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秦项鸩死孔北海(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剧县被围第三天。
这天上午,孔融在郡府堂上听到了从郡府外头传来的喧哗之声。
郡府占地不小,听事堂与府外街上相隔甚远,平时,街上的声响在堂中很少能够听到,而此时却能听到街上传来的动静,足可见这喧哗声很大。
孔融召王规来问:“子法,府外为何喧哗?”
王规心道:“明公当真是不善用兵者也,城池被围,理当戒严城中,可是明公却竟以不欲扰民为由而不行戒严之法;现在街上传来喧哗之声,还能是何缘故?此必是士民人心不稳,说不定是起了什么乱子吧?”
心中这样想,嘴上肯定不能这么回答,他恭恭敬敬地说道:“启禀明公,规现下尚且不知。规这就去看看。”
从堂中出来,王规直奔府门。
到了府门,立在门口阶上,朝外一看。
见府门外的街上聚集了大约得有数百人,有百姓,有士人,当头的是十余士子。
这十余士人,王规大多认得。
看到王规出来,街上的士、民都知王规和刘仁是孔融的两个心腹,士人中便推出一个年长者,上前与王规说话。王规从台阶上下来与这士人见礼。
两人见礼,作揖罢了,王规问道:“公等无故聚於府门之外,是为何事?徐州兵悍然犯我郡界,现下正围我剧城,公等於此时这般聚集喧闹,恐会乱城中军士之心啊。”
这年长的士人说道:“我等在此聚集,是为求见府君。”
王规问道:“求见府君?是有什么事么?”
这士人说道:“便是为这剧县被围之事。”
王规说道:“为这剧县被围之事?”
这士人长者说道:“剧县县城被围到今,已有三日,我等想问一问府君,究竟是何计议?”
王规说道:“县城被围之当日,府君不就已经对城中的士、民说了么?荀镇东目无纲纪,擅自出兵犯我郡界,仁人义士皆得而诛之,府君有守土之责,所以他决定坚守城池。”
那士人长者说道:“坚守城池说来容易,可到底怎么守?”
王规无话可答。
这士人长者质问得很对。
嘴皮子一碰,说出来一个坚守城池,这的确轻易的很,可是剧县目前的情况,守卒不多,士气不高,外边又无援军,唯一能战之人只有一个王脩。这城该如何才能守得住?
那士人长者说道:“若是外有援兵,则我剧县当然可守,然眼下的情况是并无援兵,只有我孤城一座。我听说,不但北海其他的县都已被徐州拿下,并且东莱现在也已被赵云所部攻克大半,东莱黄巾甚至已有窜逃入海者!凭我剧县一座孤城,如何能够守得住?”
此前孔融府中有一郡吏,姓左字承祖,此人曾经劝过孔融,不如接纳袁绍或者曹操,以此来保全北海郡,但是孔融没有听他的建议,而且一怒之下还把此人给杀了,——刘谦与左承祖交好,他之所以弃孔融而投荀贞,便是因为此事。
这位左承祖,还有刘谦,他二人在北海郡的名声都不低,交好的友人也各颇有,这几天,荀成虽然没有攻城,可是却朝城中射了不少招降之信,这些信便都是以刘谦的名义写的。孔融军纪不严,城墙守卒捡到信后,有的上交了,有的偷偷留下,由是信中内容早已传遍城内。
眼前这位质问王规如何守城的年长士人,他所说的这些东西,就是从信中看来的,且此人又正就是左承祖和刘谦昔日的故友之一。王规也知道他与左承祖、刘谦的交情,见他这般逼问,不好再不作答,便就反问他,说道:“如此,以公之高见,当下该以何策御敌?”
这年长士人说道:“没有其它的办法了。”
王规问道:“没有其它的办法是什么意思?”
这年长士人说道:“青州为镇东所得,已是势不可违。凭我剧县孤城,区区千余兵卒,断然是难以守城。府君如果执意坚守,最终的结果,只不过是白白的伤亡兵士、百姓,而於大局无补。这样的话,仆深恐或会累府君之美名。眼下之计,以仆之见,只有献城一途。”
王规说道:“献城?”
这年长士人说道:“不错。”
王规往不远处街上聚集的那些士人、百姓看了一看,回过眼来,问道:“这是公一人的意见,还是……”
王规的话没有说完,但这士人已知其意,便就答道:“非仆一人之意,此乃满城父老的意见。”
这年长士人提到孔融的时候,虽然尊称孔融为“府君”,可他话里的语气对孔融却称不上恭敬,王规害怕他见到孔融后,会引起孔融的大怒,反而不美,於是对他说道:“劳烦公在此稍后,待在下回府,将公等之诉求禀与府君之后,看府君如何答复,可好?”
这年长士人说道:“那你便去。”
王规转身上了台阶,提起衣袍下摆,快步回到堂中。
孔融仍然安坐於主位之上,正在状似悠闲地翻看书籍。
要说起来,孔融虽无军略,也非政略大才,可他的胆气却的确是挺足的,不仅此次剧县被荀成部围困,包括之前管亥等部的黄巾军几次围攻剧县的时候,孔融都镇定自如,总是从容不迫的模样,甚至就在外头城墙上喊杀之声震天的响、敌我交战十分激烈的时候,孔融在郡府堂上依旧是安之若素,或者看书、或者抚琴,琴声不乱。对孔融这一点,王规是相当佩服的。
见孔融正在看书,王规一时不敢打扰,便垂手立於堂上。
等到孔融把手上的书看完两段,将之放到案上后,王规乃才上前说道:“启禀明公,规已经问过了。”
孔融说道:“哦?”
王规说道:“明公,是府外街上聚集了些县中的士人和百姓。”
孔融问道:“他们聚集在街上做什么?”
王规吞吞吐吐,似乎不敢回答。
孔融皱眉说道:“有什么你就直说,无须隐瞒。”
王规说道:“是,明公,规问得他们聚於府外,是想谒见明公,恳求明公、恳求明公……”
“恳求我什么?”
“恳求明公献城。”
孔融闻言,顿时发怒,说道:“他们是劝我投降的?”
“启禀明公,他们说,今我剧县外无援兵,而只此孤城一座,守卒不过千余,城池势必难守,一旦城陷,徐州兵入城以后,为了泄愤,可能会劫掠百姓,导致县中士民受兵乱之苦,故而,与其如此,他们以为……”
“不是给你说了么?有话就说,不必吞吞吐吐。”
王规说道:“是,是,他们因此以为,与其如此,不如献城,否则的话,若是明公执意守城,而连累县中士民受兵灾之害,也许会累及到明公的美名。”
孔融拍案怒道:“荀贞之擅犯我郡,围攻我城,目无纲纪,与董卓之流何异?乱臣贼子是也。我今坚守城池,难道是为了我自己的名声么?我所为者,忠义也!”
王规说道:“是,是,只是明公的这片忠义之心,县中士民恐怕是不能体会。”
孔融听出王规语气的不对,狐疑的上下打量他,说道:“子法,莫不成你也觉得我最好献城投降?”
“明公,下吏与明公一样,亦怀忠义之心,但是下吏听了府外街上现在围聚的那些士民的话语之后,觉得他们说的似乎也不为错。如果执意坚守城池不降,那么等到城破以后,徐州兵也许真就会入城劫掠,县中士民则必然就会因此受害。既然如此……”
说道这里,王规停下话头。
孔融说道:“既然如此怎样?你有话就说,今天你是怎么回事?动不动欲言又止的!”
王规说道:“是,既然如此,下吏愚以为,不妨就且打开城门,把这城池给了徐州兵就是。”
孔融大怒说道:“子法。枉我一直因为你是忠孝之士,今日却才乃知,你竟是这般胆怯,原是个贪生怕死之徒!是我看错了你。”
王规伏拜在地,说道:“明公,实非如此,且敢请明公,容下吏把话说完。”
孔融从席上站起,俯瞰他,说道:“你说。”
王规说道:“下吏的意思是荀镇东对明公一向礼重有加,现在他虽然擅自犯我郡界,是做了错事,但如果明公当面地教诲於他,也许他就会因此而幡然悔悟,把犯我青州的部队给撤回去呢?如此一来,不仅我县百姓不必再遭受兵灾,并且明公亦是大有功於朝廷!”
一边说,王规一边注意着孔融的神色,见孔融脸上的怒色越来越盛,不敢再往下说,便转开话题,与孔融说道:“明公,何不把叔治召来一问,问问这剧县城到底能不能守得住?”
叔治,是王脩的字。王脩此时正在城头。孔融於是就命人去把王脩找来。
等了多时,王脩披盔戴甲,匆匆进入府中,到得堂上。
他甲胄在身,不便行礼,行了军礼,说道:“脩拜见明公。”
看到王脩,孔融的神色和缓了许多,问他,说道:“叔治,你刚才进府的时候可有看到府外街上聚集的士民百姓?”
王脩答道:“脩看到了。”
孔融问道:“聚集了多少人?”
王脩说道:“脩没有细看,聚集了大概三四百人吧。”问孔融,说道,“敢问明公,这些士人百姓聚於府外是为何事?”
孔融叹了口气,说道:“我召你来,正是为了此事。”看了一眼王规,“你告诉他吧。”
王规应是,便与王脩说道:“他们都是求见明公,想劝明公献城投降的。”
王脩“哦”了一声,没有接腔。
孔融问道:“叔治,你这几天都在城上迎敌,我且问你,你觉得能把剧县城给守住么?”
王脩毫不犹豫,当即回答,说道:“脩愿与明公同生死。”
王脩这话不是直接的回答,但是孔融何等聪明,一下就听出来了,这剧县城是守不住的。
也确实如此,莫说守城的是王脩,虽然有点用兵的才能,也有胆气,但绝非能征善战之名将,就是换了名将过来守城,眼前的这种的状况下,这剧县城断然也是守不住。
王规一直在注意孔融的神色,见孔融听完王脩此话后,神色好像略略现出了一丝迟疑,便就趁机开口,再作进劝,说道:“明公,如果县中的士民因为不满明公的坚持守城而出了乱子,那么剧县城早晚还是会被徐州兵打下,这也就是说,城早晚会失。明公,既然如此,下吏斗胆,还是那个愚见,何不如便就从了士民的乞求,顺应民心,打开城门,迎徐州兵进城,然后明公可以面责荀镇东,叫他撤兵还州?这样的话,既不伤士民,又足能显出明公的忠义之心,岂不两全其美?”
孔融好一会儿没有说话,末了,他挥了挥手,说道:“你们先下去吧。”
想了一晚上,次日早上,孔融召集孙邵、王规、王脩等等诸吏。
待诸吏到齐,他叹了口气,说道:“我本来打算与城偕亡,然念及城中士民,为不使士民受兵乱之苦,……罢了,你们就去打开城门吧。”
孔融非是迂腐无情之人,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名声而丝毫不顾全城的士民。
王规说的不为错,城池早晚要丢,如果投降的话,还能保全县中士民;如果不投降,还真有可能致使县中的士民遭受徐州兵的报复劫掠,那权衡之下,只有投降。
孔融的命令下来,王脩打开城门,献城投降。
……
荀成命令部下将士不许进城,自带了百余甲士入城,来见孔融。
荀成执礼甚恭,进到郡府堂上,便就行伏拜大礼,说道:“后生末进,颍阴荀成,拜见孔公。”
端坐主位之上的孔融哼了声,神色严峻,厉声说道:“你也配自称颍阴荀氏?昔年我与慈明公在豫州州府为同僚,慈明公清正高洁,我十分敬慕,他才无愧颍阴荀氏的令名;若你者,恃兵自雄,骄横跋扈,徒然玷污颍阴荀氏的清誉罢了!”
荀成的长史秦项等,跟着荀成一起来了,此时都伏拜在堂上。
听到孔融此话,秦项脸上浮现出怒色。
荀成却没生气,依然恭恭敬敬,说道:“成离开泰山郡前,成兄镇东将军专门给成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成兄交代成一定要礼敬孔公,令成见到孔公后,万不可唐突失礼,并嘱咐成说,务必要把公请到郯县,吾兄在州府恭候拜领公之教诲。”
孔融昂起脸,冷笑说道:“你休要在我面前提荀贞之,他擅自兴兵,寇侵我境,目无纲纪,眼中还有没有天子?眼中还有没有汉室?是又一董贼也!我只恨我手下兵微将寡,不能把你擒杀,再杀到郯县去,把他拿住,槛送京都,请天子发落!他在郯县等我去?哼,我是不可能去郯县的!他要想拜领教诲,就叫他来剧县吧,我在剧县等着他。”
孔融一直没有叫荀成等起身,荀成便仍然附拜地上,想要继续开口说话,这时听到衣襟的声响,紧接着听到了脚步之声。
他微微抬头,往堂上主位看去,却是孔融已经离席起身,挥袖从堂后出去了。
一个声音在荀成身边响起,说道:“孔北海目中无人,竟敢如此无礼,当真可恶!”
说话之人,正是秦项。
又之后,接连数日,每一天荀成都去求见孔融,孔融却也倒是每回都见他,但每次相见,都如头次,皆是任由荀成俯拜地上,根本不叫他起身,更谈不上让座,一点礼敬的态度也无,并且每次都当着荀成的面,或者指责荀成,或者指责荀贞,口口声声说他俩玷污了荀氏的名声,言辞越来越激烈;到最后,荀成再去拜见孔融的时候,尽管执礼仍旧恭敬,可是在孔融丝毫不给情面的、越来越激烈的嘲讽抨击之下,面皮却也不仅为之通红。
每次荀成拜见孔融,秦项都随於左右,见到孔融如此恶劣的对待荀成,甚至言语辱及到了荀贞,秦项胸中的怒气也是越积越多。
却於这日,秦项跟着荀成,再度拜见完孔融后,带着一肚子的气跟着荀成回到城外营中。
荀成再是好脾气,到底现如今也是统带万余虎狼之士的一方重将,却连着几天,被孔融毫不客气地当面斥责,而请孔融去郯县的请求,孔融则一直不肯同意,荀成也是不免心中郁闷。
是以,回到营中后,荀成就打发了秦项自去。
秦项有心安慰荀成两句,可他怒气比荀成更甚,而且见荀成气色不好,亦恐会惹他更加烦躁,便忍住话语,行了一礼,回去自己帐中。
入进帐中,见帐中有两三人正对坐而谈。这几人都是与秦项亲近的军中吏员。
见秦项满脸怒气地从帐外进来,一人说道:“怎么了?是不是又受孔北海的气了?”
秦项恨声说道:“孔北海真是狂妄至极,目中无人,连着三四天了,每次见到将军,他都丝毫无有礼敬之态,傲慢不已,乃至辱及镇东,也就是将军能忍他,换了是我,早就勃然发怒!”
另外一个吏员说道:“有件事你们听说了么?”
秦项问道:“何事也?”
这吏员说道:“我也是从刘从事那里听来的。刘从事前日访友,听他友人言道,闻说孔北海现正私下里写上书。”
秦项问道:“什么上书?”
“自是给朝廷的上书。”
秦项问道:“给朝廷的上书?他上书朝廷干什么?”
这吏员说道:“还能干什么?不外乎指责镇东擅自兴兵,进犯青州。我听说,他把镇东比作了董卓,在上书中好生辱骂。”
秦项想了想,说道:“此去长安数千里之远,他如今已等同是我徐州的阶下之囚,手下无人可用,他却如何能把这上书送到朝廷?随他怎么写吧。”
这个吏员说道:“不然。”
秦项问道:“如何不然?”
这吏员说道:“孔北海知道他的这道上书很难呈到朝廷,所以他并无将上书呈送长安之意。”
秦项有点不明白,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吏员说道:“孔北海他是想把他的这道上书公之於众,让青、兖、徐诸州的士民看到他的这道上书。”
秦项闻言愕然,说道:“他这是想干什么?”
这吏员说道:“这还用问么?他这当然是想打击、侮辱镇东将军的声誉。试想一下,孔北海他名重海内,如果他在上书中直言斥责镇东是董卓之属,那么青、徐、兖各地的士人会怎么看镇东?不但如此,恐怕这还会成为袁本初诸辈抨击督公的一个借口和把柄。”
秦项一想,的确就像这个吏员所说的,是这么回事。
他胸中蕴藏了好几天的怒气终於按捺不住,怒气冲头,恶向胆边生,他怒声说道:“孔北海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用这种办法来侮辱主君,不可忍也!”
几个吏员听出他这话风不对,竟是从中听出了杀气,彼此相顾一眼。
便有一吏问秦项,说道:“你想干什么?”
秦项说道:“断然不能容忍他把这道上书写成,公之於众!”
又一个吏员说道:“可是笔在他手上,咱们怎么能管得了?”
秦项面色阴沉下去,阴冷说道:“可是如果咱们把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举起右手向下一劈,然后看向众人,“那他这道上书还能写成么?”
帐中的这两三个吏员都明白了秦项的意思,俱皆吃惊,说道:“你是想……。”
秦项说道:“不错!说实话,我已经忍了他好几天了,如今忍无可忍,既是为保住主君的声誉不受他的污蔑,也是为将军出气,我意已决,要在他上书写成之前,把他杀了!”
这三个吏员面面相觑,你看他一眼,我看你一眼。
一吏说道:“可是将军恐怕是不会同意的吧?”
秦项说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将军受辱已有多日,如今主君也将受辱,我等身为臣吏,自当为将军、为主君雪辱解忧,这件事,我不打算报请将军。”
一吏说道:“你不报请将军,那你是准备私此行事?”
秦项说道:“正是!”
“恐怕不行吧。”
秦项问道:“为何不行?”
这吏说道:“孔北海到底名重天下。入青州这些时日,我见了不少本地的士人。这些士人,赞颂於他的颇有,说他听见别人有善行,就好像是他自己做的一样;当面告诉人家不足的地方,而在人家的背后称赞人家的长处;如果他知道的他没有说,他就认为是他自己的过错,……从这些方面来说,其人的确是足为士范。如果你不报请将军而擅自把他杀了,被将军知晓,必有怪罪,而且此事如果传出,必然也会有损将军和镇东的名誉,恐会令镇东失青州士望!”
秦项说道:“你说的这些士人夸他之辞,我也都听说了,但有两事你可有听闻?”
那吏问道:“何事也?”
秦项说道:“便是孔北海滥杀无辜之事。”
那吏说道:“如何滥杀无辜?”
“其郡中府吏左承祖不过是劝他结纳袁绍、曹操,以保郡中生民百姓,并无它过,而孔融就因怒而将其杀之,……此事你应是知晓;又我闻之,孔北海有次出剧县巡乡,在路上见到一个人於坟墓旁边哭泣自己的亡父,但这人的脸色并不憔悴,孔北海於是认为他不孝,竟然就将他杀掉!因怒杀士,无罪杀民,这难道还不是滥杀无辜么?由此可知,孔北海其人,不过是一个沽名钓誉而心无仁义之徒也!今我杀之,不但是为主君、将军解忧雪辱,且亦是为士民除害。”
几个军吏还想再劝,秦项却是主意已定,说道:“这件事如果你们害怕将军追责,我也不必你们和我一起来做,但在我把这事做成之前,你们不要告诉将军。”
这几个吏员应声而已。
秦项是个行动果决的人,说做就做,便在这天傍晚,他独自出营进城,来入郡府,求见孔融。
孔融只当是荀成又来了,便到堂上,召秦项进去。
秦项入到堂中,孔融瞅了他一眼,见他是一人来的,问道:“荀成何在?”
提名道姓,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尤其还是当着这个人的属吏的面提其姓名,这更不礼貌。
秦项把手中提着的酒壶捧起,对孔融说道:“将军知公好饮,特地令我送此美酒於公。”
孔融不屑笑道:“拿一壶美酒,就想贿赂我么?”
秦项这几天跟着荀成数次来见孔融,大概也已经了解了他的脾性,知道他是个骄傲的人,就欲进故退,说道:“公如是不愿饮此酒,那我就拿回去还给将军。”说着,做势要走。
孔公说道:“请慢。”
秦项止住脚步,说道:“请公吩咐。”
孔融说道:“你把酒拿来,我就饮了!不但此酒我饮,再见荀成,我还一样地教训他。”
秦项上前,把酒壶捧给孔融。
孔融也不拿酒杯,提起酒壶,扬起脸,将酒倒入嘴中,一气把这壶酒喝了大半,将酒壶丢到地上,手一抹须上的酒渍,说道:“痛快,痛快!”
秦项嘴角露出森然的笑容,说道:“痛快么?”
孔融说道:“痛快,痛快。”话音未落,他忽觉胸口发痛,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用手捂住胸口,抬眼去看秦项,看到了秦项嘴角的笑容,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拿手举起,指着秦项,说道:“你、你,……这是荀成叫你来做的此事么?”
秦项傲然说道:“此事不关将军,是我要为将军雪辱!”
孔融说道:“好啊,好啊,荀贞之果然狼子野心之徒,养出来了你这凶险小人,一丘之貉。”
他坐回席上,整了整头上所戴之冠,又整了整身上穿的衣服,叹道,“融今一死,不足惜也,却天子蒙尘长安,我身为人臣而不能救天子,迎天子还於旧都,此吾之大恨也。”
毒性发作,鲜血顺他嘴角流出,孔融终於支撑不住,身子歪倒,摔於地上。
秦项上前,以手探他鼻息,却是鼻息已止,溘然长逝。
秦项拿衣袖擦去了他嘴角流出的黑色毒血,朝堂外看了一眼。
堂外没有几个吏员,更没有人注意到堂中发生的这一幕。
秦项把酒壶收起,藏入怀中,迈步出堂,离开郡府,回到营中,直奔荀成大帐。
见到荀成,秦项说道:“明公,孔融死了。”
荀成正在处理军务,闻言愣了一下,停下手头的事儿,抬头说道:“什么?”
秦项说道:“明公,孔融死了,刚刚死的。”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北海,他,他,他……,什么死了?怎么刚刚死的?”
秦项说道:“下吏毒死的他。”从怀中取出酒壶,呈给荀成观看。
荀成简直不敢相信,手上的笔落到案上,呆若木鸡地坐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他一下从席上跳起,惊慌失措,指着秦项说道:“你,你刚才说什么?”
秦项说道:“适才下吏去了郡府,亲眼看孔融喝下了此壶中毒酒,亲眼见他毒发身亡。”
荀成目瞪口呆,又过了好一会儿,说道:“谁叫你这么做的?”
秦项说道:“无人指使,纯是下吏要为明公雪恨消辱。”
荀成呆立原地,半晌无语。
……
却说剧县城中,郡府。
孔融死后多时,终於被府中郡吏发觉。
郡府中乱成一团,功曹孙邵、胶东令王脩及王规、刘仁等人闻讯,俱奔跑赶来。
只见孔融平躺於地,双目微闭,人虽已死,而犹正气凌然的样子,嘴角有黑色的血迹,——却是秦项虽然把孔融嘴角当时流出的毒血给擦去了,但擦完他离开后,又流出来了一些。
孙邵问堂中府吏:“到底怎么回事?”
府吏有人说道:“是荀将军的长史秦君刚才来了府中,他离开后不久,下吏等就发现府君死於堂上,神色痛苦,下吏等把府君的身子放正以后,又有黑血从他嘴角流出。”
听到这里,孙邵等人如何还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孙邵伏地大哭,王脩悲痛欲绝;王规、刘仁等亦皆痛哭。
孙邵哭了一会儿,起身向王脩、王规、刘仁等说道:“府君既亡,北海,我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今便辞别君等,如是有缘,来日再见。”
长揖行了个礼,孙邵出府而去,也不回家。当天就离开北海郡,南下前往扬州。他的同乡,汉家宗室刘繇现在扬州,他这是往投刘繇而去。
郡府堂上,王脩痛哭不已:“君今亡去,吾将焉归!”
哭了许久,他亦出郡府,回到自己营中,却是打算率领本部还胶东。
荀成此时已经遣人进城,打探城中情况。
闻报王脩回营将走,帐中一将,出而言道:“末将愿为明公劝留王脩。”
荀成看去,说话之人乃是太史慈。太史慈家在东莱,与王脩家邻郡,两人之前就曾相识。荀成便许了太史慈。太史慈即出营而去,驰马入王脩营。
两人相见。
王脩说道:“孔北海无辜被害,我怎么还能留在剧县?”
太史慈说道:“此事断非是将军和镇东的授意,镇东素来礼重孔北海,今孔公不幸身亡,镇东一定不会放过行凶之人。君何妨稍等?如果镇东不处置行凶之人,则我与君一起去胶东,如何?”
听了这话,王脩便从了太史慈之劝。
荀成传下令去,命令王脩和郡府中的诸吏都不许对外说孔融是被秦项毒杀而死的,只说孔融是突患疾病,暴毙而死。同时,荀成立刻写成书信,将这件事详细的经过全都写上,命人送去郯县,呈报荀贞。
剧县被围第三天。
这天上午,孔融在郡府堂上听到了从郡府外头传来的喧哗之声。
郡府占地不小,听事堂与府外街上相隔甚远,平时,街上的声响在堂中很少能够听到,而此时却能听到街上传来的动静,足可见这喧哗声很大。
孔融召王规来问:“子法,府外为何喧哗?”
王规心道:“明公当真是不善用兵者也,城池被围,理当戒严城中,可是明公却竟以不欲扰民为由而不行戒严之法;现在街上传来喧哗之声,还能是何缘故?此必是士民人心不稳,说不定是起了什么乱子吧?”
心中这样想,嘴上肯定不能这么回答,他恭恭敬敬地说道:“启禀明公,规现下尚且不知。规这就去看看。”
从堂中出来,王规直奔府门。
到了府门,立在门口阶上,朝外一看。
见府门外的街上聚集了大约得有数百人,有百姓,有士人,当头的是十余士子。
这十余士人,王规大多认得。
看到王规出来,街上的士、民都知王规和刘仁是孔融的两个心腹,士人中便推出一个年长者,上前与王规说话。王规从台阶上下来与这士人见礼。
两人见礼,作揖罢了,王规问道:“公等无故聚於府门之外,是为何事?徐州兵悍然犯我郡界,现下正围我剧城,公等於此时这般聚集喧闹,恐会乱城中军士之心啊。”
这年长的士人说道:“我等在此聚集,是为求见府君。”
王规问道:“求见府君?是有什么事么?”
这士人说道:“便是为这剧县被围之事。”
王规说道:“为这剧县被围之事?”
这士人长者说道:“剧县县城被围到今,已有三日,我等想问一问府君,究竟是何计议?”
王规说道:“县城被围之当日,府君不就已经对城中的士、民说了么?荀镇东目无纲纪,擅自出兵犯我郡界,仁人义士皆得而诛之,府君有守土之责,所以他决定坚守城池。”
那士人长者说道:“坚守城池说来容易,可到底怎么守?”
王规无话可答。
这士人长者质问得很对。
嘴皮子一碰,说出来一个坚守城池,这的确轻易的很,可是剧县目前的情况,守卒不多,士气不高,外边又无援军,唯一能战之人只有一个王脩。这城该如何才能守得住?
那士人长者说道:“若是外有援兵,则我剧县当然可守,然眼下的情况是并无援兵,只有我孤城一座。我听说,不但北海其他的县都已被徐州拿下,并且东莱现在也已被赵云所部攻克大半,东莱黄巾甚至已有窜逃入海者!凭我剧县一座孤城,如何能够守得住?”
此前孔融府中有一郡吏,姓左字承祖,此人曾经劝过孔融,不如接纳袁绍或者曹操,以此来保全北海郡,但是孔融没有听他的建议,而且一怒之下还把此人给杀了,——刘谦与左承祖交好,他之所以弃孔融而投荀贞,便是因为此事。
这位左承祖,还有刘谦,他二人在北海郡的名声都不低,交好的友人也各颇有,这几天,荀成虽然没有攻城,可是却朝城中射了不少招降之信,这些信便都是以刘谦的名义写的。孔融军纪不严,城墙守卒捡到信后,有的上交了,有的偷偷留下,由是信中内容早已传遍城内。
眼前这位质问王规如何守城的年长士人,他所说的这些东西,就是从信中看来的,且此人又正就是左承祖和刘谦昔日的故友之一。王规也知道他与左承祖、刘谦的交情,见他这般逼问,不好再不作答,便就反问他,说道:“如此,以公之高见,当下该以何策御敌?”
这年长士人说道:“没有其它的办法了。”
王规问道:“没有其它的办法是什么意思?”
这年长士人说道:“青州为镇东所得,已是势不可违。凭我剧县孤城,区区千余兵卒,断然是难以守城。府君如果执意坚守,最终的结果,只不过是白白的伤亡兵士、百姓,而於大局无补。这样的话,仆深恐或会累府君之美名。眼下之计,以仆之见,只有献城一途。”
王规说道:“献城?”
这年长士人说道:“不错。”
王规往不远处街上聚集的那些士人、百姓看了一看,回过眼来,问道:“这是公一人的意见,还是……”
王规的话没有说完,但这士人已知其意,便就答道:“非仆一人之意,此乃满城父老的意见。”
这年长士人提到孔融的时候,虽然尊称孔融为“府君”,可他话里的语气对孔融却称不上恭敬,王规害怕他见到孔融后,会引起孔融的大怒,反而不美,於是对他说道:“劳烦公在此稍后,待在下回府,将公等之诉求禀与府君之后,看府君如何答复,可好?”
这年长士人说道:“那你便去。”
王规转身上了台阶,提起衣袍下摆,快步回到堂中。
孔融仍然安坐於主位之上,正在状似悠闲地翻看书籍。
要说起来,孔融虽无军略,也非政略大才,可他的胆气却的确是挺足的,不仅此次剧县被荀成部围困,包括之前管亥等部的黄巾军几次围攻剧县的时候,孔融都镇定自如,总是从容不迫的模样,甚至就在外头城墙上喊杀之声震天的响、敌我交战十分激烈的时候,孔融在郡府堂上依旧是安之若素,或者看书、或者抚琴,琴声不乱。对孔融这一点,王规是相当佩服的。
见孔融正在看书,王规一时不敢打扰,便垂手立於堂上。
等到孔融把手上的书看完两段,将之放到案上后,王规乃才上前说道:“启禀明公,规已经问过了。”
孔融说道:“哦?”
王规说道:“明公,是府外街上聚集了些县中的士人和百姓。”
孔融问道:“他们聚集在街上做什么?”
王规吞吞吐吐,似乎不敢回答。
孔融皱眉说道:“有什么你就直说,无须隐瞒。”
王规说道:“是,明公,规问得他们聚於府外,是想谒见明公,恳求明公、恳求明公……”
“恳求我什么?”
“恳求明公献城。”
孔融闻言,顿时发怒,说道:“他们是劝我投降的?”
“启禀明公,他们说,今我剧县外无援兵,而只此孤城一座,守卒不过千余,城池势必难守,一旦城陷,徐州兵入城以后,为了泄愤,可能会劫掠百姓,导致县中士民受兵乱之苦,故而,与其如此,他们以为……”
“不是给你说了么?有话就说,不必吞吞吐吐。”
王规说道:“是,是,他们因此以为,与其如此,不如献城,否则的话,若是明公执意守城,而连累县中士民受兵灾之害,也许会累及到明公的美名。”
孔融拍案怒道:“荀贞之擅犯我郡,围攻我城,目无纲纪,与董卓之流何异?乱臣贼子是也。我今坚守城池,难道是为了我自己的名声么?我所为者,忠义也!”
王规说道:“是,是,只是明公的这片忠义之心,县中士民恐怕是不能体会。”
孔融听出王规语气的不对,狐疑的上下打量他,说道:“子法,莫不成你也觉得我最好献城投降?”
“明公,下吏与明公一样,亦怀忠义之心,但是下吏听了府外街上现在围聚的那些士民的话语之后,觉得他们说的似乎也不为错。如果执意坚守城池不降,那么等到城破以后,徐州兵也许真就会入城劫掠,县中士民则必然就会因此受害。既然如此……”
说道这里,王规停下话头。
孔融说道:“既然如此怎样?你有话就说,今天你是怎么回事?动不动欲言又止的!”
王规说道:“是,既然如此,下吏愚以为,不妨就且打开城门,把这城池给了徐州兵就是。”
孔融大怒说道:“子法。枉我一直因为你是忠孝之士,今日却才乃知,你竟是这般胆怯,原是个贪生怕死之徒!是我看错了你。”
王规伏拜在地,说道:“明公,实非如此,且敢请明公,容下吏把话说完。”
孔融从席上站起,俯瞰他,说道:“你说。”
王规说道:“下吏的意思是荀镇东对明公一向礼重有加,现在他虽然擅自犯我郡界,是做了错事,但如果明公当面地教诲於他,也许他就会因此而幡然悔悟,把犯我青州的部队给撤回去呢?如此一来,不仅我县百姓不必再遭受兵灾,并且明公亦是大有功於朝廷!”
一边说,王规一边注意着孔融的神色,见孔融脸上的怒色越来越盛,不敢再往下说,便转开话题,与孔融说道:“明公,何不把叔治召来一问,问问这剧县城到底能不能守得住?”
叔治,是王脩的字。王脩此时正在城头。孔融於是就命人去把王脩找来。
等了多时,王脩披盔戴甲,匆匆进入府中,到得堂上。
他甲胄在身,不便行礼,行了军礼,说道:“脩拜见明公。”
看到王脩,孔融的神色和缓了许多,问他,说道:“叔治,你刚才进府的时候可有看到府外街上聚集的士民百姓?”
王脩答道:“脩看到了。”
孔融问道:“聚集了多少人?”
王脩说道:“脩没有细看,聚集了大概三四百人吧。”问孔融,说道,“敢问明公,这些士人百姓聚於府外是为何事?”
孔融叹了口气,说道:“我召你来,正是为了此事。”看了一眼王规,“你告诉他吧。”
王规应是,便与王脩说道:“他们都是求见明公,想劝明公献城投降的。”
王脩“哦”了一声,没有接腔。
孔融问道:“叔治,你这几天都在城上迎敌,我且问你,你觉得能把剧县城给守住么?”
王脩毫不犹豫,当即回答,说道:“脩愿与明公同生死。”
王脩这话不是直接的回答,但是孔融何等聪明,一下就听出来了,这剧县城是守不住的。
也确实如此,莫说守城的是王脩,虽然有点用兵的才能,也有胆气,但绝非能征善战之名将,就是换了名将过来守城,眼前的这种的状况下,这剧县城断然也是守不住。
王规一直在注意孔融的神色,见孔融听完王脩此话后,神色好像略略现出了一丝迟疑,便就趁机开口,再作进劝,说道:“明公,如果县中的士民因为不满明公的坚持守城而出了乱子,那么剧县城早晚还是会被徐州兵打下,这也就是说,城早晚会失。明公,既然如此,下吏斗胆,还是那个愚见,何不如便就从了士民的乞求,顺应民心,打开城门,迎徐州兵进城,然后明公可以面责荀镇东,叫他撤兵还州?这样的话,既不伤士民,又足能显出明公的忠义之心,岂不两全其美?”
孔融好一会儿没有说话,末了,他挥了挥手,说道:“你们先下去吧。”
想了一晚上,次日早上,孔融召集孙邵、王规、王脩等等诸吏。
待诸吏到齐,他叹了口气,说道:“我本来打算与城偕亡,然念及城中士民,为不使士民受兵乱之苦,……罢了,你们就去打开城门吧。”
孔融非是迂腐无情之人,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名声而丝毫不顾全城的士民。
王规说的不为错,城池早晚要丢,如果投降的话,还能保全县中士民;如果不投降,还真有可能致使县中的士民遭受徐州兵的报复劫掠,那权衡之下,只有投降。
孔融的命令下来,王脩打开城门,献城投降。
……
荀成命令部下将士不许进城,自带了百余甲士入城,来见孔融。
荀成执礼甚恭,进到郡府堂上,便就行伏拜大礼,说道:“后生末进,颍阴荀成,拜见孔公。”
端坐主位之上的孔融哼了声,神色严峻,厉声说道:“你也配自称颍阴荀氏?昔年我与慈明公在豫州州府为同僚,慈明公清正高洁,我十分敬慕,他才无愧颍阴荀氏的令名;若你者,恃兵自雄,骄横跋扈,徒然玷污颍阴荀氏的清誉罢了!”
荀成的长史秦项等,跟着荀成一起来了,此时都伏拜在堂上。
听到孔融此话,秦项脸上浮现出怒色。
荀成却没生气,依然恭恭敬敬,说道:“成离开泰山郡前,成兄镇东将军专门给成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成兄交代成一定要礼敬孔公,令成见到孔公后,万不可唐突失礼,并嘱咐成说,务必要把公请到郯县,吾兄在州府恭候拜领公之教诲。”
孔融昂起脸,冷笑说道:“你休要在我面前提荀贞之,他擅自兴兵,寇侵我境,目无纲纪,眼中还有没有天子?眼中还有没有汉室?是又一董贼也!我只恨我手下兵微将寡,不能把你擒杀,再杀到郯县去,把他拿住,槛送京都,请天子发落!他在郯县等我去?哼,我是不可能去郯县的!他要想拜领教诲,就叫他来剧县吧,我在剧县等着他。”
孔融一直没有叫荀成等起身,荀成便仍然附拜地上,想要继续开口说话,这时听到衣襟的声响,紧接着听到了脚步之声。
他微微抬头,往堂上主位看去,却是孔融已经离席起身,挥袖从堂后出去了。
一个声音在荀成身边响起,说道:“孔北海目中无人,竟敢如此无礼,当真可恶!”
说话之人,正是秦项。
又之后,接连数日,每一天荀成都去求见孔融,孔融却也倒是每回都见他,但每次相见,都如头次,皆是任由荀成俯拜地上,根本不叫他起身,更谈不上让座,一点礼敬的态度也无,并且每次都当着荀成的面,或者指责荀成,或者指责荀贞,口口声声说他俩玷污了荀氏的名声,言辞越来越激烈;到最后,荀成再去拜见孔融的时候,尽管执礼仍旧恭敬,可是在孔融丝毫不给情面的、越来越激烈的嘲讽抨击之下,面皮却也不仅为之通红。
每次荀成拜见孔融,秦项都随於左右,见到孔融如此恶劣的对待荀成,甚至言语辱及到了荀贞,秦项胸中的怒气也是越积越多。
却於这日,秦项跟着荀成,再度拜见完孔融后,带着一肚子的气跟着荀成回到城外营中。
荀成再是好脾气,到底现如今也是统带万余虎狼之士的一方重将,却连着几天,被孔融毫不客气地当面斥责,而请孔融去郯县的请求,孔融则一直不肯同意,荀成也是不免心中郁闷。
是以,回到营中后,荀成就打发了秦项自去。
秦项有心安慰荀成两句,可他怒气比荀成更甚,而且见荀成气色不好,亦恐会惹他更加烦躁,便忍住话语,行了一礼,回去自己帐中。
入进帐中,见帐中有两三人正对坐而谈。这几人都是与秦项亲近的军中吏员。
见秦项满脸怒气地从帐外进来,一人说道:“怎么了?是不是又受孔北海的气了?”
秦项恨声说道:“孔北海真是狂妄至极,目中无人,连着三四天了,每次见到将军,他都丝毫无有礼敬之态,傲慢不已,乃至辱及镇东,也就是将军能忍他,换了是我,早就勃然发怒!”
另外一个吏员说道:“有件事你们听说了么?”
秦项问道:“何事也?”
这吏员说道:“我也是从刘从事那里听来的。刘从事前日访友,听他友人言道,闻说孔北海现正私下里写上书。”
秦项问道:“什么上书?”
“自是给朝廷的上书。”
秦项问道:“给朝廷的上书?他上书朝廷干什么?”
这吏员说道:“还能干什么?不外乎指责镇东擅自兴兵,进犯青州。我听说,他把镇东比作了董卓,在上书中好生辱骂。”
秦项想了想,说道:“此去长安数千里之远,他如今已等同是我徐州的阶下之囚,手下无人可用,他却如何能把这上书送到朝廷?随他怎么写吧。”
这个吏员说道:“不然。”
秦项问道:“如何不然?”
这吏员说道:“孔北海知道他的这道上书很难呈到朝廷,所以他并无将上书呈送长安之意。”
秦项有点不明白,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吏员说道:“孔北海他是想把他的这道上书公之於众,让青、兖、徐诸州的士民看到他的这道上书。”
秦项闻言愕然,说道:“他这是想干什么?”
这吏员说道:“这还用问么?他这当然是想打击、侮辱镇东将军的声誉。试想一下,孔北海他名重海内,如果他在上书中直言斥责镇东是董卓之属,那么青、徐、兖各地的士人会怎么看镇东?不但如此,恐怕这还会成为袁本初诸辈抨击督公的一个借口和把柄。”
秦项一想,的确就像这个吏员所说的,是这么回事。
他胸中蕴藏了好几天的怒气终於按捺不住,怒气冲头,恶向胆边生,他怒声说道:“孔北海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用这种办法来侮辱主君,不可忍也!”
几个吏员听出他这话风不对,竟是从中听出了杀气,彼此相顾一眼。
便有一吏问秦项,说道:“你想干什么?”
秦项说道:“断然不能容忍他把这道上书写成,公之於众!”
又一个吏员说道:“可是笔在他手上,咱们怎么能管得了?”
秦项面色阴沉下去,阴冷说道:“可是如果咱们把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举起右手向下一劈,然后看向众人,“那他这道上书还能写成么?”
帐中的这两三个吏员都明白了秦项的意思,俱皆吃惊,说道:“你是想……。”
秦项说道:“不错!说实话,我已经忍了他好几天了,如今忍无可忍,既是为保住主君的声誉不受他的污蔑,也是为将军出气,我意已决,要在他上书写成之前,把他杀了!”
这三个吏员面面相觑,你看他一眼,我看你一眼。
一吏说道:“可是将军恐怕是不会同意的吧?”
秦项说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将军受辱已有多日,如今主君也将受辱,我等身为臣吏,自当为将军、为主君雪辱解忧,这件事,我不打算报请将军。”
一吏说道:“你不报请将军,那你是准备私此行事?”
秦项说道:“正是!”
“恐怕不行吧。”
秦项问道:“为何不行?”
这吏说道:“孔北海到底名重天下。入青州这些时日,我见了不少本地的士人。这些士人,赞颂於他的颇有,说他听见别人有善行,就好像是他自己做的一样;当面告诉人家不足的地方,而在人家的背后称赞人家的长处;如果他知道的他没有说,他就认为是他自己的过错,……从这些方面来说,其人的确是足为士范。如果你不报请将军而擅自把他杀了,被将军知晓,必有怪罪,而且此事如果传出,必然也会有损将军和镇东的名誉,恐会令镇东失青州士望!”
秦项说道:“你说的这些士人夸他之辞,我也都听说了,但有两事你可有听闻?”
那吏问道:“何事也?”
秦项说道:“便是孔北海滥杀无辜之事。”
那吏说道:“如何滥杀无辜?”
“其郡中府吏左承祖不过是劝他结纳袁绍、曹操,以保郡中生民百姓,并无它过,而孔融就因怒而将其杀之,……此事你应是知晓;又我闻之,孔北海有次出剧县巡乡,在路上见到一个人於坟墓旁边哭泣自己的亡父,但这人的脸色并不憔悴,孔北海於是认为他不孝,竟然就将他杀掉!因怒杀士,无罪杀民,这难道还不是滥杀无辜么?由此可知,孔北海其人,不过是一个沽名钓誉而心无仁义之徒也!今我杀之,不但是为主君、将军解忧雪辱,且亦是为士民除害。”
几个军吏还想再劝,秦项却是主意已定,说道:“这件事如果你们害怕将军追责,我也不必你们和我一起来做,但在我把这事做成之前,你们不要告诉将军。”
这几个吏员应声而已。
秦项是个行动果决的人,说做就做,便在这天傍晚,他独自出营进城,来入郡府,求见孔融。
孔融只当是荀成又来了,便到堂上,召秦项进去。
秦项入到堂中,孔融瞅了他一眼,见他是一人来的,问道:“荀成何在?”
提名道姓,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尤其还是当着这个人的属吏的面提其姓名,这更不礼貌。
秦项把手中提着的酒壶捧起,对孔融说道:“将军知公好饮,特地令我送此美酒於公。”
孔融不屑笑道:“拿一壶美酒,就想贿赂我么?”
秦项这几天跟着荀成数次来见孔融,大概也已经了解了他的脾性,知道他是个骄傲的人,就欲进故退,说道:“公如是不愿饮此酒,那我就拿回去还给将军。”说着,做势要走。
孔公说道:“请慢。”
秦项止住脚步,说道:“请公吩咐。”
孔融说道:“你把酒拿来,我就饮了!不但此酒我饮,再见荀成,我还一样地教训他。”
秦项上前,把酒壶捧给孔融。
孔融也不拿酒杯,提起酒壶,扬起脸,将酒倒入嘴中,一气把这壶酒喝了大半,将酒壶丢到地上,手一抹须上的酒渍,说道:“痛快,痛快!”
秦项嘴角露出森然的笑容,说道:“痛快么?”
孔融说道:“痛快,痛快。”话音未落,他忽觉胸口发痛,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用手捂住胸口,抬眼去看秦项,看到了秦项嘴角的笑容,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拿手举起,指着秦项,说道:“你、你,……这是荀成叫你来做的此事么?”
秦项傲然说道:“此事不关将军,是我要为将军雪辱!”
孔融说道:“好啊,好啊,荀贞之果然狼子野心之徒,养出来了你这凶险小人,一丘之貉。”
他坐回席上,整了整头上所戴之冠,又整了整身上穿的衣服,叹道,“融今一死,不足惜也,却天子蒙尘长安,我身为人臣而不能救天子,迎天子还於旧都,此吾之大恨也。”
毒性发作,鲜血顺他嘴角流出,孔融终於支撑不住,身子歪倒,摔於地上。
秦项上前,以手探他鼻息,却是鼻息已止,溘然长逝。
秦项拿衣袖擦去了他嘴角流出的黑色毒血,朝堂外看了一眼。
堂外没有几个吏员,更没有人注意到堂中发生的这一幕。
秦项把酒壶收起,藏入怀中,迈步出堂,离开郡府,回到营中,直奔荀成大帐。
见到荀成,秦项说道:“明公,孔融死了。”
荀成正在处理军务,闻言愣了一下,停下手头的事儿,抬头说道:“什么?”
秦项说道:“明公,孔融死了,刚刚死的。”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北海,他,他,他……,什么死了?怎么刚刚死的?”
秦项说道:“下吏毒死的他。”从怀中取出酒壶,呈给荀成观看。
荀成简直不敢相信,手上的笔落到案上,呆若木鸡地坐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他一下从席上跳起,惊慌失措,指着秦项说道:“你,你刚才说什么?”
秦项说道:“适才下吏去了郡府,亲眼看孔融喝下了此壶中毒酒,亲眼见他毒发身亡。”
荀成目瞪口呆,又过了好一会儿,说道:“谁叫你这么做的?”
秦项说道:“无人指使,纯是下吏要为明公雪恨消辱。”
荀成呆立原地,半晌无语。
……
却说剧县城中,郡府。
孔融死后多时,终於被府中郡吏发觉。
郡府中乱成一团,功曹孙邵、胶东令王脩及王规、刘仁等人闻讯,俱奔跑赶来。
只见孔融平躺於地,双目微闭,人虽已死,而犹正气凌然的样子,嘴角有黑色的血迹,——却是秦项虽然把孔融嘴角当时流出的毒血给擦去了,但擦完他离开后,又流出来了一些。
孙邵问堂中府吏:“到底怎么回事?”
府吏有人说道:“是荀将军的长史秦君刚才来了府中,他离开后不久,下吏等就发现府君死於堂上,神色痛苦,下吏等把府君的身子放正以后,又有黑血从他嘴角流出。”
听到这里,孙邵等人如何还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孙邵伏地大哭,王脩悲痛欲绝;王规、刘仁等亦皆痛哭。
孙邵哭了一会儿,起身向王脩、王规、刘仁等说道:“府君既亡,北海,我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今便辞别君等,如是有缘,来日再见。”
长揖行了个礼,孙邵出府而去,也不回家。当天就离开北海郡,南下前往扬州。他的同乡,汉家宗室刘繇现在扬州,他这是往投刘繇而去。
郡府堂上,王脩痛哭不已:“君今亡去,吾将焉归!”
哭了许久,他亦出郡府,回到自己营中,却是打算率领本部还胶东。
荀成此时已经遣人进城,打探城中情况。
闻报王脩回营将走,帐中一将,出而言道:“末将愿为明公劝留王脩。”
荀成看去,说话之人乃是太史慈。太史慈家在东莱,与王脩家邻郡,两人之前就曾相识。荀成便许了太史慈。太史慈即出营而去,驰马入王脩营。
两人相见。
王脩说道:“孔北海无辜被害,我怎么还能留在剧县?”
太史慈说道:“此事断非是将军和镇东的授意,镇东素来礼重孔北海,今孔公不幸身亡,镇东一定不会放过行凶之人。君何妨稍等?如果镇东不处置行凶之人,则我与君一起去胶东,如何?”
听了这话,王脩便从了太史慈之劝。
荀成传下令去,命令王脩和郡府中的诸吏都不许对外说孔融是被秦项毒杀而死的,只说孔融是突患疾病,暴毙而死。同时,荀成立刻写成书信,将这件事详细的经过全都写上,命人送去郯县,呈报荀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