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柏相文集 > 高中语文教学的七个层面

高中语文教学的七个层面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寓示着一个光辉时代的到来。那就是二十年前由极少的几个人进行的语文“外科手术式”教学改良,逐渐演变成一场自上而下的全国范围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变革实践。高中语文变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语文“差慢费低”的现象,提高阅读课的效益。上好课,做出较为科学的设计,需要我们理解高中语文教学的几个层面。

    我个人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意七个层面:

    第一、科学性与人文性层面

    语言是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对人文性的忽视,使活生生的语文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暗淡了德育的光采和美育的魅力。这是应试教育扭曲语文本体所必然带来的负面效应。如果离开语言实践语言训练去弘扬人文,又会自觉不自觉地导致削弱乃至否定语文本体。弘扬人文,首先就要认识到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我们的汉语言文字有强烈的人文意识,蕴涵着浓厚的民族情感,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实践语言训练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炽热感情,唤醒溶解在学生血脉中的母语文化,在学生心灵上建构起牢不可破、永不遗忘的“母语情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最大的失落,正是这种最基础、最直接、最易接受的思想教育的失落。

    在主张加强人文性的时候,不要忘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指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序列化,做到目标与目标间的系统完整。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有规律可寻的。张志公先生认为:“摸清楚这些规律,运用它,设计出训练的途径、步骤和方法,就能大大减少教学上的盲目性,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当然,也不能理解得太死,要求一环套一环,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和固定。因为语文教学中有这种现象:往往一个内容不可能一次学好,而是要反复学,循环学,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这个特点应该考虑到。如何从学习语言的实际出发,来选择内容,安排序列,讲究方法,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重大课题。那些流行于世以单纯应试为目标的“训练体系”很难说是科学的。语文教学要总结历史的经验,立足于现代人的需要,建立现代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第二、语言系统与言语活动层面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引导学生进入他周围由每个个体的听说读写构成的言语世界的同时,构建他自身的言语世界,使他获得作为言谈者显示他对世界的复杂感受和生动经验,显示他的心理和个性的生活能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重点不是语言,而是“言语”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通过“对话”才能唤醒人对语言的意识。这就决定了不能静止地学习语言,要在运动中、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语言训练中学习语言。把言语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把实践、训练作为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这非常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绑在“应试教育”战车上的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压抑,主要表现在言语的一体化或规范化。纳入“素质教育”轨道的语文教学,要把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个性化程度作为个性发展目标的不可替代的内容。提倡大语文教育、设置语文活动课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们符合在运动中学习语言的规律,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规律,能促进学生言语活动的丰富化、个性化,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三、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层面

    从以语文知识为中心转向以语文能力为中心,是为了摆正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克服语文教学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能力培养的倾向,而不是否定语文知识的作用,排斥语文知识的教学。因强调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忽视系统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错误的。事实上“务实、得法、有效”的语文能力训练要以“精要、好懂、有用”的语文知识为基础。

    学习语文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这是因为语文知识反映语文运用的一些规律,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增强掌握语文的自觉性。单纯为传授语文知识而进行的语文教学,和忽视系统语文知识学习的语文教学,都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但不能互相代替。应当以语文能力为主导,使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和谐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第四、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

    现代语言学通过研究语言来认识思维,以新的方法重新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它认为,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而且还是产生工具的一种机制。一方面,当语言把思维过程符号化时,语言形成本身就是思维过程的一部分。概念的产生,判断的形成,推理的展开,都离不开语言形式的“模铸”功能。另一方面,语言也参与了意识的生成过程,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在这过程中,语言使人与世界的关系范畴化,语言的界限成了思维的界限。这说明语言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会潜在地影响甚至操纵人对世界的把握。

    语言和思维的联系,在汉字汉语中表现得更为紧密。因为汉字是以形达意的表意文字,不必经过语音的间隔带而直接与概念沟通,直接反映思维的内部语言代码。汉语言文字与思维的这种直接联系,是作为“语言符号的符号”的表音文字所不及的。因此,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结合是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决定的,是现代教育开发学生智力的需要。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要贯串在语言训练中,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实践已经证明,忽视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就会变成死记硬背和技能技巧的操作,沦为形式化的机械训练;轻视语言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不以语言训练为依托为主导,思维训练也会成为空中楼阁,堕入智力游戏的陷井。

    第五、“语”与“文”的层面

    口头语的吸收与表达和书面语的吸收与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两条腿,缺一不可。高中的语文教学大纲对此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正如吕叔湘先生指出的:“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基础,以文字为主导,就是说,文字的教学应该从语言出发,又反过来影响语言,提高语言。”但是,撇开语言教文字“重文轻语”的现象长期存在。考试方式的单一更使这种现象“合法化”语言实践语言训练只剩下了一条腿,也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随着电脑和多媒体的普遍使用,人机对话的成为现实,要求语文教学改变“文”与“语”分离的传统模式,语言和文字并举。柳斌同志在提到“现代科技、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育”的时候,曾着重指出:“语文课要加强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全面训练,纠正‘重文轻语’的偏向,使学生真正掌握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回归本体,也包含着把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回归为文语并举、全面发展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具有既能下笔成文又能出口成章的语言应用能力。

    第六、积累整合与感受鉴赏层面

    高中语文教学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要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让学生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使学生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也不能忽视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力,使他们应该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他们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要让学生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第七、应用拓展与发现创新层面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层面就是应该让学生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应该是高中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目标之一。要让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