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下馆子,家事,国事,华兰,砍人……(2)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闭上眼睛就梦见实哥儿出事了,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下,几要发疯了!”
明兰心生怜悯,握着华兰的一只手轻抚;虽然知道袁夫人未必会对自己孙不利,但真若要有个万一,难不成还能叫祖母给孙偿命吗?不过一句疏忽了事,这个哑巴亏吃定了。
“约十天前,前院忽然喧哗起来;我一问,差点死过去。”华兰面容惨淡,“那起黑心肝的婆,竟让实哥儿独自午睡,也不留个人看着,她们全去外头喝茶聊天去了!实哥儿如今很会爬了,他醒过来后便满床乱爬,偏床边放了个熏炉,小孩不知道,打翻了熏炉,还滚落床下,那熏炉里的火灰就落在实哥儿身上!”
“啊!”明兰惊叫起来,“可有伤着?!”
“可怜我那实哥儿,哭了好一阵都没人理睬。”华兰声音中充满了恐惧,轻颤道,“幸亏有庄姐儿……”
“关庄姐儿什么事?”
华兰面上泛起一阵羞愧:“……都是我不好,只记挂实哥儿,疏忽了她;这孩知道我放心不下,就常甩开她奶母,每日都偷跑去前院瞧她弟弟,她人小,旁人又不防备,是以也无人知觉。她奶母来告状,我心烦,还狠狠斥责了她。那日,庄姐儿又偷偷跑了去,她听见屋里实哥儿在哭,连忙跑进去一看,只见她弟弟滚在地上哭号,一头一脸都是烫起的泡!庄姐儿抱不动她弟弟,只好把她弟弟身上的火灰全都掸开,可怜她的手,也烫起了好几处……啊,快进来,庄姐儿,快来见你六姨母!”
一个小小的女孩急急的跑进来,明兰一把抱住,在她脑门上用力亲了一口:“乖孩,叫姨母看看你的手。”
庄姐儿稚气的面庞也泛起了成人才有的惊惧,怯生生的伸出两只小手,幼短白嫩的指腹上有几处深玫瑰色的暗斑,小女孩羞涩的缩回手指,稚嫩的声音:“姨母,我早不疼了,弟弟身上才烫的厉害呢。”
明兰连忙去看翠蝉怀里抱的男孩,他正熟睡着,只见他秀气白皙的面庞上,额角上触目惊醒的一处红肿,应当是摔出来的;沿着右边眉毛往脸颊下,一排细碎的深红色烫疤,其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处,恰恰在他右眼皮上!倘使当初有个万一,他一只眼睛怕要废了!
男孩似有醒觉,微微呜呜了两声,庄姐儿忙上前轻拍了弟弟两下,奶声奶气哄道:“乖,乖哦……”小小男孩似知道是姐姐的声音,又沉沉睡了过去。
明兰一阵心疼,再也忍不住,一把用力抱住庄姐儿,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华兰看着这两个孩,悲从中来,伏在床头也闷闷哭了起来,翠蝉连忙把男孩交给旁边的奶母,忙着扶起华兰帮她擦眼泪,连声道:“二奶奶,你可千万不能哭,这可是要落一辈毛病的!”
明兰赶紧抹了眼泪,抱起庄姐儿,满脸骄傲道:“好孩,你能替母亲分忧,能救护弟弟,是个顶顶好的女儿,顶顶好的姐姐,六姨母很是为你高兴!你不要怕欺侮困难,你是袁家的嫡长女,盛家的长外孙女!看哪个敢欺负你!”
庄姐儿小小的绽开一个笑容,用力点点头。
翠蝉把两个孩带了出去,明兰目送着他们出门,回头含泪笑道:“姐姐把孩教养的好,将来姐姐会有福气的!……呃,后来呢?”
华兰也满是自豪,欣慰而笑,平复了情绪后,缓缓道:“我当那死老婆会心中有愧,谁知她竟反咬一口,说是庄姐儿打翻熏炉,弄伤实哥儿的!还要罚庄姐儿!”
“屁话!”明兰也爆粗口了,“说一千道一万,总是屋里没人伺候着,才会出事,若是有人在,哪怕是庄姐儿打翻了熏炉,也伤不到实哥儿!”
“谁说不是!”华兰苦笑着,“家里乱作一团,你姐夫回来后,气的半死,要拿鞭生生抽死那几个婆,偏被他娘拦了下来,大骂儿不孝,还说要去祠堂跪祖先!公公知道后,立即发落了那几个婆,还要送婆婆去庄里‘静养’;婆婆也不知哪里来的腌臜伎俩,竟找出一条绳要上吊,口口声声‘天下没有为了儿媳妇而慢待发妻的道理’,把公公也气的险些晕厥!这事便不了了之了,好在儿总算要回来了……”
明兰听的无语,华兰嘴角浮起一抹浅笑:“你姐夫看了实哥儿的伤处,也是吓的一头冷汗,着实气不过,又无处发泄,于是……呵呵,”她笑的古怪,“那死老婆往我这儿前后送七八个通房侍妾,你姐夫当晚就把那两个最出头的,每人各打了五十板,打的半死后丢出忠勤伯府大门!又把另两个剥光了衣裳,叫她们赤身跪在院里一整夜,这些厉害的幕僚师爷,其实就是没遇上刘备版本的诸葛亮,他们虽身在市井草莽,但上可以准确揣测圣意,下可以自如安抚地方,举凡河运水利盐漕官司甚至官场派系皇家夺嫡,都往往有精准的判断力,能帮助主家(又叫东翁)顺利为官。
那为啥他们自己没做官,很简单,他们科举考试成绩八好。
某关仔细调查了明清两代的幕僚师爷制,发现明朝时的官吏还基本能靠自己来处理政务,师爷并非必需,但到了清朝,没有师爷简直没法赴任当官了。
为啥咩?理论上来说,明朝对人的八股毒害还没有那么严重,基本上,科举成绩还是能多少反映个人能力的,一般来科举成绩好的也能基本完成当官任务。
而到了清朝,八股毒害人心思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考出来的大多是高职低能型的书呆,他们只精通八股,却丝毫不懂国计民生,不通政务,昏聩无能,这从客观上造成了他们对幕僚师爷书吏的依赖性。
最要命的是,外任官员的师爷们是没有编制的,不能像正常官员一样受到国家机器的监督,不需要换届调任,不需要考察考绩,往往官员们来了又走,他们却几十年盘踞当地。
他们位卑而权重,到了晚清末期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最后,师爷制终止于张之洞老先生,他不是讨厌师爷,事实上晚清著名才辜鸿铭就是他十分喜爱的幕僚,就是因为他正面认识到了幕僚的重要性(实际办事人员),性在大帅府下设了各类科室,让这些师爷有所长,各自发挥才能。
师爷制反而渐消失了。
这里,某关摘录了几个有趣的师爷故事,师爷与雇主的关系无奇不有,有的是儿当官,父亲在底下当师爷;一位女师爷更传奇,分别担任过父亲、兄长、丈夫的师爷。
父档
清代有父为幕的:清代浙江有个少年进士,年方十八就得高中,不久被授为某一县的知县。他的父亲是一位精通刀笔的老牌师爷,担心儿年纪轻,不熟悉政务,就与儿一同赴任,深居衙内,为儿出谋划策,处理各种公案牍。每天晚上,老师爷都在灯下与儿讨论一天的政务得失,指导如何施政,而这位少年知县也因此政绩卓著,名声远扬。(《折狱奇闻》卷四)
兄弟档
此外,也有不少为弟为兄幕的故事。例如清朝同光之际,著名戏剧家及戏曲评论家杨恩寿,就曾是他六兄杨麓生的师爷。当时杨麓生调任广西北流县知县,该地在经过平天国动乱后,统治秩序混乱,州县残破,官员外快也很少,有的甚至出价八十两银,聘请兼任刑名、钱谷、书启项事务的师爷,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到广西去应聘。
杨麓生自己忙着下乡清剿盗匪,因此县衙里必须有靠得住的师爷当家才行。于是他急召原来在湖南家乡当师爷的杨恩寿赶到任所来帮忙。杨恩寿在县里一个人既管刑名,又管钱谷,县考时要批改考卷,平日还要兼管当地的税关事务,整日忙得不可开交,以致旧病复发。他在日记里大吐苦水,直说“曷胜焦灼”。后来,杨麓生又请另一个兄弟老来帮忙管税关,杨恩寿方才略微轻松一点。近两年后,杨麓生以当时的广西第一高价——每年六两银,聘请到另一名师爷,杨恩寿才得以脱身回乡。(《坦园日记》)
清代女师爷传奇
父为幕、弟为兄幕不稀奇,清代还有妻为夫幕的故事。据清人笔记记载,乾隆年间,直隶就曾有一位巾帼幕友。她是某知府的女儿,自幼随父赴任,耳濡目染,“自刑名钱谷,及书札往来、财赋出入”,无不精通。当父亲年老多病,精力不济时,她就代为主持政务,成了一名“女师爷”。
知府去世后,这位巾帼幕友又随兄赴任,成为哥哥的师爷,“兄倚之如左右手”,一直到十九岁时才由兄长作媒,嫁给一位新任知县。结婚后,她嘱咐夫君只需管“堂上事”,自己则在内院设“内签押房”,以四妾承宸誊抄,两个老妇把门、传递公,“案无留牍,邑无废事”。丈夫因此政绩卓著,被上司提升为直隶州知州。然而,她却劝告丈夫说:“君之才能只够治理一个县,不够治理一个州,而我要管理家务,也没有精力来帮助你。我们还是急流勇退、告病归乡的好。”说完就取出早已起草好的禀,请夫君过目签押,然后夫妻俩回乡颐养天年。(《清代吏治丛谈》卷一)
ps:据说上面这则女师爷的故事,就是港剧《铁齿银牙》里面女猪脚的原型。
……
这里再解释中两点有些读者不理解的地方。
首先,对明兰才的设置,是参考某关自己的一位女同,她就是某不错大政法系的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考了公务员,进了法院混日。
事实上,像这种受到严格政治法律教育的专业人才,固然有只会背律条的书呆,但也有不少真到分析判断能力的家伙,例如吾友,平常看来很温顺可爱,一旦对着国际国内新闻播报,评论起来真叫一个毒舌犀利,见识超群。
再结合上面女师爷的故事,其实古代也有许多贤内助,她们自小受到父辈家族的耳濡目染,见识卓越,洞察世事,往往很有先见之明,她们的丈夫有时候信任她们更甚于自己的幕僚,常和妻谈论时政局势——因为老板是可以换的,而老公基本很难换。
不过是这样的女大多隐居内宅,不大出名罢了。
例如,戚继光的老婆就很懂军事,常和老公谈论行军布阵,说到高兴时夫妻俩还对打一场;翻开古代后妃史,那些无师自通国家大事的女数不胜数,妇好,述律平,刘娥,武则天……偶就不多说了。
……
再来,关于袁夫人,很多读者都说她的描写过了,祖母怎么会去烫伤自己孙呢;不是的,乃们仔细看啦。
袁夫人并没有要害孙的意思,不过是想拿捏华兰罢了;不过她的确有疏忽轻慢之责,导致下面的婆不把小主人当一回事,主观上她没有害人之心,但客观上她是需要负责的。
...
、、、、、、、、、、
闭上眼睛就梦见实哥儿出事了,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下,几要发疯了!”
明兰心生怜悯,握着华兰的一只手轻抚;虽然知道袁夫人未必会对自己孙不利,但真若要有个万一,难不成还能叫祖母给孙偿命吗?不过一句疏忽了事,这个哑巴亏吃定了。
“约十天前,前院忽然喧哗起来;我一问,差点死过去。”华兰面容惨淡,“那起黑心肝的婆,竟让实哥儿独自午睡,也不留个人看着,她们全去外头喝茶聊天去了!实哥儿如今很会爬了,他醒过来后便满床乱爬,偏床边放了个熏炉,小孩不知道,打翻了熏炉,还滚落床下,那熏炉里的火灰就落在实哥儿身上!”
“啊!”明兰惊叫起来,“可有伤着?!”
“可怜我那实哥儿,哭了好一阵都没人理睬。”华兰声音中充满了恐惧,轻颤道,“幸亏有庄姐儿……”
“关庄姐儿什么事?”
华兰面上泛起一阵羞愧:“……都是我不好,只记挂实哥儿,疏忽了她;这孩知道我放心不下,就常甩开她奶母,每日都偷跑去前院瞧她弟弟,她人小,旁人又不防备,是以也无人知觉。她奶母来告状,我心烦,还狠狠斥责了她。那日,庄姐儿又偷偷跑了去,她听见屋里实哥儿在哭,连忙跑进去一看,只见她弟弟滚在地上哭号,一头一脸都是烫起的泡!庄姐儿抱不动她弟弟,只好把她弟弟身上的火灰全都掸开,可怜她的手,也烫起了好几处……啊,快进来,庄姐儿,快来见你六姨母!”
一个小小的女孩急急的跑进来,明兰一把抱住,在她脑门上用力亲了一口:“乖孩,叫姨母看看你的手。”
庄姐儿稚气的面庞也泛起了成人才有的惊惧,怯生生的伸出两只小手,幼短白嫩的指腹上有几处深玫瑰色的暗斑,小女孩羞涩的缩回手指,稚嫩的声音:“姨母,我早不疼了,弟弟身上才烫的厉害呢。”
明兰连忙去看翠蝉怀里抱的男孩,他正熟睡着,只见他秀气白皙的面庞上,额角上触目惊醒的一处红肿,应当是摔出来的;沿着右边眉毛往脸颊下,一排细碎的深红色烫疤,其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处,恰恰在他右眼皮上!倘使当初有个万一,他一只眼睛怕要废了!
男孩似有醒觉,微微呜呜了两声,庄姐儿忙上前轻拍了弟弟两下,奶声奶气哄道:“乖,乖哦……”小小男孩似知道是姐姐的声音,又沉沉睡了过去。
明兰一阵心疼,再也忍不住,一把用力抱住庄姐儿,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华兰看着这两个孩,悲从中来,伏在床头也闷闷哭了起来,翠蝉连忙把男孩交给旁边的奶母,忙着扶起华兰帮她擦眼泪,连声道:“二奶奶,你可千万不能哭,这可是要落一辈毛病的!”
明兰赶紧抹了眼泪,抱起庄姐儿,满脸骄傲道:“好孩,你能替母亲分忧,能救护弟弟,是个顶顶好的女儿,顶顶好的姐姐,六姨母很是为你高兴!你不要怕欺侮困难,你是袁家的嫡长女,盛家的长外孙女!看哪个敢欺负你!”
庄姐儿小小的绽开一个笑容,用力点点头。
翠蝉把两个孩带了出去,明兰目送着他们出门,回头含泪笑道:“姐姐把孩教养的好,将来姐姐会有福气的!……呃,后来呢?”
华兰也满是自豪,欣慰而笑,平复了情绪后,缓缓道:“我当那死老婆会心中有愧,谁知她竟反咬一口,说是庄姐儿打翻熏炉,弄伤实哥儿的!还要罚庄姐儿!”
“屁话!”明兰也爆粗口了,“说一千道一万,总是屋里没人伺候着,才会出事,若是有人在,哪怕是庄姐儿打翻了熏炉,也伤不到实哥儿!”
“谁说不是!”华兰苦笑着,“家里乱作一团,你姐夫回来后,气的半死,要拿鞭生生抽死那几个婆,偏被他娘拦了下来,大骂儿不孝,还说要去祠堂跪祖先!公公知道后,立即发落了那几个婆,还要送婆婆去庄里‘静养’;婆婆也不知哪里来的腌臜伎俩,竟找出一条绳要上吊,口口声声‘天下没有为了儿媳妇而慢待发妻的道理’,把公公也气的险些晕厥!这事便不了了之了,好在儿总算要回来了……”
明兰听的无语,华兰嘴角浮起一抹浅笑:“你姐夫看了实哥儿的伤处,也是吓的一头冷汗,着实气不过,又无处发泄,于是……呵呵,”她笑的古怪,“那死老婆往我这儿前后送七八个通房侍妾,你姐夫当晚就把那两个最出头的,每人各打了五十板,打的半死后丢出忠勤伯府大门!又把另两个剥光了衣裳,叫她们赤身跪在院里一整夜,这些厉害的幕僚师爷,其实就是没遇上刘备版本的诸葛亮,他们虽身在市井草莽,但上可以准确揣测圣意,下可以自如安抚地方,举凡河运水利盐漕官司甚至官场派系皇家夺嫡,都往往有精准的判断力,能帮助主家(又叫东翁)顺利为官。
那为啥他们自己没做官,很简单,他们科举考试成绩八好。
某关仔细调查了明清两代的幕僚师爷制,发现明朝时的官吏还基本能靠自己来处理政务,师爷并非必需,但到了清朝,没有师爷简直没法赴任当官了。
为啥咩?理论上来说,明朝对人的八股毒害还没有那么严重,基本上,科举成绩还是能多少反映个人能力的,一般来科举成绩好的也能基本完成当官任务。
而到了清朝,八股毒害人心思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考出来的大多是高职低能型的书呆,他们只精通八股,却丝毫不懂国计民生,不通政务,昏聩无能,这从客观上造成了他们对幕僚师爷书吏的依赖性。
最要命的是,外任官员的师爷们是没有编制的,不能像正常官员一样受到国家机器的监督,不需要换届调任,不需要考察考绩,往往官员们来了又走,他们却几十年盘踞当地。
他们位卑而权重,到了晚清末期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最后,师爷制终止于张之洞老先生,他不是讨厌师爷,事实上晚清著名才辜鸿铭就是他十分喜爱的幕僚,就是因为他正面认识到了幕僚的重要性(实际办事人员),性在大帅府下设了各类科室,让这些师爷有所长,各自发挥才能。
师爷制反而渐消失了。
这里,某关摘录了几个有趣的师爷故事,师爷与雇主的关系无奇不有,有的是儿当官,父亲在底下当师爷;一位女师爷更传奇,分别担任过父亲、兄长、丈夫的师爷。
父档
清代有父为幕的:清代浙江有个少年进士,年方十八就得高中,不久被授为某一县的知县。他的父亲是一位精通刀笔的老牌师爷,担心儿年纪轻,不熟悉政务,就与儿一同赴任,深居衙内,为儿出谋划策,处理各种公案牍。每天晚上,老师爷都在灯下与儿讨论一天的政务得失,指导如何施政,而这位少年知县也因此政绩卓著,名声远扬。(《折狱奇闻》卷四)
兄弟档
此外,也有不少为弟为兄幕的故事。例如清朝同光之际,著名戏剧家及戏曲评论家杨恩寿,就曾是他六兄杨麓生的师爷。当时杨麓生调任广西北流县知县,该地在经过平天国动乱后,统治秩序混乱,州县残破,官员外快也很少,有的甚至出价八十两银,聘请兼任刑名、钱谷、书启项事务的师爷,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到广西去应聘。
杨麓生自己忙着下乡清剿盗匪,因此县衙里必须有靠得住的师爷当家才行。于是他急召原来在湖南家乡当师爷的杨恩寿赶到任所来帮忙。杨恩寿在县里一个人既管刑名,又管钱谷,县考时要批改考卷,平日还要兼管当地的税关事务,整日忙得不可开交,以致旧病复发。他在日记里大吐苦水,直说“曷胜焦灼”。后来,杨麓生又请另一个兄弟老来帮忙管税关,杨恩寿方才略微轻松一点。近两年后,杨麓生以当时的广西第一高价——每年六两银,聘请到另一名师爷,杨恩寿才得以脱身回乡。(《坦园日记》)
清代女师爷传奇
父为幕、弟为兄幕不稀奇,清代还有妻为夫幕的故事。据清人笔记记载,乾隆年间,直隶就曾有一位巾帼幕友。她是某知府的女儿,自幼随父赴任,耳濡目染,“自刑名钱谷,及书札往来、财赋出入”,无不精通。当父亲年老多病,精力不济时,她就代为主持政务,成了一名“女师爷”。
知府去世后,这位巾帼幕友又随兄赴任,成为哥哥的师爷,“兄倚之如左右手”,一直到十九岁时才由兄长作媒,嫁给一位新任知县。结婚后,她嘱咐夫君只需管“堂上事”,自己则在内院设“内签押房”,以四妾承宸誊抄,两个老妇把门、传递公,“案无留牍,邑无废事”。丈夫因此政绩卓著,被上司提升为直隶州知州。然而,她却劝告丈夫说:“君之才能只够治理一个县,不够治理一个州,而我要管理家务,也没有精力来帮助你。我们还是急流勇退、告病归乡的好。”说完就取出早已起草好的禀,请夫君过目签押,然后夫妻俩回乡颐养天年。(《清代吏治丛谈》卷一)
ps:据说上面这则女师爷的故事,就是港剧《铁齿银牙》里面女猪脚的原型。
……
这里再解释中两点有些读者不理解的地方。
首先,对明兰才的设置,是参考某关自己的一位女同,她就是某不错大政法系的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考了公务员,进了法院混日。
事实上,像这种受到严格政治法律教育的专业人才,固然有只会背律条的书呆,但也有不少真到分析判断能力的家伙,例如吾友,平常看来很温顺可爱,一旦对着国际国内新闻播报,评论起来真叫一个毒舌犀利,见识超群。
再结合上面女师爷的故事,其实古代也有许多贤内助,她们自小受到父辈家族的耳濡目染,见识卓越,洞察世事,往往很有先见之明,她们的丈夫有时候信任她们更甚于自己的幕僚,常和妻谈论时政局势——因为老板是可以换的,而老公基本很难换。
不过是这样的女大多隐居内宅,不大出名罢了。
例如,戚继光的老婆就很懂军事,常和老公谈论行军布阵,说到高兴时夫妻俩还对打一场;翻开古代后妃史,那些无师自通国家大事的女数不胜数,妇好,述律平,刘娥,武则天……偶就不多说了。
……
再来,关于袁夫人,很多读者都说她的描写过了,祖母怎么会去烫伤自己孙呢;不是的,乃们仔细看啦。
袁夫人并没有要害孙的意思,不过是想拿捏华兰罢了;不过她的确有疏忽轻慢之责,导致下面的婆不把小主人当一回事,主观上她没有害人之心,但客观上她是需要负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