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去把毕懋康接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冬天围站在铁炉子旁很暖和,宋应星热得出了汗,朱由检也脱下了外袍,拿着一根柳木棍就指了指炉底的火砖问道:“怎么没想过用媒直接加热铁矿,用木火烧之,实在太慢。”
“陛下,微臣也曾想过以煤炼铁,但现在不但是炼铁,连景德镇烧瓷,也还以柴火,盖因这煤烧出来的东西不能用,微臣在想,或许煤烧铁时,定是有其他东西烧了进去。”
宋应星的回答让朱由检很满意。
在这个时代,燃值更高的煤炭还只能用于生活方面取暖,就是因为煤炭含硫、磷等杂质太多。
而以煤炭炼铁,无疑会让炼成的铁含有较多的杂质而影响钢铁质量。
但如果主要能源还以燃烧木材为主的话,那大明的工业产量和效率就很难提高。
钢铁冶炼的发展,最初便是炒炼铁法。
这种方式在中国整个古代从汉代开始一直在用,而西方是在公元十八世纪中叶左右开始发明了坩埚炼铁,才超越了中国。
紧接着,随着化学工艺的发展,出现了贝塞麦法转炉炼钢和碱性平炉炼钢法,以及后来的电弧炼钢彻底取代坩埚炼钢法。
大明的化学工艺几乎是零基础。
只能依靠天然材料做还原剂和氧化剂,来调控炼铁过程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
但在朱由检看来,虽然转炉炼钢这些方法还不能立即应用,不过坩埚炼钢却是可以实现的。
这也不是朱由检真的心血来潮,来源于自己作为穿越者的无限自信。
事实上,早在东汉时代,便已经出现了坩埚炼铁,只是不知道后来怎么就已经失传。
现有实证,便是《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中就提到过在汉墓中发现十多口坩埚,坩埚底有钢铁层。
可见,大汉帝国的钢铁冶炼已经超越了西欧上千年,要知道直到现在的大明一百年后,西方才开始出现坩埚炼钢。
当然,或许真跟儒家从汉中期开始统治中国开始有关。
我们自己也把老祖宗的先进技术给遗落在历史典籍或坟墓中,而社会精英则把更多精力放在儒家思想的各种解释中,甚至催生出程朱理学、朴学等学问,彻底导致东方文明偏了科。
闲话少叙。
朱由检倒是知道坩埚炼铁的基本方法,便是用石墨与粘土为原料制成坩埚炉,生铁或废钢置于坩埚中,然后再用煤炭加热。
石墨气密性好,导热性强,这样就可以隔绝煤炭里的杂质对钢液的污染,还能提升炉内温度,缩短工时,然后再结合宋应星的柳棍搅拌,可以促进杂质氧化与控制含碳量,这样,大明的钢铁冶炼水平至少可以超越当今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达百多年。
石墨并不难开发,这种物质作为碳的结晶矿物,化学稳定性强,很容易开采,加工成本很低,而且,朱由检自己都知道现在山东昌阳一带便是后世的大型石墨矿基地,现在山东还在大明手里,这可以迅速开采。
朱由检直接将宋应星叫到自己屋内,将自己坩埚炼铁的设想和图纸递给了宋应星,并又让宋应星同时还可以想办法干馏煤炭得到焦炭,这样更有利于炼铁。同时,南方水力资源丰富,完全可以用水力推到鼓风机进行运转供氧。
因大明的铁矿含磷较高,朱由检便又让宋应星着人想办法利用生石灰制造碱性砖。
“这样的话,可以不用这么多工匠在这里不停地靠双手捶打制造兵器,不然照这个速度,能造几根火铳,知道模具的概念吗,一些基本的构件比如枪管什么的,可以先按照朕的图上所示,先制造出这样的模具出来,然后用水力提供动力,使得整个模具转动起来,再以铁水浇铸,便可以连续得到基本构件,工匠再筛选次品和精心打磨一下,便可迅速完成兵器制造,明白了?”
朱由检意图将水力转动提供模具然后形成流水生产线的方法告诉给宋应星。
在朱由检说了几遍后,宋应星倒也能听明白:“这些木匠便会做,就在于设计二字,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想尽办法将您这一套设备给做出来!”
“不必害怕失败,所有兵器的零件全部统一标准,标准是什么和它的意义,朕已经告诉你了,模具也可起到这个作用,这样到时候即便是最基础的工匠也能组装完成一杆火铳,效率自然会提高不少,抓紧找人去干,吩咐下去,完成这一套设备的,从工匠到你,朕都会升官加爵,赏银也不会少。”
朱由检说完,宋应星便点了点头,又问道:“陛下,微臣斗胆请问,这些陛下是如何知道的?”
“太祖梦中相授,命朕以新思想新方法重振大明,朕不能不从!”
朱由检自然不会说自己是穿越者,而古代很多有关神仙梦中授学的故事,朱由检便也胡诌了一个。
在这个唯心主义至上的时代,宋应星也没有半点怀疑,只是看着眼前飘落的雪花,朝朱由检拱手:“如此可见,我大明中兴在望,陛下您必会为大明重开日月乾坤!”
“奉承之话不必再说,眼下大战在即,国家存亡之际,一切好的学问和技艺得立即普及才行,你随朕进宫,以后每月逢五,都进宫一次,朕会为你亲自授学,你可以给朕推荐几个杂学精湛的学究,朕一并倾囊相授,太祖之学不可不传!”
朱由检说着就先上了龙辇。
宋应星追求学问素来注重实用之学,同徐光启等如出一脉,如今听见朱由检要将太祖传授的学问传授给他,而他在一瞬间成为了天子学生,自然是兴奋不已,忙跑了过来:“微臣谢过陛下,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将陛下的圣学发扬出去,另外,陛下让臣推荐杂学精湛的学究,微臣倒是知道几个,其中一个陛下想必也知道,他便是南京少司马毕公。”
毕懋康曾做过南京兵部侍郎。
“毕懋康,朕怎么把他给忘了!”
朱由检一拍额头,后悔不已,忙命人将王承恩唤来,要东厂立即去寻觅此人。
“陛下!还请您别急,陛下求贤如渴之心,微臣深为感佩,只是这位毕公貌似已身染疾患,不知能有多少阳寿,恐怕难以来京赴任,何况,如今正是苦寒之天!”
宋应星回道。
朱由检一想也是,但宋应星一提醒,他也想起这毕懋康来,也知道这人现在掌握了燧发枪的制造技术,而且还写了一本《军器图书》,这些不可谓不重要。如今让毕懋康养病在家,是绝对不行的。
“王承恩,传朕旨意给魏国公徐文爵,令他造个跟朕一样的龙辇,既要通风散热又要保暖,然后亲自去把毕卿给朕请到南京来,就住在他府上,如果毕懋康要是在路上有半点闪失,朕拿他是问!”
冬天围站在铁炉子旁很暖和,宋应星热得出了汗,朱由检也脱下了外袍,拿着一根柳木棍就指了指炉底的火砖问道:“怎么没想过用媒直接加热铁矿,用木火烧之,实在太慢。”
“陛下,微臣也曾想过以煤炼铁,但现在不但是炼铁,连景德镇烧瓷,也还以柴火,盖因这煤烧出来的东西不能用,微臣在想,或许煤烧铁时,定是有其他东西烧了进去。”
宋应星的回答让朱由检很满意。
在这个时代,燃值更高的煤炭还只能用于生活方面取暖,就是因为煤炭含硫、磷等杂质太多。
而以煤炭炼铁,无疑会让炼成的铁含有较多的杂质而影响钢铁质量。
但如果主要能源还以燃烧木材为主的话,那大明的工业产量和效率就很难提高。
钢铁冶炼的发展,最初便是炒炼铁法。
这种方式在中国整个古代从汉代开始一直在用,而西方是在公元十八世纪中叶左右开始发明了坩埚炼铁,才超越了中国。
紧接着,随着化学工艺的发展,出现了贝塞麦法转炉炼钢和碱性平炉炼钢法,以及后来的电弧炼钢彻底取代坩埚炼钢法。
大明的化学工艺几乎是零基础。
只能依靠天然材料做还原剂和氧化剂,来调控炼铁过程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
但在朱由检看来,虽然转炉炼钢这些方法还不能立即应用,不过坩埚炼钢却是可以实现的。
这也不是朱由检真的心血来潮,来源于自己作为穿越者的无限自信。
事实上,早在东汉时代,便已经出现了坩埚炼铁,只是不知道后来怎么就已经失传。
现有实证,便是《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中就提到过在汉墓中发现十多口坩埚,坩埚底有钢铁层。
可见,大汉帝国的钢铁冶炼已经超越了西欧上千年,要知道直到现在的大明一百年后,西方才开始出现坩埚炼钢。
当然,或许真跟儒家从汉中期开始统治中国开始有关。
我们自己也把老祖宗的先进技术给遗落在历史典籍或坟墓中,而社会精英则把更多精力放在儒家思想的各种解释中,甚至催生出程朱理学、朴学等学问,彻底导致东方文明偏了科。
闲话少叙。
朱由检倒是知道坩埚炼铁的基本方法,便是用石墨与粘土为原料制成坩埚炉,生铁或废钢置于坩埚中,然后再用煤炭加热。
石墨气密性好,导热性强,这样就可以隔绝煤炭里的杂质对钢液的污染,还能提升炉内温度,缩短工时,然后再结合宋应星的柳棍搅拌,可以促进杂质氧化与控制含碳量,这样,大明的钢铁冶炼水平至少可以超越当今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达百多年。
石墨并不难开发,这种物质作为碳的结晶矿物,化学稳定性强,很容易开采,加工成本很低,而且,朱由检自己都知道现在山东昌阳一带便是后世的大型石墨矿基地,现在山东还在大明手里,这可以迅速开采。
朱由检直接将宋应星叫到自己屋内,将自己坩埚炼铁的设想和图纸递给了宋应星,并又让宋应星同时还可以想办法干馏煤炭得到焦炭,这样更有利于炼铁。同时,南方水力资源丰富,完全可以用水力推到鼓风机进行运转供氧。
因大明的铁矿含磷较高,朱由检便又让宋应星着人想办法利用生石灰制造碱性砖。
“这样的话,可以不用这么多工匠在这里不停地靠双手捶打制造兵器,不然照这个速度,能造几根火铳,知道模具的概念吗,一些基本的构件比如枪管什么的,可以先按照朕的图上所示,先制造出这样的模具出来,然后用水力提供动力,使得整个模具转动起来,再以铁水浇铸,便可以连续得到基本构件,工匠再筛选次品和精心打磨一下,便可迅速完成兵器制造,明白了?”
朱由检意图将水力转动提供模具然后形成流水生产线的方法告诉给宋应星。
在朱由检说了几遍后,宋应星倒也能听明白:“这些木匠便会做,就在于设计二字,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想尽办法将您这一套设备给做出来!”
“不必害怕失败,所有兵器的零件全部统一标准,标准是什么和它的意义,朕已经告诉你了,模具也可起到这个作用,这样到时候即便是最基础的工匠也能组装完成一杆火铳,效率自然会提高不少,抓紧找人去干,吩咐下去,完成这一套设备的,从工匠到你,朕都会升官加爵,赏银也不会少。”
朱由检说完,宋应星便点了点头,又问道:“陛下,微臣斗胆请问,这些陛下是如何知道的?”
“太祖梦中相授,命朕以新思想新方法重振大明,朕不能不从!”
朱由检自然不会说自己是穿越者,而古代很多有关神仙梦中授学的故事,朱由检便也胡诌了一个。
在这个唯心主义至上的时代,宋应星也没有半点怀疑,只是看着眼前飘落的雪花,朝朱由检拱手:“如此可见,我大明中兴在望,陛下您必会为大明重开日月乾坤!”
“奉承之话不必再说,眼下大战在即,国家存亡之际,一切好的学问和技艺得立即普及才行,你随朕进宫,以后每月逢五,都进宫一次,朕会为你亲自授学,你可以给朕推荐几个杂学精湛的学究,朕一并倾囊相授,太祖之学不可不传!”
朱由检说着就先上了龙辇。
宋应星追求学问素来注重实用之学,同徐光启等如出一脉,如今听见朱由检要将太祖传授的学问传授给他,而他在一瞬间成为了天子学生,自然是兴奋不已,忙跑了过来:“微臣谢过陛下,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将陛下的圣学发扬出去,另外,陛下让臣推荐杂学精湛的学究,微臣倒是知道几个,其中一个陛下想必也知道,他便是南京少司马毕公。”
毕懋康曾做过南京兵部侍郎。
“毕懋康,朕怎么把他给忘了!”
朱由检一拍额头,后悔不已,忙命人将王承恩唤来,要东厂立即去寻觅此人。
“陛下!还请您别急,陛下求贤如渴之心,微臣深为感佩,只是这位毕公貌似已身染疾患,不知能有多少阳寿,恐怕难以来京赴任,何况,如今正是苦寒之天!”
宋应星回道。
朱由检一想也是,但宋应星一提醒,他也想起这毕懋康来,也知道这人现在掌握了燧发枪的制造技术,而且还写了一本《军器图书》,这些不可谓不重要。如今让毕懋康养病在家,是绝对不行的。
“王承恩,传朕旨意给魏国公徐文爵,令他造个跟朕一样的龙辇,既要通风散热又要保暖,然后亲自去把毕卿给朕请到南京来,就住在他府上,如果毕懋康要是在路上有半点闪失,朕拿他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