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朝廷的新政策,在辽东连个水花都没翻起来。可在河北和山东,却掀起了滔天巨浪。尤其是济南,因为隆武帝刚刚颁布了开恩科的旨意。此时此刻,济南城聚集了大量山东各地的士子。
“太过份了!官绅不纳粮不服徭役,这是太祖爷与读书人的约定。如今,新皇说改就改。难道说祖宗成法也是能随便改的?”站起来说话的是一个长着青蛙一样眼睛的瘦小少年郎,看样子应该还不满二十岁。
“黄小锋说得没错,当今万岁得位不正。完全就是李枭、孙承宗等奸臣的傀儡。国家奸臣当道,吾辈读书人应除之而后快。”站在起来响应黄小锋的,是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人。黎胖子已经考了十几年的功名,可还是只能做一个秀才。仗着家里有些田产,日子虽然不算大富大贵,可过得也算是不错。
“无量天尊!二位所言甚是,自古以来方外之人就不在纳税之列。现在连我们方外之人都得纳税,贫道不明白。百姓布施的善意也要上税?”说话的一个老道。
“南无阿弥陀佛!陈道长所言甚是,贫尼以为朝廷这样做,简直就是倒行逆施。吾等出家人本不应介入凡尘间事,可今日之事吾辈方外之人,也要为黎民百姓众信徒出头。贫尼不才,愿以佛法感化冥顽。让这朗朗乾坤山东灵秀之地,恢复以往的模样。”
说话的是积香庵主持陈庵生,刚刚说话的那位道长陈老君也不是外人,正式陈庵生俗家干爹的哥哥,算起来陈庵生还得喊陈老君一声大伯。
这陈庵生可算是济南城的风云人物,这年月的妇人信佛的很多。出入男人的寺庙太不方便,于是尼姑庵就成了妇人们经常进香的地方。积香庵就坐落在大明湖畔铁公祠下,算是济南的黄金地段。来进香的官宦妇人自然不少,陈庵生的心思活泛。总是能帮着妇人解决问题!
例如某官员不小心染上了花柳,又不方便出去看。经过陈主持的妙手回春,也算是药到病除。还有的婚后多年不育,陈主持贴心的推出了代孕服务,积香庵里面养了不少妙龄女尼,专门就是帮着客人代孕的。靠着灵活的商业头脑,先进的经营理念陈庵生迅速发财致富。
在济南城外,置下了不少田产。因为是庙产,所以多年来从未缴税。现在眼看要缴纳巨额税款,她怎么能不着急?
陈老君的情况跟陈庵生差不多,不过陈老君先生研究的是春要,按照科学门类划分,他这一行应该属于有机化学。
济南城里的官员,有个难言之隐的一般都去找陈老君帮忙。男人嘛,谁不想大展雄风。于是陈老君就成了济南城内最大的保健药品批发零售商,自从认识了陈庵生这个干侄女之后。两个人通力合作,积极开拓济南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一道一尼都是地主,知道隆武朝最新政令之后,那是出离的愤怒。
老子是出家人,你他娘的皇帝还敢收出家人的钱。今天不搅合的你天翻地覆,老子就算没念过经。
躲在屏风后面的吴昌时,看到场内慷慨激昂的模样,心里是乐开了花。
他是周延儒的学生,当周延儒知道李枭开始施行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之后,立刻这位学生写了封信。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周延儒是个明白人。他和史可法交情莫逆,对于南京禁军了解非常深。
李枭这家伙以武力起家极其生猛,对于在军事上击败李枭,周延儒根本不报任何希望。多年的政治经验告诉周延儒,年青人总是会犯错。他在等李枭犯错,也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这可以说是动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奶酪。当年凶悍的蒙古人都不敢这么干,朱家王朝二百多年也只能是顺着前朝的脉络走。朱由校唆使权倾天下的魏公公只是试探了一下,天下就换了皇帝。那位说一不二,号称九千岁的魏公公落得个死无全尸。
李枭虽然能打,但也绝对不会是全天下读书人乃至于地主的对手。周延儒心里乐开了花,李枭居然出了这样的昏招儿。而孙承宗之流居然没有阻拦,或者说没能阻拦得了。太好了,这是击败李枭的好机会。似乎也是唯一的机会!
周延儒去信给吴昌时,让他借着恩科的机会带着生员们在济南先闹起来。然后由济南为中心,向整个山东、河北扩散。只要李枭敢派兵镇压,那全天下人的吐沫星子就能把李枭淹死。就算是李枭手里还掌握着兵,可天下民心一旦丧尽,等待他的只能是毁灭。
坐天下最重要的就是民心,而民心是跟着舆论走的。舆论,掌控在读书人的手里。读书人,以东林党为龙头老大。
因为学识上的优势,读书人可以很轻松的忽悠那些愚笨的百姓。这也是读书人自诩可以不纳粮不当差的重要原因!老子比你聪明,为毛要跟你干一样的活儿。
碍于李枭的凶恶,身为学政的吴昌时还不敢亲身犯险。毕竟对头很生猛,光着膀子自己上非常危险。聪明的吴昌时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代言人——黄小锋。
这个黄小锋脑子有些不灵光,如果不是财主老爹花重金把他弄到吴昌时门下,到现在秀才能不能考得上都难说。现在这个关键时刻,不利用一下这个笨蛋学生,吴昌时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好钢!就是要用在刀刃上才对。
黄小锋第一次主持这样的高端研讨会,与会的各界同仁。不是道观的观主,就是尼姑庵的主持。还有学生领袖黎胖子这样的偶像型人物,至于下面好多平日里仰望的读书人,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
“诸位同仁,诸位手足!今天我们为了百姓的利益抗争隆武朝廷的暴政,我们要扫除万岁身边的奸佞,让天下重归文明的大路。诸君!努力!”
“努力……!”下面的人齐齐跟着高声叫喊。
“奋斗……!”
“奋斗!”口号声再次响起。
“抗争……!”
口号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打鸡血的状态。就连陈老君和陈庵生,都撸胳膊挽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第二天一早,济南城人流密集的地方纷纷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告示。平日里都用鼻孔看人的生员们,这一次倾巢出动向路边的人进行演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李枭不顾千古祖训,他带的兵都剃了头。这是悖逆祖宗,就算是死了也不会被祖宗原谅。你们说,这样的人死后能进祖坟吗?天上的祖宗都在骂你们!”黄小锋站在上马石上,慷慨激昂如同疯狗,双手挥舞宛若抽筋儿。
剃头!一直都是辽军的传统,也是辽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显著特征。
最先剃头的是李枭,他的借口是为了寄托对死去父母长姐的哀思。当然,实际原因就是李枭不喜欢留长头发。
既然李枭剃了头,又有这么充足的理由。李家兄弟也都把脑袋剃了,敖沧海为了表示尊重一下,另外也是全家死光光不在乎。跟着李枭也剃了头,满桂是蒙古人,根本就没有这概念,看家敖爷剃了凉快,他也给剃了。
于是剃头的风气在辽军中迅速蔓延,许多军官以此向李枭表达效忠。最后,居然成了不成文的惯例。只要进入辽军军营那就得把一脑袋的长毛给剃了。
为了当兵拿高薪,那些被招来的兵也就认了。反正头发这东西,今后还能长出来。只要不当兵了,回家留两年也能留一脑袋的大长头发。
可这种行为,毕竟有悖于华夏千年传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孔夫子的一句话,把剃头这件个人卫生问题,上升到了孝道的高度。大明以孝道立国,这一条孔夫子立下的红线。除了和尚和脱发患者之外,没人敢于逾越。现在黄小锋拿这事情出来说事儿,实在是打蛇打七寸,一打一个准儿。
黄小锋这种公开演讲,多少还算是搂着说。私下里传扬的留言,绝对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浓烈的八卦口味。
“俺听北边来的人说,在辽东都把人圈在围栏里面。被称作人圈!妇人被强行许人,如果当官儿的看上你老婆。二话不说拉着就走,只要敢出声反抗,当场格杀勿论。有钱有势的三妻四妾,没钱没权的连个老婆都混不上。”
“看你那身穷酸样儿,好像你有老婆似的。”旁边有人打趣。
“哈!我没老婆,那也不去祸害人。你知道不,在辽东没有老婆。可以大家伙用一个老婆,上半夜睡一个汉子,下半夜再睡另外一个。生了孩子,都不知道是谁的种……!”
“啊!真有这样的事情?他们那里就没个礼法?”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公公吃惊的问道。
“礼法?礼法多少钱一斤?那些当官儿的,都是李大帅手下的兵。因为打仗立了功,就可以随便鱼肉百姓。这帮粗人管什么礼法,董卓进长安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吧。辽兵在辽东,连董卓的凉州军都不如。
这还不算,进了人圈每天就要像牲口一样的干活儿。修桥修路,下地耕田,盖房子,铲地皮。好多人都是被活活累死的,不听话的大冬天就被吊在树上活活冻死。辽东好多路边上,都吊满了人。狼都不喜欢吃人肉了!”
“呃的个老天,这也太惨了吧。”一个中年鼠须男子缩头缩脑,眼睛里面满是好奇。
“这还不算,这些人每年都要缴税。收成几乎都被收走了,想活下去就得靠吃野菜过活。”
“哎呀呀!这辽东可真惨,那地方那么冷,光吃野菜得饿死多少人。”一个老婆婆,挎着菜篮子为辽东百姓忧心忡忡。
“不对啊!我听说土豆和玉米都是从辽东来的,咱们这吃土豆都吃得饱。他们那里就不能种土豆?”一个中年人开始质疑。
“这位大叔,你真不知道?辽东的土豆虽然丰收,可辽军爱吃肉。为了吃肉,都把土豆喂了猪也不给人吃。”
“这可就缺了大德了。”中年男子一脸的义愤填膺。
“辽东每年冬天,都要饿死很多人。你们去年也听说了,官家号召大家移民到辽东去。好说什么闯关东,说什么辽东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哪有那么好的事情,那是因为辽东人被饿死的太多。辽东没人种地了,我听去辽东回来的人说。好多地方用耙犁一拉,地里面你猜翻出啥来?”
“啥?”四周的人都瞪大着眼睛问。
“死人骨头,白花花的一片一片的死人骨头,也不知道有多少无边无沿的。你说说,那得死多少人。”
“真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长大了嘴,好些家里有人响应号召去辽东的,眼圈儿已经开始泛红。
“真的,比珍珠还要真。这些都是我亲耳请到了,那个老张家小子的三舅妈的大姨姐的小舅子的三姑夫,就是从辽东回来的。”说话的人信誓旦旦。
“辽东那地方还真不是人去的。”所有人都惊恐的互相看着,好多人都庆幸当初没有离开济南,响应官府号召去山东。
“诸位!我可听说了,现在已经没人上当受骗去辽东。辽东都快没人了,李大帅现在快被急死。官府正准备从咱们济南抓人,官绅一体纳粮那是为了给辽军筹集军粮。一体当差,那可就是去辽东当差。九死一生啊!”
“真的假的?俺不去,还能硬抓俺?”一个小伙子梗着脖子吼道。作为壮劳力,他很有可能会被抓到辽东。
“那有啥不敢的,枪杆子在人家手里。到时候火枪顶着脑门儿,你敢不去?陈提督殉难那年,在城外一口气砍了多少脑袋,你看看辽军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所有人都无语,当年满爷在济南城外杀人的场面至今仍旧历历在目。
“那怎么办?难道说就这么等死?”
“等死!那就只能是个死!要我说,大家伙一起团结起来闹。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生员们罢课。咱们都上街去,围住巡抚衙门,让李大帅给个说法。如果不给说法,咱们就继续闹。
要是不想死,就跟着闹。谁不跟着闹,咱们就砸他的铺子,烧他的房子。只有事情闹大了,李大帅才会害怕,才会不敢在咱们济南抓人往辽东送。”
“对!罢工、罢市、罢课……!”
朝廷的新政策,在辽东连个水花都没翻起来。可在河北和山东,却掀起了滔天巨浪。尤其是济南,因为隆武帝刚刚颁布了开恩科的旨意。此时此刻,济南城聚集了大量山东各地的士子。
“太过份了!官绅不纳粮不服徭役,这是太祖爷与读书人的约定。如今,新皇说改就改。难道说祖宗成法也是能随便改的?”站起来说话的是一个长着青蛙一样眼睛的瘦小少年郎,看样子应该还不满二十岁。
“黄小锋说得没错,当今万岁得位不正。完全就是李枭、孙承宗等奸臣的傀儡。国家奸臣当道,吾辈读书人应除之而后快。”站在起来响应黄小锋的,是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人。黎胖子已经考了十几年的功名,可还是只能做一个秀才。仗着家里有些田产,日子虽然不算大富大贵,可过得也算是不错。
“无量天尊!二位所言甚是,自古以来方外之人就不在纳税之列。现在连我们方外之人都得纳税,贫道不明白。百姓布施的善意也要上税?”说话的一个老道。
“南无阿弥陀佛!陈道长所言甚是,贫尼以为朝廷这样做,简直就是倒行逆施。吾等出家人本不应介入凡尘间事,可今日之事吾辈方外之人,也要为黎民百姓众信徒出头。贫尼不才,愿以佛法感化冥顽。让这朗朗乾坤山东灵秀之地,恢复以往的模样。”
说话的是积香庵主持陈庵生,刚刚说话的那位道长陈老君也不是外人,正式陈庵生俗家干爹的哥哥,算起来陈庵生还得喊陈老君一声大伯。
这陈庵生可算是济南城的风云人物,这年月的妇人信佛的很多。出入男人的寺庙太不方便,于是尼姑庵就成了妇人们经常进香的地方。积香庵就坐落在大明湖畔铁公祠下,算是济南的黄金地段。来进香的官宦妇人自然不少,陈庵生的心思活泛。总是能帮着妇人解决问题!
例如某官员不小心染上了花柳,又不方便出去看。经过陈主持的妙手回春,也算是药到病除。还有的婚后多年不育,陈主持贴心的推出了代孕服务,积香庵里面养了不少妙龄女尼,专门就是帮着客人代孕的。靠着灵活的商业头脑,先进的经营理念陈庵生迅速发财致富。
在济南城外,置下了不少田产。因为是庙产,所以多年来从未缴税。现在眼看要缴纳巨额税款,她怎么能不着急?
陈老君的情况跟陈庵生差不多,不过陈老君先生研究的是春要,按照科学门类划分,他这一行应该属于有机化学。
济南城里的官员,有个难言之隐的一般都去找陈老君帮忙。男人嘛,谁不想大展雄风。于是陈老君就成了济南城内最大的保健药品批发零售商,自从认识了陈庵生这个干侄女之后。两个人通力合作,积极开拓济南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一道一尼都是地主,知道隆武朝最新政令之后,那是出离的愤怒。
老子是出家人,你他娘的皇帝还敢收出家人的钱。今天不搅合的你天翻地覆,老子就算没念过经。
躲在屏风后面的吴昌时,看到场内慷慨激昂的模样,心里是乐开了花。
他是周延儒的学生,当周延儒知道李枭开始施行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之后,立刻这位学生写了封信。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周延儒是个明白人。他和史可法交情莫逆,对于南京禁军了解非常深。
李枭这家伙以武力起家极其生猛,对于在军事上击败李枭,周延儒根本不报任何希望。多年的政治经验告诉周延儒,年青人总是会犯错。他在等李枭犯错,也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这可以说是动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奶酪。当年凶悍的蒙古人都不敢这么干,朱家王朝二百多年也只能是顺着前朝的脉络走。朱由校唆使权倾天下的魏公公只是试探了一下,天下就换了皇帝。那位说一不二,号称九千岁的魏公公落得个死无全尸。
李枭虽然能打,但也绝对不会是全天下读书人乃至于地主的对手。周延儒心里乐开了花,李枭居然出了这样的昏招儿。而孙承宗之流居然没有阻拦,或者说没能阻拦得了。太好了,这是击败李枭的好机会。似乎也是唯一的机会!
周延儒去信给吴昌时,让他借着恩科的机会带着生员们在济南先闹起来。然后由济南为中心,向整个山东、河北扩散。只要李枭敢派兵镇压,那全天下人的吐沫星子就能把李枭淹死。就算是李枭手里还掌握着兵,可天下民心一旦丧尽,等待他的只能是毁灭。
坐天下最重要的就是民心,而民心是跟着舆论走的。舆论,掌控在读书人的手里。读书人,以东林党为龙头老大。
因为学识上的优势,读书人可以很轻松的忽悠那些愚笨的百姓。这也是读书人自诩可以不纳粮不当差的重要原因!老子比你聪明,为毛要跟你干一样的活儿。
碍于李枭的凶恶,身为学政的吴昌时还不敢亲身犯险。毕竟对头很生猛,光着膀子自己上非常危险。聪明的吴昌时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代言人——黄小锋。
这个黄小锋脑子有些不灵光,如果不是财主老爹花重金把他弄到吴昌时门下,到现在秀才能不能考得上都难说。现在这个关键时刻,不利用一下这个笨蛋学生,吴昌时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好钢!就是要用在刀刃上才对。
黄小锋第一次主持这样的高端研讨会,与会的各界同仁。不是道观的观主,就是尼姑庵的主持。还有学生领袖黎胖子这样的偶像型人物,至于下面好多平日里仰望的读书人,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
“诸位同仁,诸位手足!今天我们为了百姓的利益抗争隆武朝廷的暴政,我们要扫除万岁身边的奸佞,让天下重归文明的大路。诸君!努力!”
“努力……!”下面的人齐齐跟着高声叫喊。
“奋斗……!”
“奋斗!”口号声再次响起。
“抗争……!”
口号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打鸡血的状态。就连陈老君和陈庵生,都撸胳膊挽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第二天一早,济南城人流密集的地方纷纷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告示。平日里都用鼻孔看人的生员们,这一次倾巢出动向路边的人进行演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李枭不顾千古祖训,他带的兵都剃了头。这是悖逆祖宗,就算是死了也不会被祖宗原谅。你们说,这样的人死后能进祖坟吗?天上的祖宗都在骂你们!”黄小锋站在上马石上,慷慨激昂如同疯狗,双手挥舞宛若抽筋儿。
剃头!一直都是辽军的传统,也是辽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显著特征。
最先剃头的是李枭,他的借口是为了寄托对死去父母长姐的哀思。当然,实际原因就是李枭不喜欢留长头发。
既然李枭剃了头,又有这么充足的理由。李家兄弟也都把脑袋剃了,敖沧海为了表示尊重一下,另外也是全家死光光不在乎。跟着李枭也剃了头,满桂是蒙古人,根本就没有这概念,看家敖爷剃了凉快,他也给剃了。
于是剃头的风气在辽军中迅速蔓延,许多军官以此向李枭表达效忠。最后,居然成了不成文的惯例。只要进入辽军军营那就得把一脑袋的长毛给剃了。
为了当兵拿高薪,那些被招来的兵也就认了。反正头发这东西,今后还能长出来。只要不当兵了,回家留两年也能留一脑袋的大长头发。
可这种行为,毕竟有悖于华夏千年传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孔夫子的一句话,把剃头这件个人卫生问题,上升到了孝道的高度。大明以孝道立国,这一条孔夫子立下的红线。除了和尚和脱发患者之外,没人敢于逾越。现在黄小锋拿这事情出来说事儿,实在是打蛇打七寸,一打一个准儿。
黄小锋这种公开演讲,多少还算是搂着说。私下里传扬的留言,绝对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浓烈的八卦口味。
“俺听北边来的人说,在辽东都把人圈在围栏里面。被称作人圈!妇人被强行许人,如果当官儿的看上你老婆。二话不说拉着就走,只要敢出声反抗,当场格杀勿论。有钱有势的三妻四妾,没钱没权的连个老婆都混不上。”
“看你那身穷酸样儿,好像你有老婆似的。”旁边有人打趣。
“哈!我没老婆,那也不去祸害人。你知道不,在辽东没有老婆。可以大家伙用一个老婆,上半夜睡一个汉子,下半夜再睡另外一个。生了孩子,都不知道是谁的种……!”
“啊!真有这样的事情?他们那里就没个礼法?”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公公吃惊的问道。
“礼法?礼法多少钱一斤?那些当官儿的,都是李大帅手下的兵。因为打仗立了功,就可以随便鱼肉百姓。这帮粗人管什么礼法,董卓进长安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吧。辽兵在辽东,连董卓的凉州军都不如。
这还不算,进了人圈每天就要像牲口一样的干活儿。修桥修路,下地耕田,盖房子,铲地皮。好多人都是被活活累死的,不听话的大冬天就被吊在树上活活冻死。辽东好多路边上,都吊满了人。狼都不喜欢吃人肉了!”
“呃的个老天,这也太惨了吧。”一个中年鼠须男子缩头缩脑,眼睛里面满是好奇。
“这还不算,这些人每年都要缴税。收成几乎都被收走了,想活下去就得靠吃野菜过活。”
“哎呀呀!这辽东可真惨,那地方那么冷,光吃野菜得饿死多少人。”一个老婆婆,挎着菜篮子为辽东百姓忧心忡忡。
“不对啊!我听说土豆和玉米都是从辽东来的,咱们这吃土豆都吃得饱。他们那里就不能种土豆?”一个中年人开始质疑。
“这位大叔,你真不知道?辽东的土豆虽然丰收,可辽军爱吃肉。为了吃肉,都把土豆喂了猪也不给人吃。”
“这可就缺了大德了。”中年男子一脸的义愤填膺。
“辽东每年冬天,都要饿死很多人。你们去年也听说了,官家号召大家移民到辽东去。好说什么闯关东,说什么辽东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哪有那么好的事情,那是因为辽东人被饿死的太多。辽东没人种地了,我听去辽东回来的人说。好多地方用耙犁一拉,地里面你猜翻出啥来?”
“啥?”四周的人都瞪大着眼睛问。
“死人骨头,白花花的一片一片的死人骨头,也不知道有多少无边无沿的。你说说,那得死多少人。”
“真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长大了嘴,好些家里有人响应号召去辽东的,眼圈儿已经开始泛红。
“真的,比珍珠还要真。这些都是我亲耳请到了,那个老张家小子的三舅妈的大姨姐的小舅子的三姑夫,就是从辽东回来的。”说话的人信誓旦旦。
“辽东那地方还真不是人去的。”所有人都惊恐的互相看着,好多人都庆幸当初没有离开济南,响应官府号召去山东。
“诸位!我可听说了,现在已经没人上当受骗去辽东。辽东都快没人了,李大帅现在快被急死。官府正准备从咱们济南抓人,官绅一体纳粮那是为了给辽军筹集军粮。一体当差,那可就是去辽东当差。九死一生啊!”
“真的假的?俺不去,还能硬抓俺?”一个小伙子梗着脖子吼道。作为壮劳力,他很有可能会被抓到辽东。
“那有啥不敢的,枪杆子在人家手里。到时候火枪顶着脑门儿,你敢不去?陈提督殉难那年,在城外一口气砍了多少脑袋,你看看辽军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所有人都无语,当年满爷在济南城外杀人的场面至今仍旧历历在目。
“那怎么办?难道说就这么等死?”
“等死!那就只能是个死!要我说,大家伙一起团结起来闹。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生员们罢课。咱们都上街去,围住巡抚衙门,让李大帅给个说法。如果不给说法,咱们就继续闹。
要是不想死,就跟着闹。谁不跟着闹,咱们就砸他的铺子,烧他的房子。只有事情闹大了,李大帅才会害怕,才会不敢在咱们济南抓人往辽东送。”
“对!罢工、罢市、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