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帝国真正的国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884年对于中华帝国陆军来说有一件天大的好事,那就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人大正式通过了陆军提出的《关于增强国家防卫实力》的军事白皮书,全国人大是帝国最高的权力机构(当然林宏现在的威望更大)在全国人大期间帝国议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就没多大的权力了(帝国议会相当于现在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这样的制度其实很奇怪人大代表来自帝国各个基层而帝国议会基本是资本家的利益代表,不过全国人大两年才开一次对帝国议会正常的决议也不会过多的干涉。
话说回来,这些年中国基本没有对外的军事行动,所以军事发展或多或少有向海军倾斜,陆军当然不爽啊!这次通过的军事白皮书正式确定了未来五年内即到1890年位置帝国陆军常备军将完成五个集团军的军事扩编,使全国陆军总数从136万达到200万多。
可能很多人会问这么大规模的常备军数量可行吗?毕竟这是一个又一个甲种师军费和装备可以吗?事实上陆军之所以决定扩充并不盲目,首现帝国西北部和西部面对的是俄罗斯帝国,而目前俄罗斯帝国在那里布置了超过60万的兵力,这一点中国在那里目前只有3个集团军大概35万左右压力不小,这是一个直接原因,另一个根本原因是帝国实在是太大了,以前一百三十万够用,随着深入的开发和移民有些地方确实有些捉襟见肘了,至于军费的问题并不算大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以现在的生产力基本可以做到二十个国民产出养一个士兵的消耗,而即使200万也不过是目前帝国将近6亿人口的三百分之一。当然除了常备陆军外民兵和预备役以及殖民地部队的扩充陆军并未提出,事实上随着建国四十年的发展军队的退役制度已经执行了三十几年,不算殖民地的数据,如果帝国发动全面战争并进入战时体制,一个月内可以把超过300万的民兵和预备役转入常备陆军作战,三个月内可以复原大概700万退役陆军士兵,一年后可以再次把征召的超过一千万的陆军送上战场,也就是说以帝国目前的人口和工业实力,战争进行一年的时间大概陆军的总兵力将达到史无前例的2500万,足以碾压全球。
工业上,根据各列前在1883年末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的钢产量达到了887万吨,英国的增幅也大达到了440万吨法国为333万吨德国则是凭借自身的矿产资源一路飙升到了593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中国对外公布的数据是919万吨排在世界第一位,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诸位苏俄成立后只凭借一个一五计划就完成了工业化的转型,新中国也是在完成一五计划后成为了一个工业国家,先不说为此付出的代价单单是完成这样转变计划经济只花了五年到十年,但只有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则需要百年的时间,而中华帝国一直走的是后世的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共同发展,从建国到今天已经完成了八个五年计划,帝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难道真的会比不过美国吗?事实上帝国工业部对外宣称的919万吨的钢厂量实际是帝国在1883年上半年的数据。帝国在1883年全年的钢产量是1837万吨是十年前的十倍,当然在后世看来这个数值不过是鞍钢一个月的产值罢了,但在1883年这是国力的直接体现,其中的特种合金钢材就不细说了。另外最重要的一点的从1880年开始随着美国铁路建设的滞缓匹兹堡大量的中小型钢厂纷纷破产倒闭,美国还有这样大的产量完全是华美国和帝国的进口在支撑,帝国本土的基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帝国通常以废钢的价格收购美国的钢铁(各国的钢铁关税让美国的钢铁很难打开外部市场而自己本身又已饱和,这也是1880年后美国的钢产量还能增加的原因)。华美国就更不用说了自身只保证每年80万左右的产量其他的基本从美国买。
钢铁只是数据真正有用的是它使用的结果,到1883年帝国铁路里程已经达到了17万公里,这些铁路都是标准的2500毫米宽的铁轨,这也是中国自己的标准制度,而目前以英国为首的国家基本是英制的铁轨是1250毫米的宽度,英国人以两匹马的屁股的宽度制定的标准在帝国工程师看来简直是垃圾,2500mm的铁路不仅运载量是1250mm的的数倍,在铁路运行的稳定性上也不是后者可比的。当然消耗的钢铁也多,但宽轨铁路的实用性可以弥补这一消耗。
和钢铁作为工业发展指标相应的是帝国的农业发展,具体的指粮食的发展,帝国农业目前搞不出先进的杂交水稻但化肥和种子改良至少勉强已经够用了,到1880年中华帝国本土基本实现每人每日人均粮食三到五斤稻米,这还只是稻米还有其他如奶制品、肉类、和水果类也十分充足,还有一些零食和副食品。帝国政府农业部划归了湖广地区、高棉安南地区、藏南地区以及兰芳国为帝国四大粮食生产基地,等这趟林斐的访问最后暹罗也许也会成为帝国有一大粮食生产基地。
而东北地区更是帝国的大豆生产中心,从1870年开始东北大豆已经占据了全球市场的90%基本垄断了世界大豆产出;帝国的鲜茧、生丝占据了全球产出的99%;茶叶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八成;此外中国的捕鱼业尤其发达,北海渔场长达6个月的休渔期和远赴秘鲁、纽芬兰渔场的远洋船队可以保证老百姓充分的肉食需求;更不要说帝国拥有蒙古和中亚两大畜牧业农场,老百姓就算吃不到高档的肉类,但猪肉还是比较充足。
粮食可是比石油更加具有威力的武器,人的任何发展都是建立在吃饱的基础上的,你吃都吃不饱能干什么事,后世四大粮食公司垄断了全球的粮价,如果不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后世的美国还要更加无法无天。
在海洋贸易方面,根据帝国商业部统计局的统计到1880年帝国商船总吨位已达到688.8万吨超过了英国的584.67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在1880年之前中国的海商主要热衷于相对安全和近距离的亚洲,1880年随着帝国主导建立起“环太平洋—亚洲贸易组织”的低关税经济同盟,海洋贸易才算是热门起来了,以前前往非洲和欧洲甚至美洲贸易跑海路的基本是国内财团的船队,现在即使是一两艘小船的个人和公司也开始进行远距离国际贸易。
教育事业一直是帝国最大的财政投入,到1880年中华帝国的人口识字率已达到78.8%,全国不识字的基本就是老人了,而军队里的识字率已经达到了100%,中国军队基本是世界上文化素质最高的了,这一时期的德国是96.4%、英国34.9%、法国41.6%美国28%俄国最菜10.7%(正史上俄国还要低)。
除了教育中华帝国现在最让欧洲人羡慕的就是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医的强化和西医的推广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老百姓的疾病痛苦,医疗保障体系虽然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但相对的老百姓健康的生活才能更好的生产。中国的医疗卫生也是列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很多欧洲的贵族或有钱人纷纷选择来中国医院生产,前面说到德国的威廉二世就是在中医的调理下治好的。
困难还是有的工业上中国已经开始了由蒸汽工业向电气工业的转型,可以说未来中国还将站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一线,只是转型是一件艰难而痛苦的事情,不是每个工厂主都愿意出钱更新机器,即使有国家的政策补助。
经济方面最重要的一块是金融了,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国的弱项,传统的银行业和现代银行的运作方式完全不一样,中国本土的银行家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不过林宏造的生化人可以说是撑起了帝国银行金融的一片天。1868年号称欧洲第七帝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曾调集大量的资本进入上海的金融市场准备搞一把,帝国证监会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一情况,然后犹太人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政府干预经济的威力,中国股市就是大大的蛋糕但除了除了小股民和一些优良资本外,犹太人基本被拒之门外,中国在防范犹太人的立场上绝对比欧美更彻底,在中国犹太人连房子都不被拥有,只能租,当然对于服务于帝国的犹太科学家和实业商人还是有优惠的。二战时犹太人惨吗?当然惨,但普通老百姓有谁看到在二战犹太人被大屠杀之前,那些犹太人投机者所造成的对欧洲普通民众的伤害。事实上全世界基本上排得上号的强国,它们的第一国策是发展,第二就是反犹。当年俄国被中国按在地上把脸来回摩擦,抢了俄国的西伯利亚,俄国也没接受犹太人的资本扶持,沙皇宁愿剥削自己的子民也不向犹太人低头,可见欧洲对犹太人的抵触。
......
当然在林宏看来这些都不是最注重的,中国乃至华夏真正可怕的是他积累了千年的文化,前面的是一切可以说是基础,那么中华文化就是真正的尖刀,只要基础打得好,软实力的效果才可怕。就像后世的好莱坞大片,看着很爽但没什么内涵,但美国大片总能在中国市场大捞特捞。今天也一样,中国文化部正在积极的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一理念。
事实上对中国文化欧洲的上层并不陌生,17、18世纪的欧洲思想界,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他们急需对前途的追寻,他们疯狂的研究东方文化学习东方文化。比如法国思想巨头、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伏尔泰,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沐浴之后参拜孔子的画像。近十几年欧洲思想界再次掀起了学习东方的思潮。每年欧洲各国至少有超过500人的留学生或者交换生登陆东方,然后他们在皇帝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洗脑下深陷中华文化中,而且这批人回去要是当了官中国也会有意无意的给他们刷政绩刷声望。
当然现在在欧洲和美国最受欢迎的是中国的堪舆风水学,这玩意儿配合中国传统的命理学在欧美玩的风生水起,各国皇室纷纷邀请中国的风水大师为他们看阴宅阳宅。
文化里最重要的就是宗教了,道教作为中国传统的宗教,按照其核心实在是很难像佛教和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那样大范围的推广,所以帝国国内包括兰芳华美都对其他教派进行了很隐晦的限制,尤其是伊斯兰教这种核心极端的宗教,清真寺在中国基本可以算作旅游景点,回民经过了四十年的教育基本完成了去伊斯兰化。在兰芳国内去伊斯兰教的工作就更夸张了,当地的绿教徒基本进了劳改营,可以说或者走出来的绿教徒基本没有。
帝国已决定从明年开始在非洲殖民地普及小学五年制和中学三年制,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汉化,之前缺乏在这方面的投入导致殖民地各种形式的对抗。和欧美殖民者的血统论不同,中国的殖民一直以文化论为中心,正所谓:“入华夏则华夏之,入狄夷则狄夷之。”文化认同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根本。【说一件趣事:西汉末时,王莽篡汉,满朝大臣汉族文士皆无一站出来反对王莽的,反倒是远在漠北的匈奴王庭大肆批判王莽是不忠不孝之徒。由此可见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当然在殖民地当然要推行带点奴化教育意思的文化。
相信这些殖民地以后独立了或者自治了也基本上是说汉语的国家了文化认同绝对比现在的英联邦高的多,到时候中国对它们的经济殖民也就不是问题了。
不过相比风水学说至流行在欧美上层阶级,那么中国功夫就是连英国老百姓都耳熟能详的词汇了。
1880年,中国国家武术队、中华武士会和中华散打联盟组团前往欧美刷声望。这件事当时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结果当然显而易见,欧美各国的大BOSS被中国人把脸按在地上来回的搓。跆拳道要在1955年才发明,但现在的中国武术还包括了后世的日本技击,形意拳、八极拳、太极拳、心意拳、柔道、合气道以及军队开发的军体拳和马伽术等等各门各派,对上欧美的拳击、早期击剑,能不赢就呵呵了!
结果后来发现好像声望刷过头了,欧美各国开始研究中国的武术,又是一波浩浩荡荡的中国风,让中国的各派武馆赚的是盆满钵满,中华武士会只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就相继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地开办了武馆。
如果说风水在欧美上层风靡,功夫在欧美下层流行,那么中华美食就是直接俘虏了所以外国人。开遍欧美的中式快餐“来必饱”、“必胜客”主要面向欧美的中产阶级,就像后世中国家庭偶尔去一次肯德基一样的情况;而皇家餐饮集团旗下的西式快餐的“KFC”、“麦当劳”则直接占据了欧美下层阶级市场廉价快捷成为它们的标签;最后这是一批中式的高级餐厅“全聚德”、“俏江南”、“外婆家”等等都是中国餐饮联盟认证的一、二、三星餐馆;高端酒店就更多了典型的就是目前开遍全球的皇家财团旗下的帝国大酒店,以奢华享受为主题。
到1880年底为止,中华帝国的各大财团在全世界的投资总量已达到57.2亿华元,他们在南美买牧场、在美德开超市、在各个国家多少都有他们的项目,尤其是在买地皮上更是乐此不彼,澳大利亚和南美的牧场矿山是中国资本的主要目标。例如南洋财团就在澳大利亚一口气买下了400万英亩的土地,大家可能对这个数字比较陌生,具体的说就是南洋财团一口气买下的土地面积差不多有现在一个匈牙利这么大(前面提到中国停止了对西澳大利亚的移民,对应的是英国允许中国资本进入澳大利亚投资)。当然这些财团往外买地的原因是中国并未开放房地产的市场,虽然国内已经有很多砖家叫兽说开放房地产能让国民经济翻两番,但只要林宏不开口,政府就绝不松口,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后世房地产的情况是个普通老百姓都会喷上两句。中国的炒不了,国外的难道还不能炒,反正林宏旗下的皇家置地公司已经和几大财团展开了相关的合作准备去美国搞一票。
在欧美最直观的中国风莫过于带有中国元素的服装了,欧洲的高级沙龙里贵族们无一不穿汉装以显示自己的时尚,帝国上海春季时装周、香港夏季时装周、东京冬季时装周和北京秋季时装周已经是世界潮流的风向标。这年头还没有可可·香奈儿,欧美女性的服装依旧是宽大蓬松的连衣裙,而来自中国四大时装周的作品,将女性的简约美和线条美带到了欧洲,男性的夹克、短袖、休闲装、休闲衬衫更是丰富多彩。意大利和法国更是跟随中国相继开展米兰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并邀请中国设计师前往展示。现在欧美都在流行一款T袖,这款T袖通过新式的印花技术成功的将林宏的头像印在了上面,一经上市立即被哄抢一空,这主要归功于林宏的个人魅力,除了他东方大帝的身份,更是因为他“借鉴”的小说和文学作品在欧美大受欢迎,什么《老人与海》啊!、《哈利波特》系列啊!甚至林宏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地位不惜把很多欧洲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的成果提前拿了出来,引得一众欧洲大牛的膜拜,比如费马大猜想、元素周期等所以林宏的头衔又多几个: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
当然无耻的他真正让欧美各界熟知的还是在1879年出版的被奉为哲学经典的不朽巨著《唯物地球》和早前出版的所有商人必读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前者引发了欧美思想界的地震后者则被马克思列为工人运动的思想指导。有时候个人崇拜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欧美尤其是欧洲的普通人基本都知道林宏及其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欧美报纸的报道,目前欧美还没什么新闻管控),偶像就是这么慢慢的被竖立起来的。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的戏曲啊!杂技啊!甚至传统节日都在欧美大行其道。
一个国家软实力一般情况下你看不到,但你真正去看时你会发现,哇!(未完待续)
1884年对于中华帝国陆军来说有一件天大的好事,那就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人大正式通过了陆军提出的《关于增强国家防卫实力》的军事白皮书,全国人大是帝国最高的权力机构(当然林宏现在的威望更大)在全国人大期间帝国议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就没多大的权力了(帝国议会相当于现在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这样的制度其实很奇怪人大代表来自帝国各个基层而帝国议会基本是资本家的利益代表,不过全国人大两年才开一次对帝国议会正常的决议也不会过多的干涉。
话说回来,这些年中国基本没有对外的军事行动,所以军事发展或多或少有向海军倾斜,陆军当然不爽啊!这次通过的军事白皮书正式确定了未来五年内即到1890年位置帝国陆军常备军将完成五个集团军的军事扩编,使全国陆军总数从136万达到200万多。
可能很多人会问这么大规模的常备军数量可行吗?毕竟这是一个又一个甲种师军费和装备可以吗?事实上陆军之所以决定扩充并不盲目,首现帝国西北部和西部面对的是俄罗斯帝国,而目前俄罗斯帝国在那里布置了超过60万的兵力,这一点中国在那里目前只有3个集团军大概35万左右压力不小,这是一个直接原因,另一个根本原因是帝国实在是太大了,以前一百三十万够用,随着深入的开发和移民有些地方确实有些捉襟见肘了,至于军费的问题并不算大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以现在的生产力基本可以做到二十个国民产出养一个士兵的消耗,而即使200万也不过是目前帝国将近6亿人口的三百分之一。当然除了常备陆军外民兵和预备役以及殖民地部队的扩充陆军并未提出,事实上随着建国四十年的发展军队的退役制度已经执行了三十几年,不算殖民地的数据,如果帝国发动全面战争并进入战时体制,一个月内可以把超过300万的民兵和预备役转入常备陆军作战,三个月内可以复原大概700万退役陆军士兵,一年后可以再次把征召的超过一千万的陆军送上战场,也就是说以帝国目前的人口和工业实力,战争进行一年的时间大概陆军的总兵力将达到史无前例的2500万,足以碾压全球。
工业上,根据各列前在1883年末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的钢产量达到了887万吨,英国的增幅也大达到了440万吨法国为333万吨德国则是凭借自身的矿产资源一路飙升到了593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中国对外公布的数据是919万吨排在世界第一位,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诸位苏俄成立后只凭借一个一五计划就完成了工业化的转型,新中国也是在完成一五计划后成为了一个工业国家,先不说为此付出的代价单单是完成这样转变计划经济只花了五年到十年,但只有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则需要百年的时间,而中华帝国一直走的是后世的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共同发展,从建国到今天已经完成了八个五年计划,帝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难道真的会比不过美国吗?事实上帝国工业部对外宣称的919万吨的钢厂量实际是帝国在1883年上半年的数据。帝国在1883年全年的钢产量是1837万吨是十年前的十倍,当然在后世看来这个数值不过是鞍钢一个月的产值罢了,但在1883年这是国力的直接体现,其中的特种合金钢材就不细说了。另外最重要的一点的从1880年开始随着美国铁路建设的滞缓匹兹堡大量的中小型钢厂纷纷破产倒闭,美国还有这样大的产量完全是华美国和帝国的进口在支撑,帝国本土的基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帝国通常以废钢的价格收购美国的钢铁(各国的钢铁关税让美国的钢铁很难打开外部市场而自己本身又已饱和,这也是1880年后美国的钢产量还能增加的原因)。华美国就更不用说了自身只保证每年80万左右的产量其他的基本从美国买。
钢铁只是数据真正有用的是它使用的结果,到1883年帝国铁路里程已经达到了17万公里,这些铁路都是标准的2500毫米宽的铁轨,这也是中国自己的标准制度,而目前以英国为首的国家基本是英制的铁轨是1250毫米的宽度,英国人以两匹马的屁股的宽度制定的标准在帝国工程师看来简直是垃圾,2500mm的铁路不仅运载量是1250mm的的数倍,在铁路运行的稳定性上也不是后者可比的。当然消耗的钢铁也多,但宽轨铁路的实用性可以弥补这一消耗。
和钢铁作为工业发展指标相应的是帝国的农业发展,具体的指粮食的发展,帝国农业目前搞不出先进的杂交水稻但化肥和种子改良至少勉强已经够用了,到1880年中华帝国本土基本实现每人每日人均粮食三到五斤稻米,这还只是稻米还有其他如奶制品、肉类、和水果类也十分充足,还有一些零食和副食品。帝国政府农业部划归了湖广地区、高棉安南地区、藏南地区以及兰芳国为帝国四大粮食生产基地,等这趟林斐的访问最后暹罗也许也会成为帝国有一大粮食生产基地。
而东北地区更是帝国的大豆生产中心,从1870年开始东北大豆已经占据了全球市场的90%基本垄断了世界大豆产出;帝国的鲜茧、生丝占据了全球产出的99%;茶叶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八成;此外中国的捕鱼业尤其发达,北海渔场长达6个月的休渔期和远赴秘鲁、纽芬兰渔场的远洋船队可以保证老百姓充分的肉食需求;更不要说帝国拥有蒙古和中亚两大畜牧业农场,老百姓就算吃不到高档的肉类,但猪肉还是比较充足。
粮食可是比石油更加具有威力的武器,人的任何发展都是建立在吃饱的基础上的,你吃都吃不饱能干什么事,后世四大粮食公司垄断了全球的粮价,如果不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后世的美国还要更加无法无天。
在海洋贸易方面,根据帝国商业部统计局的统计到1880年帝国商船总吨位已达到688.8万吨超过了英国的584.67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在1880年之前中国的海商主要热衷于相对安全和近距离的亚洲,1880年随着帝国主导建立起“环太平洋—亚洲贸易组织”的低关税经济同盟,海洋贸易才算是热门起来了,以前前往非洲和欧洲甚至美洲贸易跑海路的基本是国内财团的船队,现在即使是一两艘小船的个人和公司也开始进行远距离国际贸易。
教育事业一直是帝国最大的财政投入,到1880年中华帝国的人口识字率已达到78.8%,全国不识字的基本就是老人了,而军队里的识字率已经达到了100%,中国军队基本是世界上文化素质最高的了,这一时期的德国是96.4%、英国34.9%、法国41.6%美国28%俄国最菜10.7%(正史上俄国还要低)。
除了教育中华帝国现在最让欧洲人羡慕的就是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医的强化和西医的推广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老百姓的疾病痛苦,医疗保障体系虽然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但相对的老百姓健康的生活才能更好的生产。中国的医疗卫生也是列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很多欧洲的贵族或有钱人纷纷选择来中国医院生产,前面说到德国的威廉二世就是在中医的调理下治好的。
困难还是有的工业上中国已经开始了由蒸汽工业向电气工业的转型,可以说未来中国还将站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一线,只是转型是一件艰难而痛苦的事情,不是每个工厂主都愿意出钱更新机器,即使有国家的政策补助。
经济方面最重要的一块是金融了,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国的弱项,传统的银行业和现代银行的运作方式完全不一样,中国本土的银行家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不过林宏造的生化人可以说是撑起了帝国银行金融的一片天。1868年号称欧洲第七帝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曾调集大量的资本进入上海的金融市场准备搞一把,帝国证监会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一情况,然后犹太人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政府干预经济的威力,中国股市就是大大的蛋糕但除了除了小股民和一些优良资本外,犹太人基本被拒之门外,中国在防范犹太人的立场上绝对比欧美更彻底,在中国犹太人连房子都不被拥有,只能租,当然对于服务于帝国的犹太科学家和实业商人还是有优惠的。二战时犹太人惨吗?当然惨,但普通老百姓有谁看到在二战犹太人被大屠杀之前,那些犹太人投机者所造成的对欧洲普通民众的伤害。事实上全世界基本上排得上号的强国,它们的第一国策是发展,第二就是反犹。当年俄国被中国按在地上把脸来回摩擦,抢了俄国的西伯利亚,俄国也没接受犹太人的资本扶持,沙皇宁愿剥削自己的子民也不向犹太人低头,可见欧洲对犹太人的抵触。
......
当然在林宏看来这些都不是最注重的,中国乃至华夏真正可怕的是他积累了千年的文化,前面的是一切可以说是基础,那么中华文化就是真正的尖刀,只要基础打得好,软实力的效果才可怕。就像后世的好莱坞大片,看着很爽但没什么内涵,但美国大片总能在中国市场大捞特捞。今天也一样,中国文化部正在积极的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一理念。
事实上对中国文化欧洲的上层并不陌生,17、18世纪的欧洲思想界,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他们急需对前途的追寻,他们疯狂的研究东方文化学习东方文化。比如法国思想巨头、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伏尔泰,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沐浴之后参拜孔子的画像。近十几年欧洲思想界再次掀起了学习东方的思潮。每年欧洲各国至少有超过500人的留学生或者交换生登陆东方,然后他们在皇帝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洗脑下深陷中华文化中,而且这批人回去要是当了官中国也会有意无意的给他们刷政绩刷声望。
当然现在在欧洲和美国最受欢迎的是中国的堪舆风水学,这玩意儿配合中国传统的命理学在欧美玩的风生水起,各国皇室纷纷邀请中国的风水大师为他们看阴宅阳宅。
文化里最重要的就是宗教了,道教作为中国传统的宗教,按照其核心实在是很难像佛教和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那样大范围的推广,所以帝国国内包括兰芳华美都对其他教派进行了很隐晦的限制,尤其是伊斯兰教这种核心极端的宗教,清真寺在中国基本可以算作旅游景点,回民经过了四十年的教育基本完成了去伊斯兰化。在兰芳国内去伊斯兰教的工作就更夸张了,当地的绿教徒基本进了劳改营,可以说或者走出来的绿教徒基本没有。
帝国已决定从明年开始在非洲殖民地普及小学五年制和中学三年制,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汉化,之前缺乏在这方面的投入导致殖民地各种形式的对抗。和欧美殖民者的血统论不同,中国的殖民一直以文化论为中心,正所谓:“入华夏则华夏之,入狄夷则狄夷之。”文化认同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根本。【说一件趣事:西汉末时,王莽篡汉,满朝大臣汉族文士皆无一站出来反对王莽的,反倒是远在漠北的匈奴王庭大肆批判王莽是不忠不孝之徒。由此可见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当然在殖民地当然要推行带点奴化教育意思的文化。
相信这些殖民地以后独立了或者自治了也基本上是说汉语的国家了文化认同绝对比现在的英联邦高的多,到时候中国对它们的经济殖民也就不是问题了。
不过相比风水学说至流行在欧美上层阶级,那么中国功夫就是连英国老百姓都耳熟能详的词汇了。
1880年,中国国家武术队、中华武士会和中华散打联盟组团前往欧美刷声望。这件事当时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结果当然显而易见,欧美各国的大BOSS被中国人把脸按在地上来回的搓。跆拳道要在1955年才发明,但现在的中国武术还包括了后世的日本技击,形意拳、八极拳、太极拳、心意拳、柔道、合气道以及军队开发的军体拳和马伽术等等各门各派,对上欧美的拳击、早期击剑,能不赢就呵呵了!
结果后来发现好像声望刷过头了,欧美各国开始研究中国的武术,又是一波浩浩荡荡的中国风,让中国的各派武馆赚的是盆满钵满,中华武士会只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就相继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地开办了武馆。
如果说风水在欧美上层风靡,功夫在欧美下层流行,那么中华美食就是直接俘虏了所以外国人。开遍欧美的中式快餐“来必饱”、“必胜客”主要面向欧美的中产阶级,就像后世中国家庭偶尔去一次肯德基一样的情况;而皇家餐饮集团旗下的西式快餐的“KFC”、“麦当劳”则直接占据了欧美下层阶级市场廉价快捷成为它们的标签;最后这是一批中式的高级餐厅“全聚德”、“俏江南”、“外婆家”等等都是中国餐饮联盟认证的一、二、三星餐馆;高端酒店就更多了典型的就是目前开遍全球的皇家财团旗下的帝国大酒店,以奢华享受为主题。
到1880年底为止,中华帝国的各大财团在全世界的投资总量已达到57.2亿华元,他们在南美买牧场、在美德开超市、在各个国家多少都有他们的项目,尤其是在买地皮上更是乐此不彼,澳大利亚和南美的牧场矿山是中国资本的主要目标。例如南洋财团就在澳大利亚一口气买下了400万英亩的土地,大家可能对这个数字比较陌生,具体的说就是南洋财团一口气买下的土地面积差不多有现在一个匈牙利这么大(前面提到中国停止了对西澳大利亚的移民,对应的是英国允许中国资本进入澳大利亚投资)。当然这些财团往外买地的原因是中国并未开放房地产的市场,虽然国内已经有很多砖家叫兽说开放房地产能让国民经济翻两番,但只要林宏不开口,政府就绝不松口,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后世房地产的情况是个普通老百姓都会喷上两句。中国的炒不了,国外的难道还不能炒,反正林宏旗下的皇家置地公司已经和几大财团展开了相关的合作准备去美国搞一票。
在欧美最直观的中国风莫过于带有中国元素的服装了,欧洲的高级沙龙里贵族们无一不穿汉装以显示自己的时尚,帝国上海春季时装周、香港夏季时装周、东京冬季时装周和北京秋季时装周已经是世界潮流的风向标。这年头还没有可可·香奈儿,欧美女性的服装依旧是宽大蓬松的连衣裙,而来自中国四大时装周的作品,将女性的简约美和线条美带到了欧洲,男性的夹克、短袖、休闲装、休闲衬衫更是丰富多彩。意大利和法国更是跟随中国相继开展米兰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并邀请中国设计师前往展示。现在欧美都在流行一款T袖,这款T袖通过新式的印花技术成功的将林宏的头像印在了上面,一经上市立即被哄抢一空,这主要归功于林宏的个人魅力,除了他东方大帝的身份,更是因为他“借鉴”的小说和文学作品在欧美大受欢迎,什么《老人与海》啊!、《哈利波特》系列啊!甚至林宏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地位不惜把很多欧洲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的成果提前拿了出来,引得一众欧洲大牛的膜拜,比如费马大猜想、元素周期等所以林宏的头衔又多几个: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
当然无耻的他真正让欧美各界熟知的还是在1879年出版的被奉为哲学经典的不朽巨著《唯物地球》和早前出版的所有商人必读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前者引发了欧美思想界的地震后者则被马克思列为工人运动的思想指导。有时候个人崇拜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欧美尤其是欧洲的普通人基本都知道林宏及其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欧美报纸的报道,目前欧美还没什么新闻管控),偶像就是这么慢慢的被竖立起来的。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的戏曲啊!杂技啊!甚至传统节日都在欧美大行其道。
一个国家软实力一般情况下你看不到,但你真正去看时你会发现,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