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第 132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晋江文学城欢迎您 今日国舅许司徒领着军队抵达丹阳, 高相公也会从建康赶来,亲自迎犒有功将士。
这样的机会,平日实在难得一见, 民众早早都来这里等着,除了瞻仰军威, 也是想亲眼看一看传说中的大虞宰相的风范。
日头渐渐升高之时, 城门附近忽然起了一阵骚动,众人纷纷仰头望去, 见城墙上方的城楼之上,除了站着先前那一排手执戈戟的甲兵,此刻又多出了几道人影,都是朝廷官员的模样。
中间一位中年男子, 头戴进贤乌冠,身着绛纱官服, 面洁若玉,凤目微扬, 目光湛然若神,似正眺望远方,颌下那把乌黑美髯, 随风轻轻飘动, 站在那里,渊渟岳峙, 不怒自威。
“高相公到了!”
路上有人惊呼。
一传十, 十传百, 很快,人人便都知了,方才登上城头的这位中年男子,正是名满天下的高氏宰相。果然名不虚传,风度超然,群情立刻激动,路人纷纷涌了过来,想要靠得近些,好瞧得更清楚。
城门之下,起了一阵骚动。
“大军到了!大军到了!”
就在这时,城门对面的路上,一溜烟地跑来了几个人,口中大声喊着。
众人愈发兴奋,又纷纷回头,争相张望。果然,没片刻功夫,见远处道路的尽头,慢慢出现了一支队伍的影子,前头旌旗飘扬。
正是国舅许泌,领着平叛有功的将士行军抵达了。
一片欢呼声中,高峤面露喜色,迅速下了城头,舍马步行,出城门,朝着对面道上正行来的那支大军,疾步迎了上去。
队伍到来的当先正中,是匹黄骠骏马。上头骑乘了一个全副披挂的黄须之人,身侧两旁,跟随着参军、副将,仪仗齐备,神威凛凛,一路过来,见百姓夹道欢迎,目中隐隐露出得色。
他远远便看见高峤领了一众建康官员步行相迎,却故意放慢了马速,等两头相距不过数丈之远,这才纵马过去,到了近前,翻身下马,对着高峤就要下拜:“景深将贤侄托付给我,我却负了所托,险些折了贤侄!全是我之过错!倘贤侄有失,我便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高峤怎会要他拜了自己,笑声中,上前便将那人一把托起。
“许兄怎出此言?生死有命,本非人力所能及,何况置身凶战?怪我不曾为许兄考虑周到。许兄平叛竭虑之际,尚要为我那鲁钝侄儿分心,更令许兄陷于两难境地!愧煞了我才是!”
那黄须之人,便是出身于当朝三大侨姓士族之一许氏的许泌,当今许皇后的长兄。
“景深不怪,便是我的大幸!”
许泌执了高峤之手,极是亲热。
他近旁的几名随军将军,除去一个黑面络腮胡的汉子,其余都是士族出身,皆知高峤,纷纷下马,向他见礼。
高峤心情畅快,一一慰劳。
旁观民众,亦听不清说了什么,远远只看见高相公和许国舅把手谈笑,将相相和,未免群情激动,道旁再次发出一阵欢呼。
高峤慰问完毕,心中毕竟一直记挂着那事,便道:“我那愚钝侄儿,此次侥幸得以回来,听闻是被你军中一名为李穆之人于阵前所救。此人今日可随军回了?”
许泌笑道:“自然!”看向身边的那个黑面壮汉。
壮汉早听闻高峤之名,却第一次见到他的真容。急忙上前,对着高峤,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
“末将杨宣,见过相公。李穆乃末将帐下一别部司马。末将这就将他唤来拜见相公!”说着急匆匆而去。
高峤望向前方。没片刻,见杨宣领了一人回来,近旁士兵,看向那人的目光,皆带敬佩之色,主动纷纷让道,知那人应当便是李穆了。
他定睛看去,不禁感到有些意外。
别部司马在军中,虽只是个五品的低级武官,所属私兵,往往也不过数百。但和投身军营的士族子弟不同,士族子弟,往往投军之初,便可获封都尉、乃至中郎将这种四品之上的官衔,但普通士卒,想要以军功晋升到能够拥有私兵的五品别部司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高峤从前带兵之时,所知的别部司马,最年少的,往往也年近三十。
但是面前这个随了杨宣而来的军官,看起来却还非常的年轻,不过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剑眉星目,一身英武,步伐沉矫,正行了过来。
他的身边,同行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面美而秀,分明一看就是出身高门的小公子,却身着兵甲,两个肩膀,被那宽甲衬得愈显单薄。正是已经大半年没有见到的侄儿高桓。
高峤看着那个渐渐走近的年轻武官,起先惊讶,转念想到他于阵前单枪匹马救回侄儿的一幕,困惑顿消。
倘若没有超乎寻常的胆色、武功,乃至于杀气,阵前两相对峙的情况之下,他又怎可能凭了一己之力闯入敌阵,横扫八方?
既有如此过人之能,以二十出头的年纪,晋升到别部司马之职,理所当然。
“伯父!”
高桓一路兴高采烈,跟过来时,不时和身旁那年轻武官说着什么话。倒是那武官,显得有些沉默,并没怎么应答。他也不在意。忽看见高峤,眼前一亮,飞奔而来。等到了近前,见他冷冷地盯着自己,半句话也无,有些讪讪,慢慢低下了头,站在一旁,一语不发。
杨宣领人到了近前。
年轻武官向高峤行军礼,单膝下跪,气息沉稳:“别部司马李穆,拜见相公!”
高峤面上含笑,打量了他一番,道了声免礼,随即上前,亲自虚扶他起了身,笑道:“你于阵前只身杀入敌阵,救下了我的侄儿,如此万夫不挡之勇,便是古之孟贲、夏育,恐也不敢一争!我极是感激。我听闻你祖上乃盱眙李氏。我高氏与你父祖虽无深交,但你父祖当年英烈事迹,我人在江南,也是有所耳闻,极是敬重。”
高峤当众如此褒扬,话语中,丝毫不加掩饰自己对这身为李氏后裔的年轻武官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相公谬赞卑职,卑职不敢当。卑职亦代先尊谢过相公。”
别部司马之职,离级别最低的将级官职中郎将还差了好几个等级,故这年轻武官在高峤面前自称卑职。
他这一句回话,看似平平,暗却颇有讲究。
谦辞高峤对自己的称赞,但对于父祖之事,显是十分敬重,不予埋没。
明耳之人,皆能体察。
高峤更是欣赏,点头道:“你是许司徒之人,军阶晋升,皆出于司徒。以你之能,料司徒亦慧眼识珠,我便不加多事了。除此之外,你要何等封赏,尽管向我道来!”
他说完,看向一旁的许泌:“许兄,李穆于我高氏有大恩,我稍加赏赐,你不会怪我夺了你的风头吧?”
许泌哈哈大笑:“怎敢?愚兄亦是万幸,帐下有如此能人,今日方得以叫我能够面见于你。”
他转向李穆:“相公如此开口了,机会千载难得。你还要何等赏赐,开口便是!”
周围安静了下来,无数道满含羡慕的目光,投向那名为李穆的年轻武官。
“卑职目下别无所求,谢过相公美意。”
那年轻武官应道。
周围人无不惊讶。
杨宣有些发急,在一旁悄悄朝他使眼色。
不止杨宣,一旁高桓亦是不解,似要忍不住开口,看了眼自己的伯父,又闭上了嘴,眼睛里却露出困惑之色。
李穆却仿佛浑然未觉,神色如常。
高峤一愣,随即笑道:“论功行赏,本就是军中规矩,否则,何以激励将士蹈刃奋进?以你对我高氏之功,今日无论你所求为何,皆为你之应得。我必是要赏你的!你有何求,告我便是,不必羞于启齿!”
周围再次静了下来。
杨宣飞快地咳了几声。
李穆沉默了片刻,抬眸,对上高峤含笑的两道目光:“相公上命,卑职不敢不应。只是今日,卑职确无所需。若相公不怪,可否留后再赏?日后,卑职若有所求,必斗胆求于相公。”
高峤再次一愣,随即颔首,抚须道:“也好!日后倘若你有所求,尽管开口!”
李穆再次单膝下跪,郑重行了一礼。
“多谢相公,卑职谨记在心。想到了,必求于相公,还望相公到时应允。”
他沉声说道,语气恭敬。
高峤心情畅快,朗声笑道:“自然!日后无论何事,但凡你开了口,我必应允!”
自然了,洛神对那个名叫李穆的军中司马,也是十分感激。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但直到现在,有时再次想到当时一幕,她依然还是感到有些后怕。
但也仅此而已。
她并没多少兴趣,听阿弟在自己面前不断地褒扬那个李穆如何如何英雄过人。
父亲想必已经给予他相应的嘉奖了。无论是什么,都是他应得的。
她更关心的,还是父亲、叔父、堂兄,以及……陆家大兄柬之,这些她熟悉的、所关心的人,他们在战事中,是否毫发无伤,又到底何日回来。
她打断了高桓,问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快了!我便是接到伯父的家书,知不日归来,才来此处接你和……”
他停了下来,看向一旁的萧永嘉。
萧永嘉便靠坐在这间水榭窗畔的一张凭几之侧,张着一只手,对窗欣赏着自己今早刚染过的一副鲜红指甲,五指青葱,不逊少女。
清河长公主不但有悍妇之名,且在嫁给高峤之后,因生活奢靡而被人时常诟病。
在洛神幼年的模糊记忆里,母亲一开始似乎也并非如此,后来不知为何,渐渐沉迷其中。衣裳配饰,动辄花费数万。光是鞋履,便存了不下百双,凤头、聚云、五色……各种形制,锦绣绚烂,金贝踩地,珠玉踏足,奢侈至极,许多放在那里任其蒙尘,根本就未曾穿过。
平日,她除了偶尔穿着道服之外,其余时候,永远都是光鲜逼人,即便一人独处,也不例外。
此刻亦是如此。
阳光从窗外照入,映得插在她乌黑高髻侧的一支蛇形琥珀头金簪闪闪发亮,面庞肌肤,白得透腻,在阳光下闪动着珍珠般的美丽光泽。
对姐弟俩在一旁的叙话,她看起来似乎浑不在意。
高桓转向她,恭恭敬敬地道:“伯母,侄儿奉了伯父之命,特意来此接伯母阿姊一道归家去。”
萧永嘉连眼皮子都没抬:“你将你阿姊接回去便是。我就罢了!来来去去,路又不算近,很是累人。”
“伯母!实在是伯父信中特意吩咐过的!伯母不回,伯父必是怪侄儿的。何况为了先前那事,伯父对侄儿的气还未消,这回若又接不回伯母,怕伯父更不待见侄儿。伯母,你就可怜可怜侄儿吧!”
高桓见洛神背对着萧永嘉,对自己偷偷使着眼色,心领神会,急忙又上去哀求。
这还不算,噗通一声,双膝跪在了地上。
萧永嘉放下自己那只欣赏了半晌的手,转过脸来,挑了挑一侧精心修过的漆眉,丹唇一抿,笑。
“六郎,你就知道哄伯母。起来吧,你今天就是跪穿了两个膝盖窝也没用。放心吧,我不回,你那个伯父,不会拿你如何的。”
晋江文学城欢迎您 今日国舅许司徒领着军队抵达丹阳, 高相公也会从建康赶来,亲自迎犒有功将士。
这样的机会,平日实在难得一见, 民众早早都来这里等着,除了瞻仰军威, 也是想亲眼看一看传说中的大虞宰相的风范。
日头渐渐升高之时, 城门附近忽然起了一阵骚动,众人纷纷仰头望去, 见城墙上方的城楼之上,除了站着先前那一排手执戈戟的甲兵,此刻又多出了几道人影,都是朝廷官员的模样。
中间一位中年男子, 头戴进贤乌冠,身着绛纱官服, 面洁若玉,凤目微扬, 目光湛然若神,似正眺望远方,颌下那把乌黑美髯, 随风轻轻飘动, 站在那里,渊渟岳峙, 不怒自威。
“高相公到了!”
路上有人惊呼。
一传十, 十传百, 很快,人人便都知了,方才登上城头的这位中年男子,正是名满天下的高氏宰相。果然名不虚传,风度超然,群情立刻激动,路人纷纷涌了过来,想要靠得近些,好瞧得更清楚。
城门之下,起了一阵骚动。
“大军到了!大军到了!”
就在这时,城门对面的路上,一溜烟地跑来了几个人,口中大声喊着。
众人愈发兴奋,又纷纷回头,争相张望。果然,没片刻功夫,见远处道路的尽头,慢慢出现了一支队伍的影子,前头旌旗飘扬。
正是国舅许泌,领着平叛有功的将士行军抵达了。
一片欢呼声中,高峤面露喜色,迅速下了城头,舍马步行,出城门,朝着对面道上正行来的那支大军,疾步迎了上去。
队伍到来的当先正中,是匹黄骠骏马。上头骑乘了一个全副披挂的黄须之人,身侧两旁,跟随着参军、副将,仪仗齐备,神威凛凛,一路过来,见百姓夹道欢迎,目中隐隐露出得色。
他远远便看见高峤领了一众建康官员步行相迎,却故意放慢了马速,等两头相距不过数丈之远,这才纵马过去,到了近前,翻身下马,对着高峤就要下拜:“景深将贤侄托付给我,我却负了所托,险些折了贤侄!全是我之过错!倘贤侄有失,我便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高峤怎会要他拜了自己,笑声中,上前便将那人一把托起。
“许兄怎出此言?生死有命,本非人力所能及,何况置身凶战?怪我不曾为许兄考虑周到。许兄平叛竭虑之际,尚要为我那鲁钝侄儿分心,更令许兄陷于两难境地!愧煞了我才是!”
那黄须之人,便是出身于当朝三大侨姓士族之一许氏的许泌,当今许皇后的长兄。
“景深不怪,便是我的大幸!”
许泌执了高峤之手,极是亲热。
他近旁的几名随军将军,除去一个黑面络腮胡的汉子,其余都是士族出身,皆知高峤,纷纷下马,向他见礼。
高峤心情畅快,一一慰劳。
旁观民众,亦听不清说了什么,远远只看见高相公和许国舅把手谈笑,将相相和,未免群情激动,道旁再次发出一阵欢呼。
高峤慰问完毕,心中毕竟一直记挂着那事,便道:“我那愚钝侄儿,此次侥幸得以回来,听闻是被你军中一名为李穆之人于阵前所救。此人今日可随军回了?”
许泌笑道:“自然!”看向身边的那个黑面壮汉。
壮汉早听闻高峤之名,却第一次见到他的真容。急忙上前,对着高峤,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
“末将杨宣,见过相公。李穆乃末将帐下一别部司马。末将这就将他唤来拜见相公!”说着急匆匆而去。
高峤望向前方。没片刻,见杨宣领了一人回来,近旁士兵,看向那人的目光,皆带敬佩之色,主动纷纷让道,知那人应当便是李穆了。
他定睛看去,不禁感到有些意外。
别部司马在军中,虽只是个五品的低级武官,所属私兵,往往也不过数百。但和投身军营的士族子弟不同,士族子弟,往往投军之初,便可获封都尉、乃至中郎将这种四品之上的官衔,但普通士卒,想要以军功晋升到能够拥有私兵的五品别部司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高峤从前带兵之时,所知的别部司马,最年少的,往往也年近三十。
但是面前这个随了杨宣而来的军官,看起来却还非常的年轻,不过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剑眉星目,一身英武,步伐沉矫,正行了过来。
他的身边,同行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面美而秀,分明一看就是出身高门的小公子,却身着兵甲,两个肩膀,被那宽甲衬得愈显单薄。正是已经大半年没有见到的侄儿高桓。
高峤看着那个渐渐走近的年轻武官,起先惊讶,转念想到他于阵前单枪匹马救回侄儿的一幕,困惑顿消。
倘若没有超乎寻常的胆色、武功,乃至于杀气,阵前两相对峙的情况之下,他又怎可能凭了一己之力闯入敌阵,横扫八方?
既有如此过人之能,以二十出头的年纪,晋升到别部司马之职,理所当然。
“伯父!”
高桓一路兴高采烈,跟过来时,不时和身旁那年轻武官说着什么话。倒是那武官,显得有些沉默,并没怎么应答。他也不在意。忽看见高峤,眼前一亮,飞奔而来。等到了近前,见他冷冷地盯着自己,半句话也无,有些讪讪,慢慢低下了头,站在一旁,一语不发。
杨宣领人到了近前。
年轻武官向高峤行军礼,单膝下跪,气息沉稳:“别部司马李穆,拜见相公!”
高峤面上含笑,打量了他一番,道了声免礼,随即上前,亲自虚扶他起了身,笑道:“你于阵前只身杀入敌阵,救下了我的侄儿,如此万夫不挡之勇,便是古之孟贲、夏育,恐也不敢一争!我极是感激。我听闻你祖上乃盱眙李氏。我高氏与你父祖虽无深交,但你父祖当年英烈事迹,我人在江南,也是有所耳闻,极是敬重。”
高峤当众如此褒扬,话语中,丝毫不加掩饰自己对这身为李氏后裔的年轻武官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相公谬赞卑职,卑职不敢当。卑职亦代先尊谢过相公。”
别部司马之职,离级别最低的将级官职中郎将还差了好几个等级,故这年轻武官在高峤面前自称卑职。
他这一句回话,看似平平,暗却颇有讲究。
谦辞高峤对自己的称赞,但对于父祖之事,显是十分敬重,不予埋没。
明耳之人,皆能体察。
高峤更是欣赏,点头道:“你是许司徒之人,军阶晋升,皆出于司徒。以你之能,料司徒亦慧眼识珠,我便不加多事了。除此之外,你要何等封赏,尽管向我道来!”
他说完,看向一旁的许泌:“许兄,李穆于我高氏有大恩,我稍加赏赐,你不会怪我夺了你的风头吧?”
许泌哈哈大笑:“怎敢?愚兄亦是万幸,帐下有如此能人,今日方得以叫我能够面见于你。”
他转向李穆:“相公如此开口了,机会千载难得。你还要何等赏赐,开口便是!”
周围安静了下来,无数道满含羡慕的目光,投向那名为李穆的年轻武官。
“卑职目下别无所求,谢过相公美意。”
那年轻武官应道。
周围人无不惊讶。
杨宣有些发急,在一旁悄悄朝他使眼色。
不止杨宣,一旁高桓亦是不解,似要忍不住开口,看了眼自己的伯父,又闭上了嘴,眼睛里却露出困惑之色。
李穆却仿佛浑然未觉,神色如常。
高峤一愣,随即笑道:“论功行赏,本就是军中规矩,否则,何以激励将士蹈刃奋进?以你对我高氏之功,今日无论你所求为何,皆为你之应得。我必是要赏你的!你有何求,告我便是,不必羞于启齿!”
周围再次静了下来。
杨宣飞快地咳了几声。
李穆沉默了片刻,抬眸,对上高峤含笑的两道目光:“相公上命,卑职不敢不应。只是今日,卑职确无所需。若相公不怪,可否留后再赏?日后,卑职若有所求,必斗胆求于相公。”
高峤再次一愣,随即颔首,抚须道:“也好!日后倘若你有所求,尽管开口!”
李穆再次单膝下跪,郑重行了一礼。
“多谢相公,卑职谨记在心。想到了,必求于相公,还望相公到时应允。”
他沉声说道,语气恭敬。
高峤心情畅快,朗声笑道:“自然!日后无论何事,但凡你开了口,我必应允!”
自然了,洛神对那个名叫李穆的军中司马,也是十分感激。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但直到现在,有时再次想到当时一幕,她依然还是感到有些后怕。
但也仅此而已。
她并没多少兴趣,听阿弟在自己面前不断地褒扬那个李穆如何如何英雄过人。
父亲想必已经给予他相应的嘉奖了。无论是什么,都是他应得的。
她更关心的,还是父亲、叔父、堂兄,以及……陆家大兄柬之,这些她熟悉的、所关心的人,他们在战事中,是否毫发无伤,又到底何日回来。
她打断了高桓,问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快了!我便是接到伯父的家书,知不日归来,才来此处接你和……”
他停了下来,看向一旁的萧永嘉。
萧永嘉便靠坐在这间水榭窗畔的一张凭几之侧,张着一只手,对窗欣赏着自己今早刚染过的一副鲜红指甲,五指青葱,不逊少女。
清河长公主不但有悍妇之名,且在嫁给高峤之后,因生活奢靡而被人时常诟病。
在洛神幼年的模糊记忆里,母亲一开始似乎也并非如此,后来不知为何,渐渐沉迷其中。衣裳配饰,动辄花费数万。光是鞋履,便存了不下百双,凤头、聚云、五色……各种形制,锦绣绚烂,金贝踩地,珠玉踏足,奢侈至极,许多放在那里任其蒙尘,根本就未曾穿过。
平日,她除了偶尔穿着道服之外,其余时候,永远都是光鲜逼人,即便一人独处,也不例外。
此刻亦是如此。
阳光从窗外照入,映得插在她乌黑高髻侧的一支蛇形琥珀头金簪闪闪发亮,面庞肌肤,白得透腻,在阳光下闪动着珍珠般的美丽光泽。
对姐弟俩在一旁的叙话,她看起来似乎浑不在意。
高桓转向她,恭恭敬敬地道:“伯母,侄儿奉了伯父之命,特意来此接伯母阿姊一道归家去。”
萧永嘉连眼皮子都没抬:“你将你阿姊接回去便是。我就罢了!来来去去,路又不算近,很是累人。”
“伯母!实在是伯父信中特意吩咐过的!伯母不回,伯父必是怪侄儿的。何况为了先前那事,伯父对侄儿的气还未消,这回若又接不回伯母,怕伯父更不待见侄儿。伯母,你就可怜可怜侄儿吧!”
高桓见洛神背对着萧永嘉,对自己偷偷使着眼色,心领神会,急忙又上去哀求。
这还不算,噗通一声,双膝跪在了地上。
萧永嘉放下自己那只欣赏了半晌的手,转过脸来,挑了挑一侧精心修过的漆眉,丹唇一抿,笑。
“六郎,你就知道哄伯母。起来吧,你今天就是跪穿了两个膝盖窝也没用。放心吧,我不回,你那个伯父,不会拿你如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