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中华异史 > 第二章血朝第二十六节

第二章血朝第二十六节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晴空万里,和风吹拂,豫南大地一片郁郁葱葱。一支数百人的队伍顺着麦田之间的田埂缓缓而行,走走停停,还不时的俯身查看身边的作物。

    林清华用手抚摩着半青半黄的麦穗,在部下的陪伴下与几个老农交谈着。今年是个好年景,风调雨顺,蝗虫也不见踪影,应该是个丰收年。虽然离麦收还有些日子,但农民们已开始憧憬着今年的好收成了,纷纷在心里祈求着老天,不要在此时来捣乱。

    通过与老农的交谈,林清华得知了现在豫南地区农业的一个大概。此时的豫南一带仍以小麦高粱的种植为主,而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也已在豫南出现,只不过种植面积很小,对百姓的生活并未发生大的作用。而玉米和红薯都是高产作物,对正处于战乱和饥荒中的中原百姓来说意义重大,林清华决定今后要大力推广这些高产作物的种植,尽快使百姓摆脱饥荒的阴影。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是中午,林清华一行人找了个阴凉的小树林,拿出随身带着的干粮,在这毫无污染的乡间享受野餐的乐趣。对于这些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没见过外面的世界的老农们来说,这一顿午饭实在是他们这辈子吃过的最丰盛的午饭了,不仅有面食,还有肉类,吃完了饭,居然还一人喝了杯茶。

    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林清华一个月前开始改良军用干粮,工匠们按照他的设计制造了烘箱,用来烤制饼干,这样制出的饼干含水分极少,因而保质期远比馒头和饼子长,而且味道也好得多。由于军人的运动量大,因此需要及时的补充肉类,但肉类很贵,不能每天都吃,因而林清华规定军中每隔三天吃一顿肉,每人至少三两,同时还从江浙一带请来几个制火腿的师傅,传授军中伙夫制火腿的技艺,以便将其作为干粮随军携带。为了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林清华还命士兵每天训练结束后必须喝一杯茶,并在煮茶的锅中放少许盐,以补充流失的盐分。

    这些都需要银子做后盾,为了弄到更多的银子,林清华除向他控制的各地贩盐外,还把盐贩入湖广一带。为了打通运粮的通道,林清华还与黄得功达成了协议,使得运粮食的成本降低了一大半。现在林清华已经停止免费供应大顺军粮草了,凡是大顺军所需的粮草一律按价付钱,开始时大顺军对林清华坐地起价的奸商嘴脸很是不满,曾经自己派人南下买粮,但被左良玉和黄得功的层层盘剥所累,买来的粮食居然比从林清华那里买来的还贵一半,无奈之下,只得再次求助于林清华,好在他们军中还存了不少李自成掠来的大笔金银,一时倒也并无匮乏之虞,只是便宜了林清华。

    吃完了午饭后,休息片刻,林清华便前去主持镇虏军举行的比武大赛。这两个月非常平静,没有什么战事,使镇虏军得以集中精力训练,现在的他们已涣然一新,不仅武器充足,而且士气高涨,为了检验训练水平,林清华特意举行了这次比武大会。

    镇虏军十个师全部参加比试,每个师各派出一个团,代表全师参赛。比武内容很简单,首先是二十里的负重越野,每个士兵背着二十斤重的麻袋跑二十里,每人还必须在腰间插两颗教练手榴弹,当跑到终点时,把麻袋丢下,并迅速游过一条十丈宽的河,上岸后,站在固定的一个区域内,向二十丈远的一个五丈见方的坑中扔教练手榴弹,最后根据坑中教练手榴弹的多少来确定名次,整个过程必须在三个时辰内完成。

    随着林清华手中的短枪的枪声响起,一万名士兵应声而动,你追我赶的向远方跑去。看着这些士兵们身后那麻袋千奇百怪的背法,林清华想笑,因为他设计的军用背包正在赶制,因此现在还不能装备军队,这些士兵们就想着各种办法把麻袋固定在身上,大多数是用粗绳子把麻袋捆在身上,而另外一些身强力壮之人干脆就把麻袋扛在肩膀之上“哼哧,哼哧”向前跑。

    林清华当然是不用跑的,因为比赛的离终点不远,过了身后的一条河就是,那些士兵们跑一圈后还是会回到这里来的。林清华率领着军官们渡过河,在那位于十个大坑边的主席台上坐了下来,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好在还有一些事务需林清华来处理,因此倒也并不觉得枯燥。

    坐了不长时间,寨子里的刘掌柜就来找林清华。他是专门为林清华代理粮食采购事宜的商人,确切的说,他是林清华的粮食买办,虽然由自己采购要便宜一点,但这需占用一些时间和精力,而且林清华手上也没有合适的人才,因此他才将此事全权交给商人来代理。

    林清华老远就看见了肥头大耳的刘掌柜,他笑着对洪熙官说道:“看呐,吝啬鬼又来了!”

    刘掌柜在方世玉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爬上了主席台,他抹了把头上的汗,说道:“侯爷呀,小人实在是干不下去了,您另请高明吧!”

    林清华奇道:“怎么?干得好好的,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别望了,我们可是签得有契约的,如果你违约的话,可是要赔我钱的!”

    刘掌柜脸一挤,似乎要哭出来,说道:“小人哪知道那高一功那么难缠呐!买粮食就买粮食吧,你倒是老老实实的把银子给我呀。可他倒好,给我的尽是些杂银和碎银,我又是验成色又是称重量,手续麻烦不说,最后还要自己把银子重新熔铸。刚才我的帐房跑来告诉我,说本月一共亏了一千两银子,都是那高一功害的!本想靠给侯爷贩粮食赚几个小钱,不想却折了老本,侯爷,您就免了小人的差事吧,小人给您磕头了!”说完便跪了下来。

    林清华命人扶起刘掌柜,想了想,说道:“当初我看你是个实在人,才把差事交给你,怎么才吃了点小亏就想打退堂鼓了?不要害怕,不要退缩,大胆的干!这样吧,我免去你半年的税,你继续干吧,吃一堑长一智嘛!下次就能赚钱了!”

    林清华又是哄骗又是安慰,总算把刘掌柜暂时稳住了,待刘掌柜走后,林清华思考起现在的货币制度。整个明朝时期,在世面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三种:铜钱、宝钞和银两。其中又以铜钱和银两为主,而宝钞由于不能用来纳税,因而很快贬值,得不到百姓的信任,到了明朝后期,美洲的金银大量流入中国,于是银子渐渐成为了交易时的媒介,不仅大的交易用银,而且小的交易也用碎银,到了张居正变法时,更是规定以银纳税,由此中国进入了白银时代。不过银子使用不便,不同的银块,其重量成色都不同,使用很不方便,虽然此时一些外国的银圆流入中国,但数量少,使用范围也局限于东南沿海一带,未能成为货币的主流。

    “看来得适时改革一下货币制度了,不过用什么好呢?用纸币吗?不行!那太容易伪造了!”林清华暗暗寻思道。他转过身,想与众人商议一下,但一阵嘈杂的声音传来:“来了,来了。看呐,跑在最前面的人是谁呀?居然还跑那么快!”“他扛着的麻袋是红色的,是第三师的!”

    林清华向河对岸望去,只见一名壮汉扛着麻袋非快的向河边跑来,而他身后最近的人离他足足有半里远。到了河边,他抛下麻袋,连大气也不喘一口,跟着就一个猛子扎入河中,奋力向河这边游来。上了岸,他二话不说就从腰间拔出两个教练手榴弹,向着坑中投去,并准确的投入了坑中。

    在主席台上观看的军官发出一阵喝彩声,但洪熙官却发现林清华并未表现出高兴的意思,忙问道:“怎么?侯爷好象还不满意?”

    林清华叹了一口气,说道:“此人勇猛有余,但不够冷静,居然连自己投错了坑都不知道!”说完摇了摇头。

    闻听此言,众人回头望去,果然发现这个第三师的人居然把教练手榴弹投入了本属第一师的大坑中,顿时众人发出一阵轰笑。

    比武大会最终在规定的三个时辰内结束,每个人都顺利抵达终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教练手榴弹准确投入大坑中,经过清点,坑中教练手榴弹最多的是第一师,总共五百七十个,其次是第三师和第五师。

    结果出来后,林清华召集全体官兵训话,首先表扬了第一师,并授予其“掷弹兵师”的荣誉称号,号召所有官兵向第一师学习。随后还向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士兵发了一个纯银制作的豹子形状的“银豹勋章”同时奖励白银五十两,并将其提升为排长。接着林清华批评了比赛中表现出来的部队不够团结的倾向,要求所有官兵必须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绝对不能拉下战友。

    随着第一师师长、四大金刚之一的沈猛从林清华手中接过“掷弹兵师”的锦旗,其他九个师的师长的脸上均现出复杂的神情,是羞愧?是懊恼?是嫉妒?还是羡慕?这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这一切也被林清华看在眼里,他鼓励众人不要灰心,并且承诺在年内再举行一次比武大会,但下一次的规则将做调整,教练手榴弹的投掷必须等该部队所有人全部到齐后才能开始,而且哪支部队先到齐,则该部队的投掷数目自动加五十,以此来鼓励部队的团队精神。听到这个消息,各师长顿时又恢复了信心,纷纷表示下一次自己部队一定拿第一。

    金黄色的麦粒从林清华的指间滑落,滚入竹筐之中,与那筐中满当当的麦粒混在一起,再也难分彼此。林清华抬起头来,笑眯眯的望着打谷场中同样欢乐的农夫,是啊,经过多年的战乱和无序,人们终于缓了一口气,再一次体验到了丰收的欢娱,再一次享受到了难得的和平生活,但这一切能持续多久呢?

    在打谷场忙碌的大人们中间,有些小孩来回的奔跑着、打闹着,为了不误农时,林清华特意让义学放了一个月的假,好让小孩子们回家帮忙干农活,但小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以玩为主,劳动为辅,而大人们则因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也就不去约束他们。

    林清华走到一位老农身边,和蔼的问道:“大爷,今年收成不错吧?收的粮食够吃吗?”

    那老农回头一看,见是林清华,连忙跪下,但身子俯下一半时,忽又想起林清华不喜欢别人向他下跪,于是又赶紧站起,向他鞠了个躬,说道:“回侯爷,托侯爷的福,今年风调雨顺,田税又轻,侯爷又免了‘三饷’,因此小人收的麦子够全家吃到明年开春,今年是不会饿肚子了!”

    林清华笑着点点头,说道:“这只是个开头,以后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只要勤快,就不会饿肚子,当然,前提条件是本侯当你们的父母官,哈哈!”

    经过十几天的忙碌,收上来的麦子纷纷被装进了各家的谷仓和镇虏军的军仓,但百姓们并未闲下来,而是继续在田间劳作,为下一次的丰收做准备。

    林清华也没闲着,而是忙着制订镇虏军的作战计划。根据陕西、豫北一带的细作报告,在林清华忙着收获小麦时,这些地方的清军也没闲着,他们从百姓们那里征收来大量的麦子,分别囤积在西安和开封,并准备在近期将大部分麦子运往北方。得到情报后,林清华立即制订了作战计划,准备从清军手中将这些麦子全部夺过来,并将作战计划命名为“虎口夺食”

    计划中,林清华准备动用全部十个师的镇虏军,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牵制清军主力,一部分拦截清军的运粮部队,速战速决。后方的防御则交给刚刚组建的两个民兵师,这两个民兵师是由“河洛联寨”各寨的勇丁精选而成,每个师均由一个镇虏军的教导连训练和指挥,虽然野战中战斗力比不上精锐的满清八旗,但用于防守还是能够胜任的,他们所用武器全部是镇虏军淘汰下来的火绳枪,还有一些小炮。

    就在林清华准备出击的时候,一个新的情报传来,使他不得不改变了作战计划。

    情报是由派往湖广一带的细作传来的,左梦庚于白旺撤离荆襄一带后,立即占领了这里,并不断向这里派兵,而且几乎全是精锐部队,现在襄阳一带已成了一个大兵营,屯驻了不下十万人,几乎占左良玉兵力的一半,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部队中,约有三万人装备了从南京运来的新式燧发枪,使得左军的战斗力已今非夕比。这些军队正虎视耽耽的注视着豫南的一举一动,并且正缓缓向北推进。

    形势微妙,林清华只得改变作战计划,他把八、九、十三个师留下,与民兵一同保卫后方安全,同时派人向大顺军请求援兵。

    高夫人这些天一直愁眉不展,因为军中的粮草又紧张了,虽然可以向林清华购买粮食,但这终究不是办法,闯王留下的那些银子虽不少,但军队开支颇大,又无饷银来源,若不再想办法,肯定坐吃山空。正苦恼间,忽闻林清华派使者来,于是命人将来使带入。

    这名使者高夫人是见过的,但她想不起名字,便问道:“来使好生眼熟,可是威毅侯的亲兵?”

    使者笑了笑,说道:“在下虽是威毅侯的部属,但却非是亲兵。在下洪熙官,曾随威毅侯拜见过皇太后,是以才会觉得眼熟。”

    高夫人说道:“原来如此。不知使者前来所为何事?”

    洪熙官道:“此处说话不方便,小人带来一封威毅侯的亲笔信,皇太后一看便知。”说完便将信递给了身边的女兵。

    高夫人接过信,看了看,屏退左右,说道:“威毅侯想让我军出兵相助,但我军粮草不足,恐难相助。”

    洪熙官笑着道:“威毅侯也深知贵军难处,因此在小人离开时曾让小人向皇太后保证,若是粮草到手,一定将其中的三成给贵军,以表我军诚意。”

    高夫人想了想,道:“三成太少,我军粮草难以维持到年底,六成如何?”

    洪熙官道:“三成半。”

    “五成五!”

    “四成!”

    “五成!”

    洪熙官想了想,道:“四成五!不能再多了。”

    高夫人道:“好吧,请来使回去告诉威毅侯,就说本宫已同意派兵了,什么时候出兵,就知会一声,我军定然相助!”

    听到洪熙官带回来的消息,林清华很高兴,他本来给洪熙官的底线是五五分成的,现在剩了半成,虽然不多,但也不错了。

    协议达成后的第三天,得知西安的麦子已开始押送,林清华就率领着七万大军出发了,而大顺军也如约派出了由高一功率领的三万人,两军在西平寨北五十里处汇合,一共十万人马,旌旗飘扬,士气如虹,浩浩荡荡向着豫北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