一来,相比较最初新华夏与美利坚的约定,美国人获得的市场大大缩减,但是考虑到自己没有多少付出,且又是新华夏的手下败将,只能默默接受。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侯官县人,字符抚,又字少穆、石麟,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作为曾经上过小学历史教科书的人物,崖山人简直是如雷贯耳。
不过,大明的建立,让一切都有所变化。大明废除了八股文,并取消了八股取士,为了适应形势变化,新建了许多学校,与晚清时期的新式学校类似,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是官府出资建设的,生源主要来自是十五岁以下的儿童。
虽然说,大明希望能够培养新式的人才为国家服务,但是,学校大量的教师还是来自旧时代的知识分子,虽然不允许他们教授八股文什么的,但是因循守旧的思想还是一代代传递下去,导致国内的大明虽然已经立国四十几年,需要的人才成千上万,但是依然是需要的人才没有,不需要的多的一坨。最顶尖的人才依然是来自新华夏的留学人员。
尽管林则徐家境寒苦,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非常重视教育。四岁时,父亲林宾日已将他携入塾中,教以晓字。七岁,已经熟练文体,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早的事。林宾日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教书先生,教育态度既讲究又开明。他不只重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不求死背,不求体罚,循循善诱,让学生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他教书的五十年当中,中举或考上进士的多达数十人,最杰出的还是儿子林则徐,他八、九岁时,就在学堂上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震惊四座,他在书塾常常以佳作得到奖金,眼见家境依然贫穷,有人曾叫林则徐改业,但林宾日不许,他认为儿子日后必飞黄腾达,名成利就。
随着大明的建立,在各地建立学校,林则徐得以进入学校学校。虽然是一所披着新学外皮的老式学校,但是为人聪颖的林则徐,还是在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
结业时,因为成绩优异,得以进入淮安府成为仅次于知府的同知,辅政一番。很快,由于在钱粮方面业务纯属,步步高升,最后进入户部,成了一名户部的5品员外郎。
虽然无论从升迁速度,还是受到上官的赏识程度来说,林则徐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越是从政时间越长,对于未来反而越迷茫。
林则徐最大的困惑有两点,一是大明立国四十余年,为什么还不能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虽然大家都明白,新华夏提倡的新学比如理工科人才在大明稀缺,各个无论从收入还是地位上讲,都是一是俊杰,但是大明的读书人却依然不屑一顾,死抱着过时的八股不放。
另外一点,传统士大夫一直告诫君王,“国虽大,好战必亡”,这也是历史上证明了的颠真不破的真理。然而,新华夏,一个典型的小国,一路行来,几乎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战争,却是越战越强,越战越富。若说越战越强,传统的读书人还可以理解,毕竟,战斗力强大的朝代,往往也是强国,比如汉武帝时期,唐太宗时期。但是,往往随着战争的持续,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导致社会的整体贫困。大明也同样如此,原本只据有江南,也算得上是富裕之国,但是在统一了中原与东北以后,赋税不仅没有增加多少,反而因为要将大量的资源倾斜到新占区,导致朝廷的财政盈余越来越少,最近更是经常性赤字。
然而,新华夏虽然几乎是无日不战,富裕程度,却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大明一些开明士绅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这一次,大明即将再次选拔一批官员前往新华夏进修深造一年,这一次终于轮到林则徐,让一向沉稳的林则徐几乎欢呼雀跃。
大明来到新华夏实习的官员,一般都是分配到对应的部门,像林则徐就被分配到新华夏的财政部学习。这些学习的大明官员基本上都是跟着一些主管进行观摩学习。
林则徐很幸运的跟着财政部的预算司司长,二代崖山人司纯为学习。
司纯为面对林则徐并没有太多感触,毕竟他不是一代崖山人。
这时候司纯为正在做预算,并算不上什么机密,也就让林则徐参与了。林则徐一看到上面的数字,惊讶的眼睛溜圆。新华夏的人口,林则徐可是很清楚,不过670万左右,可是财政收入竟然达到了30亿华元,占GDP的2成略大。
林则徐就在大明户部工作,可是知道大明的财政收入。在将个地方的赋税分流过后,进入国库的甚至比不上满清最强盛的乾隆时期,只有4200万两白银,相当于10亿华元。但是,大明的GDP却是新华夏的2倍左右,这就是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差距。在横向比较,此时美国的GDP大约7.3亿美元,相当于116亿华元,英国则是大约350亿华元,与大明GDP相当。
所以,新华夏以大明百分之二的人口,却创造了3倍的财政收入,怎么不让林则徐大惊失色?
林则徐十分惊异的向司纯为请教,“贵国人口不足我大明百之二三,缘何竟有如此大的税赋?”
司纯为显然不是见到的第一个大明官员有此疑问,优越感油然而生,“林大人是认为我们新华夏横征暴敛?”
“不敢不敢,新华夏一向是我大明人欣慕之国,国富民强,怎会横征暴敛?”林则徐赶紧辩解一番。
司纯为说道,“我就举一个例子啊。假设一个人有一百块,另一个人只有10块钱,这10块钱只够吃喝。那么,林大人觉得,是从有一百块钱拿的人身上征收30块钱容易,还是从10块钱的人身上征收一块钱容易?”
林则徐沉吟,“从征收比例上看,似乎富人征收的比例更高。然而,富人虽然被征收的更多,但是剩下的更多,足以过上富足的生活。对于穷人来说,十块钱却是自己的养命钱,少一分就会挨饿,自然是富人的三十元更好征收,且符合道义。”
司纯为抚掌赞叹,“林大人所言不差。我们新华夏虽然征收的赋税重,但我们征收赋税的目的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比如,我们的赋税,可以用于修筑公路,农田水利,这些对于提高生产都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这些设施帮助人民更加富裕,从容提供了更多的税收,这才是良性循环啊。”
林则徐闻言十分佩服,对着司纯为深深的鞠了一躬“谢谢司长的教诲,则徐感激不尽。”接着又继续询问道,“司长阁下,鄙人还有一个困惑,在心中缠绕多年,请务必指教!”再拜。(未完待续)
在会议上,还确定建立一个美洲共同市场,规定美洲国家内部各国的商品可以在其余国家自由流通。这可就影响到了美国人的利益了。
当初,新华夏曾经趁着美国独立之前物资严重紧缺,提供了大量贷款给美国。刚开始美国人还因为自己获得的来自新华夏的“慷慨”帮助而欣喜,等到还债的时候才知道,这些帮助是多么像裹着蜜糖的黄连,让自己苦不堪言。为了废除这些极不平等的经济条约,美国人可是为之奋斗了十几年,才让新华夏放弃了对自己的种种盘剥。但是,即使如此,有些隐性的条款还在约束这美国人,让美国人恨得牙痒痒,却无可奈何。
现在,新华夏再次提出关税同盟的建议,无疑是当初华美协定的放大翻版。其余拉美国家倒也罢了,他们几乎没有工业,巴不得进口的商品越便宜越好。
但是美国人不一样啊。通过几十年的关贸保护,美国人的工业终于发展起来, 且门类齐全,不比新华夏的工业部门少多少,只是技术水平有所不及罢了。但是,就是因为如此,导致美国人的产品根本不可能与新华夏的产品在国际上竞争,试问,美国人怎么可能再次接受一个加强版的华美经济互助条约?
因此,小亚当斯提出,鉴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希望美洲共同体能够允许不同的国家,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来确定一个合理的关税。
美国人的提议获得了巴西的支持,因为巴西这几年,由于成了葡萄牙王室所在地,工商业都有所发展,也需要保护一下自身的产业。
至于墨西哥原本对于关税是不太在意的,但是经不住美国与巴西代表的私下串联,还是同意了美国人的同意。
由于有3个常任理事国的提议,新华夏只能同意按照美国人的要求设置不同关税水平的关贸总协定。
不仅如此,美国人其还得到了另外的安抚,新华夏决定将阿根廷与加勒比地区列为美国的销售市场,本国的商品将不在这两个区域内销售。这自然也是新华夏并不想自己的吃相表现的太难看,照顾美国人的情绪。
对于美国人来说,虽然这样一来,相比较最初新华夏与美利坚的约定,美国人获得的市场大大缩减,但是考虑到自己没有多少付出,且又是新华夏的手下败将,只能默默接受。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侯官县人,字符抚,又字少穆、石麟,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作为曾经上过小学历史教科书的人物,崖山人简直是如雷贯耳。
不过,大明的建立,让一切都有所变化。大明废除了八股文,并取消了八股取士,为了适应形势变化,新建了许多学校,与晚清时期的新式学校类似,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是官府出资建设的,生源主要来自是十五岁以下的儿童。
虽然说,大明希望能够培养新式的人才为国家服务,但是,学校大量的教师还是来自旧时代的知识分子,虽然不允许他们教授八股文什么的,但是因循守旧的思想还是一代代传递下去,导致国内的大明虽然已经立国四十几年,需要的人才成千上万,但是依然是需要的人才没有,不需要的多的一坨。最顶尖的人才依然是来自新华夏的留学人员。
尽管林则徐家境寒苦,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非常重视教育。四岁时,父亲林宾日已将他携入塾中,教以晓字。七岁,已经熟练文体,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早的事。林宾日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教书先生,教育态度既讲究又开明。他不只重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不求死背,不求体罚,循循善诱,让学生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他教书的五十年当中,中举或考上进士的多达数十人,最杰出的还是儿子林则徐,他八、九岁时,就在学堂上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震惊四座,他在书塾常常以佳作得到奖金,眼见家境依然贫穷,有人曾叫林则徐改业,但林宾日不许,他认为儿子日后必飞黄腾达,名成利就。
随着大明的建立,在各地建立学校,林则徐得以进入学校学校。虽然是一所披着新学外皮的老式学校,但是为人聪颖的林则徐,还是在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
结业时,因为成绩优异,得以进入淮安府成为仅次于知府的同知,辅政一番。很快,由于在钱粮方面业务纯属,步步高升,最后进入户部,成了一名户部的5品员外郎。
虽然无论从升迁速度,还是受到上官的赏识程度来说,林则徐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越是从政时间越长,对于未来反而越迷茫。
林则徐最大的困惑有两点,一是大明立国四十余年,为什么还不能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虽然大家都明白,新华夏提倡的新学比如理工科人才在大明稀缺,各个无论从收入还是地位上讲,都是一是俊杰,但是大明的读书人却依然不屑一顾,死抱着过时的八股不放。
另外一点,传统士大夫一直告诫君王,“国虽大,好战必亡”,这也是历史上证明了的颠真不破的真理。然而,新华夏,一个典型的小国,一路行来,几乎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战争,却是越战越强,越战越富。若说越战越强,传统的读书人还可以理解,毕竟,战斗力强大的朝代,往往也是强国,比如汉武帝时期,唐太宗时期。但是,往往随着战争的持续,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导致社会的整体贫困。大明也同样如此,原本只据有江南,也算得上是富裕之国,但是在统一了中原与东北以后,赋税不仅没有增加多少,反而因为要将大量的资源倾斜到新占区,导致朝廷的财政盈余越来越少,最近更是经常性赤字。
然而,新华夏虽然几乎是无日不战,富裕程度,却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大明一些开明士绅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这一次,大明即将再次选拔一批官员前往新华夏进修深造一年,这一次终于轮到林则徐,让一向沉稳的林则徐几乎欢呼雀跃。
大明来到新华夏实习的官员,一般都是分配到对应的部门,像林则徐就被分配到新华夏的财政部学习。这些学习的大明官员基本上都是跟着一些主管进行观摩学习。
林则徐很幸运的跟着财政部的预算司司长,二代崖山人司纯为学习。
司纯为面对林则徐并没有太多感触,毕竟他不是一代崖山人。
这时候司纯为正在做预算,并算不上什么机密,也就让林则徐参与了。林则徐一看到上面的数字,惊讶的眼睛溜圆。新华夏的人口,林则徐可是很清楚,不过670万左右,可是财政收入竟然达到了30亿华元,占GDP的2成略大。
林则徐就在大明户部工作,可是知道大明的财政收入。在将个地方的赋税分流过后,进入国库的甚至比不上满清最强盛的乾隆时期,只有4200万两白银,相当于10亿华元。但是,大明的GDP却是新华夏的2倍左右,这就是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差距。在横向比较,此时美国的GDP大约7.3亿美元,相当于116亿华元,英国则是大约350亿华元,与大明GDP相当。
所以,新华夏以大明百分之二的人口,却创造了3倍的财政收入,怎么不让林则徐大惊失色?
林则徐十分惊异的向司纯为请教,“贵国人口不足我大明百之二三,缘何竟有如此大的税赋?”
司纯为显然不是见到的第一个大明官员有此疑问,优越感油然而生,“林大人是认为我们新华夏横征暴敛?”
“不敢不敢,新华夏一向是我大明人欣慕之国,国富民强,怎会横征暴敛?”林则徐赶紧辩解一番。
司纯为说道,“我就举一个例子啊。假设一个人有一百块,另一个人只有10块钱,这10块钱只够吃喝。那么,林大人觉得,是从有一百块钱拿的人身上征收30块钱容易,还是从10块钱的人身上征收一块钱容易?”
林则徐沉吟,“从征收比例上看,似乎富人征收的比例更高。然而,富人虽然被征收的更多,但是剩下的更多,足以过上富足的生活。对于穷人来说,十块钱却是自己的养命钱,少一分就会挨饿,自然是富人的三十元更好征收,且符合道义。”
司纯为抚掌赞叹,“林大人所言不差。我们新华夏虽然征收的赋税重,但我们征收赋税的目的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比如,我们的赋税,可以用于修筑公路,农田水利,这些对于提高生产都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这些设施帮助人民更加富裕,从容提供了更多的税收,这才是良性循环啊。”
林则徐闻言十分佩服,对着司纯为深深的鞠了一躬“谢谢司长的教诲,则徐感激不尽。”接着又继续询问道,“司长阁下,鄙人还有一个困惑,在心中缠绕多年,请务必指教!”再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