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幸福的烦恼(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光化四年。
开年就有大新闻。
李鸦儿居然向朱全忠低头,太阳这是打西边出来了。
是这么个事情。
朱三哥既然决定向西,也就果断出手。
正月,汴将张存敬将兵三万,奔袭绛、晋,二州无备,纷纷归降。几乎同时,东平王亲领二万兵袭取了泽州。正月没出,河东的南大门就全线告急。汴兵突至,河中节度使王珂无力自保,急向老丈人求救,奈何李克用如今不比当年,正着急夺回泽州无兵可救,只好劝说王珂去长安躲灾。至于河中么,不行先不要了。
二月,晋将李嗣昭反攻泽州,朱全忠果断转进,没跟他硬拼,只是死死将李嗣昭拖住,让他无力去给张存敬添堵。张存敬遂得专心攻取河中,王珂狗屁不会,老丈人又靠不住,只好出奔西京避难,岂料桥坏无法西渡,没跑成,走投无路降了。自广明元年王重荣占据河中以来,王氏治镇二十二年,自此归于东平王矣。
即得河中,朱大帅整顿军马就准备跟李鸦儿掰掰腕子。眼见汴兵势大,李克用居然就遣使过来,欲赔钱修好。遥想李鸦儿早年造反,就算被打到塞北鞑靼部舔伤,都不肯低头。上源驿之变以来,李鸦儿将朱三视作生死仇敌,来回打了十七八年,如今却忍辱向仇敌乞和,可想而知是何等憋屈,何等无奈。
但东平王是何等人。趁你病要你命,绝不手软。
三月,汴兵大举北进,下沁州,夺泽、潞。
四月,兵锋直逼晋阳,城中大恐。
这简直是将李鸦儿的脸扔在地上,还踏上一万只脚!独眼龙羞恼至极,拼死抵抗。幸亏老天爷帮忙,连降大雨近月,道路难行,汴军粮草不济,军士多病,只好于五月退兵。但三哥留下了大将丁会镇守泽、潞,加上西边的晋、绛两州亦在汴军之手,等于死死捏住了河东的两扇南大门。
算上前面葛从周那次,汴兵这已是第二次打进河东了,虽然都是虎头蛇尾,可是这个态势,那就非常喜人。
五月二十二日,天子诏以朱全忠为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节度使,至此,东平王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雄藩。曾经雄踞河东的李鸦儿,则是外围全失,颓势尽显。
可惜郑老板却没心情欣赏这场大戏,短短数月,黑哥都快疯了。
大李子金字招牌,言必信,行必果。拿下义武后,李节度本人还在辽东城办聚会,就已由留在幽州的监军使张忠向朝廷上书,荐举郑守义为新任义武节度使。正月里,天子复辟不久,惊魂未定,不想招惹是非,并且朝廷是在凤翔兵锋之下,李茂贞也不想跟河东、卢龙再有恩怨,进奏院将事情递上去,朝廷顺水推舟,事情竟办成了。于是乎,光化四年二月,郑守义正式成为“义武军节度易定等州观察处置北平军等使”,简称义武军节度使。
义武,从此姓郑了!
此时,郑大帅已接收了易、定全境,又得朝廷敕书,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节度使了。穿着节度使的锦袍,郑哥着实骚包了几天,还专门遣人给远在柳城的母大虫报喜。毅勇军上下更是一派欢腾,郑哥做了节度使,老弟兄还不水涨船高?为了分配官职,弟兄们吵吵闹闹非常热闹,看得郑哥心情大好。
可惜没开心几天,郑大帅就乐不出来了。
依唐制,节度使是民政军政一把抓,权力大,责任也大。
首先是春耕。
国以农为本。不要看到“农”这个字就翻白眼,以为很低端,这是大唐,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而农业中的高阶就是种植业。休要小看种植业,在如今这个年代,全地球能把这玩明白的也没几个,这都是高手,中国长期嚣张的底气就是种地种的好。
所以,国以农为本,而春耕就是农事之本,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三、四月份,易、定两州十数万户搞春耕,要在短短月余完成镇内数百万亩田土的耕种,想想都让人上头。郑老板屠子出身,杀猪宰羊他在行,但是种地?哪搞得了这事。虽然镇中旧有文官属吏全额留用,但是山海般的公文堆上案头,直接就将咱郑节度淹没了。
只能两眼一闭,爱咋咋地。
再就是军队。
射日军很快要回驻幽州,义武怎么办?李三郎从幽州来信,意思说毅勇军也要大部回归幽州,只给他老郑留下一二千老兵,让他在义武自己募兵操练。番号都给他想好了,北平军。这么搞,从程序上没问题,一方节度使上任,都是自募僚属、护军,原来的兵将里除少量亲军,肯定是不能都带走。毅勇军虽一直是郑哥统领,但说到底这是李圣人养的兵,是卢龙镇的牙兵,能给他留下一二千老兵做军官团,这是很仗义了。
但是咱老黑不能干啊。
才杀了许多义武军将,一二千人能镇得住场面么?再说南边朱老三说不定啥时候就杀过来,新募兵能顶个卵用。
当然,李三是在与他商量,不是定论。郑大帅一边苦熬春耕,一边跟几个心腹兵头想方设法跟李老三打笔墨官司,中心思想就一点,不管怎么说,兵一个也不给。挨到四月春耕稀里糊涂弄完,听说李大郎从塞外回到幽州,郑守义立刻让大舅哥看好家,自己快马就到幽州拜见大哥来了。
大李子走了趟塞外,回到幽州已是四月底五月初,虽然辛苦,但成效显着。塞北胡儿们为了争取一个南下的名额,据说都有殴伤人命,军心可用哇。郑二同样不负重托,如愿拿下了义武。这样,有了义武、义昌挡一挡,卢龙就踏实不少。南边消息,李全忠跟晋王还在玩命打,大李子甚至在想要不要走趟成德,王镕这狗日的去年撩拨汴军来打自己,这账得算啊。郑二来了,刚好可以商量。
看着老黑,李大郎就觉欢喜,正要夸奖几句,郑大帅先抱怨开了:“哥啊。别事不说,三郎要将毅勇军拿走,这,这这……不仗义啊。非是俺说丧气话,义武这帮杀才,也就种田还成。去岁都被汴军打成筛子了,靠彼辈俺可别活了。还打成德,人家不打过来俺得烧高香。”
其实义武人未必不能战,河朔多好勇斗狠之徒,问题是义武他穷啊。
牙兵一人每年粮赐是十二石粮,衣赐是七匹绢,在营还得吃粮十二石左右,加上军资器械损耗、杂七杂八开销,全部折粮,一岁至少三十六石,只多不少。养一万牙兵,一岁就要三十六万石粮打底。
这还没算养马钱呢。一匹战马一天就吃十斤粮,顶三个多兵。
此外,各级军将待遇更高。
官吏俸禄要不要发?外镇军、州县兵要不要养?
并且上面这都是不打仗的开销。
那么义武镇的收入几何呢?
全镇主要是两税收入。易、定两州五万多顷田,一年总收成五百多六百万石粮,看着不少。但全镇大约十三万户,扣除口粮、种子,不论什么名目、不论怎么搜刮,除非他丧心病狂不顾民人死活,否则,一年也只能征粮百多万石,肯定没有二百万。好在易、定盛产桑麻,基本家家户户种桑养蚕搞织布,每岁还能收点绢帛,有个二三十万匹。
也是杯水车薪呀。
当然,理论上藩镇还有营田、傕税商税等杂税收入,做买卖亦能赚钱。但是,这些跟义武关系大么?
首先,营田主要是在边镇,人家人少地多有田搞,比如在营州,这些年垦田上万顷,除了分给军士们的,很多是招募屯丁耕作,都是营田收入。可恨义武恰恰是人多地少,户均三十多亩地,营个屁的田。
杂税主要是盐铁、榷酒、茶税、商税。瞧瞧,除了酒,义武跟哪个还能沾上边?是有盐池还是有铁山,还是产茶树。商税,呵呵,易、定有什么要命的关隘还是要津,有商队必须经过的吗?
至于做买卖,那更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且,按道理藩镇还得向朝廷上供呢,至少按收入的三成左右。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当然,像义武这样的忠顺节镇,从前朝廷会再拨下钱粮。养狗得给点好处不是。问题是现在朝廷还有钱么?天子都被中官儿拿下了,玩闹一样,是有心还是有力来管他?而且义武如今也不是忠顺节镇了呀。那么,给朝廷还上供不上供?老王家一直是上供的,郑大帅呢?就算不给朝廷,作为卢龙的属镇,给大李子上供怕是跑不了吧。
算来算去,还有几个钱养兵?
为什么义武兵拉稀,穷病闹得嘛。
郑老板这才真切地感觉坐在了铁板上,底下还烧得红彤彤,屁股都快熟了。这次来,就是要跟大李子掰扯明白。看他义愤填膺的委屈样,李圣拉下脸对弟弟道:“三郎,看你给郑大帅逼得。”
一句“郑大帅”说得老黑形容一滞,李老三憋着笑,道:“郑兄,知道你难,可是幽州也难呐。刘仁恭送了五万多精壮,一人二十匹绢赔下去,仅仅抚恤就要百多万,又给免了些赋税,里外里亏了多少。咱们打了这些年,弟兄们也有伤亡,尤其这两年损伤越来越大,阵亡者每户每岁要给十斛粮、一石盐、二只羊,若特别困难,还得加钱。而且以后仗只会越打越大,伤亡只会越来越多。
去岁,仓底全都打空,营州那边还要垦田、移民,哪里不要钱?老三都加上怀远军、靖塞军、卢龙军、铁枪都、亲军营和保定军,仅牙兵这就有三万三千多,还有这些马匹,一岁养牙兵之费折钱便是百万贯起步。
州兵、辅军我还没算呢。
官吏俸禄要不要发?各项建设要不要管?
咱现在家大业大,花销更大。卢龙镇九个州,去岁两税、杂税、商税等加总折钱区区一百三十余万贯。上供朝廷我用盐糊弄过去,仍是入不敷出。给义昌送去许多粮,不要算钱么?
义武好歹给分担些。
你兵也不给,钱也不给,合适么?不合适吧!”
三万兵要这么多钱么?二哥也算不明白呀。“我没说啥也不出啊。”乱归乱,郑守义高叫着先辩驳一句,然后对着大李道,“哥啊。我是这么想。要那许多州兵都白瞎,易、定二州,有个三二千州县兵看城门足够。牙兵好歹要一万一二千,全镇只养一万五千兵,苦一点,一岁大约七八十万石粮能够。其他各项再花销些,估计能在一百万石粮以内。再有多余,都送来贴补镇里。”
李三郎阴阳怪气地说:“你那兵这么贵?万多兵就要七八十万石粮?”
如今吧,钱制很混乱,粮价物价也是随行就市,这么复杂的问题,郑大帅也没啥经验,实在是倒腾不过来怎么折钱,怎么折粮,乱得一批,先吼一嗓子再说。“畜生不要吃么?万多牙兵,二万匹马骡得有吧。”从前跟着大李混,这些不用操心,如今真是要了亲命。为捣鼓义武这点破事,郑老板跟手下一帮算数都困难的杀才们废寝忘食,搞得焦头烂额,到现在二哥也不很肯定这个账是对是错。
李三郎很清楚账有问题。别的都不说,就养马一项就不对。在山北有大片草场给马爷们啃,显不出来,到塞内就得喂粮了,二万匹马,哪怕驮畜待遇差些,一年也得吃掉上百万石精料,哪怕是多吃豆料少吃粟麦,或者大量种牧草替代,一百万石粮也养不起这些兵马。但他不说呀,却拿话来顶老黑,道:“那按你所说,一岁留镇一百万石粮,其余都运来幽州。”
“不不不不不。”郑守义连忙摆手否认。
李崇武毫不松口,双手一摊,道:“方才你亲口说每年不要一百万石粮就够。我给取整一百万,你还占便宜呢。”
老郑一头糨糊,他不敢应啊。尤其李三郎应得越痛快,越觉着里头有事,一时又想不明白。但这确实是自己说的,咋整?脑筋一转,老黑道:“这是在营所需,一旦有事便不够了,还要多留些。”感觉也就这个理由靠谱。
李老三步步紧逼,道:“那你说留多少?”
“这个……
郑大帅支吾半晌也憋不出个响屁,真是急得抓耳挠腮,顶门噗噗冒汗。
看他为难,大李子好心劝道:“这样,今岁暂按一百万石粮留镇,若要你出兵,所费军粮由幽州负担。到岁末再看,若足用就以为定例,若不足再商量。都是一家人嘛。如何?”
糊涂老板郑二哥想想,反正还能再谈,便道:“那,那成吧。”
“毅勇军何时回幽州?”
这事儿郑大帅都搞糊涂搞忘了,没想到李老三主动提起,黑哥直接就窜了,叫道:“李三郎你成心么。留这点老兵?你也打过仗,此中情由还用我说么?”丢开李三,老黑只找大李说话,“哥啊。这新募军士没那容易。有毅勇军垫底,俺说话还有些分量,若按三郎这个搞法,俺可全完了。”
李老三一本正经地说:“没这个规矩啊。给你二千老兵,其实也只要你一半。义武都给你了,再把毅勇军全拉走,不合适吧。毅勇军全员铁甲,给你留一半,所配军马也让你拉走五千,可以啦。朱全忠到汴州也就数百老弟兄,那才几匹马几条枪?郑兄还比不过个朱三儿么?”
这话可给老黑堵得够呛。也不等他想好答语,李崇武一拍大腿,装作愤愤道:“当初大兄说打下义武给你做节度使我就不同意,但大兄说郑郎辛苦十载,当给。也给弟兄们立个榜样。
倒非说不该给你,我直说别介意啊,关键你郑二不是这块料啊。
治镇与领一二万军士他不一样。郑郎你做领兵大将没毛病,俺也服气,但是治镇,你自己说靠谱么?就今岁这个春耕,我就问你,义武一共种粟、麦多少,稻子有多少?还有多少地可种牧草养牲畜?镇中役畜足否?都不知道吧。
德不配位这是害了你。要么这样,就这条件咱问问老张、老秦,哦,老张有点远,不成你问问李承嗣,看他们应不应。若都不应,那咱们再谈,若有人应,实在不成咱们就别勉强了?”
光化四年。
开年就有大新闻。
李鸦儿居然向朱全忠低头,太阳这是打西边出来了。
是这么个事情。
朱三哥既然决定向西,也就果断出手。
正月,汴将张存敬将兵三万,奔袭绛、晋,二州无备,纷纷归降。几乎同时,东平王亲领二万兵袭取了泽州。正月没出,河东的南大门就全线告急。汴兵突至,河中节度使王珂无力自保,急向老丈人求救,奈何李克用如今不比当年,正着急夺回泽州无兵可救,只好劝说王珂去长安躲灾。至于河中么,不行先不要了。
二月,晋将李嗣昭反攻泽州,朱全忠果断转进,没跟他硬拼,只是死死将李嗣昭拖住,让他无力去给张存敬添堵。张存敬遂得专心攻取河中,王珂狗屁不会,老丈人又靠不住,只好出奔西京避难,岂料桥坏无法西渡,没跑成,走投无路降了。自广明元年王重荣占据河中以来,王氏治镇二十二年,自此归于东平王矣。
即得河中,朱大帅整顿军马就准备跟李鸦儿掰掰腕子。眼见汴兵势大,李克用居然就遣使过来,欲赔钱修好。遥想李鸦儿早年造反,就算被打到塞北鞑靼部舔伤,都不肯低头。上源驿之变以来,李鸦儿将朱三视作生死仇敌,来回打了十七八年,如今却忍辱向仇敌乞和,可想而知是何等憋屈,何等无奈。
但东平王是何等人。趁你病要你命,绝不手软。
三月,汴兵大举北进,下沁州,夺泽、潞。
四月,兵锋直逼晋阳,城中大恐。
这简直是将李鸦儿的脸扔在地上,还踏上一万只脚!独眼龙羞恼至极,拼死抵抗。幸亏老天爷帮忙,连降大雨近月,道路难行,汴军粮草不济,军士多病,只好于五月退兵。但三哥留下了大将丁会镇守泽、潞,加上西边的晋、绛两州亦在汴军之手,等于死死捏住了河东的两扇南大门。
算上前面葛从周那次,汴兵这已是第二次打进河东了,虽然都是虎头蛇尾,可是这个态势,那就非常喜人。
五月二十二日,天子诏以朱全忠为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节度使,至此,东平王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雄藩。曾经雄踞河东的李鸦儿,则是外围全失,颓势尽显。
可惜郑老板却没心情欣赏这场大戏,短短数月,黑哥都快疯了。
大李子金字招牌,言必信,行必果。拿下义武后,李节度本人还在辽东城办聚会,就已由留在幽州的监军使张忠向朝廷上书,荐举郑守义为新任义武节度使。正月里,天子复辟不久,惊魂未定,不想招惹是非,并且朝廷是在凤翔兵锋之下,李茂贞也不想跟河东、卢龙再有恩怨,进奏院将事情递上去,朝廷顺水推舟,事情竟办成了。于是乎,光化四年二月,郑守义正式成为“义武军节度易定等州观察处置北平军等使”,简称义武军节度使。
义武,从此姓郑了!
此时,郑大帅已接收了易、定全境,又得朝廷敕书,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节度使了。穿着节度使的锦袍,郑哥着实骚包了几天,还专门遣人给远在柳城的母大虫报喜。毅勇军上下更是一派欢腾,郑哥做了节度使,老弟兄还不水涨船高?为了分配官职,弟兄们吵吵闹闹非常热闹,看得郑哥心情大好。
可惜没开心几天,郑大帅就乐不出来了。
依唐制,节度使是民政军政一把抓,权力大,责任也大。
首先是春耕。
国以农为本。不要看到“农”这个字就翻白眼,以为很低端,这是大唐,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而农业中的高阶就是种植业。休要小看种植业,在如今这个年代,全地球能把这玩明白的也没几个,这都是高手,中国长期嚣张的底气就是种地种的好。
所以,国以农为本,而春耕就是农事之本,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三、四月份,易、定两州十数万户搞春耕,要在短短月余完成镇内数百万亩田土的耕种,想想都让人上头。郑老板屠子出身,杀猪宰羊他在行,但是种地?哪搞得了这事。虽然镇中旧有文官属吏全额留用,但是山海般的公文堆上案头,直接就将咱郑节度淹没了。
只能两眼一闭,爱咋咋地。
再就是军队。
射日军很快要回驻幽州,义武怎么办?李三郎从幽州来信,意思说毅勇军也要大部回归幽州,只给他老郑留下一二千老兵,让他在义武自己募兵操练。番号都给他想好了,北平军。这么搞,从程序上没问题,一方节度使上任,都是自募僚属、护军,原来的兵将里除少量亲军,肯定是不能都带走。毅勇军虽一直是郑哥统领,但说到底这是李圣人养的兵,是卢龙镇的牙兵,能给他留下一二千老兵做军官团,这是很仗义了。
但是咱老黑不能干啊。
才杀了许多义武军将,一二千人能镇得住场面么?再说南边朱老三说不定啥时候就杀过来,新募兵能顶个卵用。
当然,李三是在与他商量,不是定论。郑大帅一边苦熬春耕,一边跟几个心腹兵头想方设法跟李老三打笔墨官司,中心思想就一点,不管怎么说,兵一个也不给。挨到四月春耕稀里糊涂弄完,听说李大郎从塞外回到幽州,郑守义立刻让大舅哥看好家,自己快马就到幽州拜见大哥来了。
大李子走了趟塞外,回到幽州已是四月底五月初,虽然辛苦,但成效显着。塞北胡儿们为了争取一个南下的名额,据说都有殴伤人命,军心可用哇。郑二同样不负重托,如愿拿下了义武。这样,有了义武、义昌挡一挡,卢龙就踏实不少。南边消息,李全忠跟晋王还在玩命打,大李子甚至在想要不要走趟成德,王镕这狗日的去年撩拨汴军来打自己,这账得算啊。郑二来了,刚好可以商量。
看着老黑,李大郎就觉欢喜,正要夸奖几句,郑大帅先抱怨开了:“哥啊。别事不说,三郎要将毅勇军拿走,这,这这……不仗义啊。非是俺说丧气话,义武这帮杀才,也就种田还成。去岁都被汴军打成筛子了,靠彼辈俺可别活了。还打成德,人家不打过来俺得烧高香。”
其实义武人未必不能战,河朔多好勇斗狠之徒,问题是义武他穷啊。
牙兵一人每年粮赐是十二石粮,衣赐是七匹绢,在营还得吃粮十二石左右,加上军资器械损耗、杂七杂八开销,全部折粮,一岁至少三十六石,只多不少。养一万牙兵,一岁就要三十六万石粮打底。
这还没算养马钱呢。一匹战马一天就吃十斤粮,顶三个多兵。
此外,各级军将待遇更高。
官吏俸禄要不要发?外镇军、州县兵要不要养?
并且上面这都是不打仗的开销。
那么义武镇的收入几何呢?
全镇主要是两税收入。易、定两州五万多顷田,一年总收成五百多六百万石粮,看着不少。但全镇大约十三万户,扣除口粮、种子,不论什么名目、不论怎么搜刮,除非他丧心病狂不顾民人死活,否则,一年也只能征粮百多万石,肯定没有二百万。好在易、定盛产桑麻,基本家家户户种桑养蚕搞织布,每岁还能收点绢帛,有个二三十万匹。
也是杯水车薪呀。
当然,理论上藩镇还有营田、傕税商税等杂税收入,做买卖亦能赚钱。但是,这些跟义武关系大么?
首先,营田主要是在边镇,人家人少地多有田搞,比如在营州,这些年垦田上万顷,除了分给军士们的,很多是招募屯丁耕作,都是营田收入。可恨义武恰恰是人多地少,户均三十多亩地,营个屁的田。
杂税主要是盐铁、榷酒、茶税、商税。瞧瞧,除了酒,义武跟哪个还能沾上边?是有盐池还是有铁山,还是产茶树。商税,呵呵,易、定有什么要命的关隘还是要津,有商队必须经过的吗?
至于做买卖,那更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且,按道理藩镇还得向朝廷上供呢,至少按收入的三成左右。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当然,像义武这样的忠顺节镇,从前朝廷会再拨下钱粮。养狗得给点好处不是。问题是现在朝廷还有钱么?天子都被中官儿拿下了,玩闹一样,是有心还是有力来管他?而且义武如今也不是忠顺节镇了呀。那么,给朝廷还上供不上供?老王家一直是上供的,郑大帅呢?就算不给朝廷,作为卢龙的属镇,给大李子上供怕是跑不了吧。
算来算去,还有几个钱养兵?
为什么义武兵拉稀,穷病闹得嘛。
郑老板这才真切地感觉坐在了铁板上,底下还烧得红彤彤,屁股都快熟了。这次来,就是要跟大李子掰扯明白。看他义愤填膺的委屈样,李圣拉下脸对弟弟道:“三郎,看你给郑大帅逼得。”
一句“郑大帅”说得老黑形容一滞,李老三憋着笑,道:“郑兄,知道你难,可是幽州也难呐。刘仁恭送了五万多精壮,一人二十匹绢赔下去,仅仅抚恤就要百多万,又给免了些赋税,里外里亏了多少。咱们打了这些年,弟兄们也有伤亡,尤其这两年损伤越来越大,阵亡者每户每岁要给十斛粮、一石盐、二只羊,若特别困难,还得加钱。而且以后仗只会越打越大,伤亡只会越来越多。
去岁,仓底全都打空,营州那边还要垦田、移民,哪里不要钱?老三都加上怀远军、靖塞军、卢龙军、铁枪都、亲军营和保定军,仅牙兵这就有三万三千多,还有这些马匹,一岁养牙兵之费折钱便是百万贯起步。
州兵、辅军我还没算呢。
官吏俸禄要不要发?各项建设要不要管?
咱现在家大业大,花销更大。卢龙镇九个州,去岁两税、杂税、商税等加总折钱区区一百三十余万贯。上供朝廷我用盐糊弄过去,仍是入不敷出。给义昌送去许多粮,不要算钱么?
义武好歹给分担些。
你兵也不给,钱也不给,合适么?不合适吧!”
三万兵要这么多钱么?二哥也算不明白呀。“我没说啥也不出啊。”乱归乱,郑守义高叫着先辩驳一句,然后对着大李道,“哥啊。我是这么想。要那许多州兵都白瞎,易、定二州,有个三二千州县兵看城门足够。牙兵好歹要一万一二千,全镇只养一万五千兵,苦一点,一岁大约七八十万石粮能够。其他各项再花销些,估计能在一百万石粮以内。再有多余,都送来贴补镇里。”
李三郎阴阳怪气地说:“你那兵这么贵?万多兵就要七八十万石粮?”
如今吧,钱制很混乱,粮价物价也是随行就市,这么复杂的问题,郑大帅也没啥经验,实在是倒腾不过来怎么折钱,怎么折粮,乱得一批,先吼一嗓子再说。“畜生不要吃么?万多牙兵,二万匹马骡得有吧。”从前跟着大李混,这些不用操心,如今真是要了亲命。为捣鼓义武这点破事,郑老板跟手下一帮算数都困难的杀才们废寝忘食,搞得焦头烂额,到现在二哥也不很肯定这个账是对是错。
李三郎很清楚账有问题。别的都不说,就养马一项就不对。在山北有大片草场给马爷们啃,显不出来,到塞内就得喂粮了,二万匹马,哪怕驮畜待遇差些,一年也得吃掉上百万石精料,哪怕是多吃豆料少吃粟麦,或者大量种牧草替代,一百万石粮也养不起这些兵马。但他不说呀,却拿话来顶老黑,道:“那按你所说,一岁留镇一百万石粮,其余都运来幽州。”
“不不不不不。”郑守义连忙摆手否认。
李崇武毫不松口,双手一摊,道:“方才你亲口说每年不要一百万石粮就够。我给取整一百万,你还占便宜呢。”
老郑一头糨糊,他不敢应啊。尤其李三郎应得越痛快,越觉着里头有事,一时又想不明白。但这确实是自己说的,咋整?脑筋一转,老黑道:“这是在营所需,一旦有事便不够了,还要多留些。”感觉也就这个理由靠谱。
李老三步步紧逼,道:“那你说留多少?”
“这个……
郑大帅支吾半晌也憋不出个响屁,真是急得抓耳挠腮,顶门噗噗冒汗。
看他为难,大李子好心劝道:“这样,今岁暂按一百万石粮留镇,若要你出兵,所费军粮由幽州负担。到岁末再看,若足用就以为定例,若不足再商量。都是一家人嘛。如何?”
糊涂老板郑二哥想想,反正还能再谈,便道:“那,那成吧。”
“毅勇军何时回幽州?”
这事儿郑大帅都搞糊涂搞忘了,没想到李老三主动提起,黑哥直接就窜了,叫道:“李三郎你成心么。留这点老兵?你也打过仗,此中情由还用我说么?”丢开李三,老黑只找大李说话,“哥啊。这新募军士没那容易。有毅勇军垫底,俺说话还有些分量,若按三郎这个搞法,俺可全完了。”
李老三一本正经地说:“没这个规矩啊。给你二千老兵,其实也只要你一半。义武都给你了,再把毅勇军全拉走,不合适吧。毅勇军全员铁甲,给你留一半,所配军马也让你拉走五千,可以啦。朱全忠到汴州也就数百老弟兄,那才几匹马几条枪?郑兄还比不过个朱三儿么?”
这话可给老黑堵得够呛。也不等他想好答语,李崇武一拍大腿,装作愤愤道:“当初大兄说打下义武给你做节度使我就不同意,但大兄说郑郎辛苦十载,当给。也给弟兄们立个榜样。
倒非说不该给你,我直说别介意啊,关键你郑二不是这块料啊。
治镇与领一二万军士他不一样。郑郎你做领兵大将没毛病,俺也服气,但是治镇,你自己说靠谱么?就今岁这个春耕,我就问你,义武一共种粟、麦多少,稻子有多少?还有多少地可种牧草养牲畜?镇中役畜足否?都不知道吧。
德不配位这是害了你。要么这样,就这条件咱问问老张、老秦,哦,老张有点远,不成你问问李承嗣,看他们应不应。若都不应,那咱们再谈,若有人应,实在不成咱们就别勉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