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民国初年四川自流井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span class="content-word">
第十一章
</span>
民国初年四川自流井
民国五年的秋天,白牧师回到了自流井。与白牧师久别重逢,刚开头,还不免有些生疏,可没过了两天,话却像是说不完。既有这几年他安排我学的功课,又有当下中国乃至世界的时事,当然也还有白牧师在美国的见闻,白夫人和伊莎白的近况。
白牧师带来伊莎白给我的信。我细细读了,却也不敢读太多次。那样凸起的点字就会慢慢磨平。她推荐给我的书,我一一看过,字里行间仿佛能听到她那我还未曾听到的声音。而她的照片,那却又是从未有过的惊喜。
白牧师刚刚取出时,我本以为那是一本黑牛皮面精装的书籍。他见我满面迷茫,便微微一笑,说道:“先别急,这是美国最新的发明。你去找些蜡来点起。”
五六枝洋蜡点起,散出柔和的橘黄光晕,白牧师双手一分,那“书”应声打开,却原来是一只扁扁的盒子。盒子左面是绯红色天鹅绒内衬,上面还有银线绣着的枝叶花纹。另一面却是看不出什么端倪,该是一片玻璃,可不知为什么并不透亮,上面隐隐约约地能看到一副人像。
啪的一声,机关触发,盒子的右面斜着弹起,两片扇形黄铜片撑起了那片并不透亮的玻璃。盒子的底层露了出来,是一面光亮的镜子。此时,烛光洒下,镜中浮现出的竟是却是与真人一般无异,栩栩如生,五彩逼真的少女倩影。
她的头发是琥珀般的颜色,在烛光映射下更是透着照人的光彩,淡粉的缎带,束于发际。她身上是一袭石青色的长裙,领口和胸前配着白色的蕾丝。她身后是绿色的灌木和淡黄色盛开的花朵。
这些缤纷的颜色固然已让人心驰神往,可其实又都只是陪衬。它们衬出的是一双只有天使才会拥有的双眸。那是怎样的蓝:那蓝色对于我,只能是一种天外的颜色。她的眼神悠远而安详,并非在看,却似在找寻。看着她的眼神,便想到了她的失明。她被光与色所围绕,却无法体味内中的魔力,这便让人看到她时,膺满柔情却又刻刻心痛。
白牧师借着那照片,给我讲了光学的原理,三原色的混合,银版的反应,镜面的成像和光的散射。我们的课程也由此而扩展开去,不再只是数学和英文,而也囊括物理、化学和其他语言。
除了这些书本上的学问,随着自己年纪渐长,对自流井小天地之外的事情自然也更感兴趣。看出我这些变化,白牧师也没少了和我讨论时事。那几年也确实是多事之秋。欧洲的战事,美国的女性参政权,北京的府院之争。这些事情原本便纷繁复杂,对个孩子难得理出头绪。而白牧师却也并不急于表达己见,而更多地是让我自己去研读思索,若是有了心得,便让我写出策论,阐述观点。
两年下来,可以说白牧师是喜忧参半。喜的自然是我学业和见识的增长,从个懵懂少年变作可谈古论今的青年。而忧的,却也正是同样这件事。原本我只是从白牧师的言谈举止间隐隐觉着他的担忧,而听他亲口说出,却是在培真身上。
那时培真在南充读书,学校由民国元勋张澜创办,眼界和格局自是不同。民国六年和七年过年时,培真由南充回资中,都在自流井停上两天。从地图上讲,这么走也算勉强顺路。不过我猜罗大人也是想着让培真一方面尽翁婿之礼,而另一方面,与我切磋学业。
我见着培真自是高兴,而两人虽是年岁渐长却没生出隔阂,要不到个把钟点就又能谈得欢畅。听培真讲起学校里的课程,却是大开眼界,居然农、工都有涉及,而他经过这段的历练,身子更显得结实,而言谈也更是不凡。
年前的日子学校放假,白牧师也常在老宅,与我和培真谈谈时事。虽说他二人都是客,自然也持着为客之道,可听下来他们的讨论却是有几分铿锵的剑气。我虽也和白牧师讨论时事,但多是在格物的层面,或是梳理府院两方在约法下各自的职权,或是分析中国参加大战的利弊权衡。可是培真则是不同,言语间透着的是致理的思辨:为什么约法在中国屡试屡败,为什么文明国家会陷于野蛮的战争。
培真走后,我与白牧师感叹培真的见识,可他却是不以为然。见识的基础是道德,他解释给我,而道德的基础是超越的信仰。过去中国人便是如此取士的,无论是策论还是八股,写在纸面上的是见识,字里行间透出来的是德性,而真正考察的是对中华信仰的执著。
如今西学也是一般,是建筑在西洋的道德和西洋的信仰之上的。这两套体系,实是不能随意拆开的,若是把西洋的知识套在了中国的道德和信仰之上,那说不准就是一个闯祸的怪物。他感叹如今中国的乱象怕就是源自这不中不洋的怪物,而对于我,现在既然没有入教,没有接受那一切道德和见识的信仰根基,就不宜过多地去培养见识,免得误入歧途。
按照日后的道理,白牧师这观点大概不知会被批驳得怎样的体无完肤,可那时他是我心中的圭臬,他说的话我自是全盘记下。其实即使他不说,我也渐渐觉出自己身子里怕是也藏着那怪物。
到了民国七年的夏秋之交,欧洲的战事有了大的转机。那段日子,白牧师常把美国和上海来的战事电报拿给我一起看。我虽对这些兵戎大事只是懵懂初开,但看着白牧师渐渐舒展的面容,也能猜出战争的走势。我问他如此看来是否胜利在即,或许圣诞前世界就能重返和平。
“恐怕还没有那么容易,”他喃喃地说道,眼睛入神地看着面前的地图。
“你看,这里是现在的西部前线,”白牧师用手指顺着一条看不见的线在图页上有力地划过。在图页的另一边,他用另一只手的手指重重地一戳:
“这里是德国的首都柏林。有五、六百英里的路呢,也未必能在两三个月里就攻过去。”
如此这样,又过了几个星期,事情便又有了新的变化。阳历十月的下旬,我按例早上去白牧师那里上课。来至教堂里,却发现他没像往日一般准备好了教案,却是手里捏着一张薄薄的纸页。这是电报局的用纸,往日白牧师也接着过,多是白夫人从波士顿拍来的。
远远看去,这电报便是如同往常一般,聊聊的几行字,可他拿在手中却是不愿放下,脸上也是一种异样的冷峻,嘴角的两道皱纹更显得深了。
过了良久,他把电报交了给我:
“今春流行的感冒又大举复发,近日来势凶猛。波士顿军营和平民皆有感染,死者已至数十人一日,年轻力壮者尤甚。染病后面色灰清、咳血、数日便至肺炎而不治。欧战两方军队均开始流行,或称可由此提前结束战事。我深信此为圣经中主降罚之瘟疫,以惩戒我们的罪孽。此时唯有信仰给我们勇气,祈祷给我们平静。”
读着这些文字,我的脑子里也不禁浮起了圣经中无数次提到的瘟疫与恶疾。我问白牧师难道无休的战争真的触怒了神灵,而祂便降下这灾难。可是上帝必定是明辨善恶的,祂会保佑心地善良的白夫人,更会关爱如天使般纯洁的伊莎白。这些问话怕是已然言词错乱,而白牧师却不置可否。
“和我一起祈祷好吗,”他轻声问道,“一起为白夫人、伊莎白还有所有在瘟疫中期盼光明的人们祈祷。”
我向着白牧师点头示意,伸出了自己的双手。白牧师灰蓝色的眸子里闪着感激的光芒,也伸出双手与我相握。他没有像与其他教众在一起那般诵读祷词,却只是低下头,默默地祈祷。我也如他一般,在心中默默地为远在天边的白夫人和伊莎白祈求神佑。
几天后,白牧师又接着了来自波士顿的电报。瘟疫更加肆虐,波士顿、纽约、费城,这些繁花似锦的都市都已有几千人死于这看似平常的流感。城里的病人激增,医生和护士已远远不够。在波士顿,中国人聚居的Beach Street和South End此时便如死城一般。白夫人略懂中文,也通医理,便带着红十字会的护士去那里服侍病人,发送死者。伊莎白此时住在伯金斯学校。那里已实施严格的隔离,倒还算安全。
我想白牧师深知白夫人此时处于险境,可我在他眼中却看不到已笼罩在我心头的恐惧。我急着问他,为何不拍回电报,不要让白夫人如此冒险?瘟疫在城中蔓延,本已是让人万分担忧,即便不去逃荒避难,也总该小心为上,怎能反而还去服侍那些病人。
“我和你一样担心,你明白吗?”白牧师把一只手放在我的肩头,深情地言道,“但是换了我,也会去的。”
“可是为什么?您难道不怕危险,不怕染上病,像白夫人电报里说的那样。我真怕……”
白牧师慈爱地笑了笑,轻声道:“当然,我也会害怕。人都会怕。可是我们的生命都是上帝赐予的。你懂我的意思吗—对祂的信仰能让我忘掉恐惧。上帝给我们生命,我们就需用我们的生命去完成祂给我们的使命,去增添祂的荣耀,去传送祂的爱。”
“可是您难道不担心伊莎白。要是她失去了妈妈,失去了爸爸,那该怎么办?要是万一她也染上了病……”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愈来愈弱,到此就再也说不出声。
“孩子,那天总会到的,无论是伊莎白,我或是她妈妈,当然还有你,还有世上所有的人。你会永远生活在对死的恐惧中还是让生命为主而闪光,用这样的生命为所有人最终一样的结局而做好准备?”
此时白牧师的脸沉浸在一片柔光之中,声音也似从远方的天际传来。他看出我心中的迷茫,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等你长大了,就会懂了。现在想这些是有点早。其实我心里也一样在担忧,也有些乱。你的功课过两天再讲,可以吗?”
那日我回了家,父亲问起为何没有在白牧师处学功课,我便将这事禀告了父亲。父亲叹了口气,点上了水烟,缓缓地说道:“白牧师一家皆有善心,但愿吉人天佑吧。”
“可是,爹,这事我一路上都在想,就是想不明白。要是换了我是白牧师,该怎么办。”
父亲抬起眼,打量着我,嘴里吐出了一口烟。
“咱们李家就是你这一颗独苗,把这香火传下去才是你的正经大事。旁的都不要去想。”
“可是,”我想着自己心里的疑惑,觉着必定是从父亲那里问出个究竟更好。
“说吧,”父亲放下手中的水烟壶,缓声说道。
“我是在想,当年您和罗大人,还有其他的前辈,为着保路,为着立宪,不也是冒着性命的危险,去成都为民情愿,难道那时爹您不害怕?”
父亲微微点头,声音仍是平缓地剖析道:“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爹那时候有了你,已经对得起祖宗了,自然也要做些对得起国家的事。然儿,你一上学就读的是西学,圣人的书读得少了,弄不明白,也怪不得你。”
“这道理在《大学》上说得明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八目。这八目可不是随便说说,那一前一后错不得顺序。这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若是一个人自己孝道都未尽足,那就没有为国尽忠的根基。”
我心里琢磨着父亲的话,道理自然是有,可如果顺着这道理说下去,那明末松江的夏完淳,我们四川巴县的邹容岂不都是没有为国尽忠的根基了?
虽然心中有这解不开的疑窦,可我却不敢再与父亲顶撞,只是想着还有一节不明白,便接着问父亲:“爹,您说的这道理,我也明白了。可洋人和咱们中国人有所不同,白牧师和白夫人有了女儿,便是有后了。”
我还没有说完,父亲便明白了我的心思,板起脸嗔怪道:“真是洋书读得越多,脑子越鲁钝。即便如此,那事情总得有个轻重大小。太史公说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便是这个意思。仁义、名节、国事、天下事,这自然都是不可马虎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赴国难,救天下苍生,这便重于泰山。旁的事情,就算是好心,却也是不能涉险。人不能忘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猜想若是白牧师听了这番话,必定会说这是异教和无神的逻辑,如此个人明哲保身,虽可苟且偷生,但天国王朝将永难降临人世。或许时至今日,年轻人所受的教育,更会赞许白牧师的选择。可人心毕竟是人心,父亲所讲的道理,并不因圣贤书的尘封而变得过时,为何而生、为何而死这道题仍是无解。
此后两日,白牧师一直没有派人来叫我上课。父亲听说了,也怕他担心家里的亲人,伤着身体,便谴我去请他来家里吃午饭。一起谈天也可排解思乡的忧情。
我到得教堂,钟楼上的大钟刚交十一点。进得他房间,却发现白牧师便如往常一般,梳理整洁,牧师的黑衣和白领也是新熨烫过的。他手里拿着一本红色皮面的书册正读得入神。
看见我进门,白牧师略显苍白的脸上浮现出欣喜的笑容。他轻轻地向我挥动手中的书册,说道:“上个月我想到塞内加的书信集,正好可以帮你再温习一下拉丁文,来读读这篇。”
我在白牧师身边坐下,看着微微泛黄的纸页上,大号黑体字正印着《论生命之短暂》,我将书的题目用英文读出。
“不错,接着翻下去给我听听。”白牧师的声调有些低沉。他闭上双目,头靠在了椅子的高背上,听我读了下去。
这是第一句:“保罗尼斯,大半凡夫俗子对自然满腹怨言,因为我们一生短暂,而赐予我们的这有限的空间却也疾驶而去,鲜有人不在生命的终结时才始做生活的准备”。
我这般慢慢读来,慢慢翻译成英文念出。白牧师似是对这篇文章熟读与胸,跟随着我的诵读,轻轻点着头,偶尔也帮我纠正一下英语译文的用词。
这文章有二十段,一边翻译着,也一边在心里想着这里面的箴言警语:“生命短暂,艺术永存”、“我们真正活着的只是生命中的一隅”、“最美好的日子总是最先逝去”。难道白牧师料到了我心中这几日的迷惑,塞内加这篇书信便是试着回答人该如何去活着。
边读、边想,我的速度更是放慢。白牧师并没有在意,只是静静地听着,似是也在希望我能去用心体会这文字中的微言大义。如此怕是有半个钟点,房门静静开启,一个年轻的杂役进了来,手中紧握着一封电报。他看上去与我年纪相仿,身材却是瘦小,裹在蓝土布长袍里更显羸弱。他走路一瘸一拐,显着左腿不太灵便。
他见白牧师闭着双眼,当他是睡了,尽可能地把蹒跚的脚步放轻。看到我,他迟疑片刻,然后把手指放在唇边,示意我不要出声。我想他本是要把电报交给我的,可白牧师还是听到了动静,睁开双眼。
那年轻的杂役眨着大而黑的眼睛,脸上颇是得意的神情,说道:“邮差原本每天十点就到了。今儿我看着他没到,便跑去找他,却原来他在路上崴了脚,走得好慢,比我还慢。我知道您着急等家里的电报,就取了来。”他一边说着话,一边擦拭着头上不时渗出的汗。
白牧师拍了拍他瘦弱的肩膀,感谢道:“谢谢你了,孩子。跑了那么远,一定累了,去歇着吧。”
他有些迟疑,黑亮的眸子似乎是在询问白牧师电报里的内容,询问白牧师的家人是否平安。
“没事了,亨利,快去歇着吧,一会儿就要吃午饭了。”
听白牧师叫他亨利,我心里骤然一紧,只是因为担心电报的内容,也不便去问。看着他不无遗憾地转了身,拖着僵硬的左腿,蹒跚地走了出去。
白牧师手里捏着薄薄的信封,却是没有拆开。他站起身缓步走到彩色嵌花的玻璃窗前,眼睛看着窗外仍是茵绿的田野和山川,竟是入了神一般。
一声宏亮的钟声传过,时间到了十一点半。听着这钟声,白牧师垂下眼,喃喃地念道:“别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
。”
这段格言白牧师以前也是教过我的,此时此刻,这话却让我顿感不祥。
白牧师低下头,撕开了信封。他抽出内里的电报,淡黄的纸笺一端握在手中,另一端柔柔垂下。从背面望去,这电报有三四行字,而白牧师却像是在反复地读着,脸上透着让我捉摸不透的神色。
也不知看了几遍,他最终抬起头,手里下意识地把信笺仔细折起,放入怀中。他走近适才我们对坐的桌子,在我对面坐下。
“我恐怕不能再教你这一课了,”此话出口,他身子一颤,声音竟是哽咽起来。
“白夫人,她也染上了流感。病得很重,已经出现了肺炎,怕是……我得回去。伊莎白在等我。”
他侧过脸,尽力地不让我看到他的泪水流出,却是再也说不出话来。我心里虽有千百的话要说,要问,却也说不出,问不来,只能愣愣地呆坐在那里。
过了半晌,白牧师稍事平静。他灰蓝色的眸子中噙着泪水和歉意,轻声叮嘱道:“我回去这段儿,你的功课可不要落下,明年一开春便要考试了。我会写信给你,好吗?”
“不能留你吃午饭了,”白牧师嘴角露出一丝苦涩,“我得尽快上路,或许还能赶上去泸州的船。”
“那我去码头送您。”
白牧师点点头,把双手放在我的肩头,用力地捏了捏:“谢谢你,不过我想……我需要一个人待着,你明白吗?回家去吧,替我向你父亲道别。你会做个好孩子,对吧?”
从白牧师房间出来,便是一条南向的廊子。此时已近正午,廊子的尽头是一片炫目的光亮。看着那光亮向前走,不一会儿便让人觉着头和脚都轻飘起来。我只想着能找个地方坐下来,却不愿在拱廊的栏杆上坐下。虽然看不到,我却觉着背后有双眼睛在目送我远去。
愈向前,眼前光亮便愈是强烈,已分不出任何形制或是明暗。这光亮溶解了旁的一切,却也只是一片绚烂的空无。我不知此时自己的脚步是否还平稳,只觉着必须得屏住呼吸,用尽全力才不至于摔倒在地。
不知走了多久,脚下的地变得松软,应该是走出了拱廊,踏上了泥土地。我的步子再也稳不下来,眼前似乎也从光明变成了黑暗。找不到可以倚靠的支点,只觉着身子前后晃动,便失去了知觉。
那阵子黑暗可能只是片刻,待得眼前重现光明,耳边传来一个似曾熟悉的声音:“李少爷!李少爷!”
意识恢复地很快,环视四周,我好似半坐半躺在一棵硕大的榕树之下。身边正是刚才在白牧师屋中碰到的男孩。他右腿半跪,不方便的左腿僵直地伸在一旁。见我醒来,他咧开嘴笑道:“醒了?可把我吓到了。”
看着他的笑容,心中忽然划过一道亮光,虽说刚从晕厥中醒来,可回忆还是清晰地浮出眼前。
“你是亨利……我是说辛亥年……”
他又是咧开嘴,笑道:“您还记着?亏得我没走远。我从白牧师那儿出来,就想着再等等,说不定能听着点儿他家里的消息。可巧,就看见您走了出来。”
“谢谢你亨利,”我话刚出口,才发现就这么短短地一会儿功夫,自己的声音竟是弱到听不清了。
“谢啥子?您在这儿是白牧师最亲近的人,咱们不还有交情吗?要说您刚才可是吓人。”
“嘿,在这上帝住的地儿,我不敢胡说,可真像是见着鬼了似的。您那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前面,半点儿不动。我就在您面前站着,可您就跟看不见似的,直冲着我就摔了过来了。这也算巧,要是摔在别处,说不准就伤着了筋骨。”
他一边说着,一边伸出手,摸了摸我的额头,然后似是自言自语地说道:“您这也不发烧,还是哪里不舒服了?”
我轻轻地摇摇头,积攒了片刻气力说道:“我没什么事,亨利,就是刚才在廊子里被日光照了眼睛,晕了一下子。喘口气就好了。”
他放心地点点头,然后突然有些害羞地说道:“李少爷,亨利这名字,后来城里的先生给算过的,与我的生辰八字不合。爹娘给我起的名字叫德诚,要是不当着白牧师的面,您也叫我德诚吧。”
我费力地笑笑,又闭上眼平缓了气息,觉着刚才的头晕已全然过去,便用手撑着地坐直了起来,问道:“德诚,你回来了,怎么不去找我?这些年,我当你是出去耍,一定在外面发达了,就不回来了。”
他想是跪得久了,右手撑着膝盖,站了起来。“找您去说什么啊?”他不再看着我,转过头,手拍了拍僵硬的左腿,叹道:“我回来也有一年了,腿废了,让您见着又能怎么样?让您给废人赏口饭吃?要不是您晕过去了,我也不会跟您说的。”
话说到这儿,也就难免沉默。我觉着力气恢复,便说道:“那我回去了。”
他见我身子还有些不稳,声音也仍是颤抖,便着急地阻道:“李少爷,那可不行。您要是在路上再摔着那还了得。您等等,我跟白牧师禀告一声,找个滑竿把您送回去。”
我连忙摆手,急着道:“别去打搅白牧师。我自己走回去没事的。”
德诚也有些着急,抓住我的手,防着我起身,说道:“要不我背您回去?”
“我真的没事。白牧师要回美国去,这就得走。这儿肯定事情很多,你可不能走。”
听了这话,德诚脸上一片愕然,怕也是之前半蹲着的时候长了,腿一软,扑腾一声,坐在了地上,嘴里喃喃地重复着:“白牧师要走,怎么就要走呢?”
“白夫人生了病,病得很重,可能快不行了,白牧师要赶回去。”德诚是我第一个报知这噩耗的人。原本一想到死亡便心寒胆颤,但现在说了出来,自己心里反倒是略觉平静。
德诚一个劲地摇着头,如着魔般似的,嘴里喃喃地念道:“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不是寻死吗?”
我站起身,觉着体力已恢复,便伸出手,把仍是出了神的德诚拉起来。我拍了拍他的肩头,他扬起脸,虽是明白了我在宽慰他,但脸上仍满是迷茫与恐慌。
“李少爷,你说白牧师这一走,还会回来吗?他要是不回来了,我可怎么办呀。”
“我想他一定会回来的,”我尽量地让自己的话说得斩钉截铁。
“真的吗,李少爷?可万一白夫人有个好歹,他家小姐又是眼睛害了病,看不见的,这还怎么回来啊?”
我担心德诚此时惹得白牧师心烦,便提醒道:“德诚,现在白牧师心里正难受,可不要去烦他。他是念旧的人,就算是不回来了,你的事情他自会安排的。”
德诚无奈地点头说道:“李少爷,这是自然。你回去路上一定小心,我去帮白牧师收拾行李了。”
我跌跌撞撞地回到家后,把这事禀告了父亲。他只是摇头,也为白家的噩运而叹息。父亲让管家备了一千元送给白牧师,另又备了半斤人参一并送到教堂,虽说未必能派上用场,总是我们李家的心意。
可谁知管家却是把钱和人参原封不动地带来了回来。不仅是这两样,他身后还跟着一瘸一拐的德诚。管家禀了父亲,他赶到教堂时,白牧师急着赶路,已经奔泸州去了,算算时间却也是追不上了。
“这孩子,”他指了指身边肃立着的德诚,“这孩子说是牧师还有一封信给少爷,只是必须亲自交到少爷手里。我怎么问他都是不说,也就只好把他带了来。老爷,您看这孩子这腿脚还不好,一步一拐的,走回来还耽误了不少时候。”
父亲扫了一眼德诚,倒也没在意面前这瘦弱而稚气未脱的男孩为何如此固执。我心里想着不知白牧师有何嘱咐,或许是准备功课和考试的锦囊。接过德诚手里的信笺,是白牧师最钟爱的象牙色的纸,折成四方。
“亲爱的乔治,
如此仓促分别,我实在抱歉。此时正是上帝,以祂无尽的仁慈与智慧,考验我们之时。只是,只是我却发现自己远远没有为这考验准备得当。我生命中永恒的北斗,帮我渡过无数难关的白夫人,现在却是自己正在经受更大的考验。
我知道你可能因此对上帝和信仰有更多的怀疑。我只是希望你知道,在信仰这上面,总会有理性无法回答的问题,总会有逻辑显得无力的地方,总会有看起来的不方便、不自由,乃至危险和苦难。可这恰恰就是信仰。你一旦有了那信仰的一跃,便会发现用逻辑无法理解的事情变得迎刃而解,便会发现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幸福。
正如我刚刚说到的,我自己此时也在经受着上帝的考验,我还需平静自己的心绪,自然也难给你更多的忠告。我只是希望未来的时日中,至少是在我回国的途中,无际的大海能给我平静和反思,届时我会给你再写信。
最后,在我走之前,还有一件小事要烦劳令尊和你。你记得今天见到的亨利?他是个可怜的孩子,自小失去父母,这几年在外漂泊,腿又不幸残疾。他很聪明,但是失去了好的教育,因此必须要有人给他规矩和教导。
他的头脑更适合帮忙打理生意或是家务,而不是在教堂。或许令尊能够在家中或井上给他找到合适的位置,这便是我的请求。
让我们一起为白夫人祈祷吧。”
我把信的内容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白牧师这请求,沉吟了片刻,转过脸看着德诚说道:“井上的生意得学徒,你这腿也不方便,就在家里跟着管家吧。”
事后我问德诚为何一直不提起辛亥年帮我的事情。那对爹和管家怕是要比白牧师的请求更来得重要。只听了一句,他便奋力地摇头,而那原因,说来却也有道理。当年他救我虽是及时,可大人们却会把那看成顽劣,或许会给德诚些赏钱,但却不能给他可靠的生计。更何况,他有些神秘地说道:“你孃孃要是知道了,说不准会恨死我。”
<span class="content-word">
第十一章
</span>
民国初年四川自流井
民国五年的秋天,白牧师回到了自流井。与白牧师久别重逢,刚开头,还不免有些生疏,可没过了两天,话却像是说不完。既有这几年他安排我学的功课,又有当下中国乃至世界的时事,当然也还有白牧师在美国的见闻,白夫人和伊莎白的近况。
白牧师带来伊莎白给我的信。我细细读了,却也不敢读太多次。那样凸起的点字就会慢慢磨平。她推荐给我的书,我一一看过,字里行间仿佛能听到她那我还未曾听到的声音。而她的照片,那却又是从未有过的惊喜。
白牧师刚刚取出时,我本以为那是一本黑牛皮面精装的书籍。他见我满面迷茫,便微微一笑,说道:“先别急,这是美国最新的发明。你去找些蜡来点起。”
五六枝洋蜡点起,散出柔和的橘黄光晕,白牧师双手一分,那“书”应声打开,却原来是一只扁扁的盒子。盒子左面是绯红色天鹅绒内衬,上面还有银线绣着的枝叶花纹。另一面却是看不出什么端倪,该是一片玻璃,可不知为什么并不透亮,上面隐隐约约地能看到一副人像。
啪的一声,机关触发,盒子的右面斜着弹起,两片扇形黄铜片撑起了那片并不透亮的玻璃。盒子的底层露了出来,是一面光亮的镜子。此时,烛光洒下,镜中浮现出的竟是却是与真人一般无异,栩栩如生,五彩逼真的少女倩影。
她的头发是琥珀般的颜色,在烛光映射下更是透着照人的光彩,淡粉的缎带,束于发际。她身上是一袭石青色的长裙,领口和胸前配着白色的蕾丝。她身后是绿色的灌木和淡黄色盛开的花朵。
这些缤纷的颜色固然已让人心驰神往,可其实又都只是陪衬。它们衬出的是一双只有天使才会拥有的双眸。那是怎样的蓝:那蓝色对于我,只能是一种天外的颜色。她的眼神悠远而安详,并非在看,却似在找寻。看着她的眼神,便想到了她的失明。她被光与色所围绕,却无法体味内中的魔力,这便让人看到她时,膺满柔情却又刻刻心痛。
白牧师借着那照片,给我讲了光学的原理,三原色的混合,银版的反应,镜面的成像和光的散射。我们的课程也由此而扩展开去,不再只是数学和英文,而也囊括物理、化学和其他语言。
除了这些书本上的学问,随着自己年纪渐长,对自流井小天地之外的事情自然也更感兴趣。看出我这些变化,白牧师也没少了和我讨论时事。那几年也确实是多事之秋。欧洲的战事,美国的女性参政权,北京的府院之争。这些事情原本便纷繁复杂,对个孩子难得理出头绪。而白牧师却也并不急于表达己见,而更多地是让我自己去研读思索,若是有了心得,便让我写出策论,阐述观点。
两年下来,可以说白牧师是喜忧参半。喜的自然是我学业和见识的增长,从个懵懂少年变作可谈古论今的青年。而忧的,却也正是同样这件事。原本我只是从白牧师的言谈举止间隐隐觉着他的担忧,而听他亲口说出,却是在培真身上。
那时培真在南充读书,学校由民国元勋张澜创办,眼界和格局自是不同。民国六年和七年过年时,培真由南充回资中,都在自流井停上两天。从地图上讲,这么走也算勉强顺路。不过我猜罗大人也是想着让培真一方面尽翁婿之礼,而另一方面,与我切磋学业。
我见着培真自是高兴,而两人虽是年岁渐长却没生出隔阂,要不到个把钟点就又能谈得欢畅。听培真讲起学校里的课程,却是大开眼界,居然农、工都有涉及,而他经过这段的历练,身子更显得结实,而言谈也更是不凡。
年前的日子学校放假,白牧师也常在老宅,与我和培真谈谈时事。虽说他二人都是客,自然也持着为客之道,可听下来他们的讨论却是有几分铿锵的剑气。我虽也和白牧师讨论时事,但多是在格物的层面,或是梳理府院两方在约法下各自的职权,或是分析中国参加大战的利弊权衡。可是培真则是不同,言语间透着的是致理的思辨:为什么约法在中国屡试屡败,为什么文明国家会陷于野蛮的战争。
培真走后,我与白牧师感叹培真的见识,可他却是不以为然。见识的基础是道德,他解释给我,而道德的基础是超越的信仰。过去中国人便是如此取士的,无论是策论还是八股,写在纸面上的是见识,字里行间透出来的是德性,而真正考察的是对中华信仰的执著。
如今西学也是一般,是建筑在西洋的道德和西洋的信仰之上的。这两套体系,实是不能随意拆开的,若是把西洋的知识套在了中国的道德和信仰之上,那说不准就是一个闯祸的怪物。他感叹如今中国的乱象怕就是源自这不中不洋的怪物,而对于我,现在既然没有入教,没有接受那一切道德和见识的信仰根基,就不宜过多地去培养见识,免得误入歧途。
按照日后的道理,白牧师这观点大概不知会被批驳得怎样的体无完肤,可那时他是我心中的圭臬,他说的话我自是全盘记下。其实即使他不说,我也渐渐觉出自己身子里怕是也藏着那怪物。
到了民国七年的夏秋之交,欧洲的战事有了大的转机。那段日子,白牧师常把美国和上海来的战事电报拿给我一起看。我虽对这些兵戎大事只是懵懂初开,但看着白牧师渐渐舒展的面容,也能猜出战争的走势。我问他如此看来是否胜利在即,或许圣诞前世界就能重返和平。
“恐怕还没有那么容易,”他喃喃地说道,眼睛入神地看着面前的地图。
“你看,这里是现在的西部前线,”白牧师用手指顺着一条看不见的线在图页上有力地划过。在图页的另一边,他用另一只手的手指重重地一戳:
“这里是德国的首都柏林。有五、六百英里的路呢,也未必能在两三个月里就攻过去。”
如此这样,又过了几个星期,事情便又有了新的变化。阳历十月的下旬,我按例早上去白牧师那里上课。来至教堂里,却发现他没像往日一般准备好了教案,却是手里捏着一张薄薄的纸页。这是电报局的用纸,往日白牧师也接着过,多是白夫人从波士顿拍来的。
远远看去,这电报便是如同往常一般,聊聊的几行字,可他拿在手中却是不愿放下,脸上也是一种异样的冷峻,嘴角的两道皱纹更显得深了。
过了良久,他把电报交了给我:
“今春流行的感冒又大举复发,近日来势凶猛。波士顿军营和平民皆有感染,死者已至数十人一日,年轻力壮者尤甚。染病后面色灰清、咳血、数日便至肺炎而不治。欧战两方军队均开始流行,或称可由此提前结束战事。我深信此为圣经中主降罚之瘟疫,以惩戒我们的罪孽。此时唯有信仰给我们勇气,祈祷给我们平静。”
读着这些文字,我的脑子里也不禁浮起了圣经中无数次提到的瘟疫与恶疾。我问白牧师难道无休的战争真的触怒了神灵,而祂便降下这灾难。可是上帝必定是明辨善恶的,祂会保佑心地善良的白夫人,更会关爱如天使般纯洁的伊莎白。这些问话怕是已然言词错乱,而白牧师却不置可否。
“和我一起祈祷好吗,”他轻声问道,“一起为白夫人、伊莎白还有所有在瘟疫中期盼光明的人们祈祷。”
我向着白牧师点头示意,伸出了自己的双手。白牧师灰蓝色的眸子里闪着感激的光芒,也伸出双手与我相握。他没有像与其他教众在一起那般诵读祷词,却只是低下头,默默地祈祷。我也如他一般,在心中默默地为远在天边的白夫人和伊莎白祈求神佑。
几天后,白牧师又接着了来自波士顿的电报。瘟疫更加肆虐,波士顿、纽约、费城,这些繁花似锦的都市都已有几千人死于这看似平常的流感。城里的病人激增,医生和护士已远远不够。在波士顿,中国人聚居的Beach Street和South End此时便如死城一般。白夫人略懂中文,也通医理,便带着红十字会的护士去那里服侍病人,发送死者。伊莎白此时住在伯金斯学校。那里已实施严格的隔离,倒还算安全。
我想白牧师深知白夫人此时处于险境,可我在他眼中却看不到已笼罩在我心头的恐惧。我急着问他,为何不拍回电报,不要让白夫人如此冒险?瘟疫在城中蔓延,本已是让人万分担忧,即便不去逃荒避难,也总该小心为上,怎能反而还去服侍那些病人。
“我和你一样担心,你明白吗?”白牧师把一只手放在我的肩头,深情地言道,“但是换了我,也会去的。”
“可是为什么?您难道不怕危险,不怕染上病,像白夫人电报里说的那样。我真怕……”
白牧师慈爱地笑了笑,轻声道:“当然,我也会害怕。人都会怕。可是我们的生命都是上帝赐予的。你懂我的意思吗—对祂的信仰能让我忘掉恐惧。上帝给我们生命,我们就需用我们的生命去完成祂给我们的使命,去增添祂的荣耀,去传送祂的爱。”
“可是您难道不担心伊莎白。要是她失去了妈妈,失去了爸爸,那该怎么办?要是万一她也染上了病……”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愈来愈弱,到此就再也说不出声。
“孩子,那天总会到的,无论是伊莎白,我或是她妈妈,当然还有你,还有世上所有的人。你会永远生活在对死的恐惧中还是让生命为主而闪光,用这样的生命为所有人最终一样的结局而做好准备?”
此时白牧师的脸沉浸在一片柔光之中,声音也似从远方的天际传来。他看出我心中的迷茫,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等你长大了,就会懂了。现在想这些是有点早。其实我心里也一样在担忧,也有些乱。你的功课过两天再讲,可以吗?”
那日我回了家,父亲问起为何没有在白牧师处学功课,我便将这事禀告了父亲。父亲叹了口气,点上了水烟,缓缓地说道:“白牧师一家皆有善心,但愿吉人天佑吧。”
“可是,爹,这事我一路上都在想,就是想不明白。要是换了我是白牧师,该怎么办。”
父亲抬起眼,打量着我,嘴里吐出了一口烟。
“咱们李家就是你这一颗独苗,把这香火传下去才是你的正经大事。旁的都不要去想。”
“可是,”我想着自己心里的疑惑,觉着必定是从父亲那里问出个究竟更好。
“说吧,”父亲放下手中的水烟壶,缓声说道。
“我是在想,当年您和罗大人,还有其他的前辈,为着保路,为着立宪,不也是冒着性命的危险,去成都为民情愿,难道那时爹您不害怕?”
父亲微微点头,声音仍是平缓地剖析道:“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爹那时候有了你,已经对得起祖宗了,自然也要做些对得起国家的事。然儿,你一上学就读的是西学,圣人的书读得少了,弄不明白,也怪不得你。”
“这道理在《大学》上说得明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八目。这八目可不是随便说说,那一前一后错不得顺序。这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若是一个人自己孝道都未尽足,那就没有为国尽忠的根基。”
我心里琢磨着父亲的话,道理自然是有,可如果顺着这道理说下去,那明末松江的夏完淳,我们四川巴县的邹容岂不都是没有为国尽忠的根基了?
虽然心中有这解不开的疑窦,可我却不敢再与父亲顶撞,只是想着还有一节不明白,便接着问父亲:“爹,您说的这道理,我也明白了。可洋人和咱们中国人有所不同,白牧师和白夫人有了女儿,便是有后了。”
我还没有说完,父亲便明白了我的心思,板起脸嗔怪道:“真是洋书读得越多,脑子越鲁钝。即便如此,那事情总得有个轻重大小。太史公说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便是这个意思。仁义、名节、国事、天下事,这自然都是不可马虎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赴国难,救天下苍生,这便重于泰山。旁的事情,就算是好心,却也是不能涉险。人不能忘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猜想若是白牧师听了这番话,必定会说这是异教和无神的逻辑,如此个人明哲保身,虽可苟且偷生,但天国王朝将永难降临人世。或许时至今日,年轻人所受的教育,更会赞许白牧师的选择。可人心毕竟是人心,父亲所讲的道理,并不因圣贤书的尘封而变得过时,为何而生、为何而死这道题仍是无解。
此后两日,白牧师一直没有派人来叫我上课。父亲听说了,也怕他担心家里的亲人,伤着身体,便谴我去请他来家里吃午饭。一起谈天也可排解思乡的忧情。
我到得教堂,钟楼上的大钟刚交十一点。进得他房间,却发现白牧师便如往常一般,梳理整洁,牧师的黑衣和白领也是新熨烫过的。他手里拿着一本红色皮面的书册正读得入神。
看见我进门,白牧师略显苍白的脸上浮现出欣喜的笑容。他轻轻地向我挥动手中的书册,说道:“上个月我想到塞内加的书信集,正好可以帮你再温习一下拉丁文,来读读这篇。”
我在白牧师身边坐下,看着微微泛黄的纸页上,大号黑体字正印着《论生命之短暂》,我将书的题目用英文读出。
“不错,接着翻下去给我听听。”白牧师的声调有些低沉。他闭上双目,头靠在了椅子的高背上,听我读了下去。
这是第一句:“保罗尼斯,大半凡夫俗子对自然满腹怨言,因为我们一生短暂,而赐予我们的这有限的空间却也疾驶而去,鲜有人不在生命的终结时才始做生活的准备”。
我这般慢慢读来,慢慢翻译成英文念出。白牧师似是对这篇文章熟读与胸,跟随着我的诵读,轻轻点着头,偶尔也帮我纠正一下英语译文的用词。
这文章有二十段,一边翻译着,也一边在心里想着这里面的箴言警语:“生命短暂,艺术永存”、“我们真正活着的只是生命中的一隅”、“最美好的日子总是最先逝去”。难道白牧师料到了我心中这几日的迷惑,塞内加这篇书信便是试着回答人该如何去活着。
边读、边想,我的速度更是放慢。白牧师并没有在意,只是静静地听着,似是也在希望我能去用心体会这文字中的微言大义。如此怕是有半个钟点,房门静静开启,一个年轻的杂役进了来,手中紧握着一封电报。他看上去与我年纪相仿,身材却是瘦小,裹在蓝土布长袍里更显羸弱。他走路一瘸一拐,显着左腿不太灵便。
他见白牧师闭着双眼,当他是睡了,尽可能地把蹒跚的脚步放轻。看到我,他迟疑片刻,然后把手指放在唇边,示意我不要出声。我想他本是要把电报交给我的,可白牧师还是听到了动静,睁开双眼。
那年轻的杂役眨着大而黑的眼睛,脸上颇是得意的神情,说道:“邮差原本每天十点就到了。今儿我看着他没到,便跑去找他,却原来他在路上崴了脚,走得好慢,比我还慢。我知道您着急等家里的电报,就取了来。”他一边说着话,一边擦拭着头上不时渗出的汗。
白牧师拍了拍他瘦弱的肩膀,感谢道:“谢谢你了,孩子。跑了那么远,一定累了,去歇着吧。”
他有些迟疑,黑亮的眸子似乎是在询问白牧师电报里的内容,询问白牧师的家人是否平安。
“没事了,亨利,快去歇着吧,一会儿就要吃午饭了。”
听白牧师叫他亨利,我心里骤然一紧,只是因为担心电报的内容,也不便去问。看着他不无遗憾地转了身,拖着僵硬的左腿,蹒跚地走了出去。
白牧师手里捏着薄薄的信封,却是没有拆开。他站起身缓步走到彩色嵌花的玻璃窗前,眼睛看着窗外仍是茵绿的田野和山川,竟是入了神一般。
一声宏亮的钟声传过,时间到了十一点半。听着这钟声,白牧师垂下眼,喃喃地念道:“别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
。”
这段格言白牧师以前也是教过我的,此时此刻,这话却让我顿感不祥。
白牧师低下头,撕开了信封。他抽出内里的电报,淡黄的纸笺一端握在手中,另一端柔柔垂下。从背面望去,这电报有三四行字,而白牧师却像是在反复地读着,脸上透着让我捉摸不透的神色。
也不知看了几遍,他最终抬起头,手里下意识地把信笺仔细折起,放入怀中。他走近适才我们对坐的桌子,在我对面坐下。
“我恐怕不能再教你这一课了,”此话出口,他身子一颤,声音竟是哽咽起来。
“白夫人,她也染上了流感。病得很重,已经出现了肺炎,怕是……我得回去。伊莎白在等我。”
他侧过脸,尽力地不让我看到他的泪水流出,却是再也说不出话来。我心里虽有千百的话要说,要问,却也说不出,问不来,只能愣愣地呆坐在那里。
过了半晌,白牧师稍事平静。他灰蓝色的眸子中噙着泪水和歉意,轻声叮嘱道:“我回去这段儿,你的功课可不要落下,明年一开春便要考试了。我会写信给你,好吗?”
“不能留你吃午饭了,”白牧师嘴角露出一丝苦涩,“我得尽快上路,或许还能赶上去泸州的船。”
“那我去码头送您。”
白牧师点点头,把双手放在我的肩头,用力地捏了捏:“谢谢你,不过我想……我需要一个人待着,你明白吗?回家去吧,替我向你父亲道别。你会做个好孩子,对吧?”
从白牧师房间出来,便是一条南向的廊子。此时已近正午,廊子的尽头是一片炫目的光亮。看着那光亮向前走,不一会儿便让人觉着头和脚都轻飘起来。我只想着能找个地方坐下来,却不愿在拱廊的栏杆上坐下。虽然看不到,我却觉着背后有双眼睛在目送我远去。
愈向前,眼前光亮便愈是强烈,已分不出任何形制或是明暗。这光亮溶解了旁的一切,却也只是一片绚烂的空无。我不知此时自己的脚步是否还平稳,只觉着必须得屏住呼吸,用尽全力才不至于摔倒在地。
不知走了多久,脚下的地变得松软,应该是走出了拱廊,踏上了泥土地。我的步子再也稳不下来,眼前似乎也从光明变成了黑暗。找不到可以倚靠的支点,只觉着身子前后晃动,便失去了知觉。
那阵子黑暗可能只是片刻,待得眼前重现光明,耳边传来一个似曾熟悉的声音:“李少爷!李少爷!”
意识恢复地很快,环视四周,我好似半坐半躺在一棵硕大的榕树之下。身边正是刚才在白牧师屋中碰到的男孩。他右腿半跪,不方便的左腿僵直地伸在一旁。见我醒来,他咧开嘴笑道:“醒了?可把我吓到了。”
看着他的笑容,心中忽然划过一道亮光,虽说刚从晕厥中醒来,可回忆还是清晰地浮出眼前。
“你是亨利……我是说辛亥年……”
他又是咧开嘴,笑道:“您还记着?亏得我没走远。我从白牧师那儿出来,就想着再等等,说不定能听着点儿他家里的消息。可巧,就看见您走了出来。”
“谢谢你亨利,”我话刚出口,才发现就这么短短地一会儿功夫,自己的声音竟是弱到听不清了。
“谢啥子?您在这儿是白牧师最亲近的人,咱们不还有交情吗?要说您刚才可是吓人。”
“嘿,在这上帝住的地儿,我不敢胡说,可真像是见着鬼了似的。您那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前面,半点儿不动。我就在您面前站着,可您就跟看不见似的,直冲着我就摔了过来了。这也算巧,要是摔在别处,说不准就伤着了筋骨。”
他一边说着,一边伸出手,摸了摸我的额头,然后似是自言自语地说道:“您这也不发烧,还是哪里不舒服了?”
我轻轻地摇摇头,积攒了片刻气力说道:“我没什么事,亨利,就是刚才在廊子里被日光照了眼睛,晕了一下子。喘口气就好了。”
他放心地点点头,然后突然有些害羞地说道:“李少爷,亨利这名字,后来城里的先生给算过的,与我的生辰八字不合。爹娘给我起的名字叫德诚,要是不当着白牧师的面,您也叫我德诚吧。”
我费力地笑笑,又闭上眼平缓了气息,觉着刚才的头晕已全然过去,便用手撑着地坐直了起来,问道:“德诚,你回来了,怎么不去找我?这些年,我当你是出去耍,一定在外面发达了,就不回来了。”
他想是跪得久了,右手撑着膝盖,站了起来。“找您去说什么啊?”他不再看着我,转过头,手拍了拍僵硬的左腿,叹道:“我回来也有一年了,腿废了,让您见着又能怎么样?让您给废人赏口饭吃?要不是您晕过去了,我也不会跟您说的。”
话说到这儿,也就难免沉默。我觉着力气恢复,便说道:“那我回去了。”
他见我身子还有些不稳,声音也仍是颤抖,便着急地阻道:“李少爷,那可不行。您要是在路上再摔着那还了得。您等等,我跟白牧师禀告一声,找个滑竿把您送回去。”
我连忙摆手,急着道:“别去打搅白牧师。我自己走回去没事的。”
德诚也有些着急,抓住我的手,防着我起身,说道:“要不我背您回去?”
“我真的没事。白牧师要回美国去,这就得走。这儿肯定事情很多,你可不能走。”
听了这话,德诚脸上一片愕然,怕也是之前半蹲着的时候长了,腿一软,扑腾一声,坐在了地上,嘴里喃喃地重复着:“白牧师要走,怎么就要走呢?”
“白夫人生了病,病得很重,可能快不行了,白牧师要赶回去。”德诚是我第一个报知这噩耗的人。原本一想到死亡便心寒胆颤,但现在说了出来,自己心里反倒是略觉平静。
德诚一个劲地摇着头,如着魔般似的,嘴里喃喃地念道:“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不是寻死吗?”
我站起身,觉着体力已恢复,便伸出手,把仍是出了神的德诚拉起来。我拍了拍他的肩头,他扬起脸,虽是明白了我在宽慰他,但脸上仍满是迷茫与恐慌。
“李少爷,你说白牧师这一走,还会回来吗?他要是不回来了,我可怎么办呀。”
“我想他一定会回来的,”我尽量地让自己的话说得斩钉截铁。
“真的吗,李少爷?可万一白夫人有个好歹,他家小姐又是眼睛害了病,看不见的,这还怎么回来啊?”
我担心德诚此时惹得白牧师心烦,便提醒道:“德诚,现在白牧师心里正难受,可不要去烦他。他是念旧的人,就算是不回来了,你的事情他自会安排的。”
德诚无奈地点头说道:“李少爷,这是自然。你回去路上一定小心,我去帮白牧师收拾行李了。”
我跌跌撞撞地回到家后,把这事禀告了父亲。他只是摇头,也为白家的噩运而叹息。父亲让管家备了一千元送给白牧师,另又备了半斤人参一并送到教堂,虽说未必能派上用场,总是我们李家的心意。
可谁知管家却是把钱和人参原封不动地带来了回来。不仅是这两样,他身后还跟着一瘸一拐的德诚。管家禀了父亲,他赶到教堂时,白牧师急着赶路,已经奔泸州去了,算算时间却也是追不上了。
“这孩子,”他指了指身边肃立着的德诚,“这孩子说是牧师还有一封信给少爷,只是必须亲自交到少爷手里。我怎么问他都是不说,也就只好把他带了来。老爷,您看这孩子这腿脚还不好,一步一拐的,走回来还耽误了不少时候。”
父亲扫了一眼德诚,倒也没在意面前这瘦弱而稚气未脱的男孩为何如此固执。我心里想着不知白牧师有何嘱咐,或许是准备功课和考试的锦囊。接过德诚手里的信笺,是白牧师最钟爱的象牙色的纸,折成四方。
“亲爱的乔治,
如此仓促分别,我实在抱歉。此时正是上帝,以祂无尽的仁慈与智慧,考验我们之时。只是,只是我却发现自己远远没有为这考验准备得当。我生命中永恒的北斗,帮我渡过无数难关的白夫人,现在却是自己正在经受更大的考验。
我知道你可能因此对上帝和信仰有更多的怀疑。我只是希望你知道,在信仰这上面,总会有理性无法回答的问题,总会有逻辑显得无力的地方,总会有看起来的不方便、不自由,乃至危险和苦难。可这恰恰就是信仰。你一旦有了那信仰的一跃,便会发现用逻辑无法理解的事情变得迎刃而解,便会发现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幸福。
正如我刚刚说到的,我自己此时也在经受着上帝的考验,我还需平静自己的心绪,自然也难给你更多的忠告。我只是希望未来的时日中,至少是在我回国的途中,无际的大海能给我平静和反思,届时我会给你再写信。
最后,在我走之前,还有一件小事要烦劳令尊和你。你记得今天见到的亨利?他是个可怜的孩子,自小失去父母,这几年在外漂泊,腿又不幸残疾。他很聪明,但是失去了好的教育,因此必须要有人给他规矩和教导。
他的头脑更适合帮忙打理生意或是家务,而不是在教堂。或许令尊能够在家中或井上给他找到合适的位置,这便是我的请求。
让我们一起为白夫人祈祷吧。”
我把信的内容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白牧师这请求,沉吟了片刻,转过脸看着德诚说道:“井上的生意得学徒,你这腿也不方便,就在家里跟着管家吧。”
事后我问德诚为何一直不提起辛亥年帮我的事情。那对爹和管家怕是要比白牧师的请求更来得重要。只听了一句,他便奋力地摇头,而那原因,说来却也有道理。当年他救我虽是及时,可大人们却会把那看成顽劣,或许会给德诚些赏钱,但却不能给他可靠的生计。更何况,他有些神秘地说道:“你孃孃要是知道了,说不准会恨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