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班底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范绳被押走后,文太守没了议事的心情。
各方面的事也议得差不多了,诸人识趣地告辞离去。
依照官职高低,郡丞费畅先出了堂,继而是五官椽韩亮、郡主簿王兰、计吏郭图等人,荀贞保持谦虚的作风,落在最后一位。荀攸、戏志才、乐进等人随在他的身后。
在堂门口穿上鞋子,荀贞与诸人往外走去。
久在堂内,骤出堂外,迎上灿烂的阳光,荀攸眯了下眼。
戏志才伸个懒腰,笑道:“这好几天了,都没好好睡个觉,方才在堂上,我差点都睡着了!”
“这几天与贼兵交战,城中人心不稳,你家娘子也不知怎么担惊受怕呢!今贼兵已退,善后的诸项事宜也都已安排下去,可以轻松一下了。志才,等会儿出了府门,你赶紧归家去,好好抚慰抚慰你家娘子。”
戏志才本是性情中人,闻言不推脱,应道:“好!”
快走到院门时,荀贞回了下头,本是想再向留在堂上的文太守行个礼,却发现文太守呆呆地跪坐在席上,眼神涣散地望着院中初生嫩叶的高树。他本就瘦小,这会儿从院门口看去,中间隔了一段距离,越发短小干瘦了,独坐空旷冥暗的堂上,给人一种萧瑟之感。
荀攸轻声说道:“府君这次怕是难逃朝廷的罪责了。”
这次太平道起义声势浩大,几乎遍及帝国全境,遭乱的不止颍川一郡。
文太守初上任本郡不久,对地方尚不太熟悉,郡中道众作乱或许还可以此为借口来推脱些责任,把一些责任推到他的前任、前前任身上,但是范绳呢?他拒绝了钟繇劝他捕拿范绳的建议,这显然是他昏聩失察,是他的罪错。更别提范绳还是他的乡党,他也正是以“乡党”为理由拒绝的钟繇,往大里说,他这就是“包庇反党”,这个罪名就大了。
尽管这次太平道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在朝堂,是在天子,是在权宦当权,可天子与当权的宦官怎么可能会承认?等到平息了叛乱之后,肯定是会推出几个高官大吏来背黑锅的,有了“包庇反党”这个罪名,文太守断难无事。
文太守虽然刚愎自用,就任以来,对荀贞、荀彧不假辞色,对他兄弟两人颇有偏见,可说到底,这只是因为他好抓权,怕被本郡大族架空,细数他上任以来的各项政事举措,其实并无太大的过错,也可算中规中距,最终却落个这般下场。
荀贞想道:“细说起来,他当初不肯捕拿范绳,也是顾念乡党情谊,最终落个如此下场,既可恨,亦可叹。”
可恨他刚愎自用,没有眼光。可叹他好心没得好报。
荀贞恭恭敬敬地冲高坐堂上的文府君行了个礼,对荀攸说道:“走罢。”
“去哪里?”
“去城外。”
刚才离开前,他问了一下文太守该怎么安排乐进带来的这些人。
郭图担忧这些人中也许会有太平道的细作,同时也担忧如果放了铁官徒入城后,没准儿这些刑徒会惹事生非,因此提议不要放他们入城,而是安排在城外驻扎就好。文太守同意了。
荀贞对此没有异议,只是说:“北城临河,不是驻扎之所。波才退兵前,一直主攻的都是城东,城东守卒伤亡甚众,城门亦有损坏,若再有贼兵来犯,怕会守卫不易。”因此建议把驻扎的地点改为城东门外,如此可与城内成掎角之势,有利守城。文太守也同意了。
出了太守府,荀贞先叫人牵了匹马给戏志才,又点了两个宾客,命送他归家,接着命令乐进、小夏、江鹄和沈容:“你们速去城北,看看百姓、铁官徒、投军的豪强壮士渡完河没,如果渡完了就带来城东门外。我在东门等你们。”
乐进四人应诺,行了一礼,加快脚步先去了。
——在乐进整编铁官徒时,沈容虽是被迫的,也算有功,因现如今依旧还是铁官长。
荀攸瞧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笑道:“贞之,你有识人之明啊。”
“此话怎讲?”
“乐文谦虽有冒雪千里奔师丧之举,然其貌不扬,身形短小,讷讷若不能言者,怎么看也只是一个寻常人罢了。你早前举荐他为铁官主簿时,我还不解你的意思,今日看来,你真目光如炬也。我真没看出来,他竟如此胆烈果决,若非此人,也许这千余铁官徒已经从了贼了!”
得他称赞,荀贞甚是汗颜,心道:“乐进的确相貌寻常,要非我是从后世来的,就算与他路遇,只怕也想不到这么一个身材短小、相貌寻常的年轻人竟是鼎鼎大名的五子良将之一。”
想到此处,他不觉想起了许仲等人。
……
他门下的诸多宾客里,要说谁与乐进最像,唯有许仲,一样的形貌短小,一样的勇武敢战,而且一样的出身贫寒,唯一不同的是,乐进识书知字,许仲不读书。
他又想道:“这几日临敌接战,君卿临危不惮,虽然暂时还看不出他有没有将才,但至少在勇气上他已不逊乐进。”
第一次见许仲是在繁阳亭舍,当时许仲匹马单刀夜入亭舍,独对亭中数人夷然不惧,当时荀贞就知道他很有胆色,但是,在乡中争强斗狠和在战场上与敌交战不同,“勇於私斗”的人不一定也会“勇於公”斗,一个是十几人至多百十人的斗殴,一个是成千上万的作战,前者只需要小勇就行,后者却非有大勇不可。就比如秦舞阳,十二岁就敢杀人,去刺秦王时却色变振恐。在乡中可能是个勇士,换个地方,到了战场上可能是个胆小鬼。
在这几天的临敌接战中,许仲表现出了他的勇敢和无畏。这就说明,他是个真有胆色的人,是个可造之材。
——要说起来,荀贞门下其它的宾客在这几天的作战中也都表现得不错,没有畏惧退缩的,可与许仲相比还是有不同的。许仲一直追随在荀贞的左右,在交战时,他的位置是处在整个队伍的最前边,而其它的宾客都在后头,首先不用最先面对敌军,跟着往上冲就行了,其次可以抱团。抱团的时候,人的勇气肯定会比较大的。这就不同於许仲的位处最前、冲锋敌阵。
这几天与黄巾军交战,荀贞在指挥领导的同时,也在暗中观察他门下的众多宾客。
除了许仲之外,江禽、刘邓、陈褒的表现也让他较为满意。
刘邓不用说了,真一个悍勇之徒,只从他敢在波才等人面前斩杀波连就可以看出,此人绝对是一个可堪造就之人。陈褒虽没打过先锋,但在作战时,他居中策应,胆大心细,和荀贞、许仲等人配合得很好。江禽殿后,不但没拖后腿,而且颇有眼色,能够随机应变,在看到敌人的弱点后,总会适时地高喊几句,一方面造成敌人的混乱,一方面趁机扩大己方的战果。
可以说,之所以能够在数万黄巾的围困下,历经多次激战而终守城不失,其中固有荀贞之功,亦有许仲、江禽、陈褒、刘邓等人之功。
回忆完门下宾客在这几天作战中的表现,荀贞心道:“公达说我有‘识人之明’。与其说我有识人之明,不如说我运气不错,投到我门下的这些宾客刚好都可堪一用。”
事实上,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地方,不能单纯说是“运气不错”。
归根结底,还是荀贞一向的努力使然。他自主动求任为繁阳亭长以来,一直积极结交乡里轻侠,如许仲、江禽都是本乡的翘楚,在出任北部督邮后,他又再三交代许仲、江禽延揽各县勇士,可以说,郡南数县的乡间勇士如今泰半都在他的门下了,像刘邓就是后来投奔他的。
许仲、江禽乃是本乡万余百姓中的翘楚,俗话说,胜十人者为杰,胜百人者为豪,胜千人者为雄,胜万人者为英,他俩勉强可算一个“人英”了。
刘邓更了不得,是从数县勇士中脱颖而出的,勇武自然远胜常人。
便是陈褒,也是唯一一个从繁阳亭舍里冒尖出来的。繁阳亭舍里的人多了,如杜买、黄忠、程偃、繁家兄弟等,相比陈褒,他们就逊色许多,不值一提。繁阳亭里出来的还有一个程偃,程偃这个人,荀贞看重的是他的忠诚,至於武力、智略什么的,程偃也只是常人之姿。
所以说,他们这几个人能有些异於常人之处,不足为奇。
不过,他们现在的这点“异於常人之处”,也只是和普通人比较而言,和日后的那些“盖世名将”相比,还是远远不如的,将来如果有机会遇上,孰高孰低,还得看他们能自家的造化,还得看他们以后是否能有进步。
所有的名将都不是天生的,都是从一场仗、一场仗中打过来,学过来的。
黄巾一起,天下大乱,这以后要打的仗多了去了。因此,对许仲等人日后能够达成什么样的成就,荀贞还是颇为好奇的。
……
太守府外,荀贞翻身上马,去城东门之前,转首向城北望了眼。
乐进、沈容、小夏、江鹄四人的背影刚刚消失在街角,不用多久,他们就会带着数千人众赶去城东门外。
荀贞心道:“克己忍欲辛苦数年,终得乐进、许仲众人,小心谨慎提早布局,今又得千余铁官徒。就不说剩下的那些百姓、投军的豪强壮士,只凭这些人,天可怜见,老子总算有些在乱世中立命的把握了!”
一时激动,他爆了句粗口,但也可以理解,辛辛苦苦这么久,总算有了点自家的班底了。
下午的阳光明亮温暖。
巍峨的太守府前,长街两侧五步一岗、十步一哨。
新绿的道边树舒展枝叶,在一众虎狼之士的护拥下,年方二十余的荀贞坐於马上,说不出来的英武过人。
——
1,乐文谦虽有冒雪千里奔师丧之举,但其貌不扬,身形短小,讷讷若不能言者,怎么看也只是一个寻常人罢了。
以貌取人,古今中外皆是,就连孔圣人都“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何况凡夫俗子?
只说汉代。
一如其它的一些朝代,在汉代,对入仕之人亦有形貌上的要求,如:面有创伤者,不得为吏。又如:不足六尺二寸的“罢癃”的成年人亦不能入仕。
“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罢癃”。“在盐铁会议上,桑弘羊以儒者身材瘦弱、其貌不扬为前提,推引出他们‘安知国家为政、县官之事’的结论。邹阳也发出了天下布衣之士,虽怀过人才智,但由於贫穷瘦弱而难以发迹的慨叹”。
面有创伤者,不得为吏:《汉书?薛宣传》记有薛宣的儿子使刺客毁人面目,以阻止其任司隶校尉。《后汉书?张酺传》:“(王)青亦被矢贯咽,音声流喝。前郡守以青身有金夷,竟不能举”。王青三世忠烈,他的祖父被王莽军杀死,为了保护上官,他的父亲又身死,他亦负重伤,却就因为伤在咽喉,说话嘶哑,因不能被举荐。——许仲、程偃脸上都有伤,许仲更是自毁容貌,依照汉制,若在太平时节,他俩都是不能入仕的。
汉代遴选博士子弟的条件之一是:“仪状端正者”。
汉人的审美观承前启后,一方面他们遵循的大多容貌评价标准可在上古找到踪迹,另一方面又影响了后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高扬了男性的雄强健壮,乃至须髯发达。
《汉书?田千秋传》记:当“为人魁岸,容貌甚壮”的江充出现在宫中时,武帝情不自禁地赞道:“燕、赵固多奇士”。东汉时,“须眉甚伟”的陈茂求见南阳太守,太守竟“不觉自起立,赐巾延请,甚嘉敬之”。
当然,这方面最出名的例子应是关羽了。关羽“美须髯”,并以此自豪,诸葛亮给他写信,投其所喜,称马超和他比起来是:“(马超)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以“髯”代替其名。
范绳被押走后,文太守没了议事的心情。
各方面的事也议得差不多了,诸人识趣地告辞离去。
依照官职高低,郡丞费畅先出了堂,继而是五官椽韩亮、郡主簿王兰、计吏郭图等人,荀贞保持谦虚的作风,落在最后一位。荀攸、戏志才、乐进等人随在他的身后。
在堂门口穿上鞋子,荀贞与诸人往外走去。
久在堂内,骤出堂外,迎上灿烂的阳光,荀攸眯了下眼。
戏志才伸个懒腰,笑道:“这好几天了,都没好好睡个觉,方才在堂上,我差点都睡着了!”
“这几天与贼兵交战,城中人心不稳,你家娘子也不知怎么担惊受怕呢!今贼兵已退,善后的诸项事宜也都已安排下去,可以轻松一下了。志才,等会儿出了府门,你赶紧归家去,好好抚慰抚慰你家娘子。”
戏志才本是性情中人,闻言不推脱,应道:“好!”
快走到院门时,荀贞回了下头,本是想再向留在堂上的文太守行个礼,却发现文太守呆呆地跪坐在席上,眼神涣散地望着院中初生嫩叶的高树。他本就瘦小,这会儿从院门口看去,中间隔了一段距离,越发短小干瘦了,独坐空旷冥暗的堂上,给人一种萧瑟之感。
荀攸轻声说道:“府君这次怕是难逃朝廷的罪责了。”
这次太平道起义声势浩大,几乎遍及帝国全境,遭乱的不止颍川一郡。
文太守初上任本郡不久,对地方尚不太熟悉,郡中道众作乱或许还可以此为借口来推脱些责任,把一些责任推到他的前任、前前任身上,但是范绳呢?他拒绝了钟繇劝他捕拿范绳的建议,这显然是他昏聩失察,是他的罪错。更别提范绳还是他的乡党,他也正是以“乡党”为理由拒绝的钟繇,往大里说,他这就是“包庇反党”,这个罪名就大了。
尽管这次太平道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在朝堂,是在天子,是在权宦当权,可天子与当权的宦官怎么可能会承认?等到平息了叛乱之后,肯定是会推出几个高官大吏来背黑锅的,有了“包庇反党”这个罪名,文太守断难无事。
文太守虽然刚愎自用,就任以来,对荀贞、荀彧不假辞色,对他兄弟两人颇有偏见,可说到底,这只是因为他好抓权,怕被本郡大族架空,细数他上任以来的各项政事举措,其实并无太大的过错,也可算中规中距,最终却落个这般下场。
荀贞想道:“细说起来,他当初不肯捕拿范绳,也是顾念乡党情谊,最终落个如此下场,既可恨,亦可叹。”
可恨他刚愎自用,没有眼光。可叹他好心没得好报。
荀贞恭恭敬敬地冲高坐堂上的文府君行了个礼,对荀攸说道:“走罢。”
“去哪里?”
“去城外。”
刚才离开前,他问了一下文太守该怎么安排乐进带来的这些人。
郭图担忧这些人中也许会有太平道的细作,同时也担忧如果放了铁官徒入城后,没准儿这些刑徒会惹事生非,因此提议不要放他们入城,而是安排在城外驻扎就好。文太守同意了。
荀贞对此没有异议,只是说:“北城临河,不是驻扎之所。波才退兵前,一直主攻的都是城东,城东守卒伤亡甚众,城门亦有损坏,若再有贼兵来犯,怕会守卫不易。”因此建议把驻扎的地点改为城东门外,如此可与城内成掎角之势,有利守城。文太守也同意了。
出了太守府,荀贞先叫人牵了匹马给戏志才,又点了两个宾客,命送他归家,接着命令乐进、小夏、江鹄和沈容:“你们速去城北,看看百姓、铁官徒、投军的豪强壮士渡完河没,如果渡完了就带来城东门外。我在东门等你们。”
乐进四人应诺,行了一礼,加快脚步先去了。
——在乐进整编铁官徒时,沈容虽是被迫的,也算有功,因现如今依旧还是铁官长。
荀攸瞧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笑道:“贞之,你有识人之明啊。”
“此话怎讲?”
“乐文谦虽有冒雪千里奔师丧之举,然其貌不扬,身形短小,讷讷若不能言者,怎么看也只是一个寻常人罢了。你早前举荐他为铁官主簿时,我还不解你的意思,今日看来,你真目光如炬也。我真没看出来,他竟如此胆烈果决,若非此人,也许这千余铁官徒已经从了贼了!”
得他称赞,荀贞甚是汗颜,心道:“乐进的确相貌寻常,要非我是从后世来的,就算与他路遇,只怕也想不到这么一个身材短小、相貌寻常的年轻人竟是鼎鼎大名的五子良将之一。”
想到此处,他不觉想起了许仲等人。
……
他门下的诸多宾客里,要说谁与乐进最像,唯有许仲,一样的形貌短小,一样的勇武敢战,而且一样的出身贫寒,唯一不同的是,乐进识书知字,许仲不读书。
他又想道:“这几日临敌接战,君卿临危不惮,虽然暂时还看不出他有没有将才,但至少在勇气上他已不逊乐进。”
第一次见许仲是在繁阳亭舍,当时许仲匹马单刀夜入亭舍,独对亭中数人夷然不惧,当时荀贞就知道他很有胆色,但是,在乡中争强斗狠和在战场上与敌交战不同,“勇於私斗”的人不一定也会“勇於公”斗,一个是十几人至多百十人的斗殴,一个是成千上万的作战,前者只需要小勇就行,后者却非有大勇不可。就比如秦舞阳,十二岁就敢杀人,去刺秦王时却色变振恐。在乡中可能是个勇士,换个地方,到了战场上可能是个胆小鬼。
在这几天的临敌接战中,许仲表现出了他的勇敢和无畏。这就说明,他是个真有胆色的人,是个可造之材。
——要说起来,荀贞门下其它的宾客在这几天的作战中也都表现得不错,没有畏惧退缩的,可与许仲相比还是有不同的。许仲一直追随在荀贞的左右,在交战时,他的位置是处在整个队伍的最前边,而其它的宾客都在后头,首先不用最先面对敌军,跟着往上冲就行了,其次可以抱团。抱团的时候,人的勇气肯定会比较大的。这就不同於许仲的位处最前、冲锋敌阵。
这几天与黄巾军交战,荀贞在指挥领导的同时,也在暗中观察他门下的众多宾客。
除了许仲之外,江禽、刘邓、陈褒的表现也让他较为满意。
刘邓不用说了,真一个悍勇之徒,只从他敢在波才等人面前斩杀波连就可以看出,此人绝对是一个可堪造就之人。陈褒虽没打过先锋,但在作战时,他居中策应,胆大心细,和荀贞、许仲等人配合得很好。江禽殿后,不但没拖后腿,而且颇有眼色,能够随机应变,在看到敌人的弱点后,总会适时地高喊几句,一方面造成敌人的混乱,一方面趁机扩大己方的战果。
可以说,之所以能够在数万黄巾的围困下,历经多次激战而终守城不失,其中固有荀贞之功,亦有许仲、江禽、陈褒、刘邓等人之功。
回忆完门下宾客在这几天作战中的表现,荀贞心道:“公达说我有‘识人之明’。与其说我有识人之明,不如说我运气不错,投到我门下的这些宾客刚好都可堪一用。”
事实上,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地方,不能单纯说是“运气不错”。
归根结底,还是荀贞一向的努力使然。他自主动求任为繁阳亭长以来,一直积极结交乡里轻侠,如许仲、江禽都是本乡的翘楚,在出任北部督邮后,他又再三交代许仲、江禽延揽各县勇士,可以说,郡南数县的乡间勇士如今泰半都在他的门下了,像刘邓就是后来投奔他的。
许仲、江禽乃是本乡万余百姓中的翘楚,俗话说,胜十人者为杰,胜百人者为豪,胜千人者为雄,胜万人者为英,他俩勉强可算一个“人英”了。
刘邓更了不得,是从数县勇士中脱颖而出的,勇武自然远胜常人。
便是陈褒,也是唯一一个从繁阳亭舍里冒尖出来的。繁阳亭舍里的人多了,如杜买、黄忠、程偃、繁家兄弟等,相比陈褒,他们就逊色许多,不值一提。繁阳亭里出来的还有一个程偃,程偃这个人,荀贞看重的是他的忠诚,至於武力、智略什么的,程偃也只是常人之姿。
所以说,他们这几个人能有些异於常人之处,不足为奇。
不过,他们现在的这点“异於常人之处”,也只是和普通人比较而言,和日后的那些“盖世名将”相比,还是远远不如的,将来如果有机会遇上,孰高孰低,还得看他们能自家的造化,还得看他们以后是否能有进步。
所有的名将都不是天生的,都是从一场仗、一场仗中打过来,学过来的。
黄巾一起,天下大乱,这以后要打的仗多了去了。因此,对许仲等人日后能够达成什么样的成就,荀贞还是颇为好奇的。
……
太守府外,荀贞翻身上马,去城东门之前,转首向城北望了眼。
乐进、沈容、小夏、江鹄四人的背影刚刚消失在街角,不用多久,他们就会带着数千人众赶去城东门外。
荀贞心道:“克己忍欲辛苦数年,终得乐进、许仲众人,小心谨慎提早布局,今又得千余铁官徒。就不说剩下的那些百姓、投军的豪强壮士,只凭这些人,天可怜见,老子总算有些在乱世中立命的把握了!”
一时激动,他爆了句粗口,但也可以理解,辛辛苦苦这么久,总算有了点自家的班底了。
下午的阳光明亮温暖。
巍峨的太守府前,长街两侧五步一岗、十步一哨。
新绿的道边树舒展枝叶,在一众虎狼之士的护拥下,年方二十余的荀贞坐於马上,说不出来的英武过人。
——
1,乐文谦虽有冒雪千里奔师丧之举,但其貌不扬,身形短小,讷讷若不能言者,怎么看也只是一个寻常人罢了。
以貌取人,古今中外皆是,就连孔圣人都“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何况凡夫俗子?
只说汉代。
一如其它的一些朝代,在汉代,对入仕之人亦有形貌上的要求,如:面有创伤者,不得为吏。又如:不足六尺二寸的“罢癃”的成年人亦不能入仕。
“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罢癃”。“在盐铁会议上,桑弘羊以儒者身材瘦弱、其貌不扬为前提,推引出他们‘安知国家为政、县官之事’的结论。邹阳也发出了天下布衣之士,虽怀过人才智,但由於贫穷瘦弱而难以发迹的慨叹”。
面有创伤者,不得为吏:《汉书?薛宣传》记有薛宣的儿子使刺客毁人面目,以阻止其任司隶校尉。《后汉书?张酺传》:“(王)青亦被矢贯咽,音声流喝。前郡守以青身有金夷,竟不能举”。王青三世忠烈,他的祖父被王莽军杀死,为了保护上官,他的父亲又身死,他亦负重伤,却就因为伤在咽喉,说话嘶哑,因不能被举荐。——许仲、程偃脸上都有伤,许仲更是自毁容貌,依照汉制,若在太平时节,他俩都是不能入仕的。
汉代遴选博士子弟的条件之一是:“仪状端正者”。
汉人的审美观承前启后,一方面他们遵循的大多容貌评价标准可在上古找到踪迹,另一方面又影响了后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高扬了男性的雄强健壮,乃至须髯发达。
《汉书?田千秋传》记:当“为人魁岸,容貌甚壮”的江充出现在宫中时,武帝情不自禁地赞道:“燕、赵固多奇士”。东汉时,“须眉甚伟”的陈茂求见南阳太守,太守竟“不觉自起立,赐巾延请,甚嘉敬之”。
当然,这方面最出名的例子应是关羽了。关羽“美须髯”,并以此自豪,诸葛亮给他写信,投其所喜,称马超和他比起来是:“(马超)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以“髯”代替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