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洗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天一早,懿安皇后离开了关平镇,陈海平率领徐光启、鹿继善、徐从治等所有官员送行,场面极为盛大隆重。
懿安皇后不走海路,是从陆路经山东,进入河南,经归德府,然后回南京。
陈海平派了八百铁骑护卫。
送走了懿安皇后,陈海平这才真的开始忙了起来。陈海平不忙别的,他唯一忙的就是开会,白天晚上地开。
开会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农民,另一个是官员。
开会的对像不同,但目的相同,都是教育。只是,对象不同,内容自然不会相同。
对老百姓,陈海平要让他们牢牢记在脑子里的是:他们手中的那一张选票不仅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着他们的子子孙孙的切身利益;行库和村子里的钱就是他们自己的钱,有人乱花这些钱就是糟蹋他们自己的血汗钱。
谎言说了一千遍都是真理,那真理要是说上一千遍一万遍呢?何况这还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真理。
谎言可以通过洗脑变成真理,实际上,对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而言,真理同样需要通过洗脑变成真理,尤其是在社会实践层面上的真理。
陈海平深知那个时代这方面的弊端,所以他不急于一统天下,就是要自己有精力把这个真理顺顺当当地说上一千遍,一万遍。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陈海平宁可这一生都不统一天下,也要把这件事彻底做好。而陈海平之所以亲力亲为,之所以如此辛苦,他这是在树立榜样,给留下的那些继承他的事业的官员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要给官员做榜样,同样,他也要把关平镇做成其他地方的榜样,而且,像关平镇这样的榜样要做的尽可能地多,越多越好。
对官员,陈海平只告诉他们一个真理:说一个谎言,就要用一百个谎言来圆,同样,要掩盖一件错事,必须需要做更多更大的错事,最后再无回头的余地,弄得自己身败名裂,生不如死。
------
这些天,谁都忙,领政大人都这么忙,谁敢不忙?所以,李凤玉也忙,而且特忙,她说的话比陈海平只多不少,因为她忙的不只是本职工作。
实际上,不只李凤玉一个人这样,谁都一样,这些天,谁都是唾沫星子横飞过来的。
从李家村回来已经很晚了,回到自己的屋里,李凤玉在外人前的淑女仪态全不见了,坐在炕上,抱起脚丫子,脱掉袜子就开始揉。
孙娇看得直乐,她们俩住一个屋。
当当当,忽然,门上传来了敲门声。李凤玉一愣,随即赶紧把脚丫子放下,把鞋穿上。
“谁啊?进来。”见李凤玉鞋穿好了,孙娇这才一面说,一面向房门走去。
门开了,李芳云走了进来。
李芳云是陈海平的机要秘书,这次是她跟着来的。见是李芳云,孙娇问道:“芳云姐,你怎么来了?”
冲孙娇点了点头,然后李芳云对李凤玉道:“凤玉姐,大人让您过去。”
这个大人当然是陈海平,李凤玉赶紧往外走,连袜子都忘穿了。
到了外面,一边走,李凤玉问道:“芳云,大人找我什么事?”
摇了摇头,李芳云道:“不清楚。”
就前后院,不远,几步路就到了。
门大开着,陈海平半躺在竹椅上,李凤玉进来,他也没动,只是招呼道:“凤玉,来,坐。”
李凤玉在陈海平的对面坐下。
李凤玉和向彩英一样,两人都才华横溢,但她们的气质明显不同。向彩英身上有着掩饰不掉的军旅之气,让人感到有些肃杀,而李凤玉则要明丽的多,看上去光彩夺目,明艳照人。
见陈海平打量自己,李凤玉的腮边多了一丝润红。
和李凤玉这些人说话,陈海平一向直来直去,他道:“凤玉,我要成立一个宣政部,暂时就由你来当这个尚书。”
心差点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半晌,李凤玉问道:“大人,宣政部是做什么的?”
心中不由轻轻叹了口气,陈海平觉得自己离“英明神武”这四个字越来越远,什么事都是到了事情头上,这才能想得起来,前者缠足是这样,现在成立宣政部还是。
陈海平道:“就是搞宣传,就是要让老百姓理解并认同我们的政策。”
李凤玉道:“大人,就是我们这些天在这里做的。”
点了点头,陈海平道:“凤玉,我告诉你一句话,你要记住。谎言说了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的,这就是你今后工作的精髓。”
李凤玉有点发懵,于是,陈海平开始详细解释这其中的道理。
“大人,宣政部的规模多大?”李凤玉表面轻松,心里却很紧张。得陇望蜀,人的天性,一步登天之后,李凤玉立刻就开始关心起宣政部的权力大小了。
“没有限制。”顿了顿,陈海平继续道:“但我要你在十年内,让每一个种地的老百姓都明白我们说的这个道理,要人人都像看着自己家的财产那样看着行库和村子里的财产。”
李凤玉明白,说是没有限制,但实际上是有的,而且不仅有,还很严厉。一句话,用最少的资源把事情办好。如果她做不到这一点,那大人会毫不犹豫地把她撤了。大人对她们极好,极照顾,但在用人上,却毫不含糊,绝对是能者上,庸者下,没有丝毫情面可讲。
随后,他们开始讨论具体的细节,李凤玉灵思泉涌,很多点子都让陈海平有耳目一新之感。
从屋里出来,到了外面,到了没人的地方,李凤玉停下脚步,闭上眼睛。这个时候,激动才如潮水般涌上了心头。李凤玉想喊,想呐喊,像跳,想跳到房顶上跑。
权力就是一座尖塔,越往顶端人越少,越难进去。成了尚书,官阶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她会获得股份,像孙传庭、徐光启、鹿继善等人一样获得股份。
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圈子才是权力的真正核心。何况,这个圈子越往后越难进。今后,江、李两家必将成为这个国家最顶尖的大家族之列。
李凤玉也是陈海平从江南买来的,但她不是孤儿,而且知道家人在那儿。对像李凤玉这样的人,陈海平早就派人陆陆续续地把他们的家人都接了过来。现在老李家那是一大家子人,好几十口,都在京城。
李凤玉的丈夫姓江,叫江虎成,是训练营第三批的本地学员,现在是驻军京城的一个旅的旅长。
宣政部将由她一手建立,不管怎么压缩规模,这都将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机构。贪污,李凤玉不敢;收受贿赂,李凤玉也不敢。但是,正常的人情往来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何况,即便现在不好做什么,但人情是可以交换的。
掌握这么多官员的名额,那可以交下多少的人情啊,至于普通的办事员,那就更不用说了。当然,李凤玉和所有明智的新贵一样,都掌握了一个底线,那就是正常办事。因为现在新朝初立,好机会太多了,要是出点事那就太不值当了。
回到自己的屋里,李凤玉还晕晕乎乎的,没有平静下来。
见李凤玉满脸通红,眼神迷离,孙娇吓了一跳,赶紧过来扶着李凤玉坐下,然后好奇地问道:“凤玉姐,怎么了?是不是……”
“哎呦”了一声,孙娇蓦地跳开,然后一边揉腰,一边抽冷气,道:“凤玉姐,你怎么掐我?太狠了!”
扑哧一声,李凤玉笑了,然后对孙娇道:“你想不想当社长?”
-----
陈海平在关平镇呆了七天,陈海平走后,留下了一个沸腾的关平镇。
关平镇激动的人很多,但最激动的是镇长李昌人。
李昌人是个秀才,家里虽然不愁吃穿,但也只是小康而已。人谁没个雄心万丈的时候,李昌人自然也是,也做过封侯拜相的梦。但那真的是梦,李昌人前几年就醒了,知道自己这辈子要是能捞个举人老爷当当,那就烧高香了。至于当官,那就还是不要想了,就他那点家财,塞牙缝都不够。
陈海平,领政大人来了又走了,但给李昌人留下的,却是封侯拜相的梦从没有那一天是这么的真实。
走的那一天,领政大人是那么严肃,对他们说,科举取士虽然废除了,但国家照样需要官,而且需要的比以前还多,所以人人都有机会。
最重要的,最激动李昌人心的还是后面的这一句:今后当官,再没有一步登天的事儿了,所有要当官的人都得从基层坐起,从最低的那一级干起,只要干得好,就会一步步向上升迁,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自己赶上了好时候,又在领政大人身边服侍了七天,这不是鸿运当头又是什么?李昌人很清醒,知道他封侯拜相不大可能,但当个县令,当个知府还是有可能的,而只要能做到县令,做到知府,那他这一辈子还求什么?
他该做什么,用不着人告诉,李昌人清清楚楚,而且说实在的,这也不难,不但这不难,做个好官其实也不难。
前脚刚送走陈海平,李昌人一刻不停,后脚便以无限的热情投入到了火热的工作当中去。(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第二天一早,懿安皇后离开了关平镇,陈海平率领徐光启、鹿继善、徐从治等所有官员送行,场面极为盛大隆重。
懿安皇后不走海路,是从陆路经山东,进入河南,经归德府,然后回南京。
陈海平派了八百铁骑护卫。
送走了懿安皇后,陈海平这才真的开始忙了起来。陈海平不忙别的,他唯一忙的就是开会,白天晚上地开。
开会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农民,另一个是官员。
开会的对像不同,但目的相同,都是教育。只是,对象不同,内容自然不会相同。
对老百姓,陈海平要让他们牢牢记在脑子里的是:他们手中的那一张选票不仅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着他们的子子孙孙的切身利益;行库和村子里的钱就是他们自己的钱,有人乱花这些钱就是糟蹋他们自己的血汗钱。
谎言说了一千遍都是真理,那真理要是说上一千遍一万遍呢?何况这还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真理。
谎言可以通过洗脑变成真理,实际上,对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而言,真理同样需要通过洗脑变成真理,尤其是在社会实践层面上的真理。
陈海平深知那个时代这方面的弊端,所以他不急于一统天下,就是要自己有精力把这个真理顺顺当当地说上一千遍,一万遍。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陈海平宁可这一生都不统一天下,也要把这件事彻底做好。而陈海平之所以亲力亲为,之所以如此辛苦,他这是在树立榜样,给留下的那些继承他的事业的官员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要给官员做榜样,同样,他也要把关平镇做成其他地方的榜样,而且,像关平镇这样的榜样要做的尽可能地多,越多越好。
对官员,陈海平只告诉他们一个真理:说一个谎言,就要用一百个谎言来圆,同样,要掩盖一件错事,必须需要做更多更大的错事,最后再无回头的余地,弄得自己身败名裂,生不如死。
------
这些天,谁都忙,领政大人都这么忙,谁敢不忙?所以,李凤玉也忙,而且特忙,她说的话比陈海平只多不少,因为她忙的不只是本职工作。
实际上,不只李凤玉一个人这样,谁都一样,这些天,谁都是唾沫星子横飞过来的。
从李家村回来已经很晚了,回到自己的屋里,李凤玉在外人前的淑女仪态全不见了,坐在炕上,抱起脚丫子,脱掉袜子就开始揉。
孙娇看得直乐,她们俩住一个屋。
当当当,忽然,门上传来了敲门声。李凤玉一愣,随即赶紧把脚丫子放下,把鞋穿上。
“谁啊?进来。”见李凤玉鞋穿好了,孙娇这才一面说,一面向房门走去。
门开了,李芳云走了进来。
李芳云是陈海平的机要秘书,这次是她跟着来的。见是李芳云,孙娇问道:“芳云姐,你怎么来了?”
冲孙娇点了点头,然后李芳云对李凤玉道:“凤玉姐,大人让您过去。”
这个大人当然是陈海平,李凤玉赶紧往外走,连袜子都忘穿了。
到了外面,一边走,李凤玉问道:“芳云,大人找我什么事?”
摇了摇头,李芳云道:“不清楚。”
就前后院,不远,几步路就到了。
门大开着,陈海平半躺在竹椅上,李凤玉进来,他也没动,只是招呼道:“凤玉,来,坐。”
李凤玉在陈海平的对面坐下。
李凤玉和向彩英一样,两人都才华横溢,但她们的气质明显不同。向彩英身上有着掩饰不掉的军旅之气,让人感到有些肃杀,而李凤玉则要明丽的多,看上去光彩夺目,明艳照人。
见陈海平打量自己,李凤玉的腮边多了一丝润红。
和李凤玉这些人说话,陈海平一向直来直去,他道:“凤玉,我要成立一个宣政部,暂时就由你来当这个尚书。”
心差点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半晌,李凤玉问道:“大人,宣政部是做什么的?”
心中不由轻轻叹了口气,陈海平觉得自己离“英明神武”这四个字越来越远,什么事都是到了事情头上,这才能想得起来,前者缠足是这样,现在成立宣政部还是。
陈海平道:“就是搞宣传,就是要让老百姓理解并认同我们的政策。”
李凤玉道:“大人,就是我们这些天在这里做的。”
点了点头,陈海平道:“凤玉,我告诉你一句话,你要记住。谎言说了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的,这就是你今后工作的精髓。”
李凤玉有点发懵,于是,陈海平开始详细解释这其中的道理。
“大人,宣政部的规模多大?”李凤玉表面轻松,心里却很紧张。得陇望蜀,人的天性,一步登天之后,李凤玉立刻就开始关心起宣政部的权力大小了。
“没有限制。”顿了顿,陈海平继续道:“但我要你在十年内,让每一个种地的老百姓都明白我们说的这个道理,要人人都像看着自己家的财产那样看着行库和村子里的财产。”
李凤玉明白,说是没有限制,但实际上是有的,而且不仅有,还很严厉。一句话,用最少的资源把事情办好。如果她做不到这一点,那大人会毫不犹豫地把她撤了。大人对她们极好,极照顾,但在用人上,却毫不含糊,绝对是能者上,庸者下,没有丝毫情面可讲。
随后,他们开始讨论具体的细节,李凤玉灵思泉涌,很多点子都让陈海平有耳目一新之感。
从屋里出来,到了外面,到了没人的地方,李凤玉停下脚步,闭上眼睛。这个时候,激动才如潮水般涌上了心头。李凤玉想喊,想呐喊,像跳,想跳到房顶上跑。
权力就是一座尖塔,越往顶端人越少,越难进去。成了尚书,官阶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她会获得股份,像孙传庭、徐光启、鹿继善等人一样获得股份。
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圈子才是权力的真正核心。何况,这个圈子越往后越难进。今后,江、李两家必将成为这个国家最顶尖的大家族之列。
李凤玉也是陈海平从江南买来的,但她不是孤儿,而且知道家人在那儿。对像李凤玉这样的人,陈海平早就派人陆陆续续地把他们的家人都接了过来。现在老李家那是一大家子人,好几十口,都在京城。
李凤玉的丈夫姓江,叫江虎成,是训练营第三批的本地学员,现在是驻军京城的一个旅的旅长。
宣政部将由她一手建立,不管怎么压缩规模,这都将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机构。贪污,李凤玉不敢;收受贿赂,李凤玉也不敢。但是,正常的人情往来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何况,即便现在不好做什么,但人情是可以交换的。
掌握这么多官员的名额,那可以交下多少的人情啊,至于普通的办事员,那就更不用说了。当然,李凤玉和所有明智的新贵一样,都掌握了一个底线,那就是正常办事。因为现在新朝初立,好机会太多了,要是出点事那就太不值当了。
回到自己的屋里,李凤玉还晕晕乎乎的,没有平静下来。
见李凤玉满脸通红,眼神迷离,孙娇吓了一跳,赶紧过来扶着李凤玉坐下,然后好奇地问道:“凤玉姐,怎么了?是不是……”
“哎呦”了一声,孙娇蓦地跳开,然后一边揉腰,一边抽冷气,道:“凤玉姐,你怎么掐我?太狠了!”
扑哧一声,李凤玉笑了,然后对孙娇道:“你想不想当社长?”
-----
陈海平在关平镇呆了七天,陈海平走后,留下了一个沸腾的关平镇。
关平镇激动的人很多,但最激动的是镇长李昌人。
李昌人是个秀才,家里虽然不愁吃穿,但也只是小康而已。人谁没个雄心万丈的时候,李昌人自然也是,也做过封侯拜相的梦。但那真的是梦,李昌人前几年就醒了,知道自己这辈子要是能捞个举人老爷当当,那就烧高香了。至于当官,那就还是不要想了,就他那点家财,塞牙缝都不够。
陈海平,领政大人来了又走了,但给李昌人留下的,却是封侯拜相的梦从没有那一天是这么的真实。
走的那一天,领政大人是那么严肃,对他们说,科举取士虽然废除了,但国家照样需要官,而且需要的比以前还多,所以人人都有机会。
最重要的,最激动李昌人心的还是后面的这一句:今后当官,再没有一步登天的事儿了,所有要当官的人都得从基层坐起,从最低的那一级干起,只要干得好,就会一步步向上升迁,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自己赶上了好时候,又在领政大人身边服侍了七天,这不是鸿运当头又是什么?李昌人很清醒,知道他封侯拜相不大可能,但当个县令,当个知府还是有可能的,而只要能做到县令,做到知府,那他这一辈子还求什么?
他该做什么,用不着人告诉,李昌人清清楚楚,而且说实在的,这也不难,不但这不难,做个好官其实也不难。
前脚刚送走陈海平,李昌人一刻不停,后脚便以无限的热情投入到了火热的工作当中去。(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