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鬼市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起“鬼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的“潘家园”。潘家园之“鬼市”全国闻名,不仅供货量巨大,而且是整个北方古旧货物的集散中心。
说起潘家园“鬼市”还要追溯到清末民初。当时国运衰落,许多达官显贵家道中落,便偷拿了家中的古玩站街变卖。毕竟这是件有失身份的事,只能选在凌晨三四点打着灯笼交易。那时候,“鬼市”上还脱手些来路不明的物件,因为都有着不可言说的秘密,大多只能贱价出售。继而,“鬼市出好货”的传闻也就传开了,因此很快地,其它地方也芝麻开花,陆续出现了各种“鬼市”市场。
这种市场的特点就是够“鬼”,新货老货什么货都有,沾一点黑,颇有边缘地带的意思,越神秘就越吸引人,因此很快这些“鬼市”就成了很多地方特有的旧货交易场地。
作为中原腹地,省会城市,商都一直以来就靠着“商战”闻名天下,再加上这里朝代更替最多,从秦朝汉代,一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再到唐宋,中原地区基本上都是国都所在地,地下埋着的古墓也是全国最多的地方,往往某处大兴土木盖高楼,就能挖出古墓来,再加上这里四通八达,老货货源集中,更增添了这里“鬼市”的神秘色彩。因此,相比潘家园“鬼市”,位于商都淮河路古玩城的“鬼市”,也绝对是大名鼎鼎,至少在中原一代如此。
由于城管管理严厉,再加上“鬼市”成型的暗黑风格,所以这里的“鬼市”大都在凌晨四点左右开张,围绕着整个古玩城,在那些暗黑脚落里,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玛瑙玉器、中外钱币、皮影脸谱、宗教信物、民族服饰、“文-革”遗物甚至生活用品,除了军-火、毒-品、人口,只要你能想到的有价值的物品纷纷上架上摊,等待识货的人去淘宝。
……
如今刚过万元宵节,天气还有些寒冷。
当林逸从酒店暖被窝里出来,猛地来到外面和“高和尚”集合,感受到凌晨三点多的寒风,还是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
原本以为只有自己和“高和尚”两个人,不曾想,他还叫上了“吴大胡子”和“鬼脸李”两位老兄。
此刻,三人正挤在一辆黑色帕萨塔轿车上,清一色全都穿着那种长身羽绒袄,抄着手,戴着鸭绒帽,嘴里叼根香烟,冒着烟。他们把脑袋缩在帽子里面,只露出两个黑黢黢的眼珠子,像圆珠般在转悠,再加上烟雾缭绕,颇有些鬼里鬼气味道。
看见林逸出来,作为组织者的高和尚就朝他招手,“林兄弟,这里!嘿,瞅过来!”
林逸就走到车前,笑着说:“不好意思,起晚了。”
“没事儿,我们也刚来。”高和尚将烟屁股吐到地上,用脚踩了踩,催促道:“快上车,去晚了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林逸上车,高和尚回头说:“开始报数。”
“什么?”林逸没听懂。
吴大胡子就说:“一!”
鬼脸李:“二!”
高和尚:“三!”
然后对林逸说:“你是第四名,记住哦,咱们去了那边要常报数,就四个人,可不能走丢了。俺的原则是,宝物可以不要,兄弟对不能丢掉!”
林逸这才明白,军事化管理呀,就高喝一声:“四!”
“好,人数齐毕,出发!”高和尚发动帕萨塔,汽车嗡鸣中,离开了酒店的停车场。
……
路上,林逸问吴大胡子和鬼脸李,怎么也有兴趣去“鬼市”淘宝。
两人就嘻嘻一笑说,早听说这里的“鬼市”很有名气,很多名人在这里都淘过宝贝,马未都在这里淘过明代青花瓷,余秋雨在这里淘到过胡适的签名本,崔永元在这里淘过小人书……
虽然这里的“鬼市”没有潘家园那么有名,却是实打实的“鬼市”,因为这里是中原,是出土土货最多也最集中的地方,在这里,你指不定能够淘到什么宝贝。
上面说的那些名人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传说是有人在这里花了十元淘得一枚新出土的古币,经人鉴定,竟然是一枚难得的齐国六字刀币,转手卖了八十万;还有人花了一百多淘得一本邮册,谁知道里面竟然塞着一版猴票,转手就是五十八万。
说白了,吴大胡子和李鬼脸是被这种“捡漏”的故事吸引来的。要不然依照两人的懒劲儿,又怎么会有劲头在凌晨三点多出来。
林逸听完这些,对于这个“鬼市”就更加充满了好奇。
……
汽车晃悠着,行驶在路上。
毕竟起床太早,又是大冬天,车内暖气一开,热乎乎的,加上汽车像摇篮似得颠簸,就让林逸感觉有些睡眼朦胧开始发困。
吴大胡子和鬼脸李两人也差不多,反而开车的高和尚精神抖擞,看样子这厮习惯了做“夜猫子”。于是三人就怂恿开车的高和尚,讲一些有趣的事儿来提提神儿。
高和尚就“勉为其难”,一边卖力开车,一边开始用嘴巴显摆一些他的丰功伟绩。毕竟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本身又是经手古玩的,满肚子的存货,最主要的是有过很多“捡漏”的故事,无疑,这样的话题也最容易让人兴奋,尤其对林逸他们这些玩家来说。
谈起“捡漏”这事儿,高和尚就先装模作样地谦虚几句,然后大摇其头说道:“不是和尚我瞎吹,现在想要捡漏难啊!买的不如卖的精,你想要捡漏,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捡了漏,大把的钱扔进去连个响儿都没有。所以捡漏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紧接着,他就讲了一个小故事。
话说,高和尚认识的一个哥们是“刨地的”,不过可不是什么种地的农民伯伯,而是跑去乡下收古董的人,收藏圈子里称之为“刨地的”。有次他去附近乡下收货,看见村口一个妇女在用肥皂水洗头,盛肥皂水的破烂杯子像是明代的官窑瓷器,便站在那里发愣。
洗头的妇女忽然发现一个陌生男人站在对面,心里感到别扭,没好气地说,“看什么?”
“我看这个杯子。”这哥们老实地回答。
“一个杯子有什么好看?”其实她心里想说的是你一辈子没见过女人吗。
哥们就问,“这个杯子能卖给我吗?”
妇女总认为那个男人在色迷迷地看她,只想快点打发他走。于是开了个天价:“一百块,要不你快走。”
这哥们二话没说,直接掏出一百块,拿杯子走人。
女人很高兴,按今天的说法是精神物质双丰收,既不用担心那位男人的性-骚扰,又有一百块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她至死也不会知道,她被人捡了漏。
那只杯子七转八转,最后卖了一百三十万。
高和尚说完这个故事,就又道,“刚讲了一个杯子,再给你们来一个大海碗。”
也是发生在乡下的事儿,一个老太婆在路边卖凉茶,盛茶的是一个明代的大海碗。老太婆当然不知道。
一个路过的“刨地的”看到了,他想,如果直接向老太婆买碗,会引起她的警惕,即使花高价生意也不一定做得成。
正好此时有一支送葬的队伍经过。“刨地的”临机一动,他先走进送葬的队伍,然后又从队伍中挤出来。对老太婆说,大家渴着哩,你这些茶全卖给我多少钱。双方说好了价,“刨地的”问,这碗咋办?老太婆说,你们喝完了再送回来。“刨地的”说,喝完了再回来,我就赶不上队伍了,能不能这样,这碗算个价,我给钱,你再买个大新碗。老太婆嘀咕道,现在买个新碗好贵啊。“刨地的”给了老太婆够买两个新碗的钱,生意成交了。
这只明代五彩大海碗是嘉靖年制的官窑瓷器,这位“刨地的”哥们就靠这只碗一下子赚了4400多万,直接开了小车,提前奔小康。
高和尚一口气讲了两个“捡漏”的故事,然后撇着嘴,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说:“所以说,这天底下的漏是捡不完滴,什么古玩市场,古玩店,甚至路边摊,只要你眼力到位,还是有漏可捡。总之两个字---眼力!”眨巴一下自己的小眼,意思很明显,他高和尚的眼力可是很厉害。
对于高和尚所说的这些,坐在车里的林逸倒是深有感触,虽然他不怎么玩古董玉器这种高级收藏品,专攻旧书一类,但这些东西的基本门道都差不多。
比如说,现在古玩店层出不穷,但大多开古玩店的对自己的货品都一知半解,并不完全了解艺术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价值,有眼力的老玩家还是有漏可捡的。很多人捡不到漏是因为其知识积累和储备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摆在他眼前,他不识货也没用。鉴定更是一门综合学科,一个人只有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磨炼,才有资格谈捡漏。照着书本去捡漏,一定会上当受骗。
当然,要想捡漏还要见多识广。真品见得多了,古玩的神韵就熟记于心,那种熟悉的感觉是作假作不出来的。
高和尚就说,一次,他在某古玩市场发现一件藏品,形状像个笔筒,高约二十厘米,直径七八厘米,上面有两个眼。当时卖家要价200块钱,看的人很多,但却没人买。他准备买的时候,朋友还说买这干什么,四不像。草,其实是他们不识货,这是个汉代黄釉陶水计时,是用来计时间的工具。这种器型特别少见,高和尚还是有次去大城市某个博物馆看到过类似的模型,这才知道是好东西,当时就牛逼轰轰地买下,这件藏品甩手就是1万块。
结束完吹牛逼不上税的故事后,高和尚下了结束语:“说了这么多,总之就一句话,三百六十行,古董为王。想要在这里面发财,你除了财力,就是眼力,没这两样东西,你就算是王母娘娘的孙子也白搭!”
林逸倒是很认同这个观点,没钱,有好东西你也没不成,没眼力,有钱你也买不到好东西。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就在林逸和吴大胡子,李鬼脸三人听完高和尚的故事各自琢磨的时候,就听开着车的高和尚忽然减慢了车速,对三人说:“兄弟们,老少爷们,伟大的‘鬼市’到了!”
林逸闻声朝外望去,却见外面黑漆漆一片,耳边隐约还能听到寒风呼啸的声音,不远处,鬼火点点,犹如《聊斋志异》中的乱葬岗,充满了森森鬼气。
这就是“鬼市”吗?林逸心生疑窦。(未完待续。)
说起“鬼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的“潘家园”。潘家园之“鬼市”全国闻名,不仅供货量巨大,而且是整个北方古旧货物的集散中心。
说起潘家园“鬼市”还要追溯到清末民初。当时国运衰落,许多达官显贵家道中落,便偷拿了家中的古玩站街变卖。毕竟这是件有失身份的事,只能选在凌晨三四点打着灯笼交易。那时候,“鬼市”上还脱手些来路不明的物件,因为都有着不可言说的秘密,大多只能贱价出售。继而,“鬼市出好货”的传闻也就传开了,因此很快地,其它地方也芝麻开花,陆续出现了各种“鬼市”市场。
这种市场的特点就是够“鬼”,新货老货什么货都有,沾一点黑,颇有边缘地带的意思,越神秘就越吸引人,因此很快这些“鬼市”就成了很多地方特有的旧货交易场地。
作为中原腹地,省会城市,商都一直以来就靠着“商战”闻名天下,再加上这里朝代更替最多,从秦朝汉代,一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再到唐宋,中原地区基本上都是国都所在地,地下埋着的古墓也是全国最多的地方,往往某处大兴土木盖高楼,就能挖出古墓来,再加上这里四通八达,老货货源集中,更增添了这里“鬼市”的神秘色彩。因此,相比潘家园“鬼市”,位于商都淮河路古玩城的“鬼市”,也绝对是大名鼎鼎,至少在中原一代如此。
由于城管管理严厉,再加上“鬼市”成型的暗黑风格,所以这里的“鬼市”大都在凌晨四点左右开张,围绕着整个古玩城,在那些暗黑脚落里,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玛瑙玉器、中外钱币、皮影脸谱、宗教信物、民族服饰、“文-革”遗物甚至生活用品,除了军-火、毒-品、人口,只要你能想到的有价值的物品纷纷上架上摊,等待识货的人去淘宝。
……
如今刚过万元宵节,天气还有些寒冷。
当林逸从酒店暖被窝里出来,猛地来到外面和“高和尚”集合,感受到凌晨三点多的寒风,还是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
原本以为只有自己和“高和尚”两个人,不曾想,他还叫上了“吴大胡子”和“鬼脸李”两位老兄。
此刻,三人正挤在一辆黑色帕萨塔轿车上,清一色全都穿着那种长身羽绒袄,抄着手,戴着鸭绒帽,嘴里叼根香烟,冒着烟。他们把脑袋缩在帽子里面,只露出两个黑黢黢的眼珠子,像圆珠般在转悠,再加上烟雾缭绕,颇有些鬼里鬼气味道。
看见林逸出来,作为组织者的高和尚就朝他招手,“林兄弟,这里!嘿,瞅过来!”
林逸就走到车前,笑着说:“不好意思,起晚了。”
“没事儿,我们也刚来。”高和尚将烟屁股吐到地上,用脚踩了踩,催促道:“快上车,去晚了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林逸上车,高和尚回头说:“开始报数。”
“什么?”林逸没听懂。
吴大胡子就说:“一!”
鬼脸李:“二!”
高和尚:“三!”
然后对林逸说:“你是第四名,记住哦,咱们去了那边要常报数,就四个人,可不能走丢了。俺的原则是,宝物可以不要,兄弟对不能丢掉!”
林逸这才明白,军事化管理呀,就高喝一声:“四!”
“好,人数齐毕,出发!”高和尚发动帕萨塔,汽车嗡鸣中,离开了酒店的停车场。
……
路上,林逸问吴大胡子和鬼脸李,怎么也有兴趣去“鬼市”淘宝。
两人就嘻嘻一笑说,早听说这里的“鬼市”很有名气,很多名人在这里都淘过宝贝,马未都在这里淘过明代青花瓷,余秋雨在这里淘到过胡适的签名本,崔永元在这里淘过小人书……
虽然这里的“鬼市”没有潘家园那么有名,却是实打实的“鬼市”,因为这里是中原,是出土土货最多也最集中的地方,在这里,你指不定能够淘到什么宝贝。
上面说的那些名人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传说是有人在这里花了十元淘得一枚新出土的古币,经人鉴定,竟然是一枚难得的齐国六字刀币,转手卖了八十万;还有人花了一百多淘得一本邮册,谁知道里面竟然塞着一版猴票,转手就是五十八万。
说白了,吴大胡子和李鬼脸是被这种“捡漏”的故事吸引来的。要不然依照两人的懒劲儿,又怎么会有劲头在凌晨三点多出来。
林逸听完这些,对于这个“鬼市”就更加充满了好奇。
……
汽车晃悠着,行驶在路上。
毕竟起床太早,又是大冬天,车内暖气一开,热乎乎的,加上汽车像摇篮似得颠簸,就让林逸感觉有些睡眼朦胧开始发困。
吴大胡子和鬼脸李两人也差不多,反而开车的高和尚精神抖擞,看样子这厮习惯了做“夜猫子”。于是三人就怂恿开车的高和尚,讲一些有趣的事儿来提提神儿。
高和尚就“勉为其难”,一边卖力开车,一边开始用嘴巴显摆一些他的丰功伟绩。毕竟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本身又是经手古玩的,满肚子的存货,最主要的是有过很多“捡漏”的故事,无疑,这样的话题也最容易让人兴奋,尤其对林逸他们这些玩家来说。
谈起“捡漏”这事儿,高和尚就先装模作样地谦虚几句,然后大摇其头说道:“不是和尚我瞎吹,现在想要捡漏难啊!买的不如卖的精,你想要捡漏,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捡了漏,大把的钱扔进去连个响儿都没有。所以捡漏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紧接着,他就讲了一个小故事。
话说,高和尚认识的一个哥们是“刨地的”,不过可不是什么种地的农民伯伯,而是跑去乡下收古董的人,收藏圈子里称之为“刨地的”。有次他去附近乡下收货,看见村口一个妇女在用肥皂水洗头,盛肥皂水的破烂杯子像是明代的官窑瓷器,便站在那里发愣。
洗头的妇女忽然发现一个陌生男人站在对面,心里感到别扭,没好气地说,“看什么?”
“我看这个杯子。”这哥们老实地回答。
“一个杯子有什么好看?”其实她心里想说的是你一辈子没见过女人吗。
哥们就问,“这个杯子能卖给我吗?”
妇女总认为那个男人在色迷迷地看她,只想快点打发他走。于是开了个天价:“一百块,要不你快走。”
这哥们二话没说,直接掏出一百块,拿杯子走人。
女人很高兴,按今天的说法是精神物质双丰收,既不用担心那位男人的性-骚扰,又有一百块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她至死也不会知道,她被人捡了漏。
那只杯子七转八转,最后卖了一百三十万。
高和尚说完这个故事,就又道,“刚讲了一个杯子,再给你们来一个大海碗。”
也是发生在乡下的事儿,一个老太婆在路边卖凉茶,盛茶的是一个明代的大海碗。老太婆当然不知道。
一个路过的“刨地的”看到了,他想,如果直接向老太婆买碗,会引起她的警惕,即使花高价生意也不一定做得成。
正好此时有一支送葬的队伍经过。“刨地的”临机一动,他先走进送葬的队伍,然后又从队伍中挤出来。对老太婆说,大家渴着哩,你这些茶全卖给我多少钱。双方说好了价,“刨地的”问,这碗咋办?老太婆说,你们喝完了再送回来。“刨地的”说,喝完了再回来,我就赶不上队伍了,能不能这样,这碗算个价,我给钱,你再买个大新碗。老太婆嘀咕道,现在买个新碗好贵啊。“刨地的”给了老太婆够买两个新碗的钱,生意成交了。
这只明代五彩大海碗是嘉靖年制的官窑瓷器,这位“刨地的”哥们就靠这只碗一下子赚了4400多万,直接开了小车,提前奔小康。
高和尚一口气讲了两个“捡漏”的故事,然后撇着嘴,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说:“所以说,这天底下的漏是捡不完滴,什么古玩市场,古玩店,甚至路边摊,只要你眼力到位,还是有漏可捡。总之两个字---眼力!”眨巴一下自己的小眼,意思很明显,他高和尚的眼力可是很厉害。
对于高和尚所说的这些,坐在车里的林逸倒是深有感触,虽然他不怎么玩古董玉器这种高级收藏品,专攻旧书一类,但这些东西的基本门道都差不多。
比如说,现在古玩店层出不穷,但大多开古玩店的对自己的货品都一知半解,并不完全了解艺术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价值,有眼力的老玩家还是有漏可捡的。很多人捡不到漏是因为其知识积累和储备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摆在他眼前,他不识货也没用。鉴定更是一门综合学科,一个人只有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磨炼,才有资格谈捡漏。照着书本去捡漏,一定会上当受骗。
当然,要想捡漏还要见多识广。真品见得多了,古玩的神韵就熟记于心,那种熟悉的感觉是作假作不出来的。
高和尚就说,一次,他在某古玩市场发现一件藏品,形状像个笔筒,高约二十厘米,直径七八厘米,上面有两个眼。当时卖家要价200块钱,看的人很多,但却没人买。他准备买的时候,朋友还说买这干什么,四不像。草,其实是他们不识货,这是个汉代黄釉陶水计时,是用来计时间的工具。这种器型特别少见,高和尚还是有次去大城市某个博物馆看到过类似的模型,这才知道是好东西,当时就牛逼轰轰地买下,这件藏品甩手就是1万块。
结束完吹牛逼不上税的故事后,高和尚下了结束语:“说了这么多,总之就一句话,三百六十行,古董为王。想要在这里面发财,你除了财力,就是眼力,没这两样东西,你就算是王母娘娘的孙子也白搭!”
林逸倒是很认同这个观点,没钱,有好东西你也没不成,没眼力,有钱你也买不到好东西。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就在林逸和吴大胡子,李鬼脸三人听完高和尚的故事各自琢磨的时候,就听开着车的高和尚忽然减慢了车速,对三人说:“兄弟们,老少爷们,伟大的‘鬼市’到了!”
林逸闻声朝外望去,却见外面黑漆漆一片,耳边隐约还能听到寒风呼啸的声音,不远处,鬼火点点,犹如《聊斋志异》中的乱葬岗,充满了森森鬼气。
这就是“鬼市”吗?林逸心生疑窦。(未完待续。)