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倒V)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十三回】试策问兄弟双进士·知家学父子两探花
至阅卷日,今上亲简之八名读卷官便往内阁去了。贾政于前科钦点为读卷官,如今却要避嫌,故不曾来得。一时几人至堂中坐定,分了卷子,各各翻读。却说那读卷官中有个叫赵鹏海的,与赵鹏宇是堂族兄弟,原是科举出身,现为殿阁大学士,见是满腹经纶、博古通今之人,连任数届读卷,更兼行事铁面无私,多有那钻营之人嘲其迂腐。林海当日在京中同他原也有些交情,故瑧玉同薛蜨两个也曾来他府中拜望过。鹏海性子虽端肃,却极是爱才之人,见瑧玉薛蜨两个岁属尚少,却应对敏捷,心下自然欢喜;且并不为薛家是皇商而小觑了薛蜨去,乃将二人都收于门下,行了拜师之仪。只是如今殿试乃是圣上亲自命题,鹏海恐他二人阅历尚浅,于这策论上不能,早于前日便劝道:“你二人年纪幼小,能有这般成就,已是罕见了。圣上却是偏重干练纯熟之人,不若经些世事再考,或可更佳。”二人早知这进士便是功名尽处,无论中得甚么名次,皆不可再考;故也知鹏海好意,然心下已有计较,并不曾听得,乃一意要入场的。及至考前,不过往赵家去了一回,便自行在家,直至开场,便往殿上而来。
鹏海原觉他两个少年意气,况一路考将过来皆是顺风顺水的,只怕一朝未曾登得一甲二甲,取在三甲之中,到时得个同进士,不免可惜,本欲令他两人下科再考;然如今三皇子已对皇位虎视眈眈,到得三年之后,尚不知又是何光景,只得罢了,乃暗自叹息道:“若此二子多些时日磨炼,自然是人中之人。如今虽也不差,终恐过于年幼,空有文才,于策论上却有些不足之处。”又见他二人赴考之心愈坚,只道他两个因会试皆在十名之内,对这殿试亦觉手到擒来,不好深劝,心下略有些不喜,亦因避嫌之故,不曾与他二人多说。如是至阅卷之日,便往这边来了。
如今鹏海便将桌上之卷一一看来,及看到一篇时,面色为之一变,又急急看完,回味一番,不免失声赞道:“好文采!”众人闻之都往这边来看,先见字体庄雅,洋洋洒洒一篇下来,竟无一处涂改;再留神看内容时,只见条分缕析,极尽精详,更兼行文老道,不让积年之臣。一时看罢,皆惊异道:“此子却不知是何家的,竟有如此见识。”鹏海笑道:“既诸位同我之意相同,少不得将他拣将出来。”几人皆称是,都取笔往上画了圈子,放在一旁,又各自看其他的。
不多时又有一人笑道:“这一回竟出了这们多奇人。想来这一篇也可同那一个同列耳。”众人又传阅过,皆看一句惊奇一句,乃拍案叫绝道:“先前那篇原是将题解到尽处,虽同其他人立意相近,却显是胜出一筹的。这篇却是剑走偏锋,然其言之有理,竟似在那篇之上。”于是又将这一篇取出。至全部卷子读罢,几人又议了一回,将这两篇之外又选出八份来,总计十人,待明日便呈上去的。鹏海素日也曾见他二人所书,将十名中看了一番,却见并无同两人字迹相似者,倒暗自叹了一场,于是令人将弥封拆开,以查对姓名籍贯;众人亦都要看那两个是谁,皆凑将过来。谁知看了,皆吃了一惊,其中尤以鹏海之惊为甚,只恐自己眼花看错,又细细瞧了一番,方知是真,乃回惊作喜,暗道:“原来他两个果然有过人之处,倒是我小觑了他。”
原来那二人不是旁人,先前所看之卷正是薛蜨的,此后那篇却出于瑧玉之手。他二人本有此能,不愿教人说徇私舞弊,乃下意改换字迹,故鹏海也不曾看出。如今鹏海见了,乃对几人道:“不瞒各位,此二子虽是我门生,却因年纪尚幼,并不曾多教导甚么。他二人又下意将字迹变化了,故如今方知得。”众人皆知他素日刚正,闻言皆称是,又有人笑道:“当真‘雏凤清于老凤声’了。闻说此二子皆未至弱冠年纪,是这一场中年岁最小的;却写出这般锦绣文章来,教他人愧死。”读卷官中也有不知道的,闻言更甚为诧异,又看了他二人籍贯,乃笑道:“原来这林瑧玉是林大人的公子。林大人当日便是探花郎,果然父子一脉,皆是高才之人。”如是又议过一阵,及至明日,便将这十篇一并呈将上去。
却说今上看了几人所作,亦觉瑧玉薛蜨两个有过人之能,为其余八人所不及。又看了瑧玉的卷子,记起来是谁的,况其所言虽与众人不同,却同自己心下所想不谋而合,本欲就取作状元的;却又闻知他是林海之子,倒踌躇起来,乃想道:“自古以来,未见有子高于父者。故此子虽有状元之才,却不得取状元之位了。”因此只得将瑧玉点作探花郎,又点薛蜨作了状元,又有一唤作梅信芳的,乃是梅翰林之长子,今年方二十一岁,今上喜其所作循规蹈矩,并无一丝逾越之处,乃点作榜眼。然终惜瑧玉之才,乃暗自记了,意欲另行封赏。一时钦定御批已毕,填榜官填了金榜发出,又令即时传三甲进宫面见。
瑧玉同薛蜨此时亦同众人一道在发榜处候着,忽见快行宣来唤三甲之人觐见,瑧玉闻得薛蜨取中状元,乃向他一笑。又闻自己取了探花,倒不出所料的,也未见面上如何喜不自禁,乃谢了皇恩,自整了衣冠同薛蜨梅信芳两个随来人而去。众人见几人皆为年少,有心下不平的,有艳羡不已的,各自想了一番,又交头接耳一阵,方又去看其他人所录名次。
及至上殿,几人叩谢过了,皇上便命赐座,一一问其三代乡贯年甲等事。及至瑧玉上来,今上对他本留了心,当日只看了一眼,未及看清,如今细细打量,乃恍然大悟,暗道:“我只疑当日见他眼熟,今日方看清楚了,可不生得像宛宛么!”因又想道:“他父亲原是同冯家有亲,或者因此相似,也未可知。”因此愈看愈是喜欢,乃温声道:“你父亲便是林爱卿么?果真家学渊源,只可惜林爱卿当是便是探花郎,你取不得状元。”
瑧玉如今方才见了自己这身体的亲父,见他面色间有些酸楚,心下一转,便猜知他看出自己同皇后相似,又见其神色温和,倒想起当日康熙圣祖来,料知这血脉亲情果然冥冥之中自有牵引,一时心下也有些惨然,忙收敛心神回道:“臣父同臣皆多蒙圣上青眼,世代沐浴皇恩,感戴不尽。况文起同梅兄皆是高才之人,臣能得同列三甲,已是圣上恩典。”今上闻他直呼薛蜨之字,乃笑道:“你同薛文起原是亲戚,如今二人皆列三甲,到也是一番佳话。我闻得赵爱卿说你二人又是结义兄弟,如此更好,果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瑧玉忙又行礼,一时今上询罢,方才同薛蜨二人退了出去。
原来圣上所道之宛宛,便是皇后小字。其父行伍出身,先上皇曾赐一宝剑,名曰“宛冯”,因此取了这个名字。其自幼与皇上相识,先皇亲定的亲事,成亲之后也甚是鱼水相得,所出之子方至三岁,便封太子。只是日后出了太子谋逆一事,正值南越国来犯,又见三皇子将证据呈来,其言之凿凿,由不得人不信;即便如此,皇上也不曾立时下令诛杀,只令将其擒下,听候发落。谁知不几日,乃闻得太子事败自尽,皇后焚宫,乃怔了半晌,令人将皇后以礼殡葬,幼年而夭的小皇子追封亲王,待冯家也只如从前一般,并未降罪。朝中有人参冯家同太子一道谋反,也因未得实证搁置一旁,况冯朝宗平南越之乱有功,故将此事只不提起,此后待冯家仍是如旧。
原来当年南越来犯,今上御驾亲征,恐宫中生事,便令皇后秘密往行宫去,太子往江南镇守,募集军粮;三皇子留在京中驻守。三皇子却早在太子身旁埋下眼线,平日便暗中在他面前说逼宫自立之事;又道如今京中无君,乃是大好机会。太子闻之倒也有些蠢蠢欲动,只是尚思君父之恩,不敢造次。三皇子见他久久不肯上钩,恐放过如今之机,乃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诬太子造反,并偷得其印鉴,伪造证据呈至君前;却不想今上虽为震怒,倒不曾乱了心神,只令将他拿来听候发落,因此令太子身边之人寻机下手,对外诡称其畏罪自刎;又令人弑了皇后同小皇子,只道皇后恐降祸娘家,自行了断,以为掩人耳目。
三皇子自以为此事做得周密,然“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今上对太子谋反一事心内存疑,太子此人虽性情暴躁,行事鲁莽,却暂且不讲,更知皇后虽性情刚烈,却不至狠心如此,依他往日性子,若说焚宫,倒也罢了;只是使小皇子一道殒命,倒为可疑。况当日擒拿太子之事,原是不令皇后知晓的,定然有人走漏风声,令皇后得知太子死讯。因此暗里令心腹去彻查此事,几年下来,也将其间秘辛查出了□□分,不免心灰意冷,却冷眼再瞧之时,大皇子少年便殁了,二皇子便是太子,也被他设计害死;四皇子生性愚钝,五皇子便是皇后之小儿,当日皇后焚宫,小皇子亦死于非命,再无人同他争锋,若当真剪了他去,自己后继无人,朝中不免大乱,故而只得将这些事体一概压在心间。三皇子却羽翼已丰,对他不过面上恭敬,宛然已将自己当做了这储君人选,等不及老圣人下世,便在朝中大肆收拢起人马来。今上观三皇子全无手足之情,早已心冷;及至四皇子出宫分府不到一年便薨逝,明知是他所为,更是对他厌憎到了极处,故而一直未立太子。即虽再无旁人,却也不愿令此人继位;如此自欺欺人罢了。如今见了瑧玉生得有几分像皇后,又深知三皇子性子,倒起了怜才之意,乃想道:“若老三做了皇帝,依着他性子,自然看着此子不过,好歹寻个法儿保全他才是。”如是又想了一回,不在话下。
【第四十三回】试策问兄弟双进士·知家学父子两探花
至阅卷日,今上亲简之八名读卷官便往内阁去了。贾政于前科钦点为读卷官,如今却要避嫌,故不曾来得。一时几人至堂中坐定,分了卷子,各各翻读。却说那读卷官中有个叫赵鹏海的,与赵鹏宇是堂族兄弟,原是科举出身,现为殿阁大学士,见是满腹经纶、博古通今之人,连任数届读卷,更兼行事铁面无私,多有那钻营之人嘲其迂腐。林海当日在京中同他原也有些交情,故瑧玉同薛蜨两个也曾来他府中拜望过。鹏海性子虽端肃,却极是爱才之人,见瑧玉薛蜨两个岁属尚少,却应对敏捷,心下自然欢喜;且并不为薛家是皇商而小觑了薛蜨去,乃将二人都收于门下,行了拜师之仪。只是如今殿试乃是圣上亲自命题,鹏海恐他二人阅历尚浅,于这策论上不能,早于前日便劝道:“你二人年纪幼小,能有这般成就,已是罕见了。圣上却是偏重干练纯熟之人,不若经些世事再考,或可更佳。”二人早知这进士便是功名尽处,无论中得甚么名次,皆不可再考;故也知鹏海好意,然心下已有计较,并不曾听得,乃一意要入场的。及至考前,不过往赵家去了一回,便自行在家,直至开场,便往殿上而来。
鹏海原觉他两个少年意气,况一路考将过来皆是顺风顺水的,只怕一朝未曾登得一甲二甲,取在三甲之中,到时得个同进士,不免可惜,本欲令他两人下科再考;然如今三皇子已对皇位虎视眈眈,到得三年之后,尚不知又是何光景,只得罢了,乃暗自叹息道:“若此二子多些时日磨炼,自然是人中之人。如今虽也不差,终恐过于年幼,空有文才,于策论上却有些不足之处。”又见他二人赴考之心愈坚,只道他两个因会试皆在十名之内,对这殿试亦觉手到擒来,不好深劝,心下略有些不喜,亦因避嫌之故,不曾与他二人多说。如是至阅卷之日,便往这边来了。
如今鹏海便将桌上之卷一一看来,及看到一篇时,面色为之一变,又急急看完,回味一番,不免失声赞道:“好文采!”众人闻之都往这边来看,先见字体庄雅,洋洋洒洒一篇下来,竟无一处涂改;再留神看内容时,只见条分缕析,极尽精详,更兼行文老道,不让积年之臣。一时看罢,皆惊异道:“此子却不知是何家的,竟有如此见识。”鹏海笑道:“既诸位同我之意相同,少不得将他拣将出来。”几人皆称是,都取笔往上画了圈子,放在一旁,又各自看其他的。
不多时又有一人笑道:“这一回竟出了这们多奇人。想来这一篇也可同那一个同列耳。”众人又传阅过,皆看一句惊奇一句,乃拍案叫绝道:“先前那篇原是将题解到尽处,虽同其他人立意相近,却显是胜出一筹的。这篇却是剑走偏锋,然其言之有理,竟似在那篇之上。”于是又将这一篇取出。至全部卷子读罢,几人又议了一回,将这两篇之外又选出八份来,总计十人,待明日便呈上去的。鹏海素日也曾见他二人所书,将十名中看了一番,却见并无同两人字迹相似者,倒暗自叹了一场,于是令人将弥封拆开,以查对姓名籍贯;众人亦都要看那两个是谁,皆凑将过来。谁知看了,皆吃了一惊,其中尤以鹏海之惊为甚,只恐自己眼花看错,又细细瞧了一番,方知是真,乃回惊作喜,暗道:“原来他两个果然有过人之处,倒是我小觑了他。”
原来那二人不是旁人,先前所看之卷正是薛蜨的,此后那篇却出于瑧玉之手。他二人本有此能,不愿教人说徇私舞弊,乃下意改换字迹,故鹏海也不曾看出。如今鹏海见了,乃对几人道:“不瞒各位,此二子虽是我门生,却因年纪尚幼,并不曾多教导甚么。他二人又下意将字迹变化了,故如今方知得。”众人皆知他素日刚正,闻言皆称是,又有人笑道:“当真‘雏凤清于老凤声’了。闻说此二子皆未至弱冠年纪,是这一场中年岁最小的;却写出这般锦绣文章来,教他人愧死。”读卷官中也有不知道的,闻言更甚为诧异,又看了他二人籍贯,乃笑道:“原来这林瑧玉是林大人的公子。林大人当日便是探花郎,果然父子一脉,皆是高才之人。”如是又议过一阵,及至明日,便将这十篇一并呈将上去。
却说今上看了几人所作,亦觉瑧玉薛蜨两个有过人之能,为其余八人所不及。又看了瑧玉的卷子,记起来是谁的,况其所言虽与众人不同,却同自己心下所想不谋而合,本欲就取作状元的;却又闻知他是林海之子,倒踌躇起来,乃想道:“自古以来,未见有子高于父者。故此子虽有状元之才,却不得取状元之位了。”因此只得将瑧玉点作探花郎,又点薛蜨作了状元,又有一唤作梅信芳的,乃是梅翰林之长子,今年方二十一岁,今上喜其所作循规蹈矩,并无一丝逾越之处,乃点作榜眼。然终惜瑧玉之才,乃暗自记了,意欲另行封赏。一时钦定御批已毕,填榜官填了金榜发出,又令即时传三甲进宫面见。
瑧玉同薛蜨此时亦同众人一道在发榜处候着,忽见快行宣来唤三甲之人觐见,瑧玉闻得薛蜨取中状元,乃向他一笑。又闻自己取了探花,倒不出所料的,也未见面上如何喜不自禁,乃谢了皇恩,自整了衣冠同薛蜨梅信芳两个随来人而去。众人见几人皆为年少,有心下不平的,有艳羡不已的,各自想了一番,又交头接耳一阵,方又去看其他人所录名次。
及至上殿,几人叩谢过了,皇上便命赐座,一一问其三代乡贯年甲等事。及至瑧玉上来,今上对他本留了心,当日只看了一眼,未及看清,如今细细打量,乃恍然大悟,暗道:“我只疑当日见他眼熟,今日方看清楚了,可不生得像宛宛么!”因又想道:“他父亲原是同冯家有亲,或者因此相似,也未可知。”因此愈看愈是喜欢,乃温声道:“你父亲便是林爱卿么?果真家学渊源,只可惜林爱卿当是便是探花郎,你取不得状元。”
瑧玉如今方才见了自己这身体的亲父,见他面色间有些酸楚,心下一转,便猜知他看出自己同皇后相似,又见其神色温和,倒想起当日康熙圣祖来,料知这血脉亲情果然冥冥之中自有牵引,一时心下也有些惨然,忙收敛心神回道:“臣父同臣皆多蒙圣上青眼,世代沐浴皇恩,感戴不尽。况文起同梅兄皆是高才之人,臣能得同列三甲,已是圣上恩典。”今上闻他直呼薛蜨之字,乃笑道:“你同薛文起原是亲戚,如今二人皆列三甲,到也是一番佳话。我闻得赵爱卿说你二人又是结义兄弟,如此更好,果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瑧玉忙又行礼,一时今上询罢,方才同薛蜨二人退了出去。
原来圣上所道之宛宛,便是皇后小字。其父行伍出身,先上皇曾赐一宝剑,名曰“宛冯”,因此取了这个名字。其自幼与皇上相识,先皇亲定的亲事,成亲之后也甚是鱼水相得,所出之子方至三岁,便封太子。只是日后出了太子谋逆一事,正值南越国来犯,又见三皇子将证据呈来,其言之凿凿,由不得人不信;即便如此,皇上也不曾立时下令诛杀,只令将其擒下,听候发落。谁知不几日,乃闻得太子事败自尽,皇后焚宫,乃怔了半晌,令人将皇后以礼殡葬,幼年而夭的小皇子追封亲王,待冯家也只如从前一般,并未降罪。朝中有人参冯家同太子一道谋反,也因未得实证搁置一旁,况冯朝宗平南越之乱有功,故将此事只不提起,此后待冯家仍是如旧。
原来当年南越来犯,今上御驾亲征,恐宫中生事,便令皇后秘密往行宫去,太子往江南镇守,募集军粮;三皇子留在京中驻守。三皇子却早在太子身旁埋下眼线,平日便暗中在他面前说逼宫自立之事;又道如今京中无君,乃是大好机会。太子闻之倒也有些蠢蠢欲动,只是尚思君父之恩,不敢造次。三皇子见他久久不肯上钩,恐放过如今之机,乃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诬太子造反,并偷得其印鉴,伪造证据呈至君前;却不想今上虽为震怒,倒不曾乱了心神,只令将他拿来听候发落,因此令太子身边之人寻机下手,对外诡称其畏罪自刎;又令人弑了皇后同小皇子,只道皇后恐降祸娘家,自行了断,以为掩人耳目。
三皇子自以为此事做得周密,然“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今上对太子谋反一事心内存疑,太子此人虽性情暴躁,行事鲁莽,却暂且不讲,更知皇后虽性情刚烈,却不至狠心如此,依他往日性子,若说焚宫,倒也罢了;只是使小皇子一道殒命,倒为可疑。况当日擒拿太子之事,原是不令皇后知晓的,定然有人走漏风声,令皇后得知太子死讯。因此暗里令心腹去彻查此事,几年下来,也将其间秘辛查出了□□分,不免心灰意冷,却冷眼再瞧之时,大皇子少年便殁了,二皇子便是太子,也被他设计害死;四皇子生性愚钝,五皇子便是皇后之小儿,当日皇后焚宫,小皇子亦死于非命,再无人同他争锋,若当真剪了他去,自己后继无人,朝中不免大乱,故而只得将这些事体一概压在心间。三皇子却羽翼已丰,对他不过面上恭敬,宛然已将自己当做了这储君人选,等不及老圣人下世,便在朝中大肆收拢起人马来。今上观三皇子全无手足之情,早已心冷;及至四皇子出宫分府不到一年便薨逝,明知是他所为,更是对他厌憎到了极处,故而一直未立太子。即虽再无旁人,却也不愿令此人继位;如此自欺欺人罢了。如今见了瑧玉生得有几分像皇后,又深知三皇子性子,倒起了怜才之意,乃想道:“若老三做了皇帝,依着他性子,自然看着此子不过,好歹寻个法儿保全他才是。”如是又想了一回,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