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曲线图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张恪应邀前往环采阁的当天。皇城,乾阳殿。
最近朝堂上,最核心的议题,就是为了应对大江的汛期,而在做着的各种各样关于人事、物资的调配及准备。依据以往的经验,再过十来天,大江就将进入主汛期。虽然汛期不等于水灾,而且到目前为止,各地报告上来的水文情况普遍向好。然而,随着夏汛主汛期的来临,从皇帝到诸臣工,还是不由得绷紧了神经。因为每一年的这几个月都是最危险最难捱的时候。对朝廷来说,每一次洪水所造成的人命及财产损失,都远远地超过其他的灾难,有时甚至会引发民乱,动摇国本。大水除了导致人命的损伤,还会冲毁房屋,使百姓成为流民;冲毁庄稼,破坏农业收成,造成粮食短缺,物价飞涨;大水过后,还可能会有瘟疫横行;总之,一旦发生大的洪灾,都将使受灾地区,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朝廷每次都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赈灾济民。若能及时有效的抢救民生还好一点。可若是处置稍有不当,没能让灾民及时得到救助,就极有可能在灾区爆发民乱,此等事,历朝历代皆屡有发生。老天爷可不管你谁是皇帝,谁当政,在大自然面前,谁都一样,不会有什么优待。
这一日,当一众大臣按部就班像往年一样地准备着防汛工作时,皇帝突然将一份报告发到了众大臣手中。大臣们接过来一看,报告的标题是《大江水情疏》。不过,这奏疏却不见署名,不知是何原因。
众大臣纷纷打开来看。奏疏洋洋洒洒二十来页。前半部分,是开年以来到这个月为止,大江各个江段每个月的水位增长变化,以及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位的对比。比较特别的是,后半部分,为了能更直观的看出其中的变化,有几页是以图表的方式将数据变化用曲线画出来的。一开始很多大臣都因为没见过这种图表,而看不明白。不过,能站上朝堂的,都不是庸材,研究了一会后,倒也渐得其法,慢慢的看懂了其中的门道。看懂后,却又想到,这图表也不知谁绘制的?倒是能够简单明了的显示出大江各个主要江段,时间与水位对照的变化情况;其中还有与过去五年的水位均值相对比的曲线。而只要看明白了那些曲线图,就能轻易地发现,与过去五年同期的平均水位相比,今年大江中游处有几个地方的水位已经高于过去五年的均值了。这时还不到主汛期了,如果不是看这些图表,还真发现不了这个情况。一时间,众大臣翻来覆去地研究着那些图表,乾阳殿内,除了纸张翻动的声音外,竟再无其他的声音。
忽然略显静寂的大殿内,一个激动的声音响起:"敢问陛下,这奏疏中的这……这些图表是何人绘制的?"
众大臣侧目一看,那出列问话的乃是水部郎中郭守敬。御座上的皇帝闻言看向他,笑了笑,不答反问道:"郭爱卿以为,这图表如何?可还实用?"
郭守敬一向为人直率,闻言直接道:"微臣觉得用此图表,能让人对水情变化有直观清晰的了解,即便是普通人没有水利方面的知识,也能一目了然的看懂。能想出这种记录方法的人,实为干才啊,陛下。不知道究竟是哪位高人,能有此奇思妙想,还请陛下明示。"
皇帝闻言,不住点头微笑,面对众臣工投来的询问目光,却依旧没有回答郭守敬的问题,而是转而望向礼部侍郎周勃,问道:"周爱卿,你觉得呢?"
周勃见皇帝忽然特地来问他,略感奇怪,事出必有因啊。宦海沉浮多年,脑瓜子不由得快速运转开来。忽然,他联想起前日张恪迟迟交不出报告的事情,联系到今日这没有署名的奏疏,及这奏疏中非一般人能有的奇思妙想,忽然之间明白了过来。于是,周勃含笑躬身禀告道:"此事,臣不好发表意见,请陛下恕罪。"
其他大臣闻言,都奇怪的看向他,不知道这老周,说这话是啥意思,什么叫不好发表意见啊?莫名其妙。倒是皇帝盯了他一眼,失笑摇头,倒是没有因此训斥于他。周勃见状,含笑再施一礼,退回班中。君臣心照不宣之间,透露着别样的默契。
皇帝出言道:"此奏疏乃是朕的尚书郎所上的,至于是谁,朕先卖个关子。咱们还是先议议这上面的内容吧。郭爱卿,你是水部主官,你先说说吧。"
郭守敬闻言,出班奏道:"是,陛下。历朝历代对于大江的治理及防患,从来都是重中之重。如今自然也不例外。关于今年以来,大江各段的水文记录,年后也不断的由各地方的水部吏员呈上了京城。依惯例,水部会将所有的记录汇总,按期呈报陛下。只是那些记录太多太杂,要完全看懂,费时费力,而要从中及时准确地推导出水情可能的变仪,更是难如登天。但如果用此图表来表示的话,却是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其变化来。此图表看似简单,但其实是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比对和计算才能画得出来的。臣对此,深表钦佩。"
皇帝点点头,示意郭守敬继续。郭守敬翻出那些图表,从中拿出一张来,边看边说道:"比如这张写着‘图表八’的,根据这张图所显示的,今年以来大江中游沿岸有六个城市的水位如今都已经高于过去五年同期的均值了,而其中最严峻的就是宜安城。若臣没记错的话,三年前那里的河段就曾决口过,当地百姓死伤无数。而今年的水位,目前就已经比三年前同期水位还要高了,如此,可见其险,需及早做出防范啊。"
皇帝闻言,忙道:"那就赶紧发公文,不,朕要亲自下旨令宜安城加强防备。"看了一圈后,皇帝亲自点将道:"周勃爱卿,你来拟旨;汪直,你速去御书房取朕的大印来,事急从权,其余人等,不得妄议。"汪直躬身领命后,一撩拂尘,快步而去。几个小太监们领命后,急忙去搬来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周勃也不推辞,就坐在乾阳殿里拟起了圣旨。皇帝又朝郭守敬道:"郭爱卿你继续说,其他人也仔细看看,但凡有所发现,立即上报。"
众臣轰然应诺,纷纷凑在一起对着那些图表讨论开来。不一会儿,汪直取来大印,而此时周勃也已拟好了直下宜安城的圣旨。汪直下来将圣旨捧至皇帝面前,皇帝看过,没有什么问题,便亲自用了印。此为皇帝特旨,按理说,这么颁布圣旨是不符合程序的,然而,此时此刻,并没有哪个官员敢跳出来挑毛病。毕竟这要是耽搁了救灾,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接下来,周勃又在皇帝的授意下,草拟了五份旨意,直发地方。这一日的乾阳殿,皇帝以自己的名义现场拟旨,接连发出了六道特旨,直发地方。这事儿,其实是违反程序的,这样的旨意若在往常根本发不出去,也没有什么效力,甚至可以说它是非法的。但这一次,没有人对其进行阻挠,因为都知道此事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对许多大臣而言,今日之事,那也是平生仅见的奇观了。
在张恪应邀前往环采阁的当天。皇城,乾阳殿。
最近朝堂上,最核心的议题,就是为了应对大江的汛期,而在做着的各种各样关于人事、物资的调配及准备。依据以往的经验,再过十来天,大江就将进入主汛期。虽然汛期不等于水灾,而且到目前为止,各地报告上来的水文情况普遍向好。然而,随着夏汛主汛期的来临,从皇帝到诸臣工,还是不由得绷紧了神经。因为每一年的这几个月都是最危险最难捱的时候。对朝廷来说,每一次洪水所造成的人命及财产损失,都远远地超过其他的灾难,有时甚至会引发民乱,动摇国本。大水除了导致人命的损伤,还会冲毁房屋,使百姓成为流民;冲毁庄稼,破坏农业收成,造成粮食短缺,物价飞涨;大水过后,还可能会有瘟疫横行;总之,一旦发生大的洪灾,都将使受灾地区,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朝廷每次都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赈灾济民。若能及时有效的抢救民生还好一点。可若是处置稍有不当,没能让灾民及时得到救助,就极有可能在灾区爆发民乱,此等事,历朝历代皆屡有发生。老天爷可不管你谁是皇帝,谁当政,在大自然面前,谁都一样,不会有什么优待。
这一日,当一众大臣按部就班像往年一样地准备着防汛工作时,皇帝突然将一份报告发到了众大臣手中。大臣们接过来一看,报告的标题是《大江水情疏》。不过,这奏疏却不见署名,不知是何原因。
众大臣纷纷打开来看。奏疏洋洋洒洒二十来页。前半部分,是开年以来到这个月为止,大江各个江段每个月的水位增长变化,以及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位的对比。比较特别的是,后半部分,为了能更直观的看出其中的变化,有几页是以图表的方式将数据变化用曲线画出来的。一开始很多大臣都因为没见过这种图表,而看不明白。不过,能站上朝堂的,都不是庸材,研究了一会后,倒也渐得其法,慢慢的看懂了其中的门道。看懂后,却又想到,这图表也不知谁绘制的?倒是能够简单明了的显示出大江各个主要江段,时间与水位对照的变化情况;其中还有与过去五年的水位均值相对比的曲线。而只要看明白了那些曲线图,就能轻易地发现,与过去五年同期的平均水位相比,今年大江中游处有几个地方的水位已经高于过去五年的均值了。这时还不到主汛期了,如果不是看这些图表,还真发现不了这个情况。一时间,众大臣翻来覆去地研究着那些图表,乾阳殿内,除了纸张翻动的声音外,竟再无其他的声音。
忽然略显静寂的大殿内,一个激动的声音响起:"敢问陛下,这奏疏中的这……这些图表是何人绘制的?"
众大臣侧目一看,那出列问话的乃是水部郎中郭守敬。御座上的皇帝闻言看向他,笑了笑,不答反问道:"郭爱卿以为,这图表如何?可还实用?"
郭守敬一向为人直率,闻言直接道:"微臣觉得用此图表,能让人对水情变化有直观清晰的了解,即便是普通人没有水利方面的知识,也能一目了然的看懂。能想出这种记录方法的人,实为干才啊,陛下。不知道究竟是哪位高人,能有此奇思妙想,还请陛下明示。"
皇帝闻言,不住点头微笑,面对众臣工投来的询问目光,却依旧没有回答郭守敬的问题,而是转而望向礼部侍郎周勃,问道:"周爱卿,你觉得呢?"
周勃见皇帝忽然特地来问他,略感奇怪,事出必有因啊。宦海沉浮多年,脑瓜子不由得快速运转开来。忽然,他联想起前日张恪迟迟交不出报告的事情,联系到今日这没有署名的奏疏,及这奏疏中非一般人能有的奇思妙想,忽然之间明白了过来。于是,周勃含笑躬身禀告道:"此事,臣不好发表意见,请陛下恕罪。"
其他大臣闻言,都奇怪的看向他,不知道这老周,说这话是啥意思,什么叫不好发表意见啊?莫名其妙。倒是皇帝盯了他一眼,失笑摇头,倒是没有因此训斥于他。周勃见状,含笑再施一礼,退回班中。君臣心照不宣之间,透露着别样的默契。
皇帝出言道:"此奏疏乃是朕的尚书郎所上的,至于是谁,朕先卖个关子。咱们还是先议议这上面的内容吧。郭爱卿,你是水部主官,你先说说吧。"
郭守敬闻言,出班奏道:"是,陛下。历朝历代对于大江的治理及防患,从来都是重中之重。如今自然也不例外。关于今年以来,大江各段的水文记录,年后也不断的由各地方的水部吏员呈上了京城。依惯例,水部会将所有的记录汇总,按期呈报陛下。只是那些记录太多太杂,要完全看懂,费时费力,而要从中及时准确地推导出水情可能的变仪,更是难如登天。但如果用此图表来表示的话,却是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其变化来。此图表看似简单,但其实是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比对和计算才能画得出来的。臣对此,深表钦佩。"
皇帝点点头,示意郭守敬继续。郭守敬翻出那些图表,从中拿出一张来,边看边说道:"比如这张写着‘图表八’的,根据这张图所显示的,今年以来大江中游沿岸有六个城市的水位如今都已经高于过去五年同期的均值了,而其中最严峻的就是宜安城。若臣没记错的话,三年前那里的河段就曾决口过,当地百姓死伤无数。而今年的水位,目前就已经比三年前同期水位还要高了,如此,可见其险,需及早做出防范啊。"
皇帝闻言,忙道:"那就赶紧发公文,不,朕要亲自下旨令宜安城加强防备。"看了一圈后,皇帝亲自点将道:"周勃爱卿,你来拟旨;汪直,你速去御书房取朕的大印来,事急从权,其余人等,不得妄议。"汪直躬身领命后,一撩拂尘,快步而去。几个小太监们领命后,急忙去搬来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周勃也不推辞,就坐在乾阳殿里拟起了圣旨。皇帝又朝郭守敬道:"郭爱卿你继续说,其他人也仔细看看,但凡有所发现,立即上报。"
众臣轰然应诺,纷纷凑在一起对着那些图表讨论开来。不一会儿,汪直取来大印,而此时周勃也已拟好了直下宜安城的圣旨。汪直下来将圣旨捧至皇帝面前,皇帝看过,没有什么问题,便亲自用了印。此为皇帝特旨,按理说,这么颁布圣旨是不符合程序的,然而,此时此刻,并没有哪个官员敢跳出来挑毛病。毕竟这要是耽搁了救灾,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接下来,周勃又在皇帝的授意下,草拟了五份旨意,直发地方。这一日的乾阳殿,皇帝以自己的名义现场拟旨,接连发出了六道特旨,直发地方。这事儿,其实是违反程序的,这样的旨意若在往常根本发不出去,也没有什么效力,甚至可以说它是非法的。但这一次,没有人对其进行阻挠,因为都知道此事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对许多大臣而言,今日之事,那也是平生仅见的奇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