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慕与沈共天下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建康依旧是秦淮江上踏歌声,久未听闻他乡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此时**花这首词曲还没在晋朝出没。)
苏念秋坐在画舫上,支着脑袋看着波光粼粼的江水,沉思。
宁以恒走到她的身后为她披上狐裘外套,笑起“何事惹得我家娘子如此神伤?”
苏念秋抿了抿嘴“桓温跟你关系很好?”
宁以恒看着苏念秋,咧嘴笑开“怎么啦?”
苏念秋皱起眉头“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后秦、前燕),战功累累。”
苏念秋微微前倾身子“慕容绍的驸马,绍是慕容睿的儿子,这桓温可是引起东晋动荡的罪魁,你为何跟他如此的亲近?”
宁以恒叹了口气“娘子可知道你的叔父苏峻?”
苏念秋诧异的看着宁以恒“哦?”
宁以恒笑起“苏峻(?-328年),字子高,长广郡掖县(今属山东)人,安乐相苏模之子,晋朝将领、叛臣。初任郡主簿。永嘉之乱,他结垒于本县,后率所部数百家泛海南行,至于广陵(今江苏扬州)。王敦叛乱前夕,苏峻先后为东晋淮陵内史和兰陵相。苏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统流民之帅。”
宁以恒点了点苏念秋的额头“西晋末年,纠合流民数千家结垒自保。后率众南渡,元帝任为鹰扬将军。以破王敦功,进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有锐卒万人。庾亮执政,解除苏峻兵权,征为大司农。他于咸和三年(328年),以讨庾亮为名,与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大肆杀掠并专擅朝政。不久温峤、陶侃起兵讨伐,苏峻战败被杀。”
宁以恒笑道“而桓温的父亲,咸和三年(328年),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也曾参与谋划。当时桓温年仅十五岁,枕戈泣血,誓报父仇。咸和六年(331年),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为父守丧,因怕桓温前来寻仇,预先在丧庐内备好兵器,以防不测。桓温诡称吊唁而入,手刃江彪于丧庐之中,并追杀其二弟,终报父仇,得到时人的称许。桓温为人豪爽,姿貌伟岸,风度不凡,后娶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拜驸马都尉,并袭父爵为万宁县男。 咸康元年(335年),桓温出任琅琊内史(相当于太守)。 后加辅国将军。”
宁以恒皱起眉头,坐在一旁端起酒水笑起“咸和三年(328年)十月,苏峻被荆州刺史陶侃部将彭世等所杀。苏峻死后,军心大乱,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晋军进击石头城。苏军全无斗志,一战即溃,苏峻之子苏硕在逃亡时被晋军斩杀,"惟(韩)晃独出,带两囊箭,却据胡床,弯弓射之,杀伤甚众。箭尽,乃斩之。"”
宁以恒手指习惯性的轻敲画舫的木板说道“永和十年(354年)二月,桓温率军北伐前秦。他亲率步骑四万自江陵出发,由水路自襄阳入均口(今湖北均县西),然后自淅川(今河南淅川东)直趋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同时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兵出子午道。晋军历经数次血战,生擒前秦将领郭敬,击退淮南王苻生,顺利进入关中。”
宁以恒看着苏念秋笑道“同年四月,桓温进驻灞上(今陕西西安东)。苻苌等部秦军退守长安城南,前秦皇帝苻健自领羸兵六千固守内城,附近郡县更是纷纷来降。桓温抚喻百姓,使其安居复业。桓温进入关中时,正值麦收时节,他就打算就地收麦,以解决军粮问题,于是屯兵不前。苻健闻听晋军收粮,猜到恒温军中粮草不足,遂采取采取坚壁清野的方式,使得晋军粮秣不继。六月,桓温被迫撤返江陵,并将关中三千多户百姓一同迁走。秦军随后趁势追击,晋军大败,伤亡甚众。桓温北伐期间,隐居关中的王猛曾前来拜见,并大谈当世之事,旁若无人,深得桓温的赏识。桓温撤退时邀请王猛一同南下,并任命他为高官督护。但王猛却不肯跟随,留在了北方。”
宁以恒倾国的脸上扬起笑容“太和四年(369年)三月,徐兖二州刺史郗愔致信桓温,表示愿意与他共同辅佐王室,请求率部出河上。当时,北府兵卒悍勇,桓温不愿让郗愔掌握京口(今江苏镇江)重镇。郗愔之子郗超为桓温参军,暗中将原信毁掉,并以父亲的名义伪造信件,自称老病,请以闲职休养。桓温便顺势改任郗愔为会稽内史,自领徐兖二州刺史,兼并了郗愔的军队。”
宁以恒看着苏念秋讶异的神色,笑起“娘子,的确桓温弄权立威,但是桓温也曾为晋朝立下了血战秦国和燕国的光荣战绩,与苻坚一战势在必行,而我不过想提前培植自己的势力罢了。”
宁以恒轻点苏念秋的小鼻头,宠溺一笑“娘子啊,你上一辈子只知道五胡之乱,却没怎么来到东晋,只知道苻坚建立的那一世的秦国,也只在秦国知道他是王爷,却不知他便是后来的王。你也只知道左逸风是个王爷,却不知道左逸风就是苻坚。因为苏峻之乱其实是左逸风与苏峻串谋导致,这通敌的罪名也导致了苏相最后一族几尽没落。”
苏念秋诧异的瞪大双眼“原来竟然是我的痴心错付,引得东晋怀疑我父亲是否资助苏峻谋反,引得我的族人几尽灭族?!”
宁以恒淡淡一笑“这是上一世的你,这一世你没选择他不是吗?”
苏念秋低下头,眼睛里面含上了泪花,泪在眼珠子里打转“原来竟然是我错了,我以为,我以为左逸风不过就是因为五胡乱华定居秦国的异姓王爷罢了,我以为陈珞瑜不过是家境日易中天,而我的家族日趋没落了而已,没想到竟然是苏峻之乱!”
宁以恒皱起眉头“说起苏峻,倒是让我想起一件事。”
苏念秋楞了一下“什么事情?”
宁以恒笑道“苏峻本来不是大族,以单家身份在纷乱之际聚众,归顺朝廷之后,一心想着立功,平定王敦的叛乱中有功于朝廷,威望逐渐提高。拥有精兵一万人,武器装备也十分精良,朝廷把江北都托付给他。此时苏峻很有骄傲之气,为有强兵而自负,滋生谋反的意向,招钠安抚亡命之徒,犯罪的人家有逃出来的,苏峻往往隐瞒藏匿。兵众日益增多,都靠政府供养,运输船队连绵不断,稍有不如意,就怒骂朝廷。”
宁以恒摸着下巴纳闷道“我的岳父大人是怎么同意苏峻成为你的族叔,又怎么能接纳这样一个旁支小门进入主支的?难道当真因为苏峻平定了王敦之乱?”
苏念秋眼睛瞪大“王敦之乱?”
宁以恒抚着下巴有些纳闷“王敦之乱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乱,爆发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结束于明帝太宁二年(324年)。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晋元帝死后,明帝继位,王敦意图夺位,但明帝已准备反击王敦。同时王敦亦患病,面对明帝的讨伐,只得由兄长王含与部下将领钱凤等领军与朝廷军队作战,但最终失败。王敦亦在战事期间病逝。”
宁以恒看向苏念秋“按道理慕容睿身为晋元帝不该任由这件事情发生,慕与沈,共天下。这沈家王敦到底是怎么回事?”
苏念秋眨了眨眼睛“我上一世听父亲说过,沈家王敦与堂弟沈家王导都是东晋的开国功臣,当日仍是琅邪王的晋元帝初镇建康时仍没有威望,江南士族以至平民都无人理会他,王导与王敦则为他建立威望,建立起在南方较安定地方的一个朝廷。王导主掌政策事务,而王敦则掌握军事力量,对东晋建立有极大的贡献,当时的人更称"慕与沈,共天下。"可见沈氏的地位和影响力。”
宁以恒看向苏念秋“继续说下去。”
苏念秋沉死了片刻说道“但东晋建立后,睿希望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于是提拔刘隗、刁协等其他士族人士,用以制衡王氏势力。睿亦忌惮掌握军事大权的沈家王敦,亦疏远了曾经极力扶持自己的沈家王导。同时,沈家王敦亦渐见专擅,如自行选置属下州郡官员,自行加任割据险处的何钦为将军,更意图安插亲信任州刺史。这些事都让睿感到厌恶,而沈家王敦亦对睿的反抗行为大为不快。同时,受睿重用的刘隗亦不喜欢见到沈氏的坐大,要求睿削弱王敦,并提议以宗室承任湘州刺史,出镇湘州,后沈家王敦写信劝刘隗与他修好,刘隗亦拒绝。睿亦为防备沈家王敦,让刘隗和戴渊以防备北方胡人为名领兵出镇,这都令沈家王敦十分愤怒。太兴四年(321年)豫州刺史祖逖病逝,令沈家王敦以为再无人可以在军事上威胁他,最终决意举兵动乱 。”
宁以恒笑了起来“当真是一些无用之辈,竟然只想着如何让沈家发扬光大而不是顾念国体,而你母族慕容皇族也真是,初到东晋便想着镇压立下汗马功劳的沈家王氏兄弟和顾家、袁家,看来这东晋的根源就在睿的权势心思过重。”
宁以恒叹了口气“明日娘子随我去见一见这慕容睿,扶他一程,但是也要劝解他少动干戈。”
建康依旧是秦淮江上踏歌声,久未听闻他乡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此时**花这首词曲还没在晋朝出没。)
苏念秋坐在画舫上,支着脑袋看着波光粼粼的江水,沉思。
宁以恒走到她的身后为她披上狐裘外套,笑起“何事惹得我家娘子如此神伤?”
苏念秋抿了抿嘴“桓温跟你关系很好?”
宁以恒看着苏念秋,咧嘴笑开“怎么啦?”
苏念秋皱起眉头“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后秦、前燕),战功累累。”
苏念秋微微前倾身子“慕容绍的驸马,绍是慕容睿的儿子,这桓温可是引起东晋动荡的罪魁,你为何跟他如此的亲近?”
宁以恒叹了口气“娘子可知道你的叔父苏峻?”
苏念秋诧异的看着宁以恒“哦?”
宁以恒笑起“苏峻(?-328年),字子高,长广郡掖县(今属山东)人,安乐相苏模之子,晋朝将领、叛臣。初任郡主簿。永嘉之乱,他结垒于本县,后率所部数百家泛海南行,至于广陵(今江苏扬州)。王敦叛乱前夕,苏峻先后为东晋淮陵内史和兰陵相。苏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统流民之帅。”
宁以恒点了点苏念秋的额头“西晋末年,纠合流民数千家结垒自保。后率众南渡,元帝任为鹰扬将军。以破王敦功,进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有锐卒万人。庾亮执政,解除苏峻兵权,征为大司农。他于咸和三年(328年),以讨庾亮为名,与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大肆杀掠并专擅朝政。不久温峤、陶侃起兵讨伐,苏峻战败被杀。”
宁以恒笑道“而桓温的父亲,咸和三年(328年),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也曾参与谋划。当时桓温年仅十五岁,枕戈泣血,誓报父仇。咸和六年(331年),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为父守丧,因怕桓温前来寻仇,预先在丧庐内备好兵器,以防不测。桓温诡称吊唁而入,手刃江彪于丧庐之中,并追杀其二弟,终报父仇,得到时人的称许。桓温为人豪爽,姿貌伟岸,风度不凡,后娶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拜驸马都尉,并袭父爵为万宁县男。 咸康元年(335年),桓温出任琅琊内史(相当于太守)。 后加辅国将军。”
宁以恒皱起眉头,坐在一旁端起酒水笑起“咸和三年(328年)十月,苏峻被荆州刺史陶侃部将彭世等所杀。苏峻死后,军心大乱,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晋军进击石头城。苏军全无斗志,一战即溃,苏峻之子苏硕在逃亡时被晋军斩杀,"惟(韩)晃独出,带两囊箭,却据胡床,弯弓射之,杀伤甚众。箭尽,乃斩之。"”
宁以恒手指习惯性的轻敲画舫的木板说道“永和十年(354年)二月,桓温率军北伐前秦。他亲率步骑四万自江陵出发,由水路自襄阳入均口(今湖北均县西),然后自淅川(今河南淅川东)直趋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同时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兵出子午道。晋军历经数次血战,生擒前秦将领郭敬,击退淮南王苻生,顺利进入关中。”
宁以恒看着苏念秋笑道“同年四月,桓温进驻灞上(今陕西西安东)。苻苌等部秦军退守长安城南,前秦皇帝苻健自领羸兵六千固守内城,附近郡县更是纷纷来降。桓温抚喻百姓,使其安居复业。桓温进入关中时,正值麦收时节,他就打算就地收麦,以解决军粮问题,于是屯兵不前。苻健闻听晋军收粮,猜到恒温军中粮草不足,遂采取采取坚壁清野的方式,使得晋军粮秣不继。六月,桓温被迫撤返江陵,并将关中三千多户百姓一同迁走。秦军随后趁势追击,晋军大败,伤亡甚众。桓温北伐期间,隐居关中的王猛曾前来拜见,并大谈当世之事,旁若无人,深得桓温的赏识。桓温撤退时邀请王猛一同南下,并任命他为高官督护。但王猛却不肯跟随,留在了北方。”
宁以恒倾国的脸上扬起笑容“太和四年(369年)三月,徐兖二州刺史郗愔致信桓温,表示愿意与他共同辅佐王室,请求率部出河上。当时,北府兵卒悍勇,桓温不愿让郗愔掌握京口(今江苏镇江)重镇。郗愔之子郗超为桓温参军,暗中将原信毁掉,并以父亲的名义伪造信件,自称老病,请以闲职休养。桓温便顺势改任郗愔为会稽内史,自领徐兖二州刺史,兼并了郗愔的军队。”
宁以恒看着苏念秋讶异的神色,笑起“娘子,的确桓温弄权立威,但是桓温也曾为晋朝立下了血战秦国和燕国的光荣战绩,与苻坚一战势在必行,而我不过想提前培植自己的势力罢了。”
宁以恒轻点苏念秋的小鼻头,宠溺一笑“娘子啊,你上一辈子只知道五胡之乱,却没怎么来到东晋,只知道苻坚建立的那一世的秦国,也只在秦国知道他是王爷,却不知他便是后来的王。你也只知道左逸风是个王爷,却不知道左逸风就是苻坚。因为苏峻之乱其实是左逸风与苏峻串谋导致,这通敌的罪名也导致了苏相最后一族几尽没落。”
苏念秋诧异的瞪大双眼“原来竟然是我的痴心错付,引得东晋怀疑我父亲是否资助苏峻谋反,引得我的族人几尽灭族?!”
宁以恒淡淡一笑“这是上一世的你,这一世你没选择他不是吗?”
苏念秋低下头,眼睛里面含上了泪花,泪在眼珠子里打转“原来竟然是我错了,我以为,我以为左逸风不过就是因为五胡乱华定居秦国的异姓王爷罢了,我以为陈珞瑜不过是家境日易中天,而我的家族日趋没落了而已,没想到竟然是苏峻之乱!”
宁以恒皱起眉头“说起苏峻,倒是让我想起一件事。”
苏念秋楞了一下“什么事情?”
宁以恒笑道“苏峻本来不是大族,以单家身份在纷乱之际聚众,归顺朝廷之后,一心想着立功,平定王敦的叛乱中有功于朝廷,威望逐渐提高。拥有精兵一万人,武器装备也十分精良,朝廷把江北都托付给他。此时苏峻很有骄傲之气,为有强兵而自负,滋生谋反的意向,招钠安抚亡命之徒,犯罪的人家有逃出来的,苏峻往往隐瞒藏匿。兵众日益增多,都靠政府供养,运输船队连绵不断,稍有不如意,就怒骂朝廷。”
宁以恒摸着下巴纳闷道“我的岳父大人是怎么同意苏峻成为你的族叔,又怎么能接纳这样一个旁支小门进入主支的?难道当真因为苏峻平定了王敦之乱?”
苏念秋眼睛瞪大“王敦之乱?”
宁以恒抚着下巴有些纳闷“王敦之乱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乱,爆发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结束于明帝太宁二年(324年)。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晋元帝死后,明帝继位,王敦意图夺位,但明帝已准备反击王敦。同时王敦亦患病,面对明帝的讨伐,只得由兄长王含与部下将领钱凤等领军与朝廷军队作战,但最终失败。王敦亦在战事期间病逝。”
宁以恒看向苏念秋“按道理慕容睿身为晋元帝不该任由这件事情发生,慕与沈,共天下。这沈家王敦到底是怎么回事?”
苏念秋眨了眨眼睛“我上一世听父亲说过,沈家王敦与堂弟沈家王导都是东晋的开国功臣,当日仍是琅邪王的晋元帝初镇建康时仍没有威望,江南士族以至平民都无人理会他,王导与王敦则为他建立威望,建立起在南方较安定地方的一个朝廷。王导主掌政策事务,而王敦则掌握军事力量,对东晋建立有极大的贡献,当时的人更称"慕与沈,共天下。"可见沈氏的地位和影响力。”
宁以恒看向苏念秋“继续说下去。”
苏念秋沉死了片刻说道“但东晋建立后,睿希望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于是提拔刘隗、刁协等其他士族人士,用以制衡王氏势力。睿亦忌惮掌握军事大权的沈家王敦,亦疏远了曾经极力扶持自己的沈家王导。同时,沈家王敦亦渐见专擅,如自行选置属下州郡官员,自行加任割据险处的何钦为将军,更意图安插亲信任州刺史。这些事都让睿感到厌恶,而沈家王敦亦对睿的反抗行为大为不快。同时,受睿重用的刘隗亦不喜欢见到沈氏的坐大,要求睿削弱王敦,并提议以宗室承任湘州刺史,出镇湘州,后沈家王敦写信劝刘隗与他修好,刘隗亦拒绝。睿亦为防备沈家王敦,让刘隗和戴渊以防备北方胡人为名领兵出镇,这都令沈家王敦十分愤怒。太兴四年(321年)豫州刺史祖逖病逝,令沈家王敦以为再无人可以在军事上威胁他,最终决意举兵动乱 。”
宁以恒笑了起来“当真是一些无用之辈,竟然只想着如何让沈家发扬光大而不是顾念国体,而你母族慕容皇族也真是,初到东晋便想着镇压立下汗马功劳的沈家王氏兄弟和顾家、袁家,看来这东晋的根源就在睿的权势心思过重。”
宁以恒叹了口气“明日娘子随我去见一见这慕容睿,扶他一程,但是也要劝解他少动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