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制度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郭斌的设想中,镖局所肩负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因为它是豪门大户商队护卫的替代品,所以它的存在替代了分散于各个商队的护卫,也变相地削弱了豪门大族的武装力量,无疑会为颍川郡的军事一体化提供强大的支持。
在军事一体化之外,郭斌心目中最重要的行动之一,是提高颍川境内人民的识字率和文化水平,从而统一思想,使得其治下之民都能理解郭斌的为政思想和政治愿景,从而真正成为他最忠诚的拥趸和最坚实的后盾。
在一个团队中,树立共同的目标和信仰,是提升凝聚力的好办法,郭斌通过抬升刘陶的道德评价,已经初步达成了这个目标,那么接下来便要提升颍川郡中百姓的文化水平了,这是郭斌接下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现有的条件下,实现颍川境内全民九年义务教育无疑是不现实的,这需要大规模教师人才的培养和庞大的成本,确非一日之功。不过提高未成年人乃至成年人的识字率,却早有成法可依。从伏龙山庄学堂到阳翟县学,一直是未成年人学堂与成年人乃至军人夜学共同存在的局面,在组织人手普及汉字这件事情上,郭斌的手下们是有经验的。尤其是司马徽,对这件事情极为热心,就为了在整个颍川郡中也推广阳翟县里夜学乃至全日制学校的事情,他曾专门找过郭斌多次。
在郭斌的计划中,识字教育是必然要提上议事日程的,而且是越早越好,因此一旦得了空闲,他便带着戏志才、荀彧往阳翟县学中司马徽的研究室里跑去。此时郭嘉早已去了岭南,与郭斌一行一同前去的便成了许县陈氏的公子,陈寔的嫡孙陈群。
陈群与郭嘉同岁,只是月份比郭嘉要小一些,不过性格方面较之郭嘉却要稳重许多。或许是天性使然,也或许是郭斌的溺爱,更有可能是受到了戏志才的影响,郭嘉年纪轻轻便浪荡不羁,宽袍大袖罩在身上,头上以一个木簪子挽住头发,潇洒飘逸中已有一丝浪荡公子的神韵。而同样是一身宽袍大袖的儒生服,穿在小陈群的身上,却是严谨稳重,风度凛然,再加上他小小年纪便生得颇高大挺拔,容貌英俊威武,很有一番高门名第、世家公子的派头。
可要说陈群像个小老头儿,却又大谬不然。他行止虽极稳当,一举手、一抬足都严谨庄重,显然是受过极严格的家教方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然而,其思维却是天马行空,人也极是聪明灵活,凡事提头知尾、闻一知十,偏偏为人性格还敦厚温醇,每每与之交谈时又令人如沐春风,心怀愉悦。
听说郭斌要带他来拜访司马徽时,陈群少有地表现出了一点少年人应有的激动,直到抵达阳翟县学中司马徽的研究室后,郭斌还注意到他将捏得发白的双手拢到了袖中。也难怪他会紧张,司马徽虽从未曾出仕,却早有大名著于四海,他为人清雅,品德高致,学识广博,在郭斌重生之前便是颍川郡乃至中原有名的古文经学大家。
后来,他的门下出了郭斌这个异人,文才既盛,武略又高,虽然年纪轻轻,于治国理政、统军对敌都有极高的造诣,更是新一派书法字体行书的创始人,在士林之中乃是声名鹊起的后起之秀。徒弟尚且如此,做师傅的自然更加不得了了。
司马徽自从受郭斌邀请主持阳翟县学之后,醉心于教书育人,在学堂之中教授新式的读书认字方式,亦即郭斌提出的拼音;于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等新式学科也都有极高的造诣,甚至在物理学中郭斌所提三大定律的基础上又有创建与延伸。可以说,无论是在传统经学还是郭斌所提新学上,司马徽都自成一家,是名副其实的学术泰斗级人物。
此外,无论是《九州舆图》还是《大汉世情》,司马徽的名字都是作为总编出现在书的封面上的。而且在以雕版印刷、并用于小范围内流通切磋的期刊中,司马徽屡屡有极具开创性的重量级论文发表,在圈子中享有莫大的名声与威望。
郭斌见了陈群紧张莫名的样子,微微一笑,心中却是了然。如今郭斌所提出的新学,已然在阳翟县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司马徽醉心于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获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就。现在的司马徽较之两年之前在学术界地位更高了,在伏龙山庄强大的宣传机器的通力合作下,隐隐然已成为颍川郡乃至天下最具盛名的教育家和经学大师,年轻的后辈心中充满高山仰止之情,也是合情合理。
只是新学成为颍川郡的显学,固然有其作为一门科学本身的魅力在其中,更重要的却还是郭斌在阳翟县乃至颍川郡中所实行的政策。在颍川郡中,郡守府属吏除了几个极为能干,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吏员以外,绝大多数的办事人员都是从伏龙山庄学堂乃至阳翟县学的毕业生中招募的,即便不是从这两所学校毕业,也要对新学有足够的研究才行。非但郡中如此,阳翟县衙门中的属官和吏员,也大都有这个背景。
当然,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都还极年轻,在目前阶段所担任的都是底层办事人员的差事,只有个别几个特别优秀,年纪也相对大一点的,成了属官,算得是正式出仕了。可即便是他们的年纪要大一点儿,也大不过郭斌去,未及弱冠便出仕为官,这是多大的荣耀?
在中国这个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只有做官、至不济要做公务员或是事业编才真正是有了一个好工作。即便是在后世,北方的几个省份中不管你多么能赚钱,即便你的月收入是公务员的几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在父母眼中也是个没有正经工作的社会闲散人员,只有做了官、有了官方烙印,端上了“铁饭碗”,才算是真正的有了出路。后世风气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两千年前的汉朝了。
汉朝官员的任命和举荐制度,给予郭斌以极大的方便。除了如县令、县尉、郡尉、郡丞等一干正印并有正式差遣的官员由朝廷任命,郡守在当郡官场中对官员的任命也有着极大的发言权。至于郡守的属官,更是可以一言而决。
因此,在郭斌能够完全掌控的阳翟县中,无论是郡守府中的属官还是阳翟县衙中的属官,基本就是他自己一言而决,至于郡守府与县衙中办事的吏员,可操作的空间更大。经过一年多对阳翟县的掌控,如今阳翟县中的下层吏员大都被阳翟县学与伏龙山庄学堂的优秀毕业生所占满,担任吏员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若是工作出色,还可以挂个从事的名头,算是半步踏入了郭斌的幕府,脱离了吏员的身份。
有了这么一个由普通学子擢拔为吏员,又由吏员升为官员的途径之后,阳翟县中学子们的学习热情便空前高涨起来。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他们的家中长辈,对学子们的学习都是空前支持,甚至许多成年人也都开始自学,以期能够在吏员考试中获得通过,从而吃上公家饭,鲤鱼跃龙门。
这项制度是从当年郭斌担任阳翟县令时开始的,只是当时尚未曾形成完整规范的制度,只是凭着身为县令的身份调整几个吏员。当时因为牵扯到阳翟县丞贾仁勾结太平道的事情,郭斌撤换掉原本跟他走得近的吏员,再将伏龙山庄学堂中的优秀学子替换上,便不是那么显眼了。毕竟郭斌身为县令,这正是他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况且当时贾仁事发,阳翟县官场众心惶惶,人人自危,动几个吏员也正是稳定人心的手段。你想啊,既然有人为贾仁的事情背了锅,那么以后大约便不会再拿这个事情出来整人了,大家也就都安全了不是吗?
倒不是说大家都与贾仁有太深的牵扯,可毕竟贾家在阳翟县中经营了几十年,可谓根深蒂固。县丞又是阳翟县中仅次于县令的“高官”,平日里有点儿来往也实属正常,下级巴结一下上级更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又如何能够吹毛求疵?
只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在贾仁倒台后,郭斌凭借着百里侯的威权与剿灭黄巾的凌人盛气开始对吏员的政绩进行考核,整个阳翟县衙之中,除了几个立身颇正又很有经验的积年老吏之外,大都换了人。有人想要趁着黄巾之乱兴起,何曼大举围城的时机搞事情,联络城外的贾仁,妄图献城,却被赵云以雷霆手段镇压了下去。自此以后,整个阳翟县便被打造成了铁桶一般的江山,上自县令、下至吏员,乃至于普通民众,都心向郭斌。
至此,郭斌集团对于阳翟县中的整合才算真正结束,阳翟县真正成为郭斌的后花园,也是他用来培养后备官员、公务员人才的摇篮。多年后,据统计,新政府中许多得任封疆大吏的高官都是从阳翟县中走出来的,而天下间的中下级官员则更是数不胜数。
当然,这都是后话,如今的郭斌所能真正完全掌控的也不过就是一个阳翟县罢了。他虽是朝廷任命的颍川郡守,能够真正掌控的除了阳翟县,大致还能算上长社城,其他的只是名义上的上下级关系罢了,想要达到如阳翟县这般完全掌控的程度,却不是朝夕之功了。
在郭斌的设想中,镖局所肩负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因为它是豪门大户商队护卫的替代品,所以它的存在替代了分散于各个商队的护卫,也变相地削弱了豪门大族的武装力量,无疑会为颍川郡的军事一体化提供强大的支持。
在军事一体化之外,郭斌心目中最重要的行动之一,是提高颍川境内人民的识字率和文化水平,从而统一思想,使得其治下之民都能理解郭斌的为政思想和政治愿景,从而真正成为他最忠诚的拥趸和最坚实的后盾。
在一个团队中,树立共同的目标和信仰,是提升凝聚力的好办法,郭斌通过抬升刘陶的道德评价,已经初步达成了这个目标,那么接下来便要提升颍川郡中百姓的文化水平了,这是郭斌接下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现有的条件下,实现颍川境内全民九年义务教育无疑是不现实的,这需要大规模教师人才的培养和庞大的成本,确非一日之功。不过提高未成年人乃至成年人的识字率,却早有成法可依。从伏龙山庄学堂到阳翟县学,一直是未成年人学堂与成年人乃至军人夜学共同存在的局面,在组织人手普及汉字这件事情上,郭斌的手下们是有经验的。尤其是司马徽,对这件事情极为热心,就为了在整个颍川郡中也推广阳翟县里夜学乃至全日制学校的事情,他曾专门找过郭斌多次。
在郭斌的计划中,识字教育是必然要提上议事日程的,而且是越早越好,因此一旦得了空闲,他便带着戏志才、荀彧往阳翟县学中司马徽的研究室里跑去。此时郭嘉早已去了岭南,与郭斌一行一同前去的便成了许县陈氏的公子,陈寔的嫡孙陈群。
陈群与郭嘉同岁,只是月份比郭嘉要小一些,不过性格方面较之郭嘉却要稳重许多。或许是天性使然,也或许是郭斌的溺爱,更有可能是受到了戏志才的影响,郭嘉年纪轻轻便浪荡不羁,宽袍大袖罩在身上,头上以一个木簪子挽住头发,潇洒飘逸中已有一丝浪荡公子的神韵。而同样是一身宽袍大袖的儒生服,穿在小陈群的身上,却是严谨稳重,风度凛然,再加上他小小年纪便生得颇高大挺拔,容貌英俊威武,很有一番高门名第、世家公子的派头。
可要说陈群像个小老头儿,却又大谬不然。他行止虽极稳当,一举手、一抬足都严谨庄重,显然是受过极严格的家教方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然而,其思维却是天马行空,人也极是聪明灵活,凡事提头知尾、闻一知十,偏偏为人性格还敦厚温醇,每每与之交谈时又令人如沐春风,心怀愉悦。
听说郭斌要带他来拜访司马徽时,陈群少有地表现出了一点少年人应有的激动,直到抵达阳翟县学中司马徽的研究室后,郭斌还注意到他将捏得发白的双手拢到了袖中。也难怪他会紧张,司马徽虽从未曾出仕,却早有大名著于四海,他为人清雅,品德高致,学识广博,在郭斌重生之前便是颍川郡乃至中原有名的古文经学大家。
后来,他的门下出了郭斌这个异人,文才既盛,武略又高,虽然年纪轻轻,于治国理政、统军对敌都有极高的造诣,更是新一派书法字体行书的创始人,在士林之中乃是声名鹊起的后起之秀。徒弟尚且如此,做师傅的自然更加不得了了。
司马徽自从受郭斌邀请主持阳翟县学之后,醉心于教书育人,在学堂之中教授新式的读书认字方式,亦即郭斌提出的拼音;于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等新式学科也都有极高的造诣,甚至在物理学中郭斌所提三大定律的基础上又有创建与延伸。可以说,无论是在传统经学还是郭斌所提新学上,司马徽都自成一家,是名副其实的学术泰斗级人物。
此外,无论是《九州舆图》还是《大汉世情》,司马徽的名字都是作为总编出现在书的封面上的。而且在以雕版印刷、并用于小范围内流通切磋的期刊中,司马徽屡屡有极具开创性的重量级论文发表,在圈子中享有莫大的名声与威望。
郭斌见了陈群紧张莫名的样子,微微一笑,心中却是了然。如今郭斌所提出的新学,已然在阳翟县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司马徽醉心于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获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就。现在的司马徽较之两年之前在学术界地位更高了,在伏龙山庄强大的宣传机器的通力合作下,隐隐然已成为颍川郡乃至天下最具盛名的教育家和经学大师,年轻的后辈心中充满高山仰止之情,也是合情合理。
只是新学成为颍川郡的显学,固然有其作为一门科学本身的魅力在其中,更重要的却还是郭斌在阳翟县乃至颍川郡中所实行的政策。在颍川郡中,郡守府属吏除了几个极为能干,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吏员以外,绝大多数的办事人员都是从伏龙山庄学堂乃至阳翟县学的毕业生中招募的,即便不是从这两所学校毕业,也要对新学有足够的研究才行。非但郡中如此,阳翟县衙门中的属官和吏员,也大都有这个背景。
当然,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都还极年轻,在目前阶段所担任的都是底层办事人员的差事,只有个别几个特别优秀,年纪也相对大一点的,成了属官,算得是正式出仕了。可即便是他们的年纪要大一点儿,也大不过郭斌去,未及弱冠便出仕为官,这是多大的荣耀?
在中国这个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只有做官、至不济要做公务员或是事业编才真正是有了一个好工作。即便是在后世,北方的几个省份中不管你多么能赚钱,即便你的月收入是公务员的几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在父母眼中也是个没有正经工作的社会闲散人员,只有做了官、有了官方烙印,端上了“铁饭碗”,才算是真正的有了出路。后世风气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两千年前的汉朝了。
汉朝官员的任命和举荐制度,给予郭斌以极大的方便。除了如县令、县尉、郡尉、郡丞等一干正印并有正式差遣的官员由朝廷任命,郡守在当郡官场中对官员的任命也有着极大的发言权。至于郡守的属官,更是可以一言而决。
因此,在郭斌能够完全掌控的阳翟县中,无论是郡守府中的属官还是阳翟县衙中的属官,基本就是他自己一言而决,至于郡守府与县衙中办事的吏员,可操作的空间更大。经过一年多对阳翟县的掌控,如今阳翟县中的下层吏员大都被阳翟县学与伏龙山庄学堂的优秀毕业生所占满,担任吏员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若是工作出色,还可以挂个从事的名头,算是半步踏入了郭斌的幕府,脱离了吏员的身份。
有了这么一个由普通学子擢拔为吏员,又由吏员升为官员的途径之后,阳翟县中学子们的学习热情便空前高涨起来。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他们的家中长辈,对学子们的学习都是空前支持,甚至许多成年人也都开始自学,以期能够在吏员考试中获得通过,从而吃上公家饭,鲤鱼跃龙门。
这项制度是从当年郭斌担任阳翟县令时开始的,只是当时尚未曾形成完整规范的制度,只是凭着身为县令的身份调整几个吏员。当时因为牵扯到阳翟县丞贾仁勾结太平道的事情,郭斌撤换掉原本跟他走得近的吏员,再将伏龙山庄学堂中的优秀学子替换上,便不是那么显眼了。毕竟郭斌身为县令,这正是他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况且当时贾仁事发,阳翟县官场众心惶惶,人人自危,动几个吏员也正是稳定人心的手段。你想啊,既然有人为贾仁的事情背了锅,那么以后大约便不会再拿这个事情出来整人了,大家也就都安全了不是吗?
倒不是说大家都与贾仁有太深的牵扯,可毕竟贾家在阳翟县中经营了几十年,可谓根深蒂固。县丞又是阳翟县中仅次于县令的“高官”,平日里有点儿来往也实属正常,下级巴结一下上级更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又如何能够吹毛求疵?
只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在贾仁倒台后,郭斌凭借着百里侯的威权与剿灭黄巾的凌人盛气开始对吏员的政绩进行考核,整个阳翟县衙之中,除了几个立身颇正又很有经验的积年老吏之外,大都换了人。有人想要趁着黄巾之乱兴起,何曼大举围城的时机搞事情,联络城外的贾仁,妄图献城,却被赵云以雷霆手段镇压了下去。自此以后,整个阳翟县便被打造成了铁桶一般的江山,上自县令、下至吏员,乃至于普通民众,都心向郭斌。
至此,郭斌集团对于阳翟县中的整合才算真正结束,阳翟县真正成为郭斌的后花园,也是他用来培养后备官员、公务员人才的摇篮。多年后,据统计,新政府中许多得任封疆大吏的高官都是从阳翟县中走出来的,而天下间的中下级官员则更是数不胜数。
当然,这都是后话,如今的郭斌所能真正完全掌控的也不过就是一个阳翟县罢了。他虽是朝廷任命的颍川郡守,能够真正掌控的除了阳翟县,大致还能算上长社城,其他的只是名义上的上下级关系罢了,想要达到如阳翟县这般完全掌控的程度,却不是朝夕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