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眼中的素质教育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素质教育这个词在现今的教育界不仅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而且也越来越多地被其它非教育行业广泛使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彻底改变了中国教育的非理性现状,使日益繁荣的中国教育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在中国教育史上可谓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
然而,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在基础教育范畴内,存在一定的不足,就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的眼光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素质教育内涵的模糊性
提到“素质”一词,人们往往很容易将它同道德品质方面的概念联系起来。这种现象一方面与人们的思维惯性有关,另一方面也足以说明,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层面的学科针对性不够,显得有些朦胧、模糊。
曾经有一个数学老师问我:你是一个语文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说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可这在你们语文课上容易渗透,在我们数学课上怎么体现呢?我们就不能在数学课上大讲道德、品质、人文思想,那要你们文科老师干什么?是不是我们那样就有点儿鸠占鹊巢之嫌?
事后我想:他说的话不无道理,素质教育似乎在诸如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课堂教学中容易体现,但在数学、物理、化学乃至体育等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如何渗透呢?再说,我国教育界一直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绝对不仅仅只针对语文科目,也绝对不仅仅只停留在道德与人文这个层面;针对不同的基础教育学科,肯定有不同的素质要求层次,肯定有不同的能力达成目标纲要。但翻遍好多书刊甚至纲领性的要籍,都似乎对理科类的基础教育学科缺乏有关的素质教育达成目标陈述。
其实素质教育在语文科目上达成的层次,也不只是在人文素养、审美情趣、道德节操等方面,那些诸如识字读写等与人文不相关的能力,难道不能算做语文素质的一种体现吗?
所以我想:很长时间教育界倡导的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除道德层面上的内涵外,在基础教育这个层面实施的过程中,针对各类学科应有不同的素质达成要求,诸如语文素质、数学素质、体育素质是不是在基础教育学段,素质教育针对不同学科能更进一步的具体化,使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层面上不至于内涵太模糊?
二、素质教育实践的无序性与随意性
素质教育的无序性,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表现为:针对素质教育理念进行的一系列师生教育实践活动缺乏应有的序列层次。现行的各类指导性纲要书籍缺乏对素质教育实践序列层次的具体陈述。由此,也导致了素质教育实践的随意性。
素质教育的随意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教育目标和技能培养随意拔高,有拔苗助长之嫌;另一个极端是只重人文理念轻视本学科的基本技能培养,随意降低学科应达到的要求,有应付时势之嫌;还有一个极端是,形式上的素质教育,实质上的经验式传统教育,陈酒装的是新瓶,仅只换了一个外包装。
所谓现行素质教育的无序性,表现在同一学科内,就是缺乏素质教育达成能力的阶段性区别。比如小学语文课、初中语文课和高中语文课在课堂上达成的素质理念有不同程度的机械重复,形成了教育资源的无形浪费。同一种素质的达成程度在不同的年龄学段没有任何区别。现行的各科大纲在训练量的区别上似乎稍多些,但在素质技能达成的能力层次上陈述甚少,无法对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
曾经在一所初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初三语文考试,作文题目是这样一个话题---要有一颗平静的心,结果一部分学生写的是自己和长辈(既包括自己尊敬的老师,也包括自己敬爱的家长)发生矛盾后如何反省,一部分学生写的是自己如何在容易紧张的场合(比如考试)平静自己的心态,还有一部分学生写的五花八门。究其原因,不是老师平时不会指导写作,也不是学生不会写,写不了,而是作文题目的设计者哗众取宠,一味地突现素质教育中的人文素养考察,随意拔高了初中阶段人文素质达成的层次。像这样的题目,即使让一个在校的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去写,也不一定能写出什么名堂。这种教育实践现象的存在,不能只一味地去指责题目的设计者和题目的选用者,它恰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在现行基础教育阶段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由于这种同一学科不同阶段素质教育的无序性和随意性,以及不同学科不同素质能力达成培养的无序性和随意性的存在,使许多从事基础教育的相关人员,在不同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上显得有些盲从,甚至是无所适从。同时,也让一场本该给中国教育注入应有活力的素质教育,只仅仅停留在理念的层面,而很难充分渗透于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课堂教育中去。
每个年龄阶段和每个知识层次的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思想及其实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操作过程中,又由于缺乏相应的序列和标准,导致了素质教育实践的随意性。这种无序性和随意性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愈演愈烈,极有可能变异一种新的教育实践毒瘤,也极有可能形成新一轮的教育宗派和教育八股争斗。
许多现在从事基础教育的人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不是我们不会教,只是我们越来越不明白;不是我们教不好,只是我们有苦难言
三、素质教育反馈评价体系的探索性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已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在我觉得,在教育效果的反馈评价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或者说摸索阶段,带有实验或者说试验的性质。
就素质教育的反馈评价体系而言,仍沿用的是老一套。
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效果反馈评价的手段,在现行阶段缺乏有效的可普遍推广的评估形式。
就最能体现我国教育反馈评价理念和倾向的高考而言,在对考生素质大考查方面,明显带有探索性,或者说摸索性。这种教育效果反馈评价的探索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实施的广度和深度,甚至也使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实施带有一定的盲从性和形式化。
当然,一种教育思想替代另一种教育思想确实要有一定的过程,但这种过程持续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愿这种中国基础教育脱胎换骨的阵痛带给更多的人最终是会心的微笑。
总之,以上仅是一个从事基础教育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师的井蛙之见,不足和可笑之处望行家见谅。相信处在风风雨雨地中国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基础教育,会一步一步地伴随着转型期的共和国,走向成熟,走向繁荣。
素质教育这个词在现今的教育界不仅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而且也越来越多地被其它非教育行业广泛使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彻底改变了中国教育的非理性现状,使日益繁荣的中国教育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在中国教育史上可谓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
然而,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在基础教育范畴内,存在一定的不足,就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的眼光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素质教育内涵的模糊性
提到“素质”一词,人们往往很容易将它同道德品质方面的概念联系起来。这种现象一方面与人们的思维惯性有关,另一方面也足以说明,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层面的学科针对性不够,显得有些朦胧、模糊。
曾经有一个数学老师问我:你是一个语文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说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可这在你们语文课上容易渗透,在我们数学课上怎么体现呢?我们就不能在数学课上大讲道德、品质、人文思想,那要你们文科老师干什么?是不是我们那样就有点儿鸠占鹊巢之嫌?
事后我想:他说的话不无道理,素质教育似乎在诸如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课堂教学中容易体现,但在数学、物理、化学乃至体育等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如何渗透呢?再说,我国教育界一直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绝对不仅仅只针对语文科目,也绝对不仅仅只停留在道德与人文这个层面;针对不同的基础教育学科,肯定有不同的素质要求层次,肯定有不同的能力达成目标纲要。但翻遍好多书刊甚至纲领性的要籍,都似乎对理科类的基础教育学科缺乏有关的素质教育达成目标陈述。
其实素质教育在语文科目上达成的层次,也不只是在人文素养、审美情趣、道德节操等方面,那些诸如识字读写等与人文不相关的能力,难道不能算做语文素质的一种体现吗?
所以我想:很长时间教育界倡导的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除道德层面上的内涵外,在基础教育这个层面实施的过程中,针对各类学科应有不同的素质达成要求,诸如语文素质、数学素质、体育素质是不是在基础教育学段,素质教育针对不同学科能更进一步的具体化,使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层面上不至于内涵太模糊?
二、素质教育实践的无序性与随意性
素质教育的无序性,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表现为:针对素质教育理念进行的一系列师生教育实践活动缺乏应有的序列层次。现行的各类指导性纲要书籍缺乏对素质教育实践序列层次的具体陈述。由此,也导致了素质教育实践的随意性。
素质教育的随意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教育目标和技能培养随意拔高,有拔苗助长之嫌;另一个极端是只重人文理念轻视本学科的基本技能培养,随意降低学科应达到的要求,有应付时势之嫌;还有一个极端是,形式上的素质教育,实质上的经验式传统教育,陈酒装的是新瓶,仅只换了一个外包装。
所谓现行素质教育的无序性,表现在同一学科内,就是缺乏素质教育达成能力的阶段性区别。比如小学语文课、初中语文课和高中语文课在课堂上达成的素质理念有不同程度的机械重复,形成了教育资源的无形浪费。同一种素质的达成程度在不同的年龄学段没有任何区别。现行的各科大纲在训练量的区别上似乎稍多些,但在素质技能达成的能力层次上陈述甚少,无法对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
曾经在一所初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初三语文考试,作文题目是这样一个话题---要有一颗平静的心,结果一部分学生写的是自己和长辈(既包括自己尊敬的老师,也包括自己敬爱的家长)发生矛盾后如何反省,一部分学生写的是自己如何在容易紧张的场合(比如考试)平静自己的心态,还有一部分学生写的五花八门。究其原因,不是老师平时不会指导写作,也不是学生不会写,写不了,而是作文题目的设计者哗众取宠,一味地突现素质教育中的人文素养考察,随意拔高了初中阶段人文素质达成的层次。像这样的题目,即使让一个在校的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去写,也不一定能写出什么名堂。这种教育实践现象的存在,不能只一味地去指责题目的设计者和题目的选用者,它恰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在现行基础教育阶段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由于这种同一学科不同阶段素质教育的无序性和随意性,以及不同学科不同素质能力达成培养的无序性和随意性的存在,使许多从事基础教育的相关人员,在不同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上显得有些盲从,甚至是无所适从。同时,也让一场本该给中国教育注入应有活力的素质教育,只仅仅停留在理念的层面,而很难充分渗透于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课堂教育中去。
每个年龄阶段和每个知识层次的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思想及其实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操作过程中,又由于缺乏相应的序列和标准,导致了素质教育实践的随意性。这种无序性和随意性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愈演愈烈,极有可能变异一种新的教育实践毒瘤,也极有可能形成新一轮的教育宗派和教育八股争斗。
许多现在从事基础教育的人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不是我们不会教,只是我们越来越不明白;不是我们教不好,只是我们有苦难言
三、素质教育反馈评价体系的探索性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已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在我觉得,在教育效果的反馈评价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或者说摸索阶段,带有实验或者说试验的性质。
就素质教育的反馈评价体系而言,仍沿用的是老一套。
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效果反馈评价的手段,在现行阶段缺乏有效的可普遍推广的评估形式。
就最能体现我国教育反馈评价理念和倾向的高考而言,在对考生素质大考查方面,明显带有探索性,或者说摸索性。这种教育效果反馈评价的探索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实施的广度和深度,甚至也使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实施带有一定的盲从性和形式化。
当然,一种教育思想替代另一种教育思想确实要有一定的过程,但这种过程持续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愿这种中国基础教育脱胎换骨的阵痛带给更多的人最终是会心的微笑。
总之,以上仅是一个从事基础教育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师的井蛙之见,不足和可笑之处望行家见谅。相信处在风风雨雨地中国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基础教育,会一步一步地伴随着转型期的共和国,走向成熟,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