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狂飙突进8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56.精谋善战枭将林彪经历过怎样的失败
林彪在早年指挥作战时,吃过两次很大的亏,这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著名战将也有过“兵败如山倒”的时候。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这时林彪刚刚担任二十八团的团长,下山初战便首先歼敌一营,突破封锁线,随后不费一枪一弹占领江西大余。
但部队很快便在小胜后露出破绽。
在大余,红四军前委在城内天主教堂召开连以上干部会,确定二十八团担任警戒,军部、三十一团、特务营和独立营在城内及近郊开展群众工作。林彪领受了任务后,带领二十八团进入警戒位置,分片包干,各负责一段。林彪既没有组织营连以上干部看地形,也没有研究出现复杂情况下的协同配合,最为致命的是忽略了这是一个没有党组织、没有群众斗争基础的地方,敌人来的时候,是没有人向红军报信的。
林彪在总结经验的时候说,“一个军事指挥员,对他所住的村子有多大,在什么位置,附近有几个山头,周围有几条道路,敌情怎么样,群众条件怎么样,可能发生什么情况,部队到齐了没有,哨位在什么地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置预案如何……都不过问,都不知道。这样,如果半夜三更发生了情况,敌人来个突然袭击,就没有办法了”。
这一次他一个也没有做到。
所以出事了。
赣敌李文彬旅悄悄逼近了大余城。攻势是突然发起的。因为突然,所以猛烈。二十八团在城东的警戒阵地迅速被突破。“到那种时候,即使平时很勇敢的指挥员,也会束手无策,只好‘三十六计,跑为上计’,结果,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林彪就是这样成了“机会主义者”,这无疑是幽默地总结自己惨痛的经验与教训。部队急速后撤,城内一片惊乱。后来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江华回忆说,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兵败如山倒”。
那是一种失去控制的混乱。时任红四军士兵委员会秘书长的陈毅正在街上向群众分发财物,城北街区已经出现了敌军。他连忙后撤,在城边才追上后退的军部。所谓军部,也只剩下毛泽东和少数机关人员。毛泽东要林彪反击,林彪犹豫不决。部队已经退下来,不好掌握了。毛泽东大声说:“撤下来也要拉回去!”陈毅也说:“主力要坚决顶住敌人!”林彪带身边的少数人冲杀回去,把敌人的攻势挡住一阵,才勉强把撤退的人收拢了起来。
这一仗牺牲了三十一团营长周舫,独立营营长张威。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负重伤,用担架抬着行军,在敌军追击、部队仓促奔走的混乱中不幸牺牲。这使得本来就缺干部的红四军雪上加霜。
摆脱追兵,部队日夜行军,但祸不单行。平顶坳、崇仙圩、圳下、瑞金,红四军四地四战,结果四战四败。
在平顶坳,向导把路带错,与追兵发生触碰,造成损失。
最危险的是圳下之战,红四军军部险遭覆灭。
当夜军部驻圳下,前卫三十一团驻圳下以东,后卫二十八团驻圳下以西。第二天早上林彪带领后卫率先开拔了,没有通知军部,当时军部失去了后卫还不知道。警卫军部的特务营也未及时发现敌情。敌人进入圳下时,陈毅、毛泽覃还没有吃完早饭,谭震林、江华也正在喝糯米酒酿,晚睡晚起的毛泽东则还未起床。
枪声一响,毛泽东醒来,敌人的先头分队已越过了他的住房。
那真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后来消灭800万蒋介石军队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领袖们,差一点儿就被国民党的地方武装包了饺子。
毛泽东是利用拂晓黑暗,随警卫员转移到村外的。
朱德差一点儿让敌人堵在房子里。警卫员中弹牺牲,妻子被敌人冲散后也被俘牺牲,他抓起警卫员的冲锋枪,才杀出重围。
陈毅披着大衣疾走,被突然冲上来的敌人一把抓住了大衣。他急中生智,把大衣向后一抛,正好罩住敌人的脑袋,方才脱身。
毛泽覃腿部中弹。林彪率二十八团、伍中豪率三十一团急速返回支援,才用火力压住敌人。因未能履行好护卫军部的任务,林彪挨了个记过处分。
1959年,陈毅对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人员回忆说,当时红军人生地不熟,常常找不到向导……一走错路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毛泽东在1929年3月20日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五团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就是在这些最危险、最困苦,不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而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的环境中,摔打出了一个林彪。
林彪不是命运的幸运儿。
他卓越的指挥作战能力是从一个个失败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他在黄埔军校也不是学习成绩好的,当时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二团预备军官团,都是成绩不太好的人才编为预备军官团。当然,林彪这个人是个悟性很好的人,凡作战吃过亏的,他没有忘记,一笔一笔记下来,把吃亏作为他下次指挥作战的基础,这也是他一个非常重要的过人之处。
57.林彪对自己的作战特点怎样总结
1936年12月,林彪曾讲过一次怎样当好师长。可以说这是他对自己红军时期作战指挥的一个小结,共有九条:
第一条,要勤快。他说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更不能当指挥员,凡是自己能亲手干的事,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他说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会带来失败。
第二条,要摸清上级意图。林彪说,这个摸清上级意图,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他的意思是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说叫你摸清上级的意图,你就只按照上级的意图办。他说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打破框框,才能有大用,才能决心强,决心狠,敢于彻底胜利。
第三条,要调查研究,对敌情、地形、部队要做到心中有数,他讲要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第四条,他说要有一个活地图,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熟记地图,要经常地读地图,最好的办法是把地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形全貌到某一个地段、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最后用红、蓝铅笔把主要山脉、河流、城镇、村庄全部标下来,边标边画,边画边记。他说把战场的情景、地形的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到脑子里去,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
第五条,要把各方面的问题都想够想透,就是每一次战役战斗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方面来找答案。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
第六条,要及时下决心。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下决心打呢?林彪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一旦有70%左右的把握就是很不错的机会了,就要坚决地打,放手地打。以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第七条,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领导班子思想一致,行动才能协调合拍;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
第八条,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有好的战斗作风的部队才能打好仗、打胜仗。好的战斗作风首先是不叫苦,抢着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
第九条,他说要重视政治,要亲自做政治工作。他说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坚强的党的领导,坚强的政治工作,连队的支部一定要建立好,建立好支部提高全体指战员的觉悟。有了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有了坚强的政治工作就会做到一呼百应,争先恐后,不怕牺牲。
我觉得要研究林彪作战指挥的人应该好好地研究一下林彪讲过的这九点。这些东西是林彪作战经验的典型经验,他这个总结是对他在红土地上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过程中个人的真切体会。这些体会对于林彪指挥作战,对于提高红军作战效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形成了后来红一军团这种特殊的作战方略和他后来的辉煌战绩。
现在大家知道,林彪在新中国成立后出了问题。此后有的人在文学作品中把他描绘成潜伏于革命队伍的坏人,甚至连平型关战役都加以否定。20世纪90年代初,一份重要文学刊物发表一篇关于介绍平型关战役的报告文学,作者将平型关战役描绘成是林彪个人野心的产物,在林彪与板垣征四郎之间进行反复比较,说两人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个头都不高,都秃顶,指挥的部队都带“五”字(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和日军第五师团),都心怀鬼胎,“想借内长城隘口平型关创一个惊世之举”,“一心想震惊世界”,如此等等。
这种描述竟然不顾林彪与板垣征四郎之间的本质区别:一个是侵略者,一个是反侵略者。像这种批判彭德怀就否定百团大战,批判林彪就否定平型关战役,不仅仅是丧失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而且我党我军光荣的历史也会被糟蹋得所剩无几。
20世纪80年代陈云同志讲过,林彪作为四野的司令员,当时正确的地方,我们也不必否定。
杨尚昆同志说,林彪在中央苏区,在长征路上,打日本,特别是在东北解放战争中,还是有功的。我们对待历史人物,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否定一切。
黄克诚同志说,林彪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的作用。据我了解,林彪的确有指挥作战的能力。有人说林彪不会打仗,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不符合历史事实。
核心一句话:要爱惜我们的历史,要爱惜我们的军队,要爱惜我们的事业。
美国最著名的西点军校有四大偶像:罗伯特?李、格兰特、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罗伯特?李是南北战争时期的南军总司令,格兰特是北军总司令。我曾经问过许多人:“罗伯特?李是分裂美国的南军总司令,他怎么也是西点军校的楷模?”
一个老西点军校校史馆的解说员解释:罗伯特?李之所以成为西点军校的楷模,是因为他在指挥南军作战中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军事造诣,我们以罗伯特?李的军事造诣为荣,无关政治上的立场。这就是美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
在革命战争时期,林彪以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一点,我们后人不能否认。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在政治运动中批判了彭德怀,把百团大战否定了;批判了林彪,再把平型关战役否定了。
200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建军八十周年成就展上,林彪以“十大开国元帅”之一赫然在列,明确以“出色的作战指挥才能”描述他早年的军事贡献。
56.精谋善战枭将林彪经历过怎样的失败
林彪在早年指挥作战时,吃过两次很大的亏,这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著名战将也有过“兵败如山倒”的时候。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这时林彪刚刚担任二十八团的团长,下山初战便首先歼敌一营,突破封锁线,随后不费一枪一弹占领江西大余。
但部队很快便在小胜后露出破绽。
在大余,红四军前委在城内天主教堂召开连以上干部会,确定二十八团担任警戒,军部、三十一团、特务营和独立营在城内及近郊开展群众工作。林彪领受了任务后,带领二十八团进入警戒位置,分片包干,各负责一段。林彪既没有组织营连以上干部看地形,也没有研究出现复杂情况下的协同配合,最为致命的是忽略了这是一个没有党组织、没有群众斗争基础的地方,敌人来的时候,是没有人向红军报信的。
林彪在总结经验的时候说,“一个军事指挥员,对他所住的村子有多大,在什么位置,附近有几个山头,周围有几条道路,敌情怎么样,群众条件怎么样,可能发生什么情况,部队到齐了没有,哨位在什么地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置预案如何……都不过问,都不知道。这样,如果半夜三更发生了情况,敌人来个突然袭击,就没有办法了”。
这一次他一个也没有做到。
所以出事了。
赣敌李文彬旅悄悄逼近了大余城。攻势是突然发起的。因为突然,所以猛烈。二十八团在城东的警戒阵地迅速被突破。“到那种时候,即使平时很勇敢的指挥员,也会束手无策,只好‘三十六计,跑为上计’,结果,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林彪就是这样成了“机会主义者”,这无疑是幽默地总结自己惨痛的经验与教训。部队急速后撤,城内一片惊乱。后来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江华回忆说,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兵败如山倒”。
那是一种失去控制的混乱。时任红四军士兵委员会秘书长的陈毅正在街上向群众分发财物,城北街区已经出现了敌军。他连忙后撤,在城边才追上后退的军部。所谓军部,也只剩下毛泽东和少数机关人员。毛泽东要林彪反击,林彪犹豫不决。部队已经退下来,不好掌握了。毛泽东大声说:“撤下来也要拉回去!”陈毅也说:“主力要坚决顶住敌人!”林彪带身边的少数人冲杀回去,把敌人的攻势挡住一阵,才勉强把撤退的人收拢了起来。
这一仗牺牲了三十一团营长周舫,独立营营长张威。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负重伤,用担架抬着行军,在敌军追击、部队仓促奔走的混乱中不幸牺牲。这使得本来就缺干部的红四军雪上加霜。
摆脱追兵,部队日夜行军,但祸不单行。平顶坳、崇仙圩、圳下、瑞金,红四军四地四战,结果四战四败。
在平顶坳,向导把路带错,与追兵发生触碰,造成损失。
最危险的是圳下之战,红四军军部险遭覆灭。
当夜军部驻圳下,前卫三十一团驻圳下以东,后卫二十八团驻圳下以西。第二天早上林彪带领后卫率先开拔了,没有通知军部,当时军部失去了后卫还不知道。警卫军部的特务营也未及时发现敌情。敌人进入圳下时,陈毅、毛泽覃还没有吃完早饭,谭震林、江华也正在喝糯米酒酿,晚睡晚起的毛泽东则还未起床。
枪声一响,毛泽东醒来,敌人的先头分队已越过了他的住房。
那真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后来消灭800万蒋介石军队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领袖们,差一点儿就被国民党的地方武装包了饺子。
毛泽东是利用拂晓黑暗,随警卫员转移到村外的。
朱德差一点儿让敌人堵在房子里。警卫员中弹牺牲,妻子被敌人冲散后也被俘牺牲,他抓起警卫员的冲锋枪,才杀出重围。
陈毅披着大衣疾走,被突然冲上来的敌人一把抓住了大衣。他急中生智,把大衣向后一抛,正好罩住敌人的脑袋,方才脱身。
毛泽覃腿部中弹。林彪率二十八团、伍中豪率三十一团急速返回支援,才用火力压住敌人。因未能履行好护卫军部的任务,林彪挨了个记过处分。
1959年,陈毅对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人员回忆说,当时红军人生地不熟,常常找不到向导……一走错路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毛泽东在1929年3月20日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五团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就是在这些最危险、最困苦,不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而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的环境中,摔打出了一个林彪。
林彪不是命运的幸运儿。
他卓越的指挥作战能力是从一个个失败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他在黄埔军校也不是学习成绩好的,当时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二团预备军官团,都是成绩不太好的人才编为预备军官团。当然,林彪这个人是个悟性很好的人,凡作战吃过亏的,他没有忘记,一笔一笔记下来,把吃亏作为他下次指挥作战的基础,这也是他一个非常重要的过人之处。
57.林彪对自己的作战特点怎样总结
1936年12月,林彪曾讲过一次怎样当好师长。可以说这是他对自己红军时期作战指挥的一个小结,共有九条:
第一条,要勤快。他说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更不能当指挥员,凡是自己能亲手干的事,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他说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会带来失败。
第二条,要摸清上级意图。林彪说,这个摸清上级意图,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他的意思是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说叫你摸清上级的意图,你就只按照上级的意图办。他说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打破框框,才能有大用,才能决心强,决心狠,敢于彻底胜利。
第三条,要调查研究,对敌情、地形、部队要做到心中有数,他讲要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第四条,他说要有一个活地图,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熟记地图,要经常地读地图,最好的办法是把地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形全貌到某一个地段、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最后用红、蓝铅笔把主要山脉、河流、城镇、村庄全部标下来,边标边画,边画边记。他说把战场的情景、地形的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到脑子里去,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
第五条,要把各方面的问题都想够想透,就是每一次战役战斗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方面来找答案。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
第六条,要及时下决心。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下决心打呢?林彪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一旦有70%左右的把握就是很不错的机会了,就要坚决地打,放手地打。以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第七条,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领导班子思想一致,行动才能协调合拍;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
第八条,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有好的战斗作风的部队才能打好仗、打胜仗。好的战斗作风首先是不叫苦,抢着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
第九条,他说要重视政治,要亲自做政治工作。他说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坚强的党的领导,坚强的政治工作,连队的支部一定要建立好,建立好支部提高全体指战员的觉悟。有了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有了坚强的政治工作就会做到一呼百应,争先恐后,不怕牺牲。
我觉得要研究林彪作战指挥的人应该好好地研究一下林彪讲过的这九点。这些东西是林彪作战经验的典型经验,他这个总结是对他在红土地上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过程中个人的真切体会。这些体会对于林彪指挥作战,对于提高红军作战效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形成了后来红一军团这种特殊的作战方略和他后来的辉煌战绩。
现在大家知道,林彪在新中国成立后出了问题。此后有的人在文学作品中把他描绘成潜伏于革命队伍的坏人,甚至连平型关战役都加以否定。20世纪90年代初,一份重要文学刊物发表一篇关于介绍平型关战役的报告文学,作者将平型关战役描绘成是林彪个人野心的产物,在林彪与板垣征四郎之间进行反复比较,说两人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个头都不高,都秃顶,指挥的部队都带“五”字(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和日军第五师团),都心怀鬼胎,“想借内长城隘口平型关创一个惊世之举”,“一心想震惊世界”,如此等等。
这种描述竟然不顾林彪与板垣征四郎之间的本质区别:一个是侵略者,一个是反侵略者。像这种批判彭德怀就否定百团大战,批判林彪就否定平型关战役,不仅仅是丧失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而且我党我军光荣的历史也会被糟蹋得所剩无几。
20世纪80年代陈云同志讲过,林彪作为四野的司令员,当时正确的地方,我们也不必否定。
杨尚昆同志说,林彪在中央苏区,在长征路上,打日本,特别是在东北解放战争中,还是有功的。我们对待历史人物,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否定一切。
黄克诚同志说,林彪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的作用。据我了解,林彪的确有指挥作战的能力。有人说林彪不会打仗,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不符合历史事实。
核心一句话:要爱惜我们的历史,要爱惜我们的军队,要爱惜我们的事业。
美国最著名的西点军校有四大偶像:罗伯特?李、格兰特、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罗伯特?李是南北战争时期的南军总司令,格兰特是北军总司令。我曾经问过许多人:“罗伯特?李是分裂美国的南军总司令,他怎么也是西点军校的楷模?”
一个老西点军校校史馆的解说员解释:罗伯特?李之所以成为西点军校的楷模,是因为他在指挥南军作战中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军事造诣,我们以罗伯特?李的军事造诣为荣,无关政治上的立场。这就是美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
在革命战争时期,林彪以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一点,我们后人不能否认。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在政治运动中批判了彭德怀,把百团大战否定了;批判了林彪,再把平型关战役否定了。
200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建军八十周年成就展上,林彪以“十大开国元帅”之一赫然在列,明确以“出色的作战指挥才能”描述他早年的军事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