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李信尽力了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加上项燕率领的楚军主力,就在寿春附近。
那么,李信是不具备速战速决的能力的。
在无法快速结束寿春战事的情况下,留给李信的选择,其实就只有一个了。
那就是回军攻下郢陈,重新打通大军的补给线。
在这种情况下,李信率领秦军回返。
而一直率领楚国主力军队的项燕,很快便察觉了秦军的行动。
项燕没有直接命令楚军进攻,而是带着楚军,跟在秦军后面。
一直跟了三天以后,才率领楚军对秦军发起进攻。
楚军为什么要等三天以后,才发起进攻呢?
首先,当时李信率领秦军,虽然后路被断,但是,并没有立刻陷入缺粮的境地。
如果秦军一撤退,楚军便发动进攻,此时,秦军还保有较强的战斗力。
何况,和楚军决战,一直是李信希望的。
估计楚国方面,也没有信心,可以确保击败二十万秦军。
一旦和秦军决战不利,不但无法击败秦军,反而可能被秦军击败,一旦楚军战败,必然会损失大量粮食物资,依靠这些粮食物资,秦军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
而且,刚开始撤退的时候,李信必然保持着高度警惕,此时楚军进攻,不会有什么突然效果。
可是,等了三天时间就不一样了。
李信毕竟后路被断,哪怕还有粮食物资,数量也十分有限,后勤补给线连接不上,是一个大问题。
有限的粮食,能维持的时间也有限。
这一点,在李信回军的时候,放弃了所有的重型装备便可以看出。
李信为了尽可能快的赶回郢陈,让秦军轻装前进。
而连续三天的急行军,势必消耗秦军大量的体力。
尽管说,楚军也跟在秦军后面急行军,可是,不要忘记,此时,楚军是在楚国的领土上进行的急行军,楚军完全可以从沿途各个地方,获得粮食补给。
数量不需要太多,只要让楚军吃饱就可以了。
所以,楚军实际上的负担比秦军要轻。
而秦军则不可能如此。
补给线被断的情况下,为了保险起见,李信可以放弃各种重型装备,像各种攻城器械什么的。
但是,剩余的粮食,李信绝对不会放弃。
因为,那是秦军仅有的粮食。
一旦放弃,秦军便会瞬间崩溃。
所以,秦军的负担,实际上比楚军要大。
不过,李信回军的路线有一点奇怪。
按照历史记录,李信是在城父被楚军击败的。
城父距离郢陈大约有一百多公里,而且,处于郢陈的东南方向。
理论上来说,从寿春返回郢陈,最好的路线,应该是沿着颖水逆流而上。
因为,郢陈就建立在颖水的上游,想到颖水的位置,以及和寿春的距离,基本可以肯定,李信伐楚,兵临寿春时,颖水应该是承担了秦国水路补给的作用。
而之前攻陷平舆和寝县,基本可以肯定,是为了扫清颖水两岸的楚军重要据点,以保证颖水这条水上补给线的安全。
可,李信没有沿着颖水,进抵郢陈,而是跑到了城父去。
这就有一些奇怪了。
对于李信的行军路线,有两种猜测,一种是,当时郢陈地区的叛乱规模太大了。
郢陈地区本来是楚国的故地,而昌平君熊启之所以会出现在郢陈,是因为,在李信伐楚的前一年。
靠近郢陈地区的原韩国故地,新郑发生了叛乱。
当时,秦国迅速迅速镇压了叛乱,也没有提到郢陈地区有参与叛乱,但是,从昌平君前来郢陈安抚原楚国百姓可以看出,新郑的叛乱,就算没有让郢陈地区跟着一起叛乱,也肯定导致了郢陈地区的不稳定。
所以,昌平君这位当时已经是秦国丞相的绝对高层,才会出现在郢陈,以楚国宗室的身份,安抚郢陈地区的楚人。
那么,仅仅一年时间,新郑的叛乱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可以想象,一年时间,恐怕还无法消除新郑叛乱造成的影响。
而当熊启发动叛乱的时候,郢陈本地的楚人,八成是云集响应的。
这使的郢陈的叛乱规模非常大。
大到李信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
因为,此时,李信没有时间,他后面还跟着几十万楚军呢。
李信就算是带军一路狂奔,自己身后有几十万楚军跟着,他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在确定,无法迅速平定郢陈的叛乱以后,身后又有楚国主力军队的追击。
李信这时候,如果继续沿着颖水 直接扑郢陈,恐怕,会被熊启拖死在郢陈,然后,等项燕的楚军追上来。
到时候,困兵于坚城之下,恐怕真的得全军覆没了。
所以,李信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便是前往城父。
为什么要去城父呢?
首先,城父此时是秦国控制区。
这代表着,在城父,秦国依靠控制着该地区。
而且,城父的地理位置,同样非常出色。
城父几乎可以说,和郢陈处于同一东西走向上。
郢陈控制着颖水,而城父则控制着另外一条河流,涡水。
涡水也是淮水的一条支流,其位于寿春的下游。
李信率领秦军前往城父,更大的可能是,当时李信军已经没有多少补给了。
需要城父的粮食物资,补给秦军。
而涡水当时是可以和秦国的主流的水路联通的。
只要李信抵达城父,便可以依靠城父储备的粮食,解决补给不足的问题, 接着,则是可以依靠涡水源源不断的获得粮食物资补给。
再和楚军以及昌平君熊启一起对战。
只是,李信没有想到,项燕会在自己抵达城父以后,率领楚军发动总进攻。
从而大败秦军。
所以,李信伐楚失败,不能说是李信自己的战术不足。
毕竟,谁能想到,作为大秦的丞相,秦王的亲戚,在秦军已经无敌的时候,会反叛秦国呢?
或许在李信看来,昌平君怎么可能造反?
在嫪毐之乱以后,秦国朝堂上面的外国政治势力,赵国已经完蛋了。
此时,楚系势力,已经可以说是秦国朝堂上,唯一的外国政治势力。
而秦并天下的脚步,也已经无可抵挡。
所以,熊启的叛乱,就好像是四五年入德军,四九年入国军一样。
可以说,在补给线被切断,又腹背受敌,寡不敌众的一系列劣势情况下,李信没有全军覆没,已经算是不错了。
PS:有图。
电脑没在身边,手机无法插入图片,只能等明天把图补充到正文里面。
加上项燕率领的楚军主力,就在寿春附近。
那么,李信是不具备速战速决的能力的。
在无法快速结束寿春战事的情况下,留给李信的选择,其实就只有一个了。
那就是回军攻下郢陈,重新打通大军的补给线。
在这种情况下,李信率领秦军回返。
而一直率领楚国主力军队的项燕,很快便察觉了秦军的行动。
项燕没有直接命令楚军进攻,而是带着楚军,跟在秦军后面。
一直跟了三天以后,才率领楚军对秦军发起进攻。
楚军为什么要等三天以后,才发起进攻呢?
首先,当时李信率领秦军,虽然后路被断,但是,并没有立刻陷入缺粮的境地。
如果秦军一撤退,楚军便发动进攻,此时,秦军还保有较强的战斗力。
何况,和楚军决战,一直是李信希望的。
估计楚国方面,也没有信心,可以确保击败二十万秦军。
一旦和秦军决战不利,不但无法击败秦军,反而可能被秦军击败,一旦楚军战败,必然会损失大量粮食物资,依靠这些粮食物资,秦军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
而且,刚开始撤退的时候,李信必然保持着高度警惕,此时楚军进攻,不会有什么突然效果。
可是,等了三天时间就不一样了。
李信毕竟后路被断,哪怕还有粮食物资,数量也十分有限,后勤补给线连接不上,是一个大问题。
有限的粮食,能维持的时间也有限。
这一点,在李信回军的时候,放弃了所有的重型装备便可以看出。
李信为了尽可能快的赶回郢陈,让秦军轻装前进。
而连续三天的急行军,势必消耗秦军大量的体力。
尽管说,楚军也跟在秦军后面急行军,可是,不要忘记,此时,楚军是在楚国的领土上进行的急行军,楚军完全可以从沿途各个地方,获得粮食补给。
数量不需要太多,只要让楚军吃饱就可以了。
所以,楚军实际上的负担比秦军要轻。
而秦军则不可能如此。
补给线被断的情况下,为了保险起见,李信可以放弃各种重型装备,像各种攻城器械什么的。
但是,剩余的粮食,李信绝对不会放弃。
因为,那是秦军仅有的粮食。
一旦放弃,秦军便会瞬间崩溃。
所以,秦军的负担,实际上比楚军要大。
不过,李信回军的路线有一点奇怪。
按照历史记录,李信是在城父被楚军击败的。
城父距离郢陈大约有一百多公里,而且,处于郢陈的东南方向。
理论上来说,从寿春返回郢陈,最好的路线,应该是沿着颖水逆流而上。
因为,郢陈就建立在颖水的上游,想到颖水的位置,以及和寿春的距离,基本可以肯定,李信伐楚,兵临寿春时,颖水应该是承担了秦国水路补给的作用。
而之前攻陷平舆和寝县,基本可以肯定,是为了扫清颖水两岸的楚军重要据点,以保证颖水这条水上补给线的安全。
可,李信没有沿着颖水,进抵郢陈,而是跑到了城父去。
这就有一些奇怪了。
对于李信的行军路线,有两种猜测,一种是,当时郢陈地区的叛乱规模太大了。
郢陈地区本来是楚国的故地,而昌平君熊启之所以会出现在郢陈,是因为,在李信伐楚的前一年。
靠近郢陈地区的原韩国故地,新郑发生了叛乱。
当时,秦国迅速迅速镇压了叛乱,也没有提到郢陈地区有参与叛乱,但是,从昌平君前来郢陈安抚原楚国百姓可以看出,新郑的叛乱,就算没有让郢陈地区跟着一起叛乱,也肯定导致了郢陈地区的不稳定。
所以,昌平君这位当时已经是秦国丞相的绝对高层,才会出现在郢陈,以楚国宗室的身份,安抚郢陈地区的楚人。
那么,仅仅一年时间,新郑的叛乱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可以想象,一年时间,恐怕还无法消除新郑叛乱造成的影响。
而当熊启发动叛乱的时候,郢陈本地的楚人,八成是云集响应的。
这使的郢陈的叛乱规模非常大。
大到李信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
因为,此时,李信没有时间,他后面还跟着几十万楚军呢。
李信就算是带军一路狂奔,自己身后有几十万楚军跟着,他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在确定,无法迅速平定郢陈的叛乱以后,身后又有楚国主力军队的追击。
李信这时候,如果继续沿着颖水 直接扑郢陈,恐怕,会被熊启拖死在郢陈,然后,等项燕的楚军追上来。
到时候,困兵于坚城之下,恐怕真的得全军覆没了。
所以,李信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便是前往城父。
为什么要去城父呢?
首先,城父此时是秦国控制区。
这代表着,在城父,秦国依靠控制着该地区。
而且,城父的地理位置,同样非常出色。
城父几乎可以说,和郢陈处于同一东西走向上。
郢陈控制着颖水,而城父则控制着另外一条河流,涡水。
涡水也是淮水的一条支流,其位于寿春的下游。
李信率领秦军前往城父,更大的可能是,当时李信军已经没有多少补给了。
需要城父的粮食物资,补给秦军。
而涡水当时是可以和秦国的主流的水路联通的。
只要李信抵达城父,便可以依靠城父储备的粮食,解决补给不足的问题, 接着,则是可以依靠涡水源源不断的获得粮食物资补给。
再和楚军以及昌平君熊启一起对战。
只是,李信没有想到,项燕会在自己抵达城父以后,率领楚军发动总进攻。
从而大败秦军。
所以,李信伐楚失败,不能说是李信自己的战术不足。
毕竟,谁能想到,作为大秦的丞相,秦王的亲戚,在秦军已经无敌的时候,会反叛秦国呢?
或许在李信看来,昌平君怎么可能造反?
在嫪毐之乱以后,秦国朝堂上面的外国政治势力,赵国已经完蛋了。
此时,楚系势力,已经可以说是秦国朝堂上,唯一的外国政治势力。
而秦并天下的脚步,也已经无可抵挡。
所以,熊启的叛乱,就好像是四五年入德军,四九年入国军一样。
可以说,在补给线被切断,又腹背受敌,寡不敌众的一系列劣势情况下,李信没有全军覆没,已经算是不错了。
PS:有图。
电脑没在身边,手机无法插入图片,只能等明天把图补充到正文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