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激流勇进(二)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于参加南征,李崇文态度异常明确与坚决。
刘家兄弟在燕城住了三天。刘守文抓住李大郎单独谈判,不让旁人参与,但不论怎样,哪怕开出以一镇节度使相诱惑,李崇文也绝不松口发兵。最后,只谈妥了五千匹马的买卖,刘家兄弟便匆匆离去。
刘守光返回平州看门,刘守文则赶回幽州汇报。
听说李崇文拒绝出兵,只是连卖带送给了六千匹马,刘仁恭难掩心中失望,语气遗憾道:“正德,终不肯助我啊。”这失望非常真心。如果李崇文肯出兵,不仅多数千精兵,不用在北边浪费自己有限的兵力,而且,这也意味着李崇文与他是相向而行,终有一天还是能走到一起。他此时拒绝,其实就是表明态度,即便不与刘家刀兵相向,也不会再做自己手里的一把刀了。
刘仁恭烦躁地走来走去。要么干脆先做了李正德算了?刘大帅是很有这个冲动,但理智的天使又告诉他并不可行。那么,干脆将营州从卢龙独立出去?本来营州就是安东都护府辖区,从卢龙分出去,李正德自由了,也没了干涉卢龙事务的借口。很多时候,这个借口也很有用。
但这样是否太便宜这小子了?
又是否有些自以为是?真想干涉,又没有借口有区别么?
先不急。
刘守文看父亲思考,口里还念念有词,将旁人都撵出去。等了片刻,见爸爸还没从沉思中出来,道:“儿有些不明,请大人解惑。”
“哦。”刘仁恭被儿子打断了思路,倒是不恼,他一向享受给儿子传道解惑的过程,希望将自己的经验教训都传授给儿子,让他少走弯路,少摔跤。坐回榻上,端正一下姿势,道:“讲。”
刘守文见状,神情也更为认真,道:“观李正德数年所为,这是欲效鲜卑人故技。我镇得义昌,已拓土千里,人口百万,兼有渔盐之利。今镇内钱粮不缺,人口不缺。河东、宣武战于邢、洺之间,无力他图。何不先除营州隐患,再谋其他。李正德带甲万余,两蕃顺服。我军此时南下,一旦北边有变,奈何。”
“嗯,还有么?”
刘守文又道:“魏博悬于汴州北门,若魏博为我所得,朱全忠岂能安寝。且魏兵骁勇。今河东势衰,何不取义武?”
“还有么?”
刘守文想想,道:“李正德素有远谋,取魏博,于他何益。我观大人未必寄望李正德出兵,那又何必此时说于他知。”
“你能有此三问,我心甚慰。”刘仁恭看儿子问得差不多了,微笑着说,“先说第三问。我也并非不想他帮我,李正德若肯出力,善莫大焉。只是他既不肯,我又能如何?此非言辞可以左右之事了。
魏博不同于义昌,此言不差。所以,举兵数万,无论如何不可能全无声息。李正德素有大志,一直盯着我家,那不如大大方方问他有何心意。我也好心里有数。比如,他今岁若是又去什么潢水会盟,呵呵,那就要小心。这厮马多,最喜搞些把戏。若他老老实实还在柳城,尚可再看。”
刘仁恭抚摸了一下身边的扶手,道:“有意此位者,又何止他一李正德。我儿须知,这位子不好坐。当初李匡筹何以坏事?其实谁管他娘子怎样,他自丢人与我何干?我军戍期届满只求回镇,他却出尔反尔袭破我军,这便失了人望。别人会想,他今日对刘某不讲信义,明日便就会害到自家头上,谁能容他。
李正德是明白人。去岁独眼龙来犯,我为卢龙,占着大义,他若背后捅刀,便是卢龙之罪人,除非他能屠尽卢龙武夫,否则再难立足。此次打魏博,是我一人之愿么,这是为卢龙谋利,他若拆台,坏了大事,谁能容他?他那一二万兵,又能怎样?所以,只要不给他可乘之机,他不会明着动手。”
自从大胜河东,镇里颓丧气氛为之一变。这次南征,最早其实不是老刘提出来的。听说魏博换帅,单哥儿、刘雁郎等等,镇中上下有一个算一个,蠢蠢欲动,比这个的跳高,都想去捞一把。当然,刘守文觉着,自家老爹也确实是想干一票。此时李正德若拆台那真是犯了众怒。
刘仁恭接着将手掌反转了两下,做了手势,有些无奈道:“反之亦然。李正德远走营州不与旁人争利,这是结了善缘。讨伐两蕃使镇内安宁,于卢龙有功。他在那边大开贸易,公平买卖,谁去都不留难,办事讲规矩。呵呵,我若无故兴兵,嘿嘿,谁愿随我去呢?他认又当如何看我?我若执意起兵,都不用打,北征道路崎岖,那厮只需堵住卢龙道、傍海道,拖得一时,我军多半就要人心自溃。”
刘守文连连点头,不说别人,就是让刘守光去打营州,都未必肯去。又想,或许大人是等着李正德来闹吧,才好名正言顺地讨伐。可是,会不会玩脱了呀。感觉不至于。又道:“那么,何不取义武而取魏博呢?”其实这个问题才是他最困惑的。李正德看得到,难道刘守文就眼瞎?
“《三国志》你读了吧?”
“读了。”如今确实与汉末相类,却不知阿爷要说哪一段。
刘仁恭道:“关羽攻襄樊,吕蒙袭荆州。你说,孙仲谋是赚是赔?”
刘守文想一想,道:“只怕是赔了。”
“说说。”
“曹公本来势大,吴军只能水战,陆上唯昭烈可与曹公一争。两家联盟,方能求存。因荆州一事,刘、孙反目,后战于夷陵,仲谋虽胜,但昭烈精锐丧尽,曹公再不可制矣。从此,刘、孙两家之败亡已成定局。若彼时吴军出淮泗,取徐州,虽不能混一宇内,倘曹公不支,则或可与昭烈成东西两朝。又或者刘得关中,孙得江北,与曹公三家划河而治,势均力敌。得淮上精兵,孙仲谋至少还有一争之力,总比坐困等死强。”
听了儿子此言,刘仁恭面露喜色,手指沾水,在案几上画了三个圆圈,道,“你也知河东势衰。有句话叫做三足鼎立。今朱三已并数镇,河东也有河中,自匡筹以来,我卢龙蹉跎数载,元气未复。宣武、河东正在昭义拉锯,我打义武,晋王不救便失道义,救,拿什么救?若河东当真丢了昭义,成德又会怎样?”
“恐怕也会倒向宣武。”
“是喽。若魏博、成德都跟着宣武,我家便占了义武又有何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打魏博,哪怕拿不下来,掳掠一番也不亏,既能壮大我镇,又能分汴兵之势,一石二鸟。当今天下,朱三便是曹魏,我卢龙可不就是那孙吴么。竖子无识,我岂能重蹈覆辙,复使后人笑我。”
说到激动处,刘仁恭跳下榻来,踱了数步,手指东北柳城方向,道,“竖子道我贪图魏博丁口财帛?笑话。我不知魏博难打?只是我已与河东为敌,才与宣武亲厚,不可明与之结仇。打魏博,实为分宣武兵势,以免河东败亡过速。至于能抢得几城倒在其次。当然这个分寸不好拿捏,为父还要细思。”
“大人心意,孩儿知了。”这是既要把东平王卖了,还得让他给咱刘家数钱,真是刀口舔血的买卖呀。爸爸高!就不怕把舌头割了?
看儿子似乎意犹未尽,刘大帅今日谈兴正浓,便道:“我儿。”
“大人。”
“正好今日得便。”刘仁恭高呼一声,使人来布了酒肉,仍只留父子二人,边吃边谈,道,“为父已五十有余,早晚这位子要传给你手。二郎自恃勇力,有些机敏,然而性子跳脱,我怕他做出蠢事。我刘家兴衰还要看你。”
虽然一直以来都能感受到老爹的心意,但说得这么明白还是头一次。刘守文有些惶恐,也有些……正要说点什么,被刘仁恭阻住。“我问你,史迁你也读过,你说说,那数十万言中,哪句话最紧要?”
刘守文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哈哈哈哈!有此一言,我没看错了你。”刘仁恭目露精光,道,“有些腐儒妄谈义利之有别,十分误人子弟。你这性子,我最怕你受其蛊惑,走错了路。今日你能说出此言,为父非常欢喜。”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人,谁不逐利?无利何以养家?无利何以繁衍?所以,利之所在,即人心之所向。一人之利是利,为一人之利而害众人之利,自然是人人喊打。倘若能为众人谋利,那便是与众人同利。如此,谁不爱你?这就是‘深明大义’了。”
刘守文还是头次听说,“深明大义”可以这么解,但想想又很有道理。便道:“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何谓同欲?利同则欲同?”
“善哉!”刘大帅很满意儿子的反应,道,“正是如此。众人之利,便是义。做大帅,千万要明白这个义在哪里。那你说,卢龙之义是甚?”
其实这些年工作干下来,刘守文是有些感触的。不过被爸爸骤然一问,虽有些似是而非的想法,却又完全抓不住重点。刘仁恭让他思索了片刻,干脆自己说了,道:“下面所说,出于我口,入于你耳,再莫与旁人说知。”
刘守文躬身道:“请大人赐教。”
“我问你,何为利之源?”
“田土。”
“对喽。天下万般利,无不仰赖于田土。所以大同说,要耕者有其田嘛。有田,就有利。众人有田,就是众人有利,众人有利,便是义,便是大义。所以,卢龙人占卢龙田,这便是卢龙之大利,大义。”刘仁恭越说越兴奋,“这有一二岁,我日日苦思冥想,为何有些节帅坐得安稳,有些便死于非命。”不想不行啊,卢龙这个节度使太他妈危险了。“近来总算有所心得。自李怀仙以来,卢龙就是武夫有地。为甚嘞?安史打了数载,只有武夫活下来。如今镇内也多是这些武夫子嗣。你去看看,凡有田土之家,有几户无人从军。你再看各军,有几个家里无田土。以田土传子孙,便是这些武夫之大利,也就是我卢龙之大义。与此相悖者,便是不仁不义。”
刘守文也感觉混乱的头脑立时清明起来,道:“此所以国朝行均田。均田便是均利。均田一旦败坏,天下便要大乱。因为上下不同利了。”高兴了不片刻,刘大郎又叹口气,道,“李正德在营州垦田分田,便是要上下同利同欲吧。”
“正是。咳,不瞒我儿,我也是看他如此做为,受了启发。”刘大帅道,“国朝均田,承袭于前隋,前隋,则承自西魏。时东魏强而西魏弱,宇文泰便行均田之制,使上下同利同欲,西魏由此而兴,经周、隋,而有我朝。与你说这些,便是要你知晓,将来做了这大帅,哪些事做得,哪些事做不得。”
刘守文闻言十分认可,却道:“大人。正所谓欲壑难填,也不可一味纵容吧。”
“不错不错。这便是上位者需治人而不治于人。”刘仁恭闻言更喜,但又觉烦恼,道:“但这也就是大帅难做之处了。即不可与之相悖,亦不可一味姑息,这个分寸很难呐。你看魏博,便是节帅完全无法掌控局面。人欲总是无穷无尽,莫可奈何,所以,为父才要开拓进取。
实话说,我家老兄弟不多。这些后来者有什么忠心?但是你记住,抓将领没有用。要抓底层武夫。赏其田土,收拢其心。但镇中田土已有定数,动不得。所以取义昌,便可以安置一批部众。予其田土,彼辈便须维护我家。翌日卢龙这边有杀才闹事,也不至于茫然无措。”
刘守文不知想到哪里,忽然灵机一闪,道:“大人,当初李匡威数为成德拒河东,可是有甚图谋?”
一看儿子开窍,刘仁恭大乐道:“你倒是说说,他有何图谋?”
“两镇兵马共拒河东,总要有个盟主。王镕不似雄主,彼时不过十岁出头,又是卢龙救成德,李匡威当仁不让,统领两镇雄兵与河东交战,久之,或可收成德军心?”这等喧宾夺主的戏码,史不绝书。
“李匡威此人我甚知之,有个屁地古道热肠。你看他后来在镇州,王镕以父事之,仍要绑了王镕欲图成德基业,可知觊觎已久。他只是深知硬来损耗必大,所以想要取巧。要说李匡威眼光是有,手段也有一些,可惜有个好弟弟呀。若非那厮胡闹,真让李匡威再折腾几年,卢龙也未必没有一番气象。”
刘守文道:“嗯。真能并了成德……不过,现在看来这厮恐怕是一厢情愿了。照大人方才所说,我看河朔三镇都很相似,我闻在镇州这厮已经绑了王镕,还被那帮杀才翻盘,可知王镕在成德也未必就做得什么主。下面都是骄兵悍将,又多为回鹘遗种,李匡威一个外人,岂是听命几次便能收心。”
儿子能说出这样话,刘仁恭是大大地满意,道:“正是。李匡威显然不明此中关窍,以为拿住个王镕就能呼风唤雨了。嘿,否则,也不会殒命镇州啦。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取魏博,没有捷径。只能是一城一地打过去。不急,只要独眼龙还在,我家尚有时日。慢慢打,今日一城,明日一寨,你看河东打昭义打了多少年,朱三平郓、兖用了多少年,凭甚我家就能一夕拿下魏博。”
对于参加南征,李崇文态度异常明确与坚决。
刘家兄弟在燕城住了三天。刘守文抓住李大郎单独谈判,不让旁人参与,但不论怎样,哪怕开出以一镇节度使相诱惑,李崇文也绝不松口发兵。最后,只谈妥了五千匹马的买卖,刘家兄弟便匆匆离去。
刘守光返回平州看门,刘守文则赶回幽州汇报。
听说李崇文拒绝出兵,只是连卖带送给了六千匹马,刘仁恭难掩心中失望,语气遗憾道:“正德,终不肯助我啊。”这失望非常真心。如果李崇文肯出兵,不仅多数千精兵,不用在北边浪费自己有限的兵力,而且,这也意味着李崇文与他是相向而行,终有一天还是能走到一起。他此时拒绝,其实就是表明态度,即便不与刘家刀兵相向,也不会再做自己手里的一把刀了。
刘仁恭烦躁地走来走去。要么干脆先做了李正德算了?刘大帅是很有这个冲动,但理智的天使又告诉他并不可行。那么,干脆将营州从卢龙独立出去?本来营州就是安东都护府辖区,从卢龙分出去,李正德自由了,也没了干涉卢龙事务的借口。很多时候,这个借口也很有用。
但这样是否太便宜这小子了?
又是否有些自以为是?真想干涉,又没有借口有区别么?
先不急。
刘守文看父亲思考,口里还念念有词,将旁人都撵出去。等了片刻,见爸爸还没从沉思中出来,道:“儿有些不明,请大人解惑。”
“哦。”刘仁恭被儿子打断了思路,倒是不恼,他一向享受给儿子传道解惑的过程,希望将自己的经验教训都传授给儿子,让他少走弯路,少摔跤。坐回榻上,端正一下姿势,道:“讲。”
刘守文见状,神情也更为认真,道:“观李正德数年所为,这是欲效鲜卑人故技。我镇得义昌,已拓土千里,人口百万,兼有渔盐之利。今镇内钱粮不缺,人口不缺。河东、宣武战于邢、洺之间,无力他图。何不先除营州隐患,再谋其他。李正德带甲万余,两蕃顺服。我军此时南下,一旦北边有变,奈何。”
“嗯,还有么?”
刘守文又道:“魏博悬于汴州北门,若魏博为我所得,朱全忠岂能安寝。且魏兵骁勇。今河东势衰,何不取义武?”
“还有么?”
刘守文想想,道:“李正德素有远谋,取魏博,于他何益。我观大人未必寄望李正德出兵,那又何必此时说于他知。”
“你能有此三问,我心甚慰。”刘仁恭看儿子问得差不多了,微笑着说,“先说第三问。我也并非不想他帮我,李正德若肯出力,善莫大焉。只是他既不肯,我又能如何?此非言辞可以左右之事了。
魏博不同于义昌,此言不差。所以,举兵数万,无论如何不可能全无声息。李正德素有大志,一直盯着我家,那不如大大方方问他有何心意。我也好心里有数。比如,他今岁若是又去什么潢水会盟,呵呵,那就要小心。这厮马多,最喜搞些把戏。若他老老实实还在柳城,尚可再看。”
刘仁恭抚摸了一下身边的扶手,道:“有意此位者,又何止他一李正德。我儿须知,这位子不好坐。当初李匡筹何以坏事?其实谁管他娘子怎样,他自丢人与我何干?我军戍期届满只求回镇,他却出尔反尔袭破我军,这便失了人望。别人会想,他今日对刘某不讲信义,明日便就会害到自家头上,谁能容他。
李正德是明白人。去岁独眼龙来犯,我为卢龙,占着大义,他若背后捅刀,便是卢龙之罪人,除非他能屠尽卢龙武夫,否则再难立足。此次打魏博,是我一人之愿么,这是为卢龙谋利,他若拆台,坏了大事,谁能容他?他那一二万兵,又能怎样?所以,只要不给他可乘之机,他不会明着动手。”
自从大胜河东,镇里颓丧气氛为之一变。这次南征,最早其实不是老刘提出来的。听说魏博换帅,单哥儿、刘雁郎等等,镇中上下有一个算一个,蠢蠢欲动,比这个的跳高,都想去捞一把。当然,刘守文觉着,自家老爹也确实是想干一票。此时李正德若拆台那真是犯了众怒。
刘仁恭接着将手掌反转了两下,做了手势,有些无奈道:“反之亦然。李正德远走营州不与旁人争利,这是结了善缘。讨伐两蕃使镇内安宁,于卢龙有功。他在那边大开贸易,公平买卖,谁去都不留难,办事讲规矩。呵呵,我若无故兴兵,嘿嘿,谁愿随我去呢?他认又当如何看我?我若执意起兵,都不用打,北征道路崎岖,那厮只需堵住卢龙道、傍海道,拖得一时,我军多半就要人心自溃。”
刘守文连连点头,不说别人,就是让刘守光去打营州,都未必肯去。又想,或许大人是等着李正德来闹吧,才好名正言顺地讨伐。可是,会不会玩脱了呀。感觉不至于。又道:“那么,何不取义武而取魏博呢?”其实这个问题才是他最困惑的。李正德看得到,难道刘守文就眼瞎?
“《三国志》你读了吧?”
“读了。”如今确实与汉末相类,却不知阿爷要说哪一段。
刘仁恭道:“关羽攻襄樊,吕蒙袭荆州。你说,孙仲谋是赚是赔?”
刘守文想一想,道:“只怕是赔了。”
“说说。”
“曹公本来势大,吴军只能水战,陆上唯昭烈可与曹公一争。两家联盟,方能求存。因荆州一事,刘、孙反目,后战于夷陵,仲谋虽胜,但昭烈精锐丧尽,曹公再不可制矣。从此,刘、孙两家之败亡已成定局。若彼时吴军出淮泗,取徐州,虽不能混一宇内,倘曹公不支,则或可与昭烈成东西两朝。又或者刘得关中,孙得江北,与曹公三家划河而治,势均力敌。得淮上精兵,孙仲谋至少还有一争之力,总比坐困等死强。”
听了儿子此言,刘仁恭面露喜色,手指沾水,在案几上画了三个圆圈,道,“你也知河东势衰。有句话叫做三足鼎立。今朱三已并数镇,河东也有河中,自匡筹以来,我卢龙蹉跎数载,元气未复。宣武、河东正在昭义拉锯,我打义武,晋王不救便失道义,救,拿什么救?若河东当真丢了昭义,成德又会怎样?”
“恐怕也会倒向宣武。”
“是喽。若魏博、成德都跟着宣武,我家便占了义武又有何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打魏博,哪怕拿不下来,掳掠一番也不亏,既能壮大我镇,又能分汴兵之势,一石二鸟。当今天下,朱三便是曹魏,我卢龙可不就是那孙吴么。竖子无识,我岂能重蹈覆辙,复使后人笑我。”
说到激动处,刘仁恭跳下榻来,踱了数步,手指东北柳城方向,道,“竖子道我贪图魏博丁口财帛?笑话。我不知魏博难打?只是我已与河东为敌,才与宣武亲厚,不可明与之结仇。打魏博,实为分宣武兵势,以免河东败亡过速。至于能抢得几城倒在其次。当然这个分寸不好拿捏,为父还要细思。”
“大人心意,孩儿知了。”这是既要把东平王卖了,还得让他给咱刘家数钱,真是刀口舔血的买卖呀。爸爸高!就不怕把舌头割了?
看儿子似乎意犹未尽,刘大帅今日谈兴正浓,便道:“我儿。”
“大人。”
“正好今日得便。”刘仁恭高呼一声,使人来布了酒肉,仍只留父子二人,边吃边谈,道,“为父已五十有余,早晚这位子要传给你手。二郎自恃勇力,有些机敏,然而性子跳脱,我怕他做出蠢事。我刘家兴衰还要看你。”
虽然一直以来都能感受到老爹的心意,但说得这么明白还是头一次。刘守文有些惶恐,也有些……正要说点什么,被刘仁恭阻住。“我问你,史迁你也读过,你说说,那数十万言中,哪句话最紧要?”
刘守文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哈哈哈哈!有此一言,我没看错了你。”刘仁恭目露精光,道,“有些腐儒妄谈义利之有别,十分误人子弟。你这性子,我最怕你受其蛊惑,走错了路。今日你能说出此言,为父非常欢喜。”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人,谁不逐利?无利何以养家?无利何以繁衍?所以,利之所在,即人心之所向。一人之利是利,为一人之利而害众人之利,自然是人人喊打。倘若能为众人谋利,那便是与众人同利。如此,谁不爱你?这就是‘深明大义’了。”
刘守文还是头次听说,“深明大义”可以这么解,但想想又很有道理。便道:“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何谓同欲?利同则欲同?”
“善哉!”刘大帅很满意儿子的反应,道,“正是如此。众人之利,便是义。做大帅,千万要明白这个义在哪里。那你说,卢龙之义是甚?”
其实这些年工作干下来,刘守文是有些感触的。不过被爸爸骤然一问,虽有些似是而非的想法,却又完全抓不住重点。刘仁恭让他思索了片刻,干脆自己说了,道:“下面所说,出于我口,入于你耳,再莫与旁人说知。”
刘守文躬身道:“请大人赐教。”
“我问你,何为利之源?”
“田土。”
“对喽。天下万般利,无不仰赖于田土。所以大同说,要耕者有其田嘛。有田,就有利。众人有田,就是众人有利,众人有利,便是义,便是大义。所以,卢龙人占卢龙田,这便是卢龙之大利,大义。”刘仁恭越说越兴奋,“这有一二岁,我日日苦思冥想,为何有些节帅坐得安稳,有些便死于非命。”不想不行啊,卢龙这个节度使太他妈危险了。“近来总算有所心得。自李怀仙以来,卢龙就是武夫有地。为甚嘞?安史打了数载,只有武夫活下来。如今镇内也多是这些武夫子嗣。你去看看,凡有田土之家,有几户无人从军。你再看各军,有几个家里无田土。以田土传子孙,便是这些武夫之大利,也就是我卢龙之大义。与此相悖者,便是不仁不义。”
刘守文也感觉混乱的头脑立时清明起来,道:“此所以国朝行均田。均田便是均利。均田一旦败坏,天下便要大乱。因为上下不同利了。”高兴了不片刻,刘大郎又叹口气,道,“李正德在营州垦田分田,便是要上下同利同欲吧。”
“正是。咳,不瞒我儿,我也是看他如此做为,受了启发。”刘大帅道,“国朝均田,承袭于前隋,前隋,则承自西魏。时东魏强而西魏弱,宇文泰便行均田之制,使上下同利同欲,西魏由此而兴,经周、隋,而有我朝。与你说这些,便是要你知晓,将来做了这大帅,哪些事做得,哪些事做不得。”
刘守文闻言十分认可,却道:“大人。正所谓欲壑难填,也不可一味纵容吧。”
“不错不错。这便是上位者需治人而不治于人。”刘仁恭闻言更喜,但又觉烦恼,道:“但这也就是大帅难做之处了。即不可与之相悖,亦不可一味姑息,这个分寸很难呐。你看魏博,便是节帅完全无法掌控局面。人欲总是无穷无尽,莫可奈何,所以,为父才要开拓进取。
实话说,我家老兄弟不多。这些后来者有什么忠心?但是你记住,抓将领没有用。要抓底层武夫。赏其田土,收拢其心。但镇中田土已有定数,动不得。所以取义昌,便可以安置一批部众。予其田土,彼辈便须维护我家。翌日卢龙这边有杀才闹事,也不至于茫然无措。”
刘守文不知想到哪里,忽然灵机一闪,道:“大人,当初李匡威数为成德拒河东,可是有甚图谋?”
一看儿子开窍,刘仁恭大乐道:“你倒是说说,他有何图谋?”
“两镇兵马共拒河东,总要有个盟主。王镕不似雄主,彼时不过十岁出头,又是卢龙救成德,李匡威当仁不让,统领两镇雄兵与河东交战,久之,或可收成德军心?”这等喧宾夺主的戏码,史不绝书。
“李匡威此人我甚知之,有个屁地古道热肠。你看他后来在镇州,王镕以父事之,仍要绑了王镕欲图成德基业,可知觊觎已久。他只是深知硬来损耗必大,所以想要取巧。要说李匡威眼光是有,手段也有一些,可惜有个好弟弟呀。若非那厮胡闹,真让李匡威再折腾几年,卢龙也未必没有一番气象。”
刘守文道:“嗯。真能并了成德……不过,现在看来这厮恐怕是一厢情愿了。照大人方才所说,我看河朔三镇都很相似,我闻在镇州这厮已经绑了王镕,还被那帮杀才翻盘,可知王镕在成德也未必就做得什么主。下面都是骄兵悍将,又多为回鹘遗种,李匡威一个外人,岂是听命几次便能收心。”
儿子能说出这样话,刘仁恭是大大地满意,道:“正是。李匡威显然不明此中关窍,以为拿住个王镕就能呼风唤雨了。嘿,否则,也不会殒命镇州啦。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取魏博,没有捷径。只能是一城一地打过去。不急,只要独眼龙还在,我家尚有时日。慢慢打,今日一城,明日一寨,你看河东打昭义打了多少年,朱三平郓、兖用了多少年,凭甚我家就能一夕拿下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