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农村广场舞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农村以前是没人跳舞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现在年轻人却不这么想,人家城里人下了班,吃过晚饭,都喜欢去广场或者公园扭扭屁股,农村人怎么不行。
尤其是夏天,晚上睡得晚,总不能猫在家看电视。锻炼锻炼对身体总归是好的。
道理都懂,但知己难求。
三年前,郭霞想组建村里的广场舞队,她在网上自学了几支简单的舞蹈,没几天功夫就练得像模像样。
在一个夏季微风习习的傍晚,她召集了几个姐妹,在家里练习。
“我扭得太难看了,让别人看见岂不笑掉大牙。”
“那是,谁小的时候学过舞蹈呀,这是赶鸭子上架。”
“上了一天班了,已经累得不行,还要跳舞,我可没这个功夫,家里衣服一大堆,等着我去洗呢。”
郭霞知道她们是心理上的问题,在大庭广众之下伸胳膊伸腿,抹不开面子。
郭霞一边练,一边给她们做思想工作。
“怕啥,咱又不偷不抢的,又干扰不到谁,只要你自己不觉得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郭霞给她们打气。
这几个人是她培训的第一批学员,可不能打退堂鼓。
后来,队伍练的差不多了,她就在某宝上买了个拉杆音响,开始在村广场上“卖弄风骚”了。
没几天,郭霞她们跳舞的新闻就在街边巷口传播开来。
后来,观看者三三两两过来,当然,都是女同志。
出人意料,那些上了年纪的五六十岁的大娘们热情高涨,逐渐加入她们的队伍,有退休的老教师,也有左邻右舍的大妈。
为了配合她们的节奏,郭霞挑选的都是简单的舞曲。
郭霞作为导师、领舞者,自然站在前排。她年青有活力,身材姣好,动作标准,舞姿优美,得到大家一致的夸赞,连许多上了年纪的男同志也驻足观看。
刚开始,家婆觉得她抛头露面,不甚斯文,有辱家风,劝她不要再跳了。
“大庭广众之下,扭屁股扭腰的,你都不嫌臊得慌?唾沫星淹死人。”
“妈,现在都21世纪了,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呢?人家镇上天天晚上跳,离咱们村就二里地,这空气就不一样了?”
“别人跳不跳我不管,但你不能挑这个头,你让我们老两口的脸往哪搁呀?”婆婆坚持到底。
“别人爱咋说咋说。”
婆媳俩很少闹矛盾,为这事,冷战了好几天。
郭霞很委屈。跳广场舞不仅愉悦身心,还增加了自信。
她喜欢站在人前摇摆的那种感觉。
同伴们也都支持她。
别人愿意看就看吧,又不少块肉。
心一横,我跳我的,任尔东西南北风。
后来,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队伍也就更加壮大,有二三十个人。
舆论慢慢的倒向正义这边。
郭霞的婆婆也就不再言语什么。
再后来,也有男同志加入到了队伍,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队伍是壮大了,但质量提不上去。
“大娘,你这左右都分不清,老是和别人碰脸。”
“慧姨,我觉得你最好穿个平底鞋,高跟鞋跳舞不安全。”
“张妈,你这胳膊太僵硬了,多伸展一下。”
“哎呀,霞,你不知道呀,我这老毛病,肩周炎,不能伸太直。”
看着这些奇形怪状的舞姿,郭霞哭笑不得。
但看到她们一脸专注的样子,又感动得想哭。
或许正是广场舞,激发了她们内心对文艺的渴望,对美的追求。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舞者,只是缺少舞台和机会。
由于音响声音响亮,周边的几户人家有意见。
都是一个村的,好商量。
为了不扰民,她们把时间固定在每晚7点半开始,不到9点就结束。冬天开始的稍早一些。
场地是宽敞的。
农村最不缺的地盘,实在不行的话,田间地头也是练舞之地。
不像城市,两个广场舞队还会因争地盘而出言不逊,或者因噪音大被市民投诉。
练了一段时间,差距明显。
小年轻们动作协调性比较好,喜欢节奏快、动作幅度大的伴舞歌曲,《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走天涯》......
老大娘们与之相反,喜欢简单轻柔缓慢的,歌曲也是又红又专或者特别简单那种,《小苹果》《嗨起来》《舞动中国》......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队伍分化势在必然。
商量到最后,分成两队,两个场地,离开的稍远一点,以免音响声音大,相互干扰。
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
广场舞成了女人聚堆的纽带。大家在一起还可以说说笑笑,唠唠家常,即使说不上几句话,经常见见面也互相亲切了三分。
相同的环境、相似的家庭,大家一见面总能唠起来,孩子学习,婆媳关系,庄稼收成,打工挣钱,穿衣吃饭等等,每晚的广场闲谈倒成了她们精神交流的沙龙。
没过多久,其他村也陆陆续续兴起了广场舞。
连郭霞的婆婆也加入到老年人的队伍,没事的时候,自己在家对着镜子跳的挺嗨,连小孙子都学会了。
“哎呀,我的大小祖宗,能不能消停会儿,让我睡个囫囵觉。”经常听到公公在屋里抗议。
农村以前是没人跳舞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现在年轻人却不这么想,人家城里人下了班,吃过晚饭,都喜欢去广场或者公园扭扭屁股,农村人怎么不行。
尤其是夏天,晚上睡得晚,总不能猫在家看电视。锻炼锻炼对身体总归是好的。
道理都懂,但知己难求。
三年前,郭霞想组建村里的广场舞队,她在网上自学了几支简单的舞蹈,没几天功夫就练得像模像样。
在一个夏季微风习习的傍晚,她召集了几个姐妹,在家里练习。
“我扭得太难看了,让别人看见岂不笑掉大牙。”
“那是,谁小的时候学过舞蹈呀,这是赶鸭子上架。”
“上了一天班了,已经累得不行,还要跳舞,我可没这个功夫,家里衣服一大堆,等着我去洗呢。”
郭霞知道她们是心理上的问题,在大庭广众之下伸胳膊伸腿,抹不开面子。
郭霞一边练,一边给她们做思想工作。
“怕啥,咱又不偷不抢的,又干扰不到谁,只要你自己不觉得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郭霞给她们打气。
这几个人是她培训的第一批学员,可不能打退堂鼓。
后来,队伍练的差不多了,她就在某宝上买了个拉杆音响,开始在村广场上“卖弄风骚”了。
没几天,郭霞她们跳舞的新闻就在街边巷口传播开来。
后来,观看者三三两两过来,当然,都是女同志。
出人意料,那些上了年纪的五六十岁的大娘们热情高涨,逐渐加入她们的队伍,有退休的老教师,也有左邻右舍的大妈。
为了配合她们的节奏,郭霞挑选的都是简单的舞曲。
郭霞作为导师、领舞者,自然站在前排。她年青有活力,身材姣好,动作标准,舞姿优美,得到大家一致的夸赞,连许多上了年纪的男同志也驻足观看。
刚开始,家婆觉得她抛头露面,不甚斯文,有辱家风,劝她不要再跳了。
“大庭广众之下,扭屁股扭腰的,你都不嫌臊得慌?唾沫星淹死人。”
“妈,现在都21世纪了,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呢?人家镇上天天晚上跳,离咱们村就二里地,这空气就不一样了?”
“别人跳不跳我不管,但你不能挑这个头,你让我们老两口的脸往哪搁呀?”婆婆坚持到底。
“别人爱咋说咋说。”
婆媳俩很少闹矛盾,为这事,冷战了好几天。
郭霞很委屈。跳广场舞不仅愉悦身心,还增加了自信。
她喜欢站在人前摇摆的那种感觉。
同伴们也都支持她。
别人愿意看就看吧,又不少块肉。
心一横,我跳我的,任尔东西南北风。
后来,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队伍也就更加壮大,有二三十个人。
舆论慢慢的倒向正义这边。
郭霞的婆婆也就不再言语什么。
再后来,也有男同志加入到了队伍,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队伍是壮大了,但质量提不上去。
“大娘,你这左右都分不清,老是和别人碰脸。”
“慧姨,我觉得你最好穿个平底鞋,高跟鞋跳舞不安全。”
“张妈,你这胳膊太僵硬了,多伸展一下。”
“哎呀,霞,你不知道呀,我这老毛病,肩周炎,不能伸太直。”
看着这些奇形怪状的舞姿,郭霞哭笑不得。
但看到她们一脸专注的样子,又感动得想哭。
或许正是广场舞,激发了她们内心对文艺的渴望,对美的追求。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舞者,只是缺少舞台和机会。
由于音响声音响亮,周边的几户人家有意见。
都是一个村的,好商量。
为了不扰民,她们把时间固定在每晚7点半开始,不到9点就结束。冬天开始的稍早一些。
场地是宽敞的。
农村最不缺的地盘,实在不行的话,田间地头也是练舞之地。
不像城市,两个广场舞队还会因争地盘而出言不逊,或者因噪音大被市民投诉。
练了一段时间,差距明显。
小年轻们动作协调性比较好,喜欢节奏快、动作幅度大的伴舞歌曲,《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走天涯》......
老大娘们与之相反,喜欢简单轻柔缓慢的,歌曲也是又红又专或者特别简单那种,《小苹果》《嗨起来》《舞动中国》......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队伍分化势在必然。
商量到最后,分成两队,两个场地,离开的稍远一点,以免音响声音大,相互干扰。
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
广场舞成了女人聚堆的纽带。大家在一起还可以说说笑笑,唠唠家常,即使说不上几句话,经常见见面也互相亲切了三分。
相同的环境、相似的家庭,大家一见面总能唠起来,孩子学习,婆媳关系,庄稼收成,打工挣钱,穿衣吃饭等等,每晚的广场闲谈倒成了她们精神交流的沙龙。
没过多久,其他村也陆陆续续兴起了广场舞。
连郭霞的婆婆也加入到老年人的队伍,没事的时候,自己在家对着镜子跳的挺嗨,连小孙子都学会了。
“哎呀,我的大小祖宗,能不能消停会儿,让我睡个囫囵觉。”经常听到公公在屋里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