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天启录 > 第八十八章 中医和中药(一)

第八十八章 中医和中药(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有孝按着历史上的朱由校给第一个孩子起的名字就叫朱慈燃,朱有孝也懒得在费脑筋了。

    朱有孝通过张嫣皇后生孩子这件事想到了一个严峻的事情,那就是在这个时代的医疗问题,就像张嫣皇后这样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会发生母子双亡的悲剧,因为自己是皇帝,所以可以调动京城的所有医生来帮忙,一般老百姓肯定做不到,就是一般大户人家也难做到,所以就必须做到一般医生的普及工作。

    其实,无论是中医或是后世的西医,她们的来源都差不多,只不过由于后来由于西方的化学科学发展的比较早,造成西医化学化了,所以现在的西药在国内叫做化学药,化学药的好处在于可以精确计量、见证下药、药效迅速等特点,但是缺点更明显,那就是治标不治本,还容易引起抗药,就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化学药的研究速度永远赶不上病毒的进化速度,迫使不断的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去更新的化学药,造成的结果就是新药暴利、滥用。这方面无论是人用药还是农药都在这种范围之内。

    举个明显的例子,青霉素,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研制成功时,它的价格堪比黄金,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就几乎是白菜价了,并且在七十年代使用四十到八十万单位,到了九十年代就开始使用一百六十万到四百万单位的了,可想而知,这种东西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有多差,到了二十一世纪,几乎就很少有医生再用着这种抗生素来治病了。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青蒿素,它是我国著名女科学家屠呦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古典医书里发现的治疗疟疾的方子,当青蒿素被用化学方法提取之后,疗效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到现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就发现疟疾对它的抗药性增加了一倍,只好接着再研究、再提纯。

    中医中药的缺点也是很明显,多数人认为它的见效慢,甚至认为中医是骗人的巫术,望、闻、切、问是故弄玄虚的花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是对于中医中药的不理解。中医的来源出于巫术,这是毫无疑问的,其实包括西医的来源也是同样的那是在先古时代,人们对于各种自然现象的不理解,驱巫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崇拜和敬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不断了解,逐渐把巫术和医术分别开来,西医逐渐向化学方向发展,而中医因为亚洲地区的科技发展较晚,没有向这方面发展而已,其实这也是中国人的幸运,不然的话中医中药也会逐渐淡出、消失的。

    中医中药治病其实并不慢,只不过多数时候是判断不准,这是医生个人的医术问题。自古以来中医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代代相传,再加上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药物针对各地的疾病使用不同,又没有系统的、统一的理论指导,结果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派别,又为了各自的饭碗互相攻击,所以到了现代中医中药就到了被人误解的地步。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是亲身经历的,一位哺乳期妇女结奶了,就是西医说的乳腺堵塞了,先打针后输液,整整七天高烧不退,医生束手无策,就准备动手术了,结果碰到一位土医生,见此症状就很简单的使用了一钱鹿角皮屑,用热开水冲服,盖上被子睡了两个小时,醒来后什么事也没有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神奇,这只是这位土医生判断对了发病的原因,而且此人对于该药的使用症状非常了解,但是你要让他去看别的病,还真不一定能行,这也叫术业有专攻吧。

    中医中药在我国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也不相同,在周朝有名医扁鹊,这是传说中的人物,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几个人的故事。在汉朝末年战乱的年代,伤病无数、瘟疫四起,同时也成就了张仲景、华佗这样的名医,中医在这个阶段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中医在这时候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著名的药王孙思邈写出了《千金药方》,集国家之力制订了《唐本草》。到了明朝也是集国家之力编著了《永乐药典》,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即使在现代社会还在使用。可惜的是到了近代受到西方功利主义的影响,真正潜身学医、修书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西药的功利性利润,致使中医日渐趋衰,让人们对于中医中药的作用失去了信心。

    朱有孝的目的就是在中医药受到化学药、西医冲击之前,要建立一套全面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简单易懂的中医药理论系统,像什么悬丝把脉之类的有些神乎其神的东西就不要再出现了,就真有人有这种技术也得是天才中的天才才能做到,他需要的是只要有中等以上质资的人就可以理解学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医药的知识普及到广大的老百姓之中,只要老百姓都能正确认识到了中医药的好处,那就不会发生以后的中医药不如西医药好了,这样只有中医药干掉西医,而不会自身衰落。

    在现代社会所谓的中西医结合,结合的结果是中药西制方法,中药西制的结果是吞没了传统的制药方法,只提取到了某些已知化学的成分,而其他的具有辅助作用的有效成分却自动过滤掉了,致使效果越来越差,即比不上化学药效果好,也比不上传统制药的效果,用个成语说叫做“邯郸学步”,失掉了自己的,也没有学会别人的东西。

    再一个重要的事情是中药的组方比较麻烦,分为君、臣、佐、使等,简单的三、五味就可以使用或者单味就可以使用的较少,也许是组方的时候判断不了单味药的疗效,所以复方制剂较多,最多的见过七十多味中药组成的方子,像这样的方药最好是别再有,最好就是六、七味药别超过七、八味中药就组一个方子,凡是药效基本相同的尽量减少使用味数。

    说做就做是朱有孝的一贯个性,这个事也不需要和多少人商量,皇宫里的太医就有很多,各类派别的也是应有尽有,至于藏书,那还有比皇宫里太医院藏书更多的吗?朱有孝找来了皇宫里医术理论最为高明的太医,准备和他咨询一下这件事的可行性,然后看看建立起一个稍具规模的中医中药学校需要花上多少钱,如果太多了就和孙承宗商量,如果不需要太多的钱就当大明的腾龙银行为自己打广告了。

    结果,朱有孝悲剧了,太医认为不可能做成这件事,原因是每一个医生都想保证自己的饭碗,谁会把自己祖宗八代以及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经验与别人共享呢。朱有孝刚开始也觉得这老太医的说法有些道理,但是朱有孝并不气馁,又找了几个年轻的刚进入太医院的的太医,再次询问的结果却是大吃一惊,这些人认为如果真是做到朱有孝的想法,那么会有非常多的人愿意来参与这件事,也不会费用多少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