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三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因为张太戍的缘故,导致这一次收服河西的战事中,刘彻没有往霍去病的军中安插任何一名眼线,可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江源先前说“按照卫大将军一般便可”,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江源的意思是霍去病身边眼线的数量可以跟卫青保持一个级别了。
当说出了那个准字后,这一刻,张太戍的那些发自肺腑的劝诫,似乎都从刘彻的脑海中消失,第一次河西之战受了重伤,躺在病榻上险些身死的霍去病也消失了。
刘彻心中的霍去病只是当日那个在朝堂上顶撞他,那个说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个威望甚重,那个已经到了可以打破祖制,裂土封王的权臣。
霍去病对大汉的忠诚,刘彻是知晓的,但他不会让任何人有资格威胁到他的皇位!
哪怕那个人是他的亲儿子都不行!
霍去病的功劳太大了,在第一次河西之战结束时,刘彻对他就有了一些防备,可当时因为大军归来的惨状,和张太戍的句句肺腑之言,再加上昏死在床榻上随时都可能死去的少年将军,刘彻选择了宽心,选择了信任。
但现在,当一个臣子的威望和能力到了已经足以威胁到了刘彻的皇权时,他潜意识里就忘记了过去霍去病为他立下的赫赫战功,忘记了霍去病赤胆之心,有的只是防备。
毕竟霍去病,太耀眼了,性格也太冲动了,如果他能不杀浑邪王,如果他的脾气能好一点,他知道蛰伏,或许刘彻还会继续信任他。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在大军班师回朝的第二天,霍去病给刘彻上了一封奏章,说什么?还能是什么,冠军侯可以不在意自己的功劳奖赏,但他却不能不为自己麾下的将士讨一个公道。
仆多高不识的战功完全不次于赵破奴,为什么他们得到的赏赐这么少?难道就因为他们是匈奴人吗?
不!这绝对不行,不管他们是什么人,我霍去病只知道他们都为大汉流过血,他们都为大汉立下过战功!
我会让他们得到他们该得到的一切,谁也别想拿走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
霍去病的奏章写的很激烈,刘彻看完他的奏章整整骂了一天的人,因为在霍去病的奏章里,他居然公然训斥刘彻,他居然敢骂刘彻赏罚不分。
霍去病只想为自己麾下的兄弟们讨一个公道,可这份奏章在刘彻看来却有了其他的意思。
赏罚不分?这不就是再说自己没有给他冠军侯应有的封赏吗?所以他才借着给部下讨公道的机会,顺便告诉自己,你刘彻不仅是对高不识仆多赏罚不分,对我霍去病也是一样!
呵呵,正可谓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啊,霍去病真的只是在替仆多高不识二人鸣不公而已,他自己压根就不在乎那些虚名。
政治白痴啊,政治白痴,刘彻确实是你的姨夫,但更多的他是大汉的皇帝。
霍去病你怎么能用对待自己舅舅或者是黄小伟他们那种办法,来对付刘彻呢?
直言不讳,有什么说什么,嗯,对待黄小伟和卫青时,你完全可以这么做,那是因为他们都把你当成自己的亲人,他们都很宠爱你,所以你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在意,哪怕你骂他们,卫青顶多就是说你一句不懂礼貌,黄小伟干脆就摸摸你的脑袋,说你小子又皮紧了。
可刘彻并不算是你的亲人。
事实上,在皇位面前,亲生父子都可以反目成仇,更别说,你这个有着外戚身份,手握重兵的将领了。
除此之外,刘彻还在霍去病的奏章里看到了其他东西,比如说收买人心,比如说拥兵自重!
曾经说过,在刘彻的心中有一份名单,有一份他可以毫无保留信任的名单,曾经的那份名单上有过许许多多的人,但在不久前,只剩下了霍去病,而现在,那份名单又成了一片空白。
你们以为刘彻把霍去病从名单上划去,派人监视他,只是因为他杀了浑邪王,或者是在朝堂上公然顶撞刘彻吗?
不,他们之间的矛盾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跟浑邪王死不死,霍去病顶不顶撞刘彻都没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是权利,就是皇位!
哪怕这其中有一人从来都不曾有过半分叛乱的念头,甚至他还可以为了大汉去死。可另一个,另一个端坐于皇位上的人却不想去管这些,他只知道,你的存在,威胁到了他,威胁到了他的皇位。
这就足够了。
但好在的是,后者虽然不在全心全意的信任前者,可后者也不是一个傻子,不然他就不是汉武帝了。
何况,两者间还有回旋的余地,只要霍去病能收敛一点自己,只要他能不那么强势,只要他的威望能渐渐弱小,刘彻也不会拿他怎么样,还会一如既往的信任他,毕竟匈奴还未灭啊,刘彻还需要霍去病继续为自己冲锋陷阵。
可......收敛?不强势?那还是霍去病吗?
刘语兰,平阴公主,或许,关键时刻,只有她才能拉霍去病一把。
相比如霍去病和汉武帝之间骤然爆发出来的矛盾,虽然激烈,但还有回旋的余地,可有一方......却不再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
大唐。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显驾崩于贞观殿,享年五十五岁。
高宗去世,大唐上下一片哀嚎。
凭心而论,李治为人可能软弱了一点,没有乃父世民之风,但他却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依靠先皇李世民为他打下的根基,李治顺理成章的于在位期间做出了一番贡献,不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外交方面,大唐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当然了,如果不算黄小伟他们那次率军围攻长安,李治称得上半个明君,可他的为人懦弱,优柔寡断,却是不争的事实,武则天,就是其中最好的证据。
帝后争锋,前者被后者打的满地找牙,到了李治晚年的时候,大唐的朝政几乎都被武则天一人所把握,而武则天后来所行之事,也让李治的身上有了洗不净的污点。
李治临死前的那个晚上,他先是在贞观殿的病榻上叫来了武则天和太子李显,弥留之际,李治沉重的拉过武则天的手,告诉武则天,自己走后,你一定要好好辅佐太子。
武则天笑呵呵......啊不对,是泪眼汪汪的答应了李治,陛下放心,臣妾定不辜负陛下嘱托。
李显也赶紧按照事先排练好的,哭得可伤心了,一个劲的嚷嚷着父皇别走,儿臣不要皇位,就要父皇。
李治安抚了几句,就让他们母子二人退下了,随后又传召朝中的重臣话别,这都是常规的,一般老皇帝临死之前,都必须跟手底下的大臣们串串气,让他们日后好好辅佐太子,太子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你们一定要提出来,争取让咋们大唐更上一层楼。
臣子们一个个也是哭得泪流满面,告诉李治,陛下您就放心吧,老臣们绝对会好好辅佐太子殿下。
跟重臣们说完了,李治又召见了自己其他几个儿子,告诉他们,你们虽然无法继承皇位,但这大唐的天下终究是咋们李氏子孙的,你们要好好辅佐你们的皇兄。
用了没多长时间,李治就把该见的人都见的差不多了,但还有一人他没见,直到最后一位皇子离开了贞观殿后,黄小伟终于走了进来。
不管怎么讲李治也算的上是黄小伟的一位故人,于情于理他都该来送送他,送送这个被自己欺负了十几年的倒霉皇帝。
......
李治此时已是弥留之际,但大概是因为回光返照的缘故,躺在病榻上的他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虚弱,也并没有到了连话都说不了的地步,脸色反而还很红光。
看见黄小伟走进贞观殿,李治居然还从病榻上坐了起来,黄小伟直接懵了,然后嘴欠的喊了一句,“你还能动弹啊?”
李治靠在了病榻边上,刘洪公公赶紧给李治拿了个垫子靠着,听见黄小伟那句不着调的话,李治不由露出了一丝苦笑,心中暗暗道,这人到底哪里厉害,平日作风跟个市井流氓无疑,怎么就会有那么大的力量,那么大的机缘呢?唉......这人和人的命,当真是不一样啊。
李治苦笑一声道:“老师,学生时日不多了,这大概就是回光返照吧。”
黄小伟点了点头,径直坐在了李治的床榻边上,瞧着眼前这位生命无多的老皇上,黄小伟咋了咋舌道:“你这就要过去了,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啊?”
李治摇了摇头笑道:“老师,这些日子来,学生每每都会想到曾经的那些人和事,今日在看到老师,学生心中也是不免感叹一句,你我师生相逢于十五年前,可现在的我已是老迈不堪,但您仍旧是这般的年轻,学生知道您定不是常人。”
黄小伟受不了李治说话弯弯绕绕,摆了摆手道:“有话你直说,别老这么虚了冒泡的。”
李治尴尬的笑了笑,随即道:“既然老师都这么说了,那学生也不客气了,老师,学生知道您不是常人,三年前,学生就曾希望您在我走后照料照料大唐,当时老师可是一口答应了,但学生现在还想问一句,当年的承诺是否作数?”
黄小伟没管李治话里的其他东西,反而是说了一句,“三年前?我靠,我儿子上个月刚过完百天啊,这四个月的功夫,你这三年就过去了。”
因为张太戍的缘故,导致这一次收服河西的战事中,刘彻没有往霍去病的军中安插任何一名眼线,可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江源先前说“按照卫大将军一般便可”,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江源的意思是霍去病身边眼线的数量可以跟卫青保持一个级别了。
当说出了那个准字后,这一刻,张太戍的那些发自肺腑的劝诫,似乎都从刘彻的脑海中消失,第一次河西之战受了重伤,躺在病榻上险些身死的霍去病也消失了。
刘彻心中的霍去病只是当日那个在朝堂上顶撞他,那个说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个威望甚重,那个已经到了可以打破祖制,裂土封王的权臣。
霍去病对大汉的忠诚,刘彻是知晓的,但他不会让任何人有资格威胁到他的皇位!
哪怕那个人是他的亲儿子都不行!
霍去病的功劳太大了,在第一次河西之战结束时,刘彻对他就有了一些防备,可当时因为大军归来的惨状,和张太戍的句句肺腑之言,再加上昏死在床榻上随时都可能死去的少年将军,刘彻选择了宽心,选择了信任。
但现在,当一个臣子的威望和能力到了已经足以威胁到了刘彻的皇权时,他潜意识里就忘记了过去霍去病为他立下的赫赫战功,忘记了霍去病赤胆之心,有的只是防备。
毕竟霍去病,太耀眼了,性格也太冲动了,如果他能不杀浑邪王,如果他的脾气能好一点,他知道蛰伏,或许刘彻还会继续信任他。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在大军班师回朝的第二天,霍去病给刘彻上了一封奏章,说什么?还能是什么,冠军侯可以不在意自己的功劳奖赏,但他却不能不为自己麾下的将士讨一个公道。
仆多高不识的战功完全不次于赵破奴,为什么他们得到的赏赐这么少?难道就因为他们是匈奴人吗?
不!这绝对不行,不管他们是什么人,我霍去病只知道他们都为大汉流过血,他们都为大汉立下过战功!
我会让他们得到他们该得到的一切,谁也别想拿走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
霍去病的奏章写的很激烈,刘彻看完他的奏章整整骂了一天的人,因为在霍去病的奏章里,他居然公然训斥刘彻,他居然敢骂刘彻赏罚不分。
霍去病只想为自己麾下的兄弟们讨一个公道,可这份奏章在刘彻看来却有了其他的意思。
赏罚不分?这不就是再说自己没有给他冠军侯应有的封赏吗?所以他才借着给部下讨公道的机会,顺便告诉自己,你刘彻不仅是对高不识仆多赏罚不分,对我霍去病也是一样!
呵呵,正可谓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啊,霍去病真的只是在替仆多高不识二人鸣不公而已,他自己压根就不在乎那些虚名。
政治白痴啊,政治白痴,刘彻确实是你的姨夫,但更多的他是大汉的皇帝。
霍去病你怎么能用对待自己舅舅或者是黄小伟他们那种办法,来对付刘彻呢?
直言不讳,有什么说什么,嗯,对待黄小伟和卫青时,你完全可以这么做,那是因为他们都把你当成自己的亲人,他们都很宠爱你,所以你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在意,哪怕你骂他们,卫青顶多就是说你一句不懂礼貌,黄小伟干脆就摸摸你的脑袋,说你小子又皮紧了。
可刘彻并不算是你的亲人。
事实上,在皇位面前,亲生父子都可以反目成仇,更别说,你这个有着外戚身份,手握重兵的将领了。
除此之外,刘彻还在霍去病的奏章里看到了其他东西,比如说收买人心,比如说拥兵自重!
曾经说过,在刘彻的心中有一份名单,有一份他可以毫无保留信任的名单,曾经的那份名单上有过许许多多的人,但在不久前,只剩下了霍去病,而现在,那份名单又成了一片空白。
你们以为刘彻把霍去病从名单上划去,派人监视他,只是因为他杀了浑邪王,或者是在朝堂上公然顶撞刘彻吗?
不,他们之间的矛盾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跟浑邪王死不死,霍去病顶不顶撞刘彻都没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是权利,就是皇位!
哪怕这其中有一人从来都不曾有过半分叛乱的念头,甚至他还可以为了大汉去死。可另一个,另一个端坐于皇位上的人却不想去管这些,他只知道,你的存在,威胁到了他,威胁到了他的皇位。
这就足够了。
但好在的是,后者虽然不在全心全意的信任前者,可后者也不是一个傻子,不然他就不是汉武帝了。
何况,两者间还有回旋的余地,只要霍去病能收敛一点自己,只要他能不那么强势,只要他的威望能渐渐弱小,刘彻也不会拿他怎么样,还会一如既往的信任他,毕竟匈奴还未灭啊,刘彻还需要霍去病继续为自己冲锋陷阵。
可......收敛?不强势?那还是霍去病吗?
刘语兰,平阴公主,或许,关键时刻,只有她才能拉霍去病一把。
相比如霍去病和汉武帝之间骤然爆发出来的矛盾,虽然激烈,但还有回旋的余地,可有一方......却不再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
大唐。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显驾崩于贞观殿,享年五十五岁。
高宗去世,大唐上下一片哀嚎。
凭心而论,李治为人可能软弱了一点,没有乃父世民之风,但他却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依靠先皇李世民为他打下的根基,李治顺理成章的于在位期间做出了一番贡献,不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外交方面,大唐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当然了,如果不算黄小伟他们那次率军围攻长安,李治称得上半个明君,可他的为人懦弱,优柔寡断,却是不争的事实,武则天,就是其中最好的证据。
帝后争锋,前者被后者打的满地找牙,到了李治晚年的时候,大唐的朝政几乎都被武则天一人所把握,而武则天后来所行之事,也让李治的身上有了洗不净的污点。
李治临死前的那个晚上,他先是在贞观殿的病榻上叫来了武则天和太子李显,弥留之际,李治沉重的拉过武则天的手,告诉武则天,自己走后,你一定要好好辅佐太子。
武则天笑呵呵......啊不对,是泪眼汪汪的答应了李治,陛下放心,臣妾定不辜负陛下嘱托。
李显也赶紧按照事先排练好的,哭得可伤心了,一个劲的嚷嚷着父皇别走,儿臣不要皇位,就要父皇。
李治安抚了几句,就让他们母子二人退下了,随后又传召朝中的重臣话别,这都是常规的,一般老皇帝临死之前,都必须跟手底下的大臣们串串气,让他们日后好好辅佐太子,太子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你们一定要提出来,争取让咋们大唐更上一层楼。
臣子们一个个也是哭得泪流满面,告诉李治,陛下您就放心吧,老臣们绝对会好好辅佐太子殿下。
跟重臣们说完了,李治又召见了自己其他几个儿子,告诉他们,你们虽然无法继承皇位,但这大唐的天下终究是咋们李氏子孙的,你们要好好辅佐你们的皇兄。
用了没多长时间,李治就把该见的人都见的差不多了,但还有一人他没见,直到最后一位皇子离开了贞观殿后,黄小伟终于走了进来。
不管怎么讲李治也算的上是黄小伟的一位故人,于情于理他都该来送送他,送送这个被自己欺负了十几年的倒霉皇帝。
......
李治此时已是弥留之际,但大概是因为回光返照的缘故,躺在病榻上的他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虚弱,也并没有到了连话都说不了的地步,脸色反而还很红光。
看见黄小伟走进贞观殿,李治居然还从病榻上坐了起来,黄小伟直接懵了,然后嘴欠的喊了一句,“你还能动弹啊?”
李治靠在了病榻边上,刘洪公公赶紧给李治拿了个垫子靠着,听见黄小伟那句不着调的话,李治不由露出了一丝苦笑,心中暗暗道,这人到底哪里厉害,平日作风跟个市井流氓无疑,怎么就会有那么大的力量,那么大的机缘呢?唉......这人和人的命,当真是不一样啊。
李治苦笑一声道:“老师,学生时日不多了,这大概就是回光返照吧。”
黄小伟点了点头,径直坐在了李治的床榻边上,瞧着眼前这位生命无多的老皇上,黄小伟咋了咋舌道:“你这就要过去了,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啊?”
李治摇了摇头笑道:“老师,这些日子来,学生每每都会想到曾经的那些人和事,今日在看到老师,学生心中也是不免感叹一句,你我师生相逢于十五年前,可现在的我已是老迈不堪,但您仍旧是这般的年轻,学生知道您定不是常人。”
黄小伟受不了李治说话弯弯绕绕,摆了摆手道:“有话你直说,别老这么虚了冒泡的。”
李治尴尬的笑了笑,随即道:“既然老师都这么说了,那学生也不客气了,老师,学生知道您不是常人,三年前,学生就曾希望您在我走后照料照料大唐,当时老师可是一口答应了,但学生现在还想问一句,当年的承诺是否作数?”
黄小伟没管李治话里的其他东西,反而是说了一句,“三年前?我靠,我儿子上个月刚过完百天啊,这四个月的功夫,你这三年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