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新生活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一片是真正的市井,住户多是薄有资产的市民阶层,有小商户,织户,手艺人,有大户人家有头脸的管家掌柜,有小官吏,也有靠着一点祖产过活的没落人家。用后世的说法,算中产阶级,在散漫撒钱的大家公子眼里,就是“穷人”“下等人”了。
明清有名的白话小说,张歆少说读过十之七八。有许多成书于明代,破落文人所著,字里行间流淌着明代市井的生气。既然凑巧到了这时代,张歆自不肯错过体验市井民风的机会。这时代,这样的市井也是无家无靠,略有银钱的女人,最容易生存的空间。
他们在松江已住了大半年,那间无名小店也开了半年。松江并非张歆的目的地,只是暂住,等待合适的船。
松江是个好地方,富饶温暖,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纺织业发达,许多女子在家纺纱织布,换钱养家。相较于其他地方,女人的地位比较高,比较有话语权。只是,松江离扬州还是近了些,往来方便,盐帮势力可以到达。因为富饶,又在长江入海口,倭患也厉害。对于张歆,冬春也湿冷了些。
张歆的目的地是泉州。隔山隔海,陆路艰难,因为朝廷禁海,船只往来也少,人员流动极少,语言更是不通,不必担心被段世昌寻到。泉州是张歆祖母的故乡,大概也是她在这个时代了解最多的一个城市。
张歆幼时曾随祖母在泉州住过一年,后来又几次陪祖母回去探亲,对那一带的风俗习惯非常了解。闽南话说得支离破碎,听却是完全没问题。祖母的家族元朝末年就迁徙到泉州南安定居,是她在这个时代唯一能找到的“家族”。
海上贸易发达的时代,泉州曾经兴旺繁荣。明代朝廷几番禁海,使泉州的经济遭到很大打击,整个城市又几乎毁于十七世纪初的大地震。从那以后,泉州就衰弱了。却也因此,躲过了后世很多战争,没有遭遇屠杀破坏。因为隔山隔海,与外界交流不多,语言和风俗在几百年里几乎没变化,民风也淳朴。
唯一不好的是重男轻女严重。不过,因为有男人外出谋生,女人看守家业的习俗,有能力有胆量能吃苦耐劳的女人,还是有话语权决策权的。
往泉州去的船本来少。张歆谨慎,为安全起见,还要挑上一挑,大半年,也没遇上合适的。那个程启模样老实,看样子常跑船的,能与松江几位大家公子熟不拘礼,想必来头也不小,应该有自己的船。也许应该打听一下。
张歆一路寻摸着船的事,没一会儿就看见自家开的小食肆在前头,脚跟一转,同穗娘进了两个房子之间窄窄的防火巷。
进去十几米,有扇小门。张歆上前拍了两下:“小羊,青青,是我。我们回来了。”
门内传出一阵欢呼:“娘回来了。姑姑回来了。快开门!”
门开处,两个六七岁的女孩儿笑嘻嘻地迎上来:“姑姑我帮你拿。”“娘,你歇歇。我和青青写完字了。我们来做事。”
张歆一边答应着,一边往里走,冷不防小强脚步不稳地冲过来,抱住一条腿不松手。
“小强,别淘气!先让娘把菜篮放下。”
小强仰着脸笑,不声不响,也不放手。
“别在这里闹!挡着路呢。穗娘手上东西可重。”
小强还是不放。张歆只得拖着一条腿往前挪步。
小羊主动说:“娘抱弟弟。我帮娘拿菜篮。”
青青也说:“我帮小羊。我们两个抬。”
穗娘栓上门,看着笑:“还是我来吧。”
阿福咬着手指头站在檐下:“姑姑,穗娘,我饿了!”
青青碎道:“才吃了个肉馒头,怎又饿了?”
“我想吃姑姑摊的薄饼。”
张歆忙说:“这就给你做。真饿了,先吃块点心垫垫。”
“奶奶先陪会儿小强少爷,我先去生火,再帮奶奶先把面糊调好。”穗娘带着小羊青青和阿福往厨房去了。
这是个不大的两进院子。前一进紧接着小食肆,顾实两口子带孩子住着,空着的两间房做了仓库。后一进,住着张歆,两个孩子,和穗娘。白日里,食肆开张的时候,青青和阿福就到后一进来,同小羊小强玩耍。锁上中间那道门,防止帮工客人误闯。
张歆俯身解开小强的两只手,蹲下身,一手搂住他,一下一下地亲他的小鼻子小脸蛋:“上午做什么了?听姐姐话了么?有没有淘气捣乱?有没有同阿福抢东西?”
小强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咧嘴一笑,嘴角留下一串口水,胳膊绕上张歆脖子,脸就要往她脸上贴。
张歆忙掏帕子要给他擦,可惜小强动作比她快,还是蹭了她半脸口水。
张歆笑骂:“你故意使坏么?”一面给他和自己擦脸。
小强咧着嘴,得意地笑,还是不说话。如今同他说话,都听得懂。就是不说,张嘴也只会“啊啊”,会发的音比两三个月时还少。
“你想吃薄饼么?让妈妈去厨房,给你和哥哥姐姐做薄饼吃,好么?”
小强点点头,紧紧抱着她的脖子,贴到她身上。
张歆明白这意思是“薄饼,要吃,路,不想自己走,要抱”,不赞成地点了点他的小鼻子,还是纵容地抱起来,往厨房走。
小强心满意足地笑。
谨慎起见,张歆初到南京那日,从码头乘车到近处的热闹街市,结了车钱,走了一段,另雇了乘轿子去“亲戚住处”找人,不出所料地寻人不获,转两个弯见到“平安”客栈,进去打听。
听说她要找的是住在后边一条巷子的黄家,金掌柜果然知道:“黄家啊,五年前就搬走了。他家男人得到上司器重,调任赣州时,把他带了去,谋了个好差事。五年了,也不知是不是还在那里。你是他家亲戚?对了,他家当初也是从京城迁来的。”
“那是我表舅舅。原先常有书信往来,后来,我家中出了点事,住处也换了,安顿下来,送信给表舅,却一直没等到回音。想来,正好那一下两边错开了,都没得到搬家的信。”张歆说着,露出愁容,喃喃道:“表舅不在南京,这可怎么办?”
“你们总有旁的亲戚吧,怎么五年了也没得信?”金掌柜随口问。
张歆有些为难地笑笑:“表舅不大与亲戚来往,也就对我爹我娘还亲近些。若是谋得好差事,不到衣锦还乡那日,更不会告诉旁的亲戚。”
黄氏夫妻俩的性格是有些清高孤拐,住了七八年,直到搬走,同邻居们都不大往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金掌柜转而关心这个孤身带着孩子的少妇:“你可有家人同行?在南京可还有别的亲戚?”
张歆迟疑地掏出路引:“表舅一家搬走,我在南京再无去处。倘若掌柜不嫌我身带不祥,我想暂先住下,歇息几日再作打算,看能不能寻到表舅的朋友,告诉表舅舅母现在何处。”
金掌柜拿过一看,路引上写明“夫死子幼,孤苦无依,往南京寻亲”,再看她一身深蓝布衣,拿下维帽,露出头上一根银簪子,鬓边一朵小白花,再看她怀中不知世事,含着手指头东张西望的幼儿,悠然深起一股同情怜惜:“孩子多大了?”
“九个月了。他爹是去年三月里出的事。”
还是遗腹子。金掌柜更加心软:“住下吧。出门在外,不容易!进门是客,我们这里没那么多讲究。”
张歆连忙道谢,又求金掌柜不要泄漏她是寡妇:“不瞒掌柜,怕惹麻烦,这一路我多数时做男子装束。今日下船,想着要见表舅舅母,怕长辈怪罪,方才换回女装。”
金掌柜细细打量她两眼,看出她是有意往丑里装扮过了,心中暗道,这般容貌,若不是带个孩子,男装一样惹麻烦。体谅她的难处,一口答应,亲自引她去最后面,安静少有客人进出的套间,交待年长老成的伙计。
伙计送了茶水热水进来,又问了张歆晚饭吃什么,几时开饭,就退了出去。
张歆笑着抱住小强,狠狠地亲了一口:“还好,初战告捷!”
多亏了黄芪!黄芪的祖父原是常家在南京的总管,如今退休,她大伯接了总管的位置。黄芪是在南京出生长到八岁去的扬州,原先就住在这附近。
从黄芪口中,张歆知道了这个平安客栈,知道了这位急公好义的金掌柜,知道了不大与邻居来往的黄家。黄家两个女儿同黄芪差不多大,黄芪小时候不时去黄家玩耍,知道黄奶奶不与邻居往来,不是因为孤傲,而是天性沉默,又不适应南方的生活,听不懂南京话。黄家搬走,失去两个童年好友的消息,黄芪一直耿耿于怀。
至于那个路引,是她自己比照王氏一家的路引,伪造的。所谓路引不过是一个加了印章的纸条,一点防伪措施也没有。字迹是否潦草,印章是否清晰,还同开出路引的单位的等级与经办人的文化水平有关。玉婕是能把王冕的墨梅图绣到丝绢上去的,张歆没有她那份耐心和仔细,也继承了大部分的技艺,仿造这么一份路引,不在话下。
这时代,认字写字的人就不多,需要路引的人更不多。路引又不是什么值钱难得东西,有这个摹仿能力的人,又有几个需要这么干?见多识广的金掌柜大概压根就没想到路引有可能造假。
张歆一点不了解这个时代的北京和周边,直接用了王家原来的地址。路过还好,如果在一个地方常住,日子久了,万一遇上个京城“老乡”,聊起这个时候的北京,两句话就得露馅。
南京是南下的第一站,离开扬州,迈出的第一步,是试验,是热身,也想在此弄一个新身份。
大隐隐于市,明朝最大的城市,就是北京和南京。北京没机会了解,好好了解一下南京,争取做个“南京人”。
这一片是真正的市井,住户多是薄有资产的市民阶层,有小商户,织户,手艺人,有大户人家有头脸的管家掌柜,有小官吏,也有靠着一点祖产过活的没落人家。用后世的说法,算中产阶级,在散漫撒钱的大家公子眼里,就是“穷人”“下等人”了。
明清有名的白话小说,张歆少说读过十之七八。有许多成书于明代,破落文人所著,字里行间流淌着明代市井的生气。既然凑巧到了这时代,张歆自不肯错过体验市井民风的机会。这时代,这样的市井也是无家无靠,略有银钱的女人,最容易生存的空间。
他们在松江已住了大半年,那间无名小店也开了半年。松江并非张歆的目的地,只是暂住,等待合适的船。
松江是个好地方,富饶温暖,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纺织业发达,许多女子在家纺纱织布,换钱养家。相较于其他地方,女人的地位比较高,比较有话语权。只是,松江离扬州还是近了些,往来方便,盐帮势力可以到达。因为富饶,又在长江入海口,倭患也厉害。对于张歆,冬春也湿冷了些。
张歆的目的地是泉州。隔山隔海,陆路艰难,因为朝廷禁海,船只往来也少,人员流动极少,语言更是不通,不必担心被段世昌寻到。泉州是张歆祖母的故乡,大概也是她在这个时代了解最多的一个城市。
张歆幼时曾随祖母在泉州住过一年,后来又几次陪祖母回去探亲,对那一带的风俗习惯非常了解。闽南话说得支离破碎,听却是完全没问题。祖母的家族元朝末年就迁徙到泉州南安定居,是她在这个时代唯一能找到的“家族”。
海上贸易发达的时代,泉州曾经兴旺繁荣。明代朝廷几番禁海,使泉州的经济遭到很大打击,整个城市又几乎毁于十七世纪初的大地震。从那以后,泉州就衰弱了。却也因此,躲过了后世很多战争,没有遭遇屠杀破坏。因为隔山隔海,与外界交流不多,语言和风俗在几百年里几乎没变化,民风也淳朴。
唯一不好的是重男轻女严重。不过,因为有男人外出谋生,女人看守家业的习俗,有能力有胆量能吃苦耐劳的女人,还是有话语权决策权的。
往泉州去的船本来少。张歆谨慎,为安全起见,还要挑上一挑,大半年,也没遇上合适的。那个程启模样老实,看样子常跑船的,能与松江几位大家公子熟不拘礼,想必来头也不小,应该有自己的船。也许应该打听一下。
张歆一路寻摸着船的事,没一会儿就看见自家开的小食肆在前头,脚跟一转,同穗娘进了两个房子之间窄窄的防火巷。
进去十几米,有扇小门。张歆上前拍了两下:“小羊,青青,是我。我们回来了。”
门内传出一阵欢呼:“娘回来了。姑姑回来了。快开门!”
门开处,两个六七岁的女孩儿笑嘻嘻地迎上来:“姑姑我帮你拿。”“娘,你歇歇。我和青青写完字了。我们来做事。”
张歆一边答应着,一边往里走,冷不防小强脚步不稳地冲过来,抱住一条腿不松手。
“小强,别淘气!先让娘把菜篮放下。”
小强仰着脸笑,不声不响,也不放手。
“别在这里闹!挡着路呢。穗娘手上东西可重。”
小强还是不放。张歆只得拖着一条腿往前挪步。
小羊主动说:“娘抱弟弟。我帮娘拿菜篮。”
青青也说:“我帮小羊。我们两个抬。”
穗娘栓上门,看着笑:“还是我来吧。”
阿福咬着手指头站在檐下:“姑姑,穗娘,我饿了!”
青青碎道:“才吃了个肉馒头,怎又饿了?”
“我想吃姑姑摊的薄饼。”
张歆忙说:“这就给你做。真饿了,先吃块点心垫垫。”
“奶奶先陪会儿小强少爷,我先去生火,再帮奶奶先把面糊调好。”穗娘带着小羊青青和阿福往厨房去了。
这是个不大的两进院子。前一进紧接着小食肆,顾实两口子带孩子住着,空着的两间房做了仓库。后一进,住着张歆,两个孩子,和穗娘。白日里,食肆开张的时候,青青和阿福就到后一进来,同小羊小强玩耍。锁上中间那道门,防止帮工客人误闯。
张歆俯身解开小强的两只手,蹲下身,一手搂住他,一下一下地亲他的小鼻子小脸蛋:“上午做什么了?听姐姐话了么?有没有淘气捣乱?有没有同阿福抢东西?”
小强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咧嘴一笑,嘴角留下一串口水,胳膊绕上张歆脖子,脸就要往她脸上贴。
张歆忙掏帕子要给他擦,可惜小强动作比她快,还是蹭了她半脸口水。
张歆笑骂:“你故意使坏么?”一面给他和自己擦脸。
小强咧着嘴,得意地笑,还是不说话。如今同他说话,都听得懂。就是不说,张嘴也只会“啊啊”,会发的音比两三个月时还少。
“你想吃薄饼么?让妈妈去厨房,给你和哥哥姐姐做薄饼吃,好么?”
小强点点头,紧紧抱着她的脖子,贴到她身上。
张歆明白这意思是“薄饼,要吃,路,不想自己走,要抱”,不赞成地点了点他的小鼻子,还是纵容地抱起来,往厨房走。
小强心满意足地笑。
谨慎起见,张歆初到南京那日,从码头乘车到近处的热闹街市,结了车钱,走了一段,另雇了乘轿子去“亲戚住处”找人,不出所料地寻人不获,转两个弯见到“平安”客栈,进去打听。
听说她要找的是住在后边一条巷子的黄家,金掌柜果然知道:“黄家啊,五年前就搬走了。他家男人得到上司器重,调任赣州时,把他带了去,谋了个好差事。五年了,也不知是不是还在那里。你是他家亲戚?对了,他家当初也是从京城迁来的。”
“那是我表舅舅。原先常有书信往来,后来,我家中出了点事,住处也换了,安顿下来,送信给表舅,却一直没等到回音。想来,正好那一下两边错开了,都没得到搬家的信。”张歆说着,露出愁容,喃喃道:“表舅不在南京,这可怎么办?”
“你们总有旁的亲戚吧,怎么五年了也没得信?”金掌柜随口问。
张歆有些为难地笑笑:“表舅不大与亲戚来往,也就对我爹我娘还亲近些。若是谋得好差事,不到衣锦还乡那日,更不会告诉旁的亲戚。”
黄氏夫妻俩的性格是有些清高孤拐,住了七八年,直到搬走,同邻居们都不大往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金掌柜转而关心这个孤身带着孩子的少妇:“你可有家人同行?在南京可还有别的亲戚?”
张歆迟疑地掏出路引:“表舅一家搬走,我在南京再无去处。倘若掌柜不嫌我身带不祥,我想暂先住下,歇息几日再作打算,看能不能寻到表舅的朋友,告诉表舅舅母现在何处。”
金掌柜拿过一看,路引上写明“夫死子幼,孤苦无依,往南京寻亲”,再看她一身深蓝布衣,拿下维帽,露出头上一根银簪子,鬓边一朵小白花,再看她怀中不知世事,含着手指头东张西望的幼儿,悠然深起一股同情怜惜:“孩子多大了?”
“九个月了。他爹是去年三月里出的事。”
还是遗腹子。金掌柜更加心软:“住下吧。出门在外,不容易!进门是客,我们这里没那么多讲究。”
张歆连忙道谢,又求金掌柜不要泄漏她是寡妇:“不瞒掌柜,怕惹麻烦,这一路我多数时做男子装束。今日下船,想着要见表舅舅母,怕长辈怪罪,方才换回女装。”
金掌柜细细打量她两眼,看出她是有意往丑里装扮过了,心中暗道,这般容貌,若不是带个孩子,男装一样惹麻烦。体谅她的难处,一口答应,亲自引她去最后面,安静少有客人进出的套间,交待年长老成的伙计。
伙计送了茶水热水进来,又问了张歆晚饭吃什么,几时开饭,就退了出去。
张歆笑着抱住小强,狠狠地亲了一口:“还好,初战告捷!”
多亏了黄芪!黄芪的祖父原是常家在南京的总管,如今退休,她大伯接了总管的位置。黄芪是在南京出生长到八岁去的扬州,原先就住在这附近。
从黄芪口中,张歆知道了这个平安客栈,知道了这位急公好义的金掌柜,知道了不大与邻居来往的黄家。黄家两个女儿同黄芪差不多大,黄芪小时候不时去黄家玩耍,知道黄奶奶不与邻居往来,不是因为孤傲,而是天性沉默,又不适应南方的生活,听不懂南京话。黄家搬走,失去两个童年好友的消息,黄芪一直耿耿于怀。
至于那个路引,是她自己比照王氏一家的路引,伪造的。所谓路引不过是一个加了印章的纸条,一点防伪措施也没有。字迹是否潦草,印章是否清晰,还同开出路引的单位的等级与经办人的文化水平有关。玉婕是能把王冕的墨梅图绣到丝绢上去的,张歆没有她那份耐心和仔细,也继承了大部分的技艺,仿造这么一份路引,不在话下。
这时代,认字写字的人就不多,需要路引的人更不多。路引又不是什么值钱难得东西,有这个摹仿能力的人,又有几个需要这么干?见多识广的金掌柜大概压根就没想到路引有可能造假。
张歆一点不了解这个时代的北京和周边,直接用了王家原来的地址。路过还好,如果在一个地方常住,日子久了,万一遇上个京城“老乡”,聊起这个时候的北京,两句话就得露馅。
南京是南下的第一站,离开扬州,迈出的第一步,是试验,是热身,也想在此弄一个新身份。
大隐隐于市,明朝最大的城市,就是北京和南京。北京没机会了解,好好了解一下南京,争取做个“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