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92发财证-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为了认购证的事情,李去病特地去学校请了长假,一直请到春节,连期终考试都不参加了!
楼板预售的情况不算好,也不算坏,2万块!
借钱的结果则有好有坏,三叔借到了5000、四叔借到3000,李父借到了2万!
之所以能借到这么多,是因为四姨夫听说了这个事情后,也想参与进来。四姨家是大户,能拿出来3.5万,但是四姨夫可没有一下子梭-哈的习惯,自己准备投入2万块,那1.5万借给李家,再加上从其他亲戚家借的,凑够了2万。
最终,买发财证的钱是这样的:三兄弟6万元,李去病家3万元,四姨家2万元,三叔5000元、四叔借到3000元,合计11.8万元。
一笔巨款!
在这个年代,带着巨款出行是要格外小心的,毕竟治安不是那么好。
这次发财之旅去的人有李父、三叔、四姨夫,当然,也少不了李去病。
四叔的房子已经盖好了,在家准备结婚的事情,也要看窑场,因此就没有去。
一行4人,每人扛着一个编织袋,编织袋里鼓鼓囊囊地装着被褥。
由于3个大人都穿着农村常见的蓝布棉袄、蓝裤子,戴着火车头帽,扛着装着被褥的编织袋,还带着一个孩子,所以没有人会想到他们会带着巨款。一路安安全全地到了上海。
92年的上海在其他人眼里是豪华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鳞次栉比这样的的形容词就是专门用来形容这些大城市的。但是在李去病的眼里,92年的上海是破旧的、落后的、杂乱的,毕竟见识过后世的上海。
一定人在李去病地图的指引之下毫不费力地找到了上交所,然后在上交所附近找了个小旅馆住了下来。
在李去病的坚持之下,大人们没有找偏僻的便宜的小旅馆,而是找了个临近派出所和银行的小旅馆。
虽然大人们不是很乐意,因为实在是太贵了,但是李去病的一句话打消了大人们的疑问:咱们带这么多钱,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还是离派出所近一点比较好,安全。
来到上海的第二天是18号,一大早,李父和四姨夫就一起去打听消息。
李去病知道,李父和四姨夫是打听不到什么消息的,因为今天是周日,上交所不上班!而且,父亲他们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一口的河南土话肯定会遭人鄙视的。况且,谁的消息能有自己脑海中的消息准确?
但是,事情出乎李去病的意料,李父和四姨夫真打听到了消息。
“姐夫,我觉得咱们是不是别买了,你看人家上海人都没买。”四姨夫边抽烟边叹气。
“姨夫,怎么突然不买了?”
“本地的上海人都说这个东西是扔钱的,30块钱一张认购证,买了之后还要抽签,抽不中就作废了!”
“哈哈哈哈哈......”李去病大笑起来。
啪地在李去病头上拍了一巴掌:“好好说话。”
“姨夫,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要买?”
“这是为啥呀?”
“你想想呀,要是买了认购证的人都没赚到钱的话,国家以后还怎么推行股票?国家肯定会根据到时候认购证卖出的情况进行调整的,让大部分的人能赚到钱,这样国家才能把股票推行开来。而且,现在那些上海人都害怕不买,那不是说:参加的人少了,咱们就能赚的更多了!”
四姨夫做生意的时间是长久的,从88年开始就在县城卖胡辣汤,很是有经验,听到李去病的分析仔细琢磨了一下:“是这个道理。”
“四姨夫,放心吧,我从去年暑假就开始研究股票,不仅华夏的,还有美国、日本、香港的,肯定没问题。”
“嗯,先这么定,明天再看看情况。”
19号一大早,李父、四姨夫和李去病3人就去了上交所,三叔在旅馆看着。
到了上交所打听了一番才知道,认购证要去银行买。
旁边就是工商银行,操着各式口音的人在相互交流着、和银行职员沟通者,李去病他们就排在了一个人比较少的队伍。
十几分钟后,终于轮到他们了。
由于李父和四姨夫的口音实在感人,全程都是李去病在交流。
接待他们的银行职员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妇女,看到李去病这么小,就说:“小朋友,你的年纪是不可以办理银行业务的,需要你家的大人来。”
“姐姐,你好。”李去病指指身后的父亲和姨夫说:“我家大人在这里呢,他们不会说普通话,和钱有关的事情万一交流出错了,那就糟糕了,所以由我来说。”
银行职员看了看李父和四姨夫,说:“可以呀。小朋友,你们要办理什么业务呀?”
“阿姨,我们想买上海股票认购证。”
银行职员很是惊讶:“这个可不行哟,买上海股票认购证需要上海户口的。”
“可是我看别人也买了呀,而且认购证上也没填身份证号。”
银行职员没想到李去病会这么说,就道:“不行的,行里面有规定的。”
李去病看了一下周围,又看了一下银行职员,然后说:“阿姨,能给我一张纸么?”
虽然李去病的举动很奇怪,但是还是给了李去病1张纸。
李去病拿起柜台上的笔,刷刷刷地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李父一看写的是“姐姐,银行斜对面的利民饭店,中午请你吃饭”。
写完后,李去病就把纸条递给了银行职员。
银行职员低头看了一眼,然后抬起头看了看李去病,又瞄了瞄身后的李父和四姨夫,然后点了点头。
李去病不再说话,带着李父和四姨夫出了银行。
“去病,真要请她吃饭?”
“肯定要请呀,咱们还等着人家帮忙呢!”
“那她会帮忙么?”
“只要中午她来,她就会帮忙。如果她不帮忙,咱们就再找其他人。反正要卖好多天,不着急。”
在三人百无聊赖的等待中,那个女银行职员出现在了饭店的门口。
李去病赶快站起来,朝她摇摇手。
“不好意思啊,今天比较忙。”顿了顿犹豫了一下又说:“有什么事就赶紧说,我下午还要上班,时间不多。”
“姐姐贵姓?”
“我姓张,你可以叫我张阿姨。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你喊我姐姐感觉怪怪的。”
“张阿姨这么年轻孩子就和我差不多了?”
“是呀,小学五年级了。有什么事快说吧,时间紧。”
“那好,咱们边说边等上菜。”说着就喊服务员点了几个菜、一个汤外加几碗米饭。
“张阿姨,我们跑了几千里地来上海买认购证,但是没想到需要上海身份证。我们可没有。不知道张阿姨能不能帮我们买到呢?当然,不会让您白忙活的。”
“你们准备买多少?”
“我们准备买的比较多,三四十套吧。”
李去病的话让张阿姨十分震惊,一张30元,一套100张就是3000元,三十套9万,四十套就是12万。
“你们买这么多?很看好?”
“那是当然,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千里迢迢地来到上海。我相信张阿姨肯定会有办法的。”
“办法是有的,只不过......”
“张阿姨放心,一张我们多出1块钱,一套就是100块,30套就是3000。我相信张阿姨一定能办到的。”
“好,我也说不准我能弄到几套,我先看看能弄到几套,下午下班的时候咱们还在这里见,商量好,然后明天咱们交易。”
“可以。”
正在说着,服务员把菜上来了,3荤2素还有1个汤,搭配的很好。
张阿姨没想到李去病这么会点菜,不由得对他更生好感:“对了,小朋友,你叫什么?”
“我姓李,叫李去病。”
“李去病,好名字。汉朝霍去病冠绝三军,称为冠军侯,看来你志向远大呀!”
“阿姨,真的没有了!我就是小时候比较多病,家里人起名图个吉利。”
下午五点的时候,李去病让四姨夫在饭店不远处能看到饭店的一个路口等着,自己和父亲来到饭店。
六点多钟,那个张阿姨和一个男的一起进了饭店,四处打量一番后朝李去病走了过来。
“李先生,这位是我们经理,周经理。周经理,这是李先生父子。”
周经理四十多岁,坐下后直接开口道:“我听小张说你们要买认购证?”
“是的。”
“准备买三四十套?”
“对!”
“你们有那么多钱么?”
“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儿,钱您不用担心。”
“那就说个具体数字吧。”
“37套!”
周经理思考了一下说:“没问题。怎么交易?”
“周经理,我们只要白板。”
“白板也没问题。”
“那就好。明天上午,我们去银行的贵宾室交易,如何?毕竟这么多钱,不安全的地方咱们大家都不放心。”
周经理想了下说:“好,明早你们直接来银行,我让小张在大堂等你们”
“那就这样定了。本来想请您和张阿姨一起吃个晚饭,但是上海我们实在是不熟悉,天色也这么晚了。等明天交易完成,我们请周叔和张阿姨一起吃晚饭。”
“吃饭就算了!明天上午咱们见。”
为了认购证的事情,李去病特地去学校请了长假,一直请到春节,连期终考试都不参加了!
楼板预售的情况不算好,也不算坏,2万块!
借钱的结果则有好有坏,三叔借到了5000、四叔借到3000,李父借到了2万!
之所以能借到这么多,是因为四姨夫听说了这个事情后,也想参与进来。四姨家是大户,能拿出来3.5万,但是四姨夫可没有一下子梭-哈的习惯,自己准备投入2万块,那1.5万借给李家,再加上从其他亲戚家借的,凑够了2万。
最终,买发财证的钱是这样的:三兄弟6万元,李去病家3万元,四姨家2万元,三叔5000元、四叔借到3000元,合计11.8万元。
一笔巨款!
在这个年代,带着巨款出行是要格外小心的,毕竟治安不是那么好。
这次发财之旅去的人有李父、三叔、四姨夫,当然,也少不了李去病。
四叔的房子已经盖好了,在家准备结婚的事情,也要看窑场,因此就没有去。
一行4人,每人扛着一个编织袋,编织袋里鼓鼓囊囊地装着被褥。
由于3个大人都穿着农村常见的蓝布棉袄、蓝裤子,戴着火车头帽,扛着装着被褥的编织袋,还带着一个孩子,所以没有人会想到他们会带着巨款。一路安安全全地到了上海。
92年的上海在其他人眼里是豪华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鳞次栉比这样的的形容词就是专门用来形容这些大城市的。但是在李去病的眼里,92年的上海是破旧的、落后的、杂乱的,毕竟见识过后世的上海。
一定人在李去病地图的指引之下毫不费力地找到了上交所,然后在上交所附近找了个小旅馆住了下来。
在李去病的坚持之下,大人们没有找偏僻的便宜的小旅馆,而是找了个临近派出所和银行的小旅馆。
虽然大人们不是很乐意,因为实在是太贵了,但是李去病的一句话打消了大人们的疑问:咱们带这么多钱,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还是离派出所近一点比较好,安全。
来到上海的第二天是18号,一大早,李父和四姨夫就一起去打听消息。
李去病知道,李父和四姨夫是打听不到什么消息的,因为今天是周日,上交所不上班!而且,父亲他们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一口的河南土话肯定会遭人鄙视的。况且,谁的消息能有自己脑海中的消息准确?
但是,事情出乎李去病的意料,李父和四姨夫真打听到了消息。
“姐夫,我觉得咱们是不是别买了,你看人家上海人都没买。”四姨夫边抽烟边叹气。
“姨夫,怎么突然不买了?”
“本地的上海人都说这个东西是扔钱的,30块钱一张认购证,买了之后还要抽签,抽不中就作废了!”
“哈哈哈哈哈......”李去病大笑起来。
啪地在李去病头上拍了一巴掌:“好好说话。”
“姨夫,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要买?”
“这是为啥呀?”
“你想想呀,要是买了认购证的人都没赚到钱的话,国家以后还怎么推行股票?国家肯定会根据到时候认购证卖出的情况进行调整的,让大部分的人能赚到钱,这样国家才能把股票推行开来。而且,现在那些上海人都害怕不买,那不是说:参加的人少了,咱们就能赚的更多了!”
四姨夫做生意的时间是长久的,从88年开始就在县城卖胡辣汤,很是有经验,听到李去病的分析仔细琢磨了一下:“是这个道理。”
“四姨夫,放心吧,我从去年暑假就开始研究股票,不仅华夏的,还有美国、日本、香港的,肯定没问题。”
“嗯,先这么定,明天再看看情况。”
19号一大早,李父、四姨夫和李去病3人就去了上交所,三叔在旅馆看着。
到了上交所打听了一番才知道,认购证要去银行买。
旁边就是工商银行,操着各式口音的人在相互交流着、和银行职员沟通者,李去病他们就排在了一个人比较少的队伍。
十几分钟后,终于轮到他们了。
由于李父和四姨夫的口音实在感人,全程都是李去病在交流。
接待他们的银行职员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妇女,看到李去病这么小,就说:“小朋友,你的年纪是不可以办理银行业务的,需要你家的大人来。”
“姐姐,你好。”李去病指指身后的父亲和姨夫说:“我家大人在这里呢,他们不会说普通话,和钱有关的事情万一交流出错了,那就糟糕了,所以由我来说。”
银行职员看了看李父和四姨夫,说:“可以呀。小朋友,你们要办理什么业务呀?”
“阿姨,我们想买上海股票认购证。”
银行职员很是惊讶:“这个可不行哟,买上海股票认购证需要上海户口的。”
“可是我看别人也买了呀,而且认购证上也没填身份证号。”
银行职员没想到李去病会这么说,就道:“不行的,行里面有规定的。”
李去病看了一下周围,又看了一下银行职员,然后说:“阿姨,能给我一张纸么?”
虽然李去病的举动很奇怪,但是还是给了李去病1张纸。
李去病拿起柜台上的笔,刷刷刷地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李父一看写的是“姐姐,银行斜对面的利民饭店,中午请你吃饭”。
写完后,李去病就把纸条递给了银行职员。
银行职员低头看了一眼,然后抬起头看了看李去病,又瞄了瞄身后的李父和四姨夫,然后点了点头。
李去病不再说话,带着李父和四姨夫出了银行。
“去病,真要请她吃饭?”
“肯定要请呀,咱们还等着人家帮忙呢!”
“那她会帮忙么?”
“只要中午她来,她就会帮忙。如果她不帮忙,咱们就再找其他人。反正要卖好多天,不着急。”
在三人百无聊赖的等待中,那个女银行职员出现在了饭店的门口。
李去病赶快站起来,朝她摇摇手。
“不好意思啊,今天比较忙。”顿了顿犹豫了一下又说:“有什么事就赶紧说,我下午还要上班,时间不多。”
“姐姐贵姓?”
“我姓张,你可以叫我张阿姨。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你喊我姐姐感觉怪怪的。”
“张阿姨这么年轻孩子就和我差不多了?”
“是呀,小学五年级了。有什么事快说吧,时间紧。”
“那好,咱们边说边等上菜。”说着就喊服务员点了几个菜、一个汤外加几碗米饭。
“张阿姨,我们跑了几千里地来上海买认购证,但是没想到需要上海身份证。我们可没有。不知道张阿姨能不能帮我们买到呢?当然,不会让您白忙活的。”
“你们准备买多少?”
“我们准备买的比较多,三四十套吧。”
李去病的话让张阿姨十分震惊,一张30元,一套100张就是3000元,三十套9万,四十套就是12万。
“你们买这么多?很看好?”
“那是当然,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千里迢迢地来到上海。我相信张阿姨肯定会有办法的。”
“办法是有的,只不过......”
“张阿姨放心,一张我们多出1块钱,一套就是100块,30套就是3000。我相信张阿姨一定能办到的。”
“好,我也说不准我能弄到几套,我先看看能弄到几套,下午下班的时候咱们还在这里见,商量好,然后明天咱们交易。”
“可以。”
正在说着,服务员把菜上来了,3荤2素还有1个汤,搭配的很好。
张阿姨没想到李去病这么会点菜,不由得对他更生好感:“对了,小朋友,你叫什么?”
“我姓李,叫李去病。”
“李去病,好名字。汉朝霍去病冠绝三军,称为冠军侯,看来你志向远大呀!”
“阿姨,真的没有了!我就是小时候比较多病,家里人起名图个吉利。”
下午五点的时候,李去病让四姨夫在饭店不远处能看到饭店的一个路口等着,自己和父亲来到饭店。
六点多钟,那个张阿姨和一个男的一起进了饭店,四处打量一番后朝李去病走了过来。
“李先生,这位是我们经理,周经理。周经理,这是李先生父子。”
周经理四十多岁,坐下后直接开口道:“我听小张说你们要买认购证?”
“是的。”
“准备买三四十套?”
“对!”
“你们有那么多钱么?”
“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儿,钱您不用担心。”
“那就说个具体数字吧。”
“37套!”
周经理思考了一下说:“没问题。怎么交易?”
“周经理,我们只要白板。”
“白板也没问题。”
“那就好。明天上午,我们去银行的贵宾室交易,如何?毕竟这么多钱,不安全的地方咱们大家都不放心。”
周经理想了下说:“好,明早你们直接来银行,我让小张在大堂等你们”
“那就这样定了。本来想请您和张阿姨一起吃个晚饭,但是上海我们实在是不熟悉,天色也这么晚了。等明天交易完成,我们请周叔和张阿姨一起吃晚饭。”
“吃饭就算了!明天上午咱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