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晋位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九十七章晋位
裴清殊还真是没想到, 令仪竟会同意此事。
他觉得孩子还那么小, 令仪应该会担心容漾,拦着他不让他去才是。
看来这几年来, 令仪的变化也不小, 不再是当年那个娇气任性的小姑娘了。
回到宫里之后,裴清殊先向淑妃转述了孩子的情况,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告诉淑妃容漾的打算。
淑妃本来笑容满面地听裴清殊形容自己的小外孙有多可爱,结果一听说容漾想去随军打仗,淑妃的脸色瞬间就不好看了。
“我就知道这个容二绝非池中物, 肯定不会满足于在翰林院里混日子的。”淑妃叹了口气, 有些无奈地说:“也是, 他还这么年轻, 以他的才华,在翰林院里熬着是有些可惜了。只是他做什么不好,就是外放出去做个父母官也成啊, 何必要去边境受那个苦?”
“听姐夫的意思是, 如果他去外地做官, 他带与不带皇姐母子都十分为难。还不如让皇姐和小外甥安安稳稳地留在京里, 他随军去长长见识。几个月,最多半年,也就回来了。”
淑妃忧心忡忡地说:“可你姐夫一看就是个文弱书生, 他去军里能做什么?”
裴清殊安抚道:“姐夫说了, 他不会亲自上阵杀敌, 就算他想, 父皇恐怕也不会给他那个机会。所以他想看看到时候父皇会让谁出征,到时候给人家做个主簿什么的。”
淑妃听了,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那还好,那还好。只是容家和傅家在军中都没有什么人脉,你姐夫如此年轻,可千万别被那些老油子给阴了。”
裴清殊原本不觉得什么,可听淑妃这么一说,也有点替容漾担心了。
容漾一个世家子弟,生得白白净净的,能和军中那些大老粗合得来吗?万一有人看不惯他,故意给他使坏,容漾又能不能应付得来?
担心归担心,但该问的话裴清殊还是要问:“母妃,那您到底同不同意让姐夫去啊,姐夫还等着您的回信儿呢。”
淑妃无可奈何地说:“人家亲娘都没说反对的话,我一个丈母娘能说什么?他实在想去,就让他去吧。不过回头我得和荣姐姐商量着,看看能不能托托关系,给你姐夫安排一个妥当的位置,确保他平安无事。”
裴清殊点点头,表示赞同。有些事情,例如科举考试,涉及到原则性问题,自然必须要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可有些事情,如果能托关系的话,也没有必要假清高,这叫合理利用资源。
“不过匈奴人隔三差五地就在北边小打小闹似的抢些东西,都已经好多年了,你大哥他们都能应付得了,应当不严重啊。”淑妃处于深宫,只听人说起大皇子立了什么什么功劳时,才知道匈奴人又来大齐烧杀抢掠了,“你姐夫怎么知道一定要打仗?”
如果只是小规模的犯境,带个几千人去就能解决的那种,一般来说不需要文官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我也不知道,这是姐夫自己预测的。”淑妃不说裴清殊还不觉得,听她这么一讲,裴清殊对容漾便更加钦佩了。他自己是因为前世经历过的缘故,才会知道匈奴人的铁骑会踏碎大齐江山。可容漾一个文人,能提前这么多年就认识到北夏对大齐的威胁,实属不易。
裴清殊知道容漾的预言早晚会成真,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会这么快。
延和十九年冬,匈奴再次犯境。
和过去不同的是,这一回匈奴人不是在短时间内烧杀抢掠,捞一票大齐的物资就走,而是迅速地占据了大齐边境的三座城池,并且还有一路南下,继续攻齐的架势。
皇帝大惊,赶忙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因为大皇子骁勇善战的缘故,前些年都是由大皇子带领几千人马将匈奴人赶走。
那个时候的匈奴人无心恋战,一遇到大齐的军队就拼命逃跑,所以大皇子的胜仗打得较为容易。
可是这一次的性质完全不同。看匈奴人这架势,竟然是想正式和大齐开战了。
大皇子虽英勇,可到底还年轻,身上又受过伤,难以担当主帅这样的大任。
经过紧急讨论之后,皇帝决定临时任命英国公汪鸿达为骠骑大将军,率领十万大军迎敌。
英国公今年五十出头,祖上曾是大齐的开国元勋之一,世代皆为武将。
不过和承恩公府、荣国公府、宁国公府类似的是,英国公府的子孙也在渐渐地向文官转型。毕竟国公本就位高,如果再权重的话,很容易产生不臣之心。所以历代皇帝都严格把控着他们手中的兵权,不让他们手握太多的权力。
这一回皇帝任命英国公为主帅,也是无奈之举。放眼满朝文武,年老的体弱,年轻的经验不足,在为数不多的中年将领中,英国公算是最有血性的了。
不过英国公有一个缺点,就是比较容易轻敌,不怎么把胡人当成事情,总觉得他们不可能动摇大齐的江山。保险起见,皇帝又为他挑选了两名性格较为稳重的副帅。一个是裴清殊的九皇叔礼亲王,一个是全贵妃的哥哥叶伦。
礼亲王比皇帝小几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不过他以前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这回皇帝派他去,也不是为了让礼亲王亲自上阵杀敌,主要是因为礼亲王行事比较谨慎,身份又贵重,可以在英国公冒进的时候劝一劝他。
至于全贵妃的哥哥叶伦,皇帝原本想找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父亲叶老爷子。
全贵妃之父年轻的时候曾经领兵出征西北,官至辅国大将军。可他年轻时在战场上受的伤,到老全都找回来了,现在实在无力迎战,于是就向皇帝推荐了他的长子叶伦。
皇帝还很年轻的时候就认识叶伦,知道他读书不算太行,但人很机灵,武功也很不错。思来想去之后,便将他也任命为副帅。
决定好主帅和副将之后,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因为事出紧急,英国公等人很快便从京城出发。
不想这一去,就是大半年的时间。
起初他们刚走的时候,宫里人都觉得匈奴人乃是蛮荒野人,只懂蛮干,不会打仗,英国公他们肯定很快就要得胜归来了。
谁知匈奴人竟然十分狡猾,和英国公他们玩儿起了“游击”的战术。说突袭就突袭,说撤退就撤退,硬是把齐军耍的团团转,损失了不少人马。
再加上北方气候寒冷,许多大齐士兵都受不了那里的严寒,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大齐除了人数众多之外,其实并不占据什么优势。
转机出现在春天,冰雪融化,春暖花开之后,齐军渐渐调整好了状态,反被动为主动,最终以人数上压倒性的优势,将匈奴人从大齐的北方三城中赶了出去。
英国公杀红了眼,还想继续北上,追到大夏的国土上去,被两个副将给拦住了。礼亲王和叶伦好说歹说,才把英国公给劝回了京城。
因为冬天的时候,战况不大乐观,皇帝一度非常担心英国公他们会打败仗。
好在虽然损失了一些人马,但在最后,这场不大不小的战役还是以大齐的胜利而告终。所以皇帝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在宫中大办宴会,为英国公等人庆功。
裴清殊参加庆功宴的时候就发现,大皇子一直一个人坐在那里喝闷酒,显然非常的不高兴。
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因为这回打仗,皇帝没有用他的事。
皇帝表面上说是怕大皇子旧伤复发,让他继续在京中休养,可大皇子心里清楚,皇帝到底还是疑心他了。
而且三皇子最近在朝堂上越发活跃起来,就当是为了补偿三皇子,皇帝一时半会儿,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也不会重用大皇子。
眼看着随军出征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封赏,大皇子十分眼红,却因敬妃的叮嘱不敢抱怨,只能一杯接一杯地用没有受伤的右手给自己倒酒。
相比之下,坐在他不远处的二皇子,心情就要愉悦许多了。
这回齐军获胜,他舅舅叶伦功不可没。皇帝已经封叶伦为忠武将军,还对他大加赞赏,想来前途不可限量。
裴清殊想起皇帝之前说的,这两年要在两位贵妃中选一个晋为皇贵妃的话……之前他还觉得荣贵妃的优势更大,现在看来,全贵妃的哥哥打了胜仗,皇帝非常有可能给她抬位。
果然没过多久,皇帝便颁下明旨,称贵妃叶氏出身名门,温婉贤淑,特晋为皇贵妃,赐金册、金印。
皇帝的选择,虽在情理之中,可也叫很多人难以接受,尤其是已经和全贵妃平起平坐了二十多年的荣贵妃。
皇贵妃的册封礼结束之后,皇帝亲自去了宝慈宫一趟,向荣贵妃解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道理其实荣贵妃都明白,谁让人家全妃有一个会打仗的哥哥,他们容家却全都是文臣呢?
可在情感上,荣贵妃心里还是十分难受,觉得自己从此矮了全妃一头,没办法在宫里抬起头做人了。
最憋屈的是,她又不能在皇帝面前表现出来这种情绪,不然只会显得自己小气。
不过让荣贵妃没想到的是,皇帝今天来,不是要用一些虚话套话来安抚她的,而是带给她另外一个十分惊人的消息。
“朕知道你与全妃关系平平,却和淑妃十分要好。朕想过了,现在贵妃的位子不是空了一个出来么?朕打算把淑妃提上来。这样一来,你们与全妃她们也算是平衡了。”
荣贵妃愣了愣,怎么都没想到皇帝竟然打算给淑妃晋位。
她还以为皇帝现在日日宿在钟灵宫里,肯定要封俪妃为贵妃呢!
封淑妃做贵妃,总要好过抬俪妃的位份,这一点荣贵妃心里是清楚的。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荣贵妃心里总觉得怪怪的,又有些莫名的愤怒——明明皇帝抬的都是别人的位份,怎么能说是为了安抚她,让她心里平衡才这么做的呢?
不,她一点都不觉得高兴,只觉得憋屈,憋屈死了!
不过当着皇帝的面,她什么都不能抱怨,只能做出十分大方的样子,笑了笑说:“多谢皇上为臣妾考虑,以后臣妾和淑妹妹,也会尽心尽力,继续帮着皇贵妃娘娘一起为皇上管理后宫的。”
皇帝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第九十七章晋位
裴清殊还真是没想到, 令仪竟会同意此事。
他觉得孩子还那么小, 令仪应该会担心容漾,拦着他不让他去才是。
看来这几年来, 令仪的变化也不小, 不再是当年那个娇气任性的小姑娘了。
回到宫里之后,裴清殊先向淑妃转述了孩子的情况,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告诉淑妃容漾的打算。
淑妃本来笑容满面地听裴清殊形容自己的小外孙有多可爱,结果一听说容漾想去随军打仗,淑妃的脸色瞬间就不好看了。
“我就知道这个容二绝非池中物, 肯定不会满足于在翰林院里混日子的。”淑妃叹了口气, 有些无奈地说:“也是, 他还这么年轻, 以他的才华,在翰林院里熬着是有些可惜了。只是他做什么不好,就是外放出去做个父母官也成啊, 何必要去边境受那个苦?”
“听姐夫的意思是, 如果他去外地做官, 他带与不带皇姐母子都十分为难。还不如让皇姐和小外甥安安稳稳地留在京里, 他随军去长长见识。几个月,最多半年,也就回来了。”
淑妃忧心忡忡地说:“可你姐夫一看就是个文弱书生, 他去军里能做什么?”
裴清殊安抚道:“姐夫说了, 他不会亲自上阵杀敌, 就算他想, 父皇恐怕也不会给他那个机会。所以他想看看到时候父皇会让谁出征,到时候给人家做个主簿什么的。”
淑妃听了,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那还好,那还好。只是容家和傅家在军中都没有什么人脉,你姐夫如此年轻,可千万别被那些老油子给阴了。”
裴清殊原本不觉得什么,可听淑妃这么一说,也有点替容漾担心了。
容漾一个世家子弟,生得白白净净的,能和军中那些大老粗合得来吗?万一有人看不惯他,故意给他使坏,容漾又能不能应付得来?
担心归担心,但该问的话裴清殊还是要问:“母妃,那您到底同不同意让姐夫去啊,姐夫还等着您的回信儿呢。”
淑妃无可奈何地说:“人家亲娘都没说反对的话,我一个丈母娘能说什么?他实在想去,就让他去吧。不过回头我得和荣姐姐商量着,看看能不能托托关系,给你姐夫安排一个妥当的位置,确保他平安无事。”
裴清殊点点头,表示赞同。有些事情,例如科举考试,涉及到原则性问题,自然必须要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可有些事情,如果能托关系的话,也没有必要假清高,这叫合理利用资源。
“不过匈奴人隔三差五地就在北边小打小闹似的抢些东西,都已经好多年了,你大哥他们都能应付得了,应当不严重啊。”淑妃处于深宫,只听人说起大皇子立了什么什么功劳时,才知道匈奴人又来大齐烧杀抢掠了,“你姐夫怎么知道一定要打仗?”
如果只是小规模的犯境,带个几千人去就能解决的那种,一般来说不需要文官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我也不知道,这是姐夫自己预测的。”淑妃不说裴清殊还不觉得,听她这么一讲,裴清殊对容漾便更加钦佩了。他自己是因为前世经历过的缘故,才会知道匈奴人的铁骑会踏碎大齐江山。可容漾一个文人,能提前这么多年就认识到北夏对大齐的威胁,实属不易。
裴清殊知道容漾的预言早晚会成真,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会这么快。
延和十九年冬,匈奴再次犯境。
和过去不同的是,这一回匈奴人不是在短时间内烧杀抢掠,捞一票大齐的物资就走,而是迅速地占据了大齐边境的三座城池,并且还有一路南下,继续攻齐的架势。
皇帝大惊,赶忙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因为大皇子骁勇善战的缘故,前些年都是由大皇子带领几千人马将匈奴人赶走。
那个时候的匈奴人无心恋战,一遇到大齐的军队就拼命逃跑,所以大皇子的胜仗打得较为容易。
可是这一次的性质完全不同。看匈奴人这架势,竟然是想正式和大齐开战了。
大皇子虽英勇,可到底还年轻,身上又受过伤,难以担当主帅这样的大任。
经过紧急讨论之后,皇帝决定临时任命英国公汪鸿达为骠骑大将军,率领十万大军迎敌。
英国公今年五十出头,祖上曾是大齐的开国元勋之一,世代皆为武将。
不过和承恩公府、荣国公府、宁国公府类似的是,英国公府的子孙也在渐渐地向文官转型。毕竟国公本就位高,如果再权重的话,很容易产生不臣之心。所以历代皇帝都严格把控着他们手中的兵权,不让他们手握太多的权力。
这一回皇帝任命英国公为主帅,也是无奈之举。放眼满朝文武,年老的体弱,年轻的经验不足,在为数不多的中年将领中,英国公算是最有血性的了。
不过英国公有一个缺点,就是比较容易轻敌,不怎么把胡人当成事情,总觉得他们不可能动摇大齐的江山。保险起见,皇帝又为他挑选了两名性格较为稳重的副帅。一个是裴清殊的九皇叔礼亲王,一个是全贵妃的哥哥叶伦。
礼亲王比皇帝小几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不过他以前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这回皇帝派他去,也不是为了让礼亲王亲自上阵杀敌,主要是因为礼亲王行事比较谨慎,身份又贵重,可以在英国公冒进的时候劝一劝他。
至于全贵妃的哥哥叶伦,皇帝原本想找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父亲叶老爷子。
全贵妃之父年轻的时候曾经领兵出征西北,官至辅国大将军。可他年轻时在战场上受的伤,到老全都找回来了,现在实在无力迎战,于是就向皇帝推荐了他的长子叶伦。
皇帝还很年轻的时候就认识叶伦,知道他读书不算太行,但人很机灵,武功也很不错。思来想去之后,便将他也任命为副帅。
决定好主帅和副将之后,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因为事出紧急,英国公等人很快便从京城出发。
不想这一去,就是大半年的时间。
起初他们刚走的时候,宫里人都觉得匈奴人乃是蛮荒野人,只懂蛮干,不会打仗,英国公他们肯定很快就要得胜归来了。
谁知匈奴人竟然十分狡猾,和英国公他们玩儿起了“游击”的战术。说突袭就突袭,说撤退就撤退,硬是把齐军耍的团团转,损失了不少人马。
再加上北方气候寒冷,许多大齐士兵都受不了那里的严寒,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大齐除了人数众多之外,其实并不占据什么优势。
转机出现在春天,冰雪融化,春暖花开之后,齐军渐渐调整好了状态,反被动为主动,最终以人数上压倒性的优势,将匈奴人从大齐的北方三城中赶了出去。
英国公杀红了眼,还想继续北上,追到大夏的国土上去,被两个副将给拦住了。礼亲王和叶伦好说歹说,才把英国公给劝回了京城。
因为冬天的时候,战况不大乐观,皇帝一度非常担心英国公他们会打败仗。
好在虽然损失了一些人马,但在最后,这场不大不小的战役还是以大齐的胜利而告终。所以皇帝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在宫中大办宴会,为英国公等人庆功。
裴清殊参加庆功宴的时候就发现,大皇子一直一个人坐在那里喝闷酒,显然非常的不高兴。
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因为这回打仗,皇帝没有用他的事。
皇帝表面上说是怕大皇子旧伤复发,让他继续在京中休养,可大皇子心里清楚,皇帝到底还是疑心他了。
而且三皇子最近在朝堂上越发活跃起来,就当是为了补偿三皇子,皇帝一时半会儿,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也不会重用大皇子。
眼看着随军出征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封赏,大皇子十分眼红,却因敬妃的叮嘱不敢抱怨,只能一杯接一杯地用没有受伤的右手给自己倒酒。
相比之下,坐在他不远处的二皇子,心情就要愉悦许多了。
这回齐军获胜,他舅舅叶伦功不可没。皇帝已经封叶伦为忠武将军,还对他大加赞赏,想来前途不可限量。
裴清殊想起皇帝之前说的,这两年要在两位贵妃中选一个晋为皇贵妃的话……之前他还觉得荣贵妃的优势更大,现在看来,全贵妃的哥哥打了胜仗,皇帝非常有可能给她抬位。
果然没过多久,皇帝便颁下明旨,称贵妃叶氏出身名门,温婉贤淑,特晋为皇贵妃,赐金册、金印。
皇帝的选择,虽在情理之中,可也叫很多人难以接受,尤其是已经和全贵妃平起平坐了二十多年的荣贵妃。
皇贵妃的册封礼结束之后,皇帝亲自去了宝慈宫一趟,向荣贵妃解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道理其实荣贵妃都明白,谁让人家全妃有一个会打仗的哥哥,他们容家却全都是文臣呢?
可在情感上,荣贵妃心里还是十分难受,觉得自己从此矮了全妃一头,没办法在宫里抬起头做人了。
最憋屈的是,她又不能在皇帝面前表现出来这种情绪,不然只会显得自己小气。
不过让荣贵妃没想到的是,皇帝今天来,不是要用一些虚话套话来安抚她的,而是带给她另外一个十分惊人的消息。
“朕知道你与全妃关系平平,却和淑妃十分要好。朕想过了,现在贵妃的位子不是空了一个出来么?朕打算把淑妃提上来。这样一来,你们与全妃她们也算是平衡了。”
荣贵妃愣了愣,怎么都没想到皇帝竟然打算给淑妃晋位。
她还以为皇帝现在日日宿在钟灵宫里,肯定要封俪妃为贵妃呢!
封淑妃做贵妃,总要好过抬俪妃的位份,这一点荣贵妃心里是清楚的。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荣贵妃心里总觉得怪怪的,又有些莫名的愤怒——明明皇帝抬的都是别人的位份,怎么能说是为了安抚她,让她心里平衡才这么做的呢?
不,她一点都不觉得高兴,只觉得憋屈,憋屈死了!
不过当着皇帝的面,她什么都不能抱怨,只能做出十分大方的样子,笑了笑说:“多谢皇上为臣妾考虑,以后臣妾和淑妹妹,也会尽心尽力,继续帮着皇贵妃娘娘一起为皇上管理后宫的。”
皇帝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