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前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今天虽然放假,但教导队内被作为队官培养的那五十名军官都在紧张地准备,复习他们这段时间学到的东西……除了许平。
nbsp;
“吁——”
nbsp;
金神通拉住战马,等他转过身来,许平也策马赶到。金神通看着满头大汗的许平,笑道:“许兄的马术有提高,不过还是慢了些。”
nbsp;
“是啊。”许平喘着粗气。刚才金神通領着他跑了老大的一圈,现在许平的身上累得快要散架一般。他一边擦汗一边说道:“平日实在很忙,教导队里训练马也轮不过来,也就是到金兄这里才能好好骑一会儿。”
nbsp;
国家烽火遍地,到处都急需战马,新军的战马数目有限。按理说,既然打算训练骑兵就不能心疼战马,可是教导队和新军尚未作战,却每月都有大批马匹死亡的情况还是不断受到御史弹劾,很多文臣都认为新军这是在糜费军资。教导队这种非战斗培训单位,每次报上战马损失时,兵部总是怨气冲天,一再扬言要派人下来彻查,甚至停止向教导队供马。在这种情况下,教导队内部也只好限制学员对马匹的使用。
nbsp;
许平想练习马术的时候懒得去教导队那里排队,总是凭着自己和金神通的关系,跑到直卫军营里来用直卫的战马。等许平把满头的汗水擦去后,金神通问道:“今天痛快了么?”
nbsp;
“痛快了!多亏金兄了。要说还是直卫好啊,不但战马充足,每个士兵都能配四把手铳。”许平一脸满足地跳下马,牵着它走向路边的树荫:“这马也好,比教导队的马要高大得多。”
nbsp;
“这些军马每一匹都是我去挑来的,没有一匹马我没有亲眼看过,而且直卫为每一匹马另付给兵部十两银子。”金神通跟着一起走到树荫下,爱惜地抚摸着他的坐骑:“如果你不去找兵部据理力争,他们随便给你点小马就算打发了,二、三百斤如同驴一样的小马,连驮辎重都不行。”
nbsp;
许平对金神通说出自己的担忧:“听宋教官说,每个合格骑兵的训练时间至少还要加一倍,而现在教导队只能进行简单的训练。”许平担忧地说道:“我很担心我军的骑兵啊,不知道他们在战场上会有何表现。”
nbsp;
“宋教官其实是多虑了,我军骑兵的训练虽然达不到要求,但是比起其他军镇还是要强很多。再说不是还有我吗,我会严格操练他们的。”
nbsp;
“其他军镇缺马的问题,应该比我们新军还严重吧?”
nbsp;
“当然,侯爷背地里发牢骚说,我们大明的军队是‘数字化军队’。”金神通说完这句话后,不由得笑起来。
nbsp;
“数字?数字化?”许平不明白这词的意思。
nbsp;
“是的,我们大明的军队很多都是账面上的数字,只存在账面上,所以是‘数字化军队’。”金神通眨眨眼:“许兄猜猜看,陕西三边的养马地,账面上有多少军马?”
nbsp;
许平摇头道:“这个我可不知道。”
nbsp;
“有五十七万匹军马!还有超过二百万匹的母马。”金神通竖起右手大拇指,在许平眼前挥动着加强语气:“账面上,仅仅陕西一地,每年就会有十万匹马驹新生,除了供秦军自用外,陕西每年可以向兵部提供战马一万匹,挽马两万匹,其他各式军马、驿马、种马、驮马超过三万匹。可是……”
nbsp;
金神通微笑着问道:“可是许兄再猜猜,实际大概有多少?实际每岁陕西提供给兵部多少军马?”
nbsp;
许平沉思片刻,终于还是摇头:“我不知道,猜不出来。”
nbsp;
金神通乐不可支的说道:“实际一匹也没有,连马骨头都没有一根!陕西三边的养马不但不能向兵部提供军马,就连秦军自己用的马,也全部要向商人购买。这几百万匹只写在兵部的账面上,除了那些数字什么都没有,这就叫‘数字化军队’。”
nbsp;
“这……”许平很难接受这个答案,他楞了半天,压低声音问道:“这不会是有人在诋毁朝廷吧?这怎么可能瞒过皇上和内阁。”
nbsp;
“许兄不必如此紧张,这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满朝文武无人不知。这些当然瞒不过内阁,不过皇上知不知道就不好说了。”金神通被许平那种小心翼翼的神态逗乐了,说道:“就算皇上心里知道,也绝不会去问的。”
nbsp;
“为什么!?”
nbsp;
“因为我大明的规矩是‘新官不算旧官账’……”金神通告诉许平,陕西这些养马地都是三百年前大明肇造时定下的。几百年下来,土地不是荒芜就是已经被出售、占用,养马地连同军马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每一代官员接任时,都会一本正经地继续把账做下去,这个账其实已经无法追查,从地方到中央,牵扯到的每一个官员其实都在撒谎。任何人如果提出查账的话,那么好多的人都是欺君之罪。不会有任何一个新上任的官员愿意得罪无数的同僚。等到新官员渐渐熬成旧官,从这个位置上离开后,继任的官员也会继续瞪着眼说瞎话。而进入京师的官员们也会像他们的更前任一样,为陕西养马官报上来的数字背书。二百年来,陕西养马数量每二十年增加一成。一年不多、一年不少,就是准准的二十年,而增加的数量也绝不会多一分或是少一分,一定是一成,这样兵部账面上就有了这五十七万匹军马。
nbsp;
许平瞪大了眼睛,喃喃说道:“有这样的事,太荒唐了。”
nbsp;
“就是皇上把侯爷派去陕西监督养马,我是说假如……”金神通说道:“侯爷也得承认确实有五十七万军马,然后每二十年给这个数字加上一成。”
nbsp;
许平虽然理解这里面的道理,但是他还是感到难以接受:“难道从来就没有一个人会去查么?”
nbsp;
“有啊,我大明三百年,只有于忠肃于少保去查过。许兄知道于忠肃大人吧?”
nbsp;
于忠肃就是于谦,冤死多年后才被平反,万历年间,明神宗赐给于谦谥号“忠肃”。许平闻言站起身,肃然答道:“当然知道,于忠肃于大人保卫天子、护持万民,和岳武穆岳少保一起葬在杭州西湖边,愿于、岳两位少保灵前的香火万世不绝。”
nbsp;
“于少保公忠体国,下令清查兵部账册。当时离成祖迁都北京不过几十年,兵部账册上原有的二百万边兵就被于少保勾去了一百零六万,百万军马也被勾去大半。此举虽然为国家节省了巨资,但不知道有多少文武官员因而怀恨在心,更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摘掉了乌纱。”金神通一声长叹,声音中充满无奈和惋惜:“其后于少保深陷囹圄,无人施加援手,谁又敢说和此事完全没有关系呢?于少保殷鉴在前,这二百多年来又有谁还敢去清查账册呢?”
nbsp;
许平低声说道:“自古奸佞总得逞,从来忠良不得活。”
nbsp;
金神通叹息一声,两人仰望天边沉默良久。
nbsp;
金神通振作起精神,问许平:“明日检阅新军,许兄准备得如何?”
nbsp;
这些日子许平一直悉心操练部队,他胸有成竹地答道:“万事俱备。”
nbsp;
“就算是万事俱备,那也还需要东风啊!许兄为何不把卓越勋章戴上?”
nbsp;
“我戴着呢。”许平说着就把黄澄澄的勋章从怀里掏出来。他平日总是把这块勋章小心地藏在胸衣之下。
nbsp;
“明日检阅之后,我估计侯爷可能会召见你们这些就要走马上任的军官。”金神通看着许平的勋章,表情里满是羡慕,说道:“这勋章只发出过三块。”
nbsp;
“我想其中有一块是给宋教官的,我看见宋教官时时戴着它。”
nbsp;
“是啊,宋教官唯恐天下人不知。”金神通恋恋不舍地把目光从那块勋章上挪开,对许平说道:“我觉得许兄也应当如此。”
nbsp;
“我觉得有些太过招摇。”
nbsp;
“不然。明日若是召见众军官,许兄把它系在胸前定能引起侯爷注目,我以为对许兄颇有益处。”
nbsp;
“嗯。金兄说的是。”记得宋建军总是用一根大红绸带把勋章挂在胸前,许平琢磨着今天也去买根亮色的绸带。
nbsp;
金神通又问道:“许兄似乎没有怎么练习过剑术?”
nbsp;
“是啊。”这些日子里许平虽然常来直卫骑马,但是一直没有在剑术、射击上下过什么功夫:“我本来不是骑兵,以后也不会在一线作战,与其练习枪法、剑术,还不如多下些功夫在战阵条例上。”
nbsp;
“这话要是落在别的将军耳中,他们可未必爱听,但是侯爷不同。我就听侯爷说过:‘一个常要自己拔剑的将军,不是一个好将军。’若是明天侯爷问话,许兄尽管畅言所想,侯爷气量宽宏,什么离经叛道的话都不以为怪,甚至很喜欢部下有些古怪的念头。“
nbsp;
“是吗?听说侯爷当年在辽东时,每逢大战,必佩一刀一剑,亲身与建奴大战,不知道是不是这样?”金神通描述的镇东侯,与许平心目的形象可是大相径庭。
nbsp;
“我也听家严说过此事,可是我小时曾向侯爷问起此事,侯爷淡然不以为意,说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被逼得亲自拔剑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nbsp;
金神通又说:“你那个兄弟林光义,我觉得很不错,打算让他先带一果直卫看看。”
nbsp;
林光义是少数被金神通挑到直卫的教导队骑兵学员之一,按说新人要从最低阶的新兵做起,可是既然金神通对他另眼看待那自是另当别论,许平很高兴自己的弟兄能有好的前途:“能得金兄看中,真是他的福气。”
nbsp;
两人翻身上马,缓缓往营地返回。
nbsp;
回到军营时天色已暗,整天和人辩论三国的曹云倒在床上,嘴里叼着一根稻杆在嚼,和江一舟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许平把盔甲解下来收拾齐整,仔细地收好,问道:“这满营的人都哪里去了?”
nbsp;
“好多人今天都操练队形去了,”说话的是江一舟。每个新进军官都急于在明天的检阅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尽管今天放假他们仍然去训练士兵:“还有几个找宋教官摆战棋去了。”
nbsp;
“还是咱们的许教官好整以暇啊。”
nbsp;
曹云的称赞让许平微微一笑。虽然他是工兵军官出身,但是这两个月下来,他各项考核——无论是战术课程、军事条例、还是模拟演练都名列第一。许平坐到两个骑兵学员身边,和他们说起今日的见闻。
nbsp;
“……宣大镇各铁骑营严重缺编,军马也是严重不足。一个铁骑营满编应该有三千官兵、三千五百匹军马,可是最差的一个营据说只有二百多人,四把刀和一顶头盔,军马当然是一匹也没有……”
nbsp;
边军编制趋于瓦解的状况曹云和江一舟也早有耳闻,但是金神通说的情况仍然让他们目瞪口呆。江一舟说:“自古官官相护,没有办法,这些陈年老账想算也算不清啊。都过去上百年了,最先开头做假帐的人估计连骨头都烂了吧。”
nbsp;
许平告诉他们宣大军已经二十六个月不曾发过军饷,江一舟连叫侥幸:“幸好我们是新军,皇上不会欠我们的军饷。
nbsp;
曹云一直叼着他的稻草,斜靠在床上一言不发,脸上满是不以为然的神色。
nbsp;
许平笑道:“曹大人有什么好办法?”
nbsp;
曹云反复咬着他的稻杆,半天蹦出一句话:“我觉得还是应该去查,能查清多少是多少。”
nbsp;
“那么多官员,个个都有门生弟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再说上百年来国家的事都是这样了。”
nbsp;
“或许很难吧,但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就好比当年的辽东一样,几十万官兵都溃败入关,侯爷还有毛帅如果跟着退进关,说声‘辽东的事也就这样了’,谁又能说他们一句不是?可是侯爷带着一百人,毛帅带着二百人,不就创出一番功业么?”
nbsp;
曹云咬断一截稻杆,用力嚼了嚼,又接着咬剩下的:“当年岳少保、于少保若是说声‘国家的事也就这样了’,现在又有谁会给他们上香祭祀呢?文丞相一个书生,赤手空拳地和鞑子铁骑拼命,去为大宋争取一线生机,他可没有说‘国家的事也就这样了’,然后调头去投降鞑子啊。”
nbsp;
曹云的话让许平和江一舟沉默下来,变得神情肃穆。良久,许平点头道:“是啊,这就是岳少保、于少保和文丞相留名青史的道理。”
nbsp;
……
nbsp;
虽然大家都知道检阅部队肯定会很严格,也都对此有着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检阅开始后大家才发现自己大大低估了检阅的细致程度。第一天的整个白天都是队形变换和校场列阵,一直到傍晚才结束。许平指挥着分给他的那百名士兵,从始至终没有休息过,其他的军官和他一样也都快累散了架。这期间练兵总理站在远远的高台上观察着,也没有坐下过一次。
nbsp;
随着夕阳西沉,教导队的军官最后一次给各队打分完毕,许平他们就奉命带着自己的部下回营休息。不出许平所料,午夜时分忽然紧急集合,等官兵们急急忙忙赶到校场后,早等侯在那里负责考核的军官面无表情地再次发布命令,让他们立刻带队分头出发进行夜间行军。
nbsp;
一连两天几乎不停歇地越野行军,骑马的传令兵不时赶上许平的队伍,把临时变更的命令交到许平手里。许平一边行军,一边也要小心地侦查,教导队派出的军官在前路上等待着每一队参与检阅的新军,并为他们的军容、士气和条例贯彻程度评分。
nbsp;
到第三天上午的时候,全队的官兵都变得极度疲劳,路上模拟的伏击、骚扰次数还在不断地增多。
nbsp;
“你的部队发现了埋伏着的敌人,并将敌军驱散,最后损失了两个人,并有五人负伤,击毙敌军十一名。”
nbsp;
教导队的军官根据许平队的表现做出了战果判断,他一边报数,一边把这些数字记录在本上。许平随便指了三个人,“阵亡”的士兵满脸喜悦地退出队伍,跑到路边舒服地坐下,揉着他们酸痛的双腿。许平又下令再制造一个简易担架,把被判定为“重伤”的那个士兵放上去。现在队伍中已经有六个“重伤”成员需要被同伴抬着跟上队伍。
nbsp;
教导队的军官挥手让许平的队伍过去,他和他的手下们则又躲到林间“埋伏”起来,等待下一支队伍。
nbsp;
往前再走一些路途,前面的大道上又出现教导队的人,不过这次的考核军官没有丝毫隐瞒自己行踪的意图,他大马金刀地站在路中间,旁边还有一面表示传令的大旗。
nbsp;
许平快步跑到这个军官面前,对方向着他伸出手:“状况本。”
nbsp;
许平掏出自己这队的状况本交到那个军官手中,对方飞快地在上面记下到达的时辰,然后有力地交还给许平:“行军结束,带队回营。”
nbsp;
“遵命。”
nbsp;
考卷已经答完了,信心十足的许平迫不及待地等着镇东侯给自己打分。(未完待续)
今天虽然放假,但教导队内被作为队官培养的那五十名军官都在紧张地准备,复习他们这段时间学到的东西……除了许平。
nbsp;
“吁——”
nbsp;
金神通拉住战马,等他转过身来,许平也策马赶到。金神通看着满头大汗的许平,笑道:“许兄的马术有提高,不过还是慢了些。”
nbsp;
“是啊。”许平喘着粗气。刚才金神通領着他跑了老大的一圈,现在许平的身上累得快要散架一般。他一边擦汗一边说道:“平日实在很忙,教导队里训练马也轮不过来,也就是到金兄这里才能好好骑一会儿。”
nbsp;
国家烽火遍地,到处都急需战马,新军的战马数目有限。按理说,既然打算训练骑兵就不能心疼战马,可是教导队和新军尚未作战,却每月都有大批马匹死亡的情况还是不断受到御史弹劾,很多文臣都认为新军这是在糜费军资。教导队这种非战斗培训单位,每次报上战马损失时,兵部总是怨气冲天,一再扬言要派人下来彻查,甚至停止向教导队供马。在这种情况下,教导队内部也只好限制学员对马匹的使用。
nbsp;
许平想练习马术的时候懒得去教导队那里排队,总是凭着自己和金神通的关系,跑到直卫军营里来用直卫的战马。等许平把满头的汗水擦去后,金神通问道:“今天痛快了么?”
nbsp;
“痛快了!多亏金兄了。要说还是直卫好啊,不但战马充足,每个士兵都能配四把手铳。”许平一脸满足地跳下马,牵着它走向路边的树荫:“这马也好,比教导队的马要高大得多。”
nbsp;
“这些军马每一匹都是我去挑来的,没有一匹马我没有亲眼看过,而且直卫为每一匹马另付给兵部十两银子。”金神通跟着一起走到树荫下,爱惜地抚摸着他的坐骑:“如果你不去找兵部据理力争,他们随便给你点小马就算打发了,二、三百斤如同驴一样的小马,连驮辎重都不行。”
nbsp;
许平对金神通说出自己的担忧:“听宋教官说,每个合格骑兵的训练时间至少还要加一倍,而现在教导队只能进行简单的训练。”许平担忧地说道:“我很担心我军的骑兵啊,不知道他们在战场上会有何表现。”
nbsp;
“宋教官其实是多虑了,我军骑兵的训练虽然达不到要求,但是比起其他军镇还是要强很多。再说不是还有我吗,我会严格操练他们的。”
nbsp;
“其他军镇缺马的问题,应该比我们新军还严重吧?”
nbsp;
“当然,侯爷背地里发牢骚说,我们大明的军队是‘数字化军队’。”金神通说完这句话后,不由得笑起来。
nbsp;
“数字?数字化?”许平不明白这词的意思。
nbsp;
“是的,我们大明的军队很多都是账面上的数字,只存在账面上,所以是‘数字化军队’。”金神通眨眨眼:“许兄猜猜看,陕西三边的养马地,账面上有多少军马?”
nbsp;
许平摇头道:“这个我可不知道。”
nbsp;
“有五十七万匹军马!还有超过二百万匹的母马。”金神通竖起右手大拇指,在许平眼前挥动着加强语气:“账面上,仅仅陕西一地,每年就会有十万匹马驹新生,除了供秦军自用外,陕西每年可以向兵部提供战马一万匹,挽马两万匹,其他各式军马、驿马、种马、驮马超过三万匹。可是……”
nbsp;
金神通微笑着问道:“可是许兄再猜猜,实际大概有多少?实际每岁陕西提供给兵部多少军马?”
nbsp;
许平沉思片刻,终于还是摇头:“我不知道,猜不出来。”
nbsp;
金神通乐不可支的说道:“实际一匹也没有,连马骨头都没有一根!陕西三边的养马不但不能向兵部提供军马,就连秦军自己用的马,也全部要向商人购买。这几百万匹只写在兵部的账面上,除了那些数字什么都没有,这就叫‘数字化军队’。”
nbsp;
“这……”许平很难接受这个答案,他楞了半天,压低声音问道:“这不会是有人在诋毁朝廷吧?这怎么可能瞒过皇上和内阁。”
nbsp;
“许兄不必如此紧张,这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满朝文武无人不知。这些当然瞒不过内阁,不过皇上知不知道就不好说了。”金神通被许平那种小心翼翼的神态逗乐了,说道:“就算皇上心里知道,也绝不会去问的。”
nbsp;
“为什么!?”
nbsp;
“因为我大明的规矩是‘新官不算旧官账’……”金神通告诉许平,陕西这些养马地都是三百年前大明肇造时定下的。几百年下来,土地不是荒芜就是已经被出售、占用,养马地连同军马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每一代官员接任时,都会一本正经地继续把账做下去,这个账其实已经无法追查,从地方到中央,牵扯到的每一个官员其实都在撒谎。任何人如果提出查账的话,那么好多的人都是欺君之罪。不会有任何一个新上任的官员愿意得罪无数的同僚。等到新官员渐渐熬成旧官,从这个位置上离开后,继任的官员也会继续瞪着眼说瞎话。而进入京师的官员们也会像他们的更前任一样,为陕西养马官报上来的数字背书。二百年来,陕西养马数量每二十年增加一成。一年不多、一年不少,就是准准的二十年,而增加的数量也绝不会多一分或是少一分,一定是一成,这样兵部账面上就有了这五十七万匹军马。
nbsp;
许平瞪大了眼睛,喃喃说道:“有这样的事,太荒唐了。”
nbsp;
“就是皇上把侯爷派去陕西监督养马,我是说假如……”金神通说道:“侯爷也得承认确实有五十七万军马,然后每二十年给这个数字加上一成。”
nbsp;
许平虽然理解这里面的道理,但是他还是感到难以接受:“难道从来就没有一个人会去查么?”
nbsp;
“有啊,我大明三百年,只有于忠肃于少保去查过。许兄知道于忠肃大人吧?”
nbsp;
于忠肃就是于谦,冤死多年后才被平反,万历年间,明神宗赐给于谦谥号“忠肃”。许平闻言站起身,肃然答道:“当然知道,于忠肃于大人保卫天子、护持万民,和岳武穆岳少保一起葬在杭州西湖边,愿于、岳两位少保灵前的香火万世不绝。”
nbsp;
“于少保公忠体国,下令清查兵部账册。当时离成祖迁都北京不过几十年,兵部账册上原有的二百万边兵就被于少保勾去了一百零六万,百万军马也被勾去大半。此举虽然为国家节省了巨资,但不知道有多少文武官员因而怀恨在心,更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摘掉了乌纱。”金神通一声长叹,声音中充满无奈和惋惜:“其后于少保深陷囹圄,无人施加援手,谁又敢说和此事完全没有关系呢?于少保殷鉴在前,这二百多年来又有谁还敢去清查账册呢?”
nbsp;
许平低声说道:“自古奸佞总得逞,从来忠良不得活。”
nbsp;
金神通叹息一声,两人仰望天边沉默良久。
nbsp;
金神通振作起精神,问许平:“明日检阅新军,许兄准备得如何?”
nbsp;
这些日子许平一直悉心操练部队,他胸有成竹地答道:“万事俱备。”
nbsp;
“就算是万事俱备,那也还需要东风啊!许兄为何不把卓越勋章戴上?”
nbsp;
“我戴着呢。”许平说着就把黄澄澄的勋章从怀里掏出来。他平日总是把这块勋章小心地藏在胸衣之下。
nbsp;
“明日检阅之后,我估计侯爷可能会召见你们这些就要走马上任的军官。”金神通看着许平的勋章,表情里满是羡慕,说道:“这勋章只发出过三块。”
nbsp;
“我想其中有一块是给宋教官的,我看见宋教官时时戴着它。”
nbsp;
“是啊,宋教官唯恐天下人不知。”金神通恋恋不舍地把目光从那块勋章上挪开,对许平说道:“我觉得许兄也应当如此。”
nbsp;
“我觉得有些太过招摇。”
nbsp;
“不然。明日若是召见众军官,许兄把它系在胸前定能引起侯爷注目,我以为对许兄颇有益处。”
nbsp;
“嗯。金兄说的是。”记得宋建军总是用一根大红绸带把勋章挂在胸前,许平琢磨着今天也去买根亮色的绸带。
nbsp;
金神通又问道:“许兄似乎没有怎么练习过剑术?”
nbsp;
“是啊。”这些日子里许平虽然常来直卫骑马,但是一直没有在剑术、射击上下过什么功夫:“我本来不是骑兵,以后也不会在一线作战,与其练习枪法、剑术,还不如多下些功夫在战阵条例上。”
nbsp;
“这话要是落在别的将军耳中,他们可未必爱听,但是侯爷不同。我就听侯爷说过:‘一个常要自己拔剑的将军,不是一个好将军。’若是明天侯爷问话,许兄尽管畅言所想,侯爷气量宽宏,什么离经叛道的话都不以为怪,甚至很喜欢部下有些古怪的念头。“
nbsp;
“是吗?听说侯爷当年在辽东时,每逢大战,必佩一刀一剑,亲身与建奴大战,不知道是不是这样?”金神通描述的镇东侯,与许平心目的形象可是大相径庭。
nbsp;
“我也听家严说过此事,可是我小时曾向侯爷问起此事,侯爷淡然不以为意,说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被逼得亲自拔剑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nbsp;
金神通又说:“你那个兄弟林光义,我觉得很不错,打算让他先带一果直卫看看。”
nbsp;
林光义是少数被金神通挑到直卫的教导队骑兵学员之一,按说新人要从最低阶的新兵做起,可是既然金神通对他另眼看待那自是另当别论,许平很高兴自己的弟兄能有好的前途:“能得金兄看中,真是他的福气。”
nbsp;
两人翻身上马,缓缓往营地返回。
nbsp;
回到军营时天色已暗,整天和人辩论三国的曹云倒在床上,嘴里叼着一根稻杆在嚼,和江一舟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许平把盔甲解下来收拾齐整,仔细地收好,问道:“这满营的人都哪里去了?”
nbsp;
“好多人今天都操练队形去了,”说话的是江一舟。每个新进军官都急于在明天的检阅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尽管今天放假他们仍然去训练士兵:“还有几个找宋教官摆战棋去了。”
nbsp;
“还是咱们的许教官好整以暇啊。”
nbsp;
曹云的称赞让许平微微一笑。虽然他是工兵军官出身,但是这两个月下来,他各项考核——无论是战术课程、军事条例、还是模拟演练都名列第一。许平坐到两个骑兵学员身边,和他们说起今日的见闻。
nbsp;
“……宣大镇各铁骑营严重缺编,军马也是严重不足。一个铁骑营满编应该有三千官兵、三千五百匹军马,可是最差的一个营据说只有二百多人,四把刀和一顶头盔,军马当然是一匹也没有……”
nbsp;
边军编制趋于瓦解的状况曹云和江一舟也早有耳闻,但是金神通说的情况仍然让他们目瞪口呆。江一舟说:“自古官官相护,没有办法,这些陈年老账想算也算不清啊。都过去上百年了,最先开头做假帐的人估计连骨头都烂了吧。”
nbsp;
许平告诉他们宣大军已经二十六个月不曾发过军饷,江一舟连叫侥幸:“幸好我们是新军,皇上不会欠我们的军饷。
nbsp;
曹云一直叼着他的稻草,斜靠在床上一言不发,脸上满是不以为然的神色。
nbsp;
许平笑道:“曹大人有什么好办法?”
nbsp;
曹云反复咬着他的稻杆,半天蹦出一句话:“我觉得还是应该去查,能查清多少是多少。”
nbsp;
“那么多官员,个个都有门生弟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再说上百年来国家的事都是这样了。”
nbsp;
“或许很难吧,但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就好比当年的辽东一样,几十万官兵都溃败入关,侯爷还有毛帅如果跟着退进关,说声‘辽东的事也就这样了’,谁又能说他们一句不是?可是侯爷带着一百人,毛帅带着二百人,不就创出一番功业么?”
nbsp;
曹云咬断一截稻杆,用力嚼了嚼,又接着咬剩下的:“当年岳少保、于少保若是说声‘国家的事也就这样了’,现在又有谁会给他们上香祭祀呢?文丞相一个书生,赤手空拳地和鞑子铁骑拼命,去为大宋争取一线生机,他可没有说‘国家的事也就这样了’,然后调头去投降鞑子啊。”
nbsp;
曹云的话让许平和江一舟沉默下来,变得神情肃穆。良久,许平点头道:“是啊,这就是岳少保、于少保和文丞相留名青史的道理。”
nbsp;
……
nbsp;
虽然大家都知道检阅部队肯定会很严格,也都对此有着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检阅开始后大家才发现自己大大低估了检阅的细致程度。第一天的整个白天都是队形变换和校场列阵,一直到傍晚才结束。许平指挥着分给他的那百名士兵,从始至终没有休息过,其他的军官和他一样也都快累散了架。这期间练兵总理站在远远的高台上观察着,也没有坐下过一次。
nbsp;
随着夕阳西沉,教导队的军官最后一次给各队打分完毕,许平他们就奉命带着自己的部下回营休息。不出许平所料,午夜时分忽然紧急集合,等官兵们急急忙忙赶到校场后,早等侯在那里负责考核的军官面无表情地再次发布命令,让他们立刻带队分头出发进行夜间行军。
nbsp;
一连两天几乎不停歇地越野行军,骑马的传令兵不时赶上许平的队伍,把临时变更的命令交到许平手里。许平一边行军,一边也要小心地侦查,教导队派出的军官在前路上等待着每一队参与检阅的新军,并为他们的军容、士气和条例贯彻程度评分。
nbsp;
到第三天上午的时候,全队的官兵都变得极度疲劳,路上模拟的伏击、骚扰次数还在不断地增多。
nbsp;
“你的部队发现了埋伏着的敌人,并将敌军驱散,最后损失了两个人,并有五人负伤,击毙敌军十一名。”
nbsp;
教导队的军官根据许平队的表现做出了战果判断,他一边报数,一边把这些数字记录在本上。许平随便指了三个人,“阵亡”的士兵满脸喜悦地退出队伍,跑到路边舒服地坐下,揉着他们酸痛的双腿。许平又下令再制造一个简易担架,把被判定为“重伤”的那个士兵放上去。现在队伍中已经有六个“重伤”成员需要被同伴抬着跟上队伍。
nbsp;
教导队的军官挥手让许平的队伍过去,他和他的手下们则又躲到林间“埋伏”起来,等待下一支队伍。
nbsp;
往前再走一些路途,前面的大道上又出现教导队的人,不过这次的考核军官没有丝毫隐瞒自己行踪的意图,他大马金刀地站在路中间,旁边还有一面表示传令的大旗。
nbsp;
许平快步跑到这个军官面前,对方向着他伸出手:“状况本。”
nbsp;
许平掏出自己这队的状况本交到那个军官手中,对方飞快地在上面记下到达的时辰,然后有力地交还给许平:“行军结束,带队回营。”
nbsp;
“遵命。”
nbsp;
考卷已经答完了,信心十足的许平迫不及待地等着镇东侯给自己打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