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言表并幽曹意乱(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来见荀贞之前,曹操已经想过与荀贞见到以后,荀贞会对他说些什么?
以己度之,加上对荀贞的了解,他估计到了三点。
首先,以荀贞素来的为人,必定对他会非常的热情,并述及往事,说一些他两人以前相交的故事;其次,荀贞应该会提到兖州、东郡之战,不会对此避而不谈,且会是用一种坦率的态度向他表示,兖州之争,非为私欲;再次,曹操猜测荀贞有可能会以此番勤王,曹操亦有功为名,提出把曹操留在朝中,以试探曹操之意。
但是没有想到,才刚刚坐定,荀贞就道出此话,说打算表他为并州刺史。
——表曹操为并州刺史这一点,其实也没有出乎曹操的意料。
如果说把曹操留在朝中,针对的是曹操个人,是欲把他困在朝中,消磨其志,那么表曹操为并州刺史,针对的就不只是曹操,还把袁绍也囊括了进去,为的是挑起他两人间,或言之,曹操这个小集团和袁绍这个大集团间的嫌隙,使其两方不和。
若换了曹操是荀贞如今的角色和位置,他也会对荀贞使出这一手来,只不过,他大概不会在两人刚见面未久时,就直接地将此谋道出。
曹操被荀贞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下意识地想要去端热汤,以掩饰内心中此时的不平静,手才探出,反应过来,却是不可让荀贞看出他现下的心理活动,,顺势改为抚摸胡须,从容不迫地笑道:“此次勤王,功悉在公,操不过是因人成事,充数而已,最多也就是为公摇旗呐喊,稍有壮公声势之劳也,何敢当公‘立功厥伟’之赞?”
荀贞注视这曹操,面上尽是温和的笑容,说道:“贤兄此言太谦!这次勤王,贤兄与王公何止是摇旗呐喊,只有壮声势之劳?贤兄与王公自蒲坂津渡河以后,兵行迅速,临晋先降,继攻下邽,迫使李傕、郭汜不得不遣精卒往援,鸿门亭一战,我因是才能侥幸败贼!既围下邽,为给我助战,贤兄与王公又急赴渭水,虽因杨奉不识大体,犹衔前恨,相阻之故,未得渡,却也因此而使李傕、郭汜的后方骚动,令其军心不安,对我后之克胜相助甚大!贤兄与王公这回勤王的功劳,人所共睹,‘厥伟’二字,当之无愧!”
事实归事实,可如果用不同的话来说,真相可能就会变一个样子。
曹操自蒲坂渡河以后,进兵的速度确实很快,而且也的确是下邽还未攻下,他就兵到渭水北岸,可他这么做,是为了与荀贞抢夺刘协及抢夺勤王的头功,却绝对不是为了帮助荀贞。
然现在被荀贞这一通话说出来,却好像曹操所做的这一切,都真的是为了积极地相助荀贞。
戏志才等人都是面带笑容,只不过笑容的含义各异,看向曹操。
曹操黑乎乎的脸膛,半点不见红色,他摇头摆手,谦逊说道:“公赞誉过甚,过甚!操与王公虽然是竭尽所能,尽了些微薄之力,可最终诸贼勤王之功成,还是全亏了将军!若竟因此而得公并州刺史之举,操实不敢当也;况操能力短浅,名望低微,又如何敢奢求方伯之重任?”
荀贞正色说道:“贤兄此话,亦太谦!贞与贤兄相识、相交十余年,兄之能,贞岂会不知?以公之才能,并州刺史已是屈才,贤兄,我意已定。这两天我就上书天子举兄。”
荀贞的语气坚决,曹操听出他不是在说笑,而好像是真的打算要这么办,脸上镇静的表情有点保持不住,略显惊乱。
他尽力稳住语气,说道:“非是操自谦,实是操有自知之明。将军!并州州北多胡人,州东张飞燕盘踞,形势复杂,以操之才,实不能守;今之并州刺史高元才,文武兼备,谋量深远,对朝廷赤胆忠心,深得并州士民爱戴,非高元才,不足以镇之!”
荀贞不以为然,先是说道:“贤兄对自己过谦,对别人过誉!卑己高人,固然贤士之风,然於今乱世,却无裨益!弟之愚见,贤兄以后最好再勿如此!”
语重心长的教诲一般,数句说完,荀贞接着说道,“我与高元才虽然不熟,其人之能,我亦有知。我听说他到并州以后,先是召其从弟高柔,委以领兵之重任,继又多召其乡陈留之士,分别付以心腹之托,此任人唯亲,用人唯乡党也,贤兄‘谋量深远’四字之评,我看这高元才他是当不起的!若非要将他与贤兄较之,蓬蒿之比与玉树也。诚如贤兄所言,并州北有诸胡,南有张飞燕,且白波黄巾虽为贤兄剿定,州内犹多乱贼,最重要的是,此地处凉、冀之间,北已遮诸胡,南复瞰二都,形胜之地也,非得有如贤兄者镇之,朝廷才能安。请贤兄就勿要再自谦相辞了!”
袁绍稳稳当当地跪坐席上,慢慢腾腾地抚摸胡须,不急不忙地说“且容我再思”的形象,不期而至,浮上了曹操的脑海。
“本初,你若是肯从我言,与我联兵勤王讨贼,我何至於顿兵於下邽,又何至於不得渡渭?只怕此时圣上与朝廷,早就被你我迎到邺城去了!又怎会还由得着贞之在这里说,表我为并州刺史?鼠目寸光啊,本初,鼠目寸光也,本初!”曹操懊恼暗叹。
——在具备相应的实力之前提下,谁能控制朝廷,谁就能在政治上占据主动权。
勤王除贼功成,朝廷现在还不算掌控到手,“录尚书事、车骑将军”等任官,荀贞还没有正式就任,可是威力就已经出来。不需要真正的付出什么,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一道圣旨下到,一个任命下到,就能把其它的诸侯搅乱,勾起他们内部或者彼此的猜忌、矛盾。
就拿举曹操为并州刺史来说,这道圣旨、这道任命如果真的下到,曹操即便是推辞不受,可是袁绍、以及高干,他们却难道会不生猜疑么?一则猜疑曹操是不是暗中投向荀贞、投向朝廷了?二者猜疑并州的士人、豪强、郡县长吏,会不会因为这道诏令之下而拥护曹操?就像李傕、郭汜的内斗之起,猜疑一生,就很难消弭,非但很难消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猜疑会越来越深,发展到最后,弄不好就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又不止曹操、袁绍这里可做文章,南阳也可做文章,给吕布任个什么职,吕布、袁术俱无谋,那他两者脆弱的联盟关系会不会就破裂?荆州也可做文章,给长沙太守张羡任个什么职,他会不会认为自己得到了朝廷、荀贞的支持,就有勇气起兵去和刘表斗?扬州也可做文章,重新表个自己的人做扬州刺史,是不是就可以讨伐不服,名正言顺地收扬州入囊?
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太多,当然,这些文章也不是说做就做,具体什么时候做,还得等合适的时机。暂亦无须多言。
话回当下帐中,曹操已是数辞,荀贞执意要举,王邑又非蠢人,他当然从中察出了异常,稍作思酌,也猜出了这异常的根源是什么。
却再看荀贞注视着曹操的温和目光,王邑这个时候,隐约感到,其中竟似是蕴藏凌厉的杀气。
这杀气也许不是王邑的错觉。
荀贞掌兵至今已十余年,十余年间,大小数十战,又领掌三州,久居人上,稍微不加掩饰,不怒自威的气势,就能使胆怯者腿软下拜,又何止是有些杀气而已!
王邑正想寻个话头出来,缓和帐中气氛,一声喟叹入耳。
观之,是曹操所发。
随从曹操而来,现也在帐中坐着的满宠,应声问道:“公缘何发此喟叹?”
曹操从腰间革带上摘下一物,捧於手中,示与荀贞和诸人看。
众人目光落上,是一个旧鞶囊。
曹操问荀贞,说道:“公对此鞶囊可否眼熟?”
荀贞笑道:“怎么会不记得呢?这鞶囊,是我亲手送给贤兄的。没想到贤兄现在还佩戴着它。”
“操不仅是今天佩戴,操是每天都佩带!每当想公的时候,操就会拿它来看一看,时常摩挲,公请观之,以至其色已渐褪矣。”
荀贞面上不觉显露温柔,视线离开鞶囊,复落曹操脸上,亦是叹了口气,说道:“贤兄是个重情的人,贞知也。”
“今日来拜见公前,犬子昂问操,该给公备何些什么礼物,才为何宜?昂,为父当时怎么给你说的?”
曹昂答道:“阿父那时说,天下英杰虽多、海内雄豪虽众,而若可最称阿父知己者,唯镇东也。今随尊卑有别,然却亦无需重礼,金饼一枚,足表心意。”
曹操令道:“把我送给镇东的金饼取出奉上。”
曹昂从怀中取出金饼一枚,起身离席,弯腰躬身,恭恭敬敬地行到帐中,拜倒,举金饼以奉。
主簿陈仪上前接住,转呈荀贞。
曹操说与荀贞知己,无需重礼,众人本来还以为他会送给荀贞什么类如鞶囊这样“礼轻情意重”的东西作为礼物,以显两人“知己之交”的不同寻常,但没有想到他会送荀贞一枚金饼。
毕竟金银此类物事,在高士眼中不免会觉得俗气,怎么看也应该是与“知己”此词无干。
荀贞拿着这枚金饼,看了一看,却是猜出了曹操送他此物的用意,把之放到案上,说道:“贤兄此礼,正合贞意!贞亦望与贤兄情比金坚!”
王邑等恍然大悟,原来曹操是这个意思。
荀贞不作停顿,继续说道:“贞又闻之,‘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今李傕、郭汜二贼虽败,然海内仍动荡不宁,此英雄奋武之际、烈士报国之时,唯贞一人,恐难成此事功,兄以知己视贞,於贞眼中,今之海内群雄诸士,亦唯有贤兄隐若敌国,贞愿与贤兄齐心并力,共佐天子,讨定不庭,再兴汉室,并州刺史,贤兄若坚持不肯为之,那我就上书朝中,请留兄在朝,兄意何如?”
——
今天有点事,更的晚了,就只有这一更了。
来见荀贞之前,曹操已经想过与荀贞见到以后,荀贞会对他说些什么?
以己度之,加上对荀贞的了解,他估计到了三点。
首先,以荀贞素来的为人,必定对他会非常的热情,并述及往事,说一些他两人以前相交的故事;其次,荀贞应该会提到兖州、东郡之战,不会对此避而不谈,且会是用一种坦率的态度向他表示,兖州之争,非为私欲;再次,曹操猜测荀贞有可能会以此番勤王,曹操亦有功为名,提出把曹操留在朝中,以试探曹操之意。
但是没有想到,才刚刚坐定,荀贞就道出此话,说打算表他为并州刺史。
——表曹操为并州刺史这一点,其实也没有出乎曹操的意料。
如果说把曹操留在朝中,针对的是曹操个人,是欲把他困在朝中,消磨其志,那么表曹操为并州刺史,针对的就不只是曹操,还把袁绍也囊括了进去,为的是挑起他两人间,或言之,曹操这个小集团和袁绍这个大集团间的嫌隙,使其两方不和。
若换了曹操是荀贞如今的角色和位置,他也会对荀贞使出这一手来,只不过,他大概不会在两人刚见面未久时,就直接地将此谋道出。
曹操被荀贞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下意识地想要去端热汤,以掩饰内心中此时的不平静,手才探出,反应过来,却是不可让荀贞看出他现下的心理活动,,顺势改为抚摸胡须,从容不迫地笑道:“此次勤王,功悉在公,操不过是因人成事,充数而已,最多也就是为公摇旗呐喊,稍有壮公声势之劳也,何敢当公‘立功厥伟’之赞?”
荀贞注视这曹操,面上尽是温和的笑容,说道:“贤兄此言太谦!这次勤王,贤兄与王公何止是摇旗呐喊,只有壮声势之劳?贤兄与王公自蒲坂津渡河以后,兵行迅速,临晋先降,继攻下邽,迫使李傕、郭汜不得不遣精卒往援,鸿门亭一战,我因是才能侥幸败贼!既围下邽,为给我助战,贤兄与王公又急赴渭水,虽因杨奉不识大体,犹衔前恨,相阻之故,未得渡,却也因此而使李傕、郭汜的后方骚动,令其军心不安,对我后之克胜相助甚大!贤兄与王公这回勤王的功劳,人所共睹,‘厥伟’二字,当之无愧!”
事实归事实,可如果用不同的话来说,真相可能就会变一个样子。
曹操自蒲坂渡河以后,进兵的速度确实很快,而且也的确是下邽还未攻下,他就兵到渭水北岸,可他这么做,是为了与荀贞抢夺刘协及抢夺勤王的头功,却绝对不是为了帮助荀贞。
然现在被荀贞这一通话说出来,却好像曹操所做的这一切,都真的是为了积极地相助荀贞。
戏志才等人都是面带笑容,只不过笑容的含义各异,看向曹操。
曹操黑乎乎的脸膛,半点不见红色,他摇头摆手,谦逊说道:“公赞誉过甚,过甚!操与王公虽然是竭尽所能,尽了些微薄之力,可最终诸贼勤王之功成,还是全亏了将军!若竟因此而得公并州刺史之举,操实不敢当也;况操能力短浅,名望低微,又如何敢奢求方伯之重任?”
荀贞正色说道:“贤兄此话,亦太谦!贞与贤兄相识、相交十余年,兄之能,贞岂会不知?以公之才能,并州刺史已是屈才,贤兄,我意已定。这两天我就上书天子举兄。”
荀贞的语气坚决,曹操听出他不是在说笑,而好像是真的打算要这么办,脸上镇静的表情有点保持不住,略显惊乱。
他尽力稳住语气,说道:“非是操自谦,实是操有自知之明。将军!并州州北多胡人,州东张飞燕盘踞,形势复杂,以操之才,实不能守;今之并州刺史高元才,文武兼备,谋量深远,对朝廷赤胆忠心,深得并州士民爱戴,非高元才,不足以镇之!”
荀贞不以为然,先是说道:“贤兄对自己过谦,对别人过誉!卑己高人,固然贤士之风,然於今乱世,却无裨益!弟之愚见,贤兄以后最好再勿如此!”
语重心长的教诲一般,数句说完,荀贞接着说道,“我与高元才虽然不熟,其人之能,我亦有知。我听说他到并州以后,先是召其从弟高柔,委以领兵之重任,继又多召其乡陈留之士,分别付以心腹之托,此任人唯亲,用人唯乡党也,贤兄‘谋量深远’四字之评,我看这高元才他是当不起的!若非要将他与贤兄较之,蓬蒿之比与玉树也。诚如贤兄所言,并州北有诸胡,南有张飞燕,且白波黄巾虽为贤兄剿定,州内犹多乱贼,最重要的是,此地处凉、冀之间,北已遮诸胡,南复瞰二都,形胜之地也,非得有如贤兄者镇之,朝廷才能安。请贤兄就勿要再自谦相辞了!”
袁绍稳稳当当地跪坐席上,慢慢腾腾地抚摸胡须,不急不忙地说“且容我再思”的形象,不期而至,浮上了曹操的脑海。
“本初,你若是肯从我言,与我联兵勤王讨贼,我何至於顿兵於下邽,又何至於不得渡渭?只怕此时圣上与朝廷,早就被你我迎到邺城去了!又怎会还由得着贞之在这里说,表我为并州刺史?鼠目寸光啊,本初,鼠目寸光也,本初!”曹操懊恼暗叹。
——在具备相应的实力之前提下,谁能控制朝廷,谁就能在政治上占据主动权。
勤王除贼功成,朝廷现在还不算掌控到手,“录尚书事、车骑将军”等任官,荀贞还没有正式就任,可是威力就已经出来。不需要真正的付出什么,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一道圣旨下到,一个任命下到,就能把其它的诸侯搅乱,勾起他们内部或者彼此的猜忌、矛盾。
就拿举曹操为并州刺史来说,这道圣旨、这道任命如果真的下到,曹操即便是推辞不受,可是袁绍、以及高干,他们却难道会不生猜疑么?一则猜疑曹操是不是暗中投向荀贞、投向朝廷了?二者猜疑并州的士人、豪强、郡县长吏,会不会因为这道诏令之下而拥护曹操?就像李傕、郭汜的内斗之起,猜疑一生,就很难消弭,非但很难消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猜疑会越来越深,发展到最后,弄不好就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又不止曹操、袁绍这里可做文章,南阳也可做文章,给吕布任个什么职,吕布、袁术俱无谋,那他两者脆弱的联盟关系会不会就破裂?荆州也可做文章,给长沙太守张羡任个什么职,他会不会认为自己得到了朝廷、荀贞的支持,就有勇气起兵去和刘表斗?扬州也可做文章,重新表个自己的人做扬州刺史,是不是就可以讨伐不服,名正言顺地收扬州入囊?
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太多,当然,这些文章也不是说做就做,具体什么时候做,还得等合适的时机。暂亦无须多言。
话回当下帐中,曹操已是数辞,荀贞执意要举,王邑又非蠢人,他当然从中察出了异常,稍作思酌,也猜出了这异常的根源是什么。
却再看荀贞注视着曹操的温和目光,王邑这个时候,隐约感到,其中竟似是蕴藏凌厉的杀气。
这杀气也许不是王邑的错觉。
荀贞掌兵至今已十余年,十余年间,大小数十战,又领掌三州,久居人上,稍微不加掩饰,不怒自威的气势,就能使胆怯者腿软下拜,又何止是有些杀气而已!
王邑正想寻个话头出来,缓和帐中气氛,一声喟叹入耳。
观之,是曹操所发。
随从曹操而来,现也在帐中坐着的满宠,应声问道:“公缘何发此喟叹?”
曹操从腰间革带上摘下一物,捧於手中,示与荀贞和诸人看。
众人目光落上,是一个旧鞶囊。
曹操问荀贞,说道:“公对此鞶囊可否眼熟?”
荀贞笑道:“怎么会不记得呢?这鞶囊,是我亲手送给贤兄的。没想到贤兄现在还佩戴着它。”
“操不仅是今天佩戴,操是每天都佩带!每当想公的时候,操就会拿它来看一看,时常摩挲,公请观之,以至其色已渐褪矣。”
荀贞面上不觉显露温柔,视线离开鞶囊,复落曹操脸上,亦是叹了口气,说道:“贤兄是个重情的人,贞知也。”
“今日来拜见公前,犬子昂问操,该给公备何些什么礼物,才为何宜?昂,为父当时怎么给你说的?”
曹昂答道:“阿父那时说,天下英杰虽多、海内雄豪虽众,而若可最称阿父知己者,唯镇东也。今随尊卑有别,然却亦无需重礼,金饼一枚,足表心意。”
曹操令道:“把我送给镇东的金饼取出奉上。”
曹昂从怀中取出金饼一枚,起身离席,弯腰躬身,恭恭敬敬地行到帐中,拜倒,举金饼以奉。
主簿陈仪上前接住,转呈荀贞。
曹操说与荀贞知己,无需重礼,众人本来还以为他会送给荀贞什么类如鞶囊这样“礼轻情意重”的东西作为礼物,以显两人“知己之交”的不同寻常,但没有想到他会送荀贞一枚金饼。
毕竟金银此类物事,在高士眼中不免会觉得俗气,怎么看也应该是与“知己”此词无干。
荀贞拿着这枚金饼,看了一看,却是猜出了曹操送他此物的用意,把之放到案上,说道:“贤兄此礼,正合贞意!贞亦望与贤兄情比金坚!”
王邑等恍然大悟,原来曹操是这个意思。
荀贞不作停顿,继续说道:“贞又闻之,‘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今李傕、郭汜二贼虽败,然海内仍动荡不宁,此英雄奋武之际、烈士报国之时,唯贞一人,恐难成此事功,兄以知己视贞,於贞眼中,今之海内群雄诸士,亦唯有贤兄隐若敌国,贞愿与贤兄齐心并力,共佐天子,讨定不庭,再兴汉室,并州刺史,贤兄若坚持不肯为之,那我就上书朝中,请留兄在朝,兄意何如?”
——
今天有点事,更的晚了,就只有这一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