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七十一章
墨索里尼接见罗马尼亚人时,保加利亚代表则于7月27日在伯希特斯加登被接见。希特勒也向他们坚决表示,他在巴尔干的利益纯粹是属于经济性质的。他对保加利亚要求获得多布罗加南部的领土表示赞同;他宣称,什么时候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达成协议,他就给这个国家集团一个保证。
直到8月16日,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两国代表才悻悻地遵照希特勒的指示,在图尔努塞韦林讨论了特兰西瓦尼亚问题。三天后,罗马尼亚人在克拉约瓦会见保加利亚代表,到8月21日,双方同意恢复1912年的边界,协定将从9月下半月起生效。这样,保加利亚又重新获得了富饶的产麦区及多瑙河畔的锡利斯特拉港。在同匈牙利人谈判时,罗马尼亚人试图坚持只进行人**换,而不进行匈牙利人认为必不可少的边界变动。由于同居住在罗马尼亚的马扎尔人相比,居住在匈牙利的罗马尼亚人为数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匈牙利人在8月24日突然中断了两国之间的谈判。两**队都动员了起来,局部地区发生了小规模的空战;匈牙利人这时确实决定要入侵罗马尼亚。8月26日,齐亚诺记道,里宾特洛甫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指出面临的危机,并建议立即把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两国外相召至维也纳——他说是要告诫他们,不是为他们进行仲裁。齐亚诺也于28日前去维也纳,在这之前,他到伯希特斯加登同希特勒一起进了午餐。德国元首埋怨马扎尔人贪心不足,但是他对入侵英国似乎更关心。齐亚诺上一次是在7月20日见到希特勒的,那时他观察到,希特勒对俄国新近抱有一种敌视态度,这位德国元首说,俄国准备尽量利用可能发生的混乱复杂的情况“同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勾结在一起”把它的势力“一直伸展到海峡、爱琴海,甚至到亚得里亚海”那天晚些时候,齐亚诺飞往维也纳;由于墨索里尼对特兰西瓦尼亚问题没有一定的看法,因此他放手让齐亚诺随着里宾特洛甫行事。
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已经要求轴心国进行仲裁的消息向全世界发表了,这件事正是匈牙利首相最最渴望避免的。希特勒已经仓促地决定,为了防止一场巴尔干战争,必须让匈牙利提出的领土要求有大约三分之二得到满足。由于匈牙利人已经拟定好一系列可能实行的国界线,里宾特洛甫的下属就匆匆从中作了一种选择,并削减了匈牙利要求得到的领土。到这时德国代表才知道,马扎尔人始终坚持要求塞克莱尔兹地区的几个县份,可是他们已接到指示,要他们尽量在罗马尼亚(因此就是指伯曾兰)多留下些德意志人,并给罗马尼亚留下图尔达以北的一些地区以供赫尔曼?戈林工厂之用。8月29日,这两个轴心国的外长在维也纳的贝尔费德雷宫先接见了马扎尔领导人。这一次,不是恰基,而是那位特兰西瓦尼亚人捷列基,对正好是他一直非常担心的第二次德国裁定坚决地提出了抗议;里宾特洛甫对他大声呵斥,这个场面被齐亚诺记了下来。接着轮到了马诺伊列斯库。里宾特洛甫威胁他说,俄国即将向罗马尼亚进军,除非罗马尼亚这时听从轴心国的命令,接受轴心国的保护,否则这种入侵将把罗马尼亚完全从地图上抹掉。罗马尼亚政府迟迟地拖延到8月30日凌晨才屈服,尽管如此,仍然可以断言,即使没有受到俄**队陈兵边境的压力,而轴心国这时也没有向之提供有关边界的保证,罗马尼亚政府也不得不向德国屈服。罗马尼亚能够想得出的唯一对策,是有效地威胁要使普洛耶什蒂的油井陷于瘫痪,但是,希特勒已经直截了当地表示过,他对这些油井丝毫不感兴趣。一看到第二次贝尔费德雷裁定强迫他接受的边界时,马诺伊列斯库感到浑身瘫软。第二天,齐亚诺同里宾特洛甫却一起去打猎了。
里宾特洛甫和齐亚诺强加于争执双方的边界,给匈牙利带来了四万三千五百九十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大约二百五十万人口,其中大约一百万是罗马尼亚人,还有一百多万是马扎尔人。虽然希特勒曾下令,要尽量多留些德意志人在罗马尼亚,结果仍然有大约五万人增加进匈牙利的德意志少数民族中去,此外,还有少数其他民族的居民。这时移交给匈牙利的那些罗马尼亚人,可以在六个月内作出决定,是否要选择回到罗马尼亚去,如果要回去的话,必须在作出决定后一年之内离开;原则上,允许他们带走自己的财产,不过农民实际上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就不清楚了。同样,留在罗马尼亚的五十万匈牙利人也可以选择回到匈牙利去;引起争论的人**换问题,就解决到这个程度。
规定要割让给匈牙利的领土包括马腊木雷希、克里沙纳一半以上的地方和特兰西瓦尼亚不到一半的地方。从人类有史以来,特兰西瓦尼亚从未被瓜分过。如今,它却被一条分界线无情地割开来。这条线从奥拉迪亚马雷(纳吉瓦腊德)以南开始,延伸到克鲁日(科洛什瓦)以南(这样就把一条铁路干线移交给匈牙利),然后沿着锡吉肖阿拉和布拉索夫以北(连同当地的德意志族居民一起),把塞克莱尔兹地区的三个县圈了进去,一直到同特兰西瓦尼亚原来的喀尔巴阡山边界连接为止。这样一来,匈牙利的新的最南端距离普洛耶什蒂就不到五十九英里了。1939年匈牙利并吞卢西尼亚和俄国并吞波兰南部以后,两国有了共同的边界,如今匈牙利获得马腊木雷希后,这条同苏联的共同边界也就比本来长了。
9月2日,曾在奥拉迪亚马雷举行会议的匈罗混合委员会宣布,匈牙利军队将于9月5日越过原来的边界,并将于9月13日之前完全占领割让的地区;匈牙利人将于9月11日进入特兰西瓦尼亚的首府克鲁日。这简直好象在执行所罗门的判决。有许多马扎尔人和罗马尼亚人将受到损失,至少在特兰西瓦尼亚是如此,因此这就不仅是特兰西瓦尼亚本身一分为二的问题。表面上看来,匈牙利人获得了许多领土。可是,8月30日,即作出裁定的那一天,里宾特洛甫就要匈牙利人签订一个条约,保证让匈牙利的德意志少数民族享有统治民族的特权。这些德意志少数民族此时大约有六十万人;这就是说,要保证这些德意志人有这样程度的自治,使他们能够成立一个国中之国,或者毋宁说,使他们由原来效忠于布达佩斯改为效忠于柏林。
对罗马尼亚人说来,第二次贝尔费德雷裁定只是带来了绝对的损失。据加芬库说,罗马尼亚与匈牙利的新分界线引起了两国如此的恶感,因此为了维持多瑙河流域的安宁,两国需要有一个常设的最高仲裁者。于是,轴心国,更确切地说是德国,便趁此一举控制住布加勒斯特和布达佩斯,同时为了强调说明它的行动不受别国的约束,德国还向罗马尼亚提供了领土安全的保证。这实际上意味着,德国的势力范围是从俄国人的势力到该处为止的普鲁特河和多瑙河下游一线开始的,德国将不再容忍一个外国的任何干涉。对加芬库在1942年所作的这番分析,只有一点点需要补充。那就是,他还不知道,希特勒决不象他自己口口声声所宣称的那样,对巴尔干地区不抱政治目的,相反,至少在7月26日以后,他就一直在打算给那个已被肢解的罗马尼亚一个保证。第二次维也纳裁定意味着,1939年8月23日的莫斯科协定被撕毁了,这恰巧是在该约签订后五十三个星期的时候。这时德国和俄国在多瑙河下游碰头了;同时,俄国与保加利亚之间虽然仍有多布罗加北部隔开着——这块地方仍属罗马尼亚管辖,并且轴心国还向罗马尼亚保证予以保护——但是一场为了控制保加利亚及其黑海沿岸地区以至控制海峡的冷战已经开始了。
9月间,俄国人坚决主张自己有权在巴尔干地区取得一席之地,他们不仅要求取消国际多瑙河委员会,尤其要求取消欧洲委员会。前者成立于1919年,负责管理布勒伊拉上游的多瑙河航运,后者在1856年就已成立,一直管理着多瑙河的各个河口。俄国人建议另行成立一个管理整个多瑙河航道的统一委员会,规定它只能由沿岸各国的代表来组成;象俄国人所强调的那样,这个建议不仅将排除英法两国的势力,也将排除意大利的势力,同时还将使俄国在欧洲的心脏地区获得一个立足点。对此,德国人只同意以后在布加勒斯特召开一次特别会议,并坚决主张,意大利人也应该同德国人、俄国人和罗马尼亚人一起参加这次会议。对于苏联政府的这些要求,德国人立即以两个轴心国和日本于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签署了三国公约作为答复。里宾特洛甫渴望已久的三国同盟,这时总算实现了。
虽然这一次莫斯科早一天就得到了通知,虽然新约的第五条强调,它并不是针对苏联,但是,条约的绪言中隐含的意思,和它提到要在大东亚和欧洲地区建立一种新体制并在将来把其他国家也吸收入这个体制的说法,只能使俄国人感到不安。从此以后,三国公约的确被用作考验一个国家对德国是否忠诚的试金石,加入这个公约,就好比是为自己投入轴心国的怀抱举行了洗礼的仪式。
由于罗马尼亚在特兰西瓦尼亚丧失了这样一大片领土,国王卡罗尔被迫下台;不能不引人注意的是,当他于9月6日宣布把王位让给他的儿子米哈伊时,德国的领导人显然感到了宽慰。在以后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罗马尼亚的残余部分一直处于混乱状态。铁卫队中,主张亲德高于一切的一派和反对割让领土的另一派之间,势必要自相残杀。那位坚决不妥协的民族主义者若尔加老教授,就是在11月底的屠杀中被害的。直到1941年1月又发生几次动乱以后,安东尼斯库将军作为“元首”的地位才真正地稳定下来。
与此同时,德国党卫队人员在9月间到达罗马尼亚。据说,他们是为了帮助从比萨拉比亚遣返日耳曼人而去的。1940年10月,德国的正规军公然占领了这个国家,特别是普洛耶什蒂这个要害地点。与此同时,德国向保加利亚人保证,他们的中立将受到尊重。10月9日,驻莫斯科的德国大使馆奉命要尽量以随随便便的方式通知莫洛托夫:
罗马尼亚政府根据轴心国给予它的保证,在前一时期曾要求我们能派出一个德**事代表团去训练罗马尼亚军队。鉴于我们的利益是要使巴尔干地区的安定和秩序得到维护,同时为了保护我们的石油和谷物利益不受英国方面的侵犯,我们已宣布同意罗马尼亚的要求。
对于这种胡言乱语,莫洛托夫一笑置之——他认为,英国还有其他的事要操心——可是,墨索里尼却不象莫洛托夫那样。说实在的,德国占领罗马尼亚激发了他去入侵希腊,虽说他先前在8月间轻率地谈到这样的计划时,已经遭到过德国的反对。10月15日,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召集了军事将领讨论这次作战的计划;进攻日期原定为10月26日,但是后来被推迟到28日。
由于希特勒在9月中旬已放弃入侵英国,他曾计划,应由意大利进军到苏伊士,而德国人(不管有无西班牙人参加)则去占领直布罗陀,从而把英国人进入地中海的两道大门都封起来。与此同时,还要向其余的巴尔干国家表示,只要它们加入三国公约,就保证它们那个地区的和平与新秩序。意大利进攻希腊打乱了德国元首的这些计划,但是这样一来,迫使其他巴尔干国家接受轴心国的枷锁,其意义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一定要对保加利亚施加压力,迫使它步着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后尘服从三国公约,否则它就有可能被俄国所利用。10月15日,墨索里尼开完军事会议,马上就写信给博里斯国王,暗示他,如果保加利亚也参加攻打希腊,此刻就是它终于可以达到爱琴海的时候。对意大利人来说,保加利亚的合作对他们将起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博里斯国王回答时非常谨慎,表示不愿参加。他告诉(从罗马去索非亚访问的)安富索说,他害怕土耳其人——可以说,他更害怕的是国内人民的亲俄情绪。他是否完全意识到,希特勒和斯大林已经在他的门口剑拔努张,一触即发呢?
当希特勒看清了意大利人不但未能在希腊取得闪电式的胜利,反而将使轴心国丢脸时,他就准备亲自出马在巴尔干地区进行军事干涉,这种军事行动势必要导致一场德苏战争。1940年11月12日,在接见莫洛托夫之前,希特勒在他的第十八号秘密指令上签了字。这项指令中有两道命令:一是“如果必要的话,应从保加利亚进军,占领爱琴海北面的那一部分希腊本土”;一是进攻俄国。当那天晚上和第二天希特勒接见莫洛托夫时,他除了对俄国要求他明确表态感到恼火外,在给巴尔干的保证这个问题上,也好象与俄国公开地有点龃龉。莫洛托夫抱怨说,轴心国给予罗马尼亚的保证,已经把俄国阻挡在布科维纳南部之外,其实,俄国只是暂时放弃了这个地方;另一方面,莫洛托夫单刀直入地问希特勒“如果俄国给保加利亚这个靠海峡最近的独立国家一种保证,条件与德国和意大利给罗马尼亚的保证完全相同,德国将怎么办?不过,俄国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想同德国事先取得一致意见的。”希特勒说,既然谈到“条件相同”那就说明保加利亚已经要求过俄国给予保证,但他并不知道保加利亚有这种要求。无论如何,他必须同意大利商议。
在莫洛托夫离开德国之前,博里斯国王本人恰巧也到了那里(他经常有许多亲戚要拜访)。11月17日,下一个星期日,希特勒在伯格霍夫接见了他,但这件事直到两天后才公布。“国王向元首说明,由于外交政策的种种原因,他不能在三国公约上正式签字,但是元首可以当它有这样一回事办理。”希特勒在新年伊始向他的军事将领讲话时,也是这样说法,而当他于1940年11月20日写信给墨索里尼时,却抱怨,不仅是土耳其方面的压力,而且还有意大利在希腊的挫折,都是造成博里斯犹豫不决的因素。里宾特洛甫则仍然轻率地打算着把俄国本身拉入三国公约,这样就有可能解决博里斯的问题,可是莫洛托夫除了提出其他要求之外,坚持要把签订苏保互助条约作为先决条件,显然,这一点是希特勒绝对不会同意的。博里斯回到保加利亚后,或许同意了他的参谋总部的看法,认为自己不得不屈服。至于他同他的那些无足轻重的大臣们谈了些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索非亚的决议应当是一个谜,这样才正中希特勒的下怀,鉴于俄国人的态度,也许他宁愿在下星期内前往德国朝拜三国公约的香客行列中没有保加利亚人。
在保加利亚国王访问后的次日,塞拉诺?苏涅尔(西班牙外长)和齐亚诺一起到了伯格霍夫,希特勒把六天前列入他的第十八号秘密指令中的一些主要决议,告诉了齐亚诺;这就是说,他宣称,他打算越过保加利亚进军希腊,虽说这一军事行动在3月中旬以前是不能实现的。当时元首对希腊和南斯拉夫特别感到兴趣,他向齐亚诺提出,要求意大利支持德国去迫使匈牙利同意尽量让德军运兵的列车过境,以使德军能够在罗马尼亚迅速集结。他直截了当地谈到马扎尔人有权提出对阜姆的领土要求,以诱使他们同意他的要求,其实,看来匈牙利无论如何是不会进行反抗的。11月20日,恰基签署了一个加入三国公约的议定书,齐亚诺留下来参加了这一次再度在维也纳的贝尔费德雷宫举行的仪式。里宾特洛甫欢迎匈牙利是第一个有荣幸被接受参加三国公约的国家。11月21日,外交-政治通讯谈到匈牙利言出有信。另一方面,匈牙利人却得以拒绝签订一项有关统一改革其报刊的附加秘密议定书。对方暗示他们,他们可以自己决定采用什么方式来帮助三国公约国。因此,暂时说来,匈牙利受到的影响主要是经济方面的。除了德国可以使用匈牙利的铁路,以及把1934年2月21日的秘密条约所促进的贸易货额增加以外,希特勒这时对匈牙利的矾土以及对在匈牙利中部或东部可能发现的任何石油资源都获得了类似垄断的权利,外多瑙河地区的油井当时由美孚石油公司控制。捷列基虽然不愿向三国公约国效忠,但不得不屈从于匈牙利公众的意见,特别是军方的意见。他和恰基都力图(至少在思想上)同南斯拉夫缔结一项能够提供“持久和平和永远友好”的条约——其实这个条约将招致不幸的后果——来抵销最近这一次对德国所作的让步。1940年12月12日,恰基在贝尔格莱德签订了这个条约;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包括匈牙利的最后一次未满足的要求),心照不宣地暂时被搁置起来。在下文我们将看到,这个匈南条约竟然也是德国要求它们缔结的,而且特别适合希特勒的需要。
第三百七十一章
墨索里尼接见罗马尼亚人时,保加利亚代表则于7月27日在伯希特斯加登被接见。希特勒也向他们坚决表示,他在巴尔干的利益纯粹是属于经济性质的。他对保加利亚要求获得多布罗加南部的领土表示赞同;他宣称,什么时候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达成协议,他就给这个国家集团一个保证。
直到8月16日,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两国代表才悻悻地遵照希特勒的指示,在图尔努塞韦林讨论了特兰西瓦尼亚问题。三天后,罗马尼亚人在克拉约瓦会见保加利亚代表,到8月21日,双方同意恢复1912年的边界,协定将从9月下半月起生效。这样,保加利亚又重新获得了富饶的产麦区及多瑙河畔的锡利斯特拉港。在同匈牙利人谈判时,罗马尼亚人试图坚持只进行人**换,而不进行匈牙利人认为必不可少的边界变动。由于同居住在罗马尼亚的马扎尔人相比,居住在匈牙利的罗马尼亚人为数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匈牙利人在8月24日突然中断了两国之间的谈判。两**队都动员了起来,局部地区发生了小规模的空战;匈牙利人这时确实决定要入侵罗马尼亚。8月26日,齐亚诺记道,里宾特洛甫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指出面临的危机,并建议立即把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两国外相召至维也纳——他说是要告诫他们,不是为他们进行仲裁。齐亚诺也于28日前去维也纳,在这之前,他到伯希特斯加登同希特勒一起进了午餐。德国元首埋怨马扎尔人贪心不足,但是他对入侵英国似乎更关心。齐亚诺上一次是在7月20日见到希特勒的,那时他观察到,希特勒对俄国新近抱有一种敌视态度,这位德国元首说,俄国准备尽量利用可能发生的混乱复杂的情况“同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勾结在一起”把它的势力“一直伸展到海峡、爱琴海,甚至到亚得里亚海”那天晚些时候,齐亚诺飞往维也纳;由于墨索里尼对特兰西瓦尼亚问题没有一定的看法,因此他放手让齐亚诺随着里宾特洛甫行事。
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已经要求轴心国进行仲裁的消息向全世界发表了,这件事正是匈牙利首相最最渴望避免的。希特勒已经仓促地决定,为了防止一场巴尔干战争,必须让匈牙利提出的领土要求有大约三分之二得到满足。由于匈牙利人已经拟定好一系列可能实行的国界线,里宾特洛甫的下属就匆匆从中作了一种选择,并削减了匈牙利要求得到的领土。到这时德国代表才知道,马扎尔人始终坚持要求塞克莱尔兹地区的几个县份,可是他们已接到指示,要他们尽量在罗马尼亚(因此就是指伯曾兰)多留下些德意志人,并给罗马尼亚留下图尔达以北的一些地区以供赫尔曼?戈林工厂之用。8月29日,这两个轴心国的外长在维也纳的贝尔费德雷宫先接见了马扎尔领导人。这一次,不是恰基,而是那位特兰西瓦尼亚人捷列基,对正好是他一直非常担心的第二次德国裁定坚决地提出了抗议;里宾特洛甫对他大声呵斥,这个场面被齐亚诺记了下来。接着轮到了马诺伊列斯库。里宾特洛甫威胁他说,俄国即将向罗马尼亚进军,除非罗马尼亚这时听从轴心国的命令,接受轴心国的保护,否则这种入侵将把罗马尼亚完全从地图上抹掉。罗马尼亚政府迟迟地拖延到8月30日凌晨才屈服,尽管如此,仍然可以断言,即使没有受到俄**队陈兵边境的压力,而轴心国这时也没有向之提供有关边界的保证,罗马尼亚政府也不得不向德国屈服。罗马尼亚能够想得出的唯一对策,是有效地威胁要使普洛耶什蒂的油井陷于瘫痪,但是,希特勒已经直截了当地表示过,他对这些油井丝毫不感兴趣。一看到第二次贝尔费德雷裁定强迫他接受的边界时,马诺伊列斯库感到浑身瘫软。第二天,齐亚诺同里宾特洛甫却一起去打猎了。
里宾特洛甫和齐亚诺强加于争执双方的边界,给匈牙利带来了四万三千五百九十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大约二百五十万人口,其中大约一百万是罗马尼亚人,还有一百多万是马扎尔人。虽然希特勒曾下令,要尽量多留些德意志人在罗马尼亚,结果仍然有大约五万人增加进匈牙利的德意志少数民族中去,此外,还有少数其他民族的居民。这时移交给匈牙利的那些罗马尼亚人,可以在六个月内作出决定,是否要选择回到罗马尼亚去,如果要回去的话,必须在作出决定后一年之内离开;原则上,允许他们带走自己的财产,不过农民实际上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就不清楚了。同样,留在罗马尼亚的五十万匈牙利人也可以选择回到匈牙利去;引起争论的人**换问题,就解决到这个程度。
规定要割让给匈牙利的领土包括马腊木雷希、克里沙纳一半以上的地方和特兰西瓦尼亚不到一半的地方。从人类有史以来,特兰西瓦尼亚从未被瓜分过。如今,它却被一条分界线无情地割开来。这条线从奥拉迪亚马雷(纳吉瓦腊德)以南开始,延伸到克鲁日(科洛什瓦)以南(这样就把一条铁路干线移交给匈牙利),然后沿着锡吉肖阿拉和布拉索夫以北(连同当地的德意志族居民一起),把塞克莱尔兹地区的三个县圈了进去,一直到同特兰西瓦尼亚原来的喀尔巴阡山边界连接为止。这样一来,匈牙利的新的最南端距离普洛耶什蒂就不到五十九英里了。1939年匈牙利并吞卢西尼亚和俄国并吞波兰南部以后,两国有了共同的边界,如今匈牙利获得马腊木雷希后,这条同苏联的共同边界也就比本来长了。
9月2日,曾在奥拉迪亚马雷举行会议的匈罗混合委员会宣布,匈牙利军队将于9月5日越过原来的边界,并将于9月13日之前完全占领割让的地区;匈牙利人将于9月11日进入特兰西瓦尼亚的首府克鲁日。这简直好象在执行所罗门的判决。有许多马扎尔人和罗马尼亚人将受到损失,至少在特兰西瓦尼亚是如此,因此这就不仅是特兰西瓦尼亚本身一分为二的问题。表面上看来,匈牙利人获得了许多领土。可是,8月30日,即作出裁定的那一天,里宾特洛甫就要匈牙利人签订一个条约,保证让匈牙利的德意志少数民族享有统治民族的特权。这些德意志少数民族此时大约有六十万人;这就是说,要保证这些德意志人有这样程度的自治,使他们能够成立一个国中之国,或者毋宁说,使他们由原来效忠于布达佩斯改为效忠于柏林。
对罗马尼亚人说来,第二次贝尔费德雷裁定只是带来了绝对的损失。据加芬库说,罗马尼亚与匈牙利的新分界线引起了两国如此的恶感,因此为了维持多瑙河流域的安宁,两国需要有一个常设的最高仲裁者。于是,轴心国,更确切地说是德国,便趁此一举控制住布加勒斯特和布达佩斯,同时为了强调说明它的行动不受别国的约束,德国还向罗马尼亚提供了领土安全的保证。这实际上意味着,德国的势力范围是从俄国人的势力到该处为止的普鲁特河和多瑙河下游一线开始的,德国将不再容忍一个外国的任何干涉。对加芬库在1942年所作的这番分析,只有一点点需要补充。那就是,他还不知道,希特勒决不象他自己口口声声所宣称的那样,对巴尔干地区不抱政治目的,相反,至少在7月26日以后,他就一直在打算给那个已被肢解的罗马尼亚一个保证。第二次维也纳裁定意味着,1939年8月23日的莫斯科协定被撕毁了,这恰巧是在该约签订后五十三个星期的时候。这时德国和俄国在多瑙河下游碰头了;同时,俄国与保加利亚之间虽然仍有多布罗加北部隔开着——这块地方仍属罗马尼亚管辖,并且轴心国还向罗马尼亚保证予以保护——但是一场为了控制保加利亚及其黑海沿岸地区以至控制海峡的冷战已经开始了。
9月间,俄国人坚决主张自己有权在巴尔干地区取得一席之地,他们不仅要求取消国际多瑙河委员会,尤其要求取消欧洲委员会。前者成立于1919年,负责管理布勒伊拉上游的多瑙河航运,后者在1856年就已成立,一直管理着多瑙河的各个河口。俄国人建议另行成立一个管理整个多瑙河航道的统一委员会,规定它只能由沿岸各国的代表来组成;象俄国人所强调的那样,这个建议不仅将排除英法两国的势力,也将排除意大利的势力,同时还将使俄国在欧洲的心脏地区获得一个立足点。对此,德国人只同意以后在布加勒斯特召开一次特别会议,并坚决主张,意大利人也应该同德国人、俄国人和罗马尼亚人一起参加这次会议。对于苏联政府的这些要求,德国人立即以两个轴心国和日本于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签署了三国公约作为答复。里宾特洛甫渴望已久的三国同盟,这时总算实现了。
虽然这一次莫斯科早一天就得到了通知,虽然新约的第五条强调,它并不是针对苏联,但是,条约的绪言中隐含的意思,和它提到要在大东亚和欧洲地区建立一种新体制并在将来把其他国家也吸收入这个体制的说法,只能使俄国人感到不安。从此以后,三国公约的确被用作考验一个国家对德国是否忠诚的试金石,加入这个公约,就好比是为自己投入轴心国的怀抱举行了洗礼的仪式。
由于罗马尼亚在特兰西瓦尼亚丧失了这样一大片领土,国王卡罗尔被迫下台;不能不引人注意的是,当他于9月6日宣布把王位让给他的儿子米哈伊时,德国的领导人显然感到了宽慰。在以后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罗马尼亚的残余部分一直处于混乱状态。铁卫队中,主张亲德高于一切的一派和反对割让领土的另一派之间,势必要自相残杀。那位坚决不妥协的民族主义者若尔加老教授,就是在11月底的屠杀中被害的。直到1941年1月又发生几次动乱以后,安东尼斯库将军作为“元首”的地位才真正地稳定下来。
与此同时,德国党卫队人员在9月间到达罗马尼亚。据说,他们是为了帮助从比萨拉比亚遣返日耳曼人而去的。1940年10月,德国的正规军公然占领了这个国家,特别是普洛耶什蒂这个要害地点。与此同时,德国向保加利亚人保证,他们的中立将受到尊重。10月9日,驻莫斯科的德国大使馆奉命要尽量以随随便便的方式通知莫洛托夫:
罗马尼亚政府根据轴心国给予它的保证,在前一时期曾要求我们能派出一个德**事代表团去训练罗马尼亚军队。鉴于我们的利益是要使巴尔干地区的安定和秩序得到维护,同时为了保护我们的石油和谷物利益不受英国方面的侵犯,我们已宣布同意罗马尼亚的要求。
对于这种胡言乱语,莫洛托夫一笑置之——他认为,英国还有其他的事要操心——可是,墨索里尼却不象莫洛托夫那样。说实在的,德国占领罗马尼亚激发了他去入侵希腊,虽说他先前在8月间轻率地谈到这样的计划时,已经遭到过德国的反对。10月15日,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召集了军事将领讨论这次作战的计划;进攻日期原定为10月26日,但是后来被推迟到28日。
由于希特勒在9月中旬已放弃入侵英国,他曾计划,应由意大利进军到苏伊士,而德国人(不管有无西班牙人参加)则去占领直布罗陀,从而把英国人进入地中海的两道大门都封起来。与此同时,还要向其余的巴尔干国家表示,只要它们加入三国公约,就保证它们那个地区的和平与新秩序。意大利进攻希腊打乱了德国元首的这些计划,但是这样一来,迫使其他巴尔干国家接受轴心国的枷锁,其意义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一定要对保加利亚施加压力,迫使它步着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后尘服从三国公约,否则它就有可能被俄国所利用。10月15日,墨索里尼开完军事会议,马上就写信给博里斯国王,暗示他,如果保加利亚也参加攻打希腊,此刻就是它终于可以达到爱琴海的时候。对意大利人来说,保加利亚的合作对他们将起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博里斯国王回答时非常谨慎,表示不愿参加。他告诉(从罗马去索非亚访问的)安富索说,他害怕土耳其人——可以说,他更害怕的是国内人民的亲俄情绪。他是否完全意识到,希特勒和斯大林已经在他的门口剑拔努张,一触即发呢?
当希特勒看清了意大利人不但未能在希腊取得闪电式的胜利,反而将使轴心国丢脸时,他就准备亲自出马在巴尔干地区进行军事干涉,这种军事行动势必要导致一场德苏战争。1940年11月12日,在接见莫洛托夫之前,希特勒在他的第十八号秘密指令上签了字。这项指令中有两道命令:一是“如果必要的话,应从保加利亚进军,占领爱琴海北面的那一部分希腊本土”;一是进攻俄国。当那天晚上和第二天希特勒接见莫洛托夫时,他除了对俄国要求他明确表态感到恼火外,在给巴尔干的保证这个问题上,也好象与俄国公开地有点龃龉。莫洛托夫抱怨说,轴心国给予罗马尼亚的保证,已经把俄国阻挡在布科维纳南部之外,其实,俄国只是暂时放弃了这个地方;另一方面,莫洛托夫单刀直入地问希特勒“如果俄国给保加利亚这个靠海峡最近的独立国家一种保证,条件与德国和意大利给罗马尼亚的保证完全相同,德国将怎么办?不过,俄国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想同德国事先取得一致意见的。”希特勒说,既然谈到“条件相同”那就说明保加利亚已经要求过俄国给予保证,但他并不知道保加利亚有这种要求。无论如何,他必须同意大利商议。
在莫洛托夫离开德国之前,博里斯国王本人恰巧也到了那里(他经常有许多亲戚要拜访)。11月17日,下一个星期日,希特勒在伯格霍夫接见了他,但这件事直到两天后才公布。“国王向元首说明,由于外交政策的种种原因,他不能在三国公约上正式签字,但是元首可以当它有这样一回事办理。”希特勒在新年伊始向他的军事将领讲话时,也是这样说法,而当他于1940年11月20日写信给墨索里尼时,却抱怨,不仅是土耳其方面的压力,而且还有意大利在希腊的挫折,都是造成博里斯犹豫不决的因素。里宾特洛甫则仍然轻率地打算着把俄国本身拉入三国公约,这样就有可能解决博里斯的问题,可是莫洛托夫除了提出其他要求之外,坚持要把签订苏保互助条约作为先决条件,显然,这一点是希特勒绝对不会同意的。博里斯回到保加利亚后,或许同意了他的参谋总部的看法,认为自己不得不屈服。至于他同他的那些无足轻重的大臣们谈了些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索非亚的决议应当是一个谜,这样才正中希特勒的下怀,鉴于俄国人的态度,也许他宁愿在下星期内前往德国朝拜三国公约的香客行列中没有保加利亚人。
在保加利亚国王访问后的次日,塞拉诺?苏涅尔(西班牙外长)和齐亚诺一起到了伯格霍夫,希特勒把六天前列入他的第十八号秘密指令中的一些主要决议,告诉了齐亚诺;这就是说,他宣称,他打算越过保加利亚进军希腊,虽说这一军事行动在3月中旬以前是不能实现的。当时元首对希腊和南斯拉夫特别感到兴趣,他向齐亚诺提出,要求意大利支持德国去迫使匈牙利同意尽量让德军运兵的列车过境,以使德军能够在罗马尼亚迅速集结。他直截了当地谈到马扎尔人有权提出对阜姆的领土要求,以诱使他们同意他的要求,其实,看来匈牙利无论如何是不会进行反抗的。11月20日,恰基签署了一个加入三国公约的议定书,齐亚诺留下来参加了这一次再度在维也纳的贝尔费德雷宫举行的仪式。里宾特洛甫欢迎匈牙利是第一个有荣幸被接受参加三国公约的国家。11月21日,外交-政治通讯谈到匈牙利言出有信。另一方面,匈牙利人却得以拒绝签订一项有关统一改革其报刊的附加秘密议定书。对方暗示他们,他们可以自己决定采用什么方式来帮助三国公约国。因此,暂时说来,匈牙利受到的影响主要是经济方面的。除了德国可以使用匈牙利的铁路,以及把1934年2月21日的秘密条约所促进的贸易货额增加以外,希特勒这时对匈牙利的矾土以及对在匈牙利中部或东部可能发现的任何石油资源都获得了类似垄断的权利,外多瑙河地区的油井当时由美孚石油公司控制。捷列基虽然不愿向三国公约国效忠,但不得不屈从于匈牙利公众的意见,特别是军方的意见。他和恰基都力图(至少在思想上)同南斯拉夫缔结一项能够提供“持久和平和永远友好”的条约——其实这个条约将招致不幸的后果——来抵销最近这一次对德国所作的让步。1940年12月12日,恰基在贝尔格莱德签订了这个条约;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包括匈牙利的最后一次未满足的要求),心照不宣地暂时被搁置起来。在下文我们将看到,这个匈南条约竟然也是德国要求它们缔结的,而且特别适合希特勒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