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关西忠烈血泪倾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531年,三月,洛阳。
尔朱世隆立了新皇帝元恭,又哄好了堂侄尔朱兆,心中颇为得意。
现在洛阳以西的关陇地区在尔朱天光手上;洛阳以北的并汾地区在尔朱兆手上;洛阳以东的徐兖地区在尔朱仲远手上;河北一带虽然有些麻烦,但殷州相州定州也在自己人手里,最近听说高欢出兵滏口之后,又为朝廷平定了冀州,势头很好。
尔朱世隆自己坐镇洛阳掌控朝政。
俯瞰寰宇,整个北魏俨然已经是尔朱家的天下。
现在还在搞事情的,只有夏州的宿勤明达、青州的崔祖螭,以及北边的算命先生刘灵助。
夏州归尔朱天光管,青州归尔朱仲远管,这俩地方我就不操心了。我只管搞定刘灵助就好。
于是尔朱世隆派骠骑大将军叱列延庆领兵去定州跟侯渊会和,一起去讨伐刘灵助。
叱列延庆是尔朱世隆的姐夫,他资历比较老,曾经跟随李崇北伐,后来追随了尔朱荣。他现在的职位是都督恒云燕朔四州诸军事、尚书左仆射、山东行台,论级别比侯渊要高一点儿。
侯渊现在是定州刺史,可以指挥调动全州的官军,再加上叱列延庆带过来的兵马,人数上不再像当年平定韩楼的时候那么拮据了。
但是侯渊跟尔朱荣对他的评价一样,人少的时候善于想办法,七百人就能平定韩楼的叛乱,现在带的人多了反倒不会打仗了。他跟叱列延庆说,刘灵助占卜太厉害了,现在周边的百姓都很相信他。据我所知,他最新的占卜结果显示三月末他必入定州,尔朱氏也肯定被干掉。鉴于他之前几次占卜都很准,我觉得这次咱们也不要硬撑才好,如果打输了就麻烦了。我建议咱们暂时撤出定州,到西边据守太行山关口,以待其变。
叱列延庆道,侯都督你别被那个算命先生唬住了,刘灵助我很了解,他就是个只会鬼扯的庸碌之辈而已。天道深远,运势无常,岂是他那种人所能理解的?现在他号称已经算出来自己肯定赢,他手下的人迷信这个结果,肯定不会戮力死战,这正是咱们的机会所在。咱们可以将计就计假装要向西撤退,等刘灵助放松警惕的时候,出其不意发动袭击,必然可以一战成功。
侯渊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但叱列延庆官比他大,只好同意试试。
于是叱列延庆命令大军驻扎在城西,摆出一副要向西撤退的样子。
刘灵助得到报告,颇为得意,他以为自己会跟占卜的结果一样,不战即可拿下定州。
叱列延庆得知刘灵助未做防备,知道机会来了。他拣选了一千多名精锐骑兵,在凌晨时分突袭刘灵助的大营。刘灵助手下都是些迷信的村民,根本就没有能打的,此时一见风头不对,纷纷扔下刘灵助一哄而散,
刘灵助来不及逃跑,被当场活捉。叱列延庆下令把他押回定州城内斩首示众,首级送到洛阳。
其实刘灵助算得还是挺准的,他果然在三月底之前进了定州,只是进去的形式跟他想的不一样。
刘灵助一死,留在瀛洲的卢文伟就尴尬了。他是个书生,本来是帮刘灵助经营后方的,现在前方主帅突然没了,自己咋办?
卢文伟已经下决心跟尔朱氏彻底决裂,不可能投降。但是瀛洲离定州太近,自己在这里又没有根基,官军要是打过来根本没法抵挡。
算了,先回老家再做打算吧。
于是卢文伟偷偷离开瀛洲溜回范阳,暂时偃旗息鼓。
但是卢文伟心里也很清楚,范阳只是一座孤城,困守在这里是没有前途的。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没办法扛起对付尔朱氏的重任,必须再寻找新的领导者。
环顾四周,只有冀州的高欢是可以托付之人。
卢文伟派儿子卢怀道偷偷进入信都,向高欢表达了投诚之意。
高欢早就听说过范阳卢氏的大名,一看卢文伟主动向自己示好,也非常高兴,他跟卢文伟商定两地互相配合,共图大事。
灭掉刘灵助之后,尔朱世隆考虑要不要接着对付高欢。高欢不听指挥私自东出太行山,抢了相州刺史刘诞的军粮,现在又抗旨留在信都不肯回朝,怎么看都是个定时炸弹。
但高欢毕竟还没有公开对抗自己的意思,而且他手里有数万大军,如果逼急了真的造起反来也挺不好对付的。现在四方未附,新的冲突越少越好。
算了还是暂时先安抚一下吧,等把别的问题都处理完了再跟他算账也不晚。
于是尔朱世隆通过皇帝元恭,任命高欢为东道大行台兼冀州刺史。
只要你不闹事,咱们就先将就着往前过日子。
四月,陇西的尔朱天光出兵夏州,平定了宿勤明达的叛乱。宿勤明达被押送洛阳,斩首示众。
五月,山东的尔朱仲远出兵青州,平定了崔祖螭的叛乱。崔祖螭被斩于东阳,首级也被送至洛阳。
看着三个匪首的脑袋被挂在洛阳城内,尔朱世隆不禁踌躇满志,隐隐然有一种安居平天下的感觉。
北魏终于又是我尔朱家的了。
尔朱世隆开始飘起来了,他再也不像之前那样认真勤勉努力工作,而是日益专权跋扈,到后来连皇帝元恭都不放在眼里。他直接把尚书省的办公地点搬到自己府内,让两个尚书郎宋游道和邢昕在他府内东西对坐,接收处理各种日常事务。朝廷里事无大小,都要通过尔朱世隆的同意才能施行。
为了收买军心,尔朱世隆对手下将士滥加提拔,随便一个小头目都给个将军的名号,导致北魏国内各种官职泛滥,大家逐渐都不把职位头衔当回事儿了。
等到外面的叛乱处理得差不多了,尔朱世隆把目光转向朝内,开始清除身边的异己势力。
他首先想要处理的就是杨侃。
杨侃是策划刺杀尔朱荣的主要参与者,他后来还有一些很好的建议,可惜由于猪队友元徽的阻挠,这些建议都没有被元子攸采纳,
在尔朱兆杀入洛阳之后,杨侃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了,留在洛阳肯定被清算,于是他偷偷潜回老家华阴县躲了起来。
但作为谋害尔朱荣的主谋,哪能这么容易就跑掉?尔朱世隆派人四处打探,终于摸清了杨侃的行踪。
在旁人看来,把杨侃抓起来杀掉为尔朱荣报仇,这个事情也就结束了。
但尔朱世隆不想这么简单就结束。
他要趁这个机会铲除掉杨侃所在的、以杨椿杨津为首的整个杨氏家族。
杨家跟尔朱氏的关系一向不是很好。除了杨侃之外,杨昱曾经作为东道行台抵抗过尔朱仲远,杨津也曾经在相州一带招兵买马企图偷袭尔朱兆。虽说他们最后都放弃了,但那是时事所逼没办法。一旦再有机会,杨氏一族肯定还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对抗尔朱氏。
况且,杨家在北魏发展多年,树大根深。杨椿、杨津都官至三公,杨氏一门出过七郡太守、三十二州刺史,朝中还有很多亲朋故旧和子弟门生,政治实力不可小觑。
对尔朱世隆来说,这些都是潜在的威胁。这种隐患必须提前消除掉才能安心。
对付杨家是个大事,必须考虑得很缜密才行。杨家人数众多,也不都在一个地方。杨椿老爷子已经退休了,呆在老家华阴县养老,儿子杨昱跑回来之后,这段时间在家陪着老爹,杨侃现在也在华阴。杨椿的弟弟司空杨津、左光禄大夫杨顺,杨顺的两个儿子东雍州刺史杨辨、正平太守杨仲宣现在都在洛阳。杨津的儿子光州刺史杨逸在光州治所掖县。还有一些杨氏子弟在外地,不太好统计了。
要想彻底铲除杨家,尽量减少漏网之鱼,必须多地同时下手。
尔朱世隆提前跟尔朱天光和尔朱仲远打好了招呼,约定等他的通知大家一起行动。
屠刀已经准备好,现在只缺一个动手的理由。于是尔朱世隆去找元恭,说自己得到确切情报,杨家正在密谋造反,请皇上赶紧降旨查办,晚了就来不及了。
元恭很了解杨氏一族,他知道杨家子弟都是国家的栋梁之臣,谁造反他们也不会造反,这很明显是尔朱世隆在栽赃陷害。因此他连着拖了一个多月,就是不同意查办。
尔朱天光等着急了。他觉得尔朱世隆过于谨小慎微了,现在朝廷内外都是咱们尔朱家说了算,你管那个傀儡皇帝干啥?
算了,你慢慢跟元恭磨去吧,我先拿杨侃开刀。
于是尔朱天光派杨侃的亲家韦义远到华阴杨家去找杨侃,说你别在家躲着了,现在大将军尔朱天光想见你,他答应只要你肯到长安,就不再追究你的罪名。现在形势啥样子你想必也很清楚,我劝你还是去一趟吧,否则恐怕会祸及整个杨家。
杨侃很清楚这是个陷阱,到了长安肯定没自己的好果子吃。但现在他已经无路可走了,毕竟相对于整个家族来说,自己一人的性命算不了什么。
杨侃并非贪生怕死之人,为了拯救国家而牺牲也没什么可遗憾的。
只是堂兄杨昱的态度,让杨侃有一点寒心。
杨侃的老爹杨播已经去世多年,目前杨家资历最老的就是杨播的弟弟杨椿,杨昱作为杨椿的长子,又是杨侃的堂兄,现在就是家族里实际的话事人。
杨昱此时根本就没想着保全这个堂弟,他认为都是杨侃瞎胡搞,才给家里惹来这么多麻烦。现在既然尔朱天光说只要你一个人,那你就赶紧过去吧,别连累别人了。
杨侃顿时一股热血冲到头顶,心说我当初可是想着为皇帝分忧为国家尽力,才冒着生命危险策划除掉尔朱荣的。我敢于这么做,就是认为整个杨家都是我的后盾,在关键时刻会无条件支持我。没想到危险一来,我这么简单就被抛弃了。
罢罢罢,我杨侃一人做事一人当,不给杨家添麻烦了。
于是杨侃头也不回,直接跟着韦义远去了长安。
杨昱以为牺牲杨侃,就可以苟全整个杨氏。可惜他想得太简单了。
元恭一直不配合,尔朱世隆也急眼了,心说元家的人咋都这么有个性,当了皇帝就真把自己当回事了?不行,我得压一压这种势头,否则再搞出个元子攸出来就麻烦了。
于是尔朱世隆摆出一副你不同意我就没完的架势,言语间流露出威胁之意。
元恭没办法了,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现在尔朱氏权倾朝野,真逼急了废掉自己再立个新皇帝跟玩似的。
斗争需要讲究策略,看来只能先委屈一下杨家了。
不过元恭还留有一分希望,他只是同意让尔朱世隆先去调查一下,没给这件事下结论。反正杨家没有谋反,你调查也调查不出什么证据,最后还不是得把人放了。
但他想错了。同意调查对尔朱世隆来说已经足够。
尔朱世隆立刻通知尔朱天光和尔朱仲远,确定了动手的时间。
首先动手的是尔朱天光。
六月二十八日,尔朱天光下令把杨侃处死在长安。
六月二十九日晚,尔朱天光派兵连夜包围了华阴县的杨氏府邸,杨家满门无论长幼统统格杀勿论。杨椿、杨昱均未能幸免。可怜杨椿老爷子今年已经七十六岁,连争辩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惨死于白刃之下。
同一时间,尔朱世隆派兵包围了洛阳城内的杨府,把杨津、杨顺以及其他在家的杨氏子弟杀得一干二净。
尔朱仲远也派人前往光州,杀害了杨逸一家。
一个晚上的时间,杨氏一族惨遭灭门之祸。
第二天,尔朱世隆回报元恭,说杨家的确在谋反,我去调查的时候他们居然敢起兵反抗。我实在没办法,只好把他们全部当场杀掉了,为国家消除了隐患。
元恭没想到尔朱世隆下手这么狠,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他暗中扼腕叹息了良久。
听闻杨家遭此大祸,朝野一片哗然,大家莫不义愤填膺,痛恨尔朱氏的暴虐。
杨津的另一个儿子杨愔当时正好不在家中,听闻消息之后四处逃匿,这才保住了性命。他辗转来到信都投奔了高欢。
高欢听闻杨家的惨案,也很是感慨。高欢的老领导怀朔镇将杨均也出身于弘农杨氏,虽然曾经揍过高欢几十军棍,但那只是急切之下的行为,高欢也不是记私仇的人。杨均坚守怀朔以身殉国,令高欢非常敬佩,杨椿杨津忠心耿耿为国家尽忠报效的事迹,高欢也非常清楚。杨氏一族可以说是满门忠烈,如今被尔朱氏陷害成这个样子,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高欢把杨愔留了下来,任命他做自己帐下的行台郎中,答应一定会帮他报灭族之仇。
搞定了杨家之后,尔朱世隆又对尚书左仆射朱瑞下了手。
朱瑞本是尔朱荣安插在朝廷内的亲信之一,但他这个人性格比较好,在朝廷里混久了,跟元子攸很合得来。尔朱荣被杀之后,朱瑞没跟尔朱世隆一起走,而是选择站在元子攸这边,代表朝廷去说服尔朱世隆退兵,后来他又作为朝廷特使去关西慰劳拉拢尔朱天光。结果他刚到长安,就得知洛阳已被尔朱兆攻破,元子攸也被抓起来了。皇帝都被废了,他这个特使自然也没啥用了,于是朱瑞又赶回洛阳,假装啥事都没发生,继续每天按时上下班。尔朱世隆念及旧情,而且当时还在忙着应付新皇帝元晔,所以一直也没顾得上理他。
朱瑞在洛阳战战兢兢地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尔朱世隆没有追究自己的意思,心中暗自侥幸,以为就这样糊弄过去了。
但没多久,一个故人从南边投奔过来,结束了朱瑞的好运气。
这个人名叫斛斯椿。
斛斯椿也是尔朱荣手下的重要将领,他的父亲曾经是北魏的左牧令,六镇之乱的时候,河西一带的费也头部落也跟风造反,遍地是盗贼,马也没法放了,于是斛斯椿就率领家族投奔了尔朱荣,被封为铠曹参军。
斛斯椿为人佞巧,非常善于揣摩领导的意图,把尔朱荣哄得很开心,经常把他带在身边。
尔朱荣进入洛阳、大破葛荣、击败元颢等一系列重要的征伐,斛斯椿都是重要的参谋人员,官职也节节高升,最后被封为征东将军、东徐州刺史。
尔朱荣死的时候,斛斯椿正在东徐州的任上。斛斯椿因为是尔朱荣的死党,很怕被元子攸清算,天天发愁自己该怎么办。本来他跟徐州的尔朱仲远离得很近,要是一般人直接就投奔过去跟尔朱家一起造反了。但斛斯椿很了解尔朱家剩下的这几个人,没敢贸然行动。
坦率地说,斛斯椿对所有这些人都很没信心,不想把自己的前途压在他们身上。
当时北魏国内的情况很不明朗。在斛斯椿看来,元子攸虽然先发制人赢了第一局,但他毕竟手里没兵,一旦尔朱家群起而攻之,元子攸大概率会被干掉。问题在于不知道会不会有其他人趁机起事,如果多方势力一起角逐,尔朱家这几个人水平都不太够,能不能撑到最后就不好说了。
现在局势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万一站错队就会很麻烦。
正好这时候,南梁皇帝萧衍资助了流亡过去的北魏汝南王元悦不少兵马,打算让他再搞一次类似元颢回国争夺帝位的尝试。元悦听闻北魏国内大乱,以为机会来了,便领兵驻扎在两国边界,准备伺机北上。
元悦是北魏孝文帝的亲儿子,宣武帝元恪的亲弟弟,如果只看顺位的话,他是目前北魏皇族里最有资格当皇帝的。
斛斯椿得知元悦起兵的消息,心中大喜,他觉得如果元子攸被废,将来不管北魏国内哪一派胜出,都很有可能把元悦接回去当皇帝。既然这样,我不如抢先一步去元悦那里报道,安安心心等着摘桃子。
于是斛斯椿率领部下离开北魏投奔了元悦。
元悦正在招揽人心的时候,一看斛斯椿主动投靠,非常高兴,立刻加封他为侍中、大将军、司空,封灵丘郡公,直接给了正一品的待遇。
北魏局势的发展基本符合斛斯椿的预期,元子攸后期乏力,很快就被尔朱兆攻破洛阳抓了起来。但斯槲椿没料到的是,尔朱氏这帮家伙也太不讲究了,随便抓了个元氏的远房亲戚元晔就给按到皇帝位置上,根本没理元悦这个茬。
尔朱氏的运气太好了,一切顺风顺水,基本没出现什么有实力的反对力量。
元悦听闻尔朱兆已经攻克洛阳立了新皇帝,北魏国内暂时安定下来,不禁大失所望。他没有元颢的魄力,也没有陈庆之那样的名将相助,不敢冒着风险北上。
于是元悦开始打退堂鼓,决定回南梁继续当太平王爷。
斛斯椿郁闷了,心说这个元悦也太没出息了,这还啥都没干呢就认怂了,跟着这种人能有啥前途。反观北魏那边,尔朱氏已经基本控制了整个局势,其他人再想闹事也不太容易。算了,我还是回去吧。
于是斛斯椿领着部下丢开元悦,回到洛阳投奔尔朱世隆。
尔朱世隆是个念旧的人,他跟斛斯椿相识多年,以兄弟相称,关系非常好,而且斛斯椿是为了躲避元子攸才投奔了元悦,也不算什么错误,所以欣然把他收留下来。
后来斛斯椿参与了废元晔立元恭的过程,尔朱世隆就势把他任命为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城阳郡开国公。
但斛斯椿可不像尔朱世隆那样念旧,他跟朱瑞虽然也是多年的同事,但两人曾经有过一些小矛盾。而且朱瑞的资历比斛斯椿要老,当年也更得尔朱荣的信任,斛斯椿一直心中嫉恨。他到了洛阳之后,得知朱瑞曾经投奔过元子攸,心中大喜,心说正好可以借机报一下私仇,于是他隔三差五就在尔朱世隆面前说朱瑞的坏话。
尔朱世隆本来顾及往日情分,不打算追究朱瑞了,无奈斛斯椿契而不舍天天念叨,尔朱世隆耐不住挑拨,想起朱瑞关键时刻反水,也不禁心中忿恨,终于下决心将朱瑞抓起来,处死于洛阳。
531年,三月,洛阳。
尔朱世隆立了新皇帝元恭,又哄好了堂侄尔朱兆,心中颇为得意。
现在洛阳以西的关陇地区在尔朱天光手上;洛阳以北的并汾地区在尔朱兆手上;洛阳以东的徐兖地区在尔朱仲远手上;河北一带虽然有些麻烦,但殷州相州定州也在自己人手里,最近听说高欢出兵滏口之后,又为朝廷平定了冀州,势头很好。
尔朱世隆自己坐镇洛阳掌控朝政。
俯瞰寰宇,整个北魏俨然已经是尔朱家的天下。
现在还在搞事情的,只有夏州的宿勤明达、青州的崔祖螭,以及北边的算命先生刘灵助。
夏州归尔朱天光管,青州归尔朱仲远管,这俩地方我就不操心了。我只管搞定刘灵助就好。
于是尔朱世隆派骠骑大将军叱列延庆领兵去定州跟侯渊会和,一起去讨伐刘灵助。
叱列延庆是尔朱世隆的姐夫,他资历比较老,曾经跟随李崇北伐,后来追随了尔朱荣。他现在的职位是都督恒云燕朔四州诸军事、尚书左仆射、山东行台,论级别比侯渊要高一点儿。
侯渊现在是定州刺史,可以指挥调动全州的官军,再加上叱列延庆带过来的兵马,人数上不再像当年平定韩楼的时候那么拮据了。
但是侯渊跟尔朱荣对他的评价一样,人少的时候善于想办法,七百人就能平定韩楼的叛乱,现在带的人多了反倒不会打仗了。他跟叱列延庆说,刘灵助占卜太厉害了,现在周边的百姓都很相信他。据我所知,他最新的占卜结果显示三月末他必入定州,尔朱氏也肯定被干掉。鉴于他之前几次占卜都很准,我觉得这次咱们也不要硬撑才好,如果打输了就麻烦了。我建议咱们暂时撤出定州,到西边据守太行山关口,以待其变。
叱列延庆道,侯都督你别被那个算命先生唬住了,刘灵助我很了解,他就是个只会鬼扯的庸碌之辈而已。天道深远,运势无常,岂是他那种人所能理解的?现在他号称已经算出来自己肯定赢,他手下的人迷信这个结果,肯定不会戮力死战,这正是咱们的机会所在。咱们可以将计就计假装要向西撤退,等刘灵助放松警惕的时候,出其不意发动袭击,必然可以一战成功。
侯渊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但叱列延庆官比他大,只好同意试试。
于是叱列延庆命令大军驻扎在城西,摆出一副要向西撤退的样子。
刘灵助得到报告,颇为得意,他以为自己会跟占卜的结果一样,不战即可拿下定州。
叱列延庆得知刘灵助未做防备,知道机会来了。他拣选了一千多名精锐骑兵,在凌晨时分突袭刘灵助的大营。刘灵助手下都是些迷信的村民,根本就没有能打的,此时一见风头不对,纷纷扔下刘灵助一哄而散,
刘灵助来不及逃跑,被当场活捉。叱列延庆下令把他押回定州城内斩首示众,首级送到洛阳。
其实刘灵助算得还是挺准的,他果然在三月底之前进了定州,只是进去的形式跟他想的不一样。
刘灵助一死,留在瀛洲的卢文伟就尴尬了。他是个书生,本来是帮刘灵助经营后方的,现在前方主帅突然没了,自己咋办?
卢文伟已经下决心跟尔朱氏彻底决裂,不可能投降。但是瀛洲离定州太近,自己在这里又没有根基,官军要是打过来根本没法抵挡。
算了,先回老家再做打算吧。
于是卢文伟偷偷离开瀛洲溜回范阳,暂时偃旗息鼓。
但是卢文伟心里也很清楚,范阳只是一座孤城,困守在这里是没有前途的。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没办法扛起对付尔朱氏的重任,必须再寻找新的领导者。
环顾四周,只有冀州的高欢是可以托付之人。
卢文伟派儿子卢怀道偷偷进入信都,向高欢表达了投诚之意。
高欢早就听说过范阳卢氏的大名,一看卢文伟主动向自己示好,也非常高兴,他跟卢文伟商定两地互相配合,共图大事。
灭掉刘灵助之后,尔朱世隆考虑要不要接着对付高欢。高欢不听指挥私自东出太行山,抢了相州刺史刘诞的军粮,现在又抗旨留在信都不肯回朝,怎么看都是个定时炸弹。
但高欢毕竟还没有公开对抗自己的意思,而且他手里有数万大军,如果逼急了真的造起反来也挺不好对付的。现在四方未附,新的冲突越少越好。
算了还是暂时先安抚一下吧,等把别的问题都处理完了再跟他算账也不晚。
于是尔朱世隆通过皇帝元恭,任命高欢为东道大行台兼冀州刺史。
只要你不闹事,咱们就先将就着往前过日子。
四月,陇西的尔朱天光出兵夏州,平定了宿勤明达的叛乱。宿勤明达被押送洛阳,斩首示众。
五月,山东的尔朱仲远出兵青州,平定了崔祖螭的叛乱。崔祖螭被斩于东阳,首级也被送至洛阳。
看着三个匪首的脑袋被挂在洛阳城内,尔朱世隆不禁踌躇满志,隐隐然有一种安居平天下的感觉。
北魏终于又是我尔朱家的了。
尔朱世隆开始飘起来了,他再也不像之前那样认真勤勉努力工作,而是日益专权跋扈,到后来连皇帝元恭都不放在眼里。他直接把尚书省的办公地点搬到自己府内,让两个尚书郎宋游道和邢昕在他府内东西对坐,接收处理各种日常事务。朝廷里事无大小,都要通过尔朱世隆的同意才能施行。
为了收买军心,尔朱世隆对手下将士滥加提拔,随便一个小头目都给个将军的名号,导致北魏国内各种官职泛滥,大家逐渐都不把职位头衔当回事儿了。
等到外面的叛乱处理得差不多了,尔朱世隆把目光转向朝内,开始清除身边的异己势力。
他首先想要处理的就是杨侃。
杨侃是策划刺杀尔朱荣的主要参与者,他后来还有一些很好的建议,可惜由于猪队友元徽的阻挠,这些建议都没有被元子攸采纳,
在尔朱兆杀入洛阳之后,杨侃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了,留在洛阳肯定被清算,于是他偷偷潜回老家华阴县躲了起来。
但作为谋害尔朱荣的主谋,哪能这么容易就跑掉?尔朱世隆派人四处打探,终于摸清了杨侃的行踪。
在旁人看来,把杨侃抓起来杀掉为尔朱荣报仇,这个事情也就结束了。
但尔朱世隆不想这么简单就结束。
他要趁这个机会铲除掉杨侃所在的、以杨椿杨津为首的整个杨氏家族。
杨家跟尔朱氏的关系一向不是很好。除了杨侃之外,杨昱曾经作为东道行台抵抗过尔朱仲远,杨津也曾经在相州一带招兵买马企图偷袭尔朱兆。虽说他们最后都放弃了,但那是时事所逼没办法。一旦再有机会,杨氏一族肯定还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对抗尔朱氏。
况且,杨家在北魏发展多年,树大根深。杨椿、杨津都官至三公,杨氏一门出过七郡太守、三十二州刺史,朝中还有很多亲朋故旧和子弟门生,政治实力不可小觑。
对尔朱世隆来说,这些都是潜在的威胁。这种隐患必须提前消除掉才能安心。
对付杨家是个大事,必须考虑得很缜密才行。杨家人数众多,也不都在一个地方。杨椿老爷子已经退休了,呆在老家华阴县养老,儿子杨昱跑回来之后,这段时间在家陪着老爹,杨侃现在也在华阴。杨椿的弟弟司空杨津、左光禄大夫杨顺,杨顺的两个儿子东雍州刺史杨辨、正平太守杨仲宣现在都在洛阳。杨津的儿子光州刺史杨逸在光州治所掖县。还有一些杨氏子弟在外地,不太好统计了。
要想彻底铲除杨家,尽量减少漏网之鱼,必须多地同时下手。
尔朱世隆提前跟尔朱天光和尔朱仲远打好了招呼,约定等他的通知大家一起行动。
屠刀已经准备好,现在只缺一个动手的理由。于是尔朱世隆去找元恭,说自己得到确切情报,杨家正在密谋造反,请皇上赶紧降旨查办,晚了就来不及了。
元恭很了解杨氏一族,他知道杨家子弟都是国家的栋梁之臣,谁造反他们也不会造反,这很明显是尔朱世隆在栽赃陷害。因此他连着拖了一个多月,就是不同意查办。
尔朱天光等着急了。他觉得尔朱世隆过于谨小慎微了,现在朝廷内外都是咱们尔朱家说了算,你管那个傀儡皇帝干啥?
算了,你慢慢跟元恭磨去吧,我先拿杨侃开刀。
于是尔朱天光派杨侃的亲家韦义远到华阴杨家去找杨侃,说你别在家躲着了,现在大将军尔朱天光想见你,他答应只要你肯到长安,就不再追究你的罪名。现在形势啥样子你想必也很清楚,我劝你还是去一趟吧,否则恐怕会祸及整个杨家。
杨侃很清楚这是个陷阱,到了长安肯定没自己的好果子吃。但现在他已经无路可走了,毕竟相对于整个家族来说,自己一人的性命算不了什么。
杨侃并非贪生怕死之人,为了拯救国家而牺牲也没什么可遗憾的。
只是堂兄杨昱的态度,让杨侃有一点寒心。
杨侃的老爹杨播已经去世多年,目前杨家资历最老的就是杨播的弟弟杨椿,杨昱作为杨椿的长子,又是杨侃的堂兄,现在就是家族里实际的话事人。
杨昱此时根本就没想着保全这个堂弟,他认为都是杨侃瞎胡搞,才给家里惹来这么多麻烦。现在既然尔朱天光说只要你一个人,那你就赶紧过去吧,别连累别人了。
杨侃顿时一股热血冲到头顶,心说我当初可是想着为皇帝分忧为国家尽力,才冒着生命危险策划除掉尔朱荣的。我敢于这么做,就是认为整个杨家都是我的后盾,在关键时刻会无条件支持我。没想到危险一来,我这么简单就被抛弃了。
罢罢罢,我杨侃一人做事一人当,不给杨家添麻烦了。
于是杨侃头也不回,直接跟着韦义远去了长安。
杨昱以为牺牲杨侃,就可以苟全整个杨氏。可惜他想得太简单了。
元恭一直不配合,尔朱世隆也急眼了,心说元家的人咋都这么有个性,当了皇帝就真把自己当回事了?不行,我得压一压这种势头,否则再搞出个元子攸出来就麻烦了。
于是尔朱世隆摆出一副你不同意我就没完的架势,言语间流露出威胁之意。
元恭没办法了,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现在尔朱氏权倾朝野,真逼急了废掉自己再立个新皇帝跟玩似的。
斗争需要讲究策略,看来只能先委屈一下杨家了。
不过元恭还留有一分希望,他只是同意让尔朱世隆先去调查一下,没给这件事下结论。反正杨家没有谋反,你调查也调查不出什么证据,最后还不是得把人放了。
但他想错了。同意调查对尔朱世隆来说已经足够。
尔朱世隆立刻通知尔朱天光和尔朱仲远,确定了动手的时间。
首先动手的是尔朱天光。
六月二十八日,尔朱天光下令把杨侃处死在长安。
六月二十九日晚,尔朱天光派兵连夜包围了华阴县的杨氏府邸,杨家满门无论长幼统统格杀勿论。杨椿、杨昱均未能幸免。可怜杨椿老爷子今年已经七十六岁,连争辩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惨死于白刃之下。
同一时间,尔朱世隆派兵包围了洛阳城内的杨府,把杨津、杨顺以及其他在家的杨氏子弟杀得一干二净。
尔朱仲远也派人前往光州,杀害了杨逸一家。
一个晚上的时间,杨氏一族惨遭灭门之祸。
第二天,尔朱世隆回报元恭,说杨家的确在谋反,我去调查的时候他们居然敢起兵反抗。我实在没办法,只好把他们全部当场杀掉了,为国家消除了隐患。
元恭没想到尔朱世隆下手这么狠,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他暗中扼腕叹息了良久。
听闻杨家遭此大祸,朝野一片哗然,大家莫不义愤填膺,痛恨尔朱氏的暴虐。
杨津的另一个儿子杨愔当时正好不在家中,听闻消息之后四处逃匿,这才保住了性命。他辗转来到信都投奔了高欢。
高欢听闻杨家的惨案,也很是感慨。高欢的老领导怀朔镇将杨均也出身于弘农杨氏,虽然曾经揍过高欢几十军棍,但那只是急切之下的行为,高欢也不是记私仇的人。杨均坚守怀朔以身殉国,令高欢非常敬佩,杨椿杨津忠心耿耿为国家尽忠报效的事迹,高欢也非常清楚。杨氏一族可以说是满门忠烈,如今被尔朱氏陷害成这个样子,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高欢把杨愔留了下来,任命他做自己帐下的行台郎中,答应一定会帮他报灭族之仇。
搞定了杨家之后,尔朱世隆又对尚书左仆射朱瑞下了手。
朱瑞本是尔朱荣安插在朝廷内的亲信之一,但他这个人性格比较好,在朝廷里混久了,跟元子攸很合得来。尔朱荣被杀之后,朱瑞没跟尔朱世隆一起走,而是选择站在元子攸这边,代表朝廷去说服尔朱世隆退兵,后来他又作为朝廷特使去关西慰劳拉拢尔朱天光。结果他刚到长安,就得知洛阳已被尔朱兆攻破,元子攸也被抓起来了。皇帝都被废了,他这个特使自然也没啥用了,于是朱瑞又赶回洛阳,假装啥事都没发生,继续每天按时上下班。尔朱世隆念及旧情,而且当时还在忙着应付新皇帝元晔,所以一直也没顾得上理他。
朱瑞在洛阳战战兢兢地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尔朱世隆没有追究自己的意思,心中暗自侥幸,以为就这样糊弄过去了。
但没多久,一个故人从南边投奔过来,结束了朱瑞的好运气。
这个人名叫斛斯椿。
斛斯椿也是尔朱荣手下的重要将领,他的父亲曾经是北魏的左牧令,六镇之乱的时候,河西一带的费也头部落也跟风造反,遍地是盗贼,马也没法放了,于是斛斯椿就率领家族投奔了尔朱荣,被封为铠曹参军。
斛斯椿为人佞巧,非常善于揣摩领导的意图,把尔朱荣哄得很开心,经常把他带在身边。
尔朱荣进入洛阳、大破葛荣、击败元颢等一系列重要的征伐,斛斯椿都是重要的参谋人员,官职也节节高升,最后被封为征东将军、东徐州刺史。
尔朱荣死的时候,斛斯椿正在东徐州的任上。斛斯椿因为是尔朱荣的死党,很怕被元子攸清算,天天发愁自己该怎么办。本来他跟徐州的尔朱仲远离得很近,要是一般人直接就投奔过去跟尔朱家一起造反了。但斛斯椿很了解尔朱家剩下的这几个人,没敢贸然行动。
坦率地说,斛斯椿对所有这些人都很没信心,不想把自己的前途压在他们身上。
当时北魏国内的情况很不明朗。在斛斯椿看来,元子攸虽然先发制人赢了第一局,但他毕竟手里没兵,一旦尔朱家群起而攻之,元子攸大概率会被干掉。问题在于不知道会不会有其他人趁机起事,如果多方势力一起角逐,尔朱家这几个人水平都不太够,能不能撑到最后就不好说了。
现在局势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万一站错队就会很麻烦。
正好这时候,南梁皇帝萧衍资助了流亡过去的北魏汝南王元悦不少兵马,打算让他再搞一次类似元颢回国争夺帝位的尝试。元悦听闻北魏国内大乱,以为机会来了,便领兵驻扎在两国边界,准备伺机北上。
元悦是北魏孝文帝的亲儿子,宣武帝元恪的亲弟弟,如果只看顺位的话,他是目前北魏皇族里最有资格当皇帝的。
斛斯椿得知元悦起兵的消息,心中大喜,他觉得如果元子攸被废,将来不管北魏国内哪一派胜出,都很有可能把元悦接回去当皇帝。既然这样,我不如抢先一步去元悦那里报道,安安心心等着摘桃子。
于是斛斯椿率领部下离开北魏投奔了元悦。
元悦正在招揽人心的时候,一看斛斯椿主动投靠,非常高兴,立刻加封他为侍中、大将军、司空,封灵丘郡公,直接给了正一品的待遇。
北魏局势的发展基本符合斛斯椿的预期,元子攸后期乏力,很快就被尔朱兆攻破洛阳抓了起来。但斯槲椿没料到的是,尔朱氏这帮家伙也太不讲究了,随便抓了个元氏的远房亲戚元晔就给按到皇帝位置上,根本没理元悦这个茬。
尔朱氏的运气太好了,一切顺风顺水,基本没出现什么有实力的反对力量。
元悦听闻尔朱兆已经攻克洛阳立了新皇帝,北魏国内暂时安定下来,不禁大失所望。他没有元颢的魄力,也没有陈庆之那样的名将相助,不敢冒着风险北上。
于是元悦开始打退堂鼓,决定回南梁继续当太平王爷。
斛斯椿郁闷了,心说这个元悦也太没出息了,这还啥都没干呢就认怂了,跟着这种人能有啥前途。反观北魏那边,尔朱氏已经基本控制了整个局势,其他人再想闹事也不太容易。算了,我还是回去吧。
于是斛斯椿领着部下丢开元悦,回到洛阳投奔尔朱世隆。
尔朱世隆是个念旧的人,他跟斛斯椿相识多年,以兄弟相称,关系非常好,而且斛斯椿是为了躲避元子攸才投奔了元悦,也不算什么错误,所以欣然把他收留下来。
后来斛斯椿参与了废元晔立元恭的过程,尔朱世隆就势把他任命为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城阳郡开国公。
但斛斯椿可不像尔朱世隆那样念旧,他跟朱瑞虽然也是多年的同事,但两人曾经有过一些小矛盾。而且朱瑞的资历比斛斯椿要老,当年也更得尔朱荣的信任,斛斯椿一直心中嫉恨。他到了洛阳之后,得知朱瑞曾经投奔过元子攸,心中大喜,心说正好可以借机报一下私仇,于是他隔三差五就在尔朱世隆面前说朱瑞的坏话。
尔朱世隆本来顾及往日情分,不打算追究朱瑞了,无奈斛斯椿契而不舍天天念叨,尔朱世隆耐不住挑拨,想起朱瑞关键时刻反水,也不禁心中忿恨,终于下决心将朱瑞抓起来,处死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