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最风流 > 104 陶恭祖待以时变 荀贞之只争朝夕

104 陶恭祖待以时变 荀贞之只争朝夕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早先为了帮助彭城国抵御陶谦的进犯,荀贞曾遣文聘领兵进驻到了沛国的符离一带,文聘现今仍尚在符离,这次荀贞归还广陵,顺路经过符离,文聘自带军过来会合。

    由谯县往东南,可至符离,再往东南,便是下邳国了。

    下邳国,下邳县,郡府。

    笮融闻报,得知荀贞统兵将至。

    他帐下一将,名唤胡兰,离席挺身说道:“荀贼欲图下邳,可恼可恨!他要归广陵,必须先经我境,今他统兵将至,以末将之见,不如陈兵淮水,把他阻之在外!”

    淮水从下邳国的南部经过,横穿国内,往东北而去,经过广陵郡的西北部,最终流入海内。也就是说,荀贞要想回广陵,必须得先过这一条淮河。

    笮融懒得理会胡兰的这番胡言乱语,抬起眼皮,瞅了他一眼,眼皮子又耷拉了下去。

    胡兰见笮融不吭声,不知他是何意,因又说道:“明府!如不阻之,坐看荀贼归广陵,那就是纵虎还山。以下将愚见,正该趁着他还没回到广陵的时候,把他挡在外头,如此一来,他就是无根之萍,自保尚且难全,更别说再图谋下邳了!我下邳从此便就安矣!”

    见胡兰一个劲地说,笮融不开口是不行了。

    他说道:“好,给你精兵三千,你去把荀贼挡在外头吧。”

    胡兰愕然,说道:“荀贼兵马有两三万之众,只三千人,末将如何能将他挡在郡外?”

    “你不是说陈兵淮水么?有淮水之险,三千兵马还不够?”

    “如我文聘已占我淮水渡口,又如无陈褒在东阳列阵,窥我盱台,三千兵马自是足矣,可现今西北有文聘占渡,东南有陈褒窥境,只三千兵马如何能够?”

    淮水源自荆州南阳,由南阳一路向东,在入下邳之前,先经过的是沛国南界和东南界,换言之,即是说,淮水有一段是位处在沛国和下邳的交界处,早在荀贞到沛国前,文聘就接了荀贞的密令,遣兵一道,先行到了沛国和下邳的交界处,占据了一个渡口。

    东阳是广陵的一个县,与下邳相邻,自东阳往西北,六七十里便是盱台,盱台是下邳的一个县,临淮水,乃是下邳境内一个的临淮重地。从荀贞出兵时起,陈褒就屯兵在东阳此地。

    荀贞岂会不知淮水之险?

    他既心图下邳、徐州,那么在他当初出郡的时候,他当然首先就会考虑到等打完董卓,他该怎么回郡,而回郡的道路又会否安全这个问题,故而对此他是早有安排。他的安排很见成效,现今也正因了他的安排,文聘、陈褒两路隔河呼应,保证了他回郡道路的畅通和安稳。

    笮融说道:“我郡中有多少兵马,你又不是不知?能战者不过数千。既惧荀贼兵多,自觉不能挡之,那你还说些什么?”

    胡兰说道:“我郡中兵马虽不多,方伯那里却兵马强众,明府何不遣使一人,即去州府,问方伯借兵?”

    笮融心道:“方伯如肯借我兵马,我还用等到现在?”

    却是:“把荀贞挡在郡外,使其不能归广陵”这个办法,笮融是早就想过的了。因自家郡中兵马不足,他也早就遣人秘密地去过州府,问陶谦借过兵了。奈何陶谦因畏荀贞、孙坚的联兵之盛,担忧如果现下开战,会引来孙坚对荀贞的相助,而以他一人之力,他又自知断难是荀、孙的对手,故而没有同意笮融的请求,反指示笮融,叫他不要无端生事,且先忍耐。

    在给笮融的信中,陶谦讲述了一下他的应对之策。

    一方面就是他对陶商、陶应说的那些:现在不可急着与荀贞交战,而应是耐心地等待时局变化,首先,孙坚初得豫州,州中必有不服,稍等时日,豫州或会生乱,而豫州一旦生乱,孙坚自顾不暇,自就会难以相助荀贞;其次,同时,袁绍、袁术因荀贞表孙坚之故,大概也不会相助荀贞;又同时,广陵养不了太多兵马,时间一长,荀贞必会遣散部曲,从而兵马变少。

    再一方面,陶谦对笮融说,他已遣使前去鲁阳、丹阳,分别面见袁术和丹阳当地的一些大族,意与袁术及丹阳士族结盟。

    这两个方面结合,豫州或会生乱、荀贞不得不遣散一些部曲这两件事如果能如陶谦所料,而与袁术、丹阳士人结盟之事若又能成,对陶谦而言之,那便是“彼消此长”:荀贞那边没了助力、部曲兵马变少,他这边却是多了助力,等到那个时候,再与荀贞决战,胜之不难。

    陶谦把他的这个对策总结为了八个字,那便是:“不可急战,待以时变”。

    老实说,笮融虽知荀贞善战,但最初和荀贞接触时,他对荀贞其实谈不上什么畏惧,因为当时他们两个人没有利益冲突,可自闻荀贞、孙坚两次讨董,而最终竟真的击败董卓,不久后又闻孙坚表乐进为下邳相后,笮融对荀贞却顿时就变得忌惮、畏惧起来。

    按笮融的本意,他和胡兰一样,是很想把荀贞挡在郡外,根本就不想看着他回广陵的,可陶谦的话很有道理,而如果按照陶谦的这个方略行事,成功的可能性也确实比现在就和荀贞开战要大得多,所以,笮融虽心怀忌怕,可还是决定听从陶谦的吩咐,按此行事。

    也正因了他害怕荀贞,可又不得不按陶谦的吩咐放荀贞过境归郡,所以他现下的心情很是郁闷,对胡兰自然就不会好声好语。见胡兰提到去向陶谦借兵之事,笮融实在是懒得再和他多说了,索性起身离席,拂袖而去。

    见笮融离去,留下室内诸人大眼瞪小眼,他们坐了会儿,都觉无趣,自各散去。

    ……

    遥指前方,程嘉对荀贞说道:“君侯,前头就是下邳国境了,却也不知这笮融是会放我军过境,又或是会遣兵列阵於淮,阻我归郡?”

    荀贞往前头望了眼,此地已可遥见淮水如带,他笑道:“得郡中传报,说并未见陶恭祖有调兵入下邳之举。既无州兵支援,只凭笮融那点人马,料来他也不敢阻我归郡。”

    文聘策马从在荀贞左右,这次击董,他没有怎么参与,最后的大胜仗他更是无缘得与,饶是他性格沉稳,却也难免会有些眼热立下功劳的刘邓等人。

    这时听荀贞说起笮融,他应声说道:“数日前我只遣了五百兵马来取淮畔渡口,而那笮融竟就不敢来与我争。他这点鼠胆,又焉敢会来阻君侯入境归郡?”

    荀贞哈哈一笑,转顾文聘,对他说道:“南阳文仲业在此,笮融岂敢争锋啊?”

    这话是调笑之辞,也是实话。

    说是调笑之辞,那是在别人听来,因文聘现下到底年轻,岁尚不足三十,过去虽有功劳,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大功,荀贞这话落入别人耳中,别人自就难免会觉是调笑之言。

    说是实话,是因为荀贞知文聘后来的成就,原本的历史中,文聘降曹之后,得曹操重用,镇守江夏数十年,恩威并施,名震敌国,使孙吴不敢进犯,实是一位当时名将。

    文聘闻得此言,答道:“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也’。聘不过仗虎之势,故笮融不敢与我争锋。”

    “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也”出自《战国策》,“仗虎之势”也是化用自《战国策》,此即后世所谓之“狐假虎威”的典故出处。

    两次出兵,终败董卓,光复了洛阳,声名远传到了帝国的边疆,又成功地把孙坚奏表为了豫州刺史,得到了一个可靠的盟友,而在可见的不远的未来,也许徐州就是囊中之物了,此时的荀贞可谓雄心万丈,他只觉时光催人,想要再建下更大功业的渴望在他胸中迫不及待。

    他回过头,再远望淮水,淮水虽亦波澜,而此时间,他却只惜此水非是黄河、长江,於壮阔上尚有不及,使他似有豪情不能得到充足的抒发。

    荀贞於是仰望苍穹。

    蓝天无垠,白云点点,他扬鞭指向空中,说道:“董卓虽败,犹未亡也,天子西迁,而今中原纷乱,百姓倒悬,终有一日,我要削平这四方的乱事,迎回天子的车驾,再次光复洛阳的荣耀,让这苍天下的百姓生民都能安居乐业,再没有战火和灾患!”I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