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大灯塔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266年,5月4日,东海国,黄岛。
黄海北部弥漫着海雾,一艘仿顺风级而造的大货船正在向北行驶。在它的桅杆上,一个年岁不大的矮小水手正努力朝北边张望着,寻找陆地的踪迹。
突然间,他隐约在北边的海平线上看到了一处光亮,于是赶紧定睛朝那边看去,果然,并不是错觉,真的是火光!
他急忙朝下面的甲板喊了起来:“看见了,看见了,北边有火光!”
甲板上还有几个水手,或老或小,或高或矮,或正在张望附近的海面,或在打瞌睡,此时听到他的叫喊,都精神了起来,各自往附近的高处攀去,往北边远眺了起来。
本船的纲首,一个三十多岁的矮小精壮汉子,三下五除二爬到了望斗上,又对小水手问道:“哪呢,哪呢,让我看看。”
小水手往北边略偏西的方向一指,纲首定睛一看,果然发现了一点光亮。然后,他仔细地从怀中掏出一个檀木长条盒子,从里面取出一枚精致的望远镜,将它拉伸开来,就拿在眼前朝那边看去。在镜筒之中,火光就更清晰了,上方还隐约有一道烟柱,他把镜头往西挪了一点,又扫到了一处小一点的火光。
“好嘞!”纲首拍拍小水手的肩膀,“咱这就到东海国了,等会儿好好看看,别的地方可没这般景致!”
小水手应了一声,然后便继续往火光的方向看去,不过船行缓慢,海上雾仍不见散,一时半会儿还是只能看到星点的火光,看不出别的什么东西。
纲首收了望远镜,往外一翻,便麻利地从桅杆上滑了下去。回到了甲板上之后,几个商人已经闻声从艉楼中走了出来,见了纲首,便纷纷问道:“沙兄,可是到了?”
纲首点头道:“两处灯火,一东一西,西小东大,正是黄岛两处灯塔,我们这便到了。不过即便见了灯火,抵岸也得一个多时辰,哥儿几个还是先回去歇息吧。”
这几名商人并非旅客,而是这艘船的共同船东。他们的运营模式就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合股经营“拼船”:海上风浪大,船越大越安全,但是大船好造,能装满一整艘船的货物却不好置办,所以相识的小海商经常合股买来大船,请精通航海者牵头作纲首掌船,其余人各自分得一部分舱位装入货物,共同出海经商。
这些商人是淮南西路安庆府人士,原先各自经商,家里素有交情。其中一个姓沙名正谊的,前几年去了东海国做生意,收获颇丰,回家乡后与几位好友一说,他们都颇为意动,最后就决定共同出资造船,请沙正谊为纲首,其余人也搭船一起来东海国探探行市,于是便有了这次行程。
这船采用近些年南北糅合的新式设计,身长、肚大、平甲板、低艉楼,有首斜桅和三根桅杆,艏斜桅挂三角帆,艏桅挂大面积的软帆,后两桅仍然用了便于操控的硬帆,不过帆面改良成了类似广船的扇形,效率更高。这种船型取得了载货量、航速和操纵性的平衡,适航性又好,在运输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南宋各地造船厂迅速传播开来,在大型船只领域几乎有一统天下的趋势,私下里又被各家船匠称作“东船”。
就这艘船而言,它是在建康府(南京)建造的,通过了崇明船级社的认证,船长超过十丈,可载重四千二百石(300t)或二百一十箱(“箱”是东海标准组推出的一种丈量船舶内部空间容积的单位,类似于“总吨”,3立方米为一箱,以当前的标准,可载客一人或装入二十石粮食),足足用了五千贯才建成,但也确实值这个价。
沙正谊有了大船,航海更安全,作为纲首分到的运货量也比以前更多;而其他人省去了自己开船和雇工的麻烦,还有熟人可以引路,相当于不费太大力气就做成了生意,可谓多赢。
这沙纲首也是有本事的,当初在胶州听了几次讲座,又把东海商社发卖的航海手册读过几遍,买了一套航海仪器,便敢出了长江就走外海直奔东海国了。这么盲走,到达时居然没偏航多少,真是胆大又运气好。
听了沙纲首的劝告,商人们并没有在意,而是继续在甲板上等了起来——从安庆出发到现在,半个月都等过来了,还差这一个时辰?反正现在已经是夏天了,吹吹海风正好乘凉,舒适得很。
临近到岸,也不需省了,纲首把铁炉和木炭拿了出来,搬到甲板上煮了茶喝。几个商人围坐在艏甲板上,有的喝着茶,有的翻看着在崇明买的东海市场行情汇报,有的和沙正谊讨论起了东海风土人情,不时往北方瞅一眼,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我看这钢材便可多买点,据说蔡国公欲置办军械,若是事成,钢价还得……”一个名叫宫文昌的商人正侃侃而谈着商业经,突然不经意间转头看到了北方的景象,便一下子停住了话语,嘴巴大张着,然后一下子站了起来。“那……那边……我的天哪!”
众人看到他的反应,也纷纷转头往北边望去,然后纷纷也做出了与宫文昌相同的反应:“居然真的如此壮美!”
不知道什么时候,海雾已经被风吹散,太阳高高挂了起来,可见度一下子高了许多。自海上望去,东北边高大的崂山清晰可见,西边矮小一些的珠山在视野中也很显眼,正北方大量帆船的身影显现出来,间或可以见到挂着红白海翼帆的东海军舰在岸边巡游着……但这些都不稀奇,稀奇的是,在北边的东海湾(胶州湾)口,赫然有一座高大的雕像,或许有二十丈多还要高,就矗立在湾口的小山之上,火光就是从那上面升起来的!
“这……这是哪尊菩萨?”宫文昌闭上了嘴,回想起了之前沙正谊给他们讲述的东海轶闻,“果然沙兄所言不虚啊。”
沙正谊笑而不语,得意地又喝了一口茶,之后才往那边看了一眼,装模作样地说道:“哟,比去年还更精细些了呢。”
这座雕像便是东海国今年来修建成的一座巨像,整体呈少女的形象,长裙飘飘,背生双翼,左手持弓,右手搭箭,用钢材为骨架,再在外围固定石块和混凝土块雕刻而成。目前她尚未完全完工,只大概有了个模样,外面仍围着脚手架,不少工人在上面继续雕刻着细节。
神像的本体大约五十米高,其实相比本世代的一些大型雕像并不算太高,但是放置在一块三层楼高的底座上,又建在沿海的小山之上,所以显得高大无比。她同时也是一座巨大的灯塔,火光就是从箭尖的位置放出来的,也不知道是用了什么黑科技。这团明亮的火光在周遭几十公里的海面都能看到,为过往商船提供了显眼的指引,有效提升了周边海域的安全性,也算是庇佑了吧。
“真是厉害啊……这是何等的伟力!”宫文昌,其余几个商人,还有船上剩下的水手,此时都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座雕像,不需做太多的赞叹,只需用震惊来表达,甚至还有人直接跪地祈福了起来。在周围的商船上,不少第一次来到东海的人,也如他们一样,对这奇迹一般的雕像表现出了由衷的敬仰。
“等等,那把弓,难道是铁的?”
一个名叫简致的商人借过沙正谊的望远镜,仔细观察远处的圆神雕像,一下子就发现了端倪。圆神手中的弓箭纤细又有弧度,显然不是石头能雕出来的,只能是木材或金属的,但看这材质和结构,怎么也不像是木材的,那就只能是铜铁了……但是这么大的弓,得用多少铁?细思恐极啊!
“哪里哪里,让我看看?”
众人闻言都围了过来,争抢着拿过望远镜观察,急得沙正谊直跳脚。
没过多久后,经过宫文昌的确认,那把弓果然是钢铁制造的,众人把望远镜还给沙正谊,纷纷啧啧称奇起来。
简致坐下来喝了口茶,赞叹道:“早就听闻东海国盛产好铁,没想到居然盛到如此程度……那弓怕不是得上万斤吧?这么多铁,能打多少器件,卖多少银钱?结果就这么晒了出来,可真是豪奢啊。”
宫文昌点头道:“听沙兄说,这大菩萨像是东海朝廷拨下钱粮来修建的,此事倒也司空见惯,只是之前远远听着没甚实感,如今亲见,才感觉不同凡响。这么大一座像,得花费多少才能建起来啊?看来这东海国也颇有奢靡之风啊。”
听了这话,沙正谊把手一抬,说道:“话可不能这么说,虽然耗费颇多,但有了这尊放光的大菩萨指引着,来往船只便不易迷航,有船则招财,日后不就赚回来了?今日我们也正是循着她的火光,才平安到岸的。东海人最为精明,向来不做亏本之事。”
宫文昌若有所思地道:“原来如此,很有道理。这么说来,这尊菩萨庇佑平安又招财,可真是一尊善佛。这么多年下来,只要是跟这东海沾边的,都兴旺发达了,我看,莫不正是借她的光?那可真得好好拜拜才行。”
要是被东海股东们听到这话,肯定得笑掉大牙不可,然而在迷信横行的现在,这样的说法可是很有说服力的。话音刚落,安庆商人们就接连点起了头,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朝巨像双手合十祈福了起来。
“菩萨在上,保佑我们生意顺利,家人安康,世事平和……”
“嘟————”
突然一声清凉的长响打断了他们的祈祷,他们抬头循声望去,然后惊讶地发现了一艘单桅小艇,拖着长长的黑烟,正逆着南风快速向他们驶来。
众人惊讶过后,齐刷刷地转头看向沙正谊,询问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而沙正谊也吃惊地看着前面逆风而行的小船——这东西去年还没有啊?他不愿落了面子,打了个哈哈道:“应该是东海水军的船,或许有什么情况,我们等等看吧。”
两船相向而行,没过多久便接触了。众人迫不及待地扒在船舷上,看看这船到底是有什么古怪,结果也没看出什么端倪来,只是船尾有一根烟囱还有一个圆柱形的大铁包,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不知是什么东西。
小艇上穿着红白蓝制服的海兵也没登船检查什么的,只是隔着一段距离喊道“商船向西,去小灯塔那里进马壕运河,不要走东边湾口进,今天有军事演习,不要冲撞了!”
“晓得了,晓得了!”沙纲首立刻回应道,“我们不是第一次来了,知晓规矩,兄弟们辛苦了,要不……”
话音未落,东海小艇便已经转了个方向,朝西南边的下一艘商船驶过去了。他们走后,船上商人们立刻又七嘴八舌地讨论起小艇行进的原理来,但半天也没个什么结果。
简致倒是对另一件事比较有兴趣:“沙兄,他们说的军事演习是什么?”
沙正谊琢磨了一下,回道:“大概是部队操练吧。”
“操练,操练甚……”简致正欲询问一下细节,然而很快就没有必要了。
“轰轰……”一阵炮声从东北方传来,将他们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一艘,两艘……七艘,八艘……八艘有着入云帆樯的高大战舰,从东海湾口排成一字长阵鱼贯而出,一边还依次鸣响了礼炮,给他们带来了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双重震撼。
简致咽了一下口水,借过沙正谊的望远镜仔细看了一看这支舰队,又转头看向山上的巨大雕像和周遭向东海湾不断流动的大量帆船,不禁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这些东西虽然是死物,不能说话,但无疑在以自身的庞大规模无言地向外界赤裸裸地展示着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把自己、同僚和无数人吸引到了东海国……在这湾口后方,到底有什么呢?
1266年,5月4日,东海国,黄岛。
黄海北部弥漫着海雾,一艘仿顺风级而造的大货船正在向北行驶。在它的桅杆上,一个年岁不大的矮小水手正努力朝北边张望着,寻找陆地的踪迹。
突然间,他隐约在北边的海平线上看到了一处光亮,于是赶紧定睛朝那边看去,果然,并不是错觉,真的是火光!
他急忙朝下面的甲板喊了起来:“看见了,看见了,北边有火光!”
甲板上还有几个水手,或老或小,或高或矮,或正在张望附近的海面,或在打瞌睡,此时听到他的叫喊,都精神了起来,各自往附近的高处攀去,往北边远眺了起来。
本船的纲首,一个三十多岁的矮小精壮汉子,三下五除二爬到了望斗上,又对小水手问道:“哪呢,哪呢,让我看看。”
小水手往北边略偏西的方向一指,纲首定睛一看,果然发现了一点光亮。然后,他仔细地从怀中掏出一个檀木长条盒子,从里面取出一枚精致的望远镜,将它拉伸开来,就拿在眼前朝那边看去。在镜筒之中,火光就更清晰了,上方还隐约有一道烟柱,他把镜头往西挪了一点,又扫到了一处小一点的火光。
“好嘞!”纲首拍拍小水手的肩膀,“咱这就到东海国了,等会儿好好看看,别的地方可没这般景致!”
小水手应了一声,然后便继续往火光的方向看去,不过船行缓慢,海上雾仍不见散,一时半会儿还是只能看到星点的火光,看不出别的什么东西。
纲首收了望远镜,往外一翻,便麻利地从桅杆上滑了下去。回到了甲板上之后,几个商人已经闻声从艉楼中走了出来,见了纲首,便纷纷问道:“沙兄,可是到了?”
纲首点头道:“两处灯火,一东一西,西小东大,正是黄岛两处灯塔,我们这便到了。不过即便见了灯火,抵岸也得一个多时辰,哥儿几个还是先回去歇息吧。”
这几名商人并非旅客,而是这艘船的共同船东。他们的运营模式就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合股经营“拼船”:海上风浪大,船越大越安全,但是大船好造,能装满一整艘船的货物却不好置办,所以相识的小海商经常合股买来大船,请精通航海者牵头作纲首掌船,其余人各自分得一部分舱位装入货物,共同出海经商。
这些商人是淮南西路安庆府人士,原先各自经商,家里素有交情。其中一个姓沙名正谊的,前几年去了东海国做生意,收获颇丰,回家乡后与几位好友一说,他们都颇为意动,最后就决定共同出资造船,请沙正谊为纲首,其余人也搭船一起来东海国探探行市,于是便有了这次行程。
这船采用近些年南北糅合的新式设计,身长、肚大、平甲板、低艉楼,有首斜桅和三根桅杆,艏斜桅挂三角帆,艏桅挂大面积的软帆,后两桅仍然用了便于操控的硬帆,不过帆面改良成了类似广船的扇形,效率更高。这种船型取得了载货量、航速和操纵性的平衡,适航性又好,在运输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南宋各地造船厂迅速传播开来,在大型船只领域几乎有一统天下的趋势,私下里又被各家船匠称作“东船”。
就这艘船而言,它是在建康府(南京)建造的,通过了崇明船级社的认证,船长超过十丈,可载重四千二百石(300t)或二百一十箱(“箱”是东海标准组推出的一种丈量船舶内部空间容积的单位,类似于“总吨”,3立方米为一箱,以当前的标准,可载客一人或装入二十石粮食),足足用了五千贯才建成,但也确实值这个价。
沙正谊有了大船,航海更安全,作为纲首分到的运货量也比以前更多;而其他人省去了自己开船和雇工的麻烦,还有熟人可以引路,相当于不费太大力气就做成了生意,可谓多赢。
这沙纲首也是有本事的,当初在胶州听了几次讲座,又把东海商社发卖的航海手册读过几遍,买了一套航海仪器,便敢出了长江就走外海直奔东海国了。这么盲走,到达时居然没偏航多少,真是胆大又运气好。
听了沙纲首的劝告,商人们并没有在意,而是继续在甲板上等了起来——从安庆出发到现在,半个月都等过来了,还差这一个时辰?反正现在已经是夏天了,吹吹海风正好乘凉,舒适得很。
临近到岸,也不需省了,纲首把铁炉和木炭拿了出来,搬到甲板上煮了茶喝。几个商人围坐在艏甲板上,有的喝着茶,有的翻看着在崇明买的东海市场行情汇报,有的和沙正谊讨论起了东海风土人情,不时往北方瞅一眼,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我看这钢材便可多买点,据说蔡国公欲置办军械,若是事成,钢价还得……”一个名叫宫文昌的商人正侃侃而谈着商业经,突然不经意间转头看到了北方的景象,便一下子停住了话语,嘴巴大张着,然后一下子站了起来。“那……那边……我的天哪!”
众人看到他的反应,也纷纷转头往北边望去,然后纷纷也做出了与宫文昌相同的反应:“居然真的如此壮美!”
不知道什么时候,海雾已经被风吹散,太阳高高挂了起来,可见度一下子高了许多。自海上望去,东北边高大的崂山清晰可见,西边矮小一些的珠山在视野中也很显眼,正北方大量帆船的身影显现出来,间或可以见到挂着红白海翼帆的东海军舰在岸边巡游着……但这些都不稀奇,稀奇的是,在北边的东海湾(胶州湾)口,赫然有一座高大的雕像,或许有二十丈多还要高,就矗立在湾口的小山之上,火光就是从那上面升起来的!
“这……这是哪尊菩萨?”宫文昌闭上了嘴,回想起了之前沙正谊给他们讲述的东海轶闻,“果然沙兄所言不虚啊。”
沙正谊笑而不语,得意地又喝了一口茶,之后才往那边看了一眼,装模作样地说道:“哟,比去年还更精细些了呢。”
这座雕像便是东海国今年来修建成的一座巨像,整体呈少女的形象,长裙飘飘,背生双翼,左手持弓,右手搭箭,用钢材为骨架,再在外围固定石块和混凝土块雕刻而成。目前她尚未完全完工,只大概有了个模样,外面仍围着脚手架,不少工人在上面继续雕刻着细节。
神像的本体大约五十米高,其实相比本世代的一些大型雕像并不算太高,但是放置在一块三层楼高的底座上,又建在沿海的小山之上,所以显得高大无比。她同时也是一座巨大的灯塔,火光就是从箭尖的位置放出来的,也不知道是用了什么黑科技。这团明亮的火光在周遭几十公里的海面都能看到,为过往商船提供了显眼的指引,有效提升了周边海域的安全性,也算是庇佑了吧。
“真是厉害啊……这是何等的伟力!”宫文昌,其余几个商人,还有船上剩下的水手,此时都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座雕像,不需做太多的赞叹,只需用震惊来表达,甚至还有人直接跪地祈福了起来。在周围的商船上,不少第一次来到东海的人,也如他们一样,对这奇迹一般的雕像表现出了由衷的敬仰。
“等等,那把弓,难道是铁的?”
一个名叫简致的商人借过沙正谊的望远镜,仔细观察远处的圆神雕像,一下子就发现了端倪。圆神手中的弓箭纤细又有弧度,显然不是石头能雕出来的,只能是木材或金属的,但看这材质和结构,怎么也不像是木材的,那就只能是铜铁了……但是这么大的弓,得用多少铁?细思恐极啊!
“哪里哪里,让我看看?”
众人闻言都围了过来,争抢着拿过望远镜观察,急得沙正谊直跳脚。
没过多久后,经过宫文昌的确认,那把弓果然是钢铁制造的,众人把望远镜还给沙正谊,纷纷啧啧称奇起来。
简致坐下来喝了口茶,赞叹道:“早就听闻东海国盛产好铁,没想到居然盛到如此程度……那弓怕不是得上万斤吧?这么多铁,能打多少器件,卖多少银钱?结果就这么晒了出来,可真是豪奢啊。”
宫文昌点头道:“听沙兄说,这大菩萨像是东海朝廷拨下钱粮来修建的,此事倒也司空见惯,只是之前远远听着没甚实感,如今亲见,才感觉不同凡响。这么大一座像,得花费多少才能建起来啊?看来这东海国也颇有奢靡之风啊。”
听了这话,沙正谊把手一抬,说道:“话可不能这么说,虽然耗费颇多,但有了这尊放光的大菩萨指引着,来往船只便不易迷航,有船则招财,日后不就赚回来了?今日我们也正是循着她的火光,才平安到岸的。东海人最为精明,向来不做亏本之事。”
宫文昌若有所思地道:“原来如此,很有道理。这么说来,这尊菩萨庇佑平安又招财,可真是一尊善佛。这么多年下来,只要是跟这东海沾边的,都兴旺发达了,我看,莫不正是借她的光?那可真得好好拜拜才行。”
要是被东海股东们听到这话,肯定得笑掉大牙不可,然而在迷信横行的现在,这样的说法可是很有说服力的。话音刚落,安庆商人们就接连点起了头,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朝巨像双手合十祈福了起来。
“菩萨在上,保佑我们生意顺利,家人安康,世事平和……”
“嘟————”
突然一声清凉的长响打断了他们的祈祷,他们抬头循声望去,然后惊讶地发现了一艘单桅小艇,拖着长长的黑烟,正逆着南风快速向他们驶来。
众人惊讶过后,齐刷刷地转头看向沙正谊,询问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而沙正谊也吃惊地看着前面逆风而行的小船——这东西去年还没有啊?他不愿落了面子,打了个哈哈道:“应该是东海水军的船,或许有什么情况,我们等等看吧。”
两船相向而行,没过多久便接触了。众人迫不及待地扒在船舷上,看看这船到底是有什么古怪,结果也没看出什么端倪来,只是船尾有一根烟囱还有一个圆柱形的大铁包,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不知是什么东西。
小艇上穿着红白蓝制服的海兵也没登船检查什么的,只是隔着一段距离喊道“商船向西,去小灯塔那里进马壕运河,不要走东边湾口进,今天有军事演习,不要冲撞了!”
“晓得了,晓得了!”沙纲首立刻回应道,“我们不是第一次来了,知晓规矩,兄弟们辛苦了,要不……”
话音未落,东海小艇便已经转了个方向,朝西南边的下一艘商船驶过去了。他们走后,船上商人们立刻又七嘴八舌地讨论起小艇行进的原理来,但半天也没个什么结果。
简致倒是对另一件事比较有兴趣:“沙兄,他们说的军事演习是什么?”
沙正谊琢磨了一下,回道:“大概是部队操练吧。”
“操练,操练甚……”简致正欲询问一下细节,然而很快就没有必要了。
“轰轰……”一阵炮声从东北方传来,将他们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一艘,两艘……七艘,八艘……八艘有着入云帆樯的高大战舰,从东海湾口排成一字长阵鱼贯而出,一边还依次鸣响了礼炮,给他们带来了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双重震撼。
简致咽了一下口水,借过沙正谊的望远镜仔细看了一看这支舰队,又转头看向山上的巨大雕像和周遭向东海湾不断流动的大量帆船,不禁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这些东西虽然是死物,不能说话,但无疑在以自身的庞大规模无言地向外界赤裸裸地展示着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把自己、同僚和无数人吸引到了东海国……在这湾口后方,到底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