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 第60章 天子西奔两魏成

第60章 天子西奔两魏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534年,六月,洛阳。

    诏书既发,相当于已经跟高欢彻底决裂,元修必须考虑自己下一步怎么办。

    现在洛阳虽然勉强拼凑了不少兵马,但无论人数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足以对抗高欢的北镇精锐。如果宇文泰和贺拔胜不出手帮忙,赢的希望很渺茫。

    可是这两个家伙一直找各种借口磨磨唧唧不肯过来,不知道心里在打什么鬼主意。

    元修心里虽然恨得要命,但现在的头号敌人是高欢,同时得罪其他人很不明智,他只好放下身份,再三派人去关中和荆州请求增援。

    同时,元修也在评估最坏的结果。如果高欢真的杀进洛阳,自己该怎么办。

    未料胜,先料败,到那时候是退到关中还是退到荆州?

    王思政建议选关中。他对元修说,高欢造反是迟早的事情,而洛阳离晋阳又太近,不是用武之地。现在宇文泰既然表态支持朝廷,那皇上完全可以迁都到长安,以关中为根据地对抗高欢。

    长安是秦汉旧都,土地富饶,山河险峻,的确比荆州更合适当首都。

    但问题是元修对宇文泰心里没底。

    严格来讲,宇文泰并不是元修任命的,而是关中那帮军头们自己选出来的,之后又靠实力平定了异己,最终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元修给他封的官都只是应景送人情而已,有和没有都不影响宇文泰做事。

    这种情况下,宇文泰会欢迎自己过去么?自己过去会受到重视么?会不会还被当成吉祥物供起来?

    元修有些忐忑,于是他派亲信散骑侍郎柳庆去高平面见宇文泰,咨询他对当前国内局势的看法,顺便试探一下他的态度。

    宇文泰立刻猜到了柳庆的来意。他当然愿意元修过来了,手里有个皇帝干啥都方便。他当即跟柳庆表示,现在洛阳不安全,自己已经做好了接驾准备,请皇上尽早移驾长安。

    柳庆回朝复命,把宇文泰的意思转达给元修。

    元修还是不放心,他私下问柳庆道:我觉得荆州也挺好啊,去那里真的不如去长安么?

    柳庆回答道:关中是形胜之地,宇文泰又有经天纬地之才,完全可以依靠。比较而言,荆州四面受敌,无险可依,离南边的梁寇又非常近,对方一个冲锋就能打到城下,我觉得不合适。

    元修见几个心腹的看法都差不多,心里也开始倾向于关中。

    但迁都可是伤筋动骨的大事。自己在洛阳经营多年,不管去哪里都意味着一切又要从零开始。而且现在河南山东一带还有不少州郡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果跑到关西去,就相当于把那些地方拱手让给高欢,太不甘心。

    能不迁就不迁,再坚持一段时间看看。

    事实上,在元修和高欢完全闹翻之前,高欢也曾经提过迁都的建议,不过高欢选中的地点是邺城。当时元修也是严辞拒绝了这个建议。邺城地处河北相州,是高欢的势力范围,元修当然不愿意去。那个时候高欢还顾及元修的权威,也没有勉强。

    但现在自己已经跟高欢彻底翻脸,权威什么的也没意义了,估计高欢很快会来硬的直接把自己架到邺城去,那时候怎么办。

    元修曾经幻想靠自己的皇帝身份来瓦解分化高欢的势力。他专门把广宁郡(今山西省沁水县附近)太守任祥调到洛阳,封他为尚书左仆射,加开府仪同三司,条件是他不再帮高欢做事。

    没想到任祥一听这个条件,啥官都不要了,转身就跑回广宁。

    元修发现高欢这些追随者的忠诚度都很高,完全无从入手。最后他也放弃了,直接下了一道圣旨,凡是愿意跟着高欢的赶紧自己走,我也不为难你们了。

    元修还不死心,再次派人去荆州让贺拔胜领兵回来。贺拔胜毕竟是当世名将,如果他能帮忙守住洛阳,应该就不用迁都了。

    结果贺拔胜依旧是碰到政治选择题就头大,他也不知道支持哪边好,干脆按兵不动看热闹。

    元修这回真没的选了,看来自己能依靠的真的只剩下宇文泰。

    既然决定投靠宇文泰,那更得卖力拉拢。于是元修再次给宇文泰加官,任命他为尚书仆射兼关西大行台。

    光封官还不够,元修得知宇文泰目前还没有正妻,正好自己有个亲妹妹冯翊公主此时也寡居在家,于是便许诺把这个妹妹嫁给宇文泰。

    这个冯翊公主之前的丈夫是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张欢。张欢曾经协助斛斯椿抓捕尔朱世隆等人,也很有功劳。但他的问题是性格暴躁,对公主非常无礼,有次吵架还把公主身边的一个侍女给打死了。公主忍无可忍,就跑到哥哥元修那里告状。

    元修大怒。敢这样欺负我妹妹,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上?他一怒之下,把妹夫张欢直接给砍了,公主从此变成了寡妇。

    当然,元修下手这么狠也有其它因素在里面。张欢的父亲张琼目前担任汾州刺史,站在高欢那边。元修那段时间正在清剿高欢的势力,当然不能容忍自己的身边再出现高欢的人。

    那个时代寡妇再嫁是很平常的事情,何况又是皇帝的亲妹妹,所以宇文泰也觉得非常荣幸。他毕竟出身北镇,就算手里有再多兵马,在重视门阀背景的北魏政治环境中也显得不够硬气,如果能借此机会跟皇室联姻,就可以弥补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短板。

    于是宇文泰派都督杨荐到洛阳谢恩,同时积极表达自己的忠心,请元修尽快迁都。

    虽然已经倾向于撤到长安,但元修觉得自己毕竟是当朝皇帝,就这么主动跑过去未免太没面子。他跟杨荐说,回去告诉你们大行台,让他赶紧派兵到洛阳协助防守,然后带人过来迎接我。

    杨荐回高平复命。宇文泰见元修都这个时候了还端着架子,也颇为无奈,心说一来一回好几天,你再磨蹭几次高欢就杀过来了。

    宇文泰有自己的小算盘,现在派大部队去跟高欢硬刚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输了的话平白损失实力,赢了的话元修没准就不迁都了。

    于是宇文泰只派大都督骆超领着一千轻骑去洛阳支援。之后又派杨荐和长史宇文测出关,等着迎接元修过来。

    反正我就出这些人,坚决不给你当枪使,你觉得人少就赶紧自己跑过来。

    元修气死了,心里把宇文泰翻来覆去骂了几万遍,但也无可奈何。

    其实关于宇文泰是否比高欢更可靠的问题,外人也看得很清楚。当时元修在周边征兵的时候,东郡太守裴侠率领部下到洛阳应招。裴侠出身河东裴氏,为官清廉,对朝廷非常忠心。当时王思政就向他咨询道:“如今高欢当权,朝廷非常被动,皇上打算去投奔宇文泰,不知你有什么看法没有?”

    裴侠回答道:“我觉得可能会有新的问题。宇文泰既得三军之心,又占据了关中这样的形胜之地,俨然已是一方霸主,岂能再轻易把主动权让出来?如果去投奔他,相当于出虎穴进狼窝,基本没太大区别。

    王思政道:“这我也知道啊,但事到如今,还有更好的办法么?”

    裴侠道:“高欢是近忧,宇文泰是远虑,两害相权取其轻,目前也只能暂且先去关西了,等稳定下来之后再慢慢想办法。”

    王思政觉得裴侠真的是从朝廷角度考虑问题,现在正需要这种忠臣,于是把他推荐给元修。元修也知道未来如果真的要对付宇文泰的话,有自己的班底很重要,他把裴侠封为中郎将,留在洛阳。

    裴侠分析得很客观,现在高欢已经决定动手了。

    见到元修的诏书,高欢就已经知道再也没有妥协的空间了,一切只能靠武力说话。当然,高欢并非想把元修干掉自己当皇帝,他只是觉得现在局势已经失控,不得不再次大动干戈重新整理一下政治秩序。

    斛斯椿这种人肯定不能留,至于元修,圈养起来或者换一个都行。

    现在的局势跟一两年前相比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洛阳西边是宇文泰,南边是贺拔胜,这俩都是劲敌,非当年的尔朱兆等人可比,如果真逼急了元修跑到任何一边,自己都会很被动。

    高欢的想法是速战速决,在元修还没准备好的时候,迅速拿下洛阳,然后把首都迁到邺城去,离宇文泰和贺拔胜远一点儿。

    他让弟弟高琛在晋阳看家,自己开始调集兵马,准备进军洛阳。

    虽是迫不得已,但毕竟是以臣伐君,需要有个名头。

    于是高欢发布檄文昭告天下:我当初是因为尔朱氏专权擅命,不得已才挺身而出平定四海,之后又拥立了当今皇上。我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国家社稷考虑,赤诚之心,天日可表,但现在却被斛斯椿这个奸臣横加构陷,诬陷为谋逆。我被逼无奈,只能出兵去诛杀斛斯椿,以清君侧。

    说是斛斯椿的责任,但本质上还是元修的问题。此时高欢又想起了高乾对自己说过的话,不禁感到深深的懊悔,如果当时听他的建议改立一个好相处的皇帝,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但后悔已经晚了,自己当初埋下的祸根,只能自己再出手解决掉。

    大军两路并进。山西的部队由高欢亲自带领,以高敖曹为先锋,由上党出太行陉从北面进攻洛阳;河北的部队由窦泰、韩贤等人带领,负责清剿元修在河南的力量,之后从东面进攻洛阳。

    元修得知高欢这次玩真的了,也紧张得要命,但毕竟之前说了那么多狠话,如果不比划比划转身就跑有点儿太丢人,无论如何也得支撑一下再说。

    于是元修决定亲自领兵屯扎在河桥南侧,负责对付高欢北面的大军,派斛斯椿和长孙稚、元斌之镇守虎牢,派贾显智和斛斯椿的弟弟斛斯元寿镇守滑台地区,负责对付高欢东面的大军。

    但元修这些拼凑起来的人马如何是高欢精锐部队的对手,斛斯元寿抵挡不住窦泰的攻势,直接缴械投降。窦泰进军长寿津(古黄河渡口,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跟贾显智的部队隔岸对峙。

    结果贾显智跟他哥贾显度一个秉性,他见高欢的兵力占优,又决定改投高欢这边了,他跟窦泰暗地里联系,直接让出长寿津,退到滑台城里。

    贾显智手下的军司元玄觉察出有些不对头,他飞马跑回洛阳,请元修再多派些人过来增援,于是元修又派大都督侯几绍领军到滑台协助防守。

    窦泰大军渡过黄河之后,在滑台城东跟元修的部队正面交锋。侯几绍本来在全力督战,没想到后面贾显智的部队直接倒戈了。两面夹击之下,侯几绍当场阵亡,滑台失守。

    窦泰占领滑台之后,大军继续东进,兵锋直指虎牢关。

    与此同时,北路大军的进展也非常顺利。

    这主要得益于高欢前期成功的策反工作。

    北魏设有东西南北四个中郎将,驻守在京城四周,负责首都洛阳四个方向的安全警戒。这个部署最初来源于东汉,当时四方中郎将的权力很大,但到了北魏一朝,四方中郎将的品级降了很多,能管辖的兵马数量也非常有限,不足以抵御强敌,主要职能也变成了军事情报的侦察和预警。

    目前负责北方警戒的是北中郎将田怙(hu)。

    田怙本是尔朱氏的旧部,跟高欢不是一个阵营的,所以元修对他还比较放心,完全根据他的情报来做安排部署。

    但元修没想到的是,田怙早就被高欢策反了。他故意拖延时间,跟元修汇报说高欢的大军离洛阳还很远,大家不用太紧张。

    就在元修放松警惕的当口,高欢的先锋部队早已悄然杀出了太行山。

    高敖曹已经忍了很久,如果不是高欢强按着,他早就要跑过去跟元修拼命了。得到授权之后,高敖曹一天也不想耽搁,率领部队倍道兼行,从晋阳经上党直接杀到野王(今河南沁阳),距离黄河北岸只有十几里的距离。

    等到从其它渠道得知高欢大军的动向,元修才发现自己被卖了,他恼羞成怒,命人把田怙抓起来砍掉。

    杀了田怙也没用,此时高欢大军已到眼前,再做其他部署也来不及了。而且元修这边也缺乏能打硬仗的人,没办法像陈庆之那样去黄河北岸据守北中城,只能继续堆在南岸,守住河桥的南侧出口。

    高欢还想再做一次和平的努力,他派遣使者去元修转达自己的诚意,说只要皇上你放弃抵抗交出斛斯椿,咱们还是可以继续合作的。

    元修根本不理。我是个有尊严的皇帝,宁死也不会向叛臣低头。

    高欢无奈,好话说尽你不听,那就兵戎相见吧。

    可是元修现在领着大军堵在河桥南侧,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如果硬攻河桥的话可能要费一些力气。

    高欢没打算硬攻河桥。河桥毕竟太窄,不适合大部队展开,在这里浪费时间和资源没意义。

    黄河长得很,就算孟津这段风高浪急不好行船,但只要往上下游多走点路,水流平缓可以渡河的地点有很多。

    六月二十六日,高欢组织部队开始分批渡过黄河。

    元修从来没打过仗,根本没有跟高欢过招的资格。他得知高欢不按常理出牌,直接绕过河桥从侧面杀过来,大脑立刻就短路了。

    现在死守河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下一步怎么办?

    元修手下的大臣们也乱成一锅粥,有建议他去投奔南梁的,有建议他去荆州找贺拔胜的,有建议他去关中找宇文泰的,居然还有不开眼的建议他君王死社稷,纠集人马去跟高欢拼命。

    元修快疯了。枉我平时对你们那么好,关键时刻没一个能出来替我排忧解难的。

    其他建议都不靠谱,唯一可行的只有去关中。

    就在元修还没最后拿定主意的时候,六月二十七日晚上,他突然得到报告说元斌之跑回来了。

    元斌之就是葛荣叛乱时期,在邺城造反的那个安乐王元鉴的弟弟。元鉴的叛乱被源子雍平定后,元斌之跑到了葛荣那里。葛荣被灭之后,元斌之又归降了朝廷。

    虽然有这些前科,但元斌之毕竟是皇族出身,不仅没被追究,元修继位之后还把他当作心腹来培养,任命他为左卫将军、骠骑将军,封颍川王。

    前段时间,元修刚把元斌之派出去跟斛斯椿、长孙稚一起守卫虎牢关。结果元斌之跟斛斯椿互相争权,谁都不听谁的。斛斯椿好歹有城府,能忍就忍了,但元斌之是个浅薄的人,做事根本不计后果。他见自己说了不算,一气之下弃军跑回洛阳。跟元修说高欢的军队已经全部抵达黄河南岸,马上就要杀到洛阳,再守虎牢关已经没用了。

    你不是不听我的么?那咱们谁也别想指挥了。

    元修这回彻底崩溃了。他顾不得别的,立刻带着南阳王元宝炬、清河王元亶、广阳王元湛等皇室亲王领着五千骑兵冲出皇城,暂时驻扎在瀍西(chán xi,今洛阳市瀍河西岸),做好随时跑路的准备。

    可是就过去一个光杆皇帝也不行,领导班子还是得尽量多搬一些过去。于是元修同时派人把斛斯椿、长孙稚等人调回来,连同朝内的官员一起到瀍西集合,陪着自己一起去关中。

    大家知道皇上要逃,顿时人心大乱。现在很明显元修已经失势,再跟着他肯定也没啥前途,于是当天夜里官员们就跑了一多半,连元亶、元湛也偷偷溜回了家。

    元修此时已经顾不上这些了,有多少人算多少人吧。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二十八日一大早,元修带着手下的大臣和禁卫部队离开洛阳,狼狈逃往长安。

    元修和高欢之间这场历时两年多的君臣斗争,最终以元修的失败逃亡宣告结束。

    元修的这次出逃,标志着昔日强大的北魏从此分裂,高欢和宇文泰之间长达十几年的较量也就此正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