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染血的东都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转眼到了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正是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最激烈的时期。
这年三月,宇文化及弒杀杨广于江都,一场争夺最高权利的战役在中原大地上正式拉开了帷幕!
杨广没死时,大隋朝虽然风雨飘摇,但皇帝终究还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在杨广死了,有点实力的都开始争着当皇帝,以表明自己才是隋朝的最好替代者。
在当时所有的反隋势力中,薛举最先在陇西称帝,号西秦霸王;
南方的萧銑在得知杨广的死讯后,立刻称帝,年号鸣凤,国号大梁;
紧接着,窦建德在乐寿称帝,改国号为夏;
而刚刚杀了杨广,正率众西归的宇文化及,听到中原地区一夜之间突然多出来这么多皇帝,心中自然很不愉快。于是也在魏城称帝,改国号许;
在随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宣布自己是皇帝。
五月,李渊称帝于长安,改元武德;
同月,洛阳留守官员王世充奉炀帝之孙杨侗为皇帝,改元皇泰,朝政自然由王世充掌理。
虽然号称十八路反王,但其实那个时候,像他们一样称帝的乱世豪杰足有五十多位!
并且这五十多位反王每一家所聚集的兵力都在十五万人以上!
真的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多么混乱的局面。
后人把这段历史演义成了一部非常热闹、非常好看的小说:《说唐》。
然而,历史远比文学作品要残酷得多,仅从两组全国人口的统计数字中便可看出这一点:
公元606年,玄奘四岁时,刚刚登基两年的杨广下令统计过一次人口,他想知道自己还有多少家底可供挥霍。
统计的结果是,全国共有890万户,约4600万人。
而到了公元624年,玄奘二十二岁时,消灭了最后一个反对势力的李唐王朝再度统计人口,可怜只剩下了290万户,1600余万人。
短短十八年时间,两次人口统计,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消失了。
隋唐之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恐怖到了极点——天下的老百姓,几乎被杀绝杀净,余下来的人口,尚不足大隋开皇年间的三分之一。
这还仅仅是就平均数而言,而在战祸最惨烈的地区,比如玄奘的家乡中原洛阳以及陕西关中一带,百姓幸存的不到十分之一。
洛阳地处中原地区,四通八达,一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就在王世充立杨侗当皇帝的时候,李密率领的瓦岗军也已经兵临洛阳城下,同隋军展开了争夺洛阳的大战。
而王世充则在洛阳城内广募兵役,以抵抗瓦岗军的进攻。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李密与王世充大大小小打了六十余战,双方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对玄奘而言,这真是一段可怕的日子!双方军队在古城内外反复拉锯交战,战况此起彼伏。城内城外的尸首堆积成山,恶臭腐败,无人掩埋。城中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已是十室九空。
连年的战乱,使得原本巍峨富庶的洛阳城一片狼籍,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玄奘已不敢再往寺外去了,美丽庄严的洛阳古都现在已成了人间地狱,就连空气中都含着浓浓的血腥味儿和尸臭的气息。
夜深人静,长明灯前,往生咒在一遍遍的诵祷——这干戈何日能止,这太平何时能至?佛祖所说的极乐净土又在何处?玄奘的心中充满了困惑。
这一年玄奘十六岁,已是个玉树临风的少年法师。多年对佛学的深入探究,使他的那双眸子变得明亮而又深邃,时时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的讲座越来越受欢迎,早已不亚于那些成名已久的法师。听过他讲经的居民和西域胡商都对他印象深刻,他们说,没有人能够抵御玄奘法师讲经的魅力。一些原本不信佛的人,就因为喜欢听他讲经,便信起了佛。
同佛学一同精进的还有他的医术,这些年他系统学习了《黄帝内经》、《难经》等医书,兼给寺中僧俗人等看病,在这方面同样小有名气。
除此之外,他还常常利用讲经之余,向一些胡商们请教西域各国语言,对此,胡商们深感荣幸,总是耐心地为这位小法师讲解。
不过最近这一两年却不见胡商了,他们早早地逃离了这座风雨飘摇的城市。
新年伊始,僧人们也开始陆续离开,敬脱、道基、宝暹(xian先)等名僧,发现情况不对,都纷纷逃离洛阳。
更多的人愿意留下,他们觉得,现在的形势还没到逃命的时候。
慧景法师选择离开,并且叫玄奘同他一起走。
玄奘却摇了摇头:“师父,洛阳现在有闹瘟疫的苗头,却已经没有多少大夫了,弟子好歹懂些医术,想留下来,为难民们治病。”
景法师叹息道:“我知道你是个慈悲的孩子,可是,洛阳即将成为一座死城,不管闹不闹瘟疫,有没有大夫,结果都一样。听为师一言吧,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走而求生。”
“可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走啊。”玄奘说。
“那是他们心存侥幸,”景法师道,“世人只知安土重迁,要他们离开故乡往往会有很多顾忌,比如家业、财产、亲朋、故交……等到发现必须离开了,往往为时已晚,只剩下死路一条。老衲劝不动别人,只能劝劝自己的徒弟。玄奘啊,你若不及时离开,到时候只怕想走都走不了了。”
玄奘咬着下唇沉默着,许久,才低低地问了一句:“为什么会这样?”
“你说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场灾难?”玄奘抬起头,目光灼灼地望着师父,“为什么会死这么多的人?难道他们都是前生造罪吗?”
“每个人都有罪,包括你我在内,”景法师正色道,“玄奘,你难道不知道佛家是讲因缘的吗?”
“弟子知道,”玄奘低低地说道,“可是弟子不明白,就算众生有罪业,难道一定要用如此悲惨的方式来受报吗?当我们看到众生饱受折磨的时候,究竟有谁可以为他们承担和救赎呢?”
慧景法师叹道:“玄奘,你读过龙树菩萨的《中观》吧?那里面告诉过你,业就好比是一粒种子,一个生命的契约,众生迟早要去偿还的。业如果可以破,果报也就不成立了。”
玄奘问:“那么,众生的共业是否会祸及无辜呢?”
景法师摇头道:“众生的共业确实会造成极大的祸殃,但不会祸及无辜,只会使这根业的链条更加复杂。玄奘啊,如果你能够证得宿命通,就可以知道,这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过无始劫的生死轮回,造下了如恒河沙般无穷无尽的善业与恶业。可能有些恶业当生便即偿还,还有一些则经历数劫都未偿还。那么,某一段时间,因某一个因缘,一大批众生共同承担起相同的果报,以偿还他们累世累劫不同的业。这,大概就是现在这个情形吧?”
“可是师父,”玄奘忍不住辩解道,“弟子觉得,众生在生死海中轮转,造下恶业,实属迫不得已。比如虎狼之类,如果不吃别的生灵,就会活活饿死。”
“世间因果本来就是生生循环不息的,”景法师道,“虎狼吃别的生灵,又焉知别的生灵在无始劫前不曾吃过它们?”
玄奘道:“每个生命都有可能为了生存而造下恶因,那岂不是说,苦难是根本无法避免的?”
景法师点头道:“正是如此。所以佛陀才会说,众生皆苦。”
玄奘道:“既然是这样,弟子认为,这世间所有的一切恶事,都不该由当事人来承受,这世界一切众生的苦也不是从前造罪而活该当受的!”
“那又如何呢?”景法师不禁苦笑,“这是自然的法则,不管是否当受,事实如此,法尔如是啊!”
玄奘沉默了,他知道师父说得没错,可心里就是发堵。
事实上,自从两年前同严法师的一番对话后,他便一直在怀疑,莫不是佛法传到中国之后走了样?大家将错就错所以才会出现这许多问题?佛教在佛国圣地究竟是什么样的?
玄奘最终没有选择随师父离开,他修的是大乘佛法,虽然也懂得因果法则,然而佛家悲天悯人的情怀早已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面对苦难,他不愿意一避了之。
这场战乱持续了将近半年,洛阳变成了一座饥饿之城,城内一斛米居然卖到了八九万钱!
饥荒使得很多人家粮草断绝,不得不到净土寺来请求菩萨施舍,寺中也尽可能地给予接济。初时只有一两人,后来人越来越多,寺院已经难以为继了。
看着山门前那些衣衫褴褛,面呈菜色的饥民,玄奘心中刺痛,恨不能代受其苦,他转身对同样一脸不忍之色的方丈慧明长老说:“大和上,眼下饥民越来越多,我们为何不在寺前施粥设赈呢?”
慧明长老深深叹了口气:“我何尝没有这等想法,只是,王将军前些日子还向我们借粮,这你也是知道的。唉……”
原来,经过数月的激战,王世充的兵力越打越少,洛阳城中年轻的男丁几乎全被征走,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他已无法招募到更多的精壮兵士。
更要命的是,城中军粮几乎也已告罄,虽然时时派士兵前往各家各户征粮,有时甚至动用了抢劫的手段,但此时的洛阳,户户均已家徒四壁,仅靠从老百姓那里抢到的仨瓜俩枣,根本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自古以来,当兵就为吃粮,有粮才能招到兵马,有兵马才能得到天下。现在,既征不到兵马,又筹集不到足够的军粮,这仗还怎么打?王世充顿时急得脑门上火。
他不是没有打过寺庙的主意——早在数月前,他的侄子王仁则以及几个不信佛的幕僚就曾向他献策说:“洛阳有四大道场,年轻僧人众多,招来便可以补充兵力;况且这些道场往年一直接受朝廷供养,又有无数信众的施舍,应该还有数额巨大的余粮。”
听了这话,王世充不由得为之心动,但想到在这乱世之中,得罪了菩萨,谁知道会惹来什么样的灾祸呢?因此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去招惹那些佛爷的好。
但是没有粮食,毕竟是玩不转的。思忖再三,他提笔给四大道场写了信,信中措辞倒是客客气气,提出战乱之中,军粮紧张,谨向每家道场暂借一万石军粮,待局势稳定后奉还云云。
信发出去之后,四大道场很快都有了回话,语言同样客客气气——
将军开口,不敢不借,只是如今朝廷早已中断了对道场的投入,更兼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信徒们更是散尽。道场便是要维持僧人自己的吃喝都勉为其难,实在没有多余的粮草可供劳军了。
这并非是四大道场有意推托,要说余粮,现在各寺虽然还有一些,但毕竟是吃一点少一点,早已是捉襟见肘,自顾不暇了。何况还有越来越多的饥民需要救济。而供应军粮又是个无底洞,很可能会没完没了,这个口子无论如何都不能开!
但是,佛家道场究竟还是不敢得罪这位大将军,最后思来想去,每家出了百余石,算作心意。
这几百石粮食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军粮短缺的问题。
王世充自是大怒,拍案喝道:“这帮秃贼,跟他客气他还当福气,拿我当叫化子打发了吗!”
一怒之下,开始暗示士兵们到一些小庙里抢粮抓人……
这些事情玄奘当然知道,但他还是觉得不可理解:“和上,难道出家人不该普渡众生吗?难道我们要守着余粮,眼睁睁地看着灾民们饿死吗?”
慧明长老的心被刺痛了,虽然不知道这样做能够支撑多久,但他还是郑重地点了点头。
净土寺门前搭起了粥棚,支上两口大锅,里面熬着米粥,雪白而又粘绸的粥闪动着诱人的光彩。
饥饿的人群一拥而上。为防止出现挤踏事件,几个年轻僧人忙着在人群中维持着秩序。领到粥的人顾不得烫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吃了起来,甚至有的人当场噎着。旁边的亲友则忙不叠地帮忙捶着抹着,也有的人等不及上去便抢,一时之间喊声、哭声、骂声交织在一起。
“佛祖、菩萨是慈悲的,可众生这么苦,为什么就不能救救众生呢?”一片混乱中,很多人都问了玄奘同样的问题。
玄奘很难过,他无法做出令自己满意的回答。虽然,佛教中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苦乐在心”等理念正是化解这种心灵苦闷的良药,但他自己却觉得有些苍白。
他只能说:“佛菩萨告诉众生应该怎样做才能从苦海中拔除出来,却无法参与众生在自己的业海中轮转。”
“难道这世上所有死去的人和所有生不如死的人都是因为前生做了孽吗?”人们追问道。
玄奘犹豫了一下,轻轻说道:“不,这次,是天劫……”
其实他心里明白,如果用佛教的观点来解释很容易——佛家讲因缘,业就是因,而要得到果,还需得到缘的助力。
现在,一个战争的缘让众生不同时期的因在同一时期集中呈现出来,于是人们就看到了众多相同的果报。
这便是恶缘,而创造这个恶缘的人显然也造了恶业,日后也必将受到相应的果报。
从这个角度讲,战争既是果,也是因。
这样的解释既现成又很有逻辑性,然而玄奘没有跟难民们这么说,因为这话解释起来就太长了,何况难民们也未必有那份心情听。
最重要的是,他自己就没有被完全说服。
面对这些可怜的难民,玄奘觉得,与其告诉他们,这是你们以往种的恶因结出的恶果,倒不如给他们提供一些实际的主意。
因此,他干脆用何弘达的“天劫说”来解释,虽然这并非佛教里的概念。
“既然是天劫,总有结束的那一天,”他为难民们打气说,“撑过去就好了,那些杀人如草芥的人,总有一天也会受到他们自身业力的果报的。”
虽然他自己都觉得这个回答依然苍白无力,但善良的民众还是相信了他的说法。
“唉,天劫何时才能过去啊?难道我们只能等着应劫吗?”
“不!”玄奘道,“即使是天劫,也是可以想办法躲避的。”
“怎么躲避啊?”众人纷纷围了过来,无数期待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
玄奘道:“很多人都走了,你们也走吧。洛阳虽是父母之邦,但此刻已是地狱,与其在这里坐以待毙,不如暂时离开,到远离灾祸的地方,等待天劫的结束。”
人们的心被说的活络了,开始议论起来。
“法师说的有理。可是,眼下到处都在打仗,哪里才是远离灾祸的地方呢?”
是啊,哪里才是远离灾祸的地方呢?
景法师临行前与他的对话又在耳边响起——
“你觉得现在这个时候,去哪里最合适?”法师问他。
“长安。”当时他这样回答。
“为什么?”法师问。
“听说它最先从战乱中安定了下来,可见李家父子有治国之才,”在师父面前,玄奘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师父您想必也知道,关中地区易守难攻,自秦汉始便长做都城。听闻李家兄弟又善于用兵。因此弟子觉得,李唐得到天下的机率至少有七成,长安必定会成为新王朝的都城。”
景法师赞许地点了点头:“玄奘啊,为师知道你一向有些眼力,也相信你的判断,这就去长安看看。”
玄奘有些担忧:“师父,听说路上不太平,您要小心。”
景法师微微一笑:“不必担心,严法师会与为师同行。倒是你,留在这里才要小心,出家人莫要逞强,有什么麻烦解决不了的,记着及时抽身而退,去长安找我。”
“弟子记住了,师父保重。”
景严二师现在应该已经到达长安了吧?玄奘心中好生思念。
其实,他选择留在洛阳并非有意逞强,只是希望能替百姓们多尽些力罢了。
收拾了一下心情,玄奘对难民们说道:“贫僧听说,李家父子已经占领了长安,那里实行的是德政,你们就去那里吧。路上若有急难,就念观世音菩萨,她大慈大悲,定会保佑你们平安到达的。”
看到周围的人纷纷点头称是,玄奘不禁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
长安毕竟是离洛阳最近的相对安稳的地区了,如果那里真的安稳得话。灾荒兵祸,拖儿带女,走得太远只怕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因此,不管相不相信李家父子,他也只能让他们就近去长安避难了。
他没有说错,这一年也是武德元年,李渊从他亲手立的小皇帝杨侑手中接过政权,在长安正式称帝,大唐王朝二百九十载的历史,就从这一年算起。
其实在当时,称帝的远不止李渊一个,他只不过是隋末大动乱中众多的领袖人物之一罢了。
对于那些苦苦挣扎在战乱之中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其实并不在意谁又当皇帝了,反正这年头皇帝已经太多了!但他们相信玄奘法师的话,不管怎样,只要有一线希望的亮光,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慰藉!
看着那些喝完了粥,向寺中佛像行礼后相携离去的灾民,玄奘在心里暗暗祈祷:“佛祖啊,请保佑他们!如果他们真的还有什么业障没有消除,就让玄奘替他们背负吧!”
施粥的第二天,一支军队便包围了净土寺。
慧明方丈急急地出来迎接。
为首的将领正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这个暴虐的武夫一脸寒霜,说出的话夹枪带棒:“如今国难当头,叛军已经打到了城下,将士们都快没得吃了,你们这些和尚倒是还有余粮啊!”
“阿弥陀佛,”慧明长老合十道:“施主请听老衲解释……”
“什么施主?”王仁则不耐烦地打断他,“老子不信佛,不是什么施主!你这老秃贼少给我来这套!”
“是,是,”慧明长老只得改口道,“将军容禀,净土寺里虽然还有一点粮食,可也维持不了几天了。周围百姓已断粮多日,这些粮是用来救命的。”
“少罗嗦!”王仁则挥舞着大刀吼道,“庶民百姓又不打仗,难道比前方拼命的将士还重要?现在最需要的是军粮!将军念你们是出家人,好言相借,谁知你们这帮贼秃居然拿着客气当福气,妄想囤积居奇!赶紧把粮食交出来!若再不识抬举,我便让你这净土寺,真正变成一片净土!”
听到王仁则的威胁,慧明长老面呈为难之色。然而已经由不得他说什么了,王仁则手一挥,士兵们早已涌入道场,不大一会儿,便从里面扛出十余袋粮食出来。几个年轻僧人试图上前阻止,却哪里阻止得了?
王仁则骑在马上,洋洋得意:“净土寺是洛阳名刹,粮食肯定还不止这些!老和尚,我限你三天之内筹出一万石军粮出来,否则……”
他手中刀一挥,旁边一棵已经光秃的小树已被拦腰截断。
看到几个胆小的僧人脸色变得惨白,王仁则纵声大笑,策马离去。
见此情形,慧明长老只得长叹一声,合掌诵道:“阿弥陀佛!”
这天晚上,慧明长老将寺中僧众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道:“如今朝廷失德,天下大乱,王世充的部队如虎狼一般,四处抄掠,连寺院都不放过。洛阳已经无法安住,老衲思前想后,打算将寺中余粮全部拿出来赈济灾民。然后,诸位同修便请暂离此城,以求避难,若能于异地弘扬佛法、参学修行,使净土寺的法脉不至断绝,则为本寺之幸。”
僧人们自然都知道不能再在洛阳坐以待毙了,听方丈这么一说,也都纷纷点头附和——
“和上说得是,呆在洛阳不是长久之计。”
“是啊,大隋的天下眼看就要完了,洛阳摆明了早晚被瓦岗军攻下来。”
“要说这王世充的军队打仗不行,抓人抢粮倒挺在行,咱们再在这里干坐着可就是等死了!”
“连景、脱、基、暹四大德都走了,咱们也跑吧。”
“还是景法师有先见之明啊,听说他们几位大德都去了长安,咱们何不也到那里去?”
僧人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谈论起长安的李氏政权,说那里相对稳定,很多人都去投奔。但也有痴恋乡土不愿离去的,又知道眼下这局势实在是不能不走——洛阳被围困已有数月之久,整座城市饥荒蔓延,留下来无异于等死。于是,修行不到位的便当场大骂朝廷腐败,皇帝昏庸,好好的一座帝王古都,被作践得形同鬼城。
玄奘坐在一边,静静地听着师兄们的讨论,心中一时百感交集。
景、严二位法师想必已经到了长安,如果还有别的高僧也去了那里,那就意味着长安已经成为新的佛学中心,那里可以重开道场,重设讲席,佛法将会为灾难中的人们重新带来信心!
这天夜里,净土寺周边各坊小小地沸腾了一把,净土寺的僧人们连夜将藏在地窖里的粮食全部搬出,一小部分做成了饼,用做逃难路上的干粮,其余的则装成小袋,分别由几组僧人就近送到了各坊各户家中。一时间,家家户户都在称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天还未亮,净土寺再次被军队包围。
这次领头的竟是王世充本人,王仁则跨着马刀跟在他的身后,一脸的拧笑。
这是玄奘第一次见到王世充,他发现这位洛阳的最高军事统帅长得很特别:一头自然卷曲的头发,眼睛是淡黄色的,全身金毛,说话声音沙哑,好像嗓子眼里塞了羊毛一样,让人很不舒服。
王世充确实不是中原人,而是西域人,据说是月支人。他的父亲名叫Zitaru,中文姓氏就是月支。在他很小的时候,亲生父亲就死了,母亲带着他嫁给新丰一户王姓家庭,他从此就姓了王。
少年时期的王世充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精通兵法,后来随杨素北伐,被封为幽州长史。
据说王世充喜欢算命,不但会推步、龟策等技能,还会算计别人性命,屡屡将他人玩弄于股掌之上。
人品奇差,狡猾多诈,说话不算话,这几条,王世充都具备。
慧明长老心知“是祸躲不过”,便同那些尚未来得及走的僧人一起出来迎接。
“阿弥陀佛,将军亲临道场,不知是拜佛呢,还是求签?”
“求签,”王世充冷冷地说道,“不过不是为自己求,是想替你们这里的和尚求支签,看看你们还有多久好活?”
“将军说笑了,”慧明长老勉强笑道,“出家人这副臭皮囊原本就只是暂住而已,活多活少又有什么打紧?”
“是吗?”王世充鹰一般的黄色眼珠死死盯住慧明长老,又抬起头,冷冷地扫过站在他身后的那数十个僧人——
“净土寺不是座大庙吗?怎么就剩这几个和尚了?都死了还是跑了?”
“回将军,寺里没有粮食,他们逃荒去了。”
“哦?那你们为何不逃?”
慧明长老没有做声。
王世充冷笑了一下,手一挥,一队士兵立即冲进寺中,直奔库房。
旁边的王仁则还在阴阳怪气地说着:“当今皇上虔信佛法,多次斋僧度僧,四大道场一向供给充足,本将军亲眼看到,你们这里前几天还架着口大锅摆阔,怎么这会儿倒哭起穷来了?”
慧明长老知道此人比王世充更加不可理喻,何况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只得合掌肃立,不再多言。
王世充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天子敬奉三宝,从没亏待过你们,谁知竟然养虎遗患,你们这些不知死活的贼秃竟敢造反,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
“阿弥陀佛,将军慎言啊!”慧明长老连忙辩解道,“我们是出家人,四大皆空,怎会起造反之念?”
“大胆!”王仁则喝道,“数年前那些自称弥勒下凡的贼秃之事尚未清查干净,如今你们又拿粮食供给反贼,还敢说不是造反?”
“将军明察,那些可都是饥民,并非反贼啊!”慧明长老道,“出家人慈悲为怀,又怎能眼睁睁看着饥民饿死,而见死不救?”
“那么你们就可以眼睁睁地看着士兵们在前面拼命,而没粮吃了?”
这时那队冲进库房的士兵们又出来了,不用看,就知道他们一无所获。昨夜,几个年轻的沙弥早已将这里的每一粒谷子都捡拾干净,管叫它一点儿都不浪费。
王世充的脸色极其难看,杀气越来越浓。
“很好!”他狞笑着说道,“我早听说佛祖有‘割肉喂鹰’的典故,今日就杀了你们这些贼秃,让前方将士们能有口肉吃,也算成全了你们的拜佛之意。”
他一挥手,士兵们的刀剑立即出鞘,在阳光下闪着森森寒光。
僧人们的脸色立刻变了。
“阿弥陀佛!”一声清亮的佛号声中,一个身材修长的少年僧侣合掌上前,施礼道,“请将军息怒。天子虔信佛法,当知‘慈悲胜念千声佛,造恶徒烧万炷香’的道理。将军忠于天子,当为天子积德,方可保得大隋江山哪。”
王世充冷冷地看着他:“你这小和尚又是什么人?这里怎么还有你说话的份儿?”
“小僧法号玄奘。”
“原来你就是那个玄奘法师?”王世充显然听说过这个名字,不由得上下打量起面前的这个少年。
“听一些被抓到的反贼说,是玄奘法师让他们去长安投奔李渊的。可有此事?”
玄奘心里暗暗叫苦,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将军,您也知道洛阳已经绝粮多日,饥民们连树皮草籽都吃不上了,以至煮土为食,凄惨无比。玄奘要他们去长安,并非投奔于谁,只不过是随丰就食,勉强活命罢了。”
“强词夺理!”王仁则喝道,“长安是反贼李渊的地盘,去那里不是投靠反贼又是什么?你说洛阳已经绝粮,纯属妖言惑众,昨日弟兄们还从一些刁民家中搜到数十石谷物,你又有什么话说?!”
“阿弥陀佛,”玄奘轻宣一声佛号,“将军,如今灾祸连年,饥民四野,饿殍遍地,将军身为一方父母,正当开仓施赈才是,怎可纵容官兵四处抢粮,与民争食?”
“大胆!”一旁的王仁则勃然大怒,抽刀在手,直指这少年的咽喉。
“将军不可!”人群中,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法师忙忙地冲上前来,跪在地上,“请将军息怒!我兄弟年幼不懂事,是小僧平日里管教不当,一切罪责都在小僧身上!”说罢扣下头去。
“二哥,你这是做什么?”玄奘心里又是感动又是难过,伸手欲将二哥扶起来。
长捷却拼命拉着他的衣襟:“四弟,你快跪下,向将军请罪!”
“二哥!”
“阿弥陀佛!”慧明方丈发话了,“长捷,玄奘,你们两个都退下。”
玄奘忙扶起二哥退了下去。
“年轻人修为不足,让将军见笑了。”慧明方丈合掌对着王世充说道。
王世充从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
“将军为前方将士的饮食担忧,本无可非议。本寺无力帮助将军,致使将军生气,兴兵问罪,这都是老衲的罪过。老衲愿于佛前自焚谢罪,希望能熄灭将军的怒火,放过这些小沙弥,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和上!”玄奘急了。
“玄奘,”老方丈淡然一笑,“你幼践缁门,怎的还如此堪不破?须知人之五蕴不过是一付臭皮囊罢了。如今时候已到,自然回归,又有什么好难过的呢?”
玄奘一时无语,两行清泪不由得滴落下来。
老方丈在火中入灭了,他双手合掌,结跏趺坐,如同一尊火中的罗汉。让所有人倍感震惊的是,火中并无焦臭之气,反倒有一股异香扑鼻。火灭时,遗骨中有无数晶莹剔透的舍利子和舍利花,令人见之生敬。
老方丈的灭寂让僧人们心中感伤,而那火中的神异也使他们对佛法更有了几分坚定,他们不再注意王世充叔侄以及他们带过来的军队,而是一起端坐合掌,神情庄严地为老方丈诵经祈祷。
王世充冷冷地看着这些诵经的和尚,顺手操起一支火把,投进大雄宝殿。
王仁则立即兴奋起来,也将火把扔进僧寮。士兵们不待吩咐,自然纷纷照做不误……很快,大火便熊熊燃烧起来,灼热的气息扑到每个人的脸上。
几个胆小的僧侣开始慌乱起来,但更多的仍神态安然地趺坐诵经。
看到僧人们一副不知死活的样子,王世充突然觉得就这样烧死他们很没劲,他大喝一声:
“停!”
然后对着那些愕然的士兵们下令:“还不赶紧救火!”
“叔父!”王仁则急道,“您亲自带头放的这把火,怎么又说要救火?烧死这几个秃驴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胡说!”王世充喝道,“方才我只是气糊涂了,烧死他们当然没什么,万一火势蔓延开来,殃及附近的民居怎么办?赶紧给我救火!”
“是。”王仁则悻悻地应了一声,心里却觉得奇怪,这位叔父居然能想到附近的老百姓,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但奇怪归奇怪,命令还是要执行的,王仁则转身喝令士兵们救火去了。
僧人们还在端坐诵经,到了这个时候,王世充放火也好,救火也罢,都已经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了。
眼看看火势渐渐弱了下来,王世充微微一笑,对身边那个满脸都是扫幸之色的侄儿说道:“待会儿,你再亲自带人进去搜一搜,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找出来,一粒米都不要剩下!”
“有什么好搜的?”王仁则心中不快,懒洋洋地回答,“就是有,也是一巴掌能数得过来的,还不够费事儿的呢!”
王世充眼一瞪:“叫你搜就搜!哪来那么多废话?!”
这一次,他们又在寮房里搜出了一些干粮,这是僧人们预备逃难的路上吃的。
王世充掂着手中的干粮袋,冷笑着:“可惜啊可惜,我还有军务在身,不能把时间都耗在这里看戏。仁则啊,还是你陪他们玩吧,带一支队伍,把守住寺院的各个出口,这里的和尚,”他用马鞭一指,狠狠地说道,“一个都不准出去!明白了吗?”
“明白!”王仁则再次兴奋起来。
王世充冷笑一声,便不再管那些还在诵经的僧人,带领一队亲兵扬长而去……
夕阳透着血色的光,映照着已被战火摧残得破败不堪的洛阳城,以及城中同样破败不堪的净土寺。
自从老方丈示寂后,王仁则便带领他的士兵们如虎狼般把守住出寺的一切要道,凡是想偷溜出去的僧人无不惨死在刀剑之下。
虽然出家人将生死看得很淡,但由于各自修为的不同,每个人的想法毕竟还是不一样的。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僧团中就出现了小声的抱怨,矛头直指玄奘——
“若不是这小沙弥异想天开地说要施粥,大和上也不会圆寂,我们也不会落到这一步!”
“连自己都渡不了,还能渡别人?施粥究竟救了几个人呢?”
……
听着这些话,玄奘一言不发,只是用布蘸了清水默默地擦拭着大雄宝殿中被烧得焦黑的佛像。那些黑灰有的可以擦去,有的则早已成了焦炭,再也擦不回原来的样子了。
他并不后悔建言施粥的事情。他在想,那些吃了粥便携家带口逃往长安去的灾民们,现在,应该有不少已经平安抵达了吧?
慈悯的佛陀啊,请保佑他们平安吧!
第三天,身体虚弱的玄明先行离去。
临往生前,他对守在身边的师兄弟们轻轻说道:“诸位师兄,我们都是道友,一起修行多年,也算有缘……如今无常来临,还是多多念佛诵经,回向灾民和大和上才是,就……就别再相互埋怨了……”
几个僧人忍不住痛哭出声,玄奘心中一酸,什么都没说,转身便出去了。
这天夜里,僧人们都不再抱怨,强撑着做完晚课后,他们便在大殿之中默默守护着玄明的尸体,谁也不说话,也实在没有力气说话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陆续有人因饥饿和绝望死去,有的甚至选择了自尽。
死去的僧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尸体被士兵们强行拖到院子里,集中起来,点上火烧掉。
已经是第六天了,寺中还剩下七八个僧人,一个个面容憔悴,形似游魂。
长捷强撑着虚弱的身体,慢慢走进大雄宝殿,他看到玄奘靠坐在大殿的一角,怀抱着老方丈的骨灰坛,一言不发。那双原本朗若晨星的眼睛,如今已是黯淡无光。
“四弟,你怎么了?”想到这个兄弟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说话了,长捷慢慢走到他的身边坐下,关切地问道。
“没什么。”玄奘轻轻说道,目光却注视着大殿正中那座已经被烈火烧焦了半边身子的佛陀像,默默出神。
“他已经被烧焦了,”长捷抑制住心中的伤感,在玄奘身旁坐了下来,“洛阳太多血腥,连佛都无法幸免。唉,要是我们也像景法师那样,早些走,就没事了。”
“不,”玄奘倔强地说道,“佛像可以烧焦,但佛不会!我知道,佛陀是慈悲的。我还知道,他其实一直都在这里,在看着我们……可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面对苦难无动于衷……”
说到这里,他再也忍耐不住,抬起袖子,擦去眼中蓄积的泪水。
“四弟!”长捷惊讶地说道,“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你这是在谤佛吗?”
“我没有!”玄奘哽咽地说道,“我只是烦恼太多,无法保持内心的清净。”
“你的烦恼是佛陀给你的吗?”长捷生气地说道,“亏人家还尊你一声‘奘法师’,怎么这般孩子气!经云:心不触烦恼,烦恼不触心。我们佛弟子,首先要相信的是,佛陀绝对没有错,错的永远是你自己!”
“如果我有错,我愿意接受一切惩罚,”玄奘抽泣着说道,“就算是下到无间地狱,受刀刺油煎之苦,千万亿劫而不得出,我也绝不畏惧!但是我不愿意连累同修,如果佛陀能够保佑净土寺的师兄们不再遭遇危难,我宁愿立刻下地狱……”
他再也说不下去,眼泪夺眶而出。
“四弟啊,”长捷扶住他的肩,轻声叹道,“我们佛弟子不是商人,不能跟佛陀做交易,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无明造成的,无明少一分,我们的智慧就会多一分……”
看到玄奘仍是一副无法堪破的样子,长捷勉强一笑:“四弟,其实你不必难过,还记得爹娘去世时的情景吗?念着佛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在,我们都可以去那个殊胜的地方了,不是吗?”
玄奘低下头,看了一眼怀中的骨灰坛:“大和上在佛前自行毗荼,就是希望净土寺的法脉能够延续下去。他定然不希望看到,我们所有的人都死在这里。”
“或许佛陀只是在考验我们,”长捷道,“想想看,佛陀于过去生中难道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吗?为什么他就能将烦恼转换成智慧,而我们却不能呢?”
玄奘抬起了头,目光又落在了那尊烧焦的佛像上——是啊,佛陀当年是如何应对这些烦恼的呢?
外面又传来压抑而又悲痛的诵经声。
长捷朝外看了看,喃喃自语:“又是哪位师兄得到解脱了?”
边说边挣扎着起身而去。
走到殿门口,他又回过头来,沉声说道:“记住!你的错误是你自己造成的,你必须自己去拯救!而佛陀只是教导你方法,你没有资格抱怨什么!”
听了这话,玄奘不禁心中铰痛,他紧紧地咬住下唇,望着二哥离去的背影,一动也没有动。
我怎么知道该怎样去拯救,怎么去赎回?
要如何做,才能将大和上赎回?
要如何做,才能将死去的师兄弟们赎回?
是不是无论我怎样做都是错?
我不怕轮回,我什么都不怕!我最好立刻下地狱!所有的错,所有的罪,都由我一个人来承担吧!
……
过了好一阵子,他纷乱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将目光投向殿外靠东的那几间看上去颇为完好的寮舍——那里幸运地未遭火烧,如今成了王仁则驻军的地方。
不错!我的错误是我自己造成的,虽然如果重新来过,我还会这么选择,但是现在,我必须自己去拯救,去赎回!
他心里流着泪,挣扎着起身,径直朝那几间寮舍走了过去。
听到敲门声,正独自喝着闷酒的王仁则有些不耐烦地高喊着:“谁呀?自个儿进来!”
门开了,出现在他面前的,是那位身材颀长、面容清癯的少年法师。
“是你呀小和尚,”王仁则颇有些意外,将手中的酒杯放在桌上,笑道,“你的命倒还真是挺硬的,居然撑到现在还没有死。”
“檀越,”玄奘轻轻说道,“小僧年轻识浅,以至做出祸来,实在是罪过不浅。如今愿听凭檀越处置。恳请檀越看在佛祖的份上,慈悲为念,放师兄们离去。”
王仁则笑着摇头:“不不不,我不想处置你,我就是想看看这座庙里,哪个和尚命最硬,最后一个饿死,我就把他的灵位当佛像一样供着。”
说到这里,他提起酒杯,凑到玄奘跟前,笑道:“我看哪,这个人多半是你,我还要赏你呢,哈哈哈!来,陪我喝一杯!”
“阿弥陀佛,”玄奘合掌道,“这么做,对檀越又有什么好处呢?檀越应该知道,世间因果不爽。你已经造下了那么重的罪业,若不及早回头,只怕后果难料。所以,还请檀越慈悲……”
王仁则突然爆发出一阵刺耳的大笑!
“后果!哈哈哈……”他笑出了眼泪,“小和尚说得妙极了!我倒是真想看看后果到底是什么?小和尚,你这辈子怕是从未做过恶吧?你想知道没做过恶的后果是什么吗?”
说罢扔了酒杯,一把抽出身上的佩刀,刀刃直抵这少年的咽喉。
玄奘静静地看着他,一动也没有动,语气平静得像波澜不惊的古井:“如果檀越觉得,杀了小僧可以解气,那么现在就请动手,小僧束手就戮。只盼檀越慈悲,放无辜者离去。”
“如果我偏要他们死呢?”看着对方那双始终沉静的墨黑瞳仁,王仁则不禁有些恼怒,他面带狞笑,手上加劲,刀刃上便有丝丝鲜血渗出,这红色的液体令他兴奋莫名,眼睛也红了起来,闪烁着残酷的光泽。
玄奘闭上眼,感受着刀锋上传来的冰冷气息,不再说话。
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那么多喜欢血腥的人呢?
突然,寺外传来一片混乱不堪的声音,杂乱的马蹄声中夹杂着灾民的声声哭喊。紧接着,王世充带着一批军士骑马冲了进来。
“你怎么还在这里?”一见到王仁则,王世充就没好气,“磨磨噌噌的,是拜佛还是修行啊?想出家也挑个好时候!”
面对叔父的一通数落,王仁则忙解释道:“这里还剩几个命硬的和尚……”
刚说到这里,就被王世充粗暴地打断:“前面都快顶不住了,你还管这些和尚的死活?赶紧备马,跟我走!”
“是是,这就走!”王仁则小声地应着,扔下玄奘便去集结士兵,临走前还不忘抄起一支火把将寮房点燃。
此时正是多风的深秋时节,火助风势,风助火威,东都名刹净土寺顿时被包裹在一团熊熊的烈火之中……
听着寺门外杂沓的马蹄声,仍然站在寮房中的玄奘不禁有些发呆。
“佛陀,是你吗?”他在心里喊道,“你终于开始加持我们了!二哥说得没错,佛陀是要我自己先自救。可恨的是,我怎么直到现在才明白……”
“四弟!你怎么在这里?让我好找!”长捷兄长冒着越来越旺的火冲了进来,一把拉住他的手臂,“感谢佛祖,那个瘟神总算走了!我们也赶紧走吧。”
冲天大火中,几个幸存的僧人相互扶持着跑了出来,他们看上去焦头烂额,手忙脚乱地相互帮忙,总算把身上的火给扑灭了。
街道上到处都是王世充的兵马,僧侣们很快便被冲散,夹杂在逃难的人群中,狼狈不堪地朝各个城门逃去。
说是逃难的人群,其实人数并不多,如今的洛阳是真正的十室九空,那些面呈菜色的人们,脚步虚浮,就像飘移在大街上的游魂一样,有些人根本走不到城门,就无声无息地倒了下来,再也没有起来……
长捷拉着玄奘的手,在漆黑的寒夜中东奔西撞,而玄奘则用另一只手紧紧抱着老方丈的骨灰坛。
由于多日未食,两兄弟脚步发虚,浑身无力,跑得跌跌撞撞,到了一堵残墙后,便停下来大口喘气。
“四弟,把大和上的遗骨就在城里埋了吧,带着这个只怕出不了城的。”长捷边喘边劝。
“不!”玄奘执拗地摇头。他要将老方丈带离这座充满血腥的城市,让他在青山绿水间长眠。
晨曦在同残夜抗争,天空中只剩下了几颗心碎的星星。
玄奘站在城西的山坡上,默默地回望洛阳。凌晨强劲的山风将他宽大的僧袍吹得猎猎作响,那僧袍早已残破褪色,上面还带着点点血迹和火的焦色,如同他眼前的这座城市。
这是他生活多年的城市,在这里,他伴着青灯黄卷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少年时代。可是如今,这座城市却是如此的凋零,白骨交衢,烟火断绝。举目所及,到处都是断墙残垣,令人一见之下,倍觉凄凉……
“四弟,我们走吧。”长捷兄长站在他的身后,轻声说道。
玄奘默默地点了点头。
在他们身后不远处,是一座小小的新坟,那里埋葬着老方丈的骨灰。兄弟二人走到坟前,顶礼三拜……
公元618年,玄奘与二兄长捷法师,随着逃难的人流,从洛阳到长安。
此时,经过多次战火焚烧、流寇抢掠、盗匪洗劫的中原大地,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一路上赤地千里,田地荒芜,十村九空,尸横遍野……
两支不知是哪一方的杂牌部队就在道路的两旁征兵,大声吆喝着说,只要到了部队就有粮吃,管饱!很多人面色麻木地排队应征,其中不乏老人和孩子。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两支部队不知什么原因起了口角,彼此间开始骂战,征兵骂战两不误!
骂战升级到后来,自然而然的便是动手,两家长官恼羞成怒,纷纷对刚刚应征入伍的百姓说:“给我去打!有战功,打死一个敌人奖励两个馒头!”
在馒头的诱惑下,人们都红了眼睛,纷纷操起锄头、木棍之类的东西大打出手!一时间血光四溅!
打赢的人就能得到馒头,他们就坐在道旁,旁若无人地啃着馒头,丝毫也不理会面前血光四溅的场面和越来越多的尸首……
玄奘心中悲悯不已,有心想要阻止,却哪里阻止得了?
征兵的现场变成了修罗场,偏偏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报名。人们不管不顾,看哪边排队的人少就到哪边去,依照士兵的要求按上自己的手印,然后抄起家伙扑向对面的人群——可能是自己的邻居,也可能是一同逃难的伙伴,可是现在,竟然全都莫名其妙地成了敌人,杀得你死我活!
这惨绝人寰又荒诞滑稽的场景,成了玄奘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那种欲哭无泪、无能为力的感触,比之幼年时父母双亡对他的刺激,还要刻骨铭心。
他开始思索人生的真正价值与终极意义,人究竟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又为什么要面对死亡?当人们不得不面对这一切时,还能不能保有一点点哪怕是最起码的骄傲和尊严?
从古至今,这些问题始终伴随并困扰着每一个人。就连佛陀,也是因这一大事因缘才来到世间的。
也正因为如此,佛教从不避讳谈论死亡,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为了让人们领悟生命的真相,从而达到摆脱轮回,步入解脱的目的。
多年的佛法修习,玄奘早已深悟大乘佛法究竟济世之旨,他不满足于为群生带来只能维系一世生命的清水,也不满足于济人伦心灵于混沌迷蒙的迷信之酒,他想要求得为饥渴的生命浇灌彻底解脱和幸福的甘露。
他首先要做的便是穷尽佛说,要在佛经中去寻找到答案。
转眼到了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正是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最激烈的时期。
这年三月,宇文化及弒杀杨广于江都,一场争夺最高权利的战役在中原大地上正式拉开了帷幕!
杨广没死时,大隋朝虽然风雨飘摇,但皇帝终究还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在杨广死了,有点实力的都开始争着当皇帝,以表明自己才是隋朝的最好替代者。
在当时所有的反隋势力中,薛举最先在陇西称帝,号西秦霸王;
南方的萧銑在得知杨广的死讯后,立刻称帝,年号鸣凤,国号大梁;
紧接着,窦建德在乐寿称帝,改国号为夏;
而刚刚杀了杨广,正率众西归的宇文化及,听到中原地区一夜之间突然多出来这么多皇帝,心中自然很不愉快。于是也在魏城称帝,改国号许;
在随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宣布自己是皇帝。
五月,李渊称帝于长安,改元武德;
同月,洛阳留守官员王世充奉炀帝之孙杨侗为皇帝,改元皇泰,朝政自然由王世充掌理。
虽然号称十八路反王,但其实那个时候,像他们一样称帝的乱世豪杰足有五十多位!
并且这五十多位反王每一家所聚集的兵力都在十五万人以上!
真的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多么混乱的局面。
后人把这段历史演义成了一部非常热闹、非常好看的小说:《说唐》。
然而,历史远比文学作品要残酷得多,仅从两组全国人口的统计数字中便可看出这一点:
公元606年,玄奘四岁时,刚刚登基两年的杨广下令统计过一次人口,他想知道自己还有多少家底可供挥霍。
统计的结果是,全国共有890万户,约4600万人。
而到了公元624年,玄奘二十二岁时,消灭了最后一个反对势力的李唐王朝再度统计人口,可怜只剩下了290万户,1600余万人。
短短十八年时间,两次人口统计,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消失了。
隋唐之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恐怖到了极点——天下的老百姓,几乎被杀绝杀净,余下来的人口,尚不足大隋开皇年间的三分之一。
这还仅仅是就平均数而言,而在战祸最惨烈的地区,比如玄奘的家乡中原洛阳以及陕西关中一带,百姓幸存的不到十分之一。
洛阳地处中原地区,四通八达,一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就在王世充立杨侗当皇帝的时候,李密率领的瓦岗军也已经兵临洛阳城下,同隋军展开了争夺洛阳的大战。
而王世充则在洛阳城内广募兵役,以抵抗瓦岗军的进攻。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李密与王世充大大小小打了六十余战,双方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对玄奘而言,这真是一段可怕的日子!双方军队在古城内外反复拉锯交战,战况此起彼伏。城内城外的尸首堆积成山,恶臭腐败,无人掩埋。城中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已是十室九空。
连年的战乱,使得原本巍峨富庶的洛阳城一片狼籍,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玄奘已不敢再往寺外去了,美丽庄严的洛阳古都现在已成了人间地狱,就连空气中都含着浓浓的血腥味儿和尸臭的气息。
夜深人静,长明灯前,往生咒在一遍遍的诵祷——这干戈何日能止,这太平何时能至?佛祖所说的极乐净土又在何处?玄奘的心中充满了困惑。
这一年玄奘十六岁,已是个玉树临风的少年法师。多年对佛学的深入探究,使他的那双眸子变得明亮而又深邃,时时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的讲座越来越受欢迎,早已不亚于那些成名已久的法师。听过他讲经的居民和西域胡商都对他印象深刻,他们说,没有人能够抵御玄奘法师讲经的魅力。一些原本不信佛的人,就因为喜欢听他讲经,便信起了佛。
同佛学一同精进的还有他的医术,这些年他系统学习了《黄帝内经》、《难经》等医书,兼给寺中僧俗人等看病,在这方面同样小有名气。
除此之外,他还常常利用讲经之余,向一些胡商们请教西域各国语言,对此,胡商们深感荣幸,总是耐心地为这位小法师讲解。
不过最近这一两年却不见胡商了,他们早早地逃离了这座风雨飘摇的城市。
新年伊始,僧人们也开始陆续离开,敬脱、道基、宝暹(xian先)等名僧,发现情况不对,都纷纷逃离洛阳。
更多的人愿意留下,他们觉得,现在的形势还没到逃命的时候。
慧景法师选择离开,并且叫玄奘同他一起走。
玄奘却摇了摇头:“师父,洛阳现在有闹瘟疫的苗头,却已经没有多少大夫了,弟子好歹懂些医术,想留下来,为难民们治病。”
景法师叹息道:“我知道你是个慈悲的孩子,可是,洛阳即将成为一座死城,不管闹不闹瘟疫,有没有大夫,结果都一样。听为师一言吧,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走而求生。”
“可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走啊。”玄奘说。
“那是他们心存侥幸,”景法师道,“世人只知安土重迁,要他们离开故乡往往会有很多顾忌,比如家业、财产、亲朋、故交……等到发现必须离开了,往往为时已晚,只剩下死路一条。老衲劝不动别人,只能劝劝自己的徒弟。玄奘啊,你若不及时离开,到时候只怕想走都走不了了。”
玄奘咬着下唇沉默着,许久,才低低地问了一句:“为什么会这样?”
“你说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场灾难?”玄奘抬起头,目光灼灼地望着师父,“为什么会死这么多的人?难道他们都是前生造罪吗?”
“每个人都有罪,包括你我在内,”景法师正色道,“玄奘,你难道不知道佛家是讲因缘的吗?”
“弟子知道,”玄奘低低地说道,“可是弟子不明白,就算众生有罪业,难道一定要用如此悲惨的方式来受报吗?当我们看到众生饱受折磨的时候,究竟有谁可以为他们承担和救赎呢?”
慧景法师叹道:“玄奘,你读过龙树菩萨的《中观》吧?那里面告诉过你,业就好比是一粒种子,一个生命的契约,众生迟早要去偿还的。业如果可以破,果报也就不成立了。”
玄奘问:“那么,众生的共业是否会祸及无辜呢?”
景法师摇头道:“众生的共业确实会造成极大的祸殃,但不会祸及无辜,只会使这根业的链条更加复杂。玄奘啊,如果你能够证得宿命通,就可以知道,这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过无始劫的生死轮回,造下了如恒河沙般无穷无尽的善业与恶业。可能有些恶业当生便即偿还,还有一些则经历数劫都未偿还。那么,某一段时间,因某一个因缘,一大批众生共同承担起相同的果报,以偿还他们累世累劫不同的业。这,大概就是现在这个情形吧?”
“可是师父,”玄奘忍不住辩解道,“弟子觉得,众生在生死海中轮转,造下恶业,实属迫不得已。比如虎狼之类,如果不吃别的生灵,就会活活饿死。”
“世间因果本来就是生生循环不息的,”景法师道,“虎狼吃别的生灵,又焉知别的生灵在无始劫前不曾吃过它们?”
玄奘道:“每个生命都有可能为了生存而造下恶因,那岂不是说,苦难是根本无法避免的?”
景法师点头道:“正是如此。所以佛陀才会说,众生皆苦。”
玄奘道:“既然是这样,弟子认为,这世间所有的一切恶事,都不该由当事人来承受,这世界一切众生的苦也不是从前造罪而活该当受的!”
“那又如何呢?”景法师不禁苦笑,“这是自然的法则,不管是否当受,事实如此,法尔如是啊!”
玄奘沉默了,他知道师父说得没错,可心里就是发堵。
事实上,自从两年前同严法师的一番对话后,他便一直在怀疑,莫不是佛法传到中国之后走了样?大家将错就错所以才会出现这许多问题?佛教在佛国圣地究竟是什么样的?
玄奘最终没有选择随师父离开,他修的是大乘佛法,虽然也懂得因果法则,然而佛家悲天悯人的情怀早已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面对苦难,他不愿意一避了之。
这场战乱持续了将近半年,洛阳变成了一座饥饿之城,城内一斛米居然卖到了八九万钱!
饥荒使得很多人家粮草断绝,不得不到净土寺来请求菩萨施舍,寺中也尽可能地给予接济。初时只有一两人,后来人越来越多,寺院已经难以为继了。
看着山门前那些衣衫褴褛,面呈菜色的饥民,玄奘心中刺痛,恨不能代受其苦,他转身对同样一脸不忍之色的方丈慧明长老说:“大和上,眼下饥民越来越多,我们为何不在寺前施粥设赈呢?”
慧明长老深深叹了口气:“我何尝没有这等想法,只是,王将军前些日子还向我们借粮,这你也是知道的。唉……”
原来,经过数月的激战,王世充的兵力越打越少,洛阳城中年轻的男丁几乎全被征走,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他已无法招募到更多的精壮兵士。
更要命的是,城中军粮几乎也已告罄,虽然时时派士兵前往各家各户征粮,有时甚至动用了抢劫的手段,但此时的洛阳,户户均已家徒四壁,仅靠从老百姓那里抢到的仨瓜俩枣,根本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自古以来,当兵就为吃粮,有粮才能招到兵马,有兵马才能得到天下。现在,既征不到兵马,又筹集不到足够的军粮,这仗还怎么打?王世充顿时急得脑门上火。
他不是没有打过寺庙的主意——早在数月前,他的侄子王仁则以及几个不信佛的幕僚就曾向他献策说:“洛阳有四大道场,年轻僧人众多,招来便可以补充兵力;况且这些道场往年一直接受朝廷供养,又有无数信众的施舍,应该还有数额巨大的余粮。”
听了这话,王世充不由得为之心动,但想到在这乱世之中,得罪了菩萨,谁知道会惹来什么样的灾祸呢?因此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去招惹那些佛爷的好。
但是没有粮食,毕竟是玩不转的。思忖再三,他提笔给四大道场写了信,信中措辞倒是客客气气,提出战乱之中,军粮紧张,谨向每家道场暂借一万石军粮,待局势稳定后奉还云云。
信发出去之后,四大道场很快都有了回话,语言同样客客气气——
将军开口,不敢不借,只是如今朝廷早已中断了对道场的投入,更兼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信徒们更是散尽。道场便是要维持僧人自己的吃喝都勉为其难,实在没有多余的粮草可供劳军了。
这并非是四大道场有意推托,要说余粮,现在各寺虽然还有一些,但毕竟是吃一点少一点,早已是捉襟见肘,自顾不暇了。何况还有越来越多的饥民需要救济。而供应军粮又是个无底洞,很可能会没完没了,这个口子无论如何都不能开!
但是,佛家道场究竟还是不敢得罪这位大将军,最后思来想去,每家出了百余石,算作心意。
这几百石粮食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军粮短缺的问题。
王世充自是大怒,拍案喝道:“这帮秃贼,跟他客气他还当福气,拿我当叫化子打发了吗!”
一怒之下,开始暗示士兵们到一些小庙里抢粮抓人……
这些事情玄奘当然知道,但他还是觉得不可理解:“和上,难道出家人不该普渡众生吗?难道我们要守着余粮,眼睁睁地看着灾民们饿死吗?”
慧明长老的心被刺痛了,虽然不知道这样做能够支撑多久,但他还是郑重地点了点头。
净土寺门前搭起了粥棚,支上两口大锅,里面熬着米粥,雪白而又粘绸的粥闪动着诱人的光彩。
饥饿的人群一拥而上。为防止出现挤踏事件,几个年轻僧人忙着在人群中维持着秩序。领到粥的人顾不得烫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吃了起来,甚至有的人当场噎着。旁边的亲友则忙不叠地帮忙捶着抹着,也有的人等不及上去便抢,一时之间喊声、哭声、骂声交织在一起。
“佛祖、菩萨是慈悲的,可众生这么苦,为什么就不能救救众生呢?”一片混乱中,很多人都问了玄奘同样的问题。
玄奘很难过,他无法做出令自己满意的回答。虽然,佛教中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苦乐在心”等理念正是化解这种心灵苦闷的良药,但他自己却觉得有些苍白。
他只能说:“佛菩萨告诉众生应该怎样做才能从苦海中拔除出来,却无法参与众生在自己的业海中轮转。”
“难道这世上所有死去的人和所有生不如死的人都是因为前生做了孽吗?”人们追问道。
玄奘犹豫了一下,轻轻说道:“不,这次,是天劫……”
其实他心里明白,如果用佛教的观点来解释很容易——佛家讲因缘,业就是因,而要得到果,还需得到缘的助力。
现在,一个战争的缘让众生不同时期的因在同一时期集中呈现出来,于是人们就看到了众多相同的果报。
这便是恶缘,而创造这个恶缘的人显然也造了恶业,日后也必将受到相应的果报。
从这个角度讲,战争既是果,也是因。
这样的解释既现成又很有逻辑性,然而玄奘没有跟难民们这么说,因为这话解释起来就太长了,何况难民们也未必有那份心情听。
最重要的是,他自己就没有被完全说服。
面对这些可怜的难民,玄奘觉得,与其告诉他们,这是你们以往种的恶因结出的恶果,倒不如给他们提供一些实际的主意。
因此,他干脆用何弘达的“天劫说”来解释,虽然这并非佛教里的概念。
“既然是天劫,总有结束的那一天,”他为难民们打气说,“撑过去就好了,那些杀人如草芥的人,总有一天也会受到他们自身业力的果报的。”
虽然他自己都觉得这个回答依然苍白无力,但善良的民众还是相信了他的说法。
“唉,天劫何时才能过去啊?难道我们只能等着应劫吗?”
“不!”玄奘道,“即使是天劫,也是可以想办法躲避的。”
“怎么躲避啊?”众人纷纷围了过来,无数期待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
玄奘道:“很多人都走了,你们也走吧。洛阳虽是父母之邦,但此刻已是地狱,与其在这里坐以待毙,不如暂时离开,到远离灾祸的地方,等待天劫的结束。”
人们的心被说的活络了,开始议论起来。
“法师说的有理。可是,眼下到处都在打仗,哪里才是远离灾祸的地方呢?”
是啊,哪里才是远离灾祸的地方呢?
景法师临行前与他的对话又在耳边响起——
“你觉得现在这个时候,去哪里最合适?”法师问他。
“长安。”当时他这样回答。
“为什么?”法师问。
“听说它最先从战乱中安定了下来,可见李家父子有治国之才,”在师父面前,玄奘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师父您想必也知道,关中地区易守难攻,自秦汉始便长做都城。听闻李家兄弟又善于用兵。因此弟子觉得,李唐得到天下的机率至少有七成,长安必定会成为新王朝的都城。”
景法师赞许地点了点头:“玄奘啊,为师知道你一向有些眼力,也相信你的判断,这就去长安看看。”
玄奘有些担忧:“师父,听说路上不太平,您要小心。”
景法师微微一笑:“不必担心,严法师会与为师同行。倒是你,留在这里才要小心,出家人莫要逞强,有什么麻烦解决不了的,记着及时抽身而退,去长安找我。”
“弟子记住了,师父保重。”
景严二师现在应该已经到达长安了吧?玄奘心中好生思念。
其实,他选择留在洛阳并非有意逞强,只是希望能替百姓们多尽些力罢了。
收拾了一下心情,玄奘对难民们说道:“贫僧听说,李家父子已经占领了长安,那里实行的是德政,你们就去那里吧。路上若有急难,就念观世音菩萨,她大慈大悲,定会保佑你们平安到达的。”
看到周围的人纷纷点头称是,玄奘不禁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
长安毕竟是离洛阳最近的相对安稳的地区了,如果那里真的安稳得话。灾荒兵祸,拖儿带女,走得太远只怕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因此,不管相不相信李家父子,他也只能让他们就近去长安避难了。
他没有说错,这一年也是武德元年,李渊从他亲手立的小皇帝杨侑手中接过政权,在长安正式称帝,大唐王朝二百九十载的历史,就从这一年算起。
其实在当时,称帝的远不止李渊一个,他只不过是隋末大动乱中众多的领袖人物之一罢了。
对于那些苦苦挣扎在战乱之中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其实并不在意谁又当皇帝了,反正这年头皇帝已经太多了!但他们相信玄奘法师的话,不管怎样,只要有一线希望的亮光,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慰藉!
看着那些喝完了粥,向寺中佛像行礼后相携离去的灾民,玄奘在心里暗暗祈祷:“佛祖啊,请保佑他们!如果他们真的还有什么业障没有消除,就让玄奘替他们背负吧!”
施粥的第二天,一支军队便包围了净土寺。
慧明方丈急急地出来迎接。
为首的将领正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这个暴虐的武夫一脸寒霜,说出的话夹枪带棒:“如今国难当头,叛军已经打到了城下,将士们都快没得吃了,你们这些和尚倒是还有余粮啊!”
“阿弥陀佛,”慧明长老合十道:“施主请听老衲解释……”
“什么施主?”王仁则不耐烦地打断他,“老子不信佛,不是什么施主!你这老秃贼少给我来这套!”
“是,是,”慧明长老只得改口道,“将军容禀,净土寺里虽然还有一点粮食,可也维持不了几天了。周围百姓已断粮多日,这些粮是用来救命的。”
“少罗嗦!”王仁则挥舞着大刀吼道,“庶民百姓又不打仗,难道比前方拼命的将士还重要?现在最需要的是军粮!将军念你们是出家人,好言相借,谁知你们这帮贼秃居然拿着客气当福气,妄想囤积居奇!赶紧把粮食交出来!若再不识抬举,我便让你这净土寺,真正变成一片净土!”
听到王仁则的威胁,慧明长老面呈为难之色。然而已经由不得他说什么了,王仁则手一挥,士兵们早已涌入道场,不大一会儿,便从里面扛出十余袋粮食出来。几个年轻僧人试图上前阻止,却哪里阻止得了?
王仁则骑在马上,洋洋得意:“净土寺是洛阳名刹,粮食肯定还不止这些!老和尚,我限你三天之内筹出一万石军粮出来,否则……”
他手中刀一挥,旁边一棵已经光秃的小树已被拦腰截断。
看到几个胆小的僧人脸色变得惨白,王仁则纵声大笑,策马离去。
见此情形,慧明长老只得长叹一声,合掌诵道:“阿弥陀佛!”
这天晚上,慧明长老将寺中僧众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道:“如今朝廷失德,天下大乱,王世充的部队如虎狼一般,四处抄掠,连寺院都不放过。洛阳已经无法安住,老衲思前想后,打算将寺中余粮全部拿出来赈济灾民。然后,诸位同修便请暂离此城,以求避难,若能于异地弘扬佛法、参学修行,使净土寺的法脉不至断绝,则为本寺之幸。”
僧人们自然都知道不能再在洛阳坐以待毙了,听方丈这么一说,也都纷纷点头附和——
“和上说得是,呆在洛阳不是长久之计。”
“是啊,大隋的天下眼看就要完了,洛阳摆明了早晚被瓦岗军攻下来。”
“要说这王世充的军队打仗不行,抓人抢粮倒挺在行,咱们再在这里干坐着可就是等死了!”
“连景、脱、基、暹四大德都走了,咱们也跑吧。”
“还是景法师有先见之明啊,听说他们几位大德都去了长安,咱们何不也到那里去?”
僧人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谈论起长安的李氏政权,说那里相对稳定,很多人都去投奔。但也有痴恋乡土不愿离去的,又知道眼下这局势实在是不能不走——洛阳被围困已有数月之久,整座城市饥荒蔓延,留下来无异于等死。于是,修行不到位的便当场大骂朝廷腐败,皇帝昏庸,好好的一座帝王古都,被作践得形同鬼城。
玄奘坐在一边,静静地听着师兄们的讨论,心中一时百感交集。
景、严二位法师想必已经到了长安,如果还有别的高僧也去了那里,那就意味着长安已经成为新的佛学中心,那里可以重开道场,重设讲席,佛法将会为灾难中的人们重新带来信心!
这天夜里,净土寺周边各坊小小地沸腾了一把,净土寺的僧人们连夜将藏在地窖里的粮食全部搬出,一小部分做成了饼,用做逃难路上的干粮,其余的则装成小袋,分别由几组僧人就近送到了各坊各户家中。一时间,家家户户都在称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天还未亮,净土寺再次被军队包围。
这次领头的竟是王世充本人,王仁则跨着马刀跟在他的身后,一脸的拧笑。
这是玄奘第一次见到王世充,他发现这位洛阳的最高军事统帅长得很特别:一头自然卷曲的头发,眼睛是淡黄色的,全身金毛,说话声音沙哑,好像嗓子眼里塞了羊毛一样,让人很不舒服。
王世充确实不是中原人,而是西域人,据说是月支人。他的父亲名叫Zitaru,中文姓氏就是月支。在他很小的时候,亲生父亲就死了,母亲带着他嫁给新丰一户王姓家庭,他从此就姓了王。
少年时期的王世充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精通兵法,后来随杨素北伐,被封为幽州长史。
据说王世充喜欢算命,不但会推步、龟策等技能,还会算计别人性命,屡屡将他人玩弄于股掌之上。
人品奇差,狡猾多诈,说话不算话,这几条,王世充都具备。
慧明长老心知“是祸躲不过”,便同那些尚未来得及走的僧人一起出来迎接。
“阿弥陀佛,将军亲临道场,不知是拜佛呢,还是求签?”
“求签,”王世充冷冷地说道,“不过不是为自己求,是想替你们这里的和尚求支签,看看你们还有多久好活?”
“将军说笑了,”慧明长老勉强笑道,“出家人这副臭皮囊原本就只是暂住而已,活多活少又有什么打紧?”
“是吗?”王世充鹰一般的黄色眼珠死死盯住慧明长老,又抬起头,冷冷地扫过站在他身后的那数十个僧人——
“净土寺不是座大庙吗?怎么就剩这几个和尚了?都死了还是跑了?”
“回将军,寺里没有粮食,他们逃荒去了。”
“哦?那你们为何不逃?”
慧明长老没有做声。
王世充冷笑了一下,手一挥,一队士兵立即冲进寺中,直奔库房。
旁边的王仁则还在阴阳怪气地说着:“当今皇上虔信佛法,多次斋僧度僧,四大道场一向供给充足,本将军亲眼看到,你们这里前几天还架着口大锅摆阔,怎么这会儿倒哭起穷来了?”
慧明长老知道此人比王世充更加不可理喻,何况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只得合掌肃立,不再多言。
王世充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天子敬奉三宝,从没亏待过你们,谁知竟然养虎遗患,你们这些不知死活的贼秃竟敢造反,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
“阿弥陀佛,将军慎言啊!”慧明长老连忙辩解道,“我们是出家人,四大皆空,怎会起造反之念?”
“大胆!”王仁则喝道,“数年前那些自称弥勒下凡的贼秃之事尚未清查干净,如今你们又拿粮食供给反贼,还敢说不是造反?”
“将军明察,那些可都是饥民,并非反贼啊!”慧明长老道,“出家人慈悲为怀,又怎能眼睁睁看着饥民饿死,而见死不救?”
“那么你们就可以眼睁睁地看着士兵们在前面拼命,而没粮吃了?”
这时那队冲进库房的士兵们又出来了,不用看,就知道他们一无所获。昨夜,几个年轻的沙弥早已将这里的每一粒谷子都捡拾干净,管叫它一点儿都不浪费。
王世充的脸色极其难看,杀气越来越浓。
“很好!”他狞笑着说道,“我早听说佛祖有‘割肉喂鹰’的典故,今日就杀了你们这些贼秃,让前方将士们能有口肉吃,也算成全了你们的拜佛之意。”
他一挥手,士兵们的刀剑立即出鞘,在阳光下闪着森森寒光。
僧人们的脸色立刻变了。
“阿弥陀佛!”一声清亮的佛号声中,一个身材修长的少年僧侣合掌上前,施礼道,“请将军息怒。天子虔信佛法,当知‘慈悲胜念千声佛,造恶徒烧万炷香’的道理。将军忠于天子,当为天子积德,方可保得大隋江山哪。”
王世充冷冷地看着他:“你这小和尚又是什么人?这里怎么还有你说话的份儿?”
“小僧法号玄奘。”
“原来你就是那个玄奘法师?”王世充显然听说过这个名字,不由得上下打量起面前的这个少年。
“听一些被抓到的反贼说,是玄奘法师让他们去长安投奔李渊的。可有此事?”
玄奘心里暗暗叫苦,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将军,您也知道洛阳已经绝粮多日,饥民们连树皮草籽都吃不上了,以至煮土为食,凄惨无比。玄奘要他们去长安,并非投奔于谁,只不过是随丰就食,勉强活命罢了。”
“强词夺理!”王仁则喝道,“长安是反贼李渊的地盘,去那里不是投靠反贼又是什么?你说洛阳已经绝粮,纯属妖言惑众,昨日弟兄们还从一些刁民家中搜到数十石谷物,你又有什么话说?!”
“阿弥陀佛,”玄奘轻宣一声佛号,“将军,如今灾祸连年,饥民四野,饿殍遍地,将军身为一方父母,正当开仓施赈才是,怎可纵容官兵四处抢粮,与民争食?”
“大胆!”一旁的王仁则勃然大怒,抽刀在手,直指这少年的咽喉。
“将军不可!”人群中,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法师忙忙地冲上前来,跪在地上,“请将军息怒!我兄弟年幼不懂事,是小僧平日里管教不当,一切罪责都在小僧身上!”说罢扣下头去。
“二哥,你这是做什么?”玄奘心里又是感动又是难过,伸手欲将二哥扶起来。
长捷却拼命拉着他的衣襟:“四弟,你快跪下,向将军请罪!”
“二哥!”
“阿弥陀佛!”慧明方丈发话了,“长捷,玄奘,你们两个都退下。”
玄奘忙扶起二哥退了下去。
“年轻人修为不足,让将军见笑了。”慧明方丈合掌对着王世充说道。
王世充从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
“将军为前方将士的饮食担忧,本无可非议。本寺无力帮助将军,致使将军生气,兴兵问罪,这都是老衲的罪过。老衲愿于佛前自焚谢罪,希望能熄灭将军的怒火,放过这些小沙弥,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和上!”玄奘急了。
“玄奘,”老方丈淡然一笑,“你幼践缁门,怎的还如此堪不破?须知人之五蕴不过是一付臭皮囊罢了。如今时候已到,自然回归,又有什么好难过的呢?”
玄奘一时无语,两行清泪不由得滴落下来。
老方丈在火中入灭了,他双手合掌,结跏趺坐,如同一尊火中的罗汉。让所有人倍感震惊的是,火中并无焦臭之气,反倒有一股异香扑鼻。火灭时,遗骨中有无数晶莹剔透的舍利子和舍利花,令人见之生敬。
老方丈的灭寂让僧人们心中感伤,而那火中的神异也使他们对佛法更有了几分坚定,他们不再注意王世充叔侄以及他们带过来的军队,而是一起端坐合掌,神情庄严地为老方丈诵经祈祷。
王世充冷冷地看着这些诵经的和尚,顺手操起一支火把,投进大雄宝殿。
王仁则立即兴奋起来,也将火把扔进僧寮。士兵们不待吩咐,自然纷纷照做不误……很快,大火便熊熊燃烧起来,灼热的气息扑到每个人的脸上。
几个胆小的僧侣开始慌乱起来,但更多的仍神态安然地趺坐诵经。
看到僧人们一副不知死活的样子,王世充突然觉得就这样烧死他们很没劲,他大喝一声:
“停!”
然后对着那些愕然的士兵们下令:“还不赶紧救火!”
“叔父!”王仁则急道,“您亲自带头放的这把火,怎么又说要救火?烧死这几个秃驴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胡说!”王世充喝道,“方才我只是气糊涂了,烧死他们当然没什么,万一火势蔓延开来,殃及附近的民居怎么办?赶紧给我救火!”
“是。”王仁则悻悻地应了一声,心里却觉得奇怪,这位叔父居然能想到附近的老百姓,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但奇怪归奇怪,命令还是要执行的,王仁则转身喝令士兵们救火去了。
僧人们还在端坐诵经,到了这个时候,王世充放火也好,救火也罢,都已经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了。
眼看看火势渐渐弱了下来,王世充微微一笑,对身边那个满脸都是扫幸之色的侄儿说道:“待会儿,你再亲自带人进去搜一搜,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找出来,一粒米都不要剩下!”
“有什么好搜的?”王仁则心中不快,懒洋洋地回答,“就是有,也是一巴掌能数得过来的,还不够费事儿的呢!”
王世充眼一瞪:“叫你搜就搜!哪来那么多废话?!”
这一次,他们又在寮房里搜出了一些干粮,这是僧人们预备逃难的路上吃的。
王世充掂着手中的干粮袋,冷笑着:“可惜啊可惜,我还有军务在身,不能把时间都耗在这里看戏。仁则啊,还是你陪他们玩吧,带一支队伍,把守住寺院的各个出口,这里的和尚,”他用马鞭一指,狠狠地说道,“一个都不准出去!明白了吗?”
“明白!”王仁则再次兴奋起来。
王世充冷笑一声,便不再管那些还在诵经的僧人,带领一队亲兵扬长而去……
夕阳透着血色的光,映照着已被战火摧残得破败不堪的洛阳城,以及城中同样破败不堪的净土寺。
自从老方丈示寂后,王仁则便带领他的士兵们如虎狼般把守住出寺的一切要道,凡是想偷溜出去的僧人无不惨死在刀剑之下。
虽然出家人将生死看得很淡,但由于各自修为的不同,每个人的想法毕竟还是不一样的。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僧团中就出现了小声的抱怨,矛头直指玄奘——
“若不是这小沙弥异想天开地说要施粥,大和上也不会圆寂,我们也不会落到这一步!”
“连自己都渡不了,还能渡别人?施粥究竟救了几个人呢?”
……
听着这些话,玄奘一言不发,只是用布蘸了清水默默地擦拭着大雄宝殿中被烧得焦黑的佛像。那些黑灰有的可以擦去,有的则早已成了焦炭,再也擦不回原来的样子了。
他并不后悔建言施粥的事情。他在想,那些吃了粥便携家带口逃往长安去的灾民们,现在,应该有不少已经平安抵达了吧?
慈悯的佛陀啊,请保佑他们平安吧!
第三天,身体虚弱的玄明先行离去。
临往生前,他对守在身边的师兄弟们轻轻说道:“诸位师兄,我们都是道友,一起修行多年,也算有缘……如今无常来临,还是多多念佛诵经,回向灾民和大和上才是,就……就别再相互埋怨了……”
几个僧人忍不住痛哭出声,玄奘心中一酸,什么都没说,转身便出去了。
这天夜里,僧人们都不再抱怨,强撑着做完晚课后,他们便在大殿之中默默守护着玄明的尸体,谁也不说话,也实在没有力气说话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陆续有人因饥饿和绝望死去,有的甚至选择了自尽。
死去的僧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尸体被士兵们强行拖到院子里,集中起来,点上火烧掉。
已经是第六天了,寺中还剩下七八个僧人,一个个面容憔悴,形似游魂。
长捷强撑着虚弱的身体,慢慢走进大雄宝殿,他看到玄奘靠坐在大殿的一角,怀抱着老方丈的骨灰坛,一言不发。那双原本朗若晨星的眼睛,如今已是黯淡无光。
“四弟,你怎么了?”想到这个兄弟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说话了,长捷慢慢走到他的身边坐下,关切地问道。
“没什么。”玄奘轻轻说道,目光却注视着大殿正中那座已经被烈火烧焦了半边身子的佛陀像,默默出神。
“他已经被烧焦了,”长捷抑制住心中的伤感,在玄奘身旁坐了下来,“洛阳太多血腥,连佛都无法幸免。唉,要是我们也像景法师那样,早些走,就没事了。”
“不,”玄奘倔强地说道,“佛像可以烧焦,但佛不会!我知道,佛陀是慈悲的。我还知道,他其实一直都在这里,在看着我们……可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面对苦难无动于衷……”
说到这里,他再也忍耐不住,抬起袖子,擦去眼中蓄积的泪水。
“四弟!”长捷惊讶地说道,“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你这是在谤佛吗?”
“我没有!”玄奘哽咽地说道,“我只是烦恼太多,无法保持内心的清净。”
“你的烦恼是佛陀给你的吗?”长捷生气地说道,“亏人家还尊你一声‘奘法师’,怎么这般孩子气!经云:心不触烦恼,烦恼不触心。我们佛弟子,首先要相信的是,佛陀绝对没有错,错的永远是你自己!”
“如果我有错,我愿意接受一切惩罚,”玄奘抽泣着说道,“就算是下到无间地狱,受刀刺油煎之苦,千万亿劫而不得出,我也绝不畏惧!但是我不愿意连累同修,如果佛陀能够保佑净土寺的师兄们不再遭遇危难,我宁愿立刻下地狱……”
他再也说不下去,眼泪夺眶而出。
“四弟啊,”长捷扶住他的肩,轻声叹道,“我们佛弟子不是商人,不能跟佛陀做交易,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无明造成的,无明少一分,我们的智慧就会多一分……”
看到玄奘仍是一副无法堪破的样子,长捷勉强一笑:“四弟,其实你不必难过,还记得爹娘去世时的情景吗?念着佛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在,我们都可以去那个殊胜的地方了,不是吗?”
玄奘低下头,看了一眼怀中的骨灰坛:“大和上在佛前自行毗荼,就是希望净土寺的法脉能够延续下去。他定然不希望看到,我们所有的人都死在这里。”
“或许佛陀只是在考验我们,”长捷道,“想想看,佛陀于过去生中难道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吗?为什么他就能将烦恼转换成智慧,而我们却不能呢?”
玄奘抬起了头,目光又落在了那尊烧焦的佛像上——是啊,佛陀当年是如何应对这些烦恼的呢?
外面又传来压抑而又悲痛的诵经声。
长捷朝外看了看,喃喃自语:“又是哪位师兄得到解脱了?”
边说边挣扎着起身而去。
走到殿门口,他又回过头来,沉声说道:“记住!你的错误是你自己造成的,你必须自己去拯救!而佛陀只是教导你方法,你没有资格抱怨什么!”
听了这话,玄奘不禁心中铰痛,他紧紧地咬住下唇,望着二哥离去的背影,一动也没有动。
我怎么知道该怎样去拯救,怎么去赎回?
要如何做,才能将大和上赎回?
要如何做,才能将死去的师兄弟们赎回?
是不是无论我怎样做都是错?
我不怕轮回,我什么都不怕!我最好立刻下地狱!所有的错,所有的罪,都由我一个人来承担吧!
……
过了好一阵子,他纷乱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将目光投向殿外靠东的那几间看上去颇为完好的寮舍——那里幸运地未遭火烧,如今成了王仁则驻军的地方。
不错!我的错误是我自己造成的,虽然如果重新来过,我还会这么选择,但是现在,我必须自己去拯救,去赎回!
他心里流着泪,挣扎着起身,径直朝那几间寮舍走了过去。
听到敲门声,正独自喝着闷酒的王仁则有些不耐烦地高喊着:“谁呀?自个儿进来!”
门开了,出现在他面前的,是那位身材颀长、面容清癯的少年法师。
“是你呀小和尚,”王仁则颇有些意外,将手中的酒杯放在桌上,笑道,“你的命倒还真是挺硬的,居然撑到现在还没有死。”
“檀越,”玄奘轻轻说道,“小僧年轻识浅,以至做出祸来,实在是罪过不浅。如今愿听凭檀越处置。恳请檀越看在佛祖的份上,慈悲为念,放师兄们离去。”
王仁则笑着摇头:“不不不,我不想处置你,我就是想看看这座庙里,哪个和尚命最硬,最后一个饿死,我就把他的灵位当佛像一样供着。”
说到这里,他提起酒杯,凑到玄奘跟前,笑道:“我看哪,这个人多半是你,我还要赏你呢,哈哈哈!来,陪我喝一杯!”
“阿弥陀佛,”玄奘合掌道,“这么做,对檀越又有什么好处呢?檀越应该知道,世间因果不爽。你已经造下了那么重的罪业,若不及早回头,只怕后果难料。所以,还请檀越慈悲……”
王仁则突然爆发出一阵刺耳的大笑!
“后果!哈哈哈……”他笑出了眼泪,“小和尚说得妙极了!我倒是真想看看后果到底是什么?小和尚,你这辈子怕是从未做过恶吧?你想知道没做过恶的后果是什么吗?”
说罢扔了酒杯,一把抽出身上的佩刀,刀刃直抵这少年的咽喉。
玄奘静静地看着他,一动也没有动,语气平静得像波澜不惊的古井:“如果檀越觉得,杀了小僧可以解气,那么现在就请动手,小僧束手就戮。只盼檀越慈悲,放无辜者离去。”
“如果我偏要他们死呢?”看着对方那双始终沉静的墨黑瞳仁,王仁则不禁有些恼怒,他面带狞笑,手上加劲,刀刃上便有丝丝鲜血渗出,这红色的液体令他兴奋莫名,眼睛也红了起来,闪烁着残酷的光泽。
玄奘闭上眼,感受着刀锋上传来的冰冷气息,不再说话。
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那么多喜欢血腥的人呢?
突然,寺外传来一片混乱不堪的声音,杂乱的马蹄声中夹杂着灾民的声声哭喊。紧接着,王世充带着一批军士骑马冲了进来。
“你怎么还在这里?”一见到王仁则,王世充就没好气,“磨磨噌噌的,是拜佛还是修行啊?想出家也挑个好时候!”
面对叔父的一通数落,王仁则忙解释道:“这里还剩几个命硬的和尚……”
刚说到这里,就被王世充粗暴地打断:“前面都快顶不住了,你还管这些和尚的死活?赶紧备马,跟我走!”
“是是,这就走!”王仁则小声地应着,扔下玄奘便去集结士兵,临走前还不忘抄起一支火把将寮房点燃。
此时正是多风的深秋时节,火助风势,风助火威,东都名刹净土寺顿时被包裹在一团熊熊的烈火之中……
听着寺门外杂沓的马蹄声,仍然站在寮房中的玄奘不禁有些发呆。
“佛陀,是你吗?”他在心里喊道,“你终于开始加持我们了!二哥说得没错,佛陀是要我自己先自救。可恨的是,我怎么直到现在才明白……”
“四弟!你怎么在这里?让我好找!”长捷兄长冒着越来越旺的火冲了进来,一把拉住他的手臂,“感谢佛祖,那个瘟神总算走了!我们也赶紧走吧。”
冲天大火中,几个幸存的僧人相互扶持着跑了出来,他们看上去焦头烂额,手忙脚乱地相互帮忙,总算把身上的火给扑灭了。
街道上到处都是王世充的兵马,僧侣们很快便被冲散,夹杂在逃难的人群中,狼狈不堪地朝各个城门逃去。
说是逃难的人群,其实人数并不多,如今的洛阳是真正的十室九空,那些面呈菜色的人们,脚步虚浮,就像飘移在大街上的游魂一样,有些人根本走不到城门,就无声无息地倒了下来,再也没有起来……
长捷拉着玄奘的手,在漆黑的寒夜中东奔西撞,而玄奘则用另一只手紧紧抱着老方丈的骨灰坛。
由于多日未食,两兄弟脚步发虚,浑身无力,跑得跌跌撞撞,到了一堵残墙后,便停下来大口喘气。
“四弟,把大和上的遗骨就在城里埋了吧,带着这个只怕出不了城的。”长捷边喘边劝。
“不!”玄奘执拗地摇头。他要将老方丈带离这座充满血腥的城市,让他在青山绿水间长眠。
晨曦在同残夜抗争,天空中只剩下了几颗心碎的星星。
玄奘站在城西的山坡上,默默地回望洛阳。凌晨强劲的山风将他宽大的僧袍吹得猎猎作响,那僧袍早已残破褪色,上面还带着点点血迹和火的焦色,如同他眼前的这座城市。
这是他生活多年的城市,在这里,他伴着青灯黄卷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少年时代。可是如今,这座城市却是如此的凋零,白骨交衢,烟火断绝。举目所及,到处都是断墙残垣,令人一见之下,倍觉凄凉……
“四弟,我们走吧。”长捷兄长站在他的身后,轻声说道。
玄奘默默地点了点头。
在他们身后不远处,是一座小小的新坟,那里埋葬着老方丈的骨灰。兄弟二人走到坟前,顶礼三拜……
公元618年,玄奘与二兄长捷法师,随着逃难的人流,从洛阳到长安。
此时,经过多次战火焚烧、流寇抢掠、盗匪洗劫的中原大地,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一路上赤地千里,田地荒芜,十村九空,尸横遍野……
两支不知是哪一方的杂牌部队就在道路的两旁征兵,大声吆喝着说,只要到了部队就有粮吃,管饱!很多人面色麻木地排队应征,其中不乏老人和孩子。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两支部队不知什么原因起了口角,彼此间开始骂战,征兵骂战两不误!
骂战升级到后来,自然而然的便是动手,两家长官恼羞成怒,纷纷对刚刚应征入伍的百姓说:“给我去打!有战功,打死一个敌人奖励两个馒头!”
在馒头的诱惑下,人们都红了眼睛,纷纷操起锄头、木棍之类的东西大打出手!一时间血光四溅!
打赢的人就能得到馒头,他们就坐在道旁,旁若无人地啃着馒头,丝毫也不理会面前血光四溅的场面和越来越多的尸首……
玄奘心中悲悯不已,有心想要阻止,却哪里阻止得了?
征兵的现场变成了修罗场,偏偏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报名。人们不管不顾,看哪边排队的人少就到哪边去,依照士兵的要求按上自己的手印,然后抄起家伙扑向对面的人群——可能是自己的邻居,也可能是一同逃难的伙伴,可是现在,竟然全都莫名其妙地成了敌人,杀得你死我活!
这惨绝人寰又荒诞滑稽的场景,成了玄奘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那种欲哭无泪、无能为力的感触,比之幼年时父母双亡对他的刺激,还要刻骨铭心。
他开始思索人生的真正价值与终极意义,人究竟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又为什么要面对死亡?当人们不得不面对这一切时,还能不能保有一点点哪怕是最起码的骄傲和尊严?
从古至今,这些问题始终伴随并困扰着每一个人。就连佛陀,也是因这一大事因缘才来到世间的。
也正因为如此,佛教从不避讳谈论死亡,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为了让人们领悟生命的真相,从而达到摆脱轮回,步入解脱的目的。
多年的佛法修习,玄奘早已深悟大乘佛法究竟济世之旨,他不满足于为群生带来只能维系一世生命的清水,也不满足于济人伦心灵于混沌迷蒙的迷信之酒,他想要求得为饥渴的生命浇灌彻底解脱和幸福的甘露。
他首先要做的便是穷尽佛说,要在佛经中去寻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