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荀镇东巡行二州(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郯县出来,北上约百余里进入琅琊国郡境。
第一个县是即丘,第二个便是琅琊国的郡治开阳县。
徐州境内河网密集,大的河水有好几条,其中一条名叫沂水.
沂水源自西北边的泰山郡,从泰山郡发源出来以后,向东南流入琅琊境内,到至东莞县,改而南下,由此处起,大体呈南北流向,贯穿了整个的琅琊郡,然后继续南流,入东海郡,经郯县等地,入到下邳,在下邳郡汇入泗水。
郯县和开阳县都在沂水的东岸,——每年三月三日上巳节时,荀贞都会依照时下习俗,在郯县境的沂水岸边与州府吏员、本郡士人欢会,且不必多说。
出郯县后,荀贞一路顺着沂水西岸北上,东望之,河水滔滔,河对岸尽是块块相连的良田,前望之,官道宽阔,西望之,又是沃土良田,时值初秋,正麦熟时节,东西皆是麦子垂穗,金黄灿烂,一望无际,时见有乡民点点星缀於麦田间,或已开始割麦,或蹲在陇上闲聊。一派马上就要展开大规模秋收的既充满收获感,而又说不出的安宁之感,着实令人心情愉悦。
远行长途,不免无聊,故荀贞叫了戏志才、诸葛亮与他同车而坐。
戏志才说道:“去年雨水充足,州中又无战事,加上黄巾降卒、外来流民等劳力的补充,当然,最重要的是明公分田与流民、用黄巾降卒屯田、并及鼓励耕桑等策,我州之田亩现基本无有荒芜。”他透过车窗,看外边的景色,嘴角含笑,说道,“今年将会是个丰年!”
一切的劳碌,长久以来的夙夜匪懈,似乎於此时得到了回报,荀贞亦是面带笑意。
诸葛亮端正地陪坐侧边。
荀贞收回望向车外的视线,落目诸葛亮身上,笑道:“孔明,今卿从我行州,沿途所见,有何观感?”
诸葛亮说道:“明公劝农爱民,我徐之地,於今乱世之中,可谓一方净土,士民皆赖明公之德能而安身立命,州则传教授学,乡则各乐其业,乡里之间,鸡犬相闻,竟如昔太平之时,若亮幼时曾见。这些,诚然都是明公的恩德,却是……”
“却是什么?”
诸葛亮明亮的眼睛投向了车外待等秋收的麦田,面现怜悯,说道:“却是不知这一亩之收,耕者能得几分。”
丰年是一回事,收完麦子、交过赋税后,耕作了大半年的农人能落到手中多少是另一回事。
其实如果只是从表面的各项规定来看,耕者能落多少,倒也好算。
首先,自耕农的话,除掉田租,就是收入了。
汉家田租,实现过“十五税一”、“十税一”,总的来说,大部分时间实行的都是“三十税一”。
荀贞现在徐州大致也是按此收租,不过没有再提“三十税一”,而是换了个“亩收四升”的说辞,等於是把按比例收租改成了“定额租”。正常年景下,比起“三十税一”,这个田租的标准稍微重了点,每亩大概要多交一升来粮,——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战时,战争不断,州府手里没粮是万万不成的。
其次,屯田这块也好算。
没牛而用官牛的,与官家四六分,耕种拿四,官家拿六;自己有牛的,与官家五五分,两边各拿一半。
再次,如果种的是豪强大族的田地,亦即佃民或徒附身份的话,也不难算。
荀贞对此有明文规定,禁止豪强大族过重地剥削佃民或徒附,按照通行已久的惯例,私租限以“什五”,即五成为最高额。
最后,是官田,也就是公田的租税,与田租有些区别,这块的税叫做“假税”,假者,租赁之意。公田的产权归官家所有,或由官家招种,直接租给无地的百姓耕种,或名义上租给豪强贵族,实由豪族再转手租给无地百姓。直接租的话,田租占收成的比重约为三成、四成,转手租的话,等同私租了,通常是五成的租。
可这些,一来,田租仅是众多赋税中的一项,而且相比其余别种各税,如人头税等,田租在百姓所缴纳的各类税中,占比其实是相当轻的,亦即,如果再加上其余各种的税,所有需要缴的税合拢一处,——而这些其余所有需要缴的税,虽然不少是交钱,可钱从何来?还得是用粮来换,那么百姓落到手中的粮食,就会急剧减少;二者,田租这一块儿,政府定的田租税额当然不会时常变动,可广大的租种豪族家田地的那些徒附、佃农,他们每年要缴的田租,却可能会有所变动,降低是不太可能的,只会增加,这样一来,他们能落到的粮食只会更少。
辛苦一年,食不果腹,就算是在荀贞治下的徐州,这也是常见的事情。
甚至就别说现而今还是战乱年间,便是往日太平之时,放眼海内,耕者无食、织者无衣的现象也是遍布南北郡县,哪里没有?哪里会少了?
听到诸葛亮这话,荀贞、戏志才喟叹良久。
耕者之难,他两人岂会不知?荀贞又岂会不知?
可客观的现实摆在这里,他两人,荀贞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对此加以解决。
——用后世的话说,不劳而获的豪强、垄断着文化传承的士族,他们是当下,且是以后上千年时间之长的统治阶级,把持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所有的方面,除非把他们全部打翻,把这个政治制度彻底改变,否则,换谁也没用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可仍是客观的现实,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不发展到一定程度,又是不可能答打倒他们,把这制度改变的。
荀贞有前世的学习,对这些,他有着远超越当下人的洞悉。
“要想改变此状,无有它法可行,只有两条,便是大兴教育,促进经济。假以时日,一千年,或千余年后,也许会有当时之人能够提前实现原本还要近两千年才能实现的‘大同社会’。”荀贞这样想着。
莫说千年,十年已是长久了,因为诸葛亮的一句“质问”而引发的这个思绪,荀贞并没有在上边停留过长,很快就把注意力重新放到了眼前,放到了当下。
沿沂水而前,不到百里,次日下午,到了琅琊郡界。
琅琊太守陈登、琅琊丞栾固、琅琊北部督卫黄迁及琅琊郡府、郡丞府、都尉府的一干文武大吏,已在琅琊郡郡界候迎。
闻得陈登在郡界相迎,快到郡界处,荀贞下车,步行过去,与陈登等人相见。
两下见到。
陈登捧着个扫帚,长揖行礼。
荀贞把他扶起,上下打量,笑道:“元龙,与你我上次见时比,你似是有些瘦了。”
陈登与荀贞这两年见面的次数不多,毕竟他是琅琊郡的太守,一则,需要治理本郡,二来,守土有责,无召不得擅离本郡,故除了每年元旦州府朝会的时候,他会去州府拜见荀贞之外,其余时候,没什么要紧的事情,他很少会去郯县。
陈登是个豪爽的人,不像寻常士人那样拘泥礼节,晋见上官时,不敢正面直视,说来虽是已许久未见荀贞,他却无禁忌,把扫帚交给从吏拿住,抬眼去看荀贞,也是细细地打量荀贞了一会儿,笑道:“明公的气色还那么好。”
“好么?”
“好!”
“来见元龙,焉能不先正仪表?”
陈登闻言,与荀贞齐齐一笑。
说笑罢了,荀贞说道:“我此次巡州,决定的仓促,没有比较提前地通知你,也不知有无扰到你的郡中政务?”
陈登答道:“明公巡州,到登之境,就是登最大的政务,除此,还有比这更大的政务么?”
此话入耳,荀贞与他再次相顾一笑。
陈登不住地去看侍卫荀贞身后的许褚,看了许褚,又看典韦,啧啧称赞,问荀贞,说道:“明公,这位
壮士就是谯县的许君吧?”
荀贞顾唤许褚,说道:“仲康,来见一见陈府君。”
陈登家是徐州数得着的右姓,陈登本人又是成名甚早,他的名字,许褚早有耳闻,当下大步上前,下揖行礼,说道:“末将许褚,见过陈君。”
陈登说道:“闻明公呼许君‘虎痴’,今一见之,果不逊典君。”
典韦脸上露出笑容。
荀贞不禁又再次大笑。
栾固是荀贞在河北任赵郡太守时候的故吏,黄迁原本是黄巾军,后来投降了荀贞,也是荀贞在赵国的时候。这两人与荀贞相识,却是比陈登与荀贞相识还早。
荀贞与栾固、黄迁分别相见。
黄迁外号人称黄髯,颔下一部好胡须。
荀贞这次来,特地给他带了个须囊作礼物,便叫随从取出,送给他,笑道:“昔我帐下,唯卿美须,今我徐州,云长可与卿相抗矣。我闻云长言说,每到秋冬之际,他的胡须总会掉落几根,因他就以须囊盛之。我念之不可使云长独须美於我徐,故也就给你备了个须囊。”
这话半带开玩笑,半带浓浓的关怀。
黄迁十分感激,恭敬得将须囊拿住,拜谢不已。
众人见礼罢了。
陈登等在前引导,一行人向郡内去。
依旧是援沂水而行。
水两岸的景状与在东海郡见到的无有不同。
亦是麦田相连,放眼望去,金灿灿的。
徐州本来是没有什么草场、牧地的,然因徐州兵缺马,所以荀贞前两年时,在沂水等徐州州内较大河流两岸水草丰茂的地方,特地圈出了几块地方,用做牧场,以之养马。道路所见,就看到了一块这样的草场,草场中的草有半人多高,随着轻风起伏,如绿色的波浪。成群的马、羊出没其间,牧人挥着鞭子放牧,端的是一副农忙时候,草长马肥之景。
前行路上,时见有大小不一的沟渠,从沂水中引出,向东、西延伸,长者十几里长,短者亦有数里之长,分布贯穿於两岸的田中。——这是陈登在琅琊国这几年施政的一项成果。
如前所述,徐州河网密集,河水多,就便於发展水利,陈登之前在陶谦手下任典农校尉的时候,曾经巡视过徐州的全境,徐州各地土壤的肥瘠、河流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当时他就组织建设了些水利沟渠,现而下他执掌琅琊一郡,在水利方面更是大下功夫。
这几年来,在对徐州州内各郡的政绩考核中,琅琊郡於水利工程此项,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当晚在即丘县城住了一夜,翌日继行。
即丘离开阳百里远近,两天的路程。
第二天,快到开阳县的县城时,荀贞看到县城东边,沂水对岸,连绵不尽的田地间,每隔几里就有一个小的“乡里”。
荀贞命车驾停驻,下了车来,登高而望,指着那些“乡里”,问跟从上来的陈登,说道:“元龙,那些乡里就是屯田的黄巾降卒所居之地吧?”
陈登答道:“禀明公,正是。”
徐州本地的黄巾降卒和俘虏,包括兖州的黄巾降卒和俘虏,其中的妇孺老弱,及不堪为兵者,到现下为止,都已经安排完毕。荀贞把他们分散安置到了徐州各地,悉用之屯田。
对他们进行半军事化的管理,每十里地划一个屯,任命屯长为各屯的长吏。屯上又有曲,又有部,一如军事编制。
此时他看到的那些“乡里”,就是各屯驻地。
荀贞看了多时,说道:“明天咱们去屯田地看一看。”
陈登应道:“喏。”
到了开阳县城,入到郡府,荀贞略做休息。
晚上,陈登当晚设置酒宴为荀贞洗尘,因为次日还有事情,酒也没有多喝。
次日一早起来,如荀贞昨天所言,便由陈登,栾固、黄迁等为他引导,渡过沂水,到东岸视察屯田之所。戏志才等俱皆相从。
到了屯田地,荀贞随便挑了个就近的屯,进去视察。
安置黄巾降卒等的时候,荀贞专门给各地郡府下过命令,首先不许他们轻辱之,其次,要求妥善照顾。这时到此屯兵卒聚居的此里中观看,荀贞见屯中两条土路交叉,呈十字形,在两条路的两面,屋舍密集排列。——每屯的黄巾降卒等,也就是屯田卒的人数大约都在百人上下,加上家眷,多则三四百口,少则三二百口,不算很多,也不算少。荀贞粗略估算,此屯里中差不多有百十间房屋,刚好是够百户居住。房屋用土屋,相比茅屋已是很不错了。
就近入了一家去看。
这家屋里,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但基本该有的东西,如床、做饭用的灶等还是齐全的。
此屯里中住的屯田卒一早就携家带口的下地干活去了,里中没甚人,只有四五个孩子。荀贞等来前,他们应是在玩竹马,学大人打仗,荀贞等来后,他们丢下竹马等物,有的跑回了家,有的远远地躲在墙角,朝这边偷看。
荀贞亦不喊他们过来问话,——都是小孩子,能问出什么来?但却已经注意到,这几个孩子尽管衣衫褴褛,可都没有到衣不遮体的地步,虽是皆不健壮,可能跑着玩,说明也没有饿着。
戏志才去到了另一家,不多时出来,请荀贞过去。
荀贞便去到此家。
昏暗的屋中,戏志才左手提着右臂的袖子,右手掀开了屋角陶瓷小缸的盖子,笑与荀贞说道:“明公请看,这家想来是个会精打细算的,不与方才那家同,缸中颇有存储。”
荀贞步至缸前,探头去看,见缸中有小半缸的粗粮。
“正该勤俭才是。回头叫元龙令此屯屯长鼓励这家的户主一番,以给余下屯田户做个榜样。”
出来屋外,荀贞站在里中路上远眺近顾,感受秋风习习,闻着从近处和远处田中传来的泥土、麦子芳香,他感叹心道:“我只是尽其所能做了一点小小的事情,要说起来,对屯田卒的租税还是很重的,可昨晚我听元龙说,他们对我却感恩戴德。民生之艰,甚矣!”
他倒是也有心给屯田卒减轻一下赋税上的压力,但问题是徐州连年用兵,粮秣的需求很大,如果给屯田兵卒减轻了赋税的压力,那么在用兵上肯定就会入不敷出。
也是没有办法,只好仍旧用此四六或者五五分成的重税。
唯一能够补偿的就还是他的那两道命令,对屯田兵卒不许轻辱、要妥善照顾。
就这个里中看到的而言之,陈登在这两块做得还是不错的。
荀贞叫陈登近前,说道:“元龙,这些‘里’,就是屯田於此的那些屯田卒长久安身的所在了。我看这个里中现在还没有鸡鸭等禽,里外的空地上亦多是杂草、杂树,……其余‘里’想来也应是如此吧?今年秋收罢了,你可着手弄批鸡鸭之类,分给他们,再移植些桑树来,他们都是拖家带口的,闲时可让他们家中的妇人养养蚕、织织布,也算是多个收入。”
陈登答道:“登正有此念。唯是他们刚被安顿下来,现在还无暇布置这些。明公放心,至迟明年夏天前,登就一定会能把明公的交代尽落到实处。”
“好,那我就放心了。”
在开阳待了两天,接着,荀贞又巡视了阳都等县。
诸葛亮家在阳都,荀贞顺道派了些兵卒,护卫着诸葛亮,让他回他家的故居瞧了瞧。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诸葛亮离开以后,附近邻居无不称羡。且不必多言。
琅琊郡辖县十三,不可能全部巡完,荀贞沿着沂水向北,开阳、阳都之外,只又巡了分布在此水两岸的东安、东
莞两县,在东莞向北去,又巡了与青州北海郡交界的诸县。
在诸县,荀贞重点巡查的是黄迁於此地的军营,详细地问了黄迁青州北海境内黄巾近些时日的情形。
黄迁回答说道:“北海的形势很不好,孔北海现在能控制的只有其郡治剧县等寥寥几县而已,并且还都是只能守城,城外已尽是黄巾贼的天下,至於别的县,就是县城,大多也已被黄巾贼占据。其中最大一股黄巾贼的渠帅,即是管亥。管亥之前曾试图犯我琅琊,但在陈府君的大力支援下,末将都将他击退了,——这些末将都上禀过明公。”
“管亥现下虽不敢再犯我境,但是可有入境寇略之事?”
黄迁老老实实地回答,说道:“有。”旋即解释,说道,“琅琊与北海边界长近三百里,包括了四县之地,琅琊东临海,时或复有海贼来寇,末将虽是日夜戒备,但对於小股北海黄巾贼的入境寇略,末将实是亦无力尽止。”
荀贞点了点头,说道:“这不怪你。你且再辛苦些时日,等我徐、兖等地,尤其兖州安定下来后,我会给你增派部队。”
黄迁应道:“是。”
这几个县巡下来,琅琊的情况荀贞大体已知。
总的来说,陈登确有出色的治郡、治民之能,把郡内治得上佳;栾固辅佐,常进良言,无愧其职;黄迁镇戍郡北,屡与北海黄巾、海上贼寇交战,守境之功,亦不可没。
三个文武主吏,皆是可以信任。
这日,夸奖过陈登等治郡有功,荀贞从琅琊离开,转往东北,去泰山郡。
陈登等把荀贞送到与泰山郡接壤之地乃才返回。
在与陈登等分别前,荀贞把陈登的主簿叫了来。
避开陈登,荀贞令其主簿,说道:“元龙的饮食,卿以后要多加注意,所食生鱼,日不能超过一碟,他如非要多吃,你可书报与我,我再来训诫於他。”
陈登主簿应诺。
却是为何荀贞会对陈登主簿有此一令?
话要说起,得从数年前,荀贞才与陈登认识时。
徐州临海,又多水,海鲜、水味俱皆充足,陈登因是好食生鱼片,顿顿都要吃,而且一顿吃许多。荀贞发现了他这个习惯后,记起了他前世时,所看到一个和陈登有关的故事,说陈登之所以不到四十岁便壮年而死,就是因为他喜吃生鱼,鱼中的寄生虫很多,都聚集在了他的肚腹之中,后来华陀给他治过,可是不能根治,他遂最终还是因此而死。
想起了这个故事,荀贞当时就嘱咐过陈登,叫他不可再多食脍,——所谓脍炙人口,炙是烧烤,脍即生鱼片,此两者皆华夏传统之美食。
然而这次巡州来到琅琊,荀贞却发现,陈登丝毫没有把他此前的叮嘱放到心上,依然是顿顿食脍,一吃就是几大盘,便又与他说道:“元龙,我之前不是已经告诉过你了么,生鱼此物,适量即可,不宜多吃。孔夫子云‘过犹不及’,中庸之道,君岂不知乎?”
哪知陈登竟是笑道:“登别无所好,就好这一口,明公虽对登有过训令,然登实是忍不住。”对荀贞的话,还是不当回事。
荀贞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只好在离琅琊郡的这时,给了陈登主簿这个命令。
那主簿应诺,且不必多说。
辞别陈登等送行之吏,前头臧霸等军开路,后边辛瑷等骑扈从,车驾入进泰山郡。
方入泰山郡界,荀贞忽然想起一事,回头朝来路的琅琊郡方向望了一眼,心中想道:“元龙治郡,与公宰略有相像处,都是明赏罚,重威严,而两人却也有不同的地方。
“我在开阳郡府的那几天,见元龙郡府门外车马冷落,几乎很少有郡中士人来拜见於他。这应是因他对徒有虚名之辈从来不加青眼之故罢。”
陈登家声高、本人才高,不免就会气傲,对真正有才干的人,他十分礼重,但对那些徒有虚名,只会清谈的无用之士他则一概白眼以对,所以时间一长,搞得他郡中那些有名无实、全是靠着族声出名的士人也就不会自讨没趣的去谒见他了,——因为就算谒见,他也不会接见。
这一点,的确是陈登和邯郸荣的一大不同。
……
泰山太守华歆前时染了病,荀贞特令,不许他到郡界相迎。
故是,在泰山郡界迎接荀贞的,是泰山丞等吏。
入进泰山郡,渐行而渐觉风土、人情与琅琊不类。
泰山与琅琊两郡虽分属兖、徐二州,然因相邻之故,两郡士人多有来往,并且豪强、轻侠之类也是互通声气,如此际於前头率兵开道的藏霸就是泰山人,后来却在徐州割地称雄,而且还颇得徐地轻侠、恶少年的投奔,但两郡人士来往虽多,却严格说来,泰山士民与琅琊士民在性格上,其实还是有不小不同的,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琅琊临海,多水,泰山处内陆,多山,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泰山郡的民风比起琅琊郡的民风,相对来讲就较为厚重。
华歆在民政上也是有一套的,自入泰山郡界后,一路而西行,行约两百多里地,直到泰山郡的郡治奉高县境,荀贞沿途所见,不说比琅琊郡内远多的丘陵地带,只说开垦出来的田地,与琅琊郡大差不差,也都是放眼尽皆沃土,处处麦田金黄。
不过,比起琅琊郡的民口,泰山郡的人烟相比而言,稀疏了不少。
这也不足为奇,荀贞刚在泰山郡用过兵,一些泰山郡的百姓或者暂时北逃入了青州,或者西逃去了兖州。
——实际上,就算逃去青州、兖州,那里也不太平,青州的黄巾军现在是所有州中最为肆虐的,兖州则在荀贞用兵泰山后不久,就接连兴起了荀贞、曹操的两场大战,却是乱世之中无一片净土,天下一日不安,则不管百姓逃去哪里都得不到安定,当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琅琊郡内所见,触目多水,入泰山境中,时时可见丘陵起伏。
荀贞前世时是到过泰山的,对泰山境内与琅琊大不相似的这种丘地貌并不觉奇,反而勾起了他前世登泰山而游玩时的一些回忆,颇有旧土重游之感。
到了奉高县,华歆抱病在县界等候,奉高县的县令和县中的衣冠士人皆从侍其后。
再是患病,长吏驾临,也不能在郡府坐等,是以华歆强撑着,候於县界。
荀贞早早下车,快步到华歆等人前边,细看华歆,见他神色憔悴,病恹恹地捧着个扫帚,责备地说道:“我不是不许君迎我么?怎不从我令!”
“歆小恙,无非染了风寒,已经好得多了。明公巡州到下郡,歆未能候迎郡界,已是当罪,又岂能不在县界恭迎?”
“罢了,君快上车罢,咱们现在就去郡府。”
华歆身体欠佳,当晚的接风酒宴,荀贞令叫免了。
不但免了酒宴,荀贞还令从行的医官,华佗的弟子樊阿去给华歆诊脉看病。
樊阿是彭城人,彭城与华佗的家乡沛国是邻郡,他早年从华佗学医多年,尤擅针灸之术。名医出手,不同凡响。几针下去,华歆满头出汗,病已好了三分。是夜,又服了樊阿开的汤药,昏昏沉沉地睡了一晚,次日醒来,华歆这风寒之疾,已愈五分。
上午,荀贞在堂中与华歆再见。
观其气色,荀贞觉与昨日甚为不同,华歆已然不复有气无力的那副模样,这才宽下心来。
真是爱才、惜才、重才之情,溢於言表。
华歆十分感动。
见到荀贞这样作为的泰山诸吏、陪坐的泰山士人亦皆交口称赞。
叙话几句,华歆取来一叠书信,呈给荀贞。
从郯县出来,北上约百余里进入琅琊国郡境。
第一个县是即丘,第二个便是琅琊国的郡治开阳县。
徐州境内河网密集,大的河水有好几条,其中一条名叫沂水.
沂水源自西北边的泰山郡,从泰山郡发源出来以后,向东南流入琅琊境内,到至东莞县,改而南下,由此处起,大体呈南北流向,贯穿了整个的琅琊郡,然后继续南流,入东海郡,经郯县等地,入到下邳,在下邳郡汇入泗水。
郯县和开阳县都在沂水的东岸,——每年三月三日上巳节时,荀贞都会依照时下习俗,在郯县境的沂水岸边与州府吏员、本郡士人欢会,且不必多说。
出郯县后,荀贞一路顺着沂水西岸北上,东望之,河水滔滔,河对岸尽是块块相连的良田,前望之,官道宽阔,西望之,又是沃土良田,时值初秋,正麦熟时节,东西皆是麦子垂穗,金黄灿烂,一望无际,时见有乡民点点星缀於麦田间,或已开始割麦,或蹲在陇上闲聊。一派马上就要展开大规模秋收的既充满收获感,而又说不出的安宁之感,着实令人心情愉悦。
远行长途,不免无聊,故荀贞叫了戏志才、诸葛亮与他同车而坐。
戏志才说道:“去年雨水充足,州中又无战事,加上黄巾降卒、外来流民等劳力的补充,当然,最重要的是明公分田与流民、用黄巾降卒屯田、并及鼓励耕桑等策,我州之田亩现基本无有荒芜。”他透过车窗,看外边的景色,嘴角含笑,说道,“今年将会是个丰年!”
一切的劳碌,长久以来的夙夜匪懈,似乎於此时得到了回报,荀贞亦是面带笑意。
诸葛亮端正地陪坐侧边。
荀贞收回望向车外的视线,落目诸葛亮身上,笑道:“孔明,今卿从我行州,沿途所见,有何观感?”
诸葛亮说道:“明公劝农爱民,我徐之地,於今乱世之中,可谓一方净土,士民皆赖明公之德能而安身立命,州则传教授学,乡则各乐其业,乡里之间,鸡犬相闻,竟如昔太平之时,若亮幼时曾见。这些,诚然都是明公的恩德,却是……”
“却是什么?”
诸葛亮明亮的眼睛投向了车外待等秋收的麦田,面现怜悯,说道:“却是不知这一亩之收,耕者能得几分。”
丰年是一回事,收完麦子、交过赋税后,耕作了大半年的农人能落到手中多少是另一回事。
其实如果只是从表面的各项规定来看,耕者能落多少,倒也好算。
首先,自耕农的话,除掉田租,就是收入了。
汉家田租,实现过“十五税一”、“十税一”,总的来说,大部分时间实行的都是“三十税一”。
荀贞现在徐州大致也是按此收租,不过没有再提“三十税一”,而是换了个“亩收四升”的说辞,等於是把按比例收租改成了“定额租”。正常年景下,比起“三十税一”,这个田租的标准稍微重了点,每亩大概要多交一升来粮,——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战时,战争不断,州府手里没粮是万万不成的。
其次,屯田这块也好算。
没牛而用官牛的,与官家四六分,耕种拿四,官家拿六;自己有牛的,与官家五五分,两边各拿一半。
再次,如果种的是豪强大族的田地,亦即佃民或徒附身份的话,也不难算。
荀贞对此有明文规定,禁止豪强大族过重地剥削佃民或徒附,按照通行已久的惯例,私租限以“什五”,即五成为最高额。
最后,是官田,也就是公田的租税,与田租有些区别,这块的税叫做“假税”,假者,租赁之意。公田的产权归官家所有,或由官家招种,直接租给无地的百姓耕种,或名义上租给豪强贵族,实由豪族再转手租给无地百姓。直接租的话,田租占收成的比重约为三成、四成,转手租的话,等同私租了,通常是五成的租。
可这些,一来,田租仅是众多赋税中的一项,而且相比其余别种各税,如人头税等,田租在百姓所缴纳的各类税中,占比其实是相当轻的,亦即,如果再加上其余各种的税,所有需要缴的税合拢一处,——而这些其余所有需要缴的税,虽然不少是交钱,可钱从何来?还得是用粮来换,那么百姓落到手中的粮食,就会急剧减少;二者,田租这一块儿,政府定的田租税额当然不会时常变动,可广大的租种豪族家田地的那些徒附、佃农,他们每年要缴的田租,却可能会有所变动,降低是不太可能的,只会增加,这样一来,他们能落到的粮食只会更少。
辛苦一年,食不果腹,就算是在荀贞治下的徐州,这也是常见的事情。
甚至就别说现而今还是战乱年间,便是往日太平之时,放眼海内,耕者无食、织者无衣的现象也是遍布南北郡县,哪里没有?哪里会少了?
听到诸葛亮这话,荀贞、戏志才喟叹良久。
耕者之难,他两人岂会不知?荀贞又岂会不知?
可客观的现实摆在这里,他两人,荀贞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对此加以解决。
——用后世的话说,不劳而获的豪强、垄断着文化传承的士族,他们是当下,且是以后上千年时间之长的统治阶级,把持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所有的方面,除非把他们全部打翻,把这个政治制度彻底改变,否则,换谁也没用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可仍是客观的现实,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不发展到一定程度,又是不可能答打倒他们,把这制度改变的。
荀贞有前世的学习,对这些,他有着远超越当下人的洞悉。
“要想改变此状,无有它法可行,只有两条,便是大兴教育,促进经济。假以时日,一千年,或千余年后,也许会有当时之人能够提前实现原本还要近两千年才能实现的‘大同社会’。”荀贞这样想着。
莫说千年,十年已是长久了,因为诸葛亮的一句“质问”而引发的这个思绪,荀贞并没有在上边停留过长,很快就把注意力重新放到了眼前,放到了当下。
沿沂水而前,不到百里,次日下午,到了琅琊郡界。
琅琊太守陈登、琅琊丞栾固、琅琊北部督卫黄迁及琅琊郡府、郡丞府、都尉府的一干文武大吏,已在琅琊郡郡界候迎。
闻得陈登在郡界相迎,快到郡界处,荀贞下车,步行过去,与陈登等人相见。
两下见到。
陈登捧着个扫帚,长揖行礼。
荀贞把他扶起,上下打量,笑道:“元龙,与你我上次见时比,你似是有些瘦了。”
陈登与荀贞这两年见面的次数不多,毕竟他是琅琊郡的太守,一则,需要治理本郡,二来,守土有责,无召不得擅离本郡,故除了每年元旦州府朝会的时候,他会去州府拜见荀贞之外,其余时候,没什么要紧的事情,他很少会去郯县。
陈登是个豪爽的人,不像寻常士人那样拘泥礼节,晋见上官时,不敢正面直视,说来虽是已许久未见荀贞,他却无禁忌,把扫帚交给从吏拿住,抬眼去看荀贞,也是细细地打量荀贞了一会儿,笑道:“明公的气色还那么好。”
“好么?”
“好!”
“来见元龙,焉能不先正仪表?”
陈登闻言,与荀贞齐齐一笑。
说笑罢了,荀贞说道:“我此次巡州,决定的仓促,没有比较提前地通知你,也不知有无扰到你的郡中政务?”
陈登答道:“明公巡州,到登之境,就是登最大的政务,除此,还有比这更大的政务么?”
此话入耳,荀贞与他再次相顾一笑。
陈登不住地去看侍卫荀贞身后的许褚,看了许褚,又看典韦,啧啧称赞,问荀贞,说道:“明公,这位
壮士就是谯县的许君吧?”
荀贞顾唤许褚,说道:“仲康,来见一见陈府君。”
陈登家是徐州数得着的右姓,陈登本人又是成名甚早,他的名字,许褚早有耳闻,当下大步上前,下揖行礼,说道:“末将许褚,见过陈君。”
陈登说道:“闻明公呼许君‘虎痴’,今一见之,果不逊典君。”
典韦脸上露出笑容。
荀贞不禁又再次大笑。
栾固是荀贞在河北任赵郡太守时候的故吏,黄迁原本是黄巾军,后来投降了荀贞,也是荀贞在赵国的时候。这两人与荀贞相识,却是比陈登与荀贞相识还早。
荀贞与栾固、黄迁分别相见。
黄迁外号人称黄髯,颔下一部好胡须。
荀贞这次来,特地给他带了个须囊作礼物,便叫随从取出,送给他,笑道:“昔我帐下,唯卿美须,今我徐州,云长可与卿相抗矣。我闻云长言说,每到秋冬之际,他的胡须总会掉落几根,因他就以须囊盛之。我念之不可使云长独须美於我徐,故也就给你备了个须囊。”
这话半带开玩笑,半带浓浓的关怀。
黄迁十分感激,恭敬得将须囊拿住,拜谢不已。
众人见礼罢了。
陈登等在前引导,一行人向郡内去。
依旧是援沂水而行。
水两岸的景状与在东海郡见到的无有不同。
亦是麦田相连,放眼望去,金灿灿的。
徐州本来是没有什么草场、牧地的,然因徐州兵缺马,所以荀贞前两年时,在沂水等徐州州内较大河流两岸水草丰茂的地方,特地圈出了几块地方,用做牧场,以之养马。道路所见,就看到了一块这样的草场,草场中的草有半人多高,随着轻风起伏,如绿色的波浪。成群的马、羊出没其间,牧人挥着鞭子放牧,端的是一副农忙时候,草长马肥之景。
前行路上,时见有大小不一的沟渠,从沂水中引出,向东、西延伸,长者十几里长,短者亦有数里之长,分布贯穿於两岸的田中。——这是陈登在琅琊国这几年施政的一项成果。
如前所述,徐州河网密集,河水多,就便於发展水利,陈登之前在陶谦手下任典农校尉的时候,曾经巡视过徐州的全境,徐州各地土壤的肥瘠、河流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当时他就组织建设了些水利沟渠,现而下他执掌琅琊一郡,在水利方面更是大下功夫。
这几年来,在对徐州州内各郡的政绩考核中,琅琊郡於水利工程此项,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当晚在即丘县城住了一夜,翌日继行。
即丘离开阳百里远近,两天的路程。
第二天,快到开阳县的县城时,荀贞看到县城东边,沂水对岸,连绵不尽的田地间,每隔几里就有一个小的“乡里”。
荀贞命车驾停驻,下了车来,登高而望,指着那些“乡里”,问跟从上来的陈登,说道:“元龙,那些乡里就是屯田的黄巾降卒所居之地吧?”
陈登答道:“禀明公,正是。”
徐州本地的黄巾降卒和俘虏,包括兖州的黄巾降卒和俘虏,其中的妇孺老弱,及不堪为兵者,到现下为止,都已经安排完毕。荀贞把他们分散安置到了徐州各地,悉用之屯田。
对他们进行半军事化的管理,每十里地划一个屯,任命屯长为各屯的长吏。屯上又有曲,又有部,一如军事编制。
此时他看到的那些“乡里”,就是各屯驻地。
荀贞看了多时,说道:“明天咱们去屯田地看一看。”
陈登应道:“喏。”
到了开阳县城,入到郡府,荀贞略做休息。
晚上,陈登当晚设置酒宴为荀贞洗尘,因为次日还有事情,酒也没有多喝。
次日一早起来,如荀贞昨天所言,便由陈登,栾固、黄迁等为他引导,渡过沂水,到东岸视察屯田之所。戏志才等俱皆相从。
到了屯田地,荀贞随便挑了个就近的屯,进去视察。
安置黄巾降卒等的时候,荀贞专门给各地郡府下过命令,首先不许他们轻辱之,其次,要求妥善照顾。这时到此屯兵卒聚居的此里中观看,荀贞见屯中两条土路交叉,呈十字形,在两条路的两面,屋舍密集排列。——每屯的黄巾降卒等,也就是屯田卒的人数大约都在百人上下,加上家眷,多则三四百口,少则三二百口,不算很多,也不算少。荀贞粗略估算,此屯里中差不多有百十间房屋,刚好是够百户居住。房屋用土屋,相比茅屋已是很不错了。
就近入了一家去看。
这家屋里,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但基本该有的东西,如床、做饭用的灶等还是齐全的。
此屯里中住的屯田卒一早就携家带口的下地干活去了,里中没甚人,只有四五个孩子。荀贞等来前,他们应是在玩竹马,学大人打仗,荀贞等来后,他们丢下竹马等物,有的跑回了家,有的远远地躲在墙角,朝这边偷看。
荀贞亦不喊他们过来问话,——都是小孩子,能问出什么来?但却已经注意到,这几个孩子尽管衣衫褴褛,可都没有到衣不遮体的地步,虽是皆不健壮,可能跑着玩,说明也没有饿着。
戏志才去到了另一家,不多时出来,请荀贞过去。
荀贞便去到此家。
昏暗的屋中,戏志才左手提着右臂的袖子,右手掀开了屋角陶瓷小缸的盖子,笑与荀贞说道:“明公请看,这家想来是个会精打细算的,不与方才那家同,缸中颇有存储。”
荀贞步至缸前,探头去看,见缸中有小半缸的粗粮。
“正该勤俭才是。回头叫元龙令此屯屯长鼓励这家的户主一番,以给余下屯田户做个榜样。”
出来屋外,荀贞站在里中路上远眺近顾,感受秋风习习,闻着从近处和远处田中传来的泥土、麦子芳香,他感叹心道:“我只是尽其所能做了一点小小的事情,要说起来,对屯田卒的租税还是很重的,可昨晚我听元龙说,他们对我却感恩戴德。民生之艰,甚矣!”
他倒是也有心给屯田卒减轻一下赋税上的压力,但问题是徐州连年用兵,粮秣的需求很大,如果给屯田兵卒减轻了赋税的压力,那么在用兵上肯定就会入不敷出。
也是没有办法,只好仍旧用此四六或者五五分成的重税。
唯一能够补偿的就还是他的那两道命令,对屯田兵卒不许轻辱、要妥善照顾。
就这个里中看到的而言之,陈登在这两块做得还是不错的。
荀贞叫陈登近前,说道:“元龙,这些‘里’,就是屯田於此的那些屯田卒长久安身的所在了。我看这个里中现在还没有鸡鸭等禽,里外的空地上亦多是杂草、杂树,……其余‘里’想来也应是如此吧?今年秋收罢了,你可着手弄批鸡鸭之类,分给他们,再移植些桑树来,他们都是拖家带口的,闲时可让他们家中的妇人养养蚕、织织布,也算是多个收入。”
陈登答道:“登正有此念。唯是他们刚被安顿下来,现在还无暇布置这些。明公放心,至迟明年夏天前,登就一定会能把明公的交代尽落到实处。”
“好,那我就放心了。”
在开阳待了两天,接着,荀贞又巡视了阳都等县。
诸葛亮家在阳都,荀贞顺道派了些兵卒,护卫着诸葛亮,让他回他家的故居瞧了瞧。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诸葛亮离开以后,附近邻居无不称羡。且不必多言。
琅琊郡辖县十三,不可能全部巡完,荀贞沿着沂水向北,开阳、阳都之外,只又巡了分布在此水两岸的东安、东
莞两县,在东莞向北去,又巡了与青州北海郡交界的诸县。
在诸县,荀贞重点巡查的是黄迁於此地的军营,详细地问了黄迁青州北海境内黄巾近些时日的情形。
黄迁回答说道:“北海的形势很不好,孔北海现在能控制的只有其郡治剧县等寥寥几县而已,并且还都是只能守城,城外已尽是黄巾贼的天下,至於别的县,就是县城,大多也已被黄巾贼占据。其中最大一股黄巾贼的渠帅,即是管亥。管亥之前曾试图犯我琅琊,但在陈府君的大力支援下,末将都将他击退了,——这些末将都上禀过明公。”
“管亥现下虽不敢再犯我境,但是可有入境寇略之事?”
黄迁老老实实地回答,说道:“有。”旋即解释,说道,“琅琊与北海边界长近三百里,包括了四县之地,琅琊东临海,时或复有海贼来寇,末将虽是日夜戒备,但对於小股北海黄巾贼的入境寇略,末将实是亦无力尽止。”
荀贞点了点头,说道:“这不怪你。你且再辛苦些时日,等我徐、兖等地,尤其兖州安定下来后,我会给你增派部队。”
黄迁应道:“是。”
这几个县巡下来,琅琊的情况荀贞大体已知。
总的来说,陈登确有出色的治郡、治民之能,把郡内治得上佳;栾固辅佐,常进良言,无愧其职;黄迁镇戍郡北,屡与北海黄巾、海上贼寇交战,守境之功,亦不可没。
三个文武主吏,皆是可以信任。
这日,夸奖过陈登等治郡有功,荀贞从琅琊离开,转往东北,去泰山郡。
陈登等把荀贞送到与泰山郡接壤之地乃才返回。
在与陈登等分别前,荀贞把陈登的主簿叫了来。
避开陈登,荀贞令其主簿,说道:“元龙的饮食,卿以后要多加注意,所食生鱼,日不能超过一碟,他如非要多吃,你可书报与我,我再来训诫於他。”
陈登主簿应诺。
却是为何荀贞会对陈登主簿有此一令?
话要说起,得从数年前,荀贞才与陈登认识时。
徐州临海,又多水,海鲜、水味俱皆充足,陈登因是好食生鱼片,顿顿都要吃,而且一顿吃许多。荀贞发现了他这个习惯后,记起了他前世时,所看到一个和陈登有关的故事,说陈登之所以不到四十岁便壮年而死,就是因为他喜吃生鱼,鱼中的寄生虫很多,都聚集在了他的肚腹之中,后来华陀给他治过,可是不能根治,他遂最终还是因此而死。
想起了这个故事,荀贞当时就嘱咐过陈登,叫他不可再多食脍,——所谓脍炙人口,炙是烧烤,脍即生鱼片,此两者皆华夏传统之美食。
然而这次巡州来到琅琊,荀贞却发现,陈登丝毫没有把他此前的叮嘱放到心上,依然是顿顿食脍,一吃就是几大盘,便又与他说道:“元龙,我之前不是已经告诉过你了么,生鱼此物,适量即可,不宜多吃。孔夫子云‘过犹不及’,中庸之道,君岂不知乎?”
哪知陈登竟是笑道:“登别无所好,就好这一口,明公虽对登有过训令,然登实是忍不住。”对荀贞的话,还是不当回事。
荀贞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只好在离琅琊郡的这时,给了陈登主簿这个命令。
那主簿应诺,且不必多说。
辞别陈登等送行之吏,前头臧霸等军开路,后边辛瑷等骑扈从,车驾入进泰山郡。
方入泰山郡界,荀贞忽然想起一事,回头朝来路的琅琊郡方向望了一眼,心中想道:“元龙治郡,与公宰略有相像处,都是明赏罚,重威严,而两人却也有不同的地方。
“我在开阳郡府的那几天,见元龙郡府门外车马冷落,几乎很少有郡中士人来拜见於他。这应是因他对徒有虚名之辈从来不加青眼之故罢。”
陈登家声高、本人才高,不免就会气傲,对真正有才干的人,他十分礼重,但对那些徒有虚名,只会清谈的无用之士他则一概白眼以对,所以时间一长,搞得他郡中那些有名无实、全是靠着族声出名的士人也就不会自讨没趣的去谒见他了,——因为就算谒见,他也不会接见。
这一点,的确是陈登和邯郸荣的一大不同。
……
泰山太守华歆前时染了病,荀贞特令,不许他到郡界相迎。
故是,在泰山郡界迎接荀贞的,是泰山丞等吏。
入进泰山郡,渐行而渐觉风土、人情与琅琊不类。
泰山与琅琊两郡虽分属兖、徐二州,然因相邻之故,两郡士人多有来往,并且豪强、轻侠之类也是互通声气,如此际於前头率兵开道的藏霸就是泰山人,后来却在徐州割地称雄,而且还颇得徐地轻侠、恶少年的投奔,但两郡人士来往虽多,却严格说来,泰山士民与琅琊士民在性格上,其实还是有不小不同的,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琅琊临海,多水,泰山处内陆,多山,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泰山郡的民风比起琅琊郡的民风,相对来讲就较为厚重。
华歆在民政上也是有一套的,自入泰山郡界后,一路而西行,行约两百多里地,直到泰山郡的郡治奉高县境,荀贞沿途所见,不说比琅琊郡内远多的丘陵地带,只说开垦出来的田地,与琅琊郡大差不差,也都是放眼尽皆沃土,处处麦田金黄。
不过,比起琅琊郡的民口,泰山郡的人烟相比而言,稀疏了不少。
这也不足为奇,荀贞刚在泰山郡用过兵,一些泰山郡的百姓或者暂时北逃入了青州,或者西逃去了兖州。
——实际上,就算逃去青州、兖州,那里也不太平,青州的黄巾军现在是所有州中最为肆虐的,兖州则在荀贞用兵泰山后不久,就接连兴起了荀贞、曹操的两场大战,却是乱世之中无一片净土,天下一日不安,则不管百姓逃去哪里都得不到安定,当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琅琊郡内所见,触目多水,入泰山境中,时时可见丘陵起伏。
荀贞前世时是到过泰山的,对泰山境内与琅琊大不相似的这种丘地貌并不觉奇,反而勾起了他前世登泰山而游玩时的一些回忆,颇有旧土重游之感。
到了奉高县,华歆抱病在县界等候,奉高县的县令和县中的衣冠士人皆从侍其后。
再是患病,长吏驾临,也不能在郡府坐等,是以华歆强撑着,候於县界。
荀贞早早下车,快步到华歆等人前边,细看华歆,见他神色憔悴,病恹恹地捧着个扫帚,责备地说道:“我不是不许君迎我么?怎不从我令!”
“歆小恙,无非染了风寒,已经好得多了。明公巡州到下郡,歆未能候迎郡界,已是当罪,又岂能不在县界恭迎?”
“罢了,君快上车罢,咱们现在就去郡府。”
华歆身体欠佳,当晚的接风酒宴,荀贞令叫免了。
不但免了酒宴,荀贞还令从行的医官,华佗的弟子樊阿去给华歆诊脉看病。
樊阿是彭城人,彭城与华佗的家乡沛国是邻郡,他早年从华佗学医多年,尤擅针灸之术。名医出手,不同凡响。几针下去,华歆满头出汗,病已好了三分。是夜,又服了樊阿开的汤药,昏昏沉沉地睡了一晚,次日醒来,华歆这风寒之疾,已愈五分。
上午,荀贞在堂中与华歆再见。
观其气色,荀贞觉与昨日甚为不同,华歆已然不复有气无力的那副模样,这才宽下心来。
真是爱才、惜才、重才之情,溢於言表。
华歆十分感动。
见到荀贞这样作为的泰山诸吏、陪坐的泰山士人亦皆交口称赞。
叙话几句,华歆取来一叠书信,呈给荀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