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 > 第31章 设个小目标,一个月赚一百万!

第31章 设个小目标,一个月赚一百万!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炽热的玻璃溶液从熔炉中提取出来,倒入模子铸造成平滑的玻璃板,成型后再次送入窑炉退火,以消除内应力,避免破裂。最终,它静静地等待着冷却的降临。

    “恭喜殿下,可喜可贺,成功了!”

    谷大用望着那片制作完成的透明玻璃,满心欢喜地向殿下祝贺。

    朱厚照轻抚着那晶莹剔透的玻璃,手指间传来的一丝凉意令他心生满足。

    工厂终于能够正式运作,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谷大用,你知道这批玻璃的用途吗?”

    “回禀殿下,第一批玻璃将用于温室的建设。”

    朱厚照早前已吩咐过谷大用,要搭建一批温室,并招募了一些擅长温棚种植的农民。他整理了《温室蔬菜种植实用指南》,提前对他们进行了培训。

    负责温室建造的工匠早已按照这位年轻主人的要求,建好了奇特的温室框架,只是尚未安装屋顶。

    据那位年轻的主人说,未来会用玻璃来覆盖顶部。

    今日见到这玻璃,工匠们无不惊叹,这如薄冰般的物质显得极为珍贵,用玻璃作为温室的瓦片,实在是奢华至极,富人的世界真是难以捉摸。

    不只是工匠,刘瑾、张永和谷大用也无法理解,这些玻璃稍加加工就能成为镜子,一面至少值一万两银子。

    不,不止一万两。以前拍卖会上的镜子尺寸有限,而现在有了专门的玻璃熔炉,能制作出比人还要高的整块玻璃。这么大的玻璃做成镜子,每块的价格会是多少呢?

    而且殿下不是只建了一座温室,而是整整十座,每座占地一分,十座加起来就是一亩地。

    想到要在一亩地上铺满玻璃,刘瑾他们都不禁心痛。

    朱厚照并不在意他们的想法,利用玻璃盈利是迟早的事,眼下最重要的是培育土豆和玉米。

    自上次离宫回来后,朱厚照便找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学习农业知识,亲自为土豆催芽。尽管刘瑾对殿下的新爱好感到好奇,但比起出宫游玩,这无疑是个更好的选择。

    眼见一座温室竣工,朱厚照便带着几位老农开始研究如何在温室里种植土豆。

    朱厚照亲自挥锄挖坑,刘瑾等人怎能让殿下做这样的体力活,上前劝阻却被他一脚推开。

    刘瑾等人面面相觑,既然殿下执意要做,他们也不能闲着。试图帮忙,却被殿下训斥,他们这些人伺候人还行,干起农活只会帮倒忙,遭到了朱厚照的嫌弃。

    实际上,朱厚照自己做得也并非十分熟练,但他要表达的是他的决心。

    我,朱厚照,大明的殿下,对温室中的作物有多么重视,你们必须明白。

    有了高产且适应性强的土豆和玉米,大明的百姓应该不会再忍饥挨饿了。他要让父皇知道,他所说的让每个人都能吃饱饭,并非空洞的承诺。

    夜幕降临,朱厚照携带玻璃工坊新制的样品返回东宫,准备给弘治一个惊喜。乾清宫内,弘治正目睹三位重臣激烈的辩论。户部尚书韩文、兵部尚书刘大夏和礼部尚书张升已争论了半个时辰。弘治听得头痛欲裂,这时通报传来,太子殿下前来问安。弘治心想,让太子参与政务也是好事,于是命太子入内旁听。

    朱厚照步入时,官员们正争论得如火如荼,无人留意到太子殿下的到来。即使察觉,他们也假装未见,争执正酣,哪有工夫行礼,此刻绝不能示弱。弘治见太子进来,示意免礼,并吩咐太监萧敬为太子搬来锦垫。

    朱厚照理解弘治正在忙碌,安静地坐在锦垫上,聆听朝廷巨头们的争论,不,是商议国事。他稍作倾听,便明白争执的核心。钱!明朝北方的鞑靼部和瓦剌部持续骚扰边境,河北至山西的民众深受其害。兵部尚书刘大夏请求朝廷拨款支付欠发的军饷和安抚百姓的银两。河南遭遇罕见洪水,黄河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已有叛乱发生。户部尚书韩文主张用钱赈济灾民。

    而礼部尚书张升则显得最为底气不足,太皇太后即将迎来七十寿辰,明朝以孝治国,按照礼仪应隆重庆祝。弘治已向太皇太后提出简办,她也爽快答应。然而,按照韩文和刘大夏的提议再削减,太皇太后的寿辰会显得过于寒酸,不如不办,届时还有藩王和外国使节会来祝贺。

    三人各执己见,谁都不愿退让,但国库的银两有限,分配不当,事情就会办砸,责任重大,谁又愿意担这个责呢?吵累之后,三人把难题扔给弘治,让他定夺。

    朱厚照看透了,这三人争论到最后,只是把决定权交给皇帝。他说把钱给谁,如果给我的份额少了,到时候别怪我办事不力。朱厚照心中暗骂,这些朝廷官员都是老谋深算的狐狸,老朱家请你们来是解决问题的,你们却把难题留给父皇。

    弘治握着奏章,反复思量,只能妥协,他心一横,决定再次削减太皇太后的寿辰开支,优先满足刘大夏平乱和张升救灾的需求。

    朱厚照听到最后的决定,心中不满。他前世是个孤儿,这辈子格外珍视亲情,见弘治为了节省,连太皇太后的寿辰都要压缩,觉得委屈了家人,于是出声反对:“若再缩减太皇太后的寿辰预算,岂不是让那些前来祝寿的小国嘲笑我们。”原本打算勉强接受弘治提议的三位官员,没想到太子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太子,不得妄议国事。”

    弘治首先责备了朱厚照,好不容易平息了三位大臣的不满,可不能因为太子一句话,又引起新的纷争。

    "太子深居皇宫,不晓民间困苦。可知你衣食所用,皆源于百姓?如今民众生活艰难,太子是否心系黎民呢?"

    刘大夏对弘治的妥协策略早有微词,此刻听太子竟质疑此事,便将怒火直接对准了太子。

    "我大明以孝立国,本宫只是想为太皇太后举办一场体面的寿宴以尽孝道,难道尽孝也有错吗?"

    朱厚照感到愤慨,这刘大夏怎么如此尖酸,一句话就给他扣上了不关心百姓的帽子。

    "太子不懂国家之事,老臣无意与太子深入讨论。"

    见太子拿孝道做借口,刘大夏拂袖而去,不屑与他探讨国是,你不懂,说了也是白说。

    "本宫的确不懂国事,刘大人享受的俸禄同样来自百姓。那刘大人何不亲自解决国事呢?"

    朱厚照忍无可忍,这刘大夏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天天找茬是吧?

    明朝有些官员以直言敢谏着称,弘治勤政廉政,刘大夏无从指责皇上,只好拿太子出气。反正太子早晚要登基,让他提前习惯这种批评也好。

    "国库空虚,目前平叛救灾尚缺一百两银子,太子勿只懂空谈。"

    张升见状,连忙拉住激动的刘大夏,示意他冷静,并出言调解。

    他在心里嘀咕,太子你就别添乱了,我这户部尚书已经为银子的事急得脱发了。

    刘大夏带着怨气说:"太子恐怕不清楚,百万两银子的短缺会造成多大影响。"

    "不就是一百万两银子吗?给本宫一个月,本宫自会解决此事。"

    朝中重臣闻言,无不苦笑。大明一年的税收才不过四百万两,百万两若轻易可得,他们也不必为了银子争论不休了。

    太子年幼无知,何必跟他计较,罢了,散了吧,各自回去处理公务。

    刘大夏离开前还丢下一句:"太子殿下似乎不明白,百万两银子的分量。"

    朱厚照轻笑,反问道:"那如果我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呢?"

    刘大夏摇头,满脸失望,这位大明未来的君主言行实在不可靠。

    "那老臣只好辞职回乡,专心务农了。"

    "希望届时刘大人还记得今日之言。"

    张升和韩文担心两人继续争执,急忙拉着刘大夏离开。

    弘治的身体素来虚弱,刚刚强忍着耐心听完朝臣的唇枪舌剑,此刻又听见太子的轻率之言,愈发感到心力交瘁。

    “唉,看来太子参与国事还为时尚早啊。”

    弘治对太子流露出一丝失望,太子聪明伶俐,怎会不懂得言语的分寸。

    “陛下无需为此忧虑,儿臣必为陛下排忧解困。”

    弘治望向太子那严肃认真的表情,无奈地回应:“照儿的心意是好的。”

    朱厚照看出弘治的疑虑,便将一个大型木箱置于弘治面前,开启木箱后道:“陛下,请看!”

    弘治凝视着开启的木箱,内里是一套晶莹剔透的琉璃茶具。

    弘治惊讶地拿起一只琉璃杯,仔细端详,这杯子竟如水晶般清澈,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帝王,也对此爱不释手。

    “这就是照儿所说的琉璃制品?”

    “是的,西山的琉璃工坊刚刚开工,这是首批样品。”

    “你说的百万银两,就是靠出售这些琉璃杯?”

    “大致如此!”

    “这琉璃杯固然精美,但你确信每月能售出百万两?”

    “并非每月都能,初期作为新鲜事物,利润会较高些。”

    弘治依然不信,朝廷一年的税收才四百万两,太子说靠卖琉璃杯一个月就能赚百万两,岂非异想天开?

    不过就算达不到百万,太子应该也能赚得不少,到时候或许能缓解一些困境。

    “太子也算替朕分担了一些忧愁。”

    弘治勉强给予太子赞赏。

    朱厚照觉得弘治还是有所保留,感觉自己被低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